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外敷治療多種疾病敷臍療法_第1頁
中藥外敷治療多種疾病敷臍療法_第2頁
中藥外敷治療多種疾病敷臍療法_第3頁
中藥外敷治療多種疾病敷臍療法_第4頁
中藥外敷治療多種疾病敷臍療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藥外敷治療多種疾病敷臍療法

中藥外敷療法是將中草藥切碎、搗爛,或加入一定輔料調(diào)成糊狀后,敷于患處或特定穴位(常用的為神闕穴和涌泉穴),從而起到舒筋活絡、祛瘀生新、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的一種外治法。該療法歷史悠久,方簡效捷,現(xiàn)重點介紹中藥外敷神闕和涌泉?!局兴幏笊耜I】神闕即肚臍,此處皮膚是全身表皮角質(zhì)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藥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彌散而被吸收,可發(fā)揮神奇的治療作用。藥物敷臍后最好熱敷半小時,可使局部毛細血管稍微擴張,促進藥物吸收。少數(shù)患者在初次用藥時,臍周會隱隱作痛,或腸鳴軟便,或嘔惡不適,不必過于擔心。中藥敷臍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具體如下:(1)感冒:蔥、姜、淡豆豉、鹽各適量炒熱敷臍。(2)腸胃炎:生白芷末60克,小麥粉15克,食醋調(diào)糊敷臍。(3)黃疸:茵陳、梔子、芒硝、大黃各30克,杏仁、常山、鱉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共煎汁熱敷于臍。(4)便秘:生姜60克,豆豉15克,蔥頭3根,共搗敷臍。(5)尿閉:蔥、姜、蒜共搗敷臍中;或蔥、車前子搗敷臍中;或用海金砂6克搗敷;或用鮮青蒿200至300克,搗爛敷臍。(6)遺精:五倍子、牡蠣,鹽水調(diào)敷臍中。(7)腹脹:厚樸、枳殼等量研末,每次取0.3克,食醋調(diào)后敷臍?!局兴幏笥咳坑咳ㄎ挥谧阈?,是人體最重要的養(yǎng)生穴位之一,中藥敷涌泉蘊含著“上病下取,引火歸原”之意,適應癥廣,簡便驗廉,可治療感冒、嘔吐、發(fā)熱、火眼等病癥,還可用于催產(chǎn),具體應用如下。(1)口腔炎:吳茱萸5至15克,研末,加適量陳醋調(diào)成糊狀敷涌泉穴,24小時后取下。也可用吳茱萸15克,胡黃連6克,大黃6克,生南星3克,研末,以醋調(diào)后敷涌泉穴,12小時后取下。(2)小兒口角流涎:吳茱萸12克,膽南星4克,研末,用陳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9至12克,研粉,醋調(diào)后于臨睡前外敷涌泉穴,連用2至4天。(3)腮腺炎:吳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膽南星3克,研末,醋調(diào)后敷涌泉穴。(4)小兒哮喘:吳茱萸10克,研末,醋調(diào)后敷涌泉穴,48小時后取下。(5)鼻衄:將大蒜搗成泥狀,左側(cè)流血敷右側(cè)涌泉穴,右側(cè)出血敷左側(cè)涌泉穴,一般1小時左右流血可止。(6)肺結(jié)核咯血:大蒜10克,硫磺粉6克,肉桂粉8克,冰片8克,搗勻敷貼雙側(cè)涌泉穴,隔日換藥1次。奇效的敷臍療法艾葉和白酒貼肚臍的特效好方法用艾葉和白酒搗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寬的圓糊餅狀,貼在肚臍上,不過十來分鐘,本來聞不到香氣的鼻子就聞到了香味,讀完想想有道理,鼻竇炎一般都是元氣不足,寒凝鼻竅所致,而艾葉理氣逐寒,通過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氣驅(qū)散,恢復元氣,特別是肚臍這個地方,對風濕,脾虛寒等癥應該也有特效,所以記在此。-剛剛實驗了一下,一貼下去足三里和風池穴就開始發(fā)漲,接著腰眼發(fā)漲發(fā)熱,不過我是用高粱酒混合艾葉,然后用手心放在上面,二十分鐘后全身舒服,真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最初的效果竟然是整條膀胱經(jīng)和胃經(jīng),而膀胱經(jīng)的起點是鼻子上的晴明穴,胃經(jīng)的起點是迎香穴,然怪對鼻竇炎特效,以后這類患者不用再服用抗生素了,廈門日報的這個提供者功德無量。不過有一點便秘者不宜,酒最好用高粱酒泡過的藥酒。

