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_第1頁
教學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_第2頁
教學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_第3頁
教學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_第4頁
教學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

(WaterEnvironmentalChemistry)胡綿好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

(WaterEnvironmenta1本章重點1、無機污染物在水體中進行沉淀-溶解、氧化-還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淀的基本原理;2、計算水體中金屬存在形態(tài);3、pE計算;4、有機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過程和分配系數(shù)、揮發(fā)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計算方法。本章重點1、無機污染物在水體中進行沉淀-溶解、氧化-還原、22第一節(jié)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態(tài)一、天然水體的基本特征(BasicCharacterofNaturalWaters)1、天然水的組成(ConstitutionofNaturalWaters)八大離子:K+、Na+、Ca2+、Mg2+、HCO3-、NO3-、Cl-和SO42-總含鹽量(TDS):TDS=[K++Na++Ca2++Mg2+]+[HCO3-+NO3-+Cl-+SO42-第一節(jié)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態(tài)一、天然水體的基本32、天然水的性質(zhì)

(CharacteristicofNaturalWaters)(1)碳酸平衡(BalanceofH2CO3)水體中存在四種化合態(tài):CO2、CO32-、HCO3-、H2CO3常把CO2和H2CO3合并為H2CO3*。2、天然水的性質(zhì)

(Characteristicof4H2CO3*—HCO3-—CO32-體系可用下面的反應和平衡常數(shù)表示:CO2+H2O=H2CO3*pK0=1.46H2CO3*=H++

HCO3-pK1=6.35

HCO3-=H++CO32-pK2=10.33H2CO3*—HCO3-—CO32-體系可5α0=[H2CO3*]/{[H2CO3*]+[HCO3-]+[CO32-

]}α1=[HCO3-]/{[H2CO3*]+[HCO3-]+[CO32-

]}α2=[CO32-

]/{[H2CO3*]+[HCO3-]+[CO32-

]}α0=[H2CO3*]/{[H2CO3*]+[HCO36(2)天然水中的堿度和酸度

(AcidityandAlkalinityinNaturalWaters)

堿度(Alkalinity)指水中能與強酸發(fā)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質(zhì),即接受質(zhì)子的物質(zhì)總量,包括強堿、弱堿及強堿弱酸鹽。(2)天然水中的堿度和酸度

(AcidityandAl7H++OH-=H2OH++CO32-=HCO3-

(酚酞終點)

H++HCO3-=H2CO3

(甲基橙終點)測定方法:酸堿滴定,雙指示劑法H++OH-=H2O8總堿度=[HCO3-]+2[CO32-]+[OH-]–[H+]酚酞堿度=[OH-]+[CO32-]-[H2CO3*]–[H+]苛性堿度=[OH-]-[HCO3-]-2[CO32-]–[H+]總堿度=[HCO3-]+2[CO32-]+[9酸度

(Acidity)是指水中能與強堿發(fā)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質(zhì),亦即放出H+或經(jīng)過水解能產(chǎn)生H+的物質(zhì)的總量。強酸弱酸強酸弱堿鹽酸度(Acidity)是指水中能與強堿發(fā)生中10總酸度=

[H+]+[HCO3-]+2[H2CO3*]-[OH-]CO2酸度=[H+]+[H2CO3*]-[CO32-]-[OH-]無機酸度=

[H+]-[HCO3-]-2[CO32-]-[OH-]總酸度=[H+]+[HCO3-]+2[H2CO3*]11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態(tài)1、有機污染物(OrganicPollutant)農(nóng)藥有機氯有機磷多氯聯(lián)苯(PCBS)鹵代脂肪烴醚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態(tài)1、有機污染物(Organi12單環(huán)芳香族化合物苯酚類和甲酚類酞酸酯類多環(huán)芳烴(PAH)亞硝胺和其他化合物單環(huán)芳香族化合物苯酚類和甲酚類酞酸酯類多環(huán)芳烴(PAH)亞硝132、金屬污染物(MetalPollutant)Cd、Hg、Pb、As、Cr、Cu、Zn、Tl、Ni、Be2、金屬污染物(MetalPollutant)Cd、H14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15第二節(jié)

水中無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TransportandTransformationofinorganicPollutants)

