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原始思想內容特征。原始思想出現的原因:人欲生存→認識→利用→控制→自由→然而難以如愿→轉而乞祈;原因原始思想的表現方式為巫術、祭祀;形式:a、自然神崇拜b、圖騰崇拜才、c、生殖崇拜d、英雄崇拜2.“絕地天通〞思想史意義。“絕地天通〞概念:事神觀念和方式的轉變,即秩序重建。意義:“絕地天通〞代表著政教合一,意味著思想之源頭為集團或階級或國家或集體壟斷,思想自主取消,社會進入專制時期。第二講1、簡述商周天命思想之異同。商周思想主要組成局部均為天命思想;商人崇天尚鬼,把上帝與祖先作為信仰中心,上帝是天上至高無上的統(tǒng)治者,自然神如日、月、山、河等神靈都失去了獨立性,成為執(zhí)行上帝意志的工具。上帝還主管著人間的吉兇禍福,特別是君主大命的授與;周人那么對商代傳統(tǒng)天命觀進行修正,1、繼續(xù)成認上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以“天〞代“上帝〞。2、認為上天所賜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變的。3、提出“依德求民主〞。即天根據德行“求民主〞。民主即民之主,即君主。君主由天定,選君標準是德行。在天命思想里注入道德政治內涵。4、主張“以民情視天命〞。將“民情〞看作天命的具體反映。2、周人思想的創(chuàng)新。試論周人的天命思想與德觀念。周人提出“德〞的觀念,認為“敬德〞和“保民〞是獲得天命信賴的主要途徑。其次,周人提出尊天、敬德、保民、慎罰的政治思想①尊天:用“天命〞思想為政治效勞②敬德:提高道德在政治中的地位。③保民:周公政治思想核心,君王不貪安樂、體察民情;以民為鏡④、慎罰:對“德〞之缺乏補充a、依典用刑。b、出于善而懲惡,不可借機肆虐。c、審慎懲辦。3、五行說之五行的涵義,五行的生克關系如何?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種哲學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根底。五行涵義:元素、能量、德行。五行生克關系:相克: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4、簡述西周的政治思想〔第二題〕第三講先秦諸子異說的興起原因諸子之興起于“救時之弊〞;2、社會秩序破壞,文化下移,私學興起;3、列國競爭,言禁未立;4、貴士尊賢蔚然成風;5、孔、孟、老、莊、墨、韓等“英雄時勢〞。儒家思想的主要特點重視傳統(tǒng),注重繼承,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尊崇先王之道。2.以六藝為法,將六藝看做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3.提倡仁義,崇尚禮儀。4.注重倫理道德認同及踐履。5.以孔子為宗師,視其言行為最高準那么。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1、孔子思想的根底是什么?孔子“仁〞“禮〞的思想及評價。根底:①天命觀A、繼承商周傳統(tǒng)的天命觀,視天為最高主宰。B、超越商周天命觀中對天的人格化描述。信天→疑天→虛天②鬼神論:不議論、不否認,重祭鬼神教化功能。③人性論:重“習〞〔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孔子“仁〞“禮〞的思想及評價:“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是一種道德倫常和社會標準,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它強調對外行善、對內自省和修煉?!叭狮暤奶卣鳎骸叭收邜廴栓暋叭狮晝热荩簮廴?、克己復禮;禮:仁是禮的根本,禮是對上下等級、尊卑長幼、貴賤親疏等的嚴格規(guī)定,是實現仁的載體與保證。仁禮思想的提出對于中國的政治、道德開展還是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的,其思想的精華正在一代代傳承,不斷融入我們的民族靈魂中。2、孟子仁政思想及評價。孟子的仁政思想是性善論的邏輯結果,1.仁政是內在善性的推廣2.仁政的內容:〔1〕、仁政〔王道〕是以德性行為而非武力治理。以德服人是仁政的首要前提〔2〕經濟上,“制民之產〞、井田制與均平賦稅?!?〕、重、貴民思想〔民本思想〕:民為貴,君為輕。評價:主張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政治行為應以人心向背為標準。這是我國古代最有創(chuàng)見的一套政治理論,后代的許多統(tǒng)治者無論情愿與否,都不得不以此粉飾自己的政權。