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qū)知春里中學2023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北京市海淀區(qū)知春里中學2023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北京市海淀區(qū)知春里中學2023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高考歷史模擬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公元前4世紀中葉開始,秦國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設縣,任命長官。特別在秦國后期頻繁地與六國發(fā)生戰(zhàn)爭,其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縣來計算的。由此可見A.郡縣制源自對六國中央集權模式的移植B.國家統(tǒng)一是官僚政治實施的前提與基礎C.實施郡縣制是秦能夠統(tǒng)一六國的根本原因D.秦的統(tǒng)一伴隨著中央集權官僚體系的擴張2.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被稱為亞洲第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其主要原因是這一政權:A.實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國支持下建立C.實行責任內閣制 D.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3.以下關于臺灣的詩句,其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②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③汪辜會談開先河,二老共創(chuàng)新關系④竊喜戰(zhàn)功歸祖國,更欣光復到臺灣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4.1964年1月27日。中國《人民日報》和法國《世界報》同時在頭版刊登中法兩國建交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系。”這則簡短的建交公報被西方媒體稱作“炸破冷戰(zhàn)堅冰的外交核彈”。這一外交核爆A.得益于中美關系緩和的直接推動B.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深入發(fā)展C.體現(xiàn)中法兩國奉行獨立自主外交D.標志著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結束5.辛亥革命之后的10年間是中國社會劇烈變化的時期,社會上出現(xiàn)各種思想觀點。表中空白處的主張應是序號主張1民主共和2提倡國貨34外爭主權,內除國賊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B.兼容并包,思想自由C.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D.打倒列強,除軍閥6.維多利亞女王時代。(1837一l901年)被英國人視為大英帝國的“巔峰時代”。下列關于這一時期英國的敘述,錯誤的是A.開始成為殖民帝國 B.主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C.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 D.現(xiàn)實主義文學走向興盛7.唐代的韓愈、柳宗元主張摒棄六朝以來流行的駢文而發(fā)起古文運動,強調在先秦兩漢古文基礎上建立新的散文,提出“詞必己出”“文以載道”。這場運動持續(xù)到宋代,歷時二百多年。這場古文運動A.鞏固了儒學思想的政治地位 B.強調了抒發(fā)個性和表達情感C.順應了市民階層的發(fā)展壯大 D.反映了文學復古潮流的興起8.“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觀點體現(xiàn)了普羅塔哥拉鮮明的反傳統(tǒng)傾向,它既否定了傳統(tǒng)的神本主義,也破除了絕對權威主義。下列與普氏觀點最接近的說法是:()A.“格物致知” B.“知識即感覺”C.“因信稱義” D.“知識即美德”9.20世紀80年代初,火車、輪船和長途汽車上到處是拎著裝有建筑材料、紡織品和食品等商品樣本的大包小包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推銷員,形成了“推銷員滿地跑”的景象。這一景象A.表明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 B.反映出商品市場的活躍C.直接推動了國有企業(yè)改革 D.體現(xiàn)了私營企業(yè)的活力10.11世紀前后,西歐封建制度漸次形成,依據史實,下面表格中的①②應該是()A.封建等級;分裂割據 B.君主等級;民族國家C.城市自治;君主專制 D.君主專制;封建割據1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法國的克里孟梭疾呼:“我第一是復仇,第二是復仇,第三仍是復仇”。他的“仇恨”起因于:A.普法戰(zhàn)爭法國失敗 B.普魯士破壞法國革命C.德奧同盟針對法國 D.德挑戰(zhàn)法國霸主地位12.據《上海電信史》記載:“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請德律風專營權,條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電話通訊網。”文中省略的機構應是A.英國議會 B.總理衙門 C.“工部局” D.上海道臺13.如圖是19世紀法國畫家西斯菜的名作。