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書P402、中國先進分子向西方學習的曲折歷程一、從鴉片戰(zhàn)爭至甲午戰(zhàn)爭:地主階級學“器物”1.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海國圖志》2.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外國經濟侵略加劇,國內有太平天國運動,政局岌岌可危。洋務派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來改變現(xiàn)狀。中學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的綱常名教;西學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學技術?!爸袑W為體”,是以中國的綱常名教作為決定國家命運的根本;“西學為用”是采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國家在教育、賦稅、武備等方面的一些具體措施,舉辦洋務新政,來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19世紀60~90年代,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旗幟,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培養(yǎng)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在溝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開了窗口。但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地主階級進行道路選擇的前提,也就是說,他們把西方先進的軍事、經濟技術(即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強行嫁接到落后的社會制度上來,這種違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做法注定要失敗。二、從戊戌變法至五四運動前夕:資產階級學“制度”1.維新派:學習君主立憲早期維新思想產生于19世紀60年代以后,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的傳入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而產生。早期維新派認識到向西方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器物層次”,必須上升到經濟、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領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維新思想沒有上升到系統(tǒng)完整的理論,更沒有付諸實際行動。19世紀90年代,維新思想有了進一步發(fā)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結合,提出了系統(tǒng)的理論和明確的施政綱領。他們要求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發(fā)展資本主義。他們通過與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zhàn),使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一些知識分子擺脫封建思想束縛,形成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著名思想家嚴復以進化論為思想武器,論證變法維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達到救亡圖存,自強保種的目的。雖然后來的戊戌變法只持續(xù)了103天就告失敗,但它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傳統(tǒng)觀念產生了沖擊,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2.革命派:學習民主共和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開始用民主革命思想來改造中國,提出了三民主義,要求實行民主共和政體,發(fā)展資本主義。孫中山進行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國。民主革命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形成了中國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雖然后來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3.陳獨秀、李大釗:學習“民主”和“科學”辛亥革命后,列強支持袁世凱稱帝,加緊侵略中國,中國先進分子為改變這種局面尋找新的出路;經濟方面,中國資本主義在一戰(zhàn)期間進一步發(fā)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凱大搞尊孔復古逆流為民主知識分子所不容。而以前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在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時,都沒有徹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因此,新文化運動的出現(xiàn)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經歷長期的物質、思想準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對封建專制和封建道德思想進行了最猛烈的抨擊。陳獨秀的“民主”是指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學”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資產階級宣揚民主,反對封建專制,把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的理論支柱儒家思想;宣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愚昧。這一口號反映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既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補課,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曲。運動中“民主”與“科學”旗幟的樹立,使中國社會許多方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還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論廣泛傳播的大好機遇。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乘著俄國革命勝利之風,在中國廣泛傳播。三、從五四運動至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從“走俄國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新文化運動后期,隨著十月革命的發(fā)生,李大釗在中華大地上第一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他在《新青年》上發(fā)表了《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大力宣傳俄國十月革命,歌頌社會主義革命,號召人民向俄國學習。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發(fā)展到系統(tǒng)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中國先進知識分子例如陳獨秀、毛澤東、鄧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來等在對西方傳入的思潮進行分析對比、激烈論戰(zhàn)和與中國實踐經歷進行比較后,堅定地放棄了資產階級的思想主張,放棄了形形色色的非馬克思主義,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1920年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成立以后,有計劃地宣傳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基礎。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1921年7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的必然,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探索出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工農武裝割據(jù)”道路。在1935年的遵義會議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1945年的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終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呈現(xiàn)以下三大特征:1.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題是為了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富強。