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課優(yōu)秀課件_第1頁
魚我所欲也課優(yōu)秀課件_第2頁
魚我所欲也課優(yōu)秀課件_第3頁
魚我所欲也課優(yōu)秀課件_第4頁
魚我所欲也課優(yōu)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1孟子,名

,字

,鄒人,戰(zhàn)國初期

、

。他是孔子的孫子的再傳弟子,是

學(xué)派繼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

”。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反對諸侯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在人性問題上,孟子主張______論。作者簡介軻子輿儒家亞圣思想家教育家仁政性善孟子,名,字,鄒人,戰(zhàn)國初期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告子上》《孟子?告子下》3掌握下列字詞的讀音:故不為茍(gǒu)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故患有所不辟(bì)也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掌握下列字詞的讀音:故不為茍(gǒu)得也4課文聽讀聽讀課文,要求:1.聽準(zhǔn)字音;2.分清句讀。課文聽讀聽讀課文,要求: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6原文:譯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熊掌:得兼:熊的腳掌,是一種珍貴的食品。同時得到。

魚是我所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要舍棄魚而選取熊掌。所想要的/所喜愛的。所欲:舍:舍棄。取:選取。原文:譯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7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原文:譯文:生:義:生命大義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大義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要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8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原文:譯文:有甚于:茍得:惡:患:辟:比……更重要。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wù,厭惡,與“欲”相反。禍患,災(zāi)難。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東西,然而我所想要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茍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事情,但所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為嚴(yán)重的,所以有禍患我也不躲避。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9原文:譯文: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如使:何不用也:莫:假如,假使。下文“使”義同。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沒有。

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為嚴(yán)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原文:譯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10原文:譯文: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由是:通過這種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見。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東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事情比死亡更為嚴(yán)重(那就是“不義”)原文:譯文: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11原文:譯文: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非獨(dú):不僅僅。勿喪:不丟掉/不喪失。是心:這種本性。

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原文:譯文: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非獨(dú):12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13原文:譯文: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簞:豆:呼爾而與之:蹴爾:不屑: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古代一種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用腳踢著。爾,助詞。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原文:譯文: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14原文: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辯:奉:何加: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譯文: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道義就接受了,那么,這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通“辨”,辨別。侍奉(有)什么益處。所熟識的貧窮的人。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動詞。與:通“歟”,語氣詞。原文: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15原文:譯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鄉(xiāng),通“向”,以前。為,寧愿,寧肯。全句:從前寧肯死也不愿接受。

第一個“為”wèi,介詞,為了。第二個“為”,wéi,動詞,這里是接受。

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原文:譯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16是亦不可以已乎:之謂:本心:原文:譯文: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是,此,這種做法。已,停止,放棄。天性,天良。羞惡廉恥之心。

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相當(dāng)于“稱作”“叫做”。是亦不可以已乎:原文:譯文: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71.本文的中心論點(diǎn)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重點(diǎn)問題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本文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什么?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什么?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4.由本文要說明的道理概括出的成語是什么?它的現(xiàn)代意義是什么?舍生取義——為正義事業(yè)而犧牲生命1.本文的中心論點(diǎn)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重點(diǎn)問題185、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魚和熊掌兩樣?xùn)|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運(yùn)用了類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diǎn)。5、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魚和熊196.本文主要贊揚(yáng)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贊揚(yáng)了“舍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7.你如何理解“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边@句話的。

作者認(rèn)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有些人貪生怕死,見利忘義,在面臨生死存亡的重要抉擇時,只有賢者才保有本心,才能舍生取義。6.本文主要贊揚(yáng)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贊揚(yáng)了“舍生取義”,批判208.本文運(yùn)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舉例說明。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比如:舉例論證---用“一簞食,一豆羹”和“萬鐘”的事例論證義重于生。對比論證---用“鄉(xiāng)”和“今”的不同做法論證了不能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用“一簞食,一豆羹”的正面例子和“萬鐘”的反面例子對比,論證義重于利。9.請你談?wù)剬ι嵘×x這一觀點(diǎn)的認(rèn)識。舍生取義是君子之為,為了正義而犧牲生命,可歌可泣。我們要把舍生取義奉為行為準(zhǔn)則,在關(guān)鍵時刻,見義勇為,見義巧為,見義智為,不見利忘義。8.本文運(yùn)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舉例說明。舉例論證、比喻論21小結(jié)本文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diǎn)。他對比了兩種人生觀,贊揚(yáng)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zé)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不可取的。魚我所欲也小結(jié)本文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2210.歷史上有許多人用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贊歌,請你寫出兩個這樣的事例,再寫出兩句有關(guān)的名句。

聞一多橫眉怒對國民黨特務(wù)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毫無懼色,寧死也不說出黨的秘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夏明翰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10.歷史上有許多人用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23

