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望遠鏡》教學設計_第1頁
《制作望遠鏡》教學設計_第2頁
《制作望遠鏡》教學設計_第3頁
《制作望遠鏡》教學設計_第4頁
《制作望遠鏡》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制作望遠鏡》教學設計本節(jié)課采用“以望遠鏡發(fā)展史為線索,以實驗探究為手段”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的足跡重溫科學探究之路,不僅能再現(xiàn)知識的動態(tài)演變過程,而且可以揭示知識背后所蘊含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領悟科學精神,全面提高科學素養(yǎng)。二、學情分析:學生學習了粵滬版八上第三章光和眼睛,其中第7節(jié)眼睛與光學儀器中認識了望遠鏡。課本內容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透鏡及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所以只介紹了折射式望遠鏡中的伽利略望遠鏡,為了避免學生對望遠鏡的認知局限,所以本節(jié)課利用第二課堂開展伽利略望遠鏡的探究制作,并結合望遠鏡發(fā)展史認識望遠鏡的其它類型,從而拓展學生視野,培養(yǎng)科學思維。三、教學目標:.物理觀念:了解透鏡及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相關知識。.科學思維:運用透鏡焦距及成像規(guī)律設計創(chuàng)意伽利略望遠鏡。.科學探究:通過制作,評估交流,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激發(fā)學生設計、制作的興趣。.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積極參與,體驗到實驗成果的快樂,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yǎng)了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四、教學重點:運用透鏡知識如何制作望遠鏡及交流討論中如何完善。五、教學難點:運用透鏡焦距及成像規(guī)律設計伽利略望遠鏡的放大倍數(shù)及機身長度。六、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一、引入新課學生通過思考、回答、引起興趣:1前面靠近物體的那塊透鏡稱為物鏡,(是凸透鏡)。2.貼在眼睛附近的那塊透鏡稱為目鏡,(有的學生說目鏡是凸透鏡;有的說是凹透鏡)。1、展示普通望遠鏡發(fā)現(xiàn)望遠鏡通過前后兩塊透鏡就可以看清遠方的物體,這兩塊透鏡分別名稱是什么?這兩塊透鏡分別是什么透鏡?2.(帶著疑問繼續(xù)深入研究)盡管望遠鏡已經深入到生活、軍事以及天文事業(yè)等,但是它的發(fā)展卻是漫長、曲折的。下面就讓我們一同穿越時空,回到17世紀,重溫望遠鏡的發(fā)展歷程。實現(xiàn)思維的遷移。讓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帶著疑問準備與科學家同經歷探索、研究過程。二、望遠鏡的誕生1.學生聆聽、觀看。.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像、簡介:實驗選用日常生活中常2.體驗、欣賞。3.思考、回答:調整兩塊鏡片之間的距離,把紙筒制作成可以伸縮模式的構造。面的風標,只不過他把兩塊透鏡固定在一個合適的筒子里,就發(fā)明了望遠鏡。(邊說明邊演示).展示自己制作的望遠鏡,并請學生利用它看遠方景物。.如果要使遠方景物看的更清楚些,我們可以怎樣改進呢?見的紙筒、鏡片作為器材,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廢舊品就可以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運用的能力。也充分體現(xiàn)了綠色環(huán)保的原則。三、望遠鏡的發(fā)展1.伽利略望遠鏡特點(對照光路圖學生一起分析):物鏡是凸透鏡,目鏡是凹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開普勒式望遠鏡及原理.現(xiàn)場利用開普勒式望遠鏡觀看遠處樓房頂部的避雷針。1.1609年,著名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他在望遠鏡發(fā)明的基礎上,經過一年的研究,發(fā)明了第一臺天文望遠鏡,最先對準了月球,發(fā)現(xiàn)月球表面的環(huán)形山等,于是打開了近代天文學的大門。(缺點:各種色光折射率不同,有色差,視場范圍小,現(xiàn)多被玩具級的望遠鏡應用,又稱觀劇鏡)2.1611年,德國科學家開普勒改善了伽利略的設計,他利用兩塊凸透鏡,也制作了一個望遠鏡,這種望遠鏡成像特點是上下左右顛倒,但視場較大,需要增加正像系統(tǒng)?,F(xiàn)在幾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遠鏡的光學系統(tǒng)都是開普勒式。3.現(xiàn)場展示開普勒式望遠鏡,讓學生現(xiàn)場觀看遠處景物。(先說明:通過小望遠鏡先確定目標,會看到倒立的像,大望遠鏡安裝了正像系統(tǒng),放大倍數(shù)也增大,會看到正立的像)再用轉換器直接把觀看到的遠處景物投放在屏幕上,讓所有同學都能清晰看到。結合望遠鏡發(fā)展史介紹原理.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使其進入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不僅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使學生設身處地地體驗以往科學家的探究與思考?,F(xiàn)場觀看,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促使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探究的欲望。