有評論家指出,西斯萊對色彩感覺特別敏銳,筆觸輕快而有變化,特別善于運用微妙的色彩關系,表現(xiàn)具有詩意的自然景色。這說明西斯萊的藝術風格屬于A.浪漫主義 B.現(xiàn)實主義 C.印象主義 D.現(xiàn)代主義14.20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曾指出,只要臺灣當局能為國家守住臺灣,那大陸就不急于改變對臺關系。蔣介石也表示,國共爭斗屬于“內戰(zhàn)”,希望美國不要干涉中國的內政和主權,不要阻礙其“反攻大陸”的計劃。上述材料表明,在臺海問題上A.“一個中國”是兩岸高層的共同認知B.“武力解決”是國共雙方的主要手段C.“和平統(tǒng)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呼聲D.“倚重美國”是海峽兩岸的主要策略15.據《元史·百官志三》記載:“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來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庇纱伺袛嘈核犞貞撐挥谙聢D中的A.AB.BC.CD.D16.雍正皇帝有詩曰:“巧制符天律,陰陽一彈包。弦輪旋密運,針表恰相交。晷刻毫無爽,晨昏定不淆。應時清響報,疑是有人敲?!睋耍铝凶钸m合作為詩題的是A.《詠利瑪竇》B.《詠崇禎歷書》C.《詠自鳴鐘》D.《詠泰西水法》17.20世紀初期,中國曾“以俄為師”。這里的“俄’’通常是指①沙俄②蘇俄③蘇聯(lián)④獨聯(lián)體⑤俄羅斯A.①②B.②⑤C.②③D.③④18.德國哲人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說:“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币韵挛拿鞒晒a生于該“軸心時代”的是A.楔形文字 B.十二銅表法 C.甲骨文 D.伊斯蘭教19.18世紀,“英國陶瓷之父”喬賽亞韋奇伍德積極為他的工廠裝備最新的技術,第--臺引擎旋床是以他在伯明翰的鑄造廠里看到的機器為原型,然后按照陶器生產的特殊需要改制而成的;1782年安裝了一臺蒸汽發(fā)動機,它由國內著名的博爾頓一一瓦特鑄造廠生產,韋奇伍德用它碾碎燧石并為陶器拋光。由此可見,工業(yè)革命A.造就了大量如陶瓷之父般的人才B.需要各行各業(yè)入員的支持和協(xié)作C.一個部門能決定多個部門的前程D.對蒸汽發(fā)動機發(fā)展依賴非常嚴重20.多數學者認為新航路開辟是中世紀和近代歷史的分水嶺,其劃分的視角側重于A.政治革命 B.交通變革 C.世界聯(lián)系 D.軍事因素21.從1978年到1994年間在我國工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國有控股工業(yè)從78%降到26%,個體等私有經濟從無到36%,變化的原因是:()A.工業(yè)結構調整 B.企業(yè)管理體制改革C.市場經濟形成 D.經濟體制改革22.以1954年華僑回福建投資額(100%)為基準,1955年上升到158.6%;1956年廣東吸收的華僑和港澳同胞的投資額比1955年增加了53%。1956年閩粵兩地華僑投資公司吸收的資金占兩地地方工業(yè)總投資的十分之一。這些投資A.有利于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yè) B.有利于工業(yè)化戰(zhàn)略實施C.利于基本完成經濟調整任務 D.加速了國民經濟的恢復23.他是十八世紀自由思想和自由主義的倡導者,被譽為“思想之王”,在當時眾多的思想家中,他是公認的領袖和導師。他著有重要的歷史著作,他說:“我寫歷史更多地是寫一個偉大的時代,而不是一個偉大的國王。”這位思想家主張A.法律不能違背人的理性 B.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C.人類平等,發(fā)展人的個性 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4.“12月9日,在中共地下組織的領導發(fā)動下,數千名大中學生沖破重重阻撓,匯集新華門前向當局請愿,提出‘反對防共自治運動’等六項抗日民主要求。……示威游行隊伍遭到軍警鎮(zhèn)壓,……這場運動很快發(fā)展為全國性的群眾抗日救亡運動?!边@場運動的發(fā)源地是A.南京 B.天津 C.上海 D.北平25.1919年1月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在巴黎宣稱:“…我們在此集會有兩個目的:一是就解決此次戰(zhàn)爭引起的問題,提出若干當前必要解決的措施;另一是通過當前的這些措施…,以保證持久和平。我認為,成立國際聯(lián)盟對于上述兩個目的都是必需的?!睂Υ私庾x錯誤的是A.“集會”是指巴黎和會 B.“我”代表美國政府C.“此次戰(zhàn)爭”是指“一戰(zhàn)” D.“措施”包含加入“國聯(lián)”26.如表甲、乙二人對史料的不同解讀說明A.文獻史料具有不確定性 B.歷史解釋要以事實為依據C.人們無法了解事實原貌 D.歷史解釋受價值立場影響27.有西方學者把美、英兩國1979—1982年的經濟轉變稱為“從社會主義者向資本主義者的轉變”。對其經濟舉措表述正確的是A.增加政府財政支出 B.提高企業(yè)所得稅率C.削減社會福利開支 D.擴張貨幣刺激通脹28.讀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①②④為《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B.陳獨秀在②創(chuàng)辦了《青年雜志》C.共產黨在③打響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D.國共兩黨在④實現(xiàn)了第二次合作29.南南合作過程中先后出現(xiàn)了七十七國集團、聯(lián)合國貿易和發(fā)展會議等陣地,但是由于國際發(fā)展合作話語權一直受西方主導,南南合作在其后的30多年中進展緩慢,直到以中國為首的南方國家崛起,南南合作有了新的發(fā)展契機,開始進入新南南合作階段。