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統(tǒng)文化經典閱讀考綱要求——考點闡釋明晰要求考綱解讀傳統(tǒng)文化經典(如《論語》)的理解和評價難度指數★★★★☆歷覽浙江近幾年的高考真題,傳統(tǒng)文化經典閱讀的考查呈現以下趨勢:—'從考綱'考情來看.命題緊扣考綱,始終圍繞“傳統(tǒng)文化經典(如《論語》)的理解和評價”等方向進行考查,這屬于浙江特色。傳統(tǒng)文化經典閱讀的獨立命題,反映了浙江在“立德樹人”的大旗幟下,注重引導青年一代傳承優(yōu)秀文化遺產,接受經典的精神哺育,提高文化素養(yǎng)的初衷。特別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尤其重視古代文化經典對青年一代的教育功能,以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總體而言,對傳統(tǒng)文化經典閱讀需要的理解、概括、評價等能力,都被納入兩道主觀題中去考查。近幾年浙江卷對中國古代文化經典閱讀題的命題方式相對穩(wěn)定,然而選材的變化較大。二、從命題特點來看.題量趨于穩(wěn)定,從2012年到2018年,每年都是考查兩道題。除了2012年和2018年兩道題都是簡答題,其他年份都以一道填空題和一道簡答題的方式命題。因此,浙江卷對《論語》的考查題型基本上涉及填空題和簡答題兩種,且這兩種題型具有固定化的趨勢。.從分值上看,近兩年的分值設定有所變化,總分增加了1分。.題型沿襲傳統(tǒng)方式,主要從“綜合填空、理解概括、分析評價、古為今用、選擇判斷”等幾個角度設題。從近六年的命題看,對理解概括能力的考查是每年都不可或缺的。三、2021年高考專家預測.從選材范圍看,浙江卷的選材趨于穩(wěn)定,一般取材于《論語》,材料內容也比較淺顯,但穩(wěn)中有變。2015年,浙江卷材料選取了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2016年,浙江卷材料選取了墨子的《節(jié)用》;2017年之后,浙江卷材料又回歸到《論語》的選讀范圍。2019年在回歸論語的基礎上,又向外拓展選取了《孟子?滕文公上》,但無論變化如何,《論語》的學習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根本,以此輻射,遷移到諸子百家等思想內容。同時,要關注一些名家對《論語》解讀注解的選段、諸子百家的選段。注意將這些材料進行對比閱讀,相互印證,對比異同,并學會結合現今社會思潮,古為今用,做到適當演繹與延伸。.從分值看,2012年到2016年,分值都是5分。2017年和2018年,分值上增加了1分,變?yōu)?分。分值的變化,體現了浙江卷對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重視。.從命題形式看,從2009年開始,浙江卷就把《論語》列為高考必考內容。2015年,浙江省高考做出重大調整,對《論語》的考查暫時退出必考范圍,進入自選模塊的考試范圍。從考點題型上看,除了綜合填空題,簡答題命題的方向重在概括、理解、分析和評價,古為今用、選擇判斷的方式鮮有涉及,因此,理解、概括、評價等題型還是備考的重點。因此,2021年對傳統(tǒng)文化經典閱讀的考查,基本上還是保持以往的出題態(tài)勢。高考現場“怎么考”真題啟示——真題速遞感知體驗一、(2019?高考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6分)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日:“夫子自道也。”(《論語?憲問》)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孟子?滕文公上》)【注】相傳堯傳天下給舜,舜傳天下給禹。.“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子貢認為孔子的“我無能”是的說法。(2分)【答案】先生在說自己自謙【解析】本題考查理解經典文本含義、概括文中觀點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對文本進行逐字翻譯,然后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觀點?!胺蜃幼缘馈敝?,“道”意為“說”,“自”做“道”的賓語,屬于賓語前置,這句話應翻譯為“夫子在說自己”??鬃诱f自己做不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而子貢卻認為“仁、知、勇”正是孔子具有的品格,一句“夫子自道”表達出了孔子在自己學生心目中謙虛的形象,所以子貢認為孔子的“我無能”是自謙的說法。.堯、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說法,應該“不憂”;按孟子說法,卻又會“憂”。根據材料,簡述孔子、孟子這么說的原因。(4分)【答案】①孔子認為有仁德者修為高超,樂天知命,所以面對人生各種不如意境遇時,都能“不憂”。②孟子立足堯、舜帝王身份,認為他們因為沒有得到理想的繼承者而為天下百姓“憂”?!窘馕觥勘绢}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點考查對人物觀點的概括。解答此題,要讀懂選文,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結合孔子、孟子的思想,抓住人物的語言來概括即可。孔子之言的意思是: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睿智的人不迷惑,勇毅的人不畏懼。所說的“君子道”指的是君子所具有的品格,作為君子,孔子認為其必需的品格便是“不憂、不惑、不懼”三個方面,這是君子的終極追求,因而孔子說君子應該做到“不憂”。而孟子的意思是:堯把得不到舜作為自己的憂慮,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為自己的憂慮。他認為能為天下找到賢能之人來治理國家的國君,才叫仁君,所以堯、舜是為天下而“憂”。據此組織答案即可。二、(2018?高考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6分)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保ā墩撜Z?泰伯》)【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華。②使:假使。.第一則材料中“夢見周公”的含意是什么?(2分)答:【答案】 “夢見周公”表明孔子對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解析】這道題目檢測了考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答案直接來自課文注解。《論語》選讀“克己復禮”章對“夢見周公”做了注釋:”表明孔子對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周朝初年,因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攝政。相傳周公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被認為古代圣賢之一?!闭莆樟苏n本內容即可輕松得出答案。.概括第二則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答:【答案】①主旨在于說明德、才的關系,孔子強調德重于才。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極言其才干之優(yōu)異;“驕”“吝”則是惡劣的品質??鬃诱J為,一個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華出眾也不足稱道。【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理解語段的原有意思。這句話是說,即使一個人(君主)擁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華,如果驕傲又吝嗇,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看了。很顯然,孔子把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作為評判一個人的首要標準,一個人如果缺少了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那么其他就無從談起。由此,即可概括出材料的主旨來?!緟⒖甲g文】孔子說:“我衰老得多么厲害??!我好長時間沒再夢見周公了!”孔子說:“(一個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華,但如果驕傲又吝嗇,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看了?!比?、(2017?高考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6分)子謂子貢日:“女與回也孰愈?”對日:“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保ā墩撜Z?公冶長》)子謂顏淵日:“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長,《論語》先進篇以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區(qū)分,其中顏淵屬于,子貢屬于o(2分)【答案】德行言語【解析】這道題可以在《〈論語〉選讀》第十一課《誨人不倦》中找到依據。原文寫道:“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所以顏淵屬于德行科,子貢屬于言語科。.一說“吾與女,弗如也"中的"與"為連詞,可斷為“吾與女弗如也”。根據這樣斷句,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答:【答案】①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與弟子同列,來說明同具某種修養(yǎng),或同有某種不足,體現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風度。②善于勉勵。孔子自稱與顏回同樣具有“用舍行藏”的修養(yǎng),意在勉勵顏回更加精進??