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啟蒙和救亡相連,體現(xiàn)了強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2.學西方的歷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不斷深化的復雜歷程。3.中國人民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經歷了了一個由被動接受(例如林則徐等萌發(fā)新思想、洋務運動)到主動選擇(例如辛亥革命)的過程,最終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成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從鴉片戰(zhàn)爭后至新中國成立之前,近代中國的思想界經歷了從“學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國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歷程。從鴉片戰(zhàn)爭至甲午戰(zhàn)爭,林則徐、魏源的“開眼看世界”和洋務派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都體現(xiàn)了地主階級向西方學“器物”的特點;戊戌變法之后至五四運動前夕,資產階級主要學習西方的制度,維新派學習君主立憲制,革命派學習民主共和制,而陳獨秀、李大釗則學習西方的“民主”和“科學”;從五四運動之后的一段時間中國共產黨提倡“走俄國的路”,然而還是以失敗告終。從向西方學習“器物”到“制度”再到走俄國路的一次次失敗,終于讓先進分子認識到要真正的實現(xiàn)國家的解放,就必須“走自己的路”,這才使得中國的革命進入正軌,使中國人民得以解放。3、促進中國先進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因素第一,通過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鮮明對比,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救國救民的“良方”。第二,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各種社會思潮的興起與競逐,也給中國先進分子探索新的救國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選擇與比較的機會。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五四”前后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及其在愛國斗爭中所顯示的力量,使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獲得了堅實的階級基礎。第四,中國先進分子在五四運動之后選擇和接受馬克思主義,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指導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解放的理論體系,是實現(xiàn)救亡,通向社會主義的理論源泉。第五,中國人幾千年來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和向往,為近代先進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礎。(1)斗爭實踐——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是近代以來先進中國人向西方探索救國救民真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農民階級、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資產階級的維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敗。(2)思想啟蒙——五四新文化運動思想啟蒙的結果;三次大論戰(zhàn),最終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中的指導思想地位。(3)階級基礎——五四前后工人階級的壯大及其斗爭為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提供了階級基礎和實踐需求。(4)外來影響——“一戰(zhàn)”的影響:“一戰(zhàn)”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中國人對資本主義方案產生了懷疑。俄國十月革命的推動:十月革命給陷于彷徨、苦悶的中國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標和建國方案,這就是走俄國人的路,搞社會主義。(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巴黎和會使得對西方的制度和信仰破滅,十月革命使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變?yōu)閷嵺`。)1、中國先進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2、中國先進分子對西方文明的信仰發(fā)生了危機。3、新文化運動的啟蒙,為中國先進分子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奠定了思想基礎。4、十月革命的影響,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廣泛地傳播開來。5、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與馬克思主義具有價值契合性,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適宜的文化土壤。6、經濟基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自然經濟的解體。7、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誕生并力量不斷發(fā)展壯大。8、社會基礎:民族危急嚴重。9、領導基礎: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和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救中國10、國際條件: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指明了一條道路。11、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給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提供了舞臺。一、近代中國的歷史背景決定了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19世紀西方列強逐步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再加上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極大的沖擊了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為了維護自已的統(tǒng)治,地主階級興起了以“自強,求?!钡难髣者\動,同時一部分資產階級試圖通過清政府統(tǒng)治發(fā)起維新運動各和平救國。但是由于洋務運動一開始就是由清政府興起代表著大地主階級的利舉益。具有封建性,對西方列強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以及管理的上的腐朽,注定要失敗。而維新運動從根本不敢否定封建主義,對帝國主認抱有幻想,又脫離人民群眾,所以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通過以上可以看出地主階級和資本主義和平演變方式是不能徹底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的。 辛丑條約的簽定使清政府的朝庭成了洋人的朝庭,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成立了中國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同盟會,通過革命的手段推翻了封建君主專治制度。但是由于他們的軟弱性,只是推翻了一個朝庭并沒有改變中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由其是辛革命的失敗表明資產階共和國的方案不能救中國,只能再謀求新的出路。二、在新文化運動中,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對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產生了懷疑在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已經比較充分地暴露出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極端形式的進一步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中國人學習西方一直在碰壁,給中國人民極大的刺激,從而對資本主義方案產生了更大的懷疑。這就為先進知識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土壤,再加上中國在巴黎外交失敗,更是產生了避害意識,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方案。三、十月革命推動中國的先進分子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十月革命使中國人民看到民族解放希望。