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鑒別診斷學習教案課件_第1頁
腦動脈瘤鑒別診斷學習教案課件_第2頁
腦動脈瘤鑒別診斷學習教案課件_第3頁
腦動脈瘤鑒別診斷學習教案課件_第4頁
腦動脈瘤鑒別診斷學習教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腦動脈瘤鑒別診斷腦動脈瘤鑒別診斷1腦動脈瘤一、診斷二、輔助檢查三、鑒別診斷四、鑒別診斷第1頁/共17頁腦動脈瘤一、診斷第1頁/共172腦動脈瘤診斷定義:

顱內動脈瘤是各種原因導致顱內動脈血管壁結構異常而產生的血管瘤樣突起。顱內動脈瘤根據(jù)形態(tài),可以分為:囊狀動脈瘤、梭型動脈瘤、夾層動脈瘤;根據(jù)瘤體直徑大小可分為小動脈瘤(<0.5cm)、一般動脈瘤(0.5

~

1.5cm)、大型動脈瘤(1.5

2.5cm)、巨型動脈瘤(>2.5cm)。

第2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定義:第2頁/共17頁3腦動脈瘤診斷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xiàn)二、體格檢查三、輔助檢查

四、鑒別診斷第3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診斷要點:

第3頁/共17頁4腦動脈瘤診斷一、臨床表現(xiàn)(1)非出血癥狀:巨大動脈瘤的占位效應、癲癇發(fā)作、一過性腦缺血、警示性頭痛、或體檢時偶然發(fā)現(xiàn)。

(2)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癥狀:劇烈頭痛、嘔吐、頸枕疼痛、畏光、意識障礙;可伴有局灶神經功能障礙。

第4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一、臨床表現(xiàn)第4頁/共17頁5腦動脈瘤診斷二、體格檢查:1、腦膜刺激征2、高血壓3、局部顱神經障礙4、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5、遲發(fā)性神經功能缺失第5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二、體格檢查:第5頁/共17頁6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CT:急癥首選,可判斷出血部位和程度。CT被認為是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首選檢查,且能確定出血范圍、血腫大小、腦梗死等,有助于動脈瘤的定位。CT檢查中密度不同的同心環(huán)圖像“靶環(huán)征”是巨大動脈瘤的特征性表現(xiàn)。目前CTA主要用于動脈瘤的診斷和夾閉術后的復查。

第6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第6頁/共17頁7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腰穿:曾用于判斷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現(xiàn)在已經較少應用。

頭顱MRI/MRA:用于無創(chuàng)性判斷出血和動脈瘤的位置。是有壓迫癥狀或無癥狀患者首選檢查。

第7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第7頁/共17頁8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造影能顯示動脈瘤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數(shù)目,動脈硬化及動脈痙攣的范圍、程度,瘤蒂大小及是否適合夾閉等。此外還可了解血管的正常與變異、側支循環(huán)。是動脈瘤診斷的金標準。凡患者有SAH、自發(fā)的Ⅲ~Ⅳ顱神經麻痹或后組顱神經障礙等,均應行DSA檢查第8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第8頁/共17頁9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多普勒超聲檢查(TCD)主要用于對術前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及椎基底動脈的供血情況,從而對結扎這些動脈后或頸內外動脈吻合后血流方向和血流量作出估計。而在動脈瘤栓塞或開顱動脈瘤頸夾閉術中,TCD檢查還可以幫助預測治療后患者是否存在腦缺血的風險。而術后,TCD檢查則可用于腦血管痙攣的檢測。第9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第9頁/共17頁10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顱內腫瘤鞍上區(qū)動脈瘤常誤診為鞍區(qū)腫瘤,但鞍上區(qū)動脈瘤沒有蝶鞍的球形擴大,缺乏垂體功能低下的表現(xiàn)。顱內腫瘤卒中出血多見于各種膠質瘤、轉移瘤、腦膜瘤、垂體瘤、脈絡叢乳頭狀瘤等,在出血前多有顱內壓增高及病灶定位體征。無再出血現(xiàn)象。據(jù)CT掃描及腦血管造影可容易鑒別。

第10頁/共17頁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第10頁/共17頁11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顱內腫瘤