材料反映A.南南合作極大推動了全球化進程B.中國是南南合作的絕對主導力量C.國際經濟新秩序阻礙了全球治理D.國際經濟格局變化推動南南合作30.世界上第一個計時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蘇宋為皇帝編制歷法而制造的水運儀象臺(天文鐘),但隨著朝廷的變更和戰(zhàn)亂,這一技術便失傳了。14世紀在歐洲的英、法等國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現(xiàn)了為公眾報時的鐘。1656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應用伽利略的理論設計了鐘擺,1675年,他又用游絲取代了原始的鐘擺,這樣就形成了以發(fā)條為動力、以游絲為調速機構的小型鐘,同時也為制造便于攜帶的袋表提供了條件,鐘表制造業(yè)在歐洲發(fā)展起來。計時器在中外歷經不同命運的根本原因是A.技術水平的高低 B.科學家有無創(chuàng)新能力C.是否出自社會需要 D.是否有政府支持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君相的“拔河”皇帝與丞相的關系可以用拔河來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別在繩子的一頭,向著自己的方向拉,這項運動并沒有裁判,但卻有一項不成文的規(guī)則。這個規(guī)則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實踐劃定的,……雙方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在這樣的規(guī)則中,權力達到了平衡。而朱元璋不守規(guī)則,改變了這一切……權力由他一人掌握就可以了,不再需要所謂的平衡?!援斈昝髟隆睹鞒切┦聝骸穯栴}:(1)明朝以前,皇帝和丞相遵循的“規(guī)則”主要有哪些?(2)你贊成中國古代皇帝和丞相之間的“權力”拔河說嗎?說明理由。(3)怎樣看待朱元璋的“不守規(guī)則”行為?32.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是各種文明不斷交流、融合、創(chuàng)新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伏爾泰在談及孔子思想時嘆言道:“歐洲的王族同商人發(fā)現(xiàn)東方,只曉得求財富,而哲學家則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精神的與物質的世界。——李云泉主編《中西文化關系史》材料二唐初對外來文化大膽吸收,外來民族的音樂、歌舞、技藝、服飾皆為唐人普遍喜好,刻意仿效?!宄哉J為是天朝大國,別的都是蠻夷小邦,不與外國往來。滿清嚴禁中國人學外語,嚴禁華人與外人接觸——李云泉主編《中西文化關系史》材料三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先進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無批判地吸收……——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材料四當今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超越了民族與各族的界線,傳承著和平與發(fā)展的福音;世界博覽會將各國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環(huán)球小姐大賽、環(huán)球嘉年華、迪斯尼主題公園等活動將鮮花、歡笑和美麗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1)材料一中“新的精神……世界”指什么?伏爾泰推崇東方新的精神世界原因是什么?(2)與唐初相比,清朝對待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產生了什么影響?(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毛澤東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斗爭實踐,談談毛澤東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來文化的?(4)概括材料三反映的現(xiàn)象,并分析原因。33.材料周初分封以后,周朝將國家分為一系列政治單元,包括王畿和被分封的各諸侯國。在每個單元中,又有國與野之別。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達封地后,要建立一個名為“城”的軍事?lián)c(后來通常成為封國的都城),逐漸由點向面擴展,完成對封地的控制,這種城(包括其近郊)也被稱為“國”,“國”以外的廣大田土則稱作“野”。國、野的居民分別稱為國人、野人。國人是以周部族為主體的統(tǒng)治部族成員,其上層即貴族。占國人大多數的下層成員皆屬于平民,他們被置于宗法制控制之下,有自己的職業(yè)并承擔軍賦和當兵作戰(zhàn)的義務。遇有“國?!薄皣w”和“立君”等重大問題,國君要征詢國人的意見。野人是被征服地區(qū)的傳統(tǒng)居民,包括殷商等古老部族的后裔、周邊民族成員及流亡人口等,他們原有的社會組織得到了保留,在貴族統(tǒng)治下雖受到較強的人身束縛,但身份不同于奴隸。作為井田制下的農業(yè)勞動者,野人以助耕公田的方式為國家負擔勞役。從春秋時期開始,國野制出現(xiàn)破壞跡象,國人和野人逐漸合二為一,成為專制政權下的編戶齊民——據趙世超《周代國野制度研究》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周國野制度的主要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周國野制度的積極作用。

