北師大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案_第1頁
北師大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案_第2頁
北師大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案_第3頁
北師大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案_第4頁
北師大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師大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案

北師大三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案3篇11、通過比較分數的大小,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2、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4、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難點掌握比較分數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教具準備1、投影儀及相應的投影片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若干張,水彩筆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舊知在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分之幾的分數,同學們能夠通過折紙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歡的分數嗎?(1)學生用紙折分數(2)小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數。(3)全班交流匯報展示的過程,有針對性的張貼并板書四組分數:(3/4,1/4)、(1/4,1/2)、(3/8,1/8)、(1/8,1/6)。2、觀察分數,組織分類。剛才老師把同學們展示的分數張貼了四組,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四組分數,你能給它分一下類嗎?(1)學生獨立觀察每組分數的特點(2)小組討論交流如何分類(3)全班交流:小組選代表陳述分類的思維過程。(4)教師小結:我們把分數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類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3、引導質疑,引入課題對于剛才我們分出的這兩類分數,大家想研究它們哪方面的問題?(1)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生1:我想知道兩個分數哪一個大,哪一個小?生2:我想知道兩個分數的和是多少生3:…(2)有選擇的解決問題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多,下面我們就來解決比較一下兩個分數,哪個大哪個小這一問題,好嗎?(板書課題:比大小)(二)探究新知: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1)質疑:“3/4和1/4誰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組拿出手中另一張正方形紙分一分,涂一涂,發(fā)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3)交流匯報。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②小組選代表說出比的思維過程(3)教師小結: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個1/4,而另一張紙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個1/4,3個1/4比一個1/4大,所以3/4>1/4。(4)用同樣的方法比較3/8和1/8的大小。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左邊圖)。②學生爭當“小老師”自行講解比的過程。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1)質疑:“1/4和1/2誰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剛才比較的方法,四人一組想一想”。(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3)交流匯報。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②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并小評)(4)教師小結: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一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5)用同樣的方法比較1/8和1/6的大小。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右圖)。②學生自告奮勇講解比較的過程。(師適當引導并鼓勵)③根據分類總結比較大小的策略。(1)學生獨立思考比較大小的方法。(2)小組交流如何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比較大小的方法。(3)全班交流,歸納總結: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4)拓展延伸為什么?說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數,分數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數少,分數就小。分子是1的分數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數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三)鞏固、實踐、應用。1、給分數先涂上顏色再比較大小(見課本61頁下圖)。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是怎么想的。2、按份數涂顏色,并比較分數的大小。(投影出示)(1)、學生獨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2)小組交流(3)全班匯報交流3、電腦出示題意:怎樣才能平均分呢?(1)學生獨立審題。(2)小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維過程講給同伴聽。(3)全班交流。(4)教師小評:同學們表現的很出色,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解決一些問題,希望同學們繼續(xù)努力.(四)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更新的收獲?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學會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較分數的大小分兩種情況,也就是分母相同還有分子是1的時候。分母相同時,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數越大,當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北師大三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案3篇2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全過程,真正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2、使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使學生正確地應用面積單位,估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重點:1、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2、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教具學具準備:面積是1cm2小方格,課件、同圖①②③一樣大的硬紙片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1、出示課件:大熊組織競賽,讓小兔、小馬、小羊來搶答以下幾個問題,你們會嗎?(1)什么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2)怎樣知道圖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幾個面積單位。)2、點明課題:今天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二、探究新和。