中國人民正當在苦悶中摸索,在黑暗中奮斗,新文化運動與西方文明危機發(fā)生碰撞的時候,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左右碰壁的知識分子忽然發(fā)現(xiàn),高于資本主義文明的第三種文明就是馬克思主義,就是科學社會主義。4、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時代背景:20世紀上半葉,帝國主義戰(zhàn)爭與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主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它使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從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轉變?yōu)槭澜鐭o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毛澤東思想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的。這一過程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和國民革命時期,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動力、領導權等基本理論的提出,標志著毛澤東思想開始萌芽。第二階段,土地革命戰(zhàn)爭前中期,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及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提出,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第三階段,土地革命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第四階段,解放戰(zhàn)爭時期和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毛澤東思想繼續(xù)得到發(fā)展。第五階段,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思想在曲折中得到發(fā)展。第六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發(fā)展了毛澤東思想,創(chuàng)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在形成和發(fā)展中,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主要是: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是在同錯誤思潮的斗爭中形成和發(fā)展的;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毛澤東思想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及主要著作萌芽時期(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和國民革命時期1919~1927)《國民黨右派分離的原因及對于革命前途的影響》《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①1925.12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在革命中的政治態(tài)度;著重分析了民族資產階級(亦稱中產階級)的兩面性(革命性和動搖性,兩面性根源于其軟弱性,兩面性是民族資產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的主要區(qū)別);指出無產階級“最接近的朋友”是貧農;半無產階級包括:絕大部分來自自耕農、貧農、小手工業(yè)者、店員;最早的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逗限r民運動考察報告》①1927.3主要內容:1,充分估計了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偉大作用;2,強調了建立農民政權和農民武裝的重要性;3,科學分析了農民的各個階層,提出了黨在農村的階級路線的基本思想;4,著重宣傳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fā)動群眾,尊重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的革命思想。闡述了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秶窀锩c農民運動》1929.9(有待考證)形成時期(上世紀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土地革命戰(zhàn)爭前中期1927~193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①1928左右初步闡述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理論——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以鄉(xiāng)村為中心的思想。(形成標志)《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1928左右工農武裝割據(jù)。[武裝斗爭(主要形式)、土地革命(基本內容)、根據(jù)地建設(戰(zhàn)略依托,其中以建立和擴大根據(jù)地為中心工作)]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毒畬降亩窢帯?928左右工農武裝割據(jù)。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蛾P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③《怎樣分析農村階級》《反對本本主義》1930.5首次明確地反對教條主義。闡述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出發(fā)點、根本點、靈魂、根本保證)、群眾路線(基本工作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獨立自主(基本立足點)的基本思想。最早提出了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延安整風的《改造我們的學習》作出了新解釋)基本形成了明確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形成標志)重要思想:1,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2,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實事求是)(注意與毛澤東在《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問題狀況的通知》中提出的“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fā)言權”相區(qū)別。);3,必須洗刷唯心精神,堅持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4,中國革命斗爭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獨立自主)。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完備成熟時期(土地革命戰(zhàn)爭后期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5~1945)《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1935.12《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③1936分析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四個特點:1,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大國;2,敵人的強大;3,人民軍隊的弱??;4,共產黨的領導和土地革命?!秾嵺`論》1937《矛盾論》《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③《論持久戰(zhàn)》③《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問題》③《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①1939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概念、對象、動力、領導者、任務、性質、前途?!丁垂伯a黨人〉發(fā)刊詞》①1939提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寶(統(tǒng)一戰(zhàn)線(無產階級政黨基本策略路線)、武裝斗爭(中國革命主要形式)、黨的建設)。提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的基本特點:1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2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裝斗爭。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稱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這個完整的概念,標志著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已經形成。《新民主主義論》①1940.1系統(tǒng)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成熟標志)闡述了新民主主義政治綱領。