指壓肚臍無比神奇方法很簡單:只要用手指壓在肚臍眼上,不需要進行任何揉動,根據(jù)自己的舒適程度調(diào)整一下按壓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覺壓得太緊就放松一點,如果感到太松了沒感覺就壓重一點。按壓時要平心靜氣,把意念集中在肚臍眼兒上,數(shù)自己的呼吸,數(shù)到100次,壓臍的時間就夠了,每天壓一次即可。有一位失眠患者,堅持了一段時間壓臍后說:“你說要自然呼吸100次,我只數(shù)到50次就睡著了,怎么辦呢?”還有一位性功能障礙的患者,堅持每天晚上臨睡前壓臍,3個月后性功能就恢復了正常。臍療法是中醫(yī)外治方法之一藥物貼臍療法依據(jù)中醫(yī)經(jīng)絡學說為理論基礎,根據(jù)不同病癥需要,選擇相應藥物,貼敷于肚臍部位,外以膠布固定。通過藥物對臍部穴位的刺激作用及局部通透作用,以激發(fā)經(jīng)氣,疏通經(jīng)脈,促進氣血運行,調(diào)整人體臟腑功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藥物貼臍療法,源于古代,流傳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其療法主要包括藥物貼臍,填臍,納臍,蒸臍,熏臍,熨臍等。統(tǒng)稱貼臍療法。臍即神闕,又稱臍中穴,是經(jīng)脈系統(tǒng)中任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中醫(yī)認為,臍與十二經(jīng)脈相聯(lián),與臟腑相通。臍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臍者,腎間之動氣也,氣通百脈,布五臟六腑,內(nèi)走臟腑經(jīng)絡,使百脈和暢,毛竅通達,上至泥丸,下至涌泉”。現(xiàn)代研究證實,臍中有豐富的靜脈網(wǎng)和皮下動脈分支,與全身皮膚結(jié)構(gòu)比較,其表皮角質(zhì)層最簿,屏障功能最弱,且臍下無脂肪組織,皮膚筋膜和腹壁直接相聯(lián),故滲透性強,有利于藥物的吸收。除此以外,藥物分子可通過臍部進入細胞間質(zhì),迅速彌散于血中,極少通過肝臟而免遭破壞,避免了藥物經(jīng)口服后被胃腸道消化液等作用而削弱藥力,同時減少藥物給肝臟帶來的不良反應,以及口服藥對胃腸道的刺激和對消化功能的影響,并能充分發(fā)揮藥效,提高藥物的利用率。貼臍療法的主要作用:1、藥物的局部刺激,可使臍部皮膚上的各種神經(jīng)末梢進入活動狀態(tài),通過神經(jīng)反射,對神經(jīng)―體液―內(nèi)分泌―免疫網(wǎng)絡起到調(diào)節(jié)作用,調(diào)節(jié)機體各項功能。2、藥物貼臍的直接作用,即不同的藥理作用。3、貼臍加溫灸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和抗腫瘤作用。4、中醫(yī)認為貼臍具有以下作用:溫通陽氣,回陽救逆。治療虛脫,休克,中風,昏迷等。調(diào)理沖任,固經(jīng)安胎。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崩漏,帶下病,不孕,胎動不安等。通調(diào)三焦,利水消腫。治療水腫,腹水,黃疸,肝硬化等。健脾和胃,降逆止嘔。治療胃病,嘔吐,腹瀉,便秘等。收斂止汗,固精止帶。治療各種自汗,盜汗,遺精,陽痿,早泄等。通經(jīng)活絡,行氣止痛。治療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內(nèi)臟瘀積,手足麻木,頸肩腰腿痛等。強壯保健,祛病延年。治療虛勞,神經(jīng)衰弱,面部黃褐斑,痤瘡等。貼臍療法適應病癥:據(jù)史料記載及現(xiàn)代報道,貼臍療法使用不同藥物可以治療身體虛弱,神經(jīng)衰弱,白細胞減少,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不孕不育,常見頑癥如頭痛,便秘,失眠,陽痿,早泄,小兒咳喘,腹瀉,多汗,遺尿等。面部黃褐斑,痤瘡,肥胖,乳腺增生癥。臨床常見疑難病癥如心血管疾病,各類肝病如慢性乙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及腎病,頸肩腰腿病變等。貼臍療法方法與特點:1、應由??漆t(yī)師根據(jù)病情處方配藥。2、所用藥物均須制成粉末,視病情分別采用酒,醋,油,生姜汁等調(diào)勻敷臍。3、根據(jù)需要可局部加溫,加炙,增強藥物吸收,提高治療效果。4、貼臍膠布一般每日更換,或隔日更換,連續(xù)貼敷10次為一療程,連用三個療程。每療程間可停2―3日,以減輕臍部皮膚刺激。5、貼臍療法使用方法簡便易行,所需藥物量少,長期使用,無毒副作用。適應癥廣,療效奇特。貼臍治療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臍為神闕,系任脈要穴。沖為血海,任主細胞,通過藥物調(diào)理沖任經(jīng)脈,疏通氣血,可以治療月經(jīng)先期,延遲,過多,過少,痛經(jīng),閉經(jīng)及胎動不安等。貼臍治療慢性肝?。耗毰c肝脾關(guān)系密切,據(jù)《內(nèi)經(jīng)》記載,足厥陰肝經(jīng)入于臍中,足太陰脾經(jīng)上絡于臍,通過藥物帖臍具有疏肝理氣,調(diào)理脾胃的作用,而且臍部與肝臟位置靠近,有利于藥物的滲透作用。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利于肝細胞炎癥的減輕與肝功能恢復。貼臍治療男女不孕不育:中醫(yī)認為孕育主要與腎、肝、脾及胞宮(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生理作用有關(guān),臍為任脈要穴,與腎、肝、脾經(jīng)絡及胞宮直接相連,通過藥物貼臍,可以調(diào)理相關(guān)經(jīng)脈氣血,改善生殖內(nèi)分泌功能,促進排卵,疏通輸卵管,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提高精子的數(shù)量和活力,達到促進孕育的目的。貼臍治療臨床常見頑癥:臨床常見頑癥如頭痛,失眠,多汗,便秘,早瀉等多難明確致病因素,缺乏有效而安全的治療方法,令患者苦不堪言。貼臍療法依據(jù)經(jīng)絡臟腑理論,辨明陰陽氣血虛實,針對性用藥,通過調(diào)理臟腑功能,緩解直至消除上述頑癥。奇效的敷臍療法對危重病人口服藥療效不顯著者,敷臍療法可收奇效。筆者收治一小兒患腸麻痹癥,病勢危急,湯水不進,藥入即吐,用師傅所傳秘方“溫臍散”:肉桂、丁香、木香各1.5克,麝香0.09克,共研細末后用熟蛋一只,對半剖開去蛋黃,取半只蛋白納入藥末,覆于臍部外敷,用繃帶固定,2小時內(nèi)即腸鳴排氣,大便通下,腹痛脹消失,腸蠕動能恢復。對暈厥、昏透、虛脫性休克的危急病人,可用蔥白500克,搗碎后炒溫敷臍。此法能使病人復蘇。對于各種急性傳染病引起高熱,可用黃連粉、牛黃粉調(diào)濕敷臍,有較好的退熱效果。敷臍療法還能治療慢性病。對失眠者可用珍珠層粉、丹參粉、硫黃等混合敷臍;慢性腎盂炎,用胡椒7粒,麝香0.6克研末后將藥粉敷臍中,外蓋膠布,10天換藥一次,連敷3次,可使小便恢復正常。

