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鑒定學各論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aea0460eaf0f7ac2dd6a6c41222bad9/6aea0460eaf0f7ac2dd6a6c41222bad91.gif)
![中藥鑒定學各論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aea0460eaf0f7ac2dd6a6c41222bad9/6aea0460eaf0f7ac2dd6a6c41222bad92.gif)
![中藥鑒定學各論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aea0460eaf0f7ac2dd6a6c41222bad9/6aea0460eaf0f7ac2dd6a6c41222bad93.gif)
![中藥鑒定學各論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aea0460eaf0f7ac2dd6a6c41222bad9/6aea0460eaf0f7ac2dd6a6c41222bad94.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藥鑒定學各論第一節(jié)植物藥鑒定知識根及根莖類中藥是指藥用部位為植物地下部分的藥材,大多數(shù)來源于雙子葉植物,其次是單子葉植物,少數(shù)為蕨類植物。(一)根類中藥概述定義:藥用部位為根或以根為主帶有部分根莖或地上莖殘基的藥材,稱為根類中藥。特點:無節(jié)、無節(jié)間、無葉或芽。形狀:圓柱形、長圓錐形或紡錘形等。表面:雙子葉植物的根表面常為栓皮,較粗糙;單子葉植物的根表面常無栓皮而為表皮;有的根頂端帶有莖殘基或根基,根莖俗稱“蘆頭”,上有莖根,俗稱“蘆碗”(如人參)。根的橫斷面或橫切面特征:橫斷面或橫切面特征雙子葉植物的根單子葉植物的根放射狀結構有無環(huán)狀結構具有形成層環(huán)具有內皮層環(huán)木部、皮部木部大皮部大髓部中心無髓中心有髓外表面外表面有栓皮(木栓層)外表面無栓皮(木栓層)根的異常構造何首烏的“云錦花紋”;點狀排列成數(shù)輪同心狀;牛膝、川牛膝的維管束商陸的“羅盤紋”等(二)根莖類中藥概述定義:藥用部位為根莖或帶有少量根部或肉質鱗葉的地下莖類,稱為根莖類中藥。分類及特點:根莖類是一類變態(tài)莖的總稱,包括根狀莖、塊莖、球莖及鱗莖等。根莖表面有節(jié),有節(jié)間,節(jié)上常有葉、葉痕、幼芽或芽根。根莖的橫斷面或橫切面特征。橫斷面或橫切面特征雙子葉植物的根莖單子葉植物的根莖放射狀結構有無環(huán)狀結構具有形成層環(huán)具有內皮層環(huán)木部、皮部木部大皮部大髓部(與根相反)中心有髓中心無髓外表面外表面有栓皮(木栓層)外表面無栓皮(木栓層)根莖的異常構造大黃的“星點”(異型維管束)(三)本類中藥考點精講白及為蘭科白及的干燥塊莖,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無白心,曬干。藥材呈不規(guī)則扁球形,多有2-3個爪狀分枝,表面灰白色,有數(shù)圈同心環(huán)節(jié)和棕色點狀須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切面角質樣。氣微,味苦,嚼之有黏性。百部 為百部科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對葉百部的干燥塊根。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略燙或蒸至無白心,曬干。藥材呈紡綞形,表面黃白色,有不規(guī)則深縱溝。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角質樣。半夏為天南星科半夏的干燥塊莖。藥材呈類球形,表面白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布麻點狀根莖。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白術為菊科白術的干燥根莖。主產于浙江。于術,又名于白術、于潛術、煙術、產于浙江于潛地區(qū),品質最優(yōu),為地道藥材。藥材呈不規(guī)則的肥厚團塊,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瘤狀突起及斷續(xù)的縱皺和溝紋,頂端有殘留莖基。斷面有棕黃色的點狀油室散在。氣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帶黏性。巴戟天為茜草科巴戟天的干燥根。主產于廣東,廣西。除去須根,曬至六七成十,輕輕捶扁,曬十。藥材為扁圓柱形,略彎曲,有的皮部橫向斷離露出木部。斷面皮厚,易與木部剝離。白前 為蘿摩科柳葉白前或芫花葉白干燥根莖和根。藥材質脆,斷面中空,習稱,習稱“鵝管白前”。節(jié)處簇生纖維彎曲的根,多次分枝呈毛須狀,常盤曲成團。北沙參為傘形狀珊瑚菜的干燥根。主產于江蘇。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燙后,除去外皮,干燥。藥材呈細長圓柱形,表面淡黃白色,上端稍細,中部略粗,下部漸細。白芷 為傘形白芷科或杭白芷的干燥根。產于河南長葛、禹縣者習稱“禹白芷”。產于河北安國者習稱“祁白芷”;杭白芷產于浙江、福建、四川等省,習稱“杭白芷”和“川白芷”。藥材呈長圓錐形,頭粗尾細,根頭部鈍四棱形或近圓形,表面有皮孔樣橫向突起,習稱“疙瘩丁”。斷面白色或灰白色,顯粉性,皮部散有多數(shù)棕色油點(分泌腔),形成層環(huán)近方形或近圓形。氣芳香,味辛、微苦。板藍根為十字花形科菘藍的干燥根。主產于河北。