(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lián)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論述了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體(各階級聯(lián)合專政)和政體(人民代表大會)(民主集中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濟綱領(沒收操縱國計民生的大銀行、大工業(yè)、大商業(yè),建立國營經濟;沒收地主土地歸農民所有,并引導農民發(fā)展合作經濟;允許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富農經濟的存在)。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談到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赌壳翱谷战y(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策略問題》1940.3全面地闡述中國共產黨堅持國共長期合作方針和斗爭策略?!墩撜摺?940.12《改造我們的學習》1941.5對實事求是作出了新的解釋?!蛾P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1943提出“在我黨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叭绱藷o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保ǖ谝淮螐恼軐W高度對黨的理論路線作了理論概括)《論聯(lián)合政府》①1945中共7大。系統(tǒng)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闡述了人民戰(zhàn)爭思想的基本點:1,充分依靠人民群眾;2,以人民軍隊為骨干,以根據(jù)地為依托;3,實行“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4,進行游擊戰(zhàn)和運動戰(zhàn)。談到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繼續(xù)發(fā)展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1945~1957)《將革命進行到底》1945.12第一次公開使用“人民民主專政”的概念?!赌壳靶问脚c我們的任務》①1947.12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四大家族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yè)。)明確指出土改必須注意的基本原則:1,必須滿足貧農和雇農的要求;2,必須堅決地團結中農,不要損害中農的利益。明確提出了人民軍隊作戰(zhàn)的十大軍事原則,其中最主要的兩條: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和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蛾P于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問題》1948.1提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實現(xiàn)對被領導的階級、政黨的領導,必須具備的條件是:1,領導的階級和政黨有充足的力量;2,率領被領導者(同盟者)向著共同敵人作堅決斗爭,并取得勝利;3,對被領導者給以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4,對被領導者給以政治教育。《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①1948.4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和總政策作了明確的概括。(總路線: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土改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对谥袊伯a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②1949提出了工作重心必須由鄉(xiāng)村轉到城市,在城市工作中以發(fā)展生產力為中心。第一次明確提出執(zhí)政黨建設的問題?!墩撊嗣衩裰鲗U发?949.6完整地闡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為新中國的建立做理論和政策準備。強調人民民主專政是:1,中國革命經驗的基本總結和主要經驗;2,我們的主要綱領;3,民主與專政的結合。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1,銜接了兩個革命階段;2,擴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圍;3,概念準確鮮明。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基礎:1,工人階級;2,農民階級;3,小資產階級;4,民族資產階級?!墩撌箨P系》②1956.4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始在實踐中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闡述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的十個方面的關系問題,成了全黨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先聲。提出的觀點:1,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2,吸取蘇聯(lián)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引以為戒;3,采用多發(fā)展一些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的辦法發(fā)展重工業(yè);4,更多地利用和發(fā)展沿海工業(yè),特別是輕工業(yè)?;痉结槪喊褔鴥韧庖磺蟹e極因素調動起來,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根本思想:必須根據(jù)本國情況走自己的道路。提出要向一切國家學習的思想。對我國國情的分析:中國是一個大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fā)達,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在論述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中提出“降低軍政費用的比例,增加經濟建設的費用”。正式提出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闡述了首要的經濟關系:農業(yè)、重工業(yè)和輕工業(yè)的關系。經濟工作中要正確處理好的主要關系:1,農業(yè)、重工業(yè)和輕工業(yè)的關系;2,沿海工業(yè)和內地工業(yè)的關系;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之間的關系;4,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第一次論述了和民主黨派的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系統(tǒng)地闡述了雙百方針。《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②1957.2提出了“階級斗爭基本結束,但沒有完全結束”。(原因:1,還沒有實現(xiàn)祖國的最終統(tǒng)一;2,還沒有徹底、最后消滅一切剝削制度;3,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還沒有鞏固;4,一些國內反動殘余勢力的存在和國外敵對勢力威脅的存在)提出了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首次明確把農業(yè)、輕工業(yè)、重工業(yè)三者的關系提到工業(yè)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考察。提出“中國工業(yè)化道路”的問題。(中國工業(yè)化道路最重要得問題就是要正確處理重工業(yè)、輕工業(yè)、農業(yè)的發(fā)展關系問題)“中國工業(yè)化道路”的主張包括:1,我國經濟建設是以重工業(yè)為中心;2,以重工業(yè)為中心發(fā)展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充分注意發(fā)展農業(yè)和工業(yè);3,盡可能解決經濟建設中出現(xiàn)的人民內部矛盾;4,為了使我國變?yōu)楣I(yè)國必須認真學習蘇聯(lián)的先進經驗。第一次系統(tǒng)地闡述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問題。提出了我國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斷言行和行動的是非的六條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利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而不是不利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鞏固共產黨的領導,而不是擺脫或削弱這種領導。提出舊知識分子存在著如何適應新社會需要的問題。提出要向一切國家學習的思想。系統(tǒng)地闡述了雙百方針?!对跀U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解決“為什么人的問題”。