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復習培優(yōu)導學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復習培優(yōu)導學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復習培優(yōu)導學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復習培優(yōu)導學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復習培優(yōu)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透鏡及其應用》復習學案【知識整理】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通過透鏡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叫做,簡稱主軸;主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這個點的光傳播方向不改變,這個點叫做。凸透鏡對光有作用,即光折射后主軸;凹透鏡對光有作用,即光折射后主軸。2、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折射后會聚于主軸上的某一點,這個點叫做,用字母“速示;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用字母"俵示;焦距越短,會聚作用越。凹透鏡的焦點是平行于主軸的光線折射后的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于主軸上的點,沒有實際光線交于這點,故為虛焦點。3、三種特殊光線:①過光心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其傳播方向;②平行于主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經過異側;經凹透鏡折射后將變得發(fā)散,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同側;③對凸透鏡來說,從焦點發(fā)出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將主軸射出;對凹透鏡來說,延長線過焦點的光經凹透鏡折射后將主軸射出。4、在光具座上,凸透鏡應置于蠟燭和光屏之間;應使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以使像呈現(xiàn)在。5、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距像距像的性質應用u>2fv=2f倒立、放大的實像u=f放大鏡(1)是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是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2)凸透鏡所成的實像一定是立的,像物—側;所成的虛像一定是正立的,像物側;(3)成實像時,物近像像變;成虛像時,物近像像變。6、眼球結構好象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可以改變焦距的 ,當睫狀體放松時,晶狀體變薄,焦距變,就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依靠眼睛調節(jié)能夠看清的最遠點叫做眼睛的遠點,正常眼睛的遠點在;當睫狀體收縮時,晶狀體變,焦距變短,就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依靠眼睛調節(jié)能夠看清的最近點叫做眼睛的近點,正常眼睛的近點在大約cm處。正常眼睛觀察近處物體最清晰而又不疲勞的距離大約是 25cm,這個距離叫做距離。7、近視眼產生的原因是晶狀體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因此來自遠處的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到達視網膜時已經不是一點而是一個模糊的光斑了。矯正方法是配戴合適的—透鏡。遠視眼產生的原因是晶狀體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來自近處某點的光還沒有會聚成一點就到達視網膜了 ,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模糊的光斑。矯正方法是配戴合適的透鏡。8、透鏡焦距f的長短標志著折光本領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領越。透鏡焦距的倒數(shù)叫做焦度,用“①表示,中=肝。焦度乘以100的值,即為眼鏡片的度數(shù)。凸透鏡(遠視眼鏡片)的度數(shù)為正數(shù),凹透鏡(近視眼鏡片)的度數(shù)為負數(shù)。9、物體對于人眼光心所形成的張角叫做。物體到觀察者眼睛的距離一定時,物體越大,所形成的視角越;同一物體,離眼睛越近,所形成的視角越。物體所形成的視角的大小決定

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的大小,視角越大,所成的像越大,看得越清楚。10、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各相當于一個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后成一個倒立的實像,道理就像的鏡頭成像一樣舊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顯微鏡是通過兩次放大被觀察物體,增大視角來看清細微的物體。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物鏡和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之。11、天文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拷劬Φ耐雇哥R叫做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鏡。物鏡焦距較長,目鏡焦距較短。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倒立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望遠鏡是通過把被觀察物體拉近, 增大視角的辦法來看清遠處被觀察的物體。TOC\o"1-5"\h\z【典型例析】 : : [\例1、如圖,虛線框內有兩個光學元件.一束平行光由下向上射入虛 i 1線框內,經兩個光學元件作用,結果在虛線框右側的光屏上得到了一 I\個細亮的光點.