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儀式感_第1頁
教育需要儀式感_第2頁
教育需要儀式感_第3頁
教育需要儀式感_第4頁
教育需要儀式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需要儀式感,而那些真正打動學生的儀式總是“小而美”|頭條原創(chuàng)

陶小瑋

新校長傳媒

4天前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它足以讓平凡的日子也可以散發(fā)出光芒。家庭要有儀式感,學校同樣需要儀式感。有人說,儀式感,不就是升旗儀式、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這類儀式嗎?說得沒錯,不過很多學??傁矚g操辦大型儀式,往往忽略了小型儀式,那些基于個體的、富有創(chuàng)意、直擊人心的小型儀式。一名高中生回憶說,小學盛大的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忘得差不多了,校長們抑揚頓挫的講話也記不得了,倒是畢業(yè)那天,班主任老師讓全班同學寫“心愿條”的事讓他銘刻終生:“老師將大家的心愿條裝進一個玻璃瓶里,埋藏在學校的一棵大樹下,囑托我們20年后再來挖開。每當有所懈怠,我就會想起心愿條,想起玻璃瓶,希望未來打開的那一刻,我有足夠的勇敢去面對?!钡聡膬和睦韺<颐诽m妮?格列瑟在《孩子需要家庭儀式感》一書中說:儀式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安定感和信賴感,促進孩子獨立,賦予強健人格,給予秩序和方向。一土教育的一諾老師認為:“安全感是任何教育發(fā)生的基石。學校的安全感是什么?是親密和真實,是安靜和平等?!睆倪@個角度看,越是高大上的儀式和場面,越容易給人帶來壓迫感,反而是那些小而美的儀式,能夠帶來親密、真實、安靜和平等,抵達人心,帶來更好的教育效果。學校儀式急需轉(zhuǎn)向目前學校的儀式普遍存在幾個問題:模式化、課程化、淺層化、成本高和周期長。模式化。幾乎每個學校都有開學典禮、開學第一課、畢業(yè)典禮、成人禮、升旗儀式……如果廣泛閱讀這方面的報道,你會發(fā)現(xiàn)大多陷入成人化的套路,拋開五彩斑斕的布景,缺乏足夠創(chuàng)意,反而更多有一種凝重感和壓迫感,孩子們在這類儀式中,容易淪為小分子,一個極其渺小的數(shù)據(jù)。課程化。部分學校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來創(chuàng)設“儀式感”,比如中秋賞月、端午劃船等。由于全國民眾都在參與,難有創(chuàng)新。同時,一些學校將課程和活動也當成“儀式”,如“一周讀書活動”“一周手工活動”等,這類活動具有迷惑性,會讓學校產(chǎn)生錯覺:我們的儀式很豐富。但,實際上它還是課程。淺層化。大家喜歡拿來主義,發(fā)現(xiàn)哪個學校儀式或者哪個企業(yè)的新品發(fā)布會很棒就興沖沖拿來用,缺少系統(tǒng)思考,難以站在學校文化底色上打散重裝,迭代升級,最終成了師生疲于應對的形式主義。成本高和周期長。大型儀式,需要群策群力,從前期策劃、設計、布局、主持、演講、道具、化妝,到中間控場,再到后期清場,勞民傷財不說,對于見慣宏大敘事的孩子們,不一定能留下念想,加上間隔太長,如開學典禮每年兩次,而成人禮一輩子就一次,難以形成“重復效應”。學校儀式感,迫切需要從宏大轉(zhuǎn)向微觀,從集體轉(zhuǎn)向個體,從昂貴轉(zhuǎn)向低廉,從凝重轉(zhuǎn)向趣味,從低頻轉(zhuǎn)向高頻,創(chuàng)設出符合學生不同年齡段、不同精神需求、小而美的儀式。這里給大家列舉一些精彩案例。小學段儀式名稱:贈書臺北市萬興小學,在開學當日,針對新生有一個“贈書儀式”。事先,校長會聯(lián)系上家長,咨詢孩子平日的閱讀喜好,之后據(jù)此選定一本書送到每個孩子手里,并告訴他:校長沒有什么好的禮物,只有書,熱愛閱讀,就請堅持下去吧。一開學就拿到自己最喜歡的書,孩子們都高興得不得了,入學的恐懼感和不適感一掃光。每個早上,學校還專門安排了十分鐘的“自由閱讀時間”,雷打不動,全體師生安靜地在教室里閱讀各自喜愛的書籍。

