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ef748902c3ed0c4963cb8d7347c08c/44ef748902c3ed0c4963cb8d7347c08c1.gif)
![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ef748902c3ed0c4963cb8d7347c08c/44ef748902c3ed0c4963cb8d7347c08c2.gif)
![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ef748902c3ed0c4963cb8d7347c08c/44ef748902c3ed0c4963cb8d7347c08c3.gif)
![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ef748902c3ed0c4963cb8d7347c08c/44ef748902c3ed0c4963cb8d7347c08c4.gif)
![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ef748902c3ed0c4963cb8d7347c08c/44ef748902c3ed0c4963cb8d7347c08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貿易
InternationalTrade:
TheoryandPolicy方齊云教材:國際經濟學方齊云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國際貿易
InternationalTrade:
Th1Ch.1導論什么是國際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的特點國際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國際經濟學的發(fā)展概況Ch.1導論什么是國際經濟學2什么是國際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是以國際經濟交易(InternationalTransactions)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經濟學分支學科。它運用一般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研究國際貨物(Goods)、服務(Services)和資產(Assests)交易及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什么是國際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是以國際經濟交易(Internat3國際經濟學的特點與一般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相比,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有兩個明顯的特點:1.國際交易不同于國內交易。一般認為,生產要素在國內的流動性高于其在國際之間的流動性。2.國際經濟關系發(fā)生在具有獨立主權的不同經濟實體之間,與之相聯系,就產生了不同的疆界和不同的貨幣。不同疆界的存在,產生了對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限制,而這在一國內是不存在的;不同的貨幣通過匯率隨時間的變動,產生了相對價格隨時間變動的復雜性,而這在一國之內同樣是不存在的。在政策制定上,一國政策的制定往往考慮的只是本國的國民福利和穩(wěn)定而非世界的福利和穩(wěn)定。不同國家之間的政策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這就會導致在某個國家是最優(yōu)的政策選擇,從世界范圍來看則往往是非最佳的政策選擇。例如,最優(yōu)關稅(OptimalTariff)的征收導致了20世紀30年代的關稅大戰(zhàn)。經濟體之間的相互連系使得一國的經濟政策,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不僅會影響本國的資源配置,而且還會對其他國家的資源配置造成外溢效應。因此,在國際經濟關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一國政府經濟政策的制定,就必須考慮外部因素的影響,這就比在封閉經濟條件下制定政策要復雜得多。國際經濟學的特點與一般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相比4國際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國際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可以區(qū)分為實物經濟(RealEconomy)方面和貨幣經濟(MonetaryEconomy)方面兩個部分。1.國際經濟學研究的實物經濟方面,也稱國際微觀經濟學(InternationalMicroeconomics)或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Trade),它主要研究國際貿易和國際要素流動,包括影響國際貿易和國際要素流動的主要因素,貿易和要素流動對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以及福利的影響,國家經濟政策對貿易和要素流動的影響等。國際經濟學的國際貿易部分通常包括國際貿易理論(TradeTheory)和貿易政策(TradePolicy)兩個部分,是國際經濟學的微觀部分。它以單個國家為基本分析單位,研究單個商品的相對價格及其決定,這與微觀經濟學非常相似。國際貿易理論分析貿易的基礎(TheBasisforTrade)、貿易的模式(ThePatternsofTrade)以及貿易的利益(TheGainsfromTrade)。國際貿易政策考察貿易限制的措施及其影響,貿易保護的原因和效果。2.國際經濟學研究的貨幣經濟方面,也稱國際宏觀經濟學(InternationalMacroeconomics)或國際金融(InternationalFinance),它主要研究國際收支(BalanceofPayments)及其調整過程,包括外匯市場和匯率決定,國際收支及其在不同匯率制度下的調整過程等。國際經濟學的國際金融部分則包括匯率和外匯市場,國際收支及其調整等內容。它涉及貨幣和總收支,收入水平和價格指數等宏觀經濟變量,這與宏觀經濟學非常相似。外匯市場探討一國貨幣與它國貨幣相交換的框架及匯率的決定;國際收支用以測度一國與外部世界交易的總收入和總支出及其平衡;國際收支調整研究在不同匯率和國際貨幣制度下,一國國際收支失衡調整過程及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國際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國際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可以區(qū)分為5國際經濟學的發(fā)展概況國際貿易理論的發(fā)展國際金融理論的發(fā)展國際經濟學的發(fā)展概況國際貿易理論的發(fā)展6國際貿易理論的發(fā)展(1)1.重商主義者以其錯誤的財富觀為基礎,推論出“獎出限入”的貿易政策。2.1776年,亞當·斯密(AdamSmith)在《國富論》(TheWelthofNations)中,系統(tǒng)闡述了分工和自由經濟的觀點,批判了重商主義的財富觀和貿易觀,提出了國際貿易的絕對優(yōu)勢理論(TheoryofAbsoluteAdvantage)。3.1817年,大衛(wèi)·李嘉圖(DavidRicardo)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ThePrinciplesofPoliticalEconomyandTaxation)一書中,進一步發(fā)展了亞當·斯密的理論,正確地提出和論證了國際貿易的比較優(yōu)勢原理(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確立了其后貿易理論發(fā)展的方向。后來的學者都將國際貿易研究的重點放在比較優(yōu)勢原理上,不斷探索決定比較優(yōu)勢的各種因素。4.穆勒(J.S.Mill)、馬歇爾(AlfredMarshall)和艾奇沃思(F.Y.Edgeworth)等,集中研究了貿易條件的決定問題。