此外,孟子“為民制產〞的主張,更成為歷代經濟制度的最高理想,如隋唐時期的均田制,目的就是要到達社會均平的效果。3、荀子的思想及評價。〔一〕、天論荀子學說以天論為開端。有?荀子·天論篇?1.天行有常,明天人之分2.不求知天3.制天命而用之〔二〕、荀子的性惡論1.人的本性首先是自然性。2.性的外在表現是情和欲。人的性、情、欲的具體包括四內容:感官欲望;好利;排他性和嫉妒心;好榮惡辱。3.主張對人性必須進行改造,強調后天的努力。〔三〕、禮法并重——政治思想隆禮重法是荀子政治思想的根本特征。包括兩方面:〔“師〞與“法〞〕強禮義道德的教育作用;又強調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菜摹场⒕勒撆c君舟民水論1.君主的職責在于養(yǎng)人、治人、用人和教育人。2.君主重權勢,但要更重道義。君不可二,勢在獨尊。同時,君主要以善服人。3.君民關系上,提出了著名的君舟民水論,4、荀子的“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有什么不同?性善論:1、人禽之辨: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即人之為人的本性。2、四端:惻隱之心-----仁;羞恥之心--------義;辭讓之心-------禮;是非之心-------智,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現,是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孟子認為沒有四端,那么不能成為人。人之性具有豐富性,但無論如何多樣,人總是必然為善。性惡論:1、人的本性首先是自然性。2、性的外在表現是情和欲。人的性、情、欲的具體包括四內容:感官欲望;好利;排他性和嫉妒心;好榮惡辱。3.主張對人性必須進行改造,強調后天的努力。5、老子、莊子思想主要內容,比擬異同。老子思想:1、哲學方面。提出了以“道〞為本體的思辨哲學。2、政治層面,提出“無為而治的君人南面之術〞③社會學說。主張小國寡民社會。莊子思想:〔一〕、哲學思想:1、道論:“通天下一氣〞宇宙論道即氣2、認識論反對墨家〔尚賢〕和儒家〔仁義禮智〕獨斷的真理觀。認為真理沒有客觀標準——絕對的相對主義?!捕场⑶f子自由觀莊子從心性方面發(fā)揮了老子學說,強調人的內在精神世界的“自得〞和“逍遙〞。與老子有別,老子的自由是基于“政治自治〞的自由。莊子的自由是追求個體“精神逍遙和超越〞的自由。代表著作:?齊物論?、?大宗師?、?逍遙游?〔1〕、前提是齊物。是非無定〔2〕、逍遙——追求個體精神上的絕對自由,道的最高境界?!?〕真正的思想自由必須“忘己〞?!踩?、社會思想:虛靜無為要求回到“渾沌〞世界去,即所謂“至德之世〞〔無何有之鄉(xiāng)〕。6、如何看待莊子的自由觀〔第五題〕7、墨家對儒家的批判〔1〕、不信鬼神又重祭祀。〔2〕、厚葬久喪、重煩瑣禮儀形式而有害天下?!?〕、重禮樂,追求聲色感官享受。這不能解決天下三大難題:“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4〕、相信命定之說。8、試論墨家思想。三表法指什么?墨家思想十大主張:兼愛、非攻、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非命、尚賢、尚同、天志、明鬼。提倡“兼相愛,交相利〞?!凹鎼郇曀枷霝槟铀枷塍w系的核心。墨子提倡的“兼相愛〞是以“交相利〞作為根底,也是以“交相利〞為具體內容;非攻,反對好戰(zhàn)國家的非正義的戰(zhàn)爭——“攻〞;支持正義戰(zhàn)爭——“誅〞。尚賢、尚同,有能那么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尚同:構建各級集中統(tǒng)一的政權組織。節(jié)用:儉節(jié)那么昌,淫佚那么亡〞節(jié)葬:主張“棺三寸足以朽體,衣衾三領足以覆惡〞非樂:認為音樂對人們有害無益?!皹酚夥闭?,其治逾寡,自此觀之,樂非所以治天下也。〞?三辯?非命:反對命定論,反對聽天由命、無所作為。三表法: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三個標準或原那么。子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所謂“本之〞,主要是根據前人的經驗教訓,其依據是求之于古代的典籍;所謂“原之〞,是“訴諸百姓耳目之實〞,也就是從普通百姓的感覺經驗中尋求立論的根據〔“本之〞是間接經驗,“原之〞是直接經驗〕所謂“用之〞,是將言論應用于實際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國家百姓人民的利益,來判斷真假和決定取舍。