肝硬化腹水用利尿藥無效時,可用芒硝60克、肉桂粉6克和勻敷扎臍部,能使小便量增加而腹水減少。高血壓患者用朱砂6克,醋制白礬10克,降香6克混合研末敷臍,能使血壓下降。小兒夜間遺尿,取7厘米長連須蔥白3根,硫黃30克,共搗泥,睡前將藥敷患兒臍上,用紗布覆蓋,8-10小時后去掉,能防止小兒遺尿。神奇的臍療貼肚臍治病其實就是祖國醫(yī)學里的“臍療法”。也就一種的中醫(yī)外治療法。中醫(yī)認為臍掌握任脈要穴“神闕穴”所在,又為沖脈循行之處,為經(jīng)脈之中樞,經(jīng)氣之江海,臍可通過經(jīng)氣溝通上下內(nèi)外,諸經(jīng)百脈、五臟六腑。也就是說人的肚臍內(nèi)聯(lián)全身經(jīng)脈,藥物敷臍后,氣味入血,在腹部形成較高的藥物濃度并輸送全身,調(diào)整臟腑病態(tài)。另外藥物通過對臍部的刺激,可激發(fā)經(jīng)氣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理氣血,從而調(diào)整臟腑功能發(fā)揮其防病治本的功能,現(xiàn)代研究還表明: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臍作為腹壁最后閉合處,與全身其人他結(jié)構(gòu)比較其表皮角質(zhì)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局部皮下無脂肪,藥物敷臍后可以很好地穿透和吸收。1.脫肛、脫垂、疝氣:五倍子人參或黃芪熬水用毛巾沾濕熱敷把藥研沫用膏藥貼肚臍。2.痔瘡:五倍子(大劑量)、黃芪、茄子根熬水熱敷或洗痔瘡部位研沫做成藥丸用蜜蠟作糖衣,或用朱砂做衣,直接口服,作用在直腸,效果顯著。3.血寒:少女宮冷血寒,婚后女人寒風襲宮。都用肉桂、牛膝或熟地熬水熱敷,或研沫貼肚臍。4.五更瀉:天亮雞叫去廁所,水土濕潤、脾盛陽虛。用山豆根、白頭翁貼肚臍或熬水熱敷。5.陽痿:用陽起石研沫貼肚臍或熬水熱敷。6.肝氣脹滿:腎寒、肝火盛。用陳皮、青皮、沉香研沫貼肚臍或熬水熱敷。7.小兒厭食:有蟲子的。用使君子炒熟,十五歲前兒童用實際年齡加一粒,口嚼。不許喝茶,喝茶解藥,不許吃大油即肉制品。8.青春痘:用菟絲子炒熟,一部分研沫貼肚臍或熱敷,一部分洗臉。9.咳嗽:有痰很黏稠的,屬火,用貝母研沫貼肚臍。有清痰的,屬寒,用川貝研沫貼肚臍??涨豢?,用覆盆子或女貞子或山藥研沫貼肚臍或熬水熱敷。10.膀胱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統(tǒng)疾病、輕度淋病:用車前草(頑固病癥用車前子)、金銀花、菊花、木賊熬水熱敷,燙肚臍,但不能燙出泡。

