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虛詞知識與訓(xùn)練(粵教版語文必修二要求掌握虛詞)陽江市同心中學(xué)馮活整理一、【焉】(一)兼詞。
相當(dāng)于“于之”、“于此”、“于彼”、“于何”。
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ㄔ谄渲校#ā稁煛罚诜e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從這里)。(《勸》)③且焉(在哪里)置土石?(《愚公移山》)④五人者,蓋當(dāng)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義而死焉(在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記》)一、形容詞謂語后面“焉”必為兼詞。
1、今宋人弒其君,罪莫大焉。2、晉國,天下莫強焉。3、德莫厚焉。二、不及物動詞后面“焉”多為兼詞。
1、激于義死焉。2、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4、有青麻頭伏焉。三、動賓短語后面“焉”可看做兼詞。
1、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二)代詞。1.相當(dāng)于“之”。
①惟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②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記》)2.哪里,怎么。①未知生,焉知死(《論語》)②殺雞焉用牛刀(《論語》)
(三)語氣詞。1.句末語氣詞,了,啊,呢。①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②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③則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2.作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dāng)于“也”。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大遺(《師說》)②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3.作詞尾,相當(dāng)于“然”,譯為“……樣子”“……地”。
①盤盤焉,囷囷焉(《阿房宮賦》)②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鐘山記》)小練習(xí)1、指出以下“焉”意義(1)焉有些人君在位,罔民可為也()(2)天下之父母歸之,其子焉往()(3)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哪(怎么)哪里于之解釋以下“焉”使用方法(1)灌水之陽有溪焉(2)得其尤絕者,家焉(3)其用于人者,奚取焉(4)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6)漸漸焉實狼其中(7)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8)焉有些人君在位,罔民可為也(9)天下之父母歸之,其子焉往(10)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于之——在那里了于之——從這里他(或者“于之——向他”)哪里(怎么)……地代詞:它哪(怎么)哪里于之——于虎二、【之】1、助詞(1)定語結(jié)構(gòu)助詞蹇叔之子與師(2)取消獨立性不譯師道之不傳也久矣(3)音節(jié)助詞不譯頃之煙炎張?zhí)欤?)賓語前置標(biāo)志不譯句讀之不知(5)定語后置標(biāo)志不譯蚓無爪牙之利2、代詞(1)代人、事我君將哀而生之乎?(2)指示代詞這均之二策3、動詞到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1、解釋以下“之”意義和使用方法(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3)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4)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5)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他代詞到動詞取獨賓前標(biāo)志定后標(biāo)志小練習(xí)2、以下句中“之”作第三人稱代詞一項是()(1)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2)頃之,煙炎張?zhí)欤?)請與王子往奪之國(4)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A(1)(2)B(2)(4)C(3)(4)D(1)(3)D注釋:(2)無義(4)我3、下面對“之”使用方法意義分類正確一項是()(1)公與之乘(2)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也(3)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4)悵恨久之,曰------(5)前事不忘,后事之師(6)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7)輟耕之壟上(8)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9)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10)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A(1)(2)/(3)(6)/(4)(8)/(5)(7)/(9)(10)B(1)(2)/(3)(5)/(6)(8)(10)/(4)(9)/(7)C(1)(3)/(2)(5)/(4)(7)/(5)(9)/(8)(10)D(1)(2)/(3)/(4)(5)(7)(8)/(6)(9)/(10)B代詞/結(jié)構(gòu)助詞/取獨/音節(jié)助詞/動詞三、【其】1、副詞(1)表揣測可能大約或許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2)將將要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3)表舒緩語氣還是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2、連詞(1)放在句首表假設(shè)假如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2)表選擇是……還是……
其真無馬耶,其不識馬耶?3、代詞(1)第三人稱a他臣從其計
b他秦王恐其破壁(2)第一人稱我自己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3)指示代詞那那些
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