9、先秦法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特點。〔1〕、“好利惡害〞人性論。觀點:正是這個利字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開展,所以,政治家的責任不是改造人的本性,而是應該適應人的本性。〔2〕、“不法古,不循今〞的歷史觀。〔3〕、關注國家,強調“法〞是治國根本,主張“以法治國〞。倡導耕戰(zhàn),注重實力?!?〕、主張嚴刑峻法?!?〕、強調君主專制與集權。〔6〕、提出的最根本的概念和范疇主要有法、術、勢、刑罰、賞、利、耕、戰(zhàn)等。10、如何評價韓非子“法、術、勢〞相結合的思想?君主之利高于國家之利。法、術、勢三者結合:〔1〕、法是根底和核心,是治國根本。人君必須以“利〞來收拾人心,以“威〞來推行意志,以“名〞來作為上下追求的目標?!?〕、勢與術是手段、途徑,以維護君主絕對權力?!?〕、刑德二柄制其臣。11、如何評價法家在歷史上的作用?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并非以主張“依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是以“權,術,勢〞逐級統(tǒng)治為根本,建立了名為法治實為人治的“以法治國〞封建規(guī)章體系,法律是君王統(tǒng)治約束臣民的工具,而并不是現代民主“依法治國〞。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也為后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法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奉獻,對于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huán)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系等根本的問題都做了探討,而且卓有成效。但是法家也有其缺乏的地方。如竭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強調用重刑來治理國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對輕罪實行重罰,迷信法律的作用。第四講1、兩漢思想的特點。兩漢思想:子學沒落,儒學獨尊。兩漢思想特點:A、一般人思想意識中宗教氣氛比擬濃厚;B、主流思想與社會政治聯(lián)系密切;儒家的社會政治效勞功能加強。賈誼的崇仁義、以民為本思想。賈誼繼承陸賈,加重憂患意識。崇仁義、強調禮法治國、抑末以強本。以儒家為主,也雜有法家、黃老的成分。①實行仁義,以民為本。強調以民為本;告誡統(tǒng)治者,絕不可以與民為敵;提出民是“萬世之本A、民眾人數多、力量大。B、民眾是國家的根底。C、民眾是物質生產的主體;愛民、富民、慎罰A、經濟上重農貴粟,使民安心農業(yè)生產;B、在用刑上寧失之于輕,勿失之于嚴;C、在文化禮儀上,倡四維〔禮、義、廉、恥〕,抑逐制,提新風氣;D、思想上提出以六藝為大義,對人民進行教化。②以加強皇權為中心的治安策。削藩〔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國家壟斷鑄幣權、崇本抑末、輕徭役、解除匈奴威脅3.論述董仲舒的理論體系。1.天是宇宙及人世間最高主宰,天是至高無上的人格神。2.天人感應,王者以德配天,人行事之得失會引起天的感應。3.天子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人事〔君權神授〕。君王服從天意,民眾服從天子。4.陰陽五行與三綱五常論。天道之常,一陰一陽,天執(zhí)其道為萬物主?!叭V〞: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維系社會政治秩序的根本原那么。五常:仁義禮智信,具體道德行為標準,處理人倫關系的準那么5.性三品說,人性分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認為人性雖包含善的素質,但不經教化不能成為善,要到達性善,須經過圣王的教育,名詞解釋:?淮南子?:漢初黃老之學理論總結與集大成著作。以陰陽五行為骨架,以道家面目出現,但滲透著儒家的特征。強調“順天而治〞——無為。石渠閣會議:漢宣帝為了進一步統(tǒng)一儒家學說,加強思想統(tǒng)治,于甘露三年(公元前51)在長安未央宮北的石渠閣召集二十余位儒生講論“五經〞異同,史稱“石渠閣會議〞。石渠閣會議使皇帝不僅是政治的最高權威,也成了最高的經學權威。