5.1919年,赫克歇爾(E.F.Heckscher)在《對外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TheEffectofForeignTradeontheDistributionofIncome)一文中,首先論述了各國要素稟賦構成與貿易形態(tài)之間的關系,以及貿易對各國收入分配的影響,提出了要素稟賦差異是決定國際分工和貿易的基礎的觀點。其后,他的學生俄林(BertilOhlin)在1933年出版的《區(qū)際貿易與國際貿易》(InterregionalandInternationalTrade)一書中,進一步闡述和發(fā)揮了赫克歇爾的要素稟賦理論。因而后來人們又稱要素稟賦理論為赫克歇爾——俄林理論(Heckscher-OhlinTheory,簡稱H—O理論)。6.1936年,哈伯勒(G.Haberler)在《國際貿易理論》(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一書中,用機會成本理論(OpportunityCostTheory)解釋了比較優(yōu)勢原理,在貿易理論的模型化方面作出了實質性的貢獻。此外,勒納(A.P.Lerner)、里昂惕夫(W.Leontief)、米德(J.E.Meade)、薩繆爾遜(P.A.Samuelson)等人將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與赫克歇爾和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融為一體,最終形成了國際貿易理論的標準模型。可以說,這一標準化的貿易模型,就是新古典學派一般均衡理論在國際貿易研究中的具體應用。7.1951年,里昂惕夫首次運用投入產出方法對H—O理論進行了經驗檢驗,發(fā)現美國作為世界上資本最豐富的國家,其出口部門是勞動密集型的,而進口替代部門則是資本密集型的,這就與H—O理論預測的貿易模式相反,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謎”(TheLeontiefParadox)。8.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克魯格曼(P.R.Krugman)和赫爾普曼(E.Helpman)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提出了所謂“新貿易理論”(NewTradeTheory)。新貿易理論認為,除要素稟賦差異外,規(guī)模經濟亦是國際貿易的原因和貿易利益的另一個獨立決定因素。國際貿易理論的發(fā)展(1)1.重商主義者以其錯誤的財富觀為基7國際貿易理論的發(fā)展(2)新貿易理論的出現有兩大淵源:產業(yè)內貿易(Intra-industryTrade),即發(fā)生在同一產業(yè)類別中的雙向貿易(Two-wayTrade),已成為主流。格魯珀(H.G.Grubel)和勞埃德(P.J.Lloyd)在1975年還構造了一種測量產業(yè)內貿易密集度的指數方法,用于測算國際貿易中產業(yè)內貿易的重要性。G—L產業(yè)內貿易指數,與B.Balassa提出的產業(yè)內貿易指數略有不同。產業(yè)組織理論的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中期,產業(yè)組織理論出現了一次大的突破,特別是博弈論方法被引入到產業(yè)組織理論的研究中之后,對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下(主要是針對寡頭市場)廠商行為的描述與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8年,克魯格曼在其博士論文《收益遞增、壟斷競爭與國際貿易》(IncreasingReturns,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InternationalTrade)中,首次將迪克西特(A.Dixit)和斯蒂格利茨(J.Stiglitz)兩人所共同提出的將差異產品和(內部)規(guī)模經濟考慮在內的壟斷競爭模型(該模型又稱“新張伯倫模型”)推廣到開放經濟條件下,從模型上首次證明了規(guī)模經濟是國際貿易的另一起因,以及差異性產品決定了貿易形態(tài)為產業(yè)內貿易。新貿易理論除了都強調規(guī)模經濟的作用這一共同點外,并未形成統(tǒng)一的分析框架。國際貿易理論的發(fā)展(2)新貿易理論的出現有兩大淵源:8國際貿易理論的發(fā)展(3)有三種類型的新貿易理論模型:由克魯格曼和赫爾普曼等人在壟斷競爭模型基礎上提出的新貿易理論模型。由布蘭德(A.Brander)和斯潘瑟(B.J.Spencer)在寡頭壟斷模型基礎上提出的新貿易理論模型,該模型不僅闡述了規(guī)模經濟在國際貿易中的決定作用,而且還指出了在同質產品條件下,因廠商的非合作行為也會產生產業(yè)內貿易?!跋嗷A銷”便是其中的一個特例。在寡頭壟斷市場上,圍繞著壟斷利潤,不僅廠商之間,而且政府之間也可能發(fā)生爭奪壟斷利潤的博弈行為。因此,該理論模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義。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發(fā)眾多爭論的戰(zhàn)略性貿易政策便是基于這一思想提出的。由埃塞爾(W.Ethiar)最早提出的外部經濟模型。該理論模型不僅指出外部規(guī)模經濟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該模型還指出了國際分工格局對貿易利益不平衡性的影響,即不同的國際分工格局對參與貿易的各方的經濟發(fā)展有不同的影響。新貿易理論的出現,并不意味著它替代了傳統(tǒng)的要素稟賦理論。從解釋對象上看,兩種理論分別解釋不同的貿易現象。新貿易理論主要解釋產生在發(fā)達國家之間的產業(yè)內貿易現象;而傳統(tǒng)的要素稟賦理論則主要解釋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產業(yè)間貿易(Inter-industryTrade)。從理論基礎上看,新貿易理論以規(guī)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為前提,強調產業(yè)和企業(yè)的市場結構和競爭性差異;傳統(tǒng)的要素稟賦理論則以規(guī)模收益不變和完全競爭為前提,強調國家之間在要素稟賦上的差異性。兩派的觀點不僅不是相互替代的關系,相反實際上表現出一種互補性,兩者共同豐富和完善了貿易理論。國際貿易理論的發(fā)展(3)有三種類型的新貿易理論模型:9國際貿易基礎的決定因素供給方面要素稟賦(新古典理論)技術——要素生產率(古典理論)——規(guī)模經濟(新貿易理論)市場結構完全競爭、同質產品(古典和新古典)不完全競爭、差異產品(新貿易理論)需求方面偏好收入分配貿易的基礎
圖1—1貿易的基礎國際貿易基礎的決定因素供給方面市場結構需求方面貿易的基礎
10國際金融理論的發(fā)展(1)國際金融理論的發(fā)展,一直是圍繞“外部平衡”(ExternalBalance)這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展開的。從古典貿易理論起,貿易平衡一直是貿易理論的一個前提條件。因為貿易理論不考慮貨幣因素,國際貿易理論所探討的是在貿易平衡條件下(或物物交換條件下)的貿易商品相對價格問題,即純易貨貿易條件(TheBarterTermsofTrade)問題。但在現實中,國際貿易是以貨幣為媒介而進行的,因而貿易不平衡現象是一種常態(tài)。1.1720年,伊薩克·杰瓦伊斯(IssacGervaise)首次提出了國際收支(BalanceofPayments)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2.1752年,大衛(wèi)·休謨(DavidHume)在《論貿易差額》一文中,論證了著名的“物價——鑄幣——流動機制”(Price-Specie-FlowMechanism)。休謨從貨幣數量論的觀點出發(fā),認為,在金幣本位制條件下,可以通過貨幣——貴金額的輸出輸入來完全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即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可以通過市場的力量自動恢復平衡,而不需要外部的人為干預。3.在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間隔期間,為取得外部平衡,許多國家對浮動匯率和直接控制國際收支進行了廣泛的實驗。國際金融理論的發(fā)展(1)國際金融理論的發(fā)展,一直是圍繞“外11國際金融理論的發(fā)展(2)4.