《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就知識分子談到的問題有:我國知識分子的情況;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知識分子同工農群眾結合的問題。①包含新民主主義理論 ②包含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③包含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zhàn)略和國防建設理論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的是一個歷史進程,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的,這一過程大體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在黨的創(chuàng)立和國民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初步結合。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共產黨人就積極投身于實際的革命斗爭中,領導了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實現(xiàn)第一次國共合作,參加北伐戰(zhàn)爭等。在實際革命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人力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探索中國革命的規(guī)律,在中國社會性質及中國革命性質、任務、對象、動力等基本問題上進行了理論思考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理論成果。這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關于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任務。1922年召開的中共二大制定了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反帝反封的綱領。提出中國革命最迫切的任務,一是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二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立國內和平;在次基礎上實現(xiàn)中國的統(tǒng)一,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制定正確的綱領,這是中國革命的一個基本問題。這個問題的正確解決,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實際初步結合的重大成果。第二,關于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思想的提出。1925年中共四大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的思想,鄧中夏進一步指出,無產階級的領導權不是天然的,而是要力爭的。在此前后,周恩來、毛澤東等也明確提出并論述了無產階級是民主革命領導階級的思想。第三,關于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與作用的論述。1924年召開的中共四大指出:農民“天然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者”。1925年李大釗發(fā)表《土地與農民》一文,提出“耕地農有”的口號,把工農聯(lián)盟問題同農民的土地問題聯(lián)系起來。北伐戰(zhàn)爭開始后,如火如荼的農民運動遭到國民黨右派的惡毒攻擊和陳獨秀的壓制,面對這種情況,毛澤東于1927年3月發(fā)表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報告中,毛澤東充分估計了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建立農民革命政權和革命武裝的重要性,分析了農村各階級的階級地位及其對革命的態(tài)度,指出了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重要性,這些觀點是國民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關于農民問題的重要理論成果。第四,關于對資產階級的分析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1923年召開的中共三大確立了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建立聯(lián)合戰(zhàn)線的策略。中共四大明確地將中國資產階級劃分買辦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工業(yè)資產階級兩部分。之后,瞿秋白還初步分析了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兩面性。1925年12月,毛澤東則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創(chuàng)造性地將中國資產階級劃分為買辦階級和中產階級,提出買辦階級是革命的對象,中產階級主要指民族資產階級,對于革命具有矛盾的態(tài)度:即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既有革命性和斗爭性的一面,又有動搖性和妥協(xié)性的一面,是一個具有兩面性的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中共四大初步提出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擴大左派、爭取中派、反對右派的思想。第五,關于建立各個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設想。1925年11月,毛澤東在填寫《少年中國學會改組委員會調查表》時寫道:本人主張用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及中產階級左翼合作的國民革命實行中國國民黨之三民主義,以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打倒買辦地主階級。還明確指出國民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個革命民眾合作統(tǒng)治的國家,實現(xiàn)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及中產階級左翼的聯(lián)合統(tǒng)治。雖然中國共產黨還處在幼年時期,理論準備不足,斗爭經驗缺乏,上述原則和思想還有待于深化和發(fā)展,但畢竟開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的初步結合,為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2.土地革命戰(zhàn)爭前中期,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形成。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轉入低潮,革命營壘中原有的四個階級,只剩下無產階級、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全國處于嚴重的白色恐怖之中,革命力量受到極大摧殘。黨的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之后,黨在各地領導了一系列武裝起義,但大多數(shù)失敗了。新的失敗把革命發(fā)展道路的問題尖銳地提了出來,迫使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思考:怎樣積蓄和發(fā)展力量?革命的重心是放在農村還是城市?當時,從世界范圍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只是城市武裝起義一種模式,而當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和中國共產黨內盛行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lián)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在這一時期,共產國際和蘇聯(lián)對中國革命從理論指導、形勢和性質估計、政策策略確定、方式方法到框架模式,都按俄國十月革命一套嚴加規(guī)定,指手劃腳,甚至于干涉中共領導機構組織人選。而黨內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者完全照抄馬列主義本本,排斥和打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其結果使中國革命幾乎陷于絕境。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共產黨人,在1927年以后的幾年間,堅決抵制共產國際和黨內的教條主義錯誤,不斷總結革命的經驗教訓,不僅在實踐中開辟了一條不同于俄國十月革命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而且從理論上闡述和論證了這條道路及與這條道路相關的一系列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1929年12月,毛澤東主持召開紅四軍黨的九大(古田會議),基本解決了在農村與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建設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和新型的人民軍隊的問題。