藥材呈圓柱形,表面有橫長皮孔樣突起,根頭略膨大,可見暗綠色或暗棕色輪狀排列的葉柄殘基和密集的疣狀突起。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具有放射狀紋理,俗稱“菊花心”。北豆根 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莖。飲片:表面淡黃色至棕褐色,木部淡黃色,放射狀排列,髓呈白色,氣微,味苦。白芍 為毛茛科芍藥的干燥根。主產于浙江。除去頭尾及細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曬干。藥材呈圓柱形,平直或稍彎典,兩端平截。表面類白色或淡紅棕色,光潔。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形成層環(huán)明顯,射線放射狀。氣微,味微苦、酸。飲片:生白芍表面類白色,形成層明顯,可風稍隆起的筋脈紋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苦、酸。炒白釣表面微黃色或淡棕黃色,偶見焦斑。氣微香。酒白芍表面微黃色或淡棕黃色,可見焦斑。微有酒香氣。重樓 為百合科云南重樓或七葉一枝花的干燥根莖。主產于云南。藥材呈結節(jié)狀扁圓柱形,表面密具層狀突起的粗環(huán)紋,一面結節(jié)明顯,結節(jié)上具圓形凹陷莖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須根或疣狀須根痕。質堅實,斷面平坦,粉性或角質樣。川貝母為百合科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干燥鱗莖。按藥材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青貝”、“爐貝”和栽培品。川貝母主產于四川、西藏、云南省等。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環(huán)中抱月”。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青貝:呈類扁球形,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端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爐貝:呈長圓錐形,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鱗,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端開裂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蒼術為菊科茅術主產于江蘇。 藥材呈不規(guī)則邊珠狀或結節(jié)狀圓柱形,表面灰棕色,頂端具莖痕。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數(shù)紅棕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細針狀結晶。氣香特異,味微甘、辛、苦。柴胡為傘形科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分別習稱“北柴胡”及“南柴胡”。北柴胡: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根頭膨大。頂端有3—15個殘留的莖基或短纖維的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質硬而韌,不晚折斷,斷面呈片狀纖維性。氣微香,味微苦。南柴胡: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shù)細毛狀枯纖維,下部不分枝。表面細棕色。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川芎 為傘形科川芎的干燥根莖。主產于四川。撞去須根。藥材呈不規(guī)則結節(jié)拳形團塊,表面有多數(shù)平行隆起的輪節(jié),頂端有凹陷的類圓形莖痕。斷面可見波狀環(huán)紋(形成層)及錯綜紋理,散有黃棕色小油點(油室)。氣濃香,味苦,稍有麻舌感,后微甜。赤芍 為毛茛科芍藥及赤芍的干燥根。芍藥主產于內蒙古和東北;川赤芍主產于四川、甘肅。除去根莖、須根及泥土,曬干。藥材呈圓柱形,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縱溝及皺紋,外皮易脫落。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粉性,俗稱“糙皮粉渣”。氣微香,味微苦、酸澀。草烏 為毛茛科北烏的干燥塊根。藥材呈不規(guī)則長圓錐形,形如烏鴉頭,一側有不定根殘基(習稱“釘角”)。斷面灰白色,形成層環(huán)紋多角或類圓形。氣微,味辛辣、麻舌。川烏為毛茛科烏頭的干燥根。主產于四川省江油、平武、青川。藥材呈不規(guī)則圓錐形,中部多向一側膨大。表面有小瘤狀側根及子根留下的痕跡。斷面類白色,形成層環(huán)紋呈多角形。氣微,味辛辣、麻舌。川牛膝 為莧科川牛膝的干燥根。主產于四川。藥材呈近圓柱形,微扭曲。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的維管束點狀。排列成數(shù)輪同心環(huán)。氣微,味甜。大黃 為蓼科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干燥根及根莖。產主于甘肅、青海、西藏、四川等省。刮去外皮(忌鐵器),加工成圓形或不規(guī)則塊狀,表面黃棕色,有時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錦紋)。