鬃訉ψ迂暤囊环?,意在安慰子貢,并勉勵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窘馕觥拷獯鸫祟},首先要理解語段的原有意思,“與”在這里一般理解為動詞,即“贅同、同意”,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同意你的看法,你是不如他”。而將“與”理解為連詞之后,句意變?yōu)椤拔液湍?,都不如他”,即兩個人都不如顏回。這樣,孔子把自己和學生子貢相并舉,顯示了他的謙遜,體現了他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風度??鬃訉ψ迂曊f的一番話,明顯是在安慰子貢,并勉勵他繼續(xù)努力,再加深造。第二則材料中,孔子說自己與顏回都具有“用舍行藏”的修養(yǎng),是在勉勵他更加精進。這兩則材料充分體現了孔子善于勉勵學生的教育品質?!緟⒖甲g文】孔子對子貢說:“你跟顏回,誰強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跟顏回比呢?顏回聽到一件事能夠推知十件事,我聽到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事?!笨鬃诱f:“不如他啊;我同意你的看法,不如他啊?!笨鬃訉︻仠Y說:“有人任用就施展抱負,沒有任用就藏身民間,只有我和你能做到這樣吧!”四、(2016?高考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5分)《墨子?節(jié)用》:“圣人為政一國,一國可倍也;大之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國家,去其無用之費,足以倍之。圣王為政,其發(fā)令興事,使民用財也,無不加用①而為者,是故用財不費,民德②不勞,其興利多矣?!薄咀ⅰ?①加用:更有用,更有價值。②德:通“得”。.從這段文字看,“節(jié)用”的含意是。(不超過6個字)(1分)【答案】去無用之費【解析】本題考查對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理解、分析能力。認真閱讀原文,找出關鍵語句進行歸納概括。針對“節(jié)用”,可以找到關鍵句“去其無用之費”。.根據選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為政”思想。(4分)答:【答案】①不贊成通過對外掠奪來增強國力。②合理地節(jié)約用度。③珍惜人力物力,減輕百姓負擔?!窘馕觥勘绢}考查對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理解語段的意思,然后找出重點語句加以分析。如由“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可以看出,墨子是不贊成通過對外掠奪來增強國力的,由''去其無用之費”“用財不費”可以概括出要合理地節(jié)約用度,由“使民用財也,無不加用而為者”可以看出,墨子主張珍惜人力物力,減輕百姓負擔。【參考譯文】
《墨子?節(jié)用》:“圣人在一國施政,一國的財利可以加倍增長;大到施政于天下,天下的財利可以加倍增長。這種財利的加倍并不是向外掠奪土地,而是根據國家情況省去不必要的浪費,這樣就能夠加倍了。圣王施政,他發(fā)布命令、舉辦事業(yè),使用民力和財物,沒有不是更有用才去做的。所以使用財物不浪費,民眾能不勞苦,他興起的利益就多了。”閱卷現場——樣卷評分培養(yǎng)規(guī)范1.(2019?高考浙江卷)“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o子貢認為孔子的“我無能”是的說法。(2分)(原題材料見前面“真題啟示”第一題)題目剖析本題考查理解經典文本含意、概括文中觀點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對文本進行逐字翻譯,然后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觀點?!胺蜃幼缘馈敝校暗馈币鉃椤罢f”,“自”做“道”的賓語,屬于賓語前置,這句話應翻譯為“夫子在說自己”??鬃诱f自己做不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而子貢卻認為“仁、知、勇”正是孔子具有的品格,一句“夫子自道”表達出了孔子在自己學生心目中謙虛的形象,所以子貢認為孔子的“我無能”是自謙的說法。文本釋義子日:“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暼眨骸胺蜃幼缘酪?。”(《論語?憲問》)意思是說,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睿智的人不迷惑,勇毅的人不畏懼?!弊迂曊f:“這正是老師的自我表述??!”考卷分準高閱評標【參考答案】先生在說自己(1分)自謙(1分)(第一空提到“說自己”,第二空提到與“謙虛”類似的意思均可得分)高考現場學生答案1先生有自己堅持的道義謙虛閱卷組打分L分得分理由此筌案第二空對一二道二的理解出現偏差I…第二空抓住
工關鍵詞.二謙二上..故給」.分.學生答案2先生援的會益已番虛閱卷組打分2.分得分理由此筌案提及二說自.己”…與.二謙虛。的關鍵詞,…因此工…給滿分.9…2.(2019?高考浙江卷)堯、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說法,應該“不憂”;按孟子說法,卻又會“憂”。根據材料,簡述孔子、孟子這么說的原因。(4分)(原題材料見前面“真題啟示”第一題)題目剖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點考查對人物觀點的概括。解答此題,要讀懂選文,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結合孔子、孟子的思想,抓住人物的語言來概括即可。文本解讀孔子之言的意思是:作為君子,其必需的品格便是“不憂、不惑、不懼”三個方面,這是君子的終極追求。孟子的意思是:堯把得不到舜作為自己的憂慮,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為自己的憂慮。他認為能為天下找到賢能之人來治理國家的國君,才叫仁君,所以堯、舜是為天下而“憂”。考卷分準高閱評標①孔子認為有仁德者修為高超,樂天知命,所以面對人生各種不如意境遇時,都能“不憂”。(2分)②孟子立足堯、舜帝王身份,認為他們因為沒有得到理想的繼承者而為天下百姓“憂”。(2分)高考現場學生答案1堯、舜是實行仁政的明主,是孔子、孟子口中的仁者,他們不用擔心人民和國家,但他們需要擔心國家的繼承,若是傳給不仁之人,國家會走向滅亡。閱卷組打分L分得分理由未仔細審題,題干要求分述原因.,…該答案糅合工孔孟的,憂」與.二丕憂.”…?…但.二擔心
國家的繼承二與盂壬的.二憂二有二定的契合度=故給』一分£…學生答案23G孑演“不優(yōu)”a0為孔孑以為有仁德老,樂天知命,超然物外,不金拘?龍孑外自多揚。a孑怎“優(yōu)"a?為老孑給自全、禹的保度,以為他的團均沒有得到理包的施承者而為天下苞跳、為⑥家理優(yōu)。閱卷組打分4一分得分理由分點闡述了孔孟“不憂”與“憂”的原因,且理解準確。故給4分。文化經典閱讀答題失誤總結.整體分析薄弱很多考生缺乏材料綜合立意的意識,作答時容易斷章取義,只顧一點不及其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沒有去仔細把握各材料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可能是文言解讀能力不足,不能完全讀懂材料的意思。.遷移能力缺乏無論是熟悉的材料,還是陌生的材料,都是以“本”為“本”的,抓住《論語》選讀這一“根本”來拓展延伸。但部分考生在答題時,容易另起爐灶,把所給材料之間的聯系切斷,特別是作答思考“當今社會現實意義”的題目,無法自圓其說,甚至離題很遠。[知識導圖]
政治主張:為政以德、克已復禮、‘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及孔子思想卜-[修身:仁存愛人、甘于之風、周而不比……]教學之道:海人不倦、啟發(fā)誘存m.教無類:師生關系 [《論語》及孔子思想卜r[熟知諸子百家思想}—[凡他諸子百家思想]—哲學思想:中庸.和而不同一T儒家:孟子.荀子]-[道家:老子、莊子][傳統(tǒng)文化經典閱讀]—法家:韓非子]-[愚家:巧子]分析評價)古為今川]r[熟知諸子百家思想}—[凡他諸子百家思想]—哲學思想:中庸.和而不同一T儒家:孟子.荀子]-[道家:老子、莊子][傳統(tǒng)文化經典閱讀]—法家:韓非子]-[愚家:巧子]分析評價)古為今川]選擇判斯J—[概括理解]讀懂文意,尋找關雄信息]提煉成講,記憶古詩或俗酒](主觀簡答題]~?(掌握閱讀答題方法)—■(名題思路卜~p??@? 學會整體閱讀夯實基礎—(L判斷立場]T??概括觀心:)T3.結合材料、諸于百家思想方同」4.聯系現實,從個人、社會.國家等方面進行評價掌握技巧模塊入門(一)熟讀《論語》識孔子思想觀點心中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涵蓋極廣,但從浙江高考要求和實踐看,主要考查儒、道、法、墨四家的基本思想,并以儒家為主。從2017年開始,《〈論語〉選讀》成為考查重點,《浙江省普通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依舊延續(xù)這一考點考向,因此梳理《〈論語〉選讀》及孔子的相關思想便成為重中之重。一'《〈論語〉選讀》思想綱要1.政治主張及實踐為政以德:德政主張、為政以德思想、“均”的含意。克己復禮:禮治主張、禮與仁的關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為之:孔子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與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責任感。2.修身仁者愛人:人生價值觀、仁愛的基本含意。