1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xué)校教育則強(qiáng)調(diào)我們中小學(xué)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訂的《中學(xué)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示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yīng)該珍惜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還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傷害,對生命的威脅。1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241.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通“辨”,辨別。)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感激。與:通“歟”,語氣詞嗎。)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通“向”,原先,從前)

重點(diǎn)詞語——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重點(diǎn)詞語——通假字251.二者不可得兼

(兩種東西都得到)2.故不為茍得也(茍且求得,指只為求活,不擇手段)3.所欲有甚于生者(超過,勝過)4.故患有所不辟也(禍患)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6.賢者能勿喪耳(喪失)7.蹴爾而與之(踐踏)8.乞人不屑也(認(rèn)為值得)重點(diǎn)詞語——其它11.二者不可得兼(兩種東西都得到)重點(diǎn)詞語——其它1269.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形容多,這里指很優(yōu)厚的厚祿)10.萬鐘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處)11.今為妻妾之奉為之(接受)12.妻妾之奉(侍奉)13.是亦不可以已乎(止)14.此之謂失其本心(人原有的羞惡之心)重點(diǎn)詞語——其它29.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形容多,這里指很優(yōu)厚的厚祿)重點(diǎn)詞27重點(diǎn)詞語——其它3

1.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歟”語氣詞,“嗎”?蹴爾而與之:給予2.而①修飾:蹴爾而與之呼爾而與之②順接: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③并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④轉(zhuǎn)折: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重點(diǎn)詞語——其它3281、舍生而取義者也舍棄生命而選取大義。2、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如人所想要得到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命的,什么手段不可用呢?4、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5、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不喪失罷了。翻譯句子1、舍生而取義者也翻譯句子296、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7、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如果見了高位厚祿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8、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rèn)識的窮困的人受到我的恩惠而感激我嗎?9、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原先為了義寧愿死也不接受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天性。6、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302008年河南省

(一)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向為身死者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者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者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二)孔子見齊景公,景公置廩丘①之邑以為養(yǎng)②??鬃愚o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dāng)功以受祿,今說景公,君未之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绷畹茏尤ゑ{,辭而行。

注:①廩丘:地名。

②養(yǎng):供養(yǎng)之地。

③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

④丘:孔子,名丘。

走近中考2008年河南省走近中考31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2分)

(1)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謂失其本心。

3.文段(一)中畫線的句子運(yùn)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yǎng)之地呢?請用文段(一)中的語句回答。(2分)

有什么益處通“德”,感激。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天性。

對比論證

強(qiáng)調(diào)了人不能失去“本心”,全面鮮明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diǎn)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ù酥^失其本心)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2分)有什么益處通“德”,32牛刀小試一.填空。1.《魚我所欲也》選自---,作者是---,他是---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請你寫出一句他的名句-----。2.《記承天寺夜游》選自---,作者---,我們學(xué)過他的-------、--------。二、解釋下列重點(diǎn)詞語。1.故患有所不辟也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4.所欲有甚于生者5.故患有所不辟也

6.蹴爾而與之7.乞人不屑也8.萬鐘于我何加焉9.今為妻妾之奉為之10.是亦不可以已乎11.月色入戶12.念無與樂者牛刀小試一.填空。33

三、翻譯句子。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3、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5、所識窮乏者得我與?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7、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8、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四、簡答題。1、本文開頭提到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2、你如何理解“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边@句話的。3、結(jié)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談?wù)劇睹献印飞⑽牡恼Z言特色。三、翻譯句子。344、請賞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币痪?。5、《記承天寺夜游》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心境?4、請賞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币?5

再見!

36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37孟子,名

,字

,鄒人,戰(zhàn)國初期

、

。他是孔子的孫子的再傳弟子,是

學(xué)派繼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

”。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反對諸侯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在人性問題上,孟子主張______論。作者簡介軻子輿儒家亞圣思想家教育家仁政性善孟子,名,字,鄒人,戰(zhàn)國初期38《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告子上》《孟子?告子下》39掌握下列字詞的讀音:故不為茍(gǒu)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故患有所不辟(bì)也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掌握下列字詞的讀音:故不為茍(gǒu)得也40課文聽讀聽讀課文,要求:1.聽準(zhǔn)字音;2.分清句讀。課文聽讀聽讀課文,要求:4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42原文:譯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熊掌:得兼:熊的腳掌,是一種珍貴的食品。同時得到。

魚是我所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要舍棄魚而選取熊掌。所想要的/所喜愛的。所欲:舍:舍棄。取:選取。原文:譯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43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原文:譯文:生:義:生命大義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大義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要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4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原文:譯文:有甚于:茍得:惡:患:辟:比……更重要。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wù,厭惡,與“欲”相反。禍患,災(zāi)難。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東西,然而我所想要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茍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事情,但所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為嚴(yán)重的,所以有禍患我也不躲避。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45原文:譯文: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如使:何不用也:莫:假如,假使。下文“使”義同。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沒有。