1.腫瘤外壓腸管引起的腸梗阻腹腔或盆腔腫瘤壓迫腸管引起腸梗阻臨床常見,目前多采用持續(xù)胃腸減壓,療效并不滿意,使用下方敷臍可以較好地解除或緩解腫瘤引起的腸梗阻。用肉桂、川椒目、萊菔子、吳茱萸、生大黃各10g,冰片3g。上藥粉碎成細末,過篩后混勻,每次取3g藥末置臍上,再用傷濕止痛膏外封固定,24小時一換。

2.化療引起的腹瀉化療藥如阿糖胞苷、硫鳥嘌呤、放線菌素D、5-氟脲嘧啶、羥基脲、甲氨蝶呤、拓撲替康、丙脒腙和亞硝脲類藥均可引起腹瀉、腹痛,尤以5-氟脲嘧啶、拓撲替康引起的腹瀉最為常見。5-氟脲嘧啶普通劑量每周1次極少產(chǎn)生腹瀉,但大劑量或連續(xù)給藥可導致黏膜炎甚至血性腹瀉。這種副反應的出現(xiàn)往往在用3~5天才較明顯,而且用藥時間或藥物接觸時間越長,反應越重。其原因為藥物抑制胃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分裂繁殖,導致黏膜受損,出現(xiàn)腹瀉、腹痛。中藥敷臍治療腹瀉有較好的療效。用補骨脂、肉豆蔻、五倍子各等份,研末過篩備用。取藥末10g,敷貼臍部神闕穴,用膠布固定,24小時一換,直至腹瀉消失。

3.癌性腹水癌性腹水的成因不外腫瘤直接侵犯腹膜、繼發(fā)感染、腫瘤阻礙血液及淋巴回流、門脈高壓、低蛋白血癥等。目前治療方法不盡如人意,采用川椒目10g,桂枝10g,細辛3g,黃芪10g,龍葵10g,共研細末,加白醋適量調(diào)成膏狀,敷于神闕穴,外用艾條灸臍部藥物,每次2小時以上,每日一次,藥物去除后外涂紅化油防燙傷。療效較為滿意。一般當日起效。

4.癌性疼痛癌性疼痛是腫瘤常見并發(fā)癥,目前治療疼痛方法較多,配合中藥可明顯加強治療疼痛效果。藥用蜈蚣2條,白屈菜、徐長卿、川烏、元胡各15g,麝香3g。以上諸藥粉碎后研末,過篩,黃酒調(diào)勻成膏,敷于臍部,外用艾條灸臍部藥物,每次2小時以上,灸后用傷濕止痛膏封閉固定藥物,24小時一換,7天為一療程。

5.腫瘤引起的便秘腫瘤病人由于化療導致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或用5-HZ止吐、或用利尿劑、或由于胃腸蠕動及排空功能差,同時由于進食量減少,內(nèi)臟神經(jīng)功能紊亂,均易誘發(fā)便秘的出現(xiàn)。目前西醫(yī)主要給予促進胃腸動力藥及灌腸來治療,長期使用效果不佳。藥選生大黃、芒硝、枳實、炙甘草各等份,粉碎研末,每次取3g藥末食醋調(diào)勻成膏狀,敷于臍部,外覆塑料紙膠布固定6小時,每日一次。

6.化療引起的嘔吐、胃脹惡心嘔吐是化療最常見早期毒性反應,嚴重嘔吐可致脫水、電解質(zhì)失調(diào)、衰弱及體重減輕,可能導致患者拒絕接受有效治療。順氯氨鉑及氮芥可引起劇烈惡心嘔吐。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嘔吐效果較好,但患者應用止吐藥后胃部滿脹不適。藥用法半夏粉10g,蘇梗粉10g,姜汁5ml,調(diào)成糊狀,取少量敷臍,外覆塑料紙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7.化療后白細胞下降許多化療藥物可引起白細胞下降,白細胞減少患者可有乏力、頭暈、低熱、食欲下降,易造成呼吸系統(tǒng)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及出現(xiàn)頑固性口腔潰瘍。選用干姜10g,肉桂10g,血竭5g,附片10g,當歸5g,冰片2g,上藥粉碎成細末,過篩后混勻,每次取3g藥末置臍上,再用傷濕止痛膏外封固定,24小時一換,連用12天。

8.腹盆腔腫瘤中藥外用治療惡性腫瘤,可使腫瘤縮小甚或消失。常選用川烏60g,草烏60g,山慈姑90g,麝香1g,壁虎60g,馬錢子10g,炒薏米90g,除麝香外,其余各藥均濃煎2次,去渣濃縮成稠膏,待藥物冷卻后,放麝香,每次取少量置臍上,再用傷濕止痛膏外封固定,每日換藥一次。藥物敷臍法治?。?]