君子之風:君子自我修養(yǎng)的主要內容和要求、義利觀。周而不比:人際交往觀。3.學習與教育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高山仰止:孔子與弟子之間感人的師生關系。沂水春風:禮樂文化(禮樂治國)。4.哲學思想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二、《〈論語〉選讀》課內知識要點梳理(一)為政以德孔子主張運用道德來治理國家,反對暴政與刑殺,以仁義道德來教導百姓,用制度禮義來說服百姓,百姓才有廉恥之心而走正道。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1.“德”與“禮”“德”與“禮”是孔子治國為政的主要主張,“德”是對個人的要求,以“仁”為核心。對統(tǒng)治者而言,應該執(zhí)行“仁政“,對百姓不過分壓迫錄IJ削,這在客觀上對百姓有利?!岸Y”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倫理為基礎的嚴格的等級制,作為治理國家的規(guī)范;二是個人之“禮”,即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個人準則,服從于制度之“禮”。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礎上的一種政治理想體系,與今天的“以德治國”有本質的區(qū)別。它雖在一定程度上對統(tǒng)治者有約束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它與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但它作為法治的輔佐,建立一定的道德眾星拱北:天上眾星拱衛(wèi)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拱,環(huán)線在周圍保衛(wèi)著。北,北辰,北極星。足食足兵:糧食富足,軍備齊全。節(jié)用愛人:節(jié)約財用,愛護百姓。陳力就列:指貢獻出自己的才能去擔負職務。陳力,獻出才能。就列,歸入行列。開神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沒有盡責,使籠子開了,老虎出來了。后比喻放縱壞人。既來之,則安之:把遠人招來之后,就要使他們安定下來?!皝怼薄鞍病倍际鞘箘佑梅ā!爸敝复衔牡摹斑h人”?,F在指既然已經來了,就應該安下心來?!爸碧摶?,起補充音節(jié)作用。
標準來規(guī)范人(包括統(tǒng)治者與百姓)的行為,以實現社會的穩(wěn)定,從這個意義上說,還是有其積極意義的。2.民生與教化孔子的天道觀是唯物的、崇尚自然的。他不會高唱仁愛的贊歌而忽視老百姓的溫飽。子貢問政時,他先強調“足食”,然后才“教之”。當然,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質與精神都不容忽視,但是他更傾向于精神。當兩者必選其一時,孔子做出“去食”的選擇,這正體現了儒家“舍生取義”的思想主張。續(xù)表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但這并不是說“富”比“教”重要。在孔子的觀念中,教化百姓始終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他一方面主張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寧可去“食”留“信”,兩者并沒有矛盾。這反映出孔子治國思想的兩層意思:他主張為政以德,要保證分崩離析:指當時魯國不統(tǒng)一,已被季孫、孟孫、叔孫三家分割。孔子哀嘆國家的沒落。分崩,破裂。離析,散開。后用以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不可收拾。大動干戈:發(fā)動戰(zhàn)爭。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戰(zhàn)爭?,F多比喻興師動眾或大張聲勢地做事。禍起蕭墻:指禍患起于內部。后用以指內部出亂子。也指家庭成員中自起矛盾造成禍患。持危扶顛:扶助將要傾倒的。比喻扶持大局。鳴鼓而攻之:比喻大張旗
百姓基本生活,滿足其物質需求,這是基礎,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張治國以禮,就要重視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禮,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種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視做人的基本準則,如a彳士”az-”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鼓地加以聲討。攻,聲討。風行草偃:風吹過的時候,草就倒伏。舊時比喻用仁德感化,人們自然心悅誠服。風行,風吹過。偃,倒伏?;糍炔荩盒稳萁逃蚋谢牧α亢艽螅顼L過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風吹倒。4.正己以德治國,首先治理者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以德服人,百姓才會信服。因此為政者應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君子要帶頭向善,百姓才會跟著向善。5.“均”的含意孔子提出“均無貧”的主張,其實是站在統(tǒng)治者,即“富”的立場上提出的調和階級矛盾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等級地位的人各自得到應該得到的部分。這與后來的“均貧富”的含意是不同的,”均貧富”是站在窮人的立場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亦即劫富濟貧。
(二)克己復禮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1.“禮”的內涵孔子所說的“禮”,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制度之禮,他認為,“禮”(制度)的完善是根本,所以他推崇理想中的“周禮”。西周面對當時社會紛爭(主要是國君、諸侯的權力爭奪),建立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周禮,來鞏固社會秩序。二是個人之禮,到孔子生活的春秋后期,這種制度受到沖擊,禮崩樂壞,所以孔子竭力提倡“克己復禮”。這就要求個人以禮為規(guī)范,不違規(guī)逾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孔子的這一理論有助于社會的穩(wěn)定。但后世統(tǒng)治者借此強化自己的絕對統(tǒng)治,成了壓迫百姓的手段。2.禮與仁禮以仁為基礎,仁以禮來維護;仁是內在的,禮是外在的,二者緊密結合。在孔子看來,禮是一種制度規(guī)范,而
仁則是禮的基礎和體現。對統(tǒng)治者來說,要實行仁政;對個人來說,要以仁作為處理人際關系的出發(fā)點和準貝h離開了仁,也就無所謂禮了。3.克己復禮孔子所說的“克己復禮”,是在承認個人有一定自由欲望的基礎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約束自己,達到禮所規(guī)范的要求。孔子“君君臣臣”的意思主要還是正名分、定等級。而漢代統(tǒng)治者則發(fā)展為“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到宋以后,又將維護統(tǒng)治者的意志強化為“天理”,特別是明代以后,更絕對否定了個人的一切愿望需求,實行封建專制統(tǒng)治。4.孝悌之情孝,指孝順父母;悌,指敬愛兄長??鬃诱J為,孝悌是仁之根本,本立則人道以生。一個人在家中能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就不會克己復禮: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禮。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這個可以容忍,那么還有什么不可以容忍。表示絕不容忍。名正言順:原指名分不正,道理就講不通。后指做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也指做事理由正當而充分,
犯上作亂,就可以使國家與社會的安定團結得到保證??鬃诱J為,要想在父母面前時時表現出和顏悅色是很難的,也就是所說的“色難”。在現實生活中,對父母的孝不僅僅表現在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孝,深層次的精神上的孝是物質所不能代替的;真正的孝心須是發(fā)自內心的,像宰我,即使強迫他守孝三年,也是徒有虛名而非真正的孝。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手足無措: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措,安放。犯上作亂:指觸犯上級,鬧亂子。也指叛逆活動,還指歷代剝削階級把人民的反抗、起義誣蔑為“犯上作亂”。(三)知其不可而為之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1.知其不可而為之“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對孔子精神的概括,表現出孔子堅持理想、堅持原貝人認定目標不放棄的執(zhí)著精神。這種精神是儒家積極進取思想的集中體現。知其不可而為之: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zhí)。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不參加勞動,分不清五谷。后泛用以形容脫離勞動和脫離勞動的人。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無人問津:沒有人尋問渡口。比喻無人過問,受到冷落。也比喻無人探索、嘗試。深厲淺揭:遇到深水就連衣涉水,遇到淺水就撩起衣2.儒道之辯 入世與出世孔子不倡導消極避世,與道家的主張不同??鬃臃?,一方面為眾生滔滔、知音難覓而悵惘;另一方面又堅定不移地堅持著自己的濟世思想,知其不