點評:不僅照顧了每個孩子的情緒,也給學校的“閱讀”文化加分不少。儀式名稱:穿越幸福之門全國全課程教育研究院,創(chuàng)意了一個“穿越幸福之門”。每次開學典禮結(jié)束后,孩子們需要走過一個由老師和家長雙手搭起的人橋。孩子們魚貫而行,奔向新學年的新生活。有一次,一個孩子抱著一位老師大聲說:“快給我們上課吧”。老師的用心和熱忱,孩子們感受得到。

點評:成本低、易操作,象征意義清晰,情感意義豐富。儀式名稱:文具購買清單開學前,美國小學老師會為本年級的學生開出文具購買清單,為了避免攀比,清單上會注明文具的品牌和樣式,一些有個性的文具是不允許帶到學校的。拿著老師給出的文具清單,孩子們會在家長陪同下,前往超市選購文具,超市還是同樣的超市,貨架還是同樣的貨架,但是此時此刻的感覺完全不同了,孩子們都一副“這個給我包起來,那個給我包起來”的樣子。

點評:讓每個孩子主動參與開學過程中的環(huán)節(jié),降低開學帶來的壓力,而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這里融合了。儀式名稱:給新生洗澡上海西外外國語學校校長林敏,堅持做一件平常事。每年新學年開學第一夜,所有西外的校長及中層干部,都要與小學一年級的中外班主任一起去宿舍,幫著生活老師,替第一次離家在學校住宿的新生洗澡。一次,林敏剛替一個小男孩洗完澡,男孩就一把扯住他的胸牌問:“原來你是校長,校長是不是專門替我們洗澡的?”小男孩一下就把一所寄宿制學校校長老師的核心工作挑明了。

點評:校長沒辦法天天給孩子們洗澡,但在孩子們離家住校的第一夜,學校用這種“陪伴”的方式,可以讓他們盡快進入夢鄉(xiāng),適應學校寄宿環(huán)境。教育的初心與核心的價值是什么?不僅是幫孩子們洗澡,也是教育人自身心靈的洗滌與凈化。儀式名稱:每周一歌廈門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創(chuàng)設了“每周一歌”,在每周一的大課間半小時年段集會時間,學校音樂教師會面向全體師生唱一首教材外的歌曲,歌曲以兒童歌曲和校園歌曲為主。那一刻,整個校園都回蕩著老師動聽悅耳的歌聲,將孩子們的思緒拓向無邊的海洋、遼闊的星空。

點評:大課間是體育專屬,每周一歌是音樂屬性。體育和音樂在這里融會貫通,老師以另一種姿態(tài)出現(xiàn),整個校園生動起來,心靈的窗戶在狹窄的高墻內(nèi)打開,滿滿《肖申克救贖》感。儀式名稱:博雅樹山東五蓮實驗小學的劉樹森校長,在教學樓的墻上畫了一棵博雅樹,樹干上寫著“尋找最美的你”。這棵大樹一開始是光禿禿的,有枝無葉。樹葉從哪里來呢,每個孩子都可以把贊美老師、同學的優(yōu)點事跡,寫在便簽紙上,貼成博雅樹的葉片?,F(xiàn)在,這棵樹已經(jīng)蔥蔥郁郁。

點評: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點亮別人的美,學會溝通與協(xié)作,這也是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5C的內(nèi)容。儀式名稱:情感賬戶張家港實驗小學集團的某個班級,開通了“情感賬戶”。一個個彩色的紙杯上面,貼著孩子們的名字,每當大家發(fā)現(xiàn)了誰的優(yōu)點或是他做了好事,就寫在小紙條上,在他的賬戶中存款。在班會課上,師生一起制定“存款細則”,除了做好事,及時承認錯誤并向他人道歉、使用禮貌的語言、學會原諒別人等等,也能獲得存款。每周五中午,師生一起抽取情感賬戶的存款進行分享。孩子們還將“情感賬戶”復制回家,讓小家庭愛意滿滿。

點評:老師的夸獎,會造成被夸獎學生的審美疲勞,也給其他孩子造成壓力。將夸獎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每個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都被同齡人真實看見,真實點贊。儀式名稱:時間膠囊2019年9月,廣寧縣的錢學森學校,封存了一顆時間膠囊,宣告學校的正式落成開校;北京十一學校龍樾分校的畢業(yè)典禮,加入“時間膠囊”元素,孩子們將自己的心愿放入瓶中密封,集體保存深埋在校園的某個角落,若干年后再來挖掘。