1、星形細胞瘤:下丘腦或視交叉星形細胞瘤亦為鞍上占位,但形態(tài)不像動脈瘤規(guī)則,而且強化不如動脈瘤明顯。

2、垂體瘤:向鞍上生長,常呈葫蘆狀,動脈瘤可有類似表現(xiàn)。但動脈瘤一般無鞍底下陷,正常垂體結構亦保存。

3、顱咽管瘤:以青少年多見。當為實質性腫塊時,與動脈瘤可有類似改變,但其鈣化多見,強化常不及動脈瘤明顯。

第11頁/共17頁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第11頁/共17頁12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血管畸形

1、腦血管畸形:一般病人年齡較輕,病變多在大腦外側裂、大腦中動脈分布區(qū)。出血前常有頭痛(66%)、癲癇(50%以上)及進行性肢體肌力減退、智能減退、顱內血管雜音及顱內壓增高的表現(xiàn),多無腦神經麻痹的表現(xiàn);2、脊髓血管畸形:多在20~30歲發(fā)病。出血前常有雙下肢或四肢麻木、無力及括約肌功能障礙。發(fā)病時多無意識障礙,出現(xiàn)劇烈背痛伴急性脊髓壓迫癥,不難鑒別。

第12頁/共17頁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第12頁/共17頁13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高血壓性腦出血年齡多在40歲以上,有高血壓史,突然發(fā)病,意識障礙較重,可有偏癱。失語為特征性表現(xiàn),出血部位多在基底節(jié)丘腦區(qū)。煙霧病年齡多在10歲以下及20~40歲,兒童常表現(xiàn)為腦缺血性癥狀伴進行性智能低下,成人多為腦出血性癥狀,但意識障礙相對較輕,腦血管造影可見顱底特征性的異常血管網(wǎng),以資鑒別。第13頁/共17頁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第13頁/共17頁14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

1、外傷性:可見于任何年齡,有明顯的頭外傷史,受傷前無異常,可伴有其他顱腦外傷的表現(xiàn),如頭皮裂傷及顱骨骨折等;

2、醫(yī)源性:抗凝治療、胰島素休克及電休克治療等均可引起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憑治療史鑒別不難。

第14頁/共17頁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第14頁/共17頁15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血液病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紅細胞增多癥等引起的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往往在發(fā)病前即有血液病的臨床表現(xiàn),通過血液檢查及骨髓檢查不難區(qū)別。

腦缺血性疾病多見于老年人,常有高血壓、高血脂史。多在安靜時發(fā)病,發(fā)病相對較慢,臨床癥狀相對較輕,腦脊液內無紅細胞,CT掃描示腦內低密度區(qū),足以區(qū)別。

第15頁/共17頁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第15頁/共17頁16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其他疾病各種結締組織疾病如多發(fā)性結節(jié)性動脈炎、紅斑狼瘡、各種炎癥如腦炎、腦膜炎、鉤端螺旋體病。結核性腦膜炎、真菌性腦膜炎、布氏桿菌病、流感、百日咳等,急性風濕熱、嚴重肝病、出血性腎炎、過敏性腎炎、抑郁癥等,均可引起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但這些病因的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臨床上少見,根據(jù)這些疾病的臨床特征及有關檢查不難鑒別。第16頁/共17頁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第16頁/共17頁17腦動脈瘤鑒別診斷腦動脈瘤鑒別診斷18腦動脈瘤一、診斷二、輔助檢查三、鑒別診斷四、鑒別診斷第1頁/共17頁腦動脈瘤一、診斷第1頁/共1719腦動脈瘤診斷定義:

顱內動脈瘤是各種原因導致顱內動脈血管壁結構異常而產生的血管瘤樣突起。顱內動脈瘤根據(jù)形態(tài),可以分為:囊狀動脈瘤、梭型動脈瘤、夾層動脈瘤;根據(jù)瘤體直徑大小可分為小動脈瘤(<0.5cm)、一般動脈瘤(0.5

~

1.5cm)、大型動脈瘤(1.5

2.5cm)、巨型動脈瘤(>2.5cm)。

第2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定義:第2頁/共17頁20腦動脈瘤診斷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xiàn)二、體格檢查三、輔助檢查

四、鑒別診斷第3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診斷要點:

第3頁/共17頁21腦動脈瘤診斷一、臨床表現(xiàn)(1)非出血癥狀:巨大動脈瘤的占位效應、癲癇發(fā)作、一過性腦缺血、警示性頭痛、或體檢時偶然發(fā)現(xiàn)。

(2)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癥狀:劇烈頭痛、嘔吐、頸枕疼痛、畏光、意識障礙;可伴有局灶神經功能障礙。