可而為之,認為天下無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服過河。比喻做事要因時因地制宜。(四)仁者愛人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1.仁的內涵仁,作為孔子哲學思想的核心,與孔子政治思想核心的“禮”,是《論語》的基本思想,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是對每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搞好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本保證。孔子對“仁”的論述貫穿在《論語》中,“仁”的內涵,其基本要點是“愛人”,而其具體體現則包含方方面面,諸如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忠恕、博施濟眾、體諒人而不強加于人、重視人、關心弱者、珍愛生命,等等??鬃拥摹叭蕫邸苯⒃凇岸Y”(等級制度)的基礎上,也是以禮為原則和指導的,所以他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親情為紐帶,推己及人,從家庭親人到一■以貫之:始終如一>>有始有終,善始善終。博施濟眾:廣泛地救濟困苦的人。形容人廣施恩惠,使人們免于患難。立人達人:幫助人建立功業(yè)地位。能近取譬:能夠就近拿自己作例子來比方別人。指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也指能用就近的事物來作譬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安老懷少: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歸心,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一匡天下:糾正混亂局面,使天下納入正軌。引申為統(tǒng)一天下。被發(fā)左衽:指像少數民族那樣處于落后狀態(tài)。也指淪為夷狄。
整個社會,實現“仁愛”。而墨子“兼愛”則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互相友愛,利益共享。顯然這是一種理想主義的觀點,在階級社會里,是難以實現的。這也是墨子思想在后來衰落的原因。至于孟子說“墨子兼愛,是無父也”,一方面是說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有著根本區(qū)別(一強調等級,一強調平等);二是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各派之間互相爭論,批評對方,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所以儒家諷刺墨家的“兼愛”因強調平等而“無父無君”。不過,孔子對“仁”的理解并不片面,他也肯定管仲統(tǒng)一、匡正天下的大仁。2.忠恕——推己及人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貝h忠,就是對人盡心竭力,指積極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
達人”;恕,待人仁愛寬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鬃拥摹叭蕫邸卑研┮暈楦?,主張在“親親”的基礎上推己及人,這是他實踐仁的方法?!凹河⒍⑷耍河_而達人”,在考慮自己的同時要想到其他人。在這里,孔子并沒有否定個人的利益,只是強調一定要由自己的難處或愿望想到別人的難處與愿望,并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同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其實也就是所謂的忠恕之道。3.孔子的仁愛觀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則為前提,即保證國家穩(wěn)定、百姓安生,不能違背此原則。而具體則應從小事做起,落實到個人的一切行為中。如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禮”,另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維護天下一統(tǒng)方面所做的貢獻,肯定其為
“仁者”??鬃臃穸ü苤佟爸Y”,是指管仲超越了一個臣子的本分,也像國君一樣建“三歸”“反站”“塞門”(國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來,這違背了禮的等級。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個仁者,因為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九合諸侯,匡正天下,使華夏民族免于衰落。(五)君子之風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1.君子之風君子之風即儒家心目中君子必須具備的品質,包括道、德、仁、義、禮、信等為核心的政治和道德素質及六藝的知識技能素質。具體又有能正確處理利與義的關系,能以生命捍衛(wèi)仁義,不以個人利益為重,不以非正當手段去追求富貴名利,重視個人修養(yǎng),追求內涵與外表的統(tǒng)一等。2.“浮云”的比喻義浮云游離無根,來去匆匆,表現孔子輕視不義之財的高
貴精神;浮云聚散無常,喻富貴短暫,如過眼煙云;浮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貴與己無關;浮云至輕至淡,喻富貴無足輕重?!案≡啤钡谋扔鳎蜗蟮乇砻髁丝鬃拥母毁F金錢觀。正當的富貴、金錢是人追求創(chuàng)造得來的,用不正當非法手段謀得的富貴、金錢是可恥的,而且終有被暴露、清算的一天。3.義利觀 見利思義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倡導“見利思義”,反對見利忘義,并不反對正當的求利??鬃诱J為利要服從義,要重義輕利。孔子之論符合人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確處理好利與義關系的實際,應該是所有經商言利者的原則。所以中國歷來就有儒商,無論是徽商還是晉商,都以誠信為本。到現代,如日本的商人、企業(yè)家都奉《論語》中的道德為本,大力提倡見利而不忘
義,這對我們今天的市場經濟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4.仁者和智者孔子所說的仁者和智者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那些有修養(yǎng)的君子。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動而深刻。仁厚的人安于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沖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wěn)重不迂;有智慧的人通曉事理,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性情好動就像水一樣不停流淌。志士仁人:原指仁愛而有節(jié)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yè)出力的人。殺身成仁: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后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yè)而舍棄自己的生命。成仁取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儉樸。患得患失: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去。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太重。無所不至:指沒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壞事都做絕了。不改其樂:不改變自己的快樂。指處于困苦的境況仍然很快樂。簞食瓢飲:一簞食,一瓢水。形容生活清貧。樂以忘憂:快樂得忘記了憂愁。形容非常高興。樂在其中:快樂就在這里。飲水曲肱:喝冷水,彎曲胳膊當枕頭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浮云富貴:把富貴看成飄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樂山樂水:原指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動靜各異。死而后已:到死才停止。
指把畢生的精力全部貢獻出來。常與“鞠躬盡瘁”連用。任重道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駟不及舌:駟馬雖快,也追不上說出的話。指話一出口就難以收回?;蛘f話應當慎重。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比喻事實既成或話已出口,不可挽回。(六)周而不比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1.周而不比“周而不比”主要就是指“群而不黨”,表示普遍團結人而不搞宗派,與眾人和諧相處,不拉小團體,不結黨營私。要做到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寬廣,不要結黨營私,排除異己;二要以道義為重,做人講忠信,辦事講原則,而不要唯私利是圖,互相勾結利用,背信棄義,以原則做交易。根據孔子關于交友的論述,周而不比主要表現為“群而不黨、和而不同”,即交往應有一定的周而不比:關系親密但不相互勾結。群而不黨:與眾合群,不結私黨。觀過知仁:通過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就能知道他的為人。言不及義:所說的話沒有一句說到正經的道理或事情。指不說正經話,盡說些無聊的話。好行小惠:喜歡賣弄小聰明。后也指愛施小恩惠。惠,同“慧”,聰明。直諒多聞:為人正直,守信用,而且見識廣博。以德報怨:用恩惠報答怨恨。形容對人寬容,不僅不記仇,反而給他好處。以直報怨:用公正報答怨恨。
原則,出于正當的目的,”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而不是朋比為奸。又提出三種“益友”與三種“損友”為交友的標準,應該與正直、誠信、博學多聞的人交往,而不是與諂媚逢迎、虛偽不一、夸夸其談的人相交。交友也應有度,規(guī)過勸善是朋友的真正價值所在,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則感情疏遠甚至反目成仇。朋友之間的交往應遵循適度原貝1),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使彼此的關系更加和睦。對待朋友不“以言舉人”,也不“以人廢言”。2.交友三原則①友好交往;②誠信交往;③適中交往。續(xù)表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3.矜而不爭孔子認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爭,不是說沒有進取心,而是有進取心但不與人斤斤計較。君子在集體生活中,與他人和睦相處,關系融洽,以德報德:拿恩惠來報答恩惠。指把恩惠施予對己有恩的人。以人廢言:因為這個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納他的正確意見。善與人交:善于跟別人結交朋友。