政治的權威變成了經學、思想的權威,經學的學術觀點變成了政治的最高法典,其結果是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經學的地位,也極大地擴大和加強了儒家禮儀制度對社會的控制力量。黃老之學:黃老之學始于戰(zhàn)國盛于西漢,假托黃帝和老子的思想,實為道家和法家思想結合,并兼采陰陽、儒、墨等諸家觀點而成?!包S〞,指傳說中的黃帝,“老〞,指春秋末期的老聃;主張?zhí)摕o為本、因循為用、采百家之長以經世致用治國安邦。核心思想:清靜無為〔以無為為本,行有為之政〕,因循而治〔人的思想行為都要符合客觀自然法那么〕、休養(yǎng)生息、依法治國、寬刑簡政、刑德并用等。白虎觀會議:東漢章帝時召開的一次討論儒家經典的學術會議,東漢初年,經今古文學的門戶之見日益加深,各派內部因師承不同,對儒家經典的解說不一,章句歧異。漢光武帝劉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宣布圖讖于天下〞,把讖緯之學正式確立為官方的統(tǒng)治思想。讖緯:神學與經學的混合物,以巫師方士之言附會經典,假托瑞應以張揚天意的一種神學形態(tài)。實質是從神學的角度說明天人關系,是中國早期宗教的人文化或人文思潮的宗教化表現。流行于西漢末并興盛于整個東漢。直接繼承了董仲舒的感應、災異之說,為東漢占統(tǒng)治地位的官方意識形態(tài)。第五講1、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思想特點〔1〕、一個沒有思想權威的時代,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百家爭鳴時期〔2〕、儒家式微,玄、佛、道三家肇興〔3〕、玄學盛行于社會上層和知識界〔4〕、道教大開展,完成官方化過程〔5〕、佛教迅速開展2.魏晉玄學的思想特征。玄學是儒道合流的思想體系。玄學特征:〔1〕、思想資料“三玄〞:?老子?、?莊子?、?周易?;〔2〕、思想形式主要是注釋經典;〔3〕、力求把孔子與老子,道家無為與倫理結合起來。以道釋儒:思想架構以老莊為本,主題是自然與名教的關系,企圖論證自然和名教的一致。3、簡述玄學開展各階段關于“名教與自然〞關系的論點。正始玄學:主張“名教出〔本〕于自然〞。推崇老子。竹林玄學: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即超越名教的束縛,無拘無束的生活。他們列舉名教的禍患,“誹六經而薄周孔〞。元康玄學:郭象提出“名教即自然〞:名教與自然是統(tǒng)一的合諧的。4.郭象的本體論與人性論主要內容。本體論:“無不能生有〞﹑“物各自造而無所待焉〞。否認一切宇宙本根的存在,建立了“性〞本體論哲學,將每個生命的自然本性,視為其生成變化的終極依據,以此確立了人在宇宙中心的地位。人性論:物各有性,而“性各有分〞。一切貴賤高低等級,都是“天理自然〞,“天性所受〞,人們“各安其天性〞。第六講1、佛教根本思想。1.四諦說,即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其核心是宣揚整個世界和全部人生為無邊之苦海。2.緣起論──佛教哲學的理論根底?!熬壠皎暭础爸T法由因緣而起〞。簡單地說,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現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對的互存關系和條件,離開關系和條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3.“三法印〞諸行無常,從時間上看,一切現象皆在遷流變化之中而剎那生滅,故無固定不變壞之物存在;諸法無我,從空間上看,諸法依緣起之法那么,互相依存,而無“我〞之實體可言。涅槃寂靜,涅槃寂靜是佛教的最終理想,從一定意義上說,佛教的種種學說,最終都是為了說明和論證涅槃寂靜這一最高理想。2、禪宗的心性觀點及價值評價。禪宗“心性論〞思想:1、直指人心,見性成佛。2、“自心即佛心〞、心外無佛;即心是佛、自性是佛。3、“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評價:〔1〕表達了佛學一貫主張的平等思想?!?〕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思想——肯定了人是萬物之靈的真理,突出了人的價值?!?〕佛法修煉以心性為根本,消除人性與佛性之間的鴻溝,拉近二者距離,將外在轉為內在。這利于下層人民入佛。〔4〕反對形式主義與權思想。具有思想解放性。道教思想與道術來源。1、古代鬼神思想2、戰(zhàn)國至秦漢的神仙說與方士方術3、讖緯、黃老思想〔先秦老莊哲學和秦漢道家學說〕、4、儒學與陰陽五行思想、5、古代醫(yī)學與體育衛(wèi)生知識。4、道教根本思想。1.道教的終極理想是追尋永生的途徑。2.道教真正關心的是生命與幸?!采绬栴}〕。