第4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一、臨床表現(xiàn)第4頁/共17頁22腦動脈瘤診斷二、體格檢查:1、腦膜刺激征2、高血壓3、局部顱神經障礙4、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5、遲發(fā)性神經功能缺失第5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二、體格檢查:第5頁/共17頁23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CT:急癥首選,可判斷出血部位和程度。CT被認為是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首選檢查,且能確定出血范圍、血腫大小、腦梗死等,有助于動脈瘤的定位。CT檢查中密度不同的同心環(huán)圖像“靶環(huán)征”是巨大動脈瘤的特征性表現(xiàn)。目前CTA主要用于動脈瘤的診斷和夾閉術后的復查。

第6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第6頁/共17頁24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腰穿:曾用于判斷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現(xiàn)在已經較少應用。

頭顱MRI/MRA:用于無創(chuàng)性判斷出血和動脈瘤的位置。是有壓迫癥狀或無癥狀患者首選檢查。

第7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第7頁/共17頁25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造影能顯示動脈瘤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數(shù)目,動脈硬化及動脈痙攣的范圍、程度,瘤蒂大小及是否適合夾閉等。此外還可了解血管的正常與變異、側支循環(huán)。是動脈瘤診斷的金標準。凡患者有SAH、自發(fā)的Ⅲ~Ⅳ顱神經麻痹或后組顱神經障礙等,均應行DSA檢查第8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第8頁/共17頁26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多普勒超聲檢查(TCD)主要用于對術前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及椎基底動脈的供血情況,從而對結扎這些動脈后或頸內外動脈吻合后血流方向和血流量作出估計。而在動脈瘤栓塞或開顱動脈瘤頸夾閉術中,TCD檢查還可以幫助預測治療后患者是否存在腦缺血的風險。而術后,TCD檢查則可用于腦血管痙攣的檢測。第9頁/共17頁腦動脈瘤診斷及輔助檢查三、輔助檢查

第9頁/共17頁27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顱內腫瘤鞍上區(qū)動脈瘤常誤診為鞍區(qū)腫瘤,但鞍上區(qū)動脈瘤沒有蝶鞍的球形擴大,缺乏垂體功能低下的表現(xiàn)。顱內腫瘤卒中出血多見于各種膠質瘤、轉移瘤、腦膜瘤、垂體瘤、脈絡叢乳頭狀瘤等,在出血前多有顱內壓增高及病灶定位體征。無再出血現(xiàn)象。據(jù)CT掃描及腦血管造影可容易鑒別。

第10頁/共17頁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第10頁/共17頁28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顱內腫瘤

1、星形細胞瘤:下丘腦或視交叉星形細胞瘤亦為鞍上占位,但形態(tài)不像動脈瘤規(guī)則,而且強化不如動脈瘤明顯。

2、垂體瘤:向鞍上生長,常呈葫蘆狀,動脈瘤可有類似表現(xiàn)。但動脈瘤一般無鞍底下陷,正常垂體結構亦保存。

3、顱咽管瘤:以青少年多見。當為實質性腫塊時,與動脈瘤可有類似改變,但其鈣化多見,強化常不及動脈瘤明顯。

第11頁/共17頁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第11頁/共17頁29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血管畸形

1、腦血管畸形:一般病人年齡較輕,病變多在大腦外側裂、大腦中動脈分布區(qū)。出血前常有頭痛(66%)、癲癇(50%以上)及進行性肢體肌力減退、智能減退、顱內血管雜音及顱內壓增高的表現(xiàn),多無腦神經麻痹的表現(xiàn);2、脊髓血管畸形:多在20~30歲發(fā)病。出血前常有雙下肢或四肢麻木、無力及括約肌功能障礙。發(fā)病時多無意識障礙,出現(xiàn)劇烈背痛伴急性脊髓壓迫癥,不難鑒別。

第12頁/共17頁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第12頁/共17頁30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高血壓性腦出血年齡多在40歲以上,有高血壓史,突然發(fā)病,意識障礙較重,可有偏癱。失語為特征性表現(xiàn),出血部位多在基底節(jié)丘腦區(qū)。煙霧病年齡多在10歲以下及20~40歲,兒童常表現(xiàn)為腦缺血性癥狀伴進行性智能低下,成人多為腦出血性癥狀,但意識障礙相對較輕,腦血管造影可見顱底特征性的異常血管網(wǎng),以資鑒別。第13頁/共17頁腦動脈瘤鑒別診斷三、主要鑒別診斷

第13頁/共1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