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WoodsSystem)這種國際貨幣制度安排的確立和發(fā)展,對國際金融理論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二戰(zhàn)之后,凱恩斯主義的流行,也在國際金融理論的發(fā)展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后,考慮到與固定匯率制相聯系的物價水平和工資粘性(StickyPriceandMonetaryWage),在20世紀40~50年代,很多研究文獻放棄了古典模型核心的價格調整學說,轉而尋求通過收入或就業(yè)的變動來調整外部平衡。凱恩斯的乘數理論(MultiplierTheory)說明了在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收入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強調收入作用的外部調整學說,有著重大的缺陷,它基本上排除了資本流動的可能性,與古典學說一樣,仍然只關注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調整。這種缺陷,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有所改觀。5.20世紀60年代初期,蒙代爾(R.Mundell)在其一系列論文中,更新了國際收支調整的傳統(tǒng)觀點。在蒙代爾模型中,貨幣政策被放到了國際收支調整的首要位置,國際資本流動占據了國際收支的重要地位。他提出,當內部平衡(InternalBalance)與外部平衡目標發(fā)生沖突時,由于資本流動性的存在,使得在固定匯率制條件下,通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引起資本流出,而通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引起資本流入,這樣,借助于針對外部平衡的貨幣政策和針對內部平衡的財政政策這兩個獨立的政策工具,就能夠同時達成內外平衡的目標,從而解決了固定匯率制條件下政策選擇的兩難問題。這種把貨幣政策分配給外部平衡,而把財政政策分配給內部平衡的觀點,被稱為“蒙代爾分配法則”(MundellAssignmentRule)。國際金融理論的發(fā)展(2)4.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布12國際金融理論的發(fā)展(3)6.1960年,特里芬(RobertTriffin)在《黃金與美元危機》(GoldandDollarCrisis,YaleUniversityPress,NewHaven,1960)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難題”(TriffinDilemma)。特里芬認為,作為儲備資產的關鍵貨幣(KeyCurrency)在其充足供應與信心力(Confidence)之間是存在矛盾的。7.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后,一大批經濟學家主張實行浮動匯率制。浮動匯率制的倡導者的基本論點是,浮動匯率可以使政府免受國際收支的限制,并允許政府不需要運用貨幣政策去被動地穩(wěn)定匯率,從而獲得利用貨幣政策工具的主動權,同時浮動匯率也象一堵防火墻,把國內經濟與外界隔離開來,使國內經濟免受外界因素的沖擊。8.20世紀70年代,貨幣主義的興起,產生了一些極有價值的開放經濟動態(tài)模型。其中,比古典貨幣數量論更進一步的國際收支貨幣分析方法,強調實際平衡效果和長期的國際收支平衡;資產組合平衡(Portfolio-Balance)模型則闡明了貨幣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指出了財富積累中資產的存量和流量之間的區(qū)別,并吸收了理性預期(RationalExpectancy)理論的一些基本思想。9.20世紀80年代,借助于儲蓄和投資理論中的跨時(Intertemporary)分析方法,對開放經濟動態(tài)變化過程的分析已變得日益普遍。除了外部平衡這一國際金融理論的核心問題外,國際金融理論在匯率決定理論和匯率制度研究方面,也有極為豐富的理論進展。國際金融理論的發(fā)展(3)6.1960年,特里芬(Rober13外貿依存度
外貿依存度是衡量對外貿易在一國經濟中重要性程度的指標,它以一國進出口總值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表示。即:外貿依存度=外貿依存度=出口依存度+進口依存度
=+外貿依存度外貿依存度是衡量對外貿易在一國經濟中重要性程度的14Ch.2國際貿易的古典理論重商主義的貿易觀亞當·斯密的絕對優(yōu)勢理論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Ch.2國際貿易的古典理論重商主義的貿易觀15重商主義的貿易觀重商主義的財富觀重商主義者把金銀貨幣等同于社會財富。重商主義把金銀貨幣等同于財富的觀點是錯誤的。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國民財富,是一國生產和提供滿足人們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一國擁有的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越多,生產效率越高,生產和提供滿足人們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就越大,一國的生活水平就越高,財富和福利水平就越高。重商主義的貿易觀一國財富的增加應來源于商業(yè),而國內商業(yè)不影響一國財富的增減,對外貿易的出超才增加一國金銀貨幣,從而增加一國財富。因此,重商主義者主張國家必須干預對外貿易,實行獎出限入的保護貿易政策,以保護本國的對外貿易出超,增加國民財富。重商主義以其錯誤的財富觀為基礎,鼓吹經濟民族主義,主張國際貿易是一種零和博弈(Zero-sumGame),即你虧我盈。因此,國際貿易不可能是自愿自由的貿易,而需要用槍炮和軍艦去打開它國的國門,占據更多的殖民地,通過宗主國與殖民地的不對等貿易來增加宗主國的財富。盡管重商主義的貿易觀是明顯錯誤的,但是,除了1815年至1914年間的英國以外,沒有一個西方國家曾徹底擺脫過重商主義的影響。重商主義的貿易觀重商主義的財富觀16亞當·斯密的絕對優(yōu)勢理論Assumptions:2countries,2goodsand1factor(labor)If2countriesusetherefactorlabortoproduce2goodsandtheunitcostsmeasuringintermsoflabortimeareasfollows,thencountryAhasAAintheproductionofgoodX(2<3)andcountryBhasAAintheproductionofgoodY(2<4).EachcountryspecializedintheproductionofthegoodinwhichithasAbsoluteAdvantageandexportthatgood.Eachcountrywillgainfromtrade(duetothespecialization).Tradeisapositive-sumgame.CountryACountryBGoodX2hoursperpiece3hoursperpieceGoodY4hoursperpiece2hoursperpiece亞當·斯密的絕對優(yōu)勢理論Assumptions:2co17ComparativeAdvantagetheoryofDavidRicardo(1)Assumptions:2country,2goodsand1factor(labor),thesameasAdamSmith.AAtheoryassumedthat2countrieshasdifferentAAintheproductionof2goods,butitisrareinreality.IfonecountryhasAbsoluteDisadvantageintheproductionof2goodsandthedegreeoftheseADaredifferent,thiscountrywillhasComparativeAdvantageintheproductionofthegoodinwhichithaslessdegreeofAD,theothercountrywillhasCAintheproductionoftheothergood.Eachcountrywillgainfromtrade(duetothespecialization).Tradeisapositive-sumgame.