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答案解析】

依據材料“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設縣,任命長官。^其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縣來計算的”可知在統(tǒng)一過程中伴隨著中央集權官僚體系的擴張,故D正確;“源于六國”材料不能體現(xiàn),故排除A;依據材料“秦國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設縣,任命長官”可知秦朝以前就已經有了官僚政治,故B排除;依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小農經濟的出現(xiàn)是統(tǒng)一的根源,故C排除。故選D。2、A【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根據《臨時約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是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故選A。B項錯誤,臨時政府并非在,美國的支持下建立的,新生的政府并未得到列強的認可;C項是學習的英國;D項說法錯誤,臨時政府是共和制。考點:辛亥革命點評: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運動,推翻了清王朝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學習美國的體制實行三權分立的原則,頒布了約法。雖然最終是以失敗告終,但是也傳播了民主共和的觀念,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3、A【答案解析】

①是康熙帝對收復臺灣的描述;②是對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的描述;③是在1993年汪辜會談的描述;④是對1945年收回臺灣的描述,因此正確排序是①②④③,A正確,BCD排除。故選A。4、C【答案解析】

1964年處于美蘇兩極格局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系?!睕_破了美蘇大國的限制,體現(xiàn)了中法兩國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故C正確;1972年中美關系正?;珹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無關,排除B;1991年蘇聯(lián)解體標志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結束,排除D?!敬鸢更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6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系?!甭?lián)系所學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xiàn)的史實分析解答。5、B【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據題干可知,材料中的思潮都出現(xiàn)于辛亥革命之后,而“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是1919年五四運動的口號,故這一思潮出現(xiàn)的時間是1912-1919年。A是1905年成立的同盟會的政治綱領;C、D都發(fā)生在國民革命時期(1924-1927年);B是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時提出的辦學方針,符合題意。考點: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內容6、A【答案解析】

16世紀中葉后,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英國對外進行了殖民擴張與掠奪,成為殖民帝國。A符合題意;BC項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yè)革命,并利用其優(yōu)勢成為世界市場的主導,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19世紀中葉,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矛盾的暴露,現(xiàn)實主義文學出現(xiàn)并走向興盛,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7、A【答案解析】

根據“韓愈”“文以載道”“宋代”等信息可知,材料主旨是知識分子推動的儒學復興,從而鞏固了儒學思想的政治地位,故選A;抒發(fā)個性和表達情感以及市民階層壯大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BC;這場古文運動并不僅僅是為了文學復古,D項沒有體現(xiàn)本質內容,排除。故選A。8、B【答案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比較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不同歷史內容的共性進行歸納的能力。題中對“人是萬物的尺度”認識的角度是主觀唯心主義,選項中B項“知識即感覺”與之相符。其它三項與題意不符??键c:古代希臘、羅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學派【名師點睛】智者學派和蘇格拉觀點的異同:相同