點評:“時間膠囊”讓孩子們在未來人生道路上,有一個精神的坐標,對自己的行為和方向做無形的指引和丈量。初中段儀式名稱:兒童節(jié)最后一顆糖初一孩子們過的是人生中最后一個兒童節(jié),意義重大。劉老師決定給孩子們買一些糖果,并把這一顆簡單的糖變成一個儀式——“最后一顆糖”。孩子們一個接一個上臺,恭恭敬敬地從劉老師手里接糖。之后,是拆開包裝紙儀式。孩子們一邊拆解,一邊回味童年,跟童年告別,告別幼稚,告別任性,變得有擔當、懂感恩、成熟……(素材來源:“老劉的文”新浪博客)

點評:小型儀式的創(chuàng)意不難,隨時隨地都可以發(fā)生,只要創(chuàng)意者對孩子們的一點愛。儀式名稱:擊掌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杭州學校的校長馬骉,有一個“擊掌”儀式。每天早上7點,他會站在學校門口跟每一位學生擊掌,歡迎他們到來。用他自己的話說已經(jīng)“擊掌成癮”,一開始是一種禮儀,后來就成為了他和學生的情感交流,甚至心理上有了依賴感。每天上學就能跟校長擊個掌,是不是一次很愉快的體驗?

點評:看似低成本,實則高成本,時間成本。對于日理萬機的校長來說,要保持同時段不間斷地跟學生互動是很難的,但是校長難道不就是應該跟學生打成一片嗎?儀式名稱:“給自己的一封信”開學第一天,劉老師讓班上學生結(jié)合上學期的表現(xiàn)給自己重新定位,制定計劃,再把所有的計劃信都貼在教室墻上。后來,劉老師又把“給自己的一封信”改成了“給對手的挑戰(zhàn)書”,內(nèi)容一樣,對象變了,還添加了一個“宣戰(zhàn)儀式”,讓同學們把目標對手請出來,在講臺上,當著全班的面,鄭重發(fā)起挑戰(zhàn)。最后大家依舊把這些信貼在教室墻上。(素材來源:“老劉的文”新浪博客)

點評:“舊瓶裝新酒”,圍繞著“一封信”,還可以做大量延展。儀式名稱:“校長給學生們寫一封信”上海市民辦尚德實驗學校校長姜曉勇,從上個世紀80年代做老師的時候,就開始給學生寫信,通過這種傳統(tǒng)方式,和學生交流溝通。有一年,姜曉勇甚至給尚德初三的298位學生每人寫了一封信,每封信因人而異。這298封信,他寫了20多天,到最后連手也抬不起來了。后來,因為時間不足,他又想出新辦法——給全校學生寫公開信,打印出來分發(fā)給全校學生,學生還可以帶回家和家長一起讀。從2011年至今,他親筆給學生寫了40多封公開信,內(nèi)容包括閱讀、學習方法、為人修養(yǎng)等方面。

點評:給每一位學生寫信的難度在于,校長需要做足功課,對學生有足夠清晰的了解和預判,這樣寫出來的信才可能觸及收件人的靈魂,具有指導意義。對于情感含蓄的中國人來說,無論寫信還是閱信,都極具儀式感。

儀式名稱:送你一個火紅的小辣椒中考前一晚,江蘇省太倉市沙溪第一中學的陳玲老師,尋思著給孩子們一個鼓勵性小掛件,忽然看到廚房一大串火紅的小辣椒……第二天,學生們看到每個人桌上都放著陳老師帶來的小辣椒,歡呼雀躍。他們有的把它藏在鉛筆盒里,有的掛在腰間,有的直接塞在口袋里。他們說這是護身符,會保佑他們中考及未來的人生都能夠順順利利,紅紅火火。

點評:在一些人生節(jié)點,老師給孩子們送點什么好呢?其實,萬物都可以成為孩子們的禮物,只要里面潛藏著師者之心。高中段到了高中段,學生們有獨立的判斷和價值觀,需要一些內(nèi)涵更豐富、更自主的儀式來表達思想情感。學校除了利用特殊空間,也可以截取一些時間來創(chuàng)設儀式。儀式名稱:感恩日

每月第三周的周四,是艾瑞德國際學校的素食日。這一天,全校師生在食堂都只能吃素食,低碳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世界走向美好。學生們還將吃不完的素食帶回家給父母品嘗,告訴他們吃素食的社會意義。又因為學生們喜歡吃學校食堂的漢堡,學校開辟了每月第四周的周五,作為全校的“漢堡日”。