CountryA CountryBGoodX 2hoursperpiece 3hoursperpieceGoodY 4hoursperpiece5hoursperpiece2/3<4/5,countryAhasCAingoodXandcountryBhasCAinY.
ComparativeAdvantagetheoryo18ComparativeAdvantagetheoryofDavidRicardo(2)
AAtheoryisaspecialcaseofCAtheory.
CountryA CountryB
GoodX 2hoursperpiece 3hoursperpiece
GoodY 4hoursperpiece2hoursperpiece
2/3<4/2,countryAhasCAingoodXandcountryBhasCAinY.ThepatternsoftradearethesameasthoseifjudgingfromAAtheory.TheexceptionofCAtheory
CountryA CountryB
GoodX 2hoursperpiece 3hoursperpiece
GoodY 4hoursperpiece6hoursperpiece
2/4=4/6,therearenoCAforthe2countries.ComparativeAdvantagetheoryo19ComparativeAdvantagetheoryofDavidRicardo(3)
Graphicalrepresentation
(a)CountryA’scloseandopeneconomyequilibrium (b)CountryB’scloseandopeneconomyequilibrium
ComparativeAdvantagetheoryo20Ch.3Neoclassicaltheoryoftrade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andopportunitycostSocialindifferencecurveStandardmodeloftradetheoryOffercurveandthetermsoftradeCh.3Neoclassicaltheoryoftr21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andopportunitycost(1)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orproducttransformationcurverepresentsthemaximumamountofonecommodityobtainableforanygivenamountoftheother.Thisrequiresthatthegivenfixedamountsofproductivefactorsareoptimallyallocatedbetweenthetwocommoditiesinaccordancewithcertainmarginalproductivityconditionswhichareeasilyfoundbyusingtheboxdiagram.Marginalrateoftransformation(MRT):theabsolutevalueoftheslopeofa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atapoint,itrepresentstheamountofonecommoditythatanationmustgiveuptoproduceeachadditionalunitofanothercommodity.Itisanothernamefortheopportunitycost.Opportunitycost:theopportunitycostofacommodityistheamountofasecondcommoditythatmustbegivenuptoreleasejustenoughresourcestoproduceonemoreunitofthefirstcommodity(undertheconditionoffullemploymentofresources,andresourcesarescarce).Variouskindsof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s:constantopportunitycost;increasingopportunitycost;decreasingopportunitycost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a22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andopportunitycost(2)
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a23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andopportunitycost(3)
Whydoesopportunitycostincrease?Resourcesorfactorsare:NothomogeneousNotusedinthesamefixedproportionintheproductionofallcommodities
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a24SocialindifferencecurveRepresentthevariouscombinationsoftwocommoditiesthatyieldequalsatisfactiontothecommunityornation.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MRS):theabsolutevalueoftheslopeofasocialindifferencecurveatapoint.Itrepresentstheamountofonecommoditythatanationcouldgiveupinexchangeforoneextraunitofasecondcommodityandstillremainonthesameindifferencecurve.SIChasthesamecharacteristicsasIIC:DiminishingMRS;ahigherSICreferstoahigherlevelofsatisfaction;anytwoSICnevercross.SomedifficultieswithSIC:TherewouldbenoSICbecauseofparadoxofvoting;tradewillcauseincomedistributionchangeandSICchange,sotheSICsbeforeandaftertradewillcross.Butfortheconvenientofanalysis,weassumethereareSICsandtheywillnotcross.SocialindifferencecurveRepre25Standardmodeloftradetheory(1)Equilibriuminclosedeconomyandthecomparativeadvantage.Threeconditions:XC=XP,YC=YP(MarketClearing)Standardmodeloftradetheory26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27Standardmodeloftradetheory(2)EquilibriuminopeneconomyStandardmodeloftradetheory28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29Standardmodeloftradetheory(3)Gainsfromtrade:GainsfromexchangeGainsfromspecializationStandardmodeloftradetheory30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31Offercurveandthetermsoftrade(1)TermsoftradeThenetbartertermsoftradeorthecommercialtermsoftradeOneexportcommodityandoneimportcommodity:Theratioofthepriceofanation’sexporttoitsimportcommodities.TwoandmoreexportimportcommoditiesTheratiooftheindexpriceofanation’sexporttoitsimportcommodities.Otherkindsofthetermsoftrade:theincometermsoftrade;thesinglefactortermsoftrade;thedoublefactortermsoftrade,willbeexplainedlater.Offercurveandthetermsoft32Offercurveandthetermsoftrade(2)Termsoftrade:partialequilibriumanalysisOffercurveandthetermsoft33Offercurveandthetermsoftrade(3)Offercurve(Reciprocaldemandcurve)Acurvethatshowshowmuchofitsimportcommodityanationdemandstobewillingtosupplyvariousamountsofitsexportcommodity,orthewillingnessofthenationtoimportandexportatvariousrelativecommodityprices.Eachpointontheoffercurverepresentstheimportdemandandexportsupplyofthenation.Sotheoffercurveisnotonlytheimportdemandcurveofthenationbutalsotheexportsupplycurveofthenation.Offercurveandthetermsoft34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35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36Offercurveandthetermsoftrade(4)Termsoftrade:generalequilibriumOffercurveandthetermsoft37Offercurveandthetermsoftrade(5)Multi-equilibriumOffercurveandthetermsoft38Ch.4FactorendowmenttheoryFactorabundanceandfactorintensityAssumptionsofthetheoryFactorendowmentandH-OtheoryEmpiricaltestonH-OtheoryCh.4FactorendowmenttheoryF39Factorabundanceandfactorintensity(1)FactorabundanceDefinedbyfactorendowment:assumethatifThenwesaycountryAislaborabundanceandcountryBiscapitalabundance.Definedbyrelativefactorprice:assumethatifThenwesaycountryAislaborabundanceandcountryBiscapitalabundance.Factorabundanceandfactorin40Factorabundanceandfactorintensity(2)AssumethatifThenwesayproductXislaborintensiveproductandproductYiscapitalintensiveproduct.Factorabundanceandfactorin41AssumptionsoffactorendowmenttheoryThereare2nations,2goodsand2factorsBothnationsusethesametechnologyinproductionThereexistsnofactorintensityreversalBothgoodsareproducedunderconstantreturnstoscaleinbothnationsThereisincompletespecializationinbothnation(increasingopportunitycost)TastesareequalinbothnationsThereisperfectcompetitioninbothgoodsandfactormarketsinbothnationsThereisperfectfactormobilitywithineachnationandperfectfactorimmobilityinternationallyTherearenotransportationcosts,tariffsorotherobstructionstothefreeflowofinternationaltradeAllresourcesarefullyemployedinbothnationsInternationaltradebetweenthetwonationsisbalancedAssumptionsoffactorendowmen424theoremsinH-OtheoryH-Otheorem(theoremaboutthecomparativeadvantageandhencethepatternsoftradedeterminedbyfactorendowment):anationwillexportthegoodwhoseproductionrequirestheintensiveuseofthenation’srelativelyabundantandcheapfactorandimportthegoodwhoseproductionrequirestheintensiveuseofthenation’srelativelyscarceandexpensivefactor.H-O-Stheorem(thefactor-priceequalizationtheorem):internationaltradewillbringaboutequalizationintherelativeandabsolutereturnstohomogeneousfactorsacrossnations.TheRybczynskitheorem(theeffectofonefactorgrowthonnation’sproductionandtrade):atconstantcommodityprices,anincreaseintheendowmentofonefactorwillincreasebyagreaterproportiontheoutputofthecommodityintensiveinthatfactorandwillreducetheoutputoftheothercommodity.S-Stheorem(theeffectoftradeonincomedistribution):anincreaseintherelativepriceofacommodityraisesthereturnorearningsofthefactorusedintensivelyintheproductionofthecommodity.4theoremsinH-OtheoryH-Oth43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44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45Factor-priceequalization(1)Relativefactor-priceequalizationFactor-priceequalization(1)Re46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47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48Factor-priceequalization(2)Absolutefactor-priceequalizationMPLX·LX+MPKX·KX=XωA=ωB(MPLX)A=(MPLX)BPX·(MPLX)A=PX(MPLX)BwA=wBFactor-priceequalization(2)Ab49EmpiricaltestoftheH-Otheory(1)TheLeontiefParadox:theempiricalfindingthatU.S.tradepatternscontrarytothepredictionoftheH-Otheory.1.統(tǒng)計方法和資料處理問題2.自然資源、人力資本和技術的影響3.關稅和其它貿易壁壘的影響4.生產要素密集度反向問題各種新貿易理論,都是在對里昂惕夫之謎產生原因的探討中不斷發(fā)展起來的