一、顆粒物與水之間的遷移(TransportBetweenParticlesandWater)1、水中的顆粒物的類別礦物微粒和黏土礦物金屬水合氧化物腐殖質(zhì)懸浮沉積物其他第二節(jié)

水中無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一、顆粒物與16腐殖質(zhì)(HumicSubstances)帶負電荷的高分子弱電解質(zhì),多含有–COOH、–OH等。在pH高,離子強度低條件下,羥基、羧基大多離解,負電荷相互排斥,構型伸展,親水性強。腐殖質(zhì)(HumicSubstances)帶負172、水環(huán)境中顆粒物的吸附作用(AdsorptionofParticalsinWaterEnvironmen)表面吸附離子交換吸附專屬吸附2、水環(huán)境中顆粒物的吸附作用表面吸附離子交換吸附專屬吸附18(1)吸附等溫線和等溫式(AdsorptionIsothermsandIsothermalEquation)吸附是指溶質(zhì)在界面層濃度升高的現(xiàn)象,水體中顆粒物對溶質(zhì)的吸附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過程。(1)吸附等溫線和等溫式吸附是指溶質(zhì)在界面層濃度升高的現(xiàn)象,19H型(Henry)等溫式(直線型)F型(Freundlich)等溫式用對數(shù)表示:式中:K——分配系數(shù)在一定的溫度下,當吸附達到平衡時,顆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與溶液中溶質(zhì)平衡濃度(C)之間的關系用吸附等溫式表達。H型(Henry)等溫式(直線型)F型(Freundlic20L型(Langmuir)等溫式

G0—單位表面上達到飽和時的最大吸附量A—常數(shù)L型(Langmuir)等溫式G0—單位表面上達到飽和時的213、沉積物中重金屬的釋放(ReleaseofHeavyMetalsinSediment)沉積物中的重金屬可能重新進入水體,這是產(chǎn)生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僅對于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而且對于飲用水的供給都是很危險的。3、沉積物中重金屬的釋放沉積物中的重金屬可能重新進入22誘發(fā)釋放的主要因素:(1)鹽濃度升高;(2)氧化還原條件的變化;(3)降低pH值;(4)增加水中配合劑的含量。誘發(fā)釋放的主要因素:(1)鹽濃度升高;(2)氧化還原條件的變23二、水中顆粒物的聚集(AggregationofParticalsinWater)膠體顆粒的聚集亦可稱為凝聚或絮凝。凝聚:由電介質(zhì)促成的聚集。絮凝: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二、水中顆粒物的聚集膠體顆粒的聚集亦可稱為凝聚或絮凝。凝聚:24膠體顆粒凝聚方式(FlocculationWayofColloidParticulate)1、壓縮雙電層的聚集2、專屬吸附凝聚3、膠體相互凝聚4.“邊對面”絮凝膠體顆粒凝聚方式1、壓縮雙電層的聚集2、專屬吸附凝聚3、膠體25膠體顆粒凝聚方式(AggregationWayofColloidParticulate)(5)第二極小值絮凝;(6)聚合物粘結架橋絮凝;(7)無機高分子的絮凝;(8)絮團卷掃絮凝;(9)顆粒層吸附絮凝;(10)生物絮凝。膠體顆粒凝聚方式(5)第二極小值絮凝;(6)聚合物粘26三、沉淀和溶解(PrecipitationandDissolution)1、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三、沉淀和溶解(PrecipitationandDiss27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的溶解度與溶液的pH值呈線性關系。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的溶解度與溶液的pH值呈28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29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302、硫化物(Sulfide)金屬硫化物是比氫氧化物溶度劑更小的一類難溶沉淀物。在硫化氫和硫化物均達到飽和的溶液中,可算出溶液中金屬離子的飽和濃度為:[Me2+]=Ksp/[S2-]=Ksp[H+]2/(0.1K1K2)2、硫化物(Sulfide)金屬硫化物是比313、碳酸鹽(Carbonates)(以CaCO3為例)(1)封閉體系(ClosedSystemfortheAtmosphere)CT為常數(shù),CaCO3的溶解度CaCO3=Ca2++CO32-KSP=[Ca2+][CO32-]=10-8.233、碳酸鹽(Carbonates)(以CaCO3為例)(132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33開放體系(OpenSystemfortheAtmosphere)CaCO3暴露在含有CO2的氣相中,大氣中pCO2固定,溶液中CO2濃度也相應固定。開放體系(OpenSystemfortheAtmo34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35四、氧化-還原(OxidationandReduction)1、電子活度和氧化還原電位(1)電子活度的概念pE=-lg(αe)αe——水溶液中電子的活度還原劑—電子給予體氧化劑—電子接受體四、氧化-還原(OxidationandReducti36熱力學定義:

根據(jù)H2的半電池反應2H+(aq)+2e=H2當反應的全部組分活度為1單位,該反應的自由能變化ΔG可定義為零。即當H+(aq)為1個單位活度與H2為1.0130×105Pa(活度1)平衡的介質(zhì)中,電子活度α為1,則pE=0.0。熱力學定義:根據(jù)H2的半電池反應2H+(37Ox+ne=Red根據(jù)Nernst方程,

氧化還原電位E與pE的關系Ox+ne=Red根據(jù)Nernst方程,382、天然水體的pE-pH圖(pEinNatrualWater)水的氧化還原限度氧化限度1.0130×105Pa氧分壓pE=20.75-pH2、天然水體的pE-pH圖(pEinNatrualW39還原限度1.0130×105Pa氫分壓還原限度1.0130×105Pa氫分壓403、天然水的pE和決定電位

(pEinNatrualWater)

水中主要氧化劑:Fe(III)、Mn(IV)、S(VI)等還原劑:H2O、Fe(II)、Mn(II)、S(-II)、有機物等3、天然水的pE和決定電位水中主要氧化劑:還原劑:41決定電位:某個單體系的含量比其他體系高得多,該單體系的電位幾乎等于混合體系的pE,被視作決定電位。在一般水環(huán)境中,溶解氧是“決定電位”,而有機污染物積累的厭氧體系中有機物是“決定電位”。決定電位:某個單體系的含量比其他體系高在424、無機氮化合物的氧化還原轉化水中氮的形態(tài)主要是:NH4+、NO2-、NO3-等。4、無機氮化合物的氧化還原轉化水中氮的形態(tài)主要是:43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44

5、無機鐵的氧化還原轉化天然水中的鐵主要以Fe(OH)3(S)或Fe2+形態(tài)存在。設總溶解鐵的濃度為1.00×10-3mol/LFe3++e=Fe2+pEo=13.055、無機鐵的氧化還原轉化天然水中的鐵主要以45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466、水中有機物的氧化

(OxidationofOrganicinWater)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解氧對水中的有機物進行有氧降解,可以表示為:{CH2O}+O2→CO2+H2O6、水中有機物的氧化

(OxidationofOrgan47當水中有機物增多,溶解氧減少,可能發(fā)生缺氧降解,主要產(chǎn)物為NH4+、H2S、CH4等,使水質(zhì)進一步惡化。天然水體有自凈能力。當水中有機物增多,溶解氧減少,可能發(fā)生缺氧降解,主48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49五、配合作用(Complexation)1、水中多數(shù)金屬污染物以配合物形態(tài)存在天然水體中重要的無機配體有:OH-、Cl-、CO32-、HCO3-、F-、S2-、CN-、NH3五、配合作用(Complexation)1、水中多數(shù)金屬污50有機配體情況復雜,包括動植物組織中的天然降解產(chǎn)物,如氨基酸、糖、腐殖質(zhì)以及生活廢水中的洗滌劑、NTA、EDTA等。有機配體情況復雜,包括動植物組織中的天然降解產(chǎn)物512、天然水體中配合作用的特點

(Characterof

ComplexationinNatrualWaterBodies)(1)大多數(shù)配合物穩(wěn)定地存在于水中;(2)羥基、鹵素配體的競爭配位作用,影響金屬難溶鹽的溶解度;(3)重金屬離子與不同配體的配位作用,改變其化學形態(tài)和毒性。2、天然水體中配合作用的特點

(CharacterofC52腐殖質(zhì)的配合作用(ComplexationofHumicSubstances)

腐殖酸(Humicacid)溶于稀堿不溶于酸分類富里酸(Fulvicacid)溶于酸堿,腐黑物(Humin)不被酸堿提取。腐殖質(zhì)的配合作用腐53結構:含大量苯環(huán),還含大量羧基、醇基和酚基,隨親水性基團含量的不同,腐殖質(zhì)的水溶性不同,并且具有高分子電解質(zhì)的特性,表現(xiàn)為酸性。結構:含大量苯環(huán),還含大量羧基、醇基和酚基,隨親水性基團含量54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55第三節(jié)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TransportandTransformationoforganicPollutants)

