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關于氣候的知識點_第1頁
地理關于氣候的知識點_第2頁
地理關于氣候的知識點_第3頁
地理關于氣候的知識點_第4頁
地理關于氣候的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理關于氣候的知識點只有學問就是力氣,只有學問才能使我們真誠地喜愛、敬重人類的勞動,真誠地觀賞宏大勞動的漂亮成果而不受干擾;只有學問才能使我們強大,誠懇和理性。下面我給大家共享一些地理關于氣候的學問點,盼望能夠關心大家,歡迎閱讀!

地理關于氣候的學問點1

非地帶性氣候分布

A.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來自海洋的信風十地形迎風坡十沿岸暖流”

熱帶雨林氣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緯10°之間的地區(qū),受緯度位置及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具有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及亞洲印度尼西亞等地。

那些遠離赤道的地區(qū),只要氣溫、降水量等達到肯定數值也可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這樣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處,即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和中美洲東北部。它們雖然遠離赤道,但由于處于來自海洋信風的迎風地帶,四周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溫加濕作用,從而使上述地區(qū)不但氣溫較高,降水也較為豐富,符合形成熱帶雨林的條件,所以發(fā)育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B.赤道地區(qū)的熱帶草原氣候——“地勢高”

熱帶草原氣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位于熱帶雨林氣候的兩側,因處在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掌握之下而形成。赤道穿過東非高原,本地區(qū)理應為熱帶雨林氣候,但由于東非高原地勢較高,轉變了此處的氣溫柔降水狀況,從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C.風帶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西風帶內安第斯山脈的背風坡”

溫帶大陸性氣候一般分布于溫帶大陸的內陸地區(qū),距海洋較遠,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脈東側,東面距海洋較近,并處于西風帶內,但該地處于安第斯山脈東側的背風地帶,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有,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D.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從“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上可以看到,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之間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西歐、北美及南美大陸西岸狹長地帶,很多人誤以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只分布于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事實上,只要是溫帶地區(qū),又能受到西風的影響,終年有暖濕空氣從海洋面上吹來,就可以形成溫柔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如澳大利亞東南部及新西蘭南北二島、智利火地島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另外,從“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西海岸氣候的分布范圍僅局限于沿海地帶,并呈現南北延長、東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緣由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響,氣候分布不能深化內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帶,從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地理關于氣候的學問點2

影響氣候的因素

(1)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是影響氣候的最主要因素,它打算了全球氣候從低緯向高緯;由熱帶向亞熱帶、溫帶、寒帶過渡的總體分布特征。

(2)大氣環(huán)流

大氣環(huán)流是影響氣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氣環(huán)流在海陸間、凹凸緯間進行熱量和水

分的輸送、交換,對全球降水分布產生最重要的影響;空氣運動過程中溫度降低(上升氣流或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氣流)水汽易凝聚,降水多;從海洋吹來的氣流由于水汽含量豐富,降水多。

另一方面,大氣環(huán)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氣候現象,大氣環(huán)流使同一氣候帶內由于降水差異而形成不同的氣候(如亞熱帶的季風氣候與地中海氣候、溫帶的海洋性氣候、大陸性氣候和季風氣候)。

(3)下墊面(地面狀況):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

地面狀況不同直接影響大氣中的水熱狀況,表現在:下墊面(地面狀況)則使各地氣候進一步簡單化。由于下墊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墊面直接影響大氣的水熱狀況,如:沿海與內陸、副熱帶地區(qū)的大陸東岸與西岸、高原山地與平原、山地迎風坡和背風坡、裸地、植被掩蓋地與水面等。

①海洋與陸地:受海洋影響大的地區(qū),溫度變化小、變化慢;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差異。

大陸性氣候: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大,降水比較少,且比較集中;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小,降水較豐富,安排較勻稱。

②地形地勢:山地比四周平原年均溫度低,溫度變化小;陽坡與陰坡;迎風坡與背風坡;垂直差異。

A對氣溫的影響: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山地比四周平原溫度低,溫度變化小(日較差)。

B對降水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C山脈往往是氣候的分界線。

③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④反射率:新雪冰面暴露地面植被掩蓋地面海洋

(4)人類活動

①轉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溫度上升),放出大量人為熱(如熱島效應)。

②轉變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興修水庫、植樹造林影響氣候小氣候)。

良性的:修水庫,使庫區(qū)四周的大氣濕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緩和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調整氣候。人工造林,使風速減小,氣溫降低,濕度增大;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惡性的:

A圍湖造田、排干沼澤,使生態(tài)平衡破壞,氣候惡化;

B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導致塵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災難增多,氣候惡化。C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

地理關于氣候的學問點3

一、東亞:

1、東部沿海:季風氣候顯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2、西部內陸:溫帶大陸干旱、半干旱氣候;

二、東南亞:

1、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大部分、菲律賓群島,北部夏季高溫多雨);

2、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常年高溫多雨);

三、南亞:

1、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印度半島大部分);

2、熱帶沙漠氣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熱帶沙漠為主);

四、中亞:

1、溫帶大陸干旱、半干旱氣候;

五、西亞和北非:

1、熱帶沙漠氣候為主;(770多萬平方千米);

2、小部分為地中海氣候;

地理關于氣候的學問點4

1、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2、地球公轉和季節(jié)變化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圍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于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jié)的變化。

3、五帶的劃分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酷熱?;貧w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qū),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qū),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4、天氣和氣候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5、氣溫的變化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消失在正午過后(約14時);最低氣溫消失在日出前后。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消失在7月,南半球消失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消失在1月,南半球消失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6、世界氣溫的分布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漸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并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凹凸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上升,氣溫會漸漸降低。海拔大致每上升100米,氣溫約降低0.6℃。

7、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規(guī)律:赤道四周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qū)降水多,內陸地區(qū)降水少。

8、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全年多雨區(qū):在赤道四周地帶各月降水都許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qū):在內陸地區(qū)、兩極地區(qū)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qū):在南、北緯300~~400四周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qū):在南北緯300~~400四周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羅馬;常年潮濕區(qū):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qū),各月潮濕,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9、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地理關于氣候的學問點5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四周地區(qū),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干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jié)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四周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qū),這種氣候降水量稀有,終年酷熱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qū)。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主要位于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qū),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酷熱干燥,冬季溫柔多雨。

3、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qū),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溫帶海洋性氣候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柔多雨,氣溫柔降水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