為公共利益,為多數人的利益而團結一致,而恥于與少數人拉幫結派、相互勾結。以文會友:通過詩文、學術活動來聚會或結交朋友。4.以直報怨"以直報怨”即當面直陳其怨,不必迂回曲折、旁敲側擊,而應單刀直入,直言相告自己的憤怨。相對而言,道家的“以德相報”顯得太寬厚;法家的“以牙還牙”“以怨報怨”,則顯得太褊狹。冤冤相報,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以直報怨才是合理的境界。(七)誨人不倦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根據不同人的不同基礎、不同個性而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墩撜Z》中有許多例子,集中體現在“聞斯行諸”中孔子對待子路、冉有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回答中,可謂抑揚得當,不失時機,效果理想。誨人不倦: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別耐心。有教無類: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安貧樂道:安于清貧,樂于實踐自己所信奉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處世的態(tài)度。舉一反三: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許多同類事情。即“一隅三反”。2.啟發(fā)式教育孔子的啟發(fā)式教育體現在“不憤不啟,不俳不發(fā)"?!皯崱本?/p>
是指學生對某一問題正在積極思考,急于解決而又尚未通曉時的矛盾心理狀態(tài)。這時教師應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適時給予指導,以幫助學生開啟思路,這就是“啟“俳”是指學生對某一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思考,但尚未考慮成熟,處于想說又難以表達的另一種矛盾心理狀態(tài)。這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質屬性,然后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是“發(fā)”。孔子的啟發(fā)式教學雖然只有八個字,但它不僅生動地表現出孔子進行啟發(fā)式教學的完整過程,而且還深刻地揭示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將會出現的兩種矛盾心理狀態(tài),或者說兩種不同的思維矛盾,以及對這兩種矛盾的正確處理方法。述而不作:只闡述前人的學說,自己并不創(chuàng)新,指沒有新的見解。信而好古:信奉并愛好古代文化。愛素好古:愛好樸質,不趨時尚。聞一知十: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各得其所: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了合適的安置。各自得到所需的東西。告往知來:告訴了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另一點。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異的關系,據此知彼。切磋琢磨:古代把加工獸骨、象牙、璞玉、金石分別稱為切、磋、琢、磨。后比喻道德學問上的互相研討、砥礪。繪事后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進行彩繪。比喻禮樂產生于仁義之后,或比喻做事先從簡單做起,然后逐步深入。今也比喻有良好的質地,才能進行錦上添花的加工。3.有教無類有教無類指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沒有區(qū)別對待,而不是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因材施教,兩者是有所區(qū)別的。
所謂“述而不作”,
是指綜合、闡述和宣
傳古代先賢的理論、
學說、主張,而不創(chuàng)
新立異、自立新說。4.述而不作4.述而不作“述而不作”,一方
面說明孔子復古的政
治立場,以古代禮樂
作為最高的標準;但
另一方面,孔子在綜
述古代文化中形成自
己的體系,有創(chuàng)新,
并非“傳聲筒”,更
非當今的一些學者東
拼西湊、剪剪貼貼可
比。(八)高山仰止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1.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小雅》。漢鄭玄注解說:“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鄭玄把“高山”比喻為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iWj山仰止:比喻對iWj尚的品德的仰慕。斐然成章:比喻富有文采,多形容文章的文辭生動。也形容成績或聲名顯著,含褒義。用行舍藏:被任用時就出來干一番事業(yè),不被任用時就退隱。暴虎馮河:空手打老虎,
“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宋代朱熹則解釋說:“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朱熹說“高山”,就是人們平時仰望的高山,沒有什么喻義;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說大道可供人們行走。徒步過大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蠻干。也比喻果敢勇猛。臨事而懼:遇到事情而有所懼怕。指遇到事謹慎處理。登堂入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屋。比喻學問和技能由淺入深,達到更高的水平。莞爾而笑:形容微笑的樣子。割雞焉用牛刀: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不必動用大的力量去做。喟然長嘆:因感慨而嘆氣。仰之彌高:愈仰望愈覺得其崇高。表示極其敬仰之意。循循善誘:善于有步驟地引導別人學習。多形容教育得法。欲罷不能:想停下來也停不住。門墻桃李:尊稱他人培養(yǎng)出的學生。卓爾不群:形容才智和道德優(yōu)秀卓越,超出常人。博聞約禮:見聞廣博,用禮約束自己行為。2用行舍藏“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最為精練地表達了儒者對于出仕與退隱、入世與出世、進與退的政治選擇與人生態(tài)度。其中所蘊含的,一方面是進退之間深刻的內在矛盾,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儒學通權達變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氣度。3.割雞焉用牛刀孔子的本來意思是說,治理一個小小的縣城,怎么用得著禮樂之道這種治國的方略呢?我們現在已不能確知孔子到底是在跟子游開玩笑,還是一時失言,但子游“當仁,不讓于師”的
精神和孔子師生之間暢所欲言的風貌卻躍然紙上。從子游的答辯詞來看,有時候,殺雞用一用牛刀也未嘗不可,雖然是治理一個小縣城,也應該與治理一個國家同步,因為其性質是一樣的。總是在上位的人學了禮樂就會懂得愛人,在下位的人學了禮樂就容易聽使喚,只要目的能夠達到,用雞刀還是用牛刀有什么關系呢?孔子完全同意子游的看法,所以立即表態(tài)修正,向學生們宣布自己的錯誤,足見孔子知錯就改,從善如流。4.墻4.墻高,如果你找不到門進去,里面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你根本就不知道。叔孫武叔
之所以說子貢比孔子賢明,是因為他只能看到子貢這個“矮圍墻”里的東西,孔子的“圍墻”里有什么,他連門都沒有找到。所謂深見者深,淺見者淺,對于我們而言,尚未進入一個門時,切勿妄加評論,以免貽笑大方。(九)沂水春風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1.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之志及性格子路:有抱負,坦誠,性格也比較魯莽、輕率。子路希望受命于危難之際,通過自己三年的努力而達到大治。他的回答,充分體現了他的志向遠大、信心十足,有大政治家的氣魄。冉有: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他從老師的笑中意識到了老師對子路的批評,懂得了“為國以禮”的道理,因此說自己只能治理一個小國家,并且還只能解決吃的問題,禮樂教化的事有待君子來解決。可見他既想有所作為,又不愿對自己估計過春風沂水、沂水春風:原意是指大人與兒童在沂水洗洗澡,在舞雪臺上吹吹風。指放情自然、曠達高尚的生活樂趣。
高。公西華:謙恭有禮,嫻于辭令。他有志于禮樂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剛剛說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謙虛一番,說“非日能之,愿學焉”,然后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曾皙:溫文爾雅,謙恭安詳。他的理想是禮樂治天下,即實行仁政,實現太平社會。他的志向最為高遠,且性格放達灑脫。續(xù)表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2.吾與點也曾點所向往的是一種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與朋友、學生一起,沐浴春風,詠詩論文,將富貴名利等世俗的東西和救世為民之志向全拋之腦后。這對久在政治、官場、交際生活中浪跡的孔子來說,是一種自然回歸,對政治生厭、理想破滅的孔子來說是一種放松和解脫,但是孔子又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沂水舞雪、沂水弦歌:比喻知時處世,逍遙游樂。