有機污染物在水環(huán)境中的遷移轉化取決于有機污染物的自身性質(zhì)和水體的環(huán)境條件。遷移轉化主要方式:吸附、揮發(fā)、水解、光解、生物富集、生物降解等。第三節(jié)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有機污染物56一、分配作用

(Partition)1、分配理論(PartitionTheory)吸著(sorption)指有化合物在土壤(沉積物)中的吸著存在,可以用二種機理來描述有機污染物和土壤質(zhì)點表面間物理化學作用的范圍。分配作用(partition)吸附作用(adsorption)一、分配作用(Partition)1、分配理論(Par572、標化分配系數(shù)(Koc)Cs、Cw表示有機物在沉積物和水中的平衡濃度。有機物在沉積物(土壤)與水之間的分配系數(shù)Kp2、標化分配系數(shù)(Koc)Cs、Cw表示有機物在沉積物和水中583、生物濃縮因子(BCF)有機毒物在生物群-水之間的分配稱為生物濃縮或生物積累。生物濃縮因子(KB)定義:

有機體在生物體某一器官內(nèi)的濃度與水中該有機物濃度之比,用BCF或KB表示。3、生物濃縮因子(BCF)有機毒物在生物群59二、揮發(fā)作用(Volatilization)有機污染物的揮發(fā)速率及揮發(fā)速率常數(shù)的關系:二、揮發(fā)作用(Volatilization)60三、水解作用(Hydrolysis)有機毒物與水的反應是X-基團與OH-基團交換的過程:在水體環(huán)境條件下,可能發(fā)生水解的官能團有烷基鹵、酰胺、胺、氨基甲酸酯、羧酸酯、環(huán)氧化物、腈、磷酸酯、磺酸酯、硫酸酯等。三、水解作用(Hydrolysis)有機毒物61四、光解作用(Photolysis)直接光解敏化光解氧化反應四、光解作用(Photolysis)直接光解敏化光解氧化反62五、生物降解作用(Biodegradation)1、生長代謝(Growthmetabolism)有毒有機物作為微生物培養(yǎng)的唯一碳源,使有毒有機物進行徹底的降解或礦化。五、生物降解作用(Biodegradation)1、生長代謝63pH值溫度鹽度溶解氧濃度營養(yǎng)物料的種類濃度等。

影響生物降解作用的因素還有環(huán)境條件:pH值影響生物降解作用的因素還有環(huán)境條件:64可用Monod方程式來描述當化合物為唯一碳源時,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可用Monod方程式來描述當化合物為唯一碳源65當微生物種群及量確定后,通常可以用簡單的一級動力學方程表示降解速率為:當微生物種群及量確定后,通??梢杂煤唵蔚囊患?62、共代謝(Cometabolism)某些有機物不能作為微生物培養(yǎng)的唯一碳源,必須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該有機物才降解,這類降解稱共代謝作用。2、共代謝(Cometabolism)某些有機物不67共代謝作用直接與微生物種群的多少成正比,Paris等描述了微生物催化水解反應的二級速率定律:共代謝作用直接與微生物種群的多少成正比,Par68第四節(jié)水質(zhì)模型

(WaterQualityModel)氧平衡模型湖泊富營養(yǎng)化預測模型有毒有機污染物的歸趨模型。第四節(jié)水質(zhì)模型

(WaterQualityMod69水體富營養(yǎng)化預測模型(PredictionModelofEutrophicWaterBody)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是一種由磷、氮的化合物過多排放引起的二次污染。主要表現(xiàn)為水體中藻類的大量繁殖,嚴重影響了水質(zhì)。水體富營養(yǎng)化預測模型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是一種由磷、氮70水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來源雨水農(nóng)業(yè)排水城市污水其他來源水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來源雨水農(nóng)業(yè)排水城市污水其他來源71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

(WaterEnvironmentalChemistry)胡綿好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