1、出示P48(圖①、圖②、圖③課件)①讓學生估一估哪個長方形面積大?②要表示這三個圖形的面積,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③怎樣來表示這三個長方形的準確面積?2、探索長方形的面積公式。(1)分組操作(一、二組用小方格擺圖①、三四組擺圖②、五六組擺圖③、并將擺放小方格每行個數與行數的數據填在下邊表中相應的格中。)集體交流。(2)集體交流,讓每小組匯報擺放的結果。(3)得出結論。你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方格總數等于每行個數與行數的乘積。)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為什么長方形面積等于長×寬?(找出回答)(4)應用練習出示課件,求下面長方形的面積。面積cm2100cm2是哪個長方形的面積?小組討論,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它與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交流時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3、小結:(1)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2)計算面積時注意什么?(面積單位的使用)三、思維訓練、實踐活動。P49、1、2、3、4題四、課堂小結。1、生談收獲2、師強調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用擺面積單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寬,又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邊長,并能應用得出的面積公式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希望同學們牢記這兩個公式,解決更多的問題。

北師大三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案3篇3教學目的:通過練習一的練習題目,使學生鞏固本單元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基礎知識,并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進一步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教學時間分配:2課時一、教學內容課本第28頁“練一練”和第33頁“練習一”的第1---7題。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熟練準確地計算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幫助學生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并強化混合運算的基本技能。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與計算習慣,提高學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三、重點難點1、使學生能熟練準確地計算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2、提高學生的口算、心算能力。四、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圖片。五、教學過程(一)學前準備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了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誰能給大家出一道這樣的題?學生匯報所出的題,教師把學生出的題板書在黑板上。提問:怎樣計算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先省略因數中的0,先算出乘積,最后在積的后面再添上原來因數中被省略的0)(二)復習舊知,提高能力。1、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3題。集體訂正。2、四則混合運算出示圖:蘋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買蘋果16箱,梨18箱。(1)兩種水果各應付多少錢?(2)一共付多少元?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集體訂正。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30×16=480(元)40×18=720(元)(2)480+720=1200(元)提問:求第(2)問時,你能列綜合算式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板書:30×16+40×18提出問題: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么?(1)一個算式中如果只有加、減兩種運算,或者只有乘除兩種運算,或者只有一種運算進,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2)一個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減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減法時,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減法。(3)一個算式中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面的。獨立完成,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三)課堂作業(yè)設計1、練一練的第4、5題。2、第33頁第1――7題。(四)課堂小結同學們,計算能幫助我們解決諸多的實際問題,也是生活中的一項基本技能。希望大家平時多煅練自己的頭腦,成為一個思維敏捷的好學生。第二課時一、教學內容練習一8---15題二、教學目標1.進一步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幫助學生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二、重點難點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2.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質。四、教具準備實物投影。五、教學過程(一)概括總結,點明課題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已經完成了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研究,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把這部分內容進行一下復習。板書:復習課(二)復習舊知,提高能力1.口算下面各題(投影出示):200×8=17×100=12×400=42×20=50×60=14×200=23×30=43×200=21×40=2.解決實際問題。實驗小學共有24個班。運動會前夕,學校為每個班買了一副羽毛球拍,又買了12套飛鏢玩具作為獎品。請你算一算:(1)買羽毛球拍需要多少元?羽毛球拍19元每付(2)買飛鏢玩具需要多少元?飛鏢25元/套(3)一共需要多少元?教師:先估算一下,然后在練習本上獨完成。集體訂正:學生甲:羽毛球拍19元/付,把它想成20元,2OX24=480(元),買羽毛球拍的錢數不會超過480元。學生乙:我把它想成20元/付,24個班想成25個班,20×25=500(元),買羽毛球拍不會超過500元。學生丙:飛鏢每套25元,把12套想成了10套,25×10=250(元),買飛鏢的錢數比250元多。計算準確結果:(1)19×24=456(元)(2)25×12=300(元)(3)456十300=756(元)質疑:有什么疑問?有不同的方法嗎?學生丁:在計算25×12時,我想成25×4×3,就很快地算出了300。教師:你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的非常好,當一個數與25相乘時,如果乘數中含有因數4,就先算25×4,這樣簡便。那你知道怎樣計算26×35嗎?3.數學規(guī)律。(1)先口算下面各題,然后觀察這些算式,看你發(fā)現了什么?可以怎樣計算?2×25=()200÷4=()4×25=()400÷4=()6×25=()600÷4=()8×25=()800÷4=()12×25=()1200÷4=()(2)集體交流,得出結論:一個數與25相乘時,可以把這個數先擴大100倍,然后再除以4,結果不變。(3)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因為擴大100后再除以4(縮小4倍)實際上就是擴大25,就是求25,所以存在這樣的規(guī)律。小結:對于這樣的規(guī)律,同學們要靈活運用,分析一下是乘25簡便還是除以4簡便,切不可盲目計算。(三)思維訓練8---13題(四)課堂作業(yè)設計14、15題(五)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最滿意自己的哪一方面表現?你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你還有哪些困惑?