堅持理想的人,難以拋棄自己的追求,只能向往而已,所以引起了他的贊賞和感嘆。其實曾點所向往的正是孔子所希望的在禮樂治理下的盛世景象,人民自樂,安享生活,看似簡單平常,卻是堯舜也難以達到的。真正的政治家不追求個人的物質享受,也不追求個人的豐功偉績,而是能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孔子獨贊曾點,表現了孔子性情中率真、誠懇的一面,因為這也是自己窮其一生追求的政治理想,當然里面也還有一份自己的理想實現不了的喟嘆。3.《沂水春風》中的孔子形象孔子循循善誘、啟發(fā)開導。他能結合自身,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表現平等,消除學生顧慮,引導學生言志。對于學生的回答,他善于區(qū)別評價,即使對令他不滿意的回答,也不直接批評,而用神情來表達,肯定贊揚也用“喟然嘆曰"表達,體
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十)中庸之道核心思想具體解讀相關成語1.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強調處事有“度”,過猶不及。“不及”是沒有達到“中”,其根源在于太拘謹和保守;而“過”則是超過了“中”,其原因在于太放縱和激進。兩者盡管趨向相反,但都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因而都是偏離中道而走向極端的失中現象。強調符合義的原則性。與人交往要有度,符合道義的就去做,不符合道義的就不做。只要努力做到合情合理就夠了,就是一個君子了。強調采取中庸、溫和的處事原則。真正的中庸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氣質、德行、作風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對立的雙方應互相牽制,互相補充,這樣才符合中庸。強調“權”(通權達變)的重要性。一切事物在按照常規(guī)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同時,還可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tài)度。過猶不及:事情做得過分,就如同做得不夠一樣,都不合適。和而不同:雖然與人和睦相處,但不盲從附和。無適無莫:對人沒有親疏厚薄三分。也指無可無不可。
能出現某些意想不到的情況。而中庸之道作為一種切合實際的思想方法,必須與之相適應。當在具體實踐中運用“中”這一基本原則時,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而有所變通。2.和而不同事物通過變革達到實質上的統(tǒng)一或協(xié)調狀態(tài),叫作“和”;掩蓋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齊一致,謂之“同”。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系,但他對待任何事物都必須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從來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原則,但他卻不能與別人保持融洽友好的關系。這是在處事為人方面。其實,在所有的問題上,往往都能體現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區(qū)別。3.“中庸”“和”的精神實質“中庸”“和”的精神實質是要求人們在處理人際關系、對待社會問題時,要依據道德原則保持中立態(tài)度,全面考慮問題,不走極端,對人寬容
大度,這樣可以使人
與人之間的關系保持
穩(wěn)定,有利于社會安
定。在今天建設和諧
社會進程中,應借鑒
孔子的這一理論?!爸杏?不是“折中
主義”。全面看《論
語》中關于“中庸”“和”的論述可
知,孔子還提倡和而
不同(在保持穩(wěn)定下允
許不同意見),反對同
而不和(表面上強求統(tǒng)
一),反對無是非原則
的“鄉(xiāng)原”等??鬃?/p>
中庸思想包含做事、
考慮問題要“執(zhí)中”
而不偏(考慮全面,不
走極端),“和而不
同”指對人寬容包容,但又堅持道德原則,做事、考慮問題要穩(wěn)健、合情合理等內容,不應片面理解??鬃颖梢暷欠N善惡不分、含糊茍且、兩頭討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折中主義者,稱之為“鄉(xiāng)原”,貶之曰
“鄉(xiāng)原,德之賊也”。模塊入門(二)諸子百家皆知曉《論語》閱讀方法明
一、儒家及其他諸子百家思想關于傳統(tǒng)文化經典閱讀的考查,從2017年開始,高考浙江卷從諸子百家的大范圍集中到對《〈論語〉選讀》的考查,題目設問中所涉及的思想也是以儒家經典為主,但是除了橫向對于論語及相關儒家思想的考查外,還可能縱向聯系到其他諸子的思想,甚至會以對比的形式對幾家思想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因此,出于全面?zhèn)淇嫉目紤],2020年“傳統(tǒng)文化經典閱讀”的考查應該對“其他諸子百家的思想”也有所涉獵。二、傳統(tǒng)文化經典閱讀方法指導答題指導第階段審題準備1.梳理孔子及其他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精神內核的闡釋。從浙江卷近些年的考查情況來看,考查重點還是在孔子及其他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從選材上看,要么直接選用《〈論語〉選讀》中的經典語料,要么將它與其他儒家經典的文本材料進行比較閱讀,或者將它與其他諸子百家的文本材料做對比閱讀。然而,萬變不離其宗,重點還在于對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精神內核的理解。從篇目上看,備考要重點復習《〈論語〉選讀》中的《為政以德》《克己復禮》《知其不可而為之》《仁者愛人》《君子之風》《周而不比》《誨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風》《中庸之道》等篇目。2.梳理其他諸子百家的思想內涵。從橫向上看,要積累梳理各家“百花齊放”的思想,如孟子的性善論、義利觀、民本與仁政思想;荀子的性惡論、禮制說、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老莊的無為而治、天人合一、安時處順、樸素辯證法思想;韓非子的性本利、法治思想;墨子的兼愛非攻、尚同尚賢、節(jié)用節(jié)葬思想等。從縱向上看,也要把握儒家思想發(fā)展的源流和走向,這樣對儒道及其他諸子百家代表人物思想的考查,進行對比分析,指向更明確。第解“文”出于大部分傳統(tǒng)文化經上注,先守中加閱讀經典文本的兩個⑴關注選文出處通道:一是熟悉諸子
階段解典是語錄體、故事性弱的特點,以及時空的阻隔,文本意義的解讀需要很強的語境意識,所以《論語》語言凝練而意義深邃,理解起來比較晦澀難懂。這也需要較強的文言解讀功底。百家的思想,二是讀懂文言選段的意思。當我們遇到解讀困難時,關注選文出處,也是打開讀懂文段意義的一把鑰匙。例如,“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人主挾大利以聽治,故其任官者當能,其賞罰無私?!毁F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挾大利以從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盡而不望。此謂君不仁,臣不忠,則可以霸王矣?!边@段文字字面意思不容易理解,但注釋點明選段出自《韓非子》,韓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從法家的“義利觀”來看,很容易概括出:韓非子認為,每個人都追求各自的“大利”,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關系,沒有道義關系。(2)淺譯語段,讀懂其“字面意”充分調動文言知識積累,大膽而靈活地遷移到文意的疏通上。語段后如有注釋,一定要借助它們來讀懂文意。(3)提取體現核心思想的關鍵詞任何語段,都有能體現其思想的核心關鍵詞,如“義”“孝”“德”“信”等,一定要注
意圈畫提取。有的題目,在題干中已給出核心關鍵詞,如“請簡要概括孔子對‘忠恕’的看法”。題干中的“忠恕”就是語段的核心思想。(4)分析材料的對比角度從浙江卷近年的考查重點看,針對選材觀點異同的比較型題目比較多,尤其是不同觀點的對比。例如,棘子成日:“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日:“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⒈丢q犬羊之鞫?!保ā墩撜Z》)棘子成和子貢的君子觀不同,請分別概括兩人的觀點。從兩人話語的不同地方,歸納出觀點的不同。棘子成認為君子只要有好的“質”就行了,“文”是無足輕重的。子貢則認為“文"和''質"同等重要,失去“文”的君子就跟小人沒有區(qū)別了。續(xù)表答題指導第三分類指引填空題(側重考查對所給語段思想內傳統(tǒng)文化經典閱讀,常考查的是根據選文材料提煉相關成
階段涵的提取與概括,答題要求要言不煩,一語中的)語或者名句。因此,平時要多進行閱讀和積累,學會舉一反例如,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⒈丢q犬羊之鞫。”(《論語》)題目要求寫出源于該段文字的一個成語。從“駟不及舌”,我們可以得出成語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主觀題(側重考查對所給語段思想內涵的深入理解和評價)(1)深入挖掘,提取要素題目所給語段大都言簡意賅,為此要深入文意內部,細致地挖掘思想的要點及表達的層次。(2)有評有析,評析結合評,就是要發(fā)表自己對語段所體現出來的思想的看法,或贊成,或肯定,或做辯證評價。析,就是要結合所給語段的詞語、句子,說明觀點的由來、根據,必要時也可聯系現實,溝通古今,挖掘出其對當今社會和現實生活的指導、借鑒意義。答題時要評析結合,不可只評不析,或者只析不評。(3)聯系現實,對接學習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意義,不僅在