1930年初,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了以“鄉(xiāng)村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理論,這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主要標志。1930年5月,毛澤東發(fā)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強調必須洗刷唯心精神,反對脫離實際的“唯書”、“唯上”的本本主義;強調堅持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強調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這些論述,已經初步體現(xiàn)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方面的基本思想和原則以及三者的緊密結合。這表明,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方面的內容已基本形成,因而也是毛澤東思想基本形成的標志之一。3.土地革命戰(zhàn)爭后期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思想得到系統(tǒng)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并被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在這一時期能夠走向成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這是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標志。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有利于從全局的高度,總結歷史經驗,進行理論研究。第二,大革命以來勝利和失敗的實踐,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豐富經驗,使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的規(guī)律有了更清醒的認識;第三,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黨所面臨的環(huán)境的復雜性、矛盾的多樣性、斗爭的艱巨性,前所未有,展現(xiàn)了中國革命的全貌,為共產黨人在偉大的斗爭中處理矛盾、積累經驗提供了實踐基礎。第四,黨的理論素養(yǎng)的加強和思想路線的端正。延安整風運動從思想上、理論上徹底清算了黨內“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使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解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一根本方向問題。第五,共產國際指導思想的改變,使得中國共產黨能夠不受干預和約束地根據(jù)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獨立自主地制定和執(zhí)行有關中國革命的路線和政策。在毛澤東思想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毛澤東進行了大量的創(chuàng)造性的理論研究工作,撰寫了《矛盾論》、《實踐論》、《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策略》、《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問題》、《論持久戰(zhàn)》、《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論聯(lián)合政府》等文章,科學總結了中國革命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進一步揭示了中國革命的規(guī)律,毛澤東思想得到系統(tǒng)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4.解放戰(zhàn)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思想的繼續(xù)發(fā)展抗日戰(zhàn)爭勝利結束后,中國歷史進入了武裝的革命與武裝的反革命進行大決戰(zhàn)的時期。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斗爭,構成了這一時期的基本內容。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引中國革命取得偉大成功,毛澤東思想在中國革命奪取全國勝利中得到重大發(fā)展。這主要表現(xiàn)在:提出了針鋒相對,以革命的兩手對付反革命兩手的無產階級革命策略;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以及在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在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的理論;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等人民軍隊的十大軍事原則和戰(zhàn)略進攻學說;政策和策略的理論;對敵斗爭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理論;黨的紀律和黨的作風方面的新思想;革命轉變論、不斷革命論和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等。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思想繼續(xù)發(fā)展,主要思想有:關于恢復國民經濟、實現(xiàn)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的方針;關于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總路線;關于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原則;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中國工業(yè)化道路的思想;關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執(zhí)政黨建設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思想;關于社會主義國防建設和對外關系的方針,等等。5、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活的靈魂
(1)毛澤東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內容。它在以下幾個方面,以獨創(chuàng)性的理論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即:①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②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③關于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zhàn)略;④關于政策和策略;⑤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⑥關于黨的建設。(具體闡述見書)
(2)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貫穿于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其中,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獨立自主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
(3)毛澤東思想的獨創(chuàng)性理論和活的靈魂,構成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這一體系具有科學性、獨創(chuàng)性、完整性等特點。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之所以說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貫穿于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最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主要根據(jù)以下幾點:(1)它們集中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因此,可以說毛澤東思想就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這些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在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偉大理論成果。離開了這些最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就沒有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2)它們是貫穿和滲透于毛澤東思想科學理論體系各個組成部分之中的最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作為毛澤東思想基本內容的各方面的獨創(chuàng)性理論都體現(xiàn)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基本原則,都是這些最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具體應用;(3)它們是黨指導革命和建設所遵循的基本原則與根本的方法,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和建設戰(zhàn)勝各種困難險阻,克服來自“左”或者右的錯誤干擾,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因此,它們是我們黨所以具有強大戰(zhàn)斗力和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傊瑢嵤虑笫?