點評:抓住師生的物質(zhì)情感需求,就可能創(chuàng)設耳目一新的儀式。名師周益民說:“儀式,并不只誕生在舞臺上,也不只存在于計劃的重要活動中。只要我們真心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又一個小小的契機,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動人的儀式。”儀式名稱:道歉日重慶蒲公英泉源學校,設定每月第一個周一為“道歉日”,每個月最后一個周一為“感恩日”。在當日的師生早會上,所有人都可以站在臺上自由表達,向同學、老師、家長、朋友、同事表達感恩或者歉意,少年的意氣和成人的傲嬌,都在這里平和安定下來。泉源學校的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大家處理情緒的能力提升了。

點評:“道歉日”和“感恩日”給師生們提供了一個平臺,一個臺階,潛移默化著學生們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儀式名稱:走廊上的情書北京四中房山校區(qū)原黃春校長分享過一個儀式,他們學校教室外有很多桌子。一天,一位高三學生走出教室,發(fā)現(xiàn)桌上擺了幾盒巧克力,下面壓著幾張紙。他讀完痛哭流涕,喊所有人來看。原來,臨近高考,有幾個高一高二同學給學長學姐寫了高考加油信。黃春校長自己也很有儀式感,他將辦公室搬到走廊,每天在走廊講課,不管有沒有聽眾,這也是一種有趣而執(zhí)著的儀式。

點評:看似神來之筆,其實謀劃已久,令人震撼的儀式,常常不在計劃中。一位老師講述令他終身難忘的一次畢業(yè)典禮,校長給大家上“最后一課”,一共14秒:臺上老師們齊聲喊,同學們好,同學們,再見!臺下的孩子們淚水紛飛,齊聲回應:老師好,老師,再見!于無聲處聽驚雷,這一刻必將注入學生靈魂,攜持一生。儀式名稱:自由著裝日程紅兵校長在《安安靜靜辦學》一書中提到,安徽省的馬鞍山二中,校紀森嚴。在校期間,學生必須統(tǒng)一著校服。后來,在師生推動下,學校將每個星期五設為學生的“自由著裝日”。這天,學生們身著自己最愛的服飾來上學,特別隆重,如參加米蘭時裝周。那些平日不注重衣著的學生,這一天也都光彩照人。2012年,“自由著裝日”被學生們評為學校年度十大事件之首。

點評:當學校站在人性角度思考的時候,“反儀式”也能成為具有教育意義的儀式?!白杂芍b日”告訴孩子們:約束與自由并不對立,約束創(chuàng)造了自由。還有一些儀式適合全學段,比如“追思系列”。1.在蘇澳小學的校園里,一棵百年苦楝樹枯死了?!按髽錉敔斎ヌ焯昧恕?,師生非常不舍。學校特意放置了一棵紙制的追思樹,讓學生系上感念苦楝樹的祈福小卡,并且在校慶時舉辦老樹追思活動,感謝老樹百年來對幾代師生的陪伴。這,很有儀式感。2.中國教育后勤協(xié)會的錢昌炎,在參觀蘇州中學時,發(fā)現(xiàn)一塊清朝年間皇帝御筆的石碑,在文革中被人打碎,橫臥塵土之上,周圍豎木,用紅繩串護。參觀者紛紛問校領導為何不修復御碑?校領導答:教育孩子,愛護文物;汲取教訓,警示后人。這,很有儀式感。3.張家港實驗小學集團總校長劉慧提到,學校的一棵樹枯死了,學校將它做成“生命之樹”木雕,供師生觀瞻,感受生命和自然教育。這,很有儀式感?!@些小而美的儀式,有其共通之處,一是低成本、高收益,二是更著眼于個體的精神心靈需求,提升安全感,緩解焦慮感,具備了直擊人心的力量,讓學校教育不經(jīng)意地發(fā)生。因此,學校可能需要忍痛削減一些“大而全”的儀式,站在學校文化基石上和師生真正的心靈需求上,不斷累積“小而美”的儀式。少些宏大敘事,多些個體敘事,通過無處不在的小美儀式,將學校變成美好的場域,讓校園處處彰顯藝術,處處充滿溫暖,處處具有意義,處處流淌文化,處處富有美感。

創(chuàng)設“小而美儀式”的幾點建議1.要明晰學校的文化基石,所有儀式圍繞學校的文化思考。2.先做減法,再做加法。全校師生對當下的全部儀式進行投票決定,寧缺毋濫。(每學年做一輪投票表決)3.新創(chuàng)設的儀式,可以在班級公測,效果良好再全校推廣。4.逐漸形成學校專屬“儀式圖譜”,有節(jié)奏有頻次,不斷迭代更新。5.如果你靈感缺失,可以想一下學校、師生當下的痛點。創(chuàng)意對了,痛點也可以轉(zhuǎn)化為儀式。6.從空間到時間到參與對象上進行拓寬,比如從學校四堵墻突破到社區(qū)、小區(qū)等。作者|

陶小瑋責編|

三石2594889720@?