(4)指示代詞其中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小練習(xí)1、以下“其”都是代詞,按意義分類正確一項是()(1)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2)以故其名之曰:“褒禪”(3)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4)獨其為文猶可識(5)有碑仆道,其文漫滅(6)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7)然視其左右,而未記之者甚少(8)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9)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10)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A(1)(6)(8)(9)/(2)(3)(4)/(5)(7)/(10)B(1)(2)(3)(4)(5)(6)(7)(10)/(8)(9)/C(1)(6)(8)/(2)(3)(4)(5)(7)(9)/(10)D(1)(6)(8)(9)/(2)(3)/(4)(5)(7)(10)B注釋;指示代詞/人稱代詞/2、解釋加線字意義和使用方法。(1)此其為饜足之道也(2)與其妾訕其良人(1)施從良人之所之(2)而良人未之知也大約,表揣測他到、去這回事(1)連詞四、
【而】(1)表承接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2)表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3)表遞進而且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王(4)表轉(zhuǎn)折卻不過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5)表因果因而
欲居之認(rèn)為利,而高其直(6)表假設(shè)假如假如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城于趙,趙立奉璧來.(7)表修飾
吾嘗終日而思矣.(2)副詞(1)就
勿以惡小而為之(2)尚且
千乘之君,求與之友而不可得(3)代詞(2)你你
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4)動詞
如同軍驚而壞都舍(1)怎么
況操自來送死,而可迎邪?小練習(xí)1、分別找出“而”正確使用方法A表并列B表承接C表轉(zhuǎn)折D表修飾E表因果吾恂恂而起()城入趙而璧留秦()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黑質(zhì)而白章()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DBCAE2、找出“而”使用方法不一樣一項()A、秦軍滅滑而還B、太后盛氣而揖之C、吾與而兄善D、老婦恃輦而行C3、找出“而”使用方法不一樣一項()A、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B、信而見疑,忠而被謗C、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D、嘗一龍擊發(fā)而地不覺動AC為代詞其它均為連詞A表因果其它表轉(zhuǎn)折4、以下對“而”字分類恰當(dāng)一項是()(1)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2)蟹六跪而二螯(3)此所以學(xué)者不能夠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5)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吾嘗終日而思矣(7)吾聞之,喜而不寐(8)視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A(1)(2)(3)/(4)(5)/(6)(7)(8)B(1)(3)(4)/(2)(5)/(6)(7)(8)C(1)(3)(5)/(2)(4)/(6)(7)(8)D(1)(4)/(2)(3)(5)/(6)(7)(8)D注:承接/并列/修飾五、【以】1、作介詞(1)按照余船以次俱進。(2)用吾今以此書與汝別矣(3)把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4)憑借以小舟涉鯨波,出無可奈何。(5)對于慶豐曰:“越遠,利以避難?!保?)所以士以此方數(shù)千里爭往歸之。(7)從第以今日事觀之
2、連詞(1)表并列而且夫夷以近,則至者眾。同“而”(2)表修飾予四人擁火以入(3)表假設(shè)假如以嚙人,無御之者(4)表因果因為徒以有吾二人在也(5)表承接來僅鑿斗大一池,植數(shù)莖以塞責(zé)3、副詞(1)通“已”表程度太其妻問之,嬴曰:“以剛。”(2)通“已”已經(jīng)得魚腹中書,固以怪矣。(3)才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4、動詞(1)認(rèn)為趙王認(rèn)為賢大夫(2)率領(lǐng)約車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軍(3)任用忠無須用兮,賢無須以。小練習(xí)1、以下文句中“以”與例句中“而”使用方法相同一項是()例: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A以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B以嚙人,無御之者C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D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趙十余年E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F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于作文以記之2、以上句子中,“以”使用方法相同兩項是()(
)BAD注釋:都表假設(shè)假如注釋:都表原因因為3、解釋下面“以”字使用方法(1)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2)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3)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理于晉且貳于楚也(4)忽魂悸以魄動(5)舟搖搖以輕飏(6)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7)經(jīng)夜不寢以思,無益(8)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9)越遠,利以避難(10)將以乙丑焚公宮介詞:從連詞:因為連詞:表順承連詞:表修飾連詞:表假設(shè)假如連詞:表修飾介詞:表原因因為介詞:用介詞:在介詞:從六、【若】1、連詞(1)表假設(shè)假如
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其同,則宜安撫(2)表選擇或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侯(3)表提起至于
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2、代詞(1)你你
更若役,復(fù)若賦。則何如?(2)這么如此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3、動詞(1)如同如此
“唯唯!誠若先生之言”(2)及如
