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識點_第1頁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識點_第2頁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識點_第3頁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識點_第4頁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識點學(xué)問是才智的火花,能使奮斗者升起才華的烈焰;學(xué)問是春耕的犁鏵,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徑,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碩果累累。下面我給大家共享一些七班級上冊人教版地理期中學(xué)問,盼望能夠關(guān)心大家,歡迎閱讀!

七班級上冊人教版地理期中學(xué)問1

地圖

1地圖:運用各種符號,將地理事物按肯定比例縮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像。

2.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b大?。罕壤呤且粋€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nèi)容較具體;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nèi)容較簡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1cm代表實地距離40km數(shù)字式:1:4000000線段式⑵方向:

a一般狀況下,采納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向;

b指向標定向:箭頭所指方向為正北;

c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⑶圖例與注記:

圖例-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號;

注記-用來說明地理事物名稱的文字和說明山高水深的數(shù)字

3.地形圖

⑴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表示地面凹凸起伏的地圖

⑵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凹凸形態(tài)和海底起伏狀況

⑶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坡度陡緩

4.海拔:

地面某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某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海拔差

5.等高線:在地圖上將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推斷山地

a.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數(shù)值內(nèi)高外低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c.山谷:等高線向高出凸出

d.鞍部一對數(shù)值相等的等高線之間

e.懸崖:等高線重合處

f.等高線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線分布稀疏,坡度平緩.

高原:海拔在500m以上邊緣陡峻,內(nèi)部較平坦;

平原:海拔低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較大.

7.陸地表面的地形類型有:

山地33%、丘陵10%、高原26%、平原12%、盆地19%五種

七班級上冊人教版地理期中學(xué)問2

大洲和大洋

⒈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29%。

概括地說,地球上是七分水三分地,海陸分布不勻稱。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四周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極四周卻是一塊陸地

2.無論我們怎樣將地球平分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3.海是海洋的邊緣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是:太平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大西洋(外形猶如“S”);印度洋;北冰洋(面積最小、跨經(jīng)度最廣、緯度最高)

5.全球陸地被海洋包圍,并分割成大大小小很多塊,其中面積廣闊的叫大陸(共六塊大陸:亞歐大陸.南美洲大陸.北美洲大陸.非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南極洲大陸),面積較小的是島嶼。大陸與它四周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半島則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最大的島嶼是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

6.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個大洲:亞4400萬平方千米、非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1400萬平方千米、歐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900萬平方千米(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面積最大的是亞洲,面積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極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歐洲;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全部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亞洲、歐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歐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被三大洲包圍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圍的大洲是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都是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7.大洲的分界:

亞歐的分界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非的分界是:蘇伊士水道;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馬水道;

亞.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峽;

北美.歐的分界是:丹麥海峽;

南美.南極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峽;

歐.非的分界是:直布羅陀海峽。

七班級上冊人教版地理期中學(xué)問3

海陸的變遷

1.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緣由是: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例如填海造陸等。(海陸變遷的實例舉證:喜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國東部海底的古河道遺跡;荷蘭的圍海大堤)

2.德國科學(xué)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其觀點是: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的四周是一片汪-洋。后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的漂移分別,漸漸形成了今日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3.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的觀點:

a地表巖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

b各大板塊處于不斷的運動中。

c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注:每個板塊都是由陸地和海洋共同組成,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由海洋組成)

4.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世界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是: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最大)和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

6.板塊的運動可以分為張裂和碰撞擠壓兩種運動。

板塊發(fā)生張裂運動時,地表會產(chǎn)生裂谷、消失新的海洋,如:東非大裂谷、紅海面積擴大將成為新的海洋;

板塊發(fā)生擠壓碰撞時地表會形成山脈、海洋面積縮小甚至消逝如:地中海面積不斷縮小(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發(fā)生擠壓運動)、喜馬拉雅山脈(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發(fā)生碰撞擠壓運動)

七班級上冊人教版地理期中學(xué)問點相關(guān)(文章):

★人教版七班級地理上學(xué)問點歸納

★七班級地理上冊學(xué)問點總結(jié)人教版2021

★七班級地理上冊學(xué)問點總結(jié)人教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