(WaterEnvironmenta72本章重點1、無機污染物在水體中進行沉淀-溶解、氧化-還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淀的基本原理;2、計算水體中金屬存在形態(tài);3、pE計算;4、有機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過程和分配系數(shù)、揮發(fā)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計算方法。本章重點1、無機污染物在水體中進行沉淀-溶解、氧化-還原、273第一節(jié)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態(tài)一、天然水體的基本特征(BasicCharacterofNaturalWaters)1、天然水的組成(ConstitutionofNaturalWaters)八大離子:K+、Na+、Ca2+、Mg2+、HCO3-、NO3-、Cl-和SO42-總含鹽量(TDS):TDS=[K++Na++Ca2++Mg2+]+[HCO3-+NO3-+Cl-+SO42-第一節(jié)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態(tài)一、天然水體的基本742、天然水的性質(zhì)

(CharacteristicofNaturalWaters)(1)碳酸平衡(BalanceofH2CO3)水體中存在四種化合態(tài):CO2、CO32-、HCO3-、H2CO3常把CO2和H2CO3合并為H2CO3*。2、天然水的性質(zhì)

(Characteristicof75H2CO3*—HCO3-—CO32-體系可用下面的反應和平衡常數(shù)表示:CO2+H2O=H2CO3*pK0=1.46H2CO3*=H++

HCO3-pK1=6.35

HCO3-=H++CO32-pK2=10.33H2CO3*—HCO3-—CO32-體系可76α0=[H2CO3*]/{[H2CO3*]+[HCO3-]+[CO32-

]}α1=[HCO3-]/{[H2CO3*]+[HCO3-]+[CO32-

]}α2=[CO32-

]/{[H2CO3*]+[HCO3-]+[CO32-

]}α0=[H2CO3*]/{[H2CO3*]+[HCO377(2)天然水中的堿度和酸度

(AcidityandAlkalinityinNaturalWaters)

堿度(Alkalinity)指水中能與強酸發(fā)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質(zhì),即接受質(zhì)子的物質(zhì)總量,包括強堿、弱堿及強堿弱酸鹽。(2)天然水中的堿度和酸度

(AcidityandAl78H++OH-=H2OH++CO32-=HCO3-

(酚酞終點)

H++HCO3-=H2CO3

(甲基橙終點)測定方法:酸堿滴定,雙指示劑法H++OH-=H2O79總堿度=[HCO3-]+2[CO32-]+[OH-]–[H+]酚酞堿度=[OH-]+[CO32-]-[H2CO3*]–[H+]苛性堿度=[OH-]-[HCO3-]-2[CO32-]–[H+]總堿度=[HCO3-]+2[CO32-]+[80酸度

(Acidity)是指水中能與強堿發(fā)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質(zhì),亦即放出H+或經(jīng)過水解能產(chǎn)生H+的物質(zhì)的總量。強酸弱酸強酸弱堿鹽酸度(Acidity)是指水中能與強堿發(fā)生中81總酸度=

[H+]+[HCO3-]+2[H2CO3*]-[OH-]CO2酸度=[H+]+[H2CO3*]-[CO32-]-[OH-]無機酸度=

[H+]-[HCO3-]-2[CO32-]-[OH-]總酸度=[H+]+[HCO3-]+2[H2CO3*]82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態(tài)1、有機污染物(OrganicPollutant)農(nóng)藥有機氯有機磷多氯聯(lián)苯(PCBS)鹵代脂肪烴醚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態(tài)1、有機污染物(Organi83單環(huán)芳香族化合物苯酚類和甲酚類酞酸酯類多環(huán)芳烴(PAH)亞硝胺和其他化合物單環(huán)芳香族化合物苯酚類和甲酚類酞酸酯類多環(huán)芳烴(PAH)亞硝842、金屬污染物(MetalPollutant)Cd、Hg、Pb、As、Cr、Cu、Zn、Tl、Ni、Be2、金屬污染物(MetalPollutant)Cd、H85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86第二節(jié)

水中無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TransportandTransformationofinorganicPollutants)

一、顆粒物與水之間的遷移(TransportBetweenParticlesandWater)1、水中的顆粒物的類別礦物微粒和黏土礦物金屬水合氧化物腐殖質(zhì)懸浮沉積物其他第二節(jié)