道教思想的核心觀念是:生命、幸福、滿足。注重今生今世的滿足。3.道教思想中,與生命相關三因素:氣、德〔內在〕與行〔外在〕、鬼神。4.善惡承負說。圍繞生死問題提出。?老子想爾注?中“道設生以賞善,設死以威惡〞,即相信天道有循環(huán),善惡有承負,且善惡報應于現世。第七講名詞解釋:道統(tǒng)說:創(chuàng)始人韓愈,他吸收了儒家傳統(tǒng)思想,并借鑒佛道,以道對佛家倫理道德和政治原那么作了重新概括和抽象,提出了道統(tǒng)論。道統(tǒng)說維護了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性三品說:韓愈的人性論繼承了董仲舒的人性三品說,將人分為上品、中品、下品,本質上是要所作的把人性和封建等級秩序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為專制政治的等級結構提供理論依據;與佛教鼓吹的滅情以見性的人性論形成對立,具有反佛的理論意義;局限在于,他并不是在更抽象的水平上認識人的本質。1、簡述唐代思想文化政策,唐實行儒釋道“三教〞并立政策1、扶持傳統(tǒng)儒學,利用儒家“三綱五常〞和“君權神授〞來穩(wěn)固封建統(tǒng)治秩序。2、積極提倡佛教,佛教在隋唐兩代到達了鼎盛時期。利用佛教“出世解脫〞、“因果報應〞和“三世輪回〞等思想來穩(wěn)定百姓。3、推崇道教,唐代奉老子為始祖,借以提高皇帝的門第。2、唐朝儒學開展趨勢是什么?一是同佛學結合;二注重儒學中的重民、愛民思想;三是與自然科學互相滲透。3、綜述韓愈的排佛與道統(tǒng)思想。排佛:他認為當時社會政治狀況的無序與思想界的紊亂無序密切相關;而思想界混亂主要原因是由于佛教等異族文化的盛行和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衰微。結論:要重振思想秩序,就必須對佛教等外來文化進行徹底清算,同時恢復儒學作為正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來指導人們的社會生活。道統(tǒng):韓愈吸收了儒家傳統(tǒng)思想,并借鑒佛道,以道對佛家倫理道德和政治原那么作了重新概括和抽象,提出了道統(tǒng)論。對孔孟的仁義道德也作了新解:“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已無待于外之謂德。〞道生于仁義,在于人的道德自覺。簡述韓愈和李翱在人性論問題的異同。韓愈主張“性三品說〞,將人分為上品、中品、下品,本質上是要所作的把人性和封建等級秩序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為專制政治的等級結構提供理論依據;李翱主張性善情惡論,對于韓愈人性論,既有所繼承,更有所發(fā)揮,1、修正了其師韓愈的性三品說,認為圣人與凡人,好人與惡人的人性都是一樣的2、圣人與凡人的區(qū)別不在先天,而在后天是否受情的干擾3、去情欲才能恢復本性,“滅情復性〞。第八講名詞解釋:民胞物與:張載?西銘?:“乾稱父,坤稱母…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民為同胞,物為同類因此要求人愛一切人如同愛同胞手足一樣,并進一步擴大到“視天下無一物非我〞。理一分殊:是朱熹思想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任何事物都由太極而來,天下有一個最高的理,每一事物又各有各自的理。朱張會講:南宋乾道三年〔1167〕八月,朱熹從武夷山趕到岳麓書院與張栻〔1133-1180年。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齊為“東南三賢〞〕討論?中庸?之“中和〞、“太極〞之義,開不同學派“會講〞先河。鵝湖之會: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著名的學術辯論會。由呂祖謙邀集,意圖調和朱熹“理學〞和陸九淵“心學〞之間理論分歧,使兩人哲學觀點“會歸于一〞。雙方應約來到鵝湖寺,就各自哲學觀點展開了劇烈辯論。它是中國哲學史上一次堪稱典范的學術討論會。格物致知:朱熹思想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局部,格物〞是窮究事物和道理,“致知〞是推展、擴充自己的知識。格物致知途徑:——外求:“窮理之要必在讀書〞。——內?。嚎思簭投Y〔道德修養(yǎng)論〕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宋代理學派別。周敦頤濂學、邵雍象數學、張載關學、二程洛學、司馬光朔學、朱熹閩學、陸九淵江西之學陳亮永康學派、葉適永嘉學派、明王守仁陰陽學等。按根本觀點和影響分,主要有三大派別:張載的氣一元論學;二程、朱熹的理一元論學;陸九淵、王守仁的心一元論學。