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為嚴(yán)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原文:譯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46原文:譯文: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由是:通過這種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見。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東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事情比死亡更為嚴(yán)重(那就是“不義”)原文:譯文: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47原文:譯文: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非獨(dú):不僅僅。勿喪:不丟掉/不喪失。是心:這種本性。

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原文:譯文: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非獨(dú):48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49原文:譯文: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簞:豆:呼爾而與之:蹴爾:不屑: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古代一種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用腳踢著。爾,助詞。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墒菦]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原文:譯文: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50原文: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辯:奉:何加: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譯文: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道義就接受了,那么,這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通“辨”,辨別。侍奉(有)什么益處。所熟識的貧窮的人。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動詞。與:通“歟”,語氣詞。原文: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51原文:譯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鄉(xiāng),通“向”,以前。為,寧愿,寧肯。全句:從前寧肯死也不愿接受。

第一個“為”wèi,介詞,為了。第二個“為”,wéi,動詞,這里是接受。

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原文:譯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52是亦不可以已乎:之謂:本心:原文:譯文: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是,此,這種做法。已,停止,放棄。天性,天良。羞惡廉恥之心。

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相當(dāng)于“稱作”“叫做”。是亦不可以已乎:原文:譯文: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531.本文的中心論點(diǎn)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重點(diǎn)問題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本文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什么?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什么?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4.由本文要說明的道理概括出的成語是什么?它的現(xiàn)代意義是什么?舍生取義——為正義事業(yè)而犧牲生命1.本文的中心論點(diǎn)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重點(diǎn)問題545、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魚和熊掌兩樣?xùn)|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運(yùn)用了類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diǎn)。5、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魚和熊556.本文主要贊揚(yáng)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贊揚(yáng)了“舍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7.你如何理解“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边@句話的。

作者認(rèn)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有些人貪生怕死,見利忘義,在面臨生死存亡的重要抉擇時,只有賢者才保有本心,才能舍生取義。6.本文主要贊揚(yáng)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贊揚(yáng)了“舍生取義”,批判568.本文運(yùn)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舉例說明。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比如:舉例論證---用“一簞食,一豆羹”和“萬鐘”的事例論證義重于生。對比論證---用“鄉(xiāng)”和“今”的不同做法論證了不能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用“一簞食,一豆羹”的正面例子和“萬鐘”的反面例子對比,論證義重于利。9.請你談?wù)剬ι嵘×x這一觀點(diǎn)的認(rèn)識。舍生取義是君子之為,為了正義而犧牲生命,可歌可泣。我們要把舍生取義奉為行為準(zhǔn)則,在關(guān)鍵時刻,見義勇為,見義巧為,見義智為,不見利忘義。8.本文運(yùn)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舉例說明。舉例論證、比喻論57小結(jié)本文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diǎn)。他對比了兩種人生觀,贊揚(yáng)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zé)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不可取的。魚我所欲也小結(jié)本文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5810.歷史上有許多人用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贊歌,請你寫出兩個這樣的事例,再寫出兩句有關(guān)的名句。

聞一多橫眉怒對國民黨特務(wù)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毫無懼色,寧死也不說出黨的秘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夏明翰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10.歷史上有許多人用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59

1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xué)校教育則強(qiáng)調(diào)我們中小學(xué)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訂的《中學(xué)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示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yīng)該珍惜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還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傷害,對生命的威脅。1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601.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通“辨”,辨別。)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感激。與:通“歟”,語氣詞嗎。)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通“向”,原先,從前)

重點(diǎn)詞語——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重點(diǎn)詞語——通假字611.二者不可得兼

(兩種東西都得到)2.故不為茍得也(茍且求得,指只為求活,不擇手段)3.所欲有甚于生者(超過,勝過)4.故患有所不辟也(禍患)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6.賢者能勿喪耳(喪失)7.蹴爾而與之(踐踏)8.乞人不屑也(認(rèn)為值得)重點(diǎn)詞語——其它11.二者不可得兼(兩種東西都得到)重點(diǎn)詞語——其它1629.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形容多,這里指很優(yōu)厚的厚祿)10.萬鐘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處)11.今為妻妾之奉為之(接受)12.妻妾之奉(侍奉)13.是亦不可以已乎(止)14.此之謂失其本心(人原有的羞惡之心)重點(diǎn)詞語——其它29.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形容多,這里指很優(yōu)厚的厚祿)重點(diǎn)詞63重點(diǎn)詞語——其它3

1.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歟”語氣詞,“嗎”?蹴爾而與之:給予2.而①修飾:蹴爾而與之呼爾而與之②順接: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③并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④轉(zhuǎn)折: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重點(diǎn)詞語——其它3641、舍生而取義者也舍棄生命而選取大義。2、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比死亡更厲害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如人所想要得到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命的,什么手段不可用呢?4、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5、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不喪失罷了。翻譯句子1、舍生而取義者也翻譯句子656、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7、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如果見了高位厚祿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