、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最本質、最核心的東西,是最能體現(xiàn)毛澤東思想科學性和生命力的東西,不懂得它們,就不能說懂得了毛澤東思想.背離于它們,也就背離了毛澤東思想,所以它們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6、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1948年4月,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做了明確的、完整的科學概括,即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分清敵友,是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的首要對象,是中國人民第一個和最兇惡的敵人。封建主義是阻礙中國社會進步的最反動勢力。反對官僚資本主義,并非因為它是資本主義,而是因為這種資本主義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密切地結合著,具有買辦性、封建性、壟斷性。因此,反對官僚資本主義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基本內容之一。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中國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最基本的動力。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其中貧農是中國革命的最廣大的動力,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堅固的同盟軍。城市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和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動搖性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和無產階級不可靠的同盟軍。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核心是“無產階級領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中國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區(qū)別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中國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來領導,是中國革命的要求所決定的,是中國革命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是由中國無產階級的特殊優(yōu)點所決定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實現(xiàn)自己的領導權,必須建立鞏固的工農聯(lián)盟和最廣泛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實現(xiàn)對革命領導權的關鍵;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革命武裝,這是保證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堅強柱石;必須加強無產階級政黨的自身建設,這是實現(xiàn)無產階級領導權的根本保證。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歷史人物,決定了中國革命的性質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而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毛澤東根據(jù)中國社會的性質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特點,認為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態(tài),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即在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基礎上,使革命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1948年4月1日,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科學、完整地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毛澤東強調指出,全黨同志必須緊緊掌握這樣一條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如果忘記了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就將是一個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執(zhí)行具體工作路線和具體政策時,就會迷失方向,左右搖擺,就會貽誤我們的工作。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進行的土地革命的總路線也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即"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是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和根本目的及其二者的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對中國人民的壓迫,解決生產關系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的目的是解放被落后生產關系束縛的生產力,實現(xiàn)中國的現(xiàn)代化。二者的關系也就是中國人民始終面對著的兩大歷史任務之間的關系。中國人民被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以革命的方式求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完成前一個歷史任務是為后一個歷史任務掃清障礙,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只有完成、實現(xiàn)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才能從根本上解放被落后生產關系束縛的生產力,為實現(xiàn)中國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掃清障礙,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因此,領導中國人民實現(xiàn)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從而達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正是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fā)展要求的體現(xiàn)。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第一,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的第一個也是最兇惡的敵人。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決不是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要把中國變成他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國主義通過野蠻的侵略戰(zhàn)爭,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控制、操縱中國。最終從中國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帝國主義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法估量的物質損失和精神傷害,是中國人民最兇惡的敵人,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第二,封建主義是中國社會進步的主要障礙。封建剝削制度是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主要支柱和中國封建軍閥實行專制統(tǒng)治的社會基礎。地主階級控制著廣大農村的基層政權,充當各級政府的官吏,許多官吏又去農村購置田產,成為新興地主。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也是中國經濟現(xiàn)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礙,是中華民族進步的攔路虎。在近代中國社會的經濟生活中,占優(yōu)勢地位的是封建經濟。