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案教學目標:1.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2.經歷拼一拼、移一移等操作活動,探索、歸納出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能力,積累活動經驗。3.滲透模型思想,體驗數據分析,數形結合方法在探究過程中的作用。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教學難點:理解兩條線段和等于第三條線段時不能圍成三角形,理解任意二字的含義。教學資源:小棒、多煤體課件。教學過程:同學們好,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1.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學設計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學設計(課件)主題圖。小明上學,你猜他會走哪條路?這條路與其他兩條路相比有什么特點?(中間這條路直直的,是一條線段,上面哪條路是兩條線段組成的,下面這條路是一條曲線。)小明為什么走中間這條路?(這條路最短)課件演示:三條連線比較長短(師:兩點之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這條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學設計2.實物展臺上放三根小棒:,現在這樣圍成三角形了嗎?誰來圍一圍?剛才沒圍成三角形,現在就圍成了,圍成三角形的關鍵是什么?(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3.如果從三根小棒中拿走一根,剩下的兩根能圍成三角形嗎?能想辦法變成三小棒嗎?(把一根小棒剪成兩段,變成三根小棒)把兩根小棒變成三根,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三角形邊的關系。板書課題;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二、操作演示,觀察發(fā)現。1.(課件出示四根小棒)有四根小棒6、5、3、2(單位:厘米)2.任意取三根擺一擺三角形,會有幾種情況?(課件:①6、5、3;②6、5、2;③6、3、2;④5、3、2。3.請同學們動手擺一擺,并填寫好學習單,小組交流有什么發(fā)現?。4.組織全班交流:學生邊說,老師邊課演示。第一種情況6+5>3,6+3>5,5+3>6;第二種情況:6+5>2,6+2>5,5+2>6;第三種情況:6+3>2,6+2>3,3+2<6;第四種情況;5+3>2,5+2>3,3+2<5。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單位:cm)四、反思總結,自我建構。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節(jié)課我們就研究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三邊關系教案第二課時:三角形邊的關系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2頁的內容。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三角形邊的關系,體驗學數學的樂趣。(2)運用“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踐操作、猜想驗證、合作探究,經歷發(fā)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性質的活動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體驗“做數學”的成功。3.情感與態(tài)度:(1)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美,會從美觀和實用的角度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2)學會從全面、周到的角度考慮問題。教學重點: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教學難點:引導探索三角形的邊的關系,并發(fā)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教學準備:課件、學具袋。教學過程:一、動手游戲,提出問題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你的1號學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三根小棒。)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學生先猜。教師:光猜可不行,知識是科學,咱們來動手圍一圍。學生動手圍,集體交流: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教師請能圍成和不能圍成的同學分別上來展示一下。同時板貼:能圍成三角形不能圍成三角形教師小結:隨意的給你三根小棒,有的時候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時候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磥硌?,咱們考慮問題的時候要全面、周到。提出問題:那么,能圍還是不能圍,跟三角形的什么有關系呢?引導學生明白:跟三角形的邊有關系。教師:對,三角形的邊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探究這個問題呀?板書課題:三角形邊的關系(讓學生收拾好一號學具袋)[設計意圖:隨意的給學生三根小棒,讓學生先猜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再通過動手圍,發(fā)現有的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這不僅激活了學生的舊知,刺激了學生的思維,更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欲望: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跟什么有關系,怎么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三角形呢?]二、實踐操作,探究學習1.動手操作。電腦出示:現有兩根小棒,一根長3厘米,一根長6厘米,再配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教師說明操作要求:(1)從2號學具袋中拿出操作材料(兩根小棒、作業(yè)紙和實踐操作表格);(2)在作業(yè)紙上有不同的線段,請你用兩根小棒去圍一圍,看看是否能圍成一個三角形(至少要和三條不同的線段圍一圍);(3)將數據和結果填寫在表格中,能圍成的用√表示,不能圍成的用×表示。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2.匯報交流。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匯報一下你的操作結果。請不同的學生匯報,教師在課件中輸入數據和結果。