2.概述宋明理學的特征。思辨化的儒學;2、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儒學;3、融合佛老的儒學:朱熹與華嚴宗、陸九淵與禪宗;4、把經學作為闡述思想理論的工具?易?、?春秋?、“四書〞。3.簡述宋代理學家的理欲觀。張載首先提出“天理人欲〞問題。提出“立天理〞、“滅人欲〞;程顥說張載的錯誤在于“不知性之無內外也〞。4.二程思想體系及其歷史地位。1.核心是天理論?!?〕、理是超時空的,完滿的精神實體?!?〕、“理〞是宇宙的終極本原和世界主宰?!?〕、“天理〞是倫理綱常與等級制度的總稱?!?〕、“理〞還指事物自然特性及開展變化規(guī)律。2.世界萬物都是“氣化〞而成3.人性論。祖述孟子,強調人性本善,“性即理也〞命題,同時,性理相合,雖分善惡,亦屬天理。4.天理人欲論,濁氣和惡性其實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會損害天理。因此“存天理、滅人欲〞。5.認識論與道德修養(yǎng)論,“格物致知〞的認識論,克己復禮,存天理滅人欲。5.朱熹的思想體系及歷史地位、影響。思想體系:1、核心范疇是“理〞,或稱“道〞、“太極〞2、理一分殊:任何事物都由太極而來,天下有一個最高的理,每一事物又各有各自的理。3、心、性與情——心性論“心統(tǒng)性情〞。人性、物性源于天理,具有共性;但人與物又有不同,人具有物所不具有的意識能力,即“心〞。4、理欲之辯:〔1〕、人心與道心:道心是天理的表達;人心是氣質的表現,是感性情欲,但不完全等同私欲?!?〕、存天理,滅人欲?!疤炖悫暫汀叭擞暭葘α⒂窒嗷ヒ来妫珜α⑹侵饕?。必須“革盡人欲〞才能“復盡天理〞。窮理滅欲的途徑也是格物致知與克己復禮的過程。5、持敬與格物致知——認識論與修養(yǎng)論。歷史地位、影響:朱熹的思想,在中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志著封建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更趨完備。它強化了“三綱五常〞,對后期封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沈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工業(yè)水處理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與教育法規(gu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畢節(jié)幼兒師范高等??茖W?!度嵝钥纱┐骷夹g》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河子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導游基礎知識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農林大學《液壓與氣壓傳動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黔南科技學院《電子商務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原工學院《微型計算機技術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泰州2025年江蘇泰州市人民醫(yī)院招聘4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武漢外語外事職業(yè)學院《工程測量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太陽能采暖系統(tǒng)項目效益評估報告
- 余華《活著》解讀課件
- 關于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的歷史資料課件
- 護理帶教老師述職報告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課件
- 銀行柜面業(yè)務操作流程手冊
- 燒烤配方出售合同范例
- 婦科手術麻醉
- Unit1RelationshipsLesson2HowDoWeLikeTeachers'Feedback課件高中英語北師大版選擇性
- 庫存管理規(guī)劃
- 河南省南陽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模擬英語試題(含答案)
- 表演課程教案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