13:口腔潰瘍:細辛粉末9-15g,和水或蜂蜜調(diào)勻成糊劑,攤在紗布上,貼于臍部,至少3d,潰瘍面可結(jié)疤而愈合,有效率達93.4%。14:肚臍埋藥丸治便秘神效:大黃,玄明粉,生地,當歸,枳實各30克,陳皮,木香,檳榔,桃仁,紅花各15克將上藥研成細粉,每用20克用蜂蜜調(diào)成膏貼肚臍2天一換,又本方有很好的瀉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氣虛可加黨參20克。15:鼻竇炎:介紹用艾葉和白酒搗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寬的圓糊餅狀,貼在肚臍上,不過十來分鐘,鼻竇炎一般都是元氣不足,寒凝鼻竅所致,而艾葉理氣逐寒,通過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氣驅(qū)散,恢復元氣,特別是肚臍這個地方,對風濕,脾虛寒等癥應該也有特效,所以記在此。不過有一點便秘者不宜,酒最好用高粱酒泡過的藥酒。

16:用桂圓肉一顆(新鮮的叫龍眼,干的叫桂圓),花椒六、七顆,加上那個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臍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們的肚臍,肚臍會吸收的。胃病也好,各種病都好,身體需要就吸收進去了,不要的它不吸收。寒性體質(zhì),臉上長青春痘,痛經(jīng),腹瀉,腰疼,喜好出汗的人,脾腎陽虛的人,常常感冒的人都可以一試。一周將有好的消息。17:治痛經(jīng):取肉桂、熗姜、茴香各15克,研末,用米醋或黃酒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部,覆蓋清潔消毒紗布l塊,連用5~7天,痛經(jīng)可愈。

18: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取當歸30克、紅花15克、月季花15克,用茶葉水調(diào),敷臍部。每次在月經(jīng)之前1天敷臍,連敷5~7天,至月經(jīng)干凈為止。此方對少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療效最好。

19:心腎不交,肚臍敷貼交泰丸這里再給大家推薦一個肚臍敷貼的方法,用起來很簡單,而且沒有副作用。敷貼的藥物是交泰丸,這個藥來自于《韓氏醫(yī)通》下卷,主要成分是黃連和肉桂,我們都知道,黃連是極其苦寒之藥,而肉桂性熱、溫補,黃連苦寒以清心火,肉桂辛熱以溫腎陽,具體做法如下。黃連性寒,肉桂性熱,將二者調(diào)和敷在肚臍里面,能夠清心火,溫腎陽,是治療心腎不交的絕妙處方。交泰丸敷肚臍眼將適量的黃連末和肉桂末用蜂蜜調(diào)和為丸藥,敷于肚臍里面,可使陰陽相接,心腎交合,所以取名為交泰丸,是自古以來治療心腎不交的首選方藥。每天晚上,將一丸藥塞到肚臍里面,然后用紗布覆蓋,用醫(yī)用膠布固定,每晚換藥1次。一般情況下,三天就可見到效果,再用四五天,堅持一個星期鞏固療效,便可以了。藥物敷臍法治?。邸铮?3:氣血虧虛所致的眩暈::黃芪、五味子各10g,研為細末,加清水適量調(diào)為稀糊狀,外敷于肚臍孔處,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xù)3~5天??山∑⒁鏆?,適用于氣血虧虛所致的眩暈。

54;治陽痿效果很好:吳茱萸30克,細辛10克,共為細末.用上藥適量,加溫水調(diào)成糊狀,每晚睡前敷于臍部,用膠布同定,晨起取下。治療期間忌房事。

55:尿毒癥:新鮮牛膽汁與蕎麥面和勻,敷在肚臍神闕穴上,3次而愈。

56:遺尿?。喊仔g(shù)、白芍、白礬、硫磺、甘草各等份,上藥共研面蔥汁調(diào)糊,敷于臍上3-5日再換一次。

57:高血壓的家庭調(diào)理:吳茱萸10克,川芎5克,白芷15克,王不留行15克。共研末,加濃茶汁調(diào)勻,敷于臍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2~3日一換。58:5::5各種腎火:吳茱萸適量或細辛適量研末。用法:粉用食醋調(diào)勻,溫熱后貼于肚臍,用膠布固定,次日拿下。2-3天在貼于肚臍一次。(養(yǎng)生堂)

59:鮮姜貼肚臍治嬰幼兒拉?。簨胗變豪【弥尾挥?,可把鮮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塊藥布上,貼在肚臍處,用橡皮膏粘牢即可,此法立竿見影,屢試不爽。