EmpiricaltestoftheH-Otheo50出口進口替代進口/出口里昂惕夫(1947年投入需求,1947年貿易)資本(美元)25507803091339勞動力(年人工)182170資本/勞動(美元/年人工30里昂惕夫(1947年投入需求,1951年貿易)資本(美元)22568002303400勞動力(年人工)174168資本/勞動力(美元/年人工)12977137261.06資本/勞動力(不包括自然資源)0.88鮑德溫(1958年投入需求,1962年貿易)資本(美元)18760002132000勞動力(年人工)131119資本/勞動力(美元/年人工27資本/勞動力(除去自然資源)1.04資本/勞動力(除去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本)0.92資料來源:Leontief(1951),Leontief(1956),Baldwin(1971),參見建議閱讀書目。表4—11947年美國每百萬美元出口產品和進口替代產品的資本勞動比率出口進口替代進口/出口里昂惕夫(1947年投入需求,194751H—O理論的數學推導
假設兩個國家A和B,生產兩種商品X和Y,使用兩種要素K和L。如果兩個國家兩種商品的生產都是規(guī)模收益不變的,即它們的生產函數都是一次齊次生產函數,例如A國X商品的生產函數為:
H—O理論的數學推導假設兩個國家A和B,生產兩種商品X和Y52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53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54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55上式表明,商品相對價格是要素相對價格的增函數,也就是說,當要素相對價格上升時,商品的相對價格也隨之上升。如果A國勞動相對豐富,資本相對稀缺;B國資本相對豐富,勞動相對稀缺,則A國生產勞動密集型商品X具有比較優(yōu)勢(價格較低),B國生產勞動密集型商品X處于比較劣勢(價格較高),這就證明了H—O定理。當A、B兩國開放貿易時,A國出口X商品,B國進口X商品,A國X商品的相對價格上升而B國X商品的相對價格下降,當兩國X商品相對價格相等時,兩國貿易達到平衡。由于商品相對價格與要素相對價格存在嚴格的單調遞增關系,因而,兩國商品相對價格相等,也就意味著兩國要素相對價格相等,這也就證明了H—O—S定理的一部分,即要素相對價格的均等化。在假定兩國使用相同技術(即生產函數相同)的條件下,必然有:wA=wB。這就證明了H—O—S定理的另一部分,即要素的絕對價格均等化。上式表明,商品相對價格是要素相對價格的增函數,也就是說,當要56特定要素模型
假定:(1)一國使用資本K和勞動L兩種要素生產X和Y兩種商品;(2)生產的模型收益不變;(3)勞動是同質的,可在兩個部門之間自由流動;(4)勞動總量固定,且充分就業(yè);(5)資本是特定要素,即資本不能在兩部門之間流動;(6)每個部門的資本投入固定不變;(7)所有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特定要素模型假定:57短期內國際貿易對要素收入分配的影響
OXOY表示一國固定的勞動總量,在充分就業(yè)條件下,=LX+LY。兩條縱軸分別表示X和Y部門的工資率wX和wY以及勞動的邊際產品價值(ValueofMarginalProductofLabor,VMPL)VMPLX和VMPLY。在完全競爭均衡條件下,兩部門各要素的報酬分別為:其中,wX、wY、rX、rY分別為兩部門勞動的工資率和資本的利率;PX、PY為兩部門產品的價格;MPLX、MPLY、MPKX、MPKY分別為兩部門勞動的邊際產品(MarginalProductofLabor,MPL)和資本的邊際產品(MarginalProductofCapital,MPK)。短期內國際貿易對要素收入分配的影響OXOY表示一國固定的勞58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59特定要素模型1.勞動的實際工資變化2.X部門資本實際利率變化3.Y部門資本實際利率變化特定要素模型1.勞動的實際工資變化60特定要素模型結論:(1)國際貿易會提高出口部門特定要素的名義報酬率和實際報酬率,降低進口部門特定要素的名義報酬率和實際報酬率;(2)國際貿易會提高流動要素的名義報酬率,但對流動要素的實際報酬率的影響是不確定的,它取決于流動要素所有者的消費結構。特定要素模型結論:61Ch.5新貿易理論
(NewTheoriesofInternationalTrade)
技術差距理論(TechnologicalGapTheory)產品生命周期理論(ProductLifeCycleTheory)重疊需求理論(TheOverlappingDemandTheory)遞增收益理論(IncreasingReturnTheory)不完全競爭理論(ImperfectCompetitionTheory)Ch.5新貿易理論
(NewTheoriesofInt62
技術差距、技術變化與國際貿易
在H—O理論中,由于假定各國使用相同的技術,因而技術及技術進步的國際差異對貿易的影響被假定掉了。而實際上,各國之間,技術和技術進步是存在明顯的差異的。發(fā)達國家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雄厚,R&D(ResearchandDevelopment,即研究與開發(fā))投入強度大,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強,技術先進,技術進步的速度快,這就形成了發(fā)達國家在技術上的明顯優(yōu)勢。技術差距理論和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就是把技術作為獨立于勞動和資本的第三種生產要素,探討技術差距或技術變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的理論。由于技術變動包含了時間因素,因而有人把技術差距理論和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看成是對H—O理論的動態(tài)擴展。技術差距、技術變化與國際貿易在H—O理論中,由于假定各國63技術差距與國際貿易
1956年,克拉維斯發(fā)表《可獲得性以及影響貿易商品構成的其他因素》一文。在這篇文章中,克拉維斯指出,使一國能夠出口技術先進的產品的關鍵因素,是該國與其貿易伙伴相比,具有技術上的優(yōu)勢。他認為,從本質上說,每個國家將出口其企業(yè)家能夠開發(fā)出來的商品。
克拉維斯的這種可獲得性分析方法(TheAvailabilityApproach)受到了波斯納(M.V.Posner)和胡佛鮑爾(G.C.Hufbauer)等人的重視。1961年,波斯納發(fā)表《國際貿易與技術變化》一文,提出了國際貿易的技術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GapModel)。技術差距與國際貿易1956年,克拉維斯發(fā)表《可獲得性以及影64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65產品生命周期與國際貿易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最先是由弗農(RaymondVernon)于1966年提出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是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解釋制成品貿易的著名理論。該理論認為,由于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擴散,制成品和生物一樣,也具有一個生命周期。制成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劃分為5個階段,即:(1)引入期(Introduction);(2)成長期(Expension);(3)成熟期(Maturity);(4)銷售下降期(SalesDecline);(5)衰亡期(Demise)。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各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產品生命周期與國際貿易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最先是由弗農(Ray66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67
重疊需求理論