如下圖:[設計意圖:既然已經知道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與三角形的邊有關系,所以教師先給出學生兩根6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當第三邊是幾厘米的時候能圍成三角形,直觀明了,為后面的探究打好基礎。]3.集體探究。第一層次:發(fā)現不能圍成的原因。(1)教師: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發(fā)現1厘米的小棒不能圍,確定嗎?咱們再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當三根小棒分別是1厘米、3厘米和6厘米的時候,圍不成三角形。教師:為什么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引導學生得出:1+3(2)教師:下面我們再來驗證一下2厘米。課件演示。教師:你發(fā)現了什么?會用一個數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引導學生得出:2+3(3)教師:3厘米也不能圍成,是什么原因呢?課件演示。提問:它為什么也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引導學生說出:3+3=6,所以不能圍。(4)提出:1厘米、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都圍不成。大家觀察這三道算式,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情況下不能圍成三角形阿?板書(補上小于等于號):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有了操作的初步體驗,但是不能圍成的原因是什么,卻還沒有發(fā)現。這里,通過課件直觀、生動的演示和教師及時的啟發(fā)、點撥,學生便會很快的發(fā)現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了。]第二個層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邊的性質。教師:兩邊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同學們猜想一下,什么情況下能圍成三角形呢?學生猜出: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板貼:兩邊之和>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同時,教師在旁邊畫上“?”初步驗證猜想:教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需要進行驗證。看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系?教師指著4厘米,問:當第三根小棒是4厘米的時候,誰能來說一說?同時課件進行演示,得出:4+3>6。課件演示。教師指著5厘米,問:那5厘米?得出:5+3>6教師點擊:那么下面就依次類推了。課件依次出現算式:6+3>67+3>68+3>69+3>6[設計意圖:由于有了“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結論作基礎,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當“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教師及時說明,這只是猜想,要經過驗證才能判斷它是否正確。]第三個層次:引發(fā)矛盾,突破難點。教師指著表格,質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問題啊?咱們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得出9厘米不能圍,可是9+3>6呀,這符合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啊?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進行課件演示。教師:9和3這組的兩邊之和是大于6,可是它能圍成嗎?(不能)(課件演示確實不能圍成。)教師:我們再換一組看看,3和6這組的兩邊之和第三邊9比,什么關系?(相等)教師:那還要看哪一組?(6和9的和與3比)引導學生明確:只通過一組來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全面嗎?那應該怎么說?引導學生得出“任意”兩字。[設計意圖:9+3>6卻圍不成三角形,這一下就給學生制造出了矛盾沖突,學生就會立刻思索這三邊到底還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從而發(fā)現只通過一組兩邊的和來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是不全面的,必須要看三組,這樣“任意”在這里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第四個層次:再次驗證,明確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師:下面我們利用這個結論再來驗證一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是不是都具備這樣的關系?每個同學選一個你喜歡的在小組內交流。學生交流,集體匯報。教師:在同學們的猜想前面加上“任意”兩字,通過再次驗證后,發(fā)現它就是一條正確的結論。(教師擦掉“?”)咱們來一起讀一遍。[設計意圖:加上“任意”兩字以后,結論是不是就正確了呢?這時,讓學生回過頭來,再次驗證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系,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系的理解,也讓學生充分經歷了“猜想—驗證—結論”這一科學的學習過程。]第五個層次:找出判斷不能圍成的簡捷方法。教師:在這些不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中,它們也應該有幾組算式?(3組)那我們在判斷它能不能圍成的時候,是不是要把三組算式都找出來?。恳龑W生明確:只要找到一組不符合能圍成的條件就可以了。教師:誰能快速地說出‘10’不能圍成的原因?[設計意圖:怎樣最快的找到不能圍成的原因,在這里也應該讓學生明確。方法最優(yōu)化應隨時有效地滲透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第六個層次:再次驗證“任意”,將結論從特殊擴大到一般;同時發(fā)現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簡單方法。(1)教師:剛剛咱們是給3厘米和6厘米尋找能圍成三角形的第三邊,得到這樣的結論的。那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都具備這樣的關系呢?教師演示課件,隨意拖拉兩次,讓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說出三邊的關系。[設計意圖:一開始的研究,是從給定的3厘米和6厘米的兩邊著手的。