請在虛線框內畫出這兩個光學元件. (位置大致正確) 代“例2、將物體放在焦距為f的凸透鏡主光軸上,物距分別為 18cm、12cm、和4cm時,分別得到縮小)D.4cm<f<6cm)D.4cm<f<6cmA.12cm<f<18cmB.8cm<f<12cmC.6cm<f<9cm【課堂練習】1、放映幻燈時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應采取的措施是: [ ]A.幻燈機離屏幕遠一些,鏡頭與幻燈片的距離調小一些B.幻燈機離屏幕遠一些,鏡頭與幻燈片的距離調大一些C.幻燈機離屏幕近一些,鏡頭與幻燈片的距離調大一些D.幻燈機離屏幕近一些,鏡頭與幻燈片的距離調小一些TOC\o"1-5"\h\z2、圖中畫的是王小剛同學的眼鏡,從眼鏡判斷,他的眼睛[ ]A.是遠視眼 B.視力正常,眼鏡是太陽鏡C.是近視眼 D.一只眼視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視眼3、一種手電筒上所有的聚光小電珠如圖所示,其前端相當于一個玻璃制成的凸透 弋&鏡,燈絲(可看作一個點光源)發(fā)出的光通過它出射時,出射光束(圖中實線所 -「示)比無此透鏡時的光束(圖中虛線所示)要窄,即它可減小光束的發(fā)散,有聚 一一光功能。在這種小電珠中,燈絲應位于 [ ]A.凸透鏡的焦點以內 B.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C.凸透鏡的焦點處 D.凸透鏡的兩倍焦距處4、若用照相機的鏡頭作為透鏡做透鏡成像實驗,那么下述現(xiàn)象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 [ ]A.看到物體倒立的、縮小的像 B.看到物體正立的、放大的像C.看到物體倒立的、放大的像 D.看到物體正立的、縮小的像5、做透鏡成像的實驗時,燭焰的像成在屏的下邊緣處。如果不改變燭焰及屏的位置,而打算移動透鏡使像移到屏的中央,應將透鏡向移。TOC\o"1-5"\h\z6、老奶奶用放大鏡看報時,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這樣做: [ ]A.報與放大鏡不動,眼睛離報遠些; B.報與眼睛不動,放大鏡離報遠一些;C.報與放大鏡不動,眼睛離報近一些; D.報與眼睛不動,放大鏡離報近一些。7、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當光屏、透鏡及燭焰的相對位 、 八置如圖所示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由此判斷,他所用凸透鏡的焦 h J距:[] || [A.一定大于20厘米; B.一定小于8厘米; 口巾屈k-Lib咻+C.一定在10厘米到16厘米之間; D.一定在8厘米到10厘米之間。 和酗

8、小明在聽講座時,想把銀幕上用投影儀投影的彩色幻燈片圖像用照相機拍攝下來。由于會場比較暗,他使用了閃光燈。這樣拍出來的照片(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銀幕上的圖像,倒是把銀幕上的一些污漬拍出來了B.色彩鮮艷,比不用閃光燈清楚多了C.色彩被“閃”掉了,拍到的僅有黑色的字和線條D.與不用閃光燈時效果一樣,因為拍攝的是銀幕上的像,而不是實際的景物9、生物顯微鏡的鏡筒下面有一個小鏡子,用來增加進入鏡筒的光強。如果小鏡子的鏡面可以選擇,在生物課上使用時,效果最好的是: ( )A. 凹型鏡面 B.凸型鏡面C.平面鏡面 D.乳白平面10、幻燈機鏡頭到屏幕的距離為 2.5m,當調節(jié)幻燈機鏡頭使幻燈片到凸透鏡的距離為 30cm時,恰好能在屏幕上得到清晰的像,則該幻燈機的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A、40cmB、30cmC、20cmD、10cm11、用可變焦的光學照相機可以把遠處的景物“拉近”進行拍攝,就是說,雖然被拍攝的景物與照相機鏡頭之間的距離基本不變,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變大。關于這個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焦距變大,像距也變大 B.焦距變小,像距也變小C.焦距變大,像距變小 D.焦距變小,像距變大12、用普通照相機拍照時,要按被照物體距相機鏡頭的遠近進行“調焦” ,使用起來不太便捷。有一種“傻瓜”相機,只要把想拍攝的景物全部納入取景器內,不論遠處還是近處的物體,在照片上都比較清晰,從而使拍照的過程變得十分快捷。這種“傻瓜”相機不用“調焦”的奧秘是[ ]A.采用了長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采用了短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采用了長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同D.采用了短焦距的鏡頭,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成像的位置相同13、【探究名稱】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提出問題】小明通過前面物理知識的學習,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 .在活動課中,他用放大鏡圖6觀察自己的手指(圖5甲),看到手指的像;然后再用它觀察遠處的房屋(圖5乙),看到房屋的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圖6他想: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猜想】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可能與有關.【設計并進行實驗】小明在圖6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斷改變蠟燭與透鏡間的距離, 并移動光屏進行實驗,所獲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右表所示.【結論與應用】(1)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同時發(fā)現(xiàn)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就越.(2)小明班照畢業(yè)照時,攝影師發(fā)現(xiàn)兩旁還有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這時攝影師應使照相機同學(選填“靠近”或“遠離”),同時還應照相機的暗箱長度(選填“增長”、“縮短”或“不改變”).14、小明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如圖)⑴要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蠟燭向(填“上”或“下”)調整.⑵燭焰放距凸透鏡20cm處,移動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等大清晰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是cm.⑶使燭焰向右移動2cm,此時應該將光屏向(填“左”或“右”)