1961年,瑞典經濟學家林德(S.B.Linder)在《論貿易與轉換》一書中,從需求方面探討了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提出了重疊需求理論(TheoryofOverlappingDemand)。要素稟賦理論解釋初級產品之間的貿易(自然資源密集型(IntensiveinNaturalResources))),不能解釋制成品之間的貿易。國際間制成品貿易的發(fā)生,往往是先由國內市場建立起生產的規(guī)模經濟和國際競爭力,而后再向國外市場拓展。因為廠商總是出于利潤的動機,首先為其所熟悉的本國市場生產新產品,當生產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國內市場的擴展受到限制時,才去開拓國外市場。潛在貿易(PotentialTrade)。潛在貿易分為潛在出口(PotentialExports)和潛在進口(PotentialImports),潛在出口是由國內需求決定的,更準確地說,使一種產品成為潛在出口產品的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是該產品必須是國內消費品或投資品(資本品),即產品存在國內需求,這種國內需求通常被商人們稱為國內市場支持(theSupportoftheDomesticMarket)。同樣,潛在進口也是由國內需求決定的,正是對某種商品國內需求的存在,才使得該種商品的進口成為可能。當一國的潛在出口商品(或其中的一部分)與另一國的潛在進口商品(或其中的一部分)在范圍上一致時,兩國之間就會發(fā)生貿易。也就是說,兩個國家的需求結構的相似性越大,兩國之間存在的潛在貿易就越大該理論強調需求結構的相似性對貿易的影響,因而有時也稱為需求相似理論(TheoryofPreferenceSimilarity)。由于人均收入(PerCapitaImcome)與商品需求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關系(需求的收入彈性),因而,需求的相似性也可以用人均收入水平的相似性來代替。這樣,林德的重疊需求理論也可以表述為:兩國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則其需求結構的相似性越大,從而兩國發(fā)生貿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重疊需求理論1961年,瑞典經濟學家林德(S.B.Li68收益遞增與國際貿易
在H—O理論中,由于假定兩國的生產是在規(guī)模收益不變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就把可能引起貿易的規(guī)模經濟因素給假定掉了。在現實中,存在著三種類型的生產,即:規(guī)模收益遞增、規(guī)模收益不變和規(guī)模收益遞減。事實上,生產的規(guī)模收益可以用微觀經濟學中的平均成本曲線來表示。如圖5—3中,平均成本的下降階段代表生產的規(guī)模收益遞增(IncreasingReturntoScale),平均成本不變(平坦)階段代表規(guī)模收益不變(ConstantReturntoScale),而平均成本的上升階段,則代表規(guī)模收益遞減(DecreasingReturntoScale)。收益遞增與國際貿易在H—O理論中,由于假定兩國的生產是在規(guī)69什么是國際經濟學課件70引起規(guī)模收益遞增的因素
(1)專業(yè)化分工。隨著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因市場擴大),專業(yè)化分工將加深,從而導致勞動生產率的提高。(2)更有效率的設備。大規(guī)模生產使更有效率、更專業(yè)化的設備的利用成為可能,而這類設備在小規(guī)模生產中的運用是不經濟的。(3)投入物的單位成本降低。大規(guī)模生產使生產者能大規(guī)模雇傭生產要素,從而有可能從生產要素供應者那里獲得“數量折扣”的利益,降低投入物的單位成本。(4)副產品(By-Product)的利用。在某些產業(yè),大規(guī)模生產能使在小規(guī)模生產情況下作為廢棄物的副產品的利用成為可能,從而通過副產品的利用來降低主要產品的生產成本。(5)輔助設備的開發(fā)。在某些情況下,一個廠商的大規(guī)模生產引起其他廠商開發(fā)輔助設備(如運輸、供電、供水、供氣、通迅、金融等),從而使大規(guī)模生產廠商節(jié)約成本,精干生產,提高效率。等等。因此,現實中,規(guī)模收益遞增的生產是完全可能存在的。引起規(guī)模收益遞增的因素(1)專業(yè)化分工。隨著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71規(guī)模收益遞增的存在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假定兩個國家(A和B)生產兩種商品(X和Y)具有完全相同的生產技術(兩國生產可能性曲線相同),兩個國家對兩種商品的消費具有完全相同的偏好(兩國社會無差異曲線相同),但兩國在X和Y兩種商品生產中具有規(guī)模經濟。在這種條件下,兩國是否有可能發(fā)生互利貿易呢?規(guī)模收益遞增的存在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假定兩個國家(A和B)生72規(guī)模經濟是引起國際貿易的一個獨立因素
在兩國要素稟賦、需求偏好、技術等影響貿易的因素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僅僅由于規(guī)模經濟的存在,兩國也可能發(fā)生互利的貿易。值得注意的是,規(guī)模經濟理論雖然解釋了為什么規(guī)模經濟的存在是引起互利貿易的一個獨立因素,但我們無法根據規(guī)模經濟理論來預測貿易模式。此外,如果規(guī)模經濟在很高的產量水平上仍然存在,一國少數幾個企業(yè)或一個企業(yè)就會占有某種商品的整個市場,從而導致寡頭壟斷(Oligopoly)或完全壟斷(Monopoly)。規(guī)模經濟是引起國際貿易的一個獨立因素在兩國要素稟賦、需求偏73規(guī)模經濟(EconomyofScale)或規(guī)模報酬遞增(IncreasingReturntoScale)與外部經濟(ExternalEconomy)
規(guī)模經濟是指企業(yè)的產量提高時,企業(yè)生產的平均成本下降,即規(guī)模經濟或規(guī)模報酬遞增是存在于企業(yè)內部的,因而又稱為內部經濟(InternalEconomy)或內部規(guī)模經濟(InternalEconomyofScale)。外部經濟是指當整個產業(yè)的產量(因企業(yè)數量的增加)擴大時(企業(yè)外部的因素),該產業(yè)各個企業(yè)的平均生產成本下降,因而有時也稱為外部規(guī)模經濟(ExternalEconomyofScale)或范圍經濟(EconomyofScope)。還有一種情況,是當一個國家某個產業(yè)的累積產量擴大時,該產業(yè)各企業(yè)的平均成本下降,通常被稱為動態(tài)的外部經濟(DynamicExternalEconomy),該產業(yè)隨累積產量增加而呈下降趨勢的平均成本曲線,通常被稱為學習曲線(LearningCurve)。規(guī)模經濟(EconomyofScale)或規(guī)模報酬遞增(74市場結構與國際貿易
傳統(tǒng)貿易理論(OrthodoxTradeTheory,包括比較優(yōu)勢理論和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假定是:(1)完全競爭;(2)國際貿易商品是完全同質的,且在不同國家也是如此。傳統(tǒng)貿易理論所討論的國際貿易只有產業(yè)之間的貿易(Inter-industryTrade),即傳統(tǒng)貿易理論只考慮了不同產業(yè)間產品的交換。也就是說,根據傳統(tǒng)貿易理論,一國不可能同時出口和進口相同的商品。因而,傳統(tǒng)理論不能解釋當今世界普通存在的產業(yè)內貿易(Intra-industryTrade)現象。市場結構與國際貿易傳統(tǒng)貿易理論(OrthodoxTrad75產業(yè)內貿易
產業(yè)內貿易,也稱為水平貿易(HorizontalTrade)或雙向貿易(Two-WayTrade),是指一國同時出口和進口屬于同一產業(yè)的商品。在當今世界,產業(yè)內貿易現象不是偶然的例外,而是一種普遍現象。隨意的觀察就可以發(fā)現:(1)與完全競爭市場(PerfectCompetition)不同的壟斷競爭(MonopolisticCompetition)以及寡頭(Oligopoly)市場的存在并不是一種例外,而是一種常態(tài);(2)產品的差異性(ProductDifferentiation)比產品同質性(ProductHomogeneity)更為普遍;(3)產業(yè)內貿易是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發(fā)達國家之間的貿易來說,產業(yè)內貿易也許是其國際貿易中更大的一部分。為了探討與上述三個特征相關的國際貿易現象,就需要放棄完全競爭和同質產品這兩個傳統(tǒng)貿易理論的基本假定,把產業(yè)組織理論的研究方法(TheIndustrialOrganizationApproach)運用到國際貿易的研究中,形成新的貿易理論。因此,新貿易理論的顯著特點是討論制成品之間的貿易,新貿易理論的顯著特點:討論制成品貿易的理論,討論差異性產品的產業(yè)內貿易現象,