60:糖尿病:血糖296,尿糖4個加號,用1只牛苦膽汁將蕎面10克調(diào)糊狀,(放冰箱儲放)貼在肚臍上,用膠布固定好,每日換1次,約30天,血糖195,尿糖4個加號沒了。

61:尿頻尿急用花椒熱敷肚臍:準備一點大粒鹽、花椒和大料,把它們放進微波爐里熱一下,然后取出用紗布包好,以能承受的溫度熱敷在自己的肚臍及關(guān)元穴(臍下3寸)處。只要長期堅持,許多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都會得到好轉(zhuǎn)。

62:心腎不交導致失眠:腰部以下總感覺發(fā)冷,而且最近心煩意亂,手心發(fā)熱,經(jīng)常感覺口干舌燥,晚上也睡不好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從他的癥狀來看,很明顯是心腎不交導致失眠,交泰丸敷肚臍眼將適量的黃連末和肉桂末用蜂蜜調(diào)和為丸藥,敷于肚臍里面,每天晚上,將一丸藥塞到肚臍里面,然后用紗布覆蓋,用醫(yī)用膠布固定,每晚換藥1次。一般情況下,三天就可見到效果,再用四五天,堅持一個星期鞏固療效。

63:治療高血壓:吳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細末。+用藥前將神闕穴(肚臍)擦洗干凈,取散粉4~5克納入臍中,外敷敷料膠布固定,3~4天換藥一次。

64:糖尿病:金匱腎氣丸水調(diào)為膏貼敷于臍下。具有溫腎補陽的功能,辨證用于腎陽虛證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降糖效果。藥理實驗表明金匱腎氣丸中的山茱萸具有降糖作用。

65:頭疼:生石膏1克,白芷、川芎各0·5克。上藥研末,置于神闕穴(肚臍),再以傷濕止痛膏封閉。

【療效】此方治療偏頭痛56例,收效迅速。

66:治療手腳冰涼、怕冷的偏方:1克花椒粉、4克胡椒粉混合后拌勻,取適量填肚臍里,盡量塞滿,外用風濕用的膠布固定住,三天換一次。也可以用適量黃酒調(diào)勻,搓成丸放肚臍里,外用膠布固定。一定要密封好,不能外露。此方老幼皆宜,而且對腸胃不好也大有益處。67:治療偏頭痛:生石膏1克,白芷、川芎各0·5克。上藥研末,置于神闕穴(肚臍),再以傷濕止痛膏封閉敷臍法

敷臍法是選用適當藥物,制成一定的劑型(粉、糊、膏)填敷臍中,以治療疾病的方法。臍名神闕,自古只灸不針,到唐代逐漸發(fā)展為藥灸并用,即用藥灸來治病。晉、唐以后,隨著穴位敷藥療法的誕生,在神闕穴貼敷藥物以治病的方法即敷臍法,也開始出現(xiàn),并迅速發(fā)展,如《萬病回春》治“小兒瀉不止,五倍子、陳醋稀熬成膏,貼臍上”。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三卷、四卷中,對許多病證都記載了敷臍方藥,如治水腫尿短,以針砂“同豬苓、地龍、蔥涎貼臍”。其后,趙學敏的《串雅內(nèi)編》對敷臍的方藥有更多記載。至吳尚先所編纂的《理瀹駢文》載敷臍方劑數(shù)十首,冠其它經(jīng)穴、要穴之首,涉及內(nèi)、外、婦、兒等科病癥”。他認為“中焦之病,以藥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臍上為第一捷法”,“對上下焦之病,也可用敷臍而上下相應”。目前,此法應用更加廣泛,敷臍方法也由單一的敷臍法,發(fā)展為填臍、貼臍、填貼混合等多種方法,成為中醫(yī)臨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操作方法根據(jù)具體病證及治療需要,選擇適當?shù)乃幬铮瞥梢欢ǖ膭┬瓦M行敷貼。目前敷臍方法主要有填臍法、貼臍法、填貼混合法等。填臍法又有填藥末、填藥糊、填藥餅等。貼臍法有貼膏藥、貼布膏等。凡溶于水和脂的藥物成分,皆易于透皮吸收。臨床實踐也證明,藥物制成糊狀填敷,其療效要優(yōu)于粉末狀。此外,用閉式敷料(如用膠布固封)可促進藥物吸收。