“非常學期”即將開始,學校如何線上線下智慧融合,混搭突圍??

一所學校的后勤系統(tǒng),可以搭出怎樣的教育高度??

中國科技到底牛不牛?這樣上節(jié)探究課,可能影響孩子一生蒲公英教育智庫點擊圖片,一鍵購買!小程序▼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訂購文章已于2020-04-13修改閱讀原文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九月菊花開岳西縣思源實驗學校張芳齡九月是菊花怒放的季節(jié)。我的生日也恰在九月。從小,我便對菊花多了一分親切。與我同年同月的鄰家女孩,名字中有個“菊”字,而我的名字中有一個“芳”字。我想,合起來就是菊花的芬芳吧。近日,朋友圈中多有菊花圖片。黃色的花燦爛,紫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純潔……哪怕只是一枝野菊花,也充滿著勃勃的生機與活力。記得小時候,我家的菜園里,專門種了一塊白菊花。無須施肥,不用除草,那菊花自是開得潑潑灑灑。老爸是藥劑師,在醫(yī)院中藥房呆了一輩子,對中藥情有獨鐘。自家種的菊花,蒸好曬干,制成菊花茶。雖沒市場上買的菊花茶漂亮,但綠色環(huán)保,喝得放心。從小,我也就習慣了菊花茶的清香,因為里面有父愛的味道。昨日,父母見我生日將近,專門買了肉,長壽面,包了紅包送到我家,為我慶生。我泡了菊花茶給他倆喝。父親卻說:“孩子,夏天飲菊花茶,清熱明目。冬天來了,你可用生姜皮泡茶,去寒氣。你的身體不能長時間飲菊花茶……”我愛喝菊花茶,我更愛枕野菊花枕頭。記得剛畢業(yè)那幾年,我曾給學生布置過“特殊作業(yè)”——周末回家給我采點野菊花,多少自便。于是周一,學校的兩個水泥乒乓球桌上便堆上了厚厚的金黃的野菊花,濃郁的香氣溢滿校園。下課了,那兒定是擠滿了學生。“老師,摘菊花干嘛?”“灌枕頭喲。香!治失眠!”其實,那時的我是不失眠的,我獨戀那濃濃的菊香。父親來我單位看我,中午小憩時,我必乖巧地奉上自己的菊花枕頭,誰讓我是爸爸的知心“小能豆”呢。印象中,最令我感動的,還是學生摘野菊花為了慶賀生日的事。記得那時,我有寫日記的習慣,我也希望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于是,晚自習時,我隨機讀了自己“近日”的兩篇日記。誰知泄露了“秘密”。因為日記中有一句“我已過了二十歲生日了”。沒料到,學生采取了“補救”措施。記得第二日,上課時,破舊的講臺上堆滿了一束束金色的野菊花。我正詫異時,學生已在異口同聲地為我唱生日快樂歌。我只能一個勁地說著“謝謝!”待我轉(zhuǎn)身準備上課時,才發(fā)覺黑板也是“圖文并茂”了。記不清當時的圖案,但記得有一行彩色粉筆字“祝敬愛的張老師生日快樂!”可惜那時我沒有手機,沒能留住這感動我心的瞬間。我是多么不舍地擦掉了那一行字呀,因為我要開始上課了。后來,我再不敢讓學生為我摘野菊花了,因為“安全重于泰山”。枕頭中的菊花也逐漸變成粉末了,濃濃的香氣,也變淡了,體積更是漸漸小了,但我總舍不得扔掉。三個枕頭并成了兩個,最后終于只剩一個了。我也想過,買點野菊花重灌一個枕頭,但終于沒有“實施”。去年,朋友送我一對健康枕,里面也有菊花,但我也沒興趣換上。我還是留戀我的菊花枕。九月,菊花又開了。朋友圈中的菊花點亮了我的眼,溫暖了我的心。

九月菊花開岳西縣思源實驗學校張芳齡九月是菊花怒放的季節(jié)。我的生日也恰在九月。從小,我便對菊花多了一分親切。與我同年同月的鄰家女孩,名字中有個“菊”字,而我的名字中有一個“芳”字。我想,合起來就是菊花的芬芳吧。近日,朋友圈中多有菊花圖片。黃色的花燦爛,紫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純潔……哪怕只是一枝野菊花,也充滿著勃勃的生機與活力。記得小時候,我家的菜園里,專門種了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