都體現(xiàn)了理性精神和人文主義

不同

哲學研究重點不同

智者學派

社會

蘇格拉底

認識人自己

對知識的看法不同

智者學派

知識是為了適應民主政治需要

蘇格拉底

知識即美德,認為道德行為必須以知識為基礎,最高的知識就是對“善”“美德”的認識。

對真理的看法不同

智者學派

“人是萬物的尺度”,世間沒有客觀的評判標準和永恒的真理

蘇格拉底

認為“善”“美德”就是真理

亞里士多德

提出真理高于一切

對政治的看法不同

智者學派

基本上適應民主政治的發(fā)展

蘇格拉底

反對過激的、泛濫的民主政治

背景不同

智者學派

民主政治繁榮時期

蘇格拉底

民主政治出現(xiàn)危機、民主制度弊端暴露時期

9、B【答案解析】

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推銷員滿地跑”,說明這些企業(yè)是自己找市場,這說明當時中國的商品市場較為活躍,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銷售狀況,而不是生產狀況,故無法得出A項結論,排除;材料現(xiàn)象雖推動了國有企業(yè)改革,但并非直接推動力,其只能起到間接的推動作用,故排除C項;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不屬于私營企業(yè),而是集體所有制企業(yè),故排除D項。10、A【答案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相關史實的再認再現(xiàn)能力。中世紀的西歐通過采邑改革形成了封建等級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采邑逐漸演變?yōu)槭酪u領地,封建領主的權力日益強大,王國陷入分裂割據的狀態(tài)。故本題應選A項。11、A【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克里孟梭堅持要“復仇”,這說明法國此前曾遭到過重大的失敗,并受到侮辱,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可知,在1870年的普法戰(zhàn)爭中,法國慘敗,對德割地并支付大量賠款,從此埋下雙方仇恨的種子,故選A。B項錯誤,法國大革命是在18世紀進行的,普魯士雖然組織了反法聯(lián)盟,但是并不是法德結仇的開始;C項是在一戰(zhàn)之中;D項明顯錯誤。考點:普法戰(zhàn)爭點評:1870~1871年普魯士同法國之間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1870年9月開始,最終法國戰(zhàn)敗。1871年1月28日,巴黎失陷,兩國簽訂停戰(zhàn)協(xié)定。2月26日,雙方在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這次戰(zhàn)爭使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tǒng)一,結束了法國在歐洲的霸權地位。12、C【答案解析】

題干中的“德律風”是電話的音譯,而當時電話的專營權由租界的工部局掌握,選項C正確;英國議會并不直接管理中國事務,排除A;總理衙門負責的是外交事務,并不管理電信用營,選項B排除;題干中的附加條件是為租界提供電話通訊網絡,可見這一機構位于租界,因此選項D排除。13、C【答案解析】

印象畫派認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應從光的角度來體現(xiàn),但也離不開與色彩的結合,他們將“光”與“色”在畫面中造成一種生動明快的效果,與西斯萊的藝術風格相同,故選C;浪漫主義的特點是畫面色彩熱烈,筆觸奔放,富有運動感,不符合題意,A錯誤;以現(xiàn)實的、具體的、變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為描寫對象,從人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中探討人生底蘊,進行真實的審美反映是現(xiàn)實主義的特點,不符合題意,B錯誤;畫家以象征、變形和抽象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進行反傳統(tǒng)、反理性的創(chuàng)作是現(xiàn)代主義,與材料內容不符,D錯誤。14、A【答案解析】

周恩來要求臺灣當局能為國家守住臺灣,蔣介石認為國共爭斗屬于內戰(zhàn),說明雙方都認為海峽兩岸是一個國家。A正確;蔣介石提出了反攻大陸的計劃,而周恩來沒有明確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而是說不急于改變對臺關系,B排除;國共雙方都沒有明確“和平統(tǒng)一”的意圖,也不涉及“兩岸人民”,C排除。材料反映國共雙方想自己解決國共問題,而不是依靠美國,D排除。故選A。15、A【答案解析】

元朝設立宣政院,是元朝負責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并統(tǒng)轄吐蕃(今西藏)地區(qū)的軍政事務的機構,A是西藏,故選A;B是東北,C是北京,D是臺灣,不符合宣政院所轄之地,排除BCD?!敬鸢更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因唐制吐蕃來朝見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聯(lián)系所學元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分析解答。16、C【答案解析】