在這里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將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況,讓學生明白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都有這樣的性質。](2)提出:在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時候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計算三組?。孔寣W生先充分地進行交流。引導學生發(fā)現:因為較小的兩邊的和都大于最長的邊了,那么用最長的邊加一條較短的邊,就一定大于另一條短邊了。所以呢,這要把只要把較小的兩條邊加起來這一組進行判斷,就可以代表三組了。還需要每組都判斷嗎?[設計意圖:我以為,在全體學生都已經掌握的基礎上,肯定會有少數學生發(fā)現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訣竅。教師的設計應當顧及到這樣的學生。所以,在這里可以及時地引導全體學生都掌握簡單方法。]三、深化認知,聯系實際,拓展應用1.輕松小游戲。出示: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跨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么?請兩個學生上來跨一步。先讓學生充分的交流。教師:你能用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解釋一下嗎?課件演示:兩腿和地面跨出的距離形成了一個三角形。教師:可是有個人說,我可以。你們知道是誰嗎?出示姚明圖片,身高:226厘米;腿長131厘米。[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解決問題,使學生主動地把本課的知識內容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熏陶學生逐步達到“會學”數學的境界,并再次向學生滲透看問題要全面的原則。]2.判斷:下面哪組的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單位:厘米)(有圖。)[設計意圖:這道基礎題的練習,既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鞏固,同時引導學生利用簡單方法快速地進行判斷。]3.兒童樂園要建一個涼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現在已經準備了兩根三米長的木料,假如你是設計師,第三根木料會準備多長?并說明理由。[設計意圖:“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讓學生用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并從美觀和講究實用的角度出發(fā),從而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四、全課小結五、課堂檢測課堂檢測A1、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2、寧寧要去書店,有幾種走法?哪種走法最近?為什么?課堂檢測B1、用長分別是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能擺出一個三角形嗎?2、畫出螞蟻進洞的線路,你有什么特別的發(fā)現嗎?(課本87頁第5題)六、布置作業(yè)參考答案課堂檢測A1、第1、2、3個都能組成一個三角形,第4個不能。2、一共有4條路,其中從寧寧家經過明明家到達書店的路線最近,因為寧寧家學校和書店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形狀,根據三角形三邊關系,兩邊之和總大于第三條邊,所以這條路是最近的。課堂檢測B1、不能。2、略

第三篇: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fā)現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2、能判斷給定長度的三條線段是否能圍成三角形,能運用三角形三邊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3.在探索體驗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有條理的思考。通過學習,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教學難點:引導探索三角形的邊的關系,并發(fā)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教學準備:教學課件、不同長度紙條若干張、實驗表格。教學過程:一、設疑導入1、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三角形,誰來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那么任意給你三條線段是不是都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有關三角形的知識。2、出示情境圖。師:請同學們看屏幕,小明從家到學校共有幾條路線?(學生通過觀察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可以說出這樣幾條線路:從家經過郵局去學校;從家直接到學校;經過商店去學校。)師:伸出手來指一指,比劃一下。(感知三條不同的路線)師:仔細觀察走哪條路最近呢?為什么?(學生會說出中間這條路線最近,但原因說不清楚。)看屏幕(課件將折線、曲線拉直與中間的線段比較更形象)師:看來同學們的觀察是正確的。如果再來這樣的一條,又一條,師用手比劃另兩條不同的路線你認為最短的路線是哪一條?(學生會說出:還是中間這條路線最近)3、師:看來兩點之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這條線段的長度叫兩點間的距離??雌聊蛔x結論4、同學們再觀察這幅路線圖你能找到我們學過的的圖形嗎?(學生會說有一個三角形)師:小明家、學校、郵局三地用路線圍成了一個三角形。在這個三角形里,直接去學校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條邊,經過郵局去學校的路程又是這個三角形的什么呢?師:看到這里,你們猜猜看,三角形三條邊之間會有怎樣的關系呢?(也就是兩條邊加起來的和與另一條邊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觀察會猜出:三角形兩邊的和大于第三條邊)師:是不是所有是三角形的三條邊都有這樣的關系呢?也就是兩條邊加起來都大于第三條邊呢?如果小于或等于的時候又是什么情況?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揭示課題: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二、自主探究我們先來做個實驗1、動手實驗1:用三張紙條圍一個三角形。師:同學們的桌上都有一些不同長度的紙條,把每張紙條看作一條線段,請大家隨意拿三張來圍一圍,看看有什么發(fā)現?(小組合作)預設:每個小組可能會任意選擇3張紙條去擺三角形,結果發(fā)現:用長5cm,7cm和15cm的三張紙條,沒有圍成;用長5厘米、7厘米和12厘米的三張紙條,也沒有圍成;用長5厘米、12厘米和15厘米的三張紙條可以圍成三角形;用長7厘米、12厘米和15厘米的三張紙條可以圍成三角形.教師可以讓學生匯報:師:通過剛才圍三角形,你發(fā)現了什么?生:發(fā)現有的三條線段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三條線段不能都圍成三角形。