曾不若霜妻弱子小練習(xí)1、指出以下“若”使用方法和意義(1)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再拜君賜()(2)開天辟地以來,隨壽而死若壽夭而亡----()(3)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4)若是其甚與()(5)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連詞假如連詞或代詞你們動詞像動詞如2、選取“若”使用方法不一樣于其它三項一句是()A更若役,復(fù)若賦,則何如?B若為傭耕,何富貴也C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D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C注釋:C為連詞假如其它為代詞你3、選出“若”分類正確一項是()(1)若毒之乎(2)安有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3)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4)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5)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7)若夫淫雨霏霏(8)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9)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A(1)(2)(4)/(3)(8)/(5)(6)/(7)/(9)B(1)(3)/(2)(5)(6)(9)/(4)(8)/(7)C(1)(3)(4)/(2)(5)(6)(9)/(7)/(8)D(1)(3)/(2)(5)(9)/(4)(8)/(6)(7)B代詞/動詞/連詞/發(fā)語詞七、【乃】(1)副詞(1)竟然乃不知有漢(2)才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獻璧(3)再度我至軍中,公乃入(4)只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2)連詞(1)于是就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2)反而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3)假如乃所愿,則學(xué)孔子也(3)代詞(1)這么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2)你
家祭無忘告乃翁
(4)判斷詞是
嬴乃夷門報關(guān)者也小練習(xí)1、指出以下各句“乃”意義(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2)至七月,乃扶病入覲()(3)羽復(fù)引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4)良乃入,具告沛公()(5)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6)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竟然才僅再你是2、對以下句中“乃”意義和使用方法判斷不正確一項是()(1)乃不知有漢,不論魏晉。(2)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獻璧。(3)祭拜大將,乃韓信也。(4)當(dāng)立者乃扶蘇。(5)終不得不入中城,乃罷而歸引。(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7)悉以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A(1)和(3)相同B(5)和(6)相同C(2)和(7)相同D(3)和(4)相同D注釋:(3)竟然(4)是3、對“乃”字詞性分類正確一項是()(1)秦王恐其破壁,乃辭謝固請。(2)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3)當(dāng)春乃發(fā)生。(4)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5)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6)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7)度我至軍中,公乃入。(8)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9)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10)嬴乃夷門報關(guān)者。A(1)(2)(3)(4)/(5)(6)(7)(8)/(9)/(10)B(1)(3)(5)(7)/(2)(4)(6)(8)/(9)/(10)C(1)(2)(5)(8)/(3)(4)(6)(7)/(9)/(10)D(1)(2)(5)(8)/(3)(4)(6)(7)/(9)/(10)C注釋:連詞/副詞/代詞/動詞八、【者】1、語氣助詞(1)表判斷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2)表舒緩子瑜者,亮兄瑾也(3)語尾助詞誰為大王為此計乎(4)時間詞尾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5)定后標(biāo)志亦雁蕩山詳細而微者2、代詞任意代(1)---人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yǎng)之(2)---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表總括此數(shù)者,用兵之大患也小練習(xí)1、寫出以下“者”使用方法意義(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2)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3)此五者,制勝之道也()(4)輕辭古之夫子,難去今之縣令者,薄厚之實異也()語助舒緩語助判斷代總括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院幼兒護理視頻課件
- 2024年智能人體秤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硅系鐵合金資金籌措計劃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落實檢察官登記管理辦法
- 2024年特種運輸資金需求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融媒體教室使用管理辦法
- 衡水消防車管理辦法規(guī)定
- 行政執(zhí)法公務(wù)員管理辦法
- 裝配式住宅運輸管理辦法
- 西安市疫情分級管理辦法
- 酒店接送車輛管理準(zhǔn)則
- 華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初一數(shù)學(xué)(基礎(chǔ)版)(全冊知識點考點梳理、重點題型分類鞏固練習(xí))(家教、補習(xí)、復(fù)習(xí)用)
- 保潔安全保障方案
- 水處理工程電氣及自控系統(tǒng)安裝施工方案
- 二下數(shù)學(xué)課內(nèi)計算拔尖練習(xí)小紙條(30條)
- 預(yù)應(yīng)力雙T板監(jiān)理細則
- 懸臂高空作業(yè)車施工方案
- 職工代表大會決議范文模板2
- 國家職業(yè)技術(shù)技能標(biāo)準(zhǔn) 4-04-05-05 人工智能訓(xùn)練師 人社廳發(fā)202181號
- 大學(xué)生魅力講話實操學(xué)習(xí)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采購合同考試題庫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