主治病癥小兒疳積1.肥兒膏(《中醫(yī)外治法類編》)茯苓、白術(shù)、黃花、炙甘草、制厚樸、檳榔、山楂、麥芽、神曲、陳皮、益智仁、木香、砂仁、山藥、莪術(shù)、使君子、川楝肉、胡黃連、蕪荑各15g。上藥浸麻油內(nèi),1天后,用文火熬煎至藥枯,去渣,加朱砂3g,黃丹收膏,取藥膏貼肚臍上。功能健脾消積。主治小兒疳積。2.梔子蔥白膏(《穴敷療法聚方鏡》)梔子、芒硝各9g,杏仁6g,蔥白7節(jié)(1寸1節(jié))。將前三味研末,用蔥白搗爛如泥狀,再攪白面陳醋調(diào)和成膏,貼臍部,7天后揭去。功能清熱消積。主治小兒疳積。3.艾葉糊(《中草藥外治療法》)艾葉、酒、胡椒末各適量。將艾葉搗爛,加酒、胡椒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部。功能溫中散寒消積。主治小兒疳積屬虛寒者。

小兒厭食1.加味焦三仙糊(中醫(yī)雜志1986;(2):31)炒神曲、炒麥芽、焦山楂個各10g,炒萊菔子6g,炒雞內(nèi)金5g。加減:兼有乳食停滯者,加陳皮6g,酒大黃5g。脾濕困中者,加白扁豆10g,苡仁10g。先天不足者,加人參3克(或黨參6g),干姜.5g,炙甘草6g。脾胃虛弱者,加黨參10g,山藥10g,白術(shù)6g。惡心嘔吐者,加半夏、藿香、枳殼各6g。大便稀溏者,加蒼術(shù)10g,訶子6g。將上述藥物共研細末,加淀粉1~3克,用開水調(diào)成糊狀。晚上睡前敷于患兒臍上,外用繃帶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為1療程。如不愈,間隔l周,再進行第二療程。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滯。主治各種因素導致的小兒厭食。2.檳榔散(河南中醫(yī)1987;(3):22)檳榔2份,良姜1份。將上藥共研細末,裝瓶備用。取適量藥末填充臍中,以紗布(蓋住肚臍為度)覆蓋,用膠布固定。功能溫中行氣導滯。主治中焦虛寒食滯胃腸之厭食癥。遺尿硫磺大蔥糊(《中醫(yī)外治法集要》)硫磺30g,大蔥120g。將硫磺研末,再和大蔥共搗如泥,烘熱,裝紗布袋,敷臍,外用紗布包裹,或用膠布固定。每晚1次,連敷7~10天。功能溫腎散寒。主治小兒腎氣不足,下元虛冷之遺尿。小兒泄瀉速得效小膏藥(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1989;8(4):31)肉桂、白頭翁、馬齒莧、小茴香各等份。上藥烘干,研末,麻油煉丹后參入藥粉收膏,每張膏藥重3g,用時將膏藥用文火烘化后,貼敷于神厥穴處。3日內(nèi)效果不明顯者可更換1次。功能溫中理氣止瀉。主治小兒各型腹瀉。小兒夜啼

1.朱砂五倍子餅(山東中醫(yī)雜志1984;(5):46)朱砂O.5g,五倍子1.5g。將藥物共研細末,再與適量茶葉拌勻,加水捏成餅狀敷于臍內(nèi),每天更換1次。功能清熱鎮(zhèn)驚安神。主治小兒心經(jīng)積熱之夜啼、自汗、盜汗。2.牛蒡子散(《穴敷療法聚方鏡》)牛蒡子,將牛蒡子研成粉,取適量放膏中,貼臍。功能清熱安神。主治小兒夜啼。咳嗽

1.寒咳散(《中醫(yī)藥物貼臍療法》)白芥子5g,半夏3g,麻黃5g,肉桂5g,細辛3g,丁香O.5g。上藥共研細末,將臍部用75%酒精消毒后,取藥物納置臍內(nèi),用膠布密蓋固定,每日換藥1次,直至病愈。功能疏散風寒,化痰止咳。主治風寒咳嗽。2.熱咳散(同上)魚腥草15g,青黛10g,蛤殼10g,蔥白3根,冰片0.3g。將前三味藥研碎為末,取蔥白、冰片與藥末共搗爛如糊,用法同上。功能疏散風熱,清熱止咳。主治風熱及火熱咳嗽。3.久咳膏(同上)罌粟殼30g,五味子30g,蜂蜜適量。將前二味藥研極細末,入瓶密貯備用。用時以蜜調(diào)膏。用法同上。功能斂肺止咳。主治久咳。胃痛

麝香暖臍膏(《中醫(yī)外治法集要》)當歸、白芷、烏藥、小茴香、大茴香、香附各4g,木香2g,乳香、沒藥、丁香、肉桂、沉香各1g,麝香o.15g。用時將藥膏烘熱,敷于神闕穴,每日2次,痛止即停用。功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主治寒性、虛寒性、氣滯胃痛。嘔吐