質堅實,根莖的髓部寬廣,有“星點”環(huán)列。根的木部發(fā)達,具有放射狀紋理,形成層環(huán)較明顯,但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黏牙,有砂粒感。飲片特征如下:生大黃,表面黃棕色,有疙瘩狀隆起,切面有明顯排列成環(huán)的星點。酒大黃,表面深棕黃色,可見焦斑,微有酒香氣。熟大黃,表面黑色,氣微香。大黃炭,表面焦黑色,內部深棕色,具有焦香氣。黨參 為桔??泣h參、素花黨參或川黨參的干燥根。產主于山西、陜西。除去地上部分曬至半干,反復搓3—4次,曬至八成干,捆成小把,曬干。藥材呈長圓柱形,稍彎曲。根頭部有多數(shù)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每個莖痕的頂端呈凹下的圓點狀;根頭下有致密的環(huán)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栽培品環(huán)狀橫紋較少或無;支根斷落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有特殊香氣,味微甜。地黃 為玄參科地黃的新鮮或干燥塊根。主產于河南省武陟、溫縣、博愛等縣。鮮用者習稱“鮮地黃”。將鮮生地緩緩烘焙,至內部變黑,約八成干,捏成團塊,習稱“生地黃”。取生地黃,置容器內蒸至表面黑潤,取出,曬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鮮地黃:表面淺紅黃色,斷面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甜,微苦。生地黃:多呈不規(guī)則的團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極皺縮。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氣微,味微甜。熟地黃:為不規(guī)則的塊片。表面烏黑色,有光澤,黏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烏黑色,有光澤。氣微,味甜。丹參 為唇形科丹參的干燥根入根莖。主產于四川,習稱“川丹參”。表面棕紅色或暗棕紅色,表根外皮疏松,多顯紫棕色,常呈鱗片狀剝落。當歸 為傘形科當歸的干燥根。主產于甘肅岷縣。除去莖葉,待水分稍蒸發(fā)后根變軟時,捆成小把,上棚,煙火慢熏干。藥材略呈圓柱形,下部有支根3一5條或更多,根頭(歸頭)具環(huán)紋,主根(歸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歸尾)上粗下細,多扭曲。質柔韌,斷面黃白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數(shù)棕色點狀分泌腔。有濃郁的香氣,味甘、辛、微苦。莪術 為姜科蓬莪術、廣西莪術或溫郁金的干燥根莖。后者習稱“溫莪術”。蒸或煮至透心,曬干或低溫干燥。藥材呈卵圓形、長卵形、圓錐形,頂端多鈍尖,基部鈍圓,表面上部環(huán)節(jié)突起,兩側有下陷的芽痕,體重,質堅實。斷面蠟樣,皮層與中柱易分離,內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蘇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6課時)聽評課記錄
- 冀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SAS》聽評課記錄5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3.2.2《角的度量》聽評課記錄
- (湘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2.1.4《多項式的乘法》聽評課記錄
-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三單元 師長情誼第六課師生之間第2框師生交往聽課評課記錄(新人教版)
-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4.1.2《點、線、面、體》聽評課記錄1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1.4.1《有理數(shù)的加法》聽評課記錄
- 部編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聽課評課記錄《9.1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
- 暑假小學一年級學習計劃
- 三年級下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
- 2025中國移動安徽分公司春季社會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七年級英語下學期開學考試(深圳專用)-2022-2023學年七年級英語下冊單元重難點易錯題精練(牛津深圳版)
- 杭州市房地產經紀服務合同
- 放射科護理常規(guī)
-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英語1-4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大宗貿易合作共贏協(xié)議書模板
- 初中數(shù)學教學經驗分享
- 新聞記者證600道考試題-附標準答案
- 2024年公開招聘人員報名資格審查表
- TSG ZF001-2006《安全閥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