從材料中的“弦輪旋密運,針表恰相交。晷刻毫無爽,晨昏定不淆。應時清響報,疑是有人敲”等信息可以看出,雍正皇帝的詩是《詠自鳴鐘》,故答案為C項;利瑪竇是來中國傳播天主教的傳教士,《崇禎歷書》是一部中國比較全面的介紹歐洲天文學知識的著作,《泰西水法》是介紹西方水利科學的重要著作,均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項。17、C【答案解析】解題關鍵是抓住時間信息,20世紀初應為1900~1930年,此時的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人們稱之為蘇俄,1922年稱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十月革命之前稱沙俄,獨聯(lián)體和俄羅斯出現(xiàn)于蘇聯(lián)解體后,時間不符合題干條件。18、B【答案解析】

《十二銅表法》頒布于前449年,符合軸心時代,故B正確;楔形文字產生于前3400年,與材料不符,A錯誤;甲骨文產生于商朝,距今約有3600多年的歷史,故C錯誤;伊斯蘭教產生于七世紀的阿拉伯半島,故與材料不符,D錯誤。19、B【答案解析】

喬賽亞韋奇伍德第--臺引擎旋床是改造而來,蒸汽機是國內著名的博爾頓一一瓦特鑄造廠生產,由此可見,工業(yè)革命需要各行各業(yè)支持和協(xié)作,選項B正確;選項A與題無關,排除;材料反映了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而非前者決定后者,排除C;蒸汽機使用之前,第韋奇伍德的工廠就已經生產,由此證明選項D錯誤。20、C【答案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把新航路開辟作為歷史分水嶺是基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從更宏觀的角度,即世界從分散的到整體發(fā)展的巨大轉折著眼,從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軌的角度思考。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各大洲孤立狀態(tài)被打破,各個地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加強,世界開始連為一體,因此C選項正確。以英國革命作為近代史開端的觀點側重于政治革命,A選項錯誤;新航路的開辟并未直接引發(fā)交通領域和軍事方面的根本變革,兩者不是這一劃分視角的側重點,B、D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21、D【答案解析】

國有控股工業(yè)在我國工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下降,個體等私有經濟從無到有,在我國工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較大,這體現(xiàn)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變革單一公有制的成果,故選D;AB都屬于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部分,排除;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形成,排除C?!敬鸢更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從1978年到1994年間在我國工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國有控股工業(yè)從78%降到26%,個體等私有經濟從無到36%”,聯(lián)系所學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史實分析解答。22、B【答案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此時正處于“一五”計劃實施階段,這些投資緩解了國家工業(yè)化資金不足的情況,從而有利于工業(yè)化戰(zhàn)略的實施,因此B選項正確;這些投資與對生產關系的變革和調整無關,A選項錯誤;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任務才基本完成,C選項錯誤;1952年國民經濟基本恢復,D選項錯誤。故選B。23、D【答案解析】由材料“思想之王”和“公認的領袖和導師”,符合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定位,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伏爾泰的觀點,故選D;A是孟德斯鳩的觀點,排除;B是黑格爾的觀點,排除;C是盧梭的觀點,排除。24、D【答案解析】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組織領導下,大中學生進行的以“反對防共自治運動”為目標的一二九運動發(fā)源地是北平,D項正確;南京、天津和上海,均不是一二九運動的發(fā)源地,ABC三項錯誤。25、D【答案解析】

依據題干“1919年1月”和材料內容可知,“集會”指巴黎和會;“我”代表美國政府;“此次戰(zhàn)爭”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故ABC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錯誤”的,所以ABC不選;美國沒有加入國聯(lián),故D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26、D【答案解析】

材料表明對劉濞的同一件事,產生了不同的評價。依據甲乙兩人的解讀來看,甲是站在統(tǒng)治者的方面來看的,而乙是站在人民角度來看的,表明歷史解釋受價值立場影響。D正確;材料反映的價值立場對史料解讀的影響,而不是史料本身的確定與否,A錯誤;歷史解釋要以事實為依據,但不符合材料主旨,B錯誤;人們可以通過史料記載、文物的出土等來了解歷史史實,人們無法了解事實原貌的說法過于偏激,C錯誤。故選D。27、C【答案解析】