傷濕膏(中成藥研究1986;(12):19)傷濕膏1貼,于乘車(船)前貼臍部。功能理氣和胃止嘔。主治乘車(船)運動昕致的嘔吐。呃逆

吳丁散(《中國灸法集粹》)吳茱萸、干姜、丁香各50g,小茸香75g,肉桂、生硫磺各30g,山梔子20g,胡椒5g,蓽茇25g。上藥共研細末,密貯備用。用時取藥末25g,加入等量面粉調(diào)成糊膏狀,敷臍,上蓋敷料,膠布固定。或上用熱水袋熱敷,每次敷貼3~6小時,每日1~2次。功能溫中散寒。主治胃中寒冷,呃逆沉緩有力。高血壓病1.臍壓散(上海中醫(yī)雜志1983;(1):27)膽汁制吳茱萸500g,龍膽草醇提取物6g,硫磺50g,醋制白礬100g,朱砂50g,環(huán)戊甲噻嗪175g。將上藥混合研末,每次用藥粉200mg左右,倒入肚臍窩內(nèi),藥粉上覆蓋棉球,外用膠布固定,每周更換1次,1個月為1療程。功能疏肝解郁降逆。主治高血壓病I~Ⅱ期。2.降壓散(《中醫(yī)藥物貼臍療法》)吳茱萸、川芎、白芷各30g。將上藥研細末,過篩,取藥末15g,以脫脂棉薄裹如小球狀,填入臍孔內(nèi),用手向下壓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10天為1療程。功能降血壓。主治原發(fā)性高血壓。癲癇芫花散(《中國灸法集萃》)芫花100g醋浸1天,明雄12g,膽南星20g,白胡椒10g,上藥共為細末,取適量納入臍中,使與臍平,覆蓋后膠布固定。功能清熱化痰開竅。主治癲癇。癃閉大蒜糊(《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獨頭蒜1個,梔子3枚,食鹽少許。將上藥共搗爛,攤于紙或紗布上,敷貼臍上,每日或隔日1換。功能清熱化濕。主治濕熱蘊積所致的癃閉。尿頻縮泉膏(《中醫(yī)外治法集要》)丁香、肉桂各等份。焙干上藥,共研細末,過篩,黃酒或水調(diào)成膏,紗布包裹敷神闕穴,外用膠布固定。若寒甚,丁香、肉桂比例改為1:3。每日1次,5日為1療程。功能理氣散寒。主治寒濕阻滯之尿頻。遺精加味四物散(《理瀹駢文》)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麥冬、知母、黃柏、黃連、梔子、炮姜、山茱萸、煅牡蠣各等份。上藥分別烘干,共研細末,過篩,裝瓶貯備。用時取藥粉適量,開水調(diào)成膏,紗布包裹,敷神闕穴,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5~10次可見效。功能滋陰清熱。主治陰虛火旺型遺精。陽強川楝子散(經(jīng)驗方)川楝子20g,黃連、知母、梔子、青皮、白芷各lOg,丁香6g,上藥研成細末,井水調(diào)和成糊狀,取適量填入臍中,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日1次。功能清熱瀉火,踴利氣機。主治各型陽強。月經(jīng)不調(diào)

乳沒調(diào)經(jīng)散(《中醫(yī)外治法集要》)乳香、沒藥、白芍、牛膝、丹參、山楂、廣木香、紅花各15g,冰片1g。除冰片外,余藥烘干,研為細末,過篩,再將冰片調(diào)入重研一遍,裝瓶備用。臨床用藥末20g,以生姜汁或黃酒適量,調(diào)為稠膏,敷神闕穴及子宮穴,上置塑料薄膜,紗布覆蓋,膠布固定,2日換藥1次,連用至月經(jīng)干凈,3月1療程。功能理氣活血。主治氣滯血瘀型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

蜣螂通經(jīng)散(《中醫(yī)外治方藥手冊》)蜣螂1只(焙干),威靈仙lOg(烤干)上藥共研細末,填神闕穴,膏藥貼蓋,約1小時后去藥,每日1~2次,連用至愈。功能活血通經(jīng)。主治血瘀實證閉經(jīng)。痛經(jīng).

山楂定痛散(浙江中醫(yī)雜志1980;l1~12:517)山楂、乳香、沒藥、葛根、穿山甲、川厚樸各100g,白芍150g,甘草、桂枝各30g,細辛揮發(fā)油、雞血藤揮發(fā)油、冰片各適量。先將山楂、葛根、白芍、甘草水煎2次,煎液濃縮成稠糊狀,混入溶于適量的95%乙醇的乳香、沒藥液,烘干后與穿山甲、川厚樸、桂枝共研細末,再加入適量的細辛揮發(fā)油、雞血藤揮發(fā)油、冰片,充分混合,過100目篩,貯藏備用?;颊呓?jīng)前3~5天用溫水洗擦臍部舌,取上藥o?2~o.25g,氣滯血瘀者用食醋調(diào)糊,寒濕凝滯者用姜汁或酒調(diào)糊。敷于臍中,外用膠布固定。待經(jīng)來痛止或經(jīng)期第三天去藥。功能行氣活血,通經(jīng)散寒。主治各種痛經(jīng)。帶下病

芡實散(《中醫(yī)外治法集要》)芡實、桑螵蛸各30g,白芷20g。上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