師: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生:(有一根太長或太短)師:通過剛才是實驗,我們可以發(fā)現三角形三條邊在長短上有一定的關系,究竟怎樣的三條線段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讓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2、動手實驗2:進一步探究怎樣的三張紙條才可以圍成三角形。1)師:用信封中的三張紙條圍一個三角形:每組中有四個信封,1號同學用1號信封、2號同學用2號信封...其中一位同學操作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看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并思考為什么?課件展示實驗要求讓一名學生讀實驗要求。2)生動手操作師巡視3)完成的小組請坐好,哪個小組來展示你們的實驗結果學生匯報展示、交流:4)師總結:實驗結果有兩種情況1、2組的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3、4組的線段能圍成三角形。對于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兩組線段中其一有兩條線段兩端不能相連。另一組當兩條線段兩端連起來時就形成一條線段。5)課件演示每一組線段圍三角形的情況。6)師:看來能否圍成三角形與三角形兩邊的和與第三邊的大小有關系。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每一組中的三條線段圍三角形的情況。7)歸納發(fā)現總結規(guī)律:不能圍成三角形(1)57155+7<155+15>77+15>5(2)57125+7=125+12>77+15>5能圍成三角形(3)512155+12>155+15>1212+15>5(4)712157+12>157+15>1212+15>7對比這四組中每兩邊長度的和與第三邊的長度比較你發(fā)現了什么?生發(fā)現: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師:也就是說存在一組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就能圍成三角形?看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兩組中的關系式都存在兩組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但并不能圍成三角形。對于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怎樣表達更嚴密?生討論后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明確:給定的3條線段,不管哪兩條線段相加的和都比第三條線段大,就能確定這3條線段一定能圍成一個三角形。進一步引導學生抽象出: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師生共同歸納、課件展示三角形三邊的關系8)小結:看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看每兩條線段的和是否大于第三條線段,也就是三條線段兩兩相加再與第三條線段比較。兩兩相加需要列出三個算式比較麻煩。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列出一組關系式就能判斷是否圍成一個三角形呢?小組內討論交流匯報:生:先找出較短的兩條邊看它們的與第三條邊比大小,如果和大一些,能拼成三角形;如果和相等或小一些,則不能拼成三角形,因為較短的兩條邊之和如果大于第三條邊,則說明任意一條較短的邊與最長的一邊之和肯定大于第三條邊。師:這是為什么呢?生:因為三條邊中若用最大的邊與其他兩邊分別相加時一定大于第三邊的。最大的邊本身大于另外兩條邊,再加上一條邊就更大于第三邊了。師:是的,你理解的非常透徹。所以我們在判斷三條邊能否圍成三角形時往往只要看較短的兩條邊的和能否大于三條邊,這種方法既快又對。(通過談收獲,說方法,提疑問,學生間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三、拓展應用:1、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說一說,為什么中間的路線最短?2、下面的三條線段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嗎?能的打“√(單位:厘米)(1)4,3,2(2)3,1,2(3)3,3,33、將兩條短的邊相加與最長的邊相比,如果大于,就能圍成三角形。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單位:cm)(1)cmcm5cm()(2)3cm3cm3cm()(3)2cmcm6cm()(4)3cmcm5cm()注:學生學會將兩條短的邊相加與最長的邊相比,如果大于,就能圍成三角形,從而提高做題速度。4、我能行(1)任意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一個三角形()(2)因為a+b>c所以a.b.c三邊可以圍成三角形()(3)小明想要給他家的小兔做一個房子,房頂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條是3分米,另一根是6分米第三根木條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數)(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練習設計層層深入,既鞏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師:通過剛才的練習,你們不僅掌握了判斷某三條邊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并且還找出了最佳的判斷方法,可見只要大家肯動腦筋,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結論的。四、回顧總結同學們,今天學到了什么知識?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板書設計: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不能圍成三角形能圍成三角形(1)5715155+7<15512>155+15>7515>127+15>51215>5(2)5712155+7=127+12>155+12>77+15127+15>512+15>73)512+++4)712>((