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普遍進入經濟滯脹階段,為了擺脫經濟發(fā)展的困境,西方國家紛紛放松對經濟的干預,減少福利開支,大規(guī)模推行國有企業(yè)的私有化,因此被稱為“從社會主義者向資本主義者的轉變”,故選C;ABD選項均屬于對經濟的干預加強,不符合當時的史實,排除?!敬鸢更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79—1982年”“從社會主義者向資本主義者的轉變”,聯(lián)系所學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濟調整的史實分析解答。28、C【答案解析】

圖示中的③為南昌,中國共產黨在此發(fā)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故答案為C項。②為南京,南京在《天津條約》中被開放為通商口岸,不是在《南京條約》中,排除A項;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②為南京,排除B項;④為廣州,國共兩黨在此實現(xiàn)第一次合作,排除D項。29、D【答案解析】

材料反映了南南合作從“進展緩慢”到“進入新南南合作階段”的變化,原因是“以中國為首的南方國家崛起”,從而改變了原來的國際經濟格局,故選D;材料關注南南合作,沒有直接體現(xiàn)全球化,也沒有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故不選A;B項和C項與史實不符。排除。30、C【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閱讀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公元1088年北宋的蘇宋為皇帝編制歷法而制造的水運儀象臺(天文鐘)。但隨著朝廷的變更和戰(zhàn)亂,這一技術便失傳了”、“英、法等國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現(xiàn)了為公眾報時的鐘”中外時鐘的發(fā)展情況,可以得出出現(xiàn)兩者不同命運的根本原因是是否出自社會需要,因此C符合題意,故選C?!久麕燑c睛】中國古代科學思想的特點①儒家注重以社會人文問題作為論說的主題,對于自然地探求和技術的總結,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②重視總結實踐經驗和實用技術,輕視理論概括和抽象??键c: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中國古代科學思想的特點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規(guī)則:皇帝是最高統(tǒng)治者,裁決一切軍國大事(或皇權至上);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職為丞相,是百官之長,助理萬機?;蛉寮宜枷胫械木家?guī)范。(2)贊成:在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體制下,皇權雖至高無上,但君主個人無法親自處理一切國家事務;明朝以前的丞相擁有最高行政權,還直接領導著中央政府官僚機構,可利用皇帝昏庸孱弱擴大相權,并通過審核或行政制約皇權,以致歷史上權臣取代皇位的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若君王賢明有為,相權就得到抑制或約束,雙方形成“拔河“的態(tài)勢。否定:中國古代實行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皇權居于至高無上的地位;丞相雖是百官之長,只是協(xié)助皇帝,一切軍國大事均由皇帝裁決。從歷史發(fā)展趨勢看,皇權日趨加強,相權日趨弱化,直至消亡,不存在權力平衡。辯證:不完全贊同:明以前符合“拔河“說,如漢武帝創(chuàng)設內朝外朝、隋唐創(chuàng)設三省六部制等;明以后不符合”拔河“說,如明朝廢中書、廢丞相、六部直接聽命于皇帝、創(chuàng)設內閣制度;清代創(chuàng)設軍機處等(史實恰當,論證貼切)(說明:觀點明確,條理清楚,符合史學邏輯)(3)看待:從材料看,朱元璋的“不守規(guī)則”是指廢除丞相與丞相制度強化皇權,(如有回答實行特務統(tǒng)治),雖從制度上排除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在皇帝勤政“有為“的情況下,有利于提高中央決策和行政效率。但在皇帝昏聵、怠政時,容易導致高官傾軋、行政低效、政治腐?。ū┱┑取敬鸢附馕觥?/p>

(1)規(guī)則: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廢丞相之前,皇帝是最高統(tǒng)治者,皇權至上,裁決一切軍國大事(或皇權至上);丞相在明代之前是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職,是百官之長,助理萬機。(2)本題可以選擇贊成、否定或者辯證三個角度。如果贊成,側重君主專制下皇權對相權的依賴以及相權對皇權的制約。如果否定,則側重丞相的地位只是協(xié)助皇帝,決定權在皇帝手中,而且最終相權日趨弱化,最終消亡。如果持辯證態(tài)度,則可以以明代為界,在明代以前的丞相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皇權,明代廢丞相之后,六部直接聽命于皇帝、創(chuàng)設內閣制度;清代創(chuàng)設軍機處等措施說明皇權空前強大。(3)看待:本題考查對明代廢丞相的評價。根據材料“皇帝與丞相的關系……有一項不成文的規(guī)則……雙方都知道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