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個倒立、(填“放大”、“縮小”15、某同學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記下了物距和像距之間的關系,并繪出如圖所示的圖象。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個倒立、(填“放大”、“縮小”A.透鏡的焦距等于20厘米B.物距從0增至20厘米的過程中所成像為實像C.透鏡的焦距小于20厘米D.物距從0增至20厘米的過程中所成像為虛像TOC\o"1-5"\h\z16、如圖所示,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光屏上出現(xiàn)了清晰的燭焰像.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f,由此可以判斷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圍是( )或“等大”)的清晰實像。A.v<f B.v>2fC.u>2fD,f<u<2f17、如圖所示,蠟燭從距凸透鏡40厘米的A點出發(fā),沿主軸經B、C到達或“等大”)的清晰實像。D點,當它移動到B點時,所成的像正好與燭焰等大,已知AB=BC=CD=108 八厘米,貝U:[] 廣七一匹,3;A.在蠟燭移動過程中,所成的像越來越大 VB.蠟燭從C移動到D的過程中所成的像是虛像C.蠟燭移動過程中,所成的彳t都是倒立的 D.蠟燭移動過程中所成的像有實像也有虛像18、一物體在凸透鏡5倍焦距外的地方,沿著主光軸逐漸移到 1.5倍焦距處,像的變化是: ( )A.從小變大 B. 從大變小 C.不變D. 從小變大,又從大變小.在凸透鏡的成像現(xiàn)象中,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凡是實像必是倒立的 B.凡是虛像必是正立的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虛像 D. 凡是縮小的像必是實像.一個物體通過凸透鏡在另一側光屏上成像,若將透鏡下半部分用紙遮住,物體的像將(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體上半部分的像 B. 能得到物體不清晰的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體完整的像,但亮度卻減弱了 D. 能得到物體大部分的實像.某凸透鏡焦距在10厘米與15厘米之間,當物體距凸透鏡25厘米時,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B.縮小的C.正立的D.倒立的.燭焰通過凸透鏡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像,如果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換,那么:( )A.光屏上能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像C.光屏上不一定能得到像 D. 光屏上能得到一個像,但是像的性質不能確定.有一物體離凸透鏡16cm,在凸透鏡的另外一側得到一個放大白像,那將凸透鏡向物體靠近 6cm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縮小的像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縮小的像C、倒立等大的像 D、不成像.一物體沿凸透鏡的主光軸移動,當物距為 30厘米時,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TOC\o"1-5"\h\z實像,當物體移至物距為 15厘米時,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實像 B.縮小的實像 C.放大的虛像 D.縮小的虛像.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為u=8cm時,在透鏡中看到正立的像,當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為 u=10cm時,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當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為下列各值時,對像性質判斷正確的是( )A.u=20cm時,成倒立縮小的像 B .u=15cm時,成正立放大的像C.u=9cm時,成倒立縮小的像 D .u=5cm時,成倒立放大的像.物體到凸透鏡距離為10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當物體到該透鏡的距離為 18cm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f的范圍為( )A.10cm<f<18cmA.10cm<f<18cm.5cmvf<9cmC.9cmvf<10cmD .18cm<f<20cmC.9cmvf<10cmD .18cm<f<20cm.物體在凸透鏡前20cm處成等大實像,物體成倒立放大實像時,物體到凸透鏡距離應( )A.大于20cmB.20cm到40cm之間C.10cm到20cm之間D.大于10cm.某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當物體沿主光軸從距離透鏡 30cm處向15cm處移動時,則( )A.像變大,像距變大 BD .像先變小后變大,像距變?。ㄇ蛎妫┑目諝馀?,可以看作透鏡,一束平行光束按如圖所示方D .像先變小后變大,像距變?。ㄇ蛎妫┑目諝馀荩梢钥醋魍哥R,一束平行光束按如圖所示方.有一長方體玻璃磚內有一呈雙凸面向射向氣泡則這束平行光將( )A.穿過氣泡后仍保持平行B.穿過氣泡后會聚C.穿過氣泡后發(fā)散D.不能穿過氣泡,全部被反射30.用一架鏡頭焦距不變的照相機,給一個人照2寸的半身像,再用該相機給他照一張2寸的全身像,應( )A.使照相機與人的距離增大,適當縮短暗箱長度B.使照相機與人的距離增大,適當增加暗箱長度C.使照相機與人的距離減小,適當縮短暗箱長度D.使照相機與人的距離減小,適當增加暗箱長度TOC\o"1-5"\h\z.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燭焰從3倍焦距處移到2倍焦距處的過程中,數(shù)值減小的物理量是( )A.像的大小 B.像與物的距離C.像與透鏡的距離 D.透鏡的焦距.用凸透鏡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實像,如果將透鏡的表面遮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