第四篇: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學設計人教版教學目標:1,通過量的量,放一個擺,計算操作員等實驗活動,探索找到兩邊三角形和大于第三邊,并應用這種關系解釋一些生命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測意識,獨立探索,合作與溝通能力。教學重點,困難:探索和發(fā)現三角形任何兩邊的總和大于第三邊。教學準備:學生,教師準備幾個不同長度的小棒,統治者,探索報告卡。教學過程:首先,回顧一下老的知識,導入新的教訓這個圖形是什么?(三角形)誰說三角形是什么?如何理解Wai詞(endtoend)。學生對三角形知道什么?有很多關于三角形的知識,我們繼續(xù)往下看。二,動手操作,找到問題老師:這里的老師是三個小棍子,分別長3,5,10厘米,這三根棍子可以被圖形包圍?健康:三角。老師:誰愿意來?大約時間注意小棒連接。老師:為什么這三個小棒不是三角形?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的關系是什么?今天,我們共同努力研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黑板主題)。三,猜測驗證,發(fā)現法律老師:我們發(fā)現這三根棍子不能被三角形包圍,我們怎么能被三角形包圍?健康:一根小棍子老師:怎么改?學生說的是你的猜測(課件模擬猜測1)1,方法指導老師:你猜這些都是正確的,三角形的三邊到底是什么關系?我們可以做實驗來驗證老師現在給學生準備一些材料: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粘在一起試圖在三角形周圍設置一個三角形。學生個人擺擺,打一戰(zhàn),看看結果??纯匆螅ù笃聊唬2僮饕螅海?),2人在一起完成四個拼寫(2),圍繞三角形應注意鏈接的末端。(3),完成后,填寫記錄表格的活動準備交換第一根棍子很長第二根棍子很長第三根棍子很長可以由三角形包圍2,動手操作,尋找法律(分游,指導)3,交流報告,探索法律。老師:哪個團隊愿意報告。集團來到展會,3cm,8cm,10cm3厘米,5厘米,10厘米不能3厘米,5厘米,8厘米不能5cm,8cm,10cm老師:另一組有不同的意見嗎?老師:仔細觀察四個結果,有些不能被包圍,有些可以被包圍。為什么是這樣?每組不能包含在三角形中的條形的長度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在同一個表上討論。三角形可以包圍的組的長度之間的關系是什么?三根棍子被三角形包圍,什么條件必須滿足?通過實驗和分析剛剛,你發(fā)現三角形的三邊的長度之間的關系?首先看不能被這個組的一個三角形的情況包圍,誰想說說3,5,10為什么這三個棒不能被三角形包圍?健康:老師:其他學生同意嗎?誰再次說一遍。老師:我明白,3厘米的一邊不是5厘米,而是三邊形的10厘米,因為這兩邊的和小于第三邊。(Blackboard34u003c8)你會觀察。(課件展示)老師:說3,5,8這三個,用同樣的你有一些爭議,到底他們不能被三角形包圍嗎?不能,為什么?誰愿意談話?健康:35=8符合不能老師:是這樣嗎?(課件展示)請看大屏幕。老師:真的是這樣,通過示范現在明白了學生的意思嗎?誰想再談。教師:通過上述動手操作和探索性分析,我們發(fā)現當兩邊之和小于等于三邊時,三邊不是三角形。老師:那么我們怎么能被三角形包圍呢?健康:兩邊一起大于第三邊上線。教師(黑板):兩邊的總和大于第三邊老師:讓我們來看看可以被三元組包圍的兩個組。是這樣的情況嗎?38u003e10,85u003e10看起來像。3)分:看不到被包圍的情況,有38u003e4,48u003e3,38u003e5,58u003e3(兩邊和大于第三邊)的情況,怎么不能包圍三角形什么?健康:有不遵守死亡老師:似乎只有兩邊之一大于第三邊不完整,健康1:加任何,任何健康2:其他兩邊都大于第三邊。健康3:不管哪兩邊大于三邊。4,總結總結老師:似乎只有兩邊之一大于第三邊不完整,老師:這句話總結:任何兩邊和大于第三邊(黑板:任意)老師:是這樣嗎?然后選擇一個組可以被三角形的三邊包圍,以驗證:健康:34u003e5,35u003e4,45u003e3,老師:這個例子證明你的想法是正確的,兩個三角形之間的三角關系是:任何兩邊的總和大于第三邊(讀)四,課堂總結生活中的老師也看到了這樣的現象:(課件展示)這樣有一個公園,道路是兩邊的草坪,為什么很多人去草坪的中間?老師:你今天的收獲是什么?其實,在我們這邊的數學,只要你通常觀察更多,更多的大腦,你將能夠成為一個好數學的朋友。

第五篇:三角形三邊關系教案三角形邊的關系瓦房店中心小學四年級吳艷雙【教學內容】: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材分析】本課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三角形定義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同時也為今后學習三角形和四邊形的聯系和區(qū)別打下基礎。三角形邊的關系的定理主要提供了判斷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的依據,熟練靈活地運用三角形三邊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教材積極創(chuàng)設了動手操作的情境,力求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體會并進行歸納總結。同時,也讓學生對演繹推理和反證法有初步的了解?!緦W生分析】對于三角形,學生并不陌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和三個角,以及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知識,這些都是學生進一步進行學習的基礎。學生樂于動手,喜歡實踐,并在前幾年的學習中,掌握了一定的實踐方法和思考方式,同時比較善于發(fā)現和總結,這也將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窘虒W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能判斷給定長度的三條線段是否圍成三角形,并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動手操作和觀察、操作、分析、比較等活動中,經歷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窘虒W重點】:經歷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探索過程,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特征?!窘虒W難點】:通過實驗發(fā)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特征,準確理解“任意”的含義?!窘叹摺浚簻蕚湫“簟⒍嗝襟w課件【教學流程】一、導入1、同學們,瞧,這是一個什么圖形?(三角形)2、3、4、5、6、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嗎?(誰來說)(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你會圍三角形嗎?(會)我們在圍三角形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看來你一定是個細心的好孩子)如果老師任意給你三根小棒你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大膽地猜一猜(能---不能)想不想動手來圍一圍,驗證自己的猜測。(想)現在拿出你的學具,來圍一個三角形,老師給你一分鐘的時間,看誰圍的最快最標準。時間到,放下你手中的學具,無論你圍成還是沒圍成都請坐好。我們來匯報一下,請圍成的同學舉手(噢,很多)請沒有圍成的同學舉手,你們怎么沒有圍成呢?是不是老師給你們的時間太短了?(不是)那是為什么呢?7、8、9、10、老師來采訪一位同學?11、看來用任意三根小棒有的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圍成三角形,同學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想)12、好,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走進三角形邊的關系。