四、體驗制作望遠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制作伽利略望遠鏡,實驗操作及說明如下:.取一塊直徑、焦距大一些的放大鏡或老花鏡作為物鏡,一塊焦距、直徑較小的近視鏡或凹透鏡作為目鏡(如圖1)。(說明1:望遠鏡放大的倍數(shù)計算公式是:放大的倍數(shù)二物鏡的焦距+目鏡的焦距,也就是說,物鏡的焦距越大,目鏡的焦距越小,放大倍數(shù)就越大。說明2:焦距未知,需要自己測量,如果是眼鏡片,焦距=100?眼鏡度數(shù)。)口制作望遠鏡的機身:首先我們要計算望遠鏡伸縮長度的尺寸,(計算方法:機身可以伸長的最長為f物+f目;最短為f物一f目??诶缤雇哥R的焦距30cm,凹透鏡焦距5cm,望遠鏡的長度確定在最短時25cm,伸長最長時35cm,如圖2)。然后依據(jù)這個尺寸我們用廢紙箱(或紙板)、壁紙刀、膠帶,做出伸縮的望遠鏡機身,兩個伸縮內嵌的機身一定要精準契合(如圖3)。3.安裝鏡頭:將一塊紙板切割成正方形,中間挖洞,用雙面膠將鏡頭固定,再用雙面膠或膠帶固定到機身上,如圖4、圖5為目鏡,物鏡介紹制作伽利略望遠鏡實驗器材:直徑、焦距大的凸透鏡一只,直徑、焦距小的凹透鏡一只,廢棄的紙盒(紙板),膠帶,雙面膠,壁紙刀,直尺。(備注:伽利略望遠鏡制作材料也可以網購diy材料,這樣課堂操作更方便)教師小組指導、答疑1.學生順著教師設置的操作思路進行實驗設計,降低難度,還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實驗探究。保持探究活動的趣味性和知識連續(xù)性。親自動手,會遇到各種想象不到的問題,不斷嘗試、思考、操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小組合作,鍛煉學生的自主設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圖1圖2圖3也這樣做。再用雙面膠或膠帶將其固定到機身上,一前一后。.最后做成的樣子如圖6,自行設計圖案,可以使其外形更美觀。五.評估與交流:學生檢驗自己制作的望遠鏡的效果,紛紛走到窗口看遠方的景物,并相互分享、交流、討論、解決了以下問題:.望遠鏡的清晰度取決于鏡頭的好壞,一般認為玻璃的透光強于塑料。.望遠鏡放大倍數(shù)并不是越大越好。原因是倍率越大,物體的表面亮度會越差;視野晃得厲害,很難穩(wěn)定的看東西;并且望遠鏡設計出來會比較長。.看到的事物的寬闊度取決于物鏡的直徑,物鏡直徑越大,看到的視野越寬闊,觀看物體會更亮些。.把兩個望遠鏡用膠帶并列固定在一起,就制作成了生活中的普通望遠鏡了。教師傾聽、適當給與補充:補充1:要想提高放大倍數(shù),可以使目鏡的焦距變小,采取辦法是把幾個近視鏡片疊加使用。補充2:最適合手持觀察的望遠鏡倍數(shù)應該是6-10倍,而以7,8倍為最多。市面上的望遠鏡倍數(shù)一般不會超過20倍,如果標出了幾百倍,幾千倍,那肯定是假貨。通過小組努力,完成作品,并相互觀看遠方的景物,檢驗成果,相互認可,不但展示學生成功的喜悅心情,還能通過對比,找出差距,為相互分享與交流做鋪墊。學生相互答疑,相互傾聽別人的想法和建議。使學生情感進行交流,思維進行碰撞,視野得到拓展。圖4圖5圖6六.望遠鏡的幾種類型伽利略望遠鏡1.折射望遠鏡開普勒望遠鏡.反射望遠鏡:牛頓望遠鏡.折反射望遠鏡:施密特望遠鏡4.其他望遠鏡:射電望遠鏡、雙子望遠鏡、太陽望遠鏡、紅外望遠鏡、數(shù)碼望遠鏡等。結合圖片教師補充說明:1.初中物理課本所說的望遠鏡專指的是折射式望遠鏡。2.1668年(據(jù)發(fā)明望遠鏡60年),牛頓發(fā)明了反射式望遠鏡,這種望遠鏡減少了折射望遠鏡產生的像差,結構簡單、造價低,但物鏡還需定期鍍膜。3.1930年德國的施密特制造出第一架折反射望遠鏡,它兼顧了折射和反射望遠鏡的優(yōu)點,光力強、視場大、像差小,可以看到很暗的天體,非常適合業(yè)余的天文觀測和天文攝影。4.射電望遠鏡是用無線接收天線,接收來自太空輻射的無線電信號。比如中國“天眼”,它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觀測目標鎖定在直徑10萬光年的銀河系邊緣?!爸袊煅邸庇?022年建成后至今已發(fā)現(xiàn)了59顆脈沖星候選體。并對“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簡介(就讀于清華大學,中科院碩士、博士,2022年去世,享年72歲)。其它幾種望遠鏡借助圖片簡單介紹。讓學生知道望遠鏡的發(fā)展經歷艱難歷程,認識到科學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科學探究需要創(chuàng)新意識和革命精神。對“中國天眼”的介紹,增強學生民族榮譽感和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精神。七、教學反思:.“制作望遠鏡”教學設計中,通過使學生置身于歷史發(fā)展情境探究科學的方式,避開了單純的知識講授,也避免了望遠鏡發(fā)展史淪為以逸聞趣事點綴課堂教學的結果。使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與學生的發(fā)展融為一體,學生學習過程中也更容易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課本中介紹的望遠鏡是物鏡和目鏡都是透鏡,也就是為了配合講解透鏡的應用,簡單介紹了折射式望遠鏡,通過課外實驗教學,避免了學生認識望遠鏡的局限性及片面性。以望遠鏡發(fā)展歷程,簡介各種類型的望遠鏡及優(yōu)缺點,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無法獨立地完成重現(xiàn)物理學家思維過程的任務;物理學家的思維水平與學生思維水平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