水中無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一、顆粒物與87腐殖質(zhì)(HumicSubstances)帶負電荷的高分子弱電解質(zhì),多含有–COOH、–OH等。在pH高,離子強度低條件下,羥基、羧基大多離解,負電荷相互排斥,構型伸展,親水性強。腐殖質(zhì)(HumicSubstances)帶負882、水環(huán)境中顆粒物的吸附作用(AdsorptionofParticalsinWaterEnvironmen)表面吸附離子交換吸附專屬吸附2、水環(huán)境中顆粒物的吸附作用表面吸附離子交換吸附專屬吸附89(1)吸附等溫線和等溫式(AdsorptionIsothermsandIsothermalEquation)吸附是指溶質(zhì)在界面層濃度升高的現(xiàn)象,水體中顆粒物對溶質(zhì)的吸附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過程。(1)吸附等溫線和等溫式吸附是指溶質(zhì)在界面層濃度升高的現(xiàn)象,90H型(Henry)等溫式(直線型)F型(Freundlich)等溫式用對數(shù)表示:式中:K——分配系數(shù)在一定的溫度下,當吸附達到平衡時,顆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與溶液中溶質(zhì)平衡濃度(C)之間的關系用吸附等溫式表達。H型(Henry)等溫式(直線型)F型(Freundlic91L型(Langmuir)等溫式

G0—單位表面上達到飽和時的最大吸附量A—常數(shù)L型(Langmuir)等溫式G0—單位表面上達到飽和時的923、沉積物中重金屬的釋放(ReleaseofHeavyMetalsinSediment)沉積物中的重金屬可能重新進入水體,這是產(chǎn)生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僅對于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而且對于飲用水的供給都是很危險的。3、沉積物中重金屬的釋放沉積物中的重金屬可能重新進入93誘發(fā)釋放的主要因素:(1)鹽濃度升高;(2)氧化還原條件的變化;(3)降低pH值;(4)增加水中配合劑的含量。誘發(fā)釋放的主要因素:(1)鹽濃度升高;(2)氧化還原條件的變94二、水中顆粒物的聚集(AggregationofParticalsinWater)膠體顆粒的聚集亦可稱為凝聚或絮凝。凝聚:由電介質(zhì)促成的聚集。絮凝: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二、水中顆粒物的聚集膠體顆粒的聚集亦可稱為凝聚或絮凝。凝聚:95膠體顆粒凝聚方式(FlocculationWayofColloidParticulate)1、壓縮雙電層的聚集2、專屬吸附凝聚3、膠體相互凝聚4.“邊對面”絮凝膠體顆粒凝聚方式1、壓縮雙電層的聚集2、專屬吸附凝聚3、膠體96膠體顆粒凝聚方式(AggregationWayofColloidParticulate)(5)第二極小值絮凝;(6)聚合物粘結架橋絮凝;(7)無機高分子的絮凝;(8)絮團卷掃絮凝;(9)顆粒層吸附絮凝;(10)生物絮凝。膠體顆粒凝聚方式(5)第二極小值絮凝;(6)聚合物粘97三、沉淀和溶解(PrecipitationandDissolution)1、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三、沉淀和溶解(PrecipitationandDiss98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的溶解度與溶液的pH值呈線性關系。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的溶解度與溶液的pH值呈99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100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1012、硫化物(Sulfide)金屬硫化物是比氫氧化物溶度劑更小的一類難溶沉淀物。在硫化氫和硫化物均達到飽和的溶液中,可算出溶液中金屬離子的飽和濃度為:[Me2+]=Ksp/[S2-]=Ksp[H+]2/(0.1K1K2)2、硫化物(Sulfide)金屬硫化物是比1023、碳酸鹽(Carbonates)(以CaCO3為例)(1)封閉體系(ClosedSystemfortheAtmosphere)CT為常數(shù),CaCO3的溶解度CaCO3=Ca2++CO32-KSP=[Ca2+][CO32-]=10-8.233、碳酸鹽(Carbonates)(以CaCO3為例)(1103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104開放體系(OpenSystemfortheAtmosphere)CaCO3暴露在含有CO2的氣相中,大氣中pCO2固定,溶液中CO2濃度也相應固定。開放體系(OpenSystemfortheAtmo105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106四、氧化-還原(OxidationandReduction)1、電子活度和氧化還原電位(1)電子活度的概念pE=-lg(αe)αe——水溶液中電子的活度還原劑—電子給予體氧化劑—電子接受體四、氧化-還原(OxidationandReducti107熱力學定義:

根據(jù)H2的半電池反應2H+(aq)+2e=H2當反應的全部組分活度為1單位,該反應的自由能變化ΔG可定義為零。即當H+(aq)為1個單位活度與H2為1.0130×105Pa(活度1)平衡的介質(zhì)中,電子活度α為1,則pE=0.0。熱力學定義:根據(jù)H2的半電池反應2H+(108Ox+ne=Red根據(jù)Nernst方程,

氧化還原電位E與pE的關系Ox+ne=Red根據(jù)Nernst方程,1092、天然水體的pE-pH圖(pEinNatrualWater)水的氧化還原限度氧化限度1.0130×105Pa氧分壓pE=20.75-pH2、天然水體的pE-pH圖(pEinNatrualW110還原限度1.0130×105Pa氫分壓還原限度1.0130×105Pa氫分壓1113、天然水的pE和決定電位

(pEinNatrualWater)

水中主要氧化劑:Fe(III)、Mn(IV)、S(VI)等還原劑:H2O、Fe(II)、Mn(II)、S(-II)、有機物等3、天然水的pE和決定電位水中主要氧化劑:還原劑:112決定電位:某個單體系的含量比其他體系高得多,該單體系的電位幾乎等于混合體系的pE,被視作決定電位。在一般水環(huán)境中,溶解氧是“決定電位”,而有機污染物積累的厭氧體系中有機物是“決定電位”。決定電位:某個單體系的含量比其他體系高在1134、無機氮化合物的氧化還原轉化水中氮的形態(tài)主要是:NH4+、NO2-、NO3-等。4、無機氮化合物的氧化還原轉化水中氮的形態(tài)主要是:114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115

5、無機鐵的氧化還原轉化天然水中的鐵主要以Fe(OH)3(S)或Fe2+形態(tài)存在。設總溶解鐵的濃度為1.00×10-3mol/LFe3++e=Fe2+pEo=13.055、無機鐵的氧化還原轉化天然水中的鐵主要以116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1176、水中有機物的氧化

(OxidationofOrganicinWater)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解氧對水中的有機物進行有氧降解,可以表示為:{CH2O}+O2→CO2+H2O6、水中有機物的氧化

(OxidationofOrgan118當水中有機物增多,溶解氧減少,可能發(fā)生缺氧降解,主要產(chǎn)物為NH4+、H2S、CH4等,使水質(zhì)進一步惡化。天然水體有自凈能力。當水中有機物增多,溶解氧減少,可能發(fā)生缺氧降解,主119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120五、配合作用(Complexation)1、水中多數(shù)金屬污染物以配合物形態(tài)存在天然水體中重要的無機配體有:OH-、Cl-、CO32-、HCO3-、F-、S2-、CN-、NH3五、配合作用(Complexation)1、水中多數(shù)金屬污121有機配體情況復雜,包括動植物組織中的天然降解產(chǎn)物,如氨基酸、糖、腐殖質(zhì)以及生活廢水中的洗滌劑、NTA、EDTA等。有機配體情況復雜,包括動植物組織中的天然降解產(chǎn)物1222、天然水體中配合作用的特點

(Characterof

ComplexationinNatrualWaterBodies)(1)大多數(shù)配合物穩(wěn)定地存在于水中;(2)羥基、鹵素配體的競爭配位作用,影響金屬難溶鹽的溶解度;(3)重金屬離子與不同配體的配位作用,改變其化學形態(tài)和毒性。2、天然水體中配合作用的特點

(CharacterofC123腐殖質(zhì)的配合作用(ComplexationofHumicSubstances)

腐殖酸(Humicacid)溶于稀堿不溶于酸分類富里酸(Fulvicacid)溶于酸堿,腐黑物(Humin)不被酸堿提取。腐殖質(zhì)的配合作用腐124結構:含大量苯環(huán),還含大量羧基、醇基和酚基,隨親水性基團含量的不同,腐殖質(zhì)的水溶性不同,并且具有高分子電解質(zhì)的特性,表現(xiàn)為酸性。結構:含大量苯環(huán),還含大量羧基、醇基和酚基,隨親水性基團含量125第三章水環(huán)境化學課件126第三節(jié)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TransportandTransformationoforganicPoll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