二、探究新知1、2、3、4、5、6、7、三角形的三邊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拿出手中的尺子來量一量小棒的長度,取整厘米(量好之后坐好)誰來匯報一下你的三根小棒分別多長?(學生匯報)到前面來給同學們展示,誰和他的數據一樣,請舉手,圍成了嗎?還有誰也圍成了,但是數據不相同,有和他一樣的嗎?請舉手。還有圍成的嗎?(5、10、15)到前面展示給同學們看。(能圍成,動手圍,不能圍成說理由)剛才我們看學具不明顯,現在我們清電腦博士來幫忙,請看大屏幕。(圍成了嗎?你發(fā)現了什么?相加等于第三邊)繼續(xù)匯報還有沒圍成的嗎?現在你知道三條線段在什么情況下不能圍成三角形了嗎?小組同學研究研究。8、9、10、哪個小組來說一說你們的想法。(你們小組總結的特別到位)11、同學們知道了兩條段的線段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條邊的時候一定不能圍成三角形,那三條線段在什么情況下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呢?(小組同學討論)12、哪個小組同學來說說你們的想法?13、在這小組同學的匯報中,我們聽到了智慧的聲音,你們聽到了嗎?(任意)14、什么叫做任意???(隨便)15、誰能用具體的實例來給同學們解釋一下(任意)16、現在你們理解了嗎?請打開書頁,讀一讀記在心里17、讀一遍,這就是三角形邊的關系18、老師這里還有三條線段,a、b、c,我也不知道誰長,也不知道誰短,但肯定不是0,它們具有什么關系,它們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呢?三、鞏固練習1、同學們總結的特別好,老師聽說大頭兒子也學習了三角形邊的關系,想和同學們比一比,你們有信心嗎?2、說一說,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真聰明,掌聲鼓勵)3、大頭兒子拿著小木棍去商店。你幫他選擇一條合適的路。4、選一選,大頭兒子該選多長的合適呢?5、大頭兒子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任務,爸爸也獎勵給他兩根小木棍。這是我國的國家大劇院,它就是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建造的,同學們好好學習,老師相信同學們將來一定能設計出比它更宏偉的建筑。四、我們一起來回憶回憶,我們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呢?五、總結,我們是怎樣知道三角形邊的關系?我們做了實驗,得到了很多數據,通過對圖形的觀察和對數據的分析,我們概括出了三角形邊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試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數據對我們的幫助也很大,老師也希望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對我們解決問題也有更大的幫助。六、布置作業(yè)用我們今天學習的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七、板書設計三角形邊的關系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abc10101051015a+b>c1010154615a+c>b710155815b+c>a【教學反思】這節(jié)課,我力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采取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識,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一、提出數學問題,激起學生探索愿望“關于三角形同學們已有初步認識,都知道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但是關于三角形還有很多數學問題呢!”學生感到親切、好奇,但問題沒有明確指向,“先知”的學生不能隨口說出。接著老師提出一個挑戰(zhàn)性的問題:“如果任意給你三根小棒當作三條線段,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嗎?”有的學生不加思考認為“能”,在仔細一想“不一定”。激起學生動手實驗進行探究的愿望。于是我設計了實驗一:為每個人準備個三根小棒,而且每一個人的小棒不是一樣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體會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圍成一個三角形。也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二、在活動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學習活動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經歷,去實踐。孩子或許會相信你告訴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經歷的事,這就是一種“體驗”。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有必要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fā)現,讓學生經歷特性得出的全過程。因此激起學生疑問后,教師適時組織數學實驗來“解釋”,這時學生抱著積極的心態(tài)來參加數學活動.學生進行實驗二: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發(fā)現三角形邊的關系。小組動手實驗,用六組小棒圍三角形,并將實驗情況記錄在表中。(單位:厘米)①10.10.10②10.10.15③7.10.15④5.10.15⑤4.6.165.8.15。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因為小棒較粗出現了誤差,尤其是第四組5.10.15三根小棒在圍三角形時,有的認為可以圍成,有的認為圍不成。于是我用課件進行動態(tài)演示,讓學生反復觀察5.10.15這組小棒的動態(tài)圍圖過程,同時用5+10=15,15和15兩條邊重合了,進一步說明這組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這些操作、交流、探索、發(fā)現雖然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是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因此是十分有效的。教學難點就在學生的操作活動中迎刃而解了。通過親自執(zhí)教《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一課,我深刻體會到:要上好一節(jié)小學數學課不是那么簡單的,尤其是這種動手實驗、操作性強的課,學具的制作非常關鍵,對于小棒或紙條的粗細、長短、寬窄都要有嚴格的要求,學生的動手實踐和操作基礎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對學生多加訓練,注重培養(yǎng)。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結合生活實例,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