轉化于把握和傳承其思想內涵,更在于發(fā)現、借鑒其在今天的現實意義和價值,這也正是高考考查的目的。因此,考生要特別關注現實問題,找到傳統(tǒng)文化經典與現實生活的“對接點”,實現轉化對接。例如,倉廉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于有而廢于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史記?貨殖列傳》)o從材料中概括出的治國理念,同樣適用于當今。它告訴我們,先搞物質文明,再搞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只有這樣,考生才能形成對經典的認識和評價。突破核考點一千磨萬擊 提煉技術r?@@?r?@@? 核心考點一傳統(tǒng)文化經典綜合填空題【審題點撥】設問方式1.第一則材料體現了孔子的“XXX”主張。2.從這段文字看,“XX”的含意是XXXo
.材料一中,XX的交友原則是XXX。.第一則材料體現了XX的基本原則是XXXo.①②兩則材料中提到的“XX”分別是指XXX和XXX。.寫出源于該段文字的一個成語。審題提示題干中有明確的“X”成語、“X”主張、“X”原則、“X”含意等表作答方向的詞語?!敬痤}指導】思維點撥“篩選”作者(文本)的主要看法是文化經典考查中最基礎的要求,對應到命題上,“篩選”既可以單獨命題,常見的題型是“用原文詞語填空”;也可以綜合在概括分析題中,作為隱性的考點進行間接考查,因為概括分析的前提是篩選原文關鍵詞句。一般重點考查“用原文詞語填空”這一題型。答題角度.注意填空處前后語境命題人為了確保填空題答案的唯一性,一般都會在填空處前后增設一些語言提示,這些語句不但是理解閱讀材料的重要依據,也是推斷填空內容的重要憑借??忌ㄟ^對這些語句的語法和語義分析,幫助自己確定所填寫的詞語的詞性和含意,然后再根據要求回原文尋找對應詞語。.注意填空題的形式限制多數填空題為了保證答案的不可爭議,都會用引號明確地標示給考生,所填詞語應來自原文;有的題目還會通過給出答題空格數的形式,進一步暗示考生所填寫的詞語只能是哪一個。對于這些形式上的要求,考生要嚴格遵守,并以此作為自己篩選詞語的重要標準?!具\用示范】典型例題讀懂材料
閱讀《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1分)①子日:“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雹谀蠈m適問于孔子日:“羿善射,鼻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日:“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從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張建立一個 的社會。①孔子說:“用政治手段來治理他們,用刑罰來整頓他們,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會有廉恥之心;用道德來治理他們,用禮教來整頓他們,人民不但會有廉恥之心,而且還會人心歸順?!雹谀蠈m適問孔子:”羿善于射箭,鼻善于水戰(zhàn),最后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親自種植莊稼,卻得到了天下?!笨鬃記]有回答,南宮適出去后,孔子說:“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呀!這個人真尊崇道德呀!”思路演示第一步:通讀材料,理解大意。第一則材料告訴我們,孔子主張修文德,回歸人心,以禮教來治理國家。第二則材料,也是說明德治的重要。第二步:提取核心,表述答案。兩者材料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字“德”,文本中也同時出現這一關鍵字。因此,答案可以確定為“有德、為政以德”等。規(guī)范答題有道/有德/為政以德【對點學練】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2分)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保ā墩撜Z?學而》)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根據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對的重視。【答案】學《詩》或《詩》教【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本內容理解與分析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第一步:通讀材料,理解大意。第一則材料告訴我們,孔子贊揚子貢讀《詩》;第二則材料,主要闡述讀《詩》的意義。第二步:提取核心,表述答案。兩則材料都不約而同地指向《詩》。因此,答案可以確定為孔子對學《詩》的重視。【參考譯文】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弊迂曊f:“《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保ā墩撜Z?學而》)孔子說:“學生們?yōu)槭裁床粚W習《詩》呢?學《詩》可以激發(fā)志氣,可以觀察天地萬物及人間的盛衰與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樣去諷諫上級。近可以用來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主;還可以多知道一些鳥獸草木的名字。”(《論語?陽貨》)核心考點二傳統(tǒng)文化經典簡答題題型一概括理解型【審題點撥】
設問方式.從畫線句中概括“XX”和“XX”的功能。.概括材料中“XX”句的主要觀點。.根據上面的材料,簡析XX的觀點。.分別指出上面兩種不同觀點的引文中孔子對XX、XX的態(tài)度。.根據材料一、二,概括XX和XX觀點的不同之處。審題提示題干中有明確的“觀點”“態(tài)度”''概括”“簡析”等表作答方向的詞語?!敬痤}指導】答題步驟步叁一—嫡選原文是做好做括愿的重要前提,一般來說,為了保證器案的簡明性,題「常會對概括的鹿點進行必要的提示或限制。根據an:要求,準選原文網句①琮合,即把文本中分散的詞句篇選出來,然后按一定的標準進行盯類分點.這一方法常見于羸括出多個選段共同觀點的18型。②抽象,即將原文具體的人、步、物條件IB去,從中提取出具有忤越性的特點,并用適當的詞語替代原文”③轉化.即用現代漢語替代原文的文盲詞諳,當然.轉化不是國譯.表達時要注意謝肯的準確性和筋明性.般而言.應盡量用成語(熱語)表達。步事二.結合文本內容.用好“綠合、抽象、轉化”三科方法現三扣題作答【運用示范】典型例題讀懂材料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2分)□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诓荒苎?,身能行之,國器也??谀苎灾?,身不能行,國用也??谘陨疲硇袗?,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大略》)子墨子日:“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亂也。子不能治子之身,焉能治國政?子姑亡子之身亂之矣?!保ā赌?公孟》)荀子、墨子二人都很重視言行一嘴里能夠談論禮義,自身能夠奉行禮義,這種人是國家的珍寶。嘴里不能談論禮義,自身能夠奉行禮義,這種人是國家的器具。嘴里能夠談論禮義,自身不能奉行禮義,這種人只能是國家的工具。嘴里說得好,自身干壞事,這種人簡直就是國家的妖孽。治理國家的人敬重國家的珍寶,愛護國家的器具,使用國家的工具,鏟除國家的妖孽。(《荀子?大略》)墨子說:“從政之人,嘴巴上說的,行動一定要做到O現在你口能稱道而自身卻不能實行,這是你自身的
致,但又有所側重。請簡要談談兩者的不同。矛盾。你連自己都管不好,哪里能治理國家呢?你姑且先防備你自身的矛盾吧!”(《墨子?公孟》)思路演示第一步:根據題干要求,準確篩選原文詞句。比如題目表述“荀子、墨子二人都很重視言行一致,但又有所側重”,可見這道題答題的方向是“言行”方面的異同。第二步:結合文本內容,用好“綜合、轉化”等方法。①綜合,即把文本中分散的詞句篩選出來,然后按一定的標準進行歸類分點。這兩則材料,都凸顯了兩個關鍵詞“言”“行”,都在探討“言”與“行”之間的關系,而且都側重表明“行動”的重要性。但第一則材料重在強調“言行”對于國家的重要性,而第二則材料注重言行對于“修身”的重要性。②轉化,即用現代漢語替代原文的文言詞語表達時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簡明性,一般而言,應盡量用成語(熟語)表達。第三步:扣題作答。規(guī)范答題荀子對治國者的建議:一定要摒棄言善行惡的偽善者。(或“荀子是從用人的角度給治國者提出建議”)墨子對治國者的要求:一個人言而不行,是不能治身的,而不能治身也就不能治國。(或“墨子是從修身的角度給治國者提出建議”)【對點學練】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5分)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孟子)曰:“子以為有王哲作①,將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誅之乎?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充類②至義之盡也??鬃又擞隰斠?,魯人獵較③,孔子亦獵較。獵較猶可,而況受其賜乎?"(《孟子?萬章下》)【注】①作:出現。②充類:類推。③獵較:打獵時爭奪獵物。(1)請概括孔子和孟子主張的共同點。(2分)答:(2)孔子和孟子主張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答:【答案】(1)從“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和“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中可以看出,兩人都否定“盜”的行為。(2)“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孔子主張“義”比“勇”更重要,小人有勇無義就會成為強盜。“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孟子認為拿了不該拿的東西就是“盜”;“獵較猶可”孟子認為依禮爭奪獵物也是可以的?!緟⒖甲g文】子路問道:“君子尊崇勇敢不?”孔子說:“對于君子來說,義才是最可貴的。君子只有勇氣而沒有道義,就會作亂;小人只有勇氣而沒有道義,就會走入歧途?!保ā墩撜Z?陽貨》)(孟子)說:“你認為如果有圣王出現,他將會把現在的諸侯統(tǒng)統(tǒng)殺掉呢,還是把經過教育仍不悔改的諸侯殺掉呢?認為不是他該有的東西他拿了,這就是搶劫,這是把‘搶劫’的含義范圍擴大到最盡頭了??鬃釉隰攪龉贂r,魯國人有打獵時爭奪獵物的習俗,孔子也去爭奪了。爭奪獵物尚且可以,何況接受別人贈給的禮物呢?”(《孟子?萬章下》)題型二分析評價型【審題點撥】設問方式.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談談你對“XX”這句話的看法。.材料一中,孔子對XX的評價,體現了怎樣的仁愛觀?.XX和XX的君子觀不同,請概括兩人的觀點并簡要評析。