產業(yè)內貿易產業(yè)內貿易,也稱為水平貿易(Horizontal76產品的垂直差異(VerticalDifferentiation)與產品的水平差異(HorizontalDifferentiation)
產品的垂直差異是指僅由產品的質量(Quality)不同而產生的差異。在產品存在垂直差異的情況下,消費者相對于低質量的商品更偏好于高質量的商品,假定對產品質量存在一種可接受的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在一定的預算約束下,消費者對不同質量商品的需求是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相關的,高收入水平的消費者需求高質量的商品(假定商品價格與商品質量正相關)。產品的水平差異則指相同質量的商品因特征(Characteristics)不同(真實的或假定的)而產生的差異。在產品存在水平差異的情況下,不同消費者對商品的特征有不同的評價(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顏色、式樣,等等)。一般而言,消費者喜歡多樣性(即使喜歡紅色的消費者,也會購買各種不同顏色的產品,而不會購買完全相同顏色的各種產品)。因此,人們對具有不同特征的商品的需求,是與人們喜歡多樣性(或與人們對商品特征具有不同的主觀評價)相關的。產品的垂直差異(VerticalDifferentiati77巴克爾(J.Barker)的多樣性假說(Barker'sVarietyHypothesis)
消費者喜歡多樣性,“隨著實際收入的增加,購買者有能力購買更多種類的產品;由于更大數量的額外品種來自國外而非國內,因而,隨著收入的增加,進口需求的份額將增加。如果考慮全部進口的話,隨著實際人均收入的增加,進口需求的增加將快于實際人均收入的增加?!卑涂藸栒J為,人們購買商品,并不是要購買商品本身,而是購買包含在商品中的商品的各種特征。這樣,消費者無差異曲線的變量就應該是商品的特征而非商品本身,因此,在一定預算約束下,消費者的最優(yōu)選擇,應該由消費者預算線與以商品特征為變量的消費者無差異曲線來決定。這樣,在一定收入預算約束下,消費者總是喜歡消費更多的商品特征,即喜歡多樣性。
巴克爾(J.Barker)的多樣性假說(Barker'sV78產業(yè)內貿易的早期解釋(1)
國際貿易商品通常根據標準國際貿易分類(StandardI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iton,簡稱SITC)系統(tǒng)劃分為不同類型。這種分類(按1974年修訂本)把國際貿易商品分為10大類(以第一位數字表示,從0-9)、63章(以第一和第二兩位數字表示)、233組(以第一至第三位數字表示)、786分組(以第一至第四位數字表示)和1924個基本項目(以第一至第五位數字表示)。除前5位數字以外,各國為了進一步細分商品類型,可以增加分類數字的位數(實際應用中最大的分類數字位數為7位),并自由選擇商品描述和商品范圍。習慣上把0-4類產品稱為初級產品,5-9類產品稱為制成品.很顯然,分類數字所包含的位數越多,分類就越細,所定義的同類商品就越準確。產業(yè)內貿易的早期解釋(1)
國際貿易商品通常根據標準國際貿易79產業(yè)內貿易的早期解釋(2)
巴拉薩(B.Balassa)曾經對產業(yè)內貿易現象作過統(tǒng)計研究,并提出測量產業(yè)內貿易重要性程度的指標——產業(yè)內貿易指數(IndexofIntra-industryTrade,簡稱IIT)
產業(yè)內貿易的早期解釋(2)
巴拉薩(B.Balassa)曾經80產業(yè)內貿易的早期解釋(3)
格魯貝爾(H.G.Grubel)和勞艾德(P.J.Lloyd)于1975年在其合著的《產業(yè)內貿易:差異性產品國際貿易的理論與度量》一書中,系統(tǒng)研究了產業(yè)內貿易的理論和實踐,并提出了測量產業(yè)內貿易指數的G—L公式
.產業(yè)內貿易的早期解釋(3)
格魯貝爾(H.G.Grube81產業(yè)內貿易的早期解釋(4)
運用他們所提出的產業(yè)內貿易指數公式,格魯貝爾和勞艾德計算了1967年10個工業(yè)化國家不同產業(yè)的產業(yè)內貿易指數。他們發(fā)現,對于原油、潤滑油產業(yè),10個國家產業(yè)內貿易指數的加權平均數為30%,而對于與之相關的化學工業(yè),10個國家產業(yè)內貿易指數的加權平均值為0.66,這表明,產品越是自然資源密集的產品,其產業(yè)內貿易指數越小,產業(yè)內貿易的重要性越小,產業(yè)間貿易的重要性越大;而隨著加工程度的加深,產業(yè)內貿易指數增大,產業(yè)內貿易的重要性增加。同時,他們還計算了1958、1964和1967年這10個工業(yè)化國家所有產業(yè)的產業(yè)內貿易指數的加權平均數分別為0.36、0.42和0.48,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10個國家產業(yè)內貿易指數逐漸增大,產業(yè)內貿易的重要性增加。1990年沃納(S.Vona)對這10個工業(yè)國家產業(yè)內貿易指數的最近估計,也證實了這一結論。這說明,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產業(yè)內貿易指數增大,產業(yè)內貿易的重要性增加產業(yè)內貿易的早期解釋(4)
運用他們所提出的產業(yè)內貿易指數公82產業(yè)內貿易的早期解釋(5)
研究產業(yè)內貿易現象,我們有必要區(qū)分同一產業(yè)的相同產品和不同產品的產業(yè)內貿易兩種情況。就同一產業(yè)相同產品的產業(yè)內貿易而言,最古老的解釋是運輸成本(TransportationCosts)。第二種解釋是格魯貝爾和勞艾德提出的周期性貿易(PeriodicTrade)說,包括季節(jié)因素和需求狀況變化,前者如水果蔬菜等的貿易,后者如電力需求的峰值差異,這些都與不同國家處于地球的不同緯度,從而季節(jié)氣候和工作時間存在差異有關。第三種解釋是港口貿易(EntrepotTrade)或再出口貿易(Re-exportTrade)。第四種解釋是政府干預的影響,如A、B兩國達成自由貿易區(qū)協(xié)定,而A國對自由貿易區(qū)外的關稅較低,B國較高,則A國可以從C國進口某種產品,同時又向B國出口這種產品。就同一產業(yè)差異性產品的產業(yè)內貿易而言,一旦我們放棄傳統(tǒng)理論的產品同質性假定,在SITC分類中被看成相同類別的產品,對消費者來說就是差別產品了,在這種情況下,產業(yè)由貿易就必然發(fā)生。產業(yè)內貿易的早期解釋(5)
研究產業(yè)內貿易現象,我們有必要區(qū)83完全競爭與新H—O理論(1)新H—O理論,又稱新要素比例理論(TheoriesofNeoFactorProportions),是1981年由法爾斐(R.E.Falvey)提出的。假定:(1)每個產業(yè)不再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行業(yè)智能管理平臺開發(fā)采購合同
- 戶外運動裝備租賃使用安全免責協(xié)議書
- 硬件設備購銷合同
- 游戲行業(yè)虛擬物品交易風險告知免責協(xié)議
- 獨家代理手房合同
- 工程總承包聯合體協(xié)議書
- 基于大數據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統(tǒng)合作協(xié)議
- 專利申請與維護合同
- 工傷補償的協(xié)議書
- 交通網絡運輸承包經營合同
- 幼兒園衛(wèi)生保健人員任命書(保健醫(yī)生)
- 注塑品質管理要點
- 一課一練┃二年級下冊:1古詩二首
- 校長(含副校長)績效考核指標要點
- 初中衡水體英語(28篇)
- 財務報表2019新版-已執(zhí)行新金融和收入準則(財會〔2019〕6號)
- 九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 GB/T 2317.2-2000電力金具電暈和無線電干擾試驗
- 機動車輛保險理賠實務2023版
- 2023年初中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題及答案
- 紅色喜慶大氣軍令狀2022頒獎誓師大會動態(tài)PPT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