.你如何評價孔子的“XX”?.對以上三種XX觀進行簡要評析。.在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XX觀”?試簡要評述。審題提示題干有明確的對“XX”評價、“XX”評析、“XX”評述、“XX”看法等表作答方向的詞語?!敬痤}指導】答題步驟X第二步審清82F亶求.標出其美雄詞.叨確答題方向的材料先分層.后圈畫關破詞.再深人思號殖臺,的“思想觀點”—第至用假括(假括出“思想觀點”的R體內容)+評點接說出或將相關字眼做人微招句子中)的形式總結作答評點時不能脫離文本觀點分析.不能泛泛而談.更不能過度延伸【運用示范】典型例題讀懂材料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4
分)材料一:子貢曰:“管仲非仁者
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
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霸諸
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
微管件,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
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
之知也!”(《論語》)材料二:子曰:“可與共學,未可
與適①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②;
可與立,未可與權③。”(《論語》)材料三: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
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孔子,圣之時者也。(《孟子》)【注】 ①適:往,追求。②立:堅持道而不變。③權:秤錘,這里
引申為權衡輕重。材料三中,孟子評價孔子為“圣之
時者也”,請結合材料一、二進行
簡要分析。材料一:子貢說:“管仲不是仁人吧?齊桓公殺了公子糾,他不能去死,卻又輔佐桓公?!笨鬃诱f:“管仲輔佐齊桓公,(使齊國)在諸侯中稱霸,使天下步入了正軌,民眾到如今還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我們恐怕要淪為披頭散發(fā)、衣襟在左邊開的落后民族了。難道(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樣,為了守小節(jié),在小山溝里上吊自殺,而不被人所知道嗎?”(《論語》)材料二:孔子說:“可以一起學習的人,未必都能學到道;能夠學到道的人,未必能夠堅守道;能夠堅守道的人,未必能夠隨機應變?!保ā墩撜Z》)材料三:伯夷達到圣人的境界,表現在他為人清廉上;伊尹達到圣人的境界,表現在他勝任工作上;柳下惠達到圣人的境界,表現在他思想和諧上;孔子達到圣人的境界,表現在他順應時勢上。(《孟子》)思路演示第一步:審題干,標關鍵詞。題干明確要求評價孟子的某一語句,以及挖掘語句背后的意義和觀念。第一則材料的關鍵詞是“仁”,第二則材料的關鍵詞是“道”“立”“權”,第三則材料的關鍵詞是“圣”。第二步:讀材料,析觀點。通過對三則材料的解讀,挖掘共同點,第一則材料是孔子對仁義的具體情況下的認識變化,第二則材料是認為堅守“道”要隨機應變,第三則材料是肯定孔子的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謂“圣之時者也”。第三步:先概括,后評點。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對材料三的分述解說,以此進行概括評價,孟子對孔子的順應時勢的方式進行肯定。然后,進行分點評價。材料一中孔子對管仲的評價,遵循了舍小節(jié)取大義的原則,表現了孔子的知權達變。材料二中學、道、立、權四個境界中,其中以推行大道而能通權達變?yōu)樽罡邔哟闻c境界。規(guī)范答題“圣之時者也”,孟子認為孔子能夠順應時勢的發(fā)展,審時度勢。(2分)材料一中孔子對管仲的評價,遵循了舍小節(jié)取大義的原則,表現了孔子的知權達變。(1分)材料二中學、道、立、權四個境界中,其中以推行大道而能通權達變?yōu)樽罡邔哟闻c境界。(1分)【對點學練】2.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4分)子日:“不憤不啟,不俳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ā墩撜Z?述而》)“不憤不啟,不徘不發(fā)”體現了孔子怎樣的教學原則?請指出并加以評析。答:【答案】①啟發(fā)誘導原則。②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先讓學生自主思考,當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無法克服的時候,再進行適當的啟發(fā)引導。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夠促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原則1分,評析3分)【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卮疬@一問題可重點揣摩“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一句話充分說明了啟發(fā)誘導的重要意義?!緟⒖甲g文】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fā)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去教他?!保ā墩撜Z?述而》)題型三古為今用型【審題點撥】設問方式.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畫線句“XX”的理解。.孟子所講的“XX”有何現實意義?請談談你的看法。.從孔子評價XX這個特殊人物,談對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結合現實,談談上面三段文字給你的啟示。.概括本段的主旨,并結合現實談談你對“XXXX”這句話的看法。審題提示題干有明確的“理解”“生活實際”“現實意義”“啟示”等表作答方向的詞語?!敬痤}指導】答題步驟-tw-古之借整—“古為今用型”照目解答的前提就是“右之借裝”.而這一步驟的方法技巧可以叁號上面“核心考點二概括理解型”的第二步“綜合、抽象、轉化”三法等。傳燒文化經典題的考查意圖,是要求考生概括殖含的經典文化思想.并探究其對“當代社會的意義”.因此,在準確把握其思想內就的前提F.立足文本,特別是把握所給材料的命題修向,M發(fā)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石理仃據,不能隨意發(fā)揮。當然,如果所給材料本身具而思辨的性質.可以適當地進行辯證理解,并挖掘文本理據F以佐證?;仪囟裰堇[—【運用示范】典型例題讀懂材料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子貢問日:“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子日:“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日:“唯?!弊映?,門人問日:“何謂也?”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子貢日:“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日:“賜也,非爾所及也。”(《論語?公冶長》)在現代社會中,“忠恕”有何積極意義?子貢問說:“有什么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回答說:“那就應該是‘寬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論語?衛(wèi)靈公》)孔子說:“參??!我的學說用一個基本觀念貫穿著?!痹诱f:“是?!笨鬃映鋈ヒ院?,學生們問曾子說:“這話說的是什么意思?”曾子說:“先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客運合同范本(2篇)
- 商鋪租賃合同
- 蟈蟈飼養(yǎng)課程設計
- 班本課程設計反思
- 融合咖啡教學課程設計
-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運動生理學》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體育(三)》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成都師范學院《綜合保稅區(qū)運營實務》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駱駝祥子閱讀心得體會300字(35篇)
- 幼兒園關于春天主題方案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用字母表示數》說課課件
- 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 干部人事檔案轉遞單表樣
- 滅火器檢查記錄表
- 267條表情猜成語【動畫版】
-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qū)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
- 安徽省小餐飲食品安全承諾書
- 六年級上冊數學直接得數習題
- 青島版小學數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教案
- 大學動植物檢疫考試(習題卷7)
- 譯林版九年級上下冊英語單詞表(含音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