封建剝削制度的殘酷性和封建經濟自給自足的特點,使中國生產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極度貧困。所以,封建主義也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簡介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的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所謂"新",是相對于17-18世紀歐美國家發(fā)生的資產階級領導的,旨在推翻封建專制主義壓迫,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tǒng)治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革命的任務,并及時實現(xiàn)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特點這條總路線正確地解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動力、領導力量、性質與前途等一系列基本問題,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民主革命的學說??偮肪€1948年4月,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這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條總路線正確地解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動力、領導力量、性質與前途等一系列基本問題,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民主革命的學說?!对跁x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1948)1、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2、第一次把官僚資本主義列為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敵人;3、提出土改的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fā)展農業(yè)生產。7、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基本特點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以來中國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及其與中國封建主義勢力相結合的條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種從屬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畸形的社會形態(tài)。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社會是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以后,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獨立的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的中國;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基本特征: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科學分析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1)封建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依然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仍占著顯著的優(yōu)勢。(2)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軟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3)封建專制政權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統(tǒng)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聯(lián)盟的專政。封建勢力是中國最反動最腐朽的勢力,是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主要工具和社會基礎。(4)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并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的總根源,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主要障礙。(5)由于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統(tǒng)治和半統(tǒng)治之下,由于中國實際上處于長期的不統(tǒng)一狀態(tài),又由于中國的土地廣大,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fā)展表現(xiàn)出極端的不平衡。(6)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及其特征,是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結合的加深而逐漸形成的。8、近代中國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關系是統(tǒng)一的,近代的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反帝犯封建的革命,其中,反帝就是民族革命,反封建就是民族革命。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的斗爭,它包含了民族革命(反帝)和民主革命(反封建)兩重任務。9、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中國革命的性質(1)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對:一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民族矛盾、二是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階級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近代中國的革命性質是資產階級革命社會性質:自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又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墮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對這一概念,不能理解為一半殖民地的,一半封建的;也不能理解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經濟上是封建的?!鞍胫趁竦亍笔侵竼适Я瞬糠值亩皇侨康莫毩⒆灾鳈啵弧鞍敕饨ā笔侵讣缺4媪朔饨ㄖ髁x,又發(fā)展了資本主義?!鞍胫趁竦亍焙汀鞍敕饨ā倍加姓?、經濟和文化的內涵。嚴格地說,鴉片戰(zhàn)爭后的20年間,中國社會主要呈現(xiàn)出半殖民地的特征,到60年代,又呈現(xiàn)出半封建社會的特征。
1949年一1956年為新民主主義社會;1956年后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
社會主要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簡稱為民族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簡稱階級矛盾)是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大主要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這兩大矛盾在中國近代的不同歷史階段,其尖銳程度不同,并且互相之間緊密結合,不可截然分開。
1949年一1952年,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為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官僚資產階級殘余勢力之間的矛盾;1953年一1956年主要矛盾是同資產階級的矛盾;1956年以后,先進的社會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中共八大)或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十一屆三中全會提法)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革命任務:由于兩大矛盾的作用,決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與統(tǒng)治,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簡言之,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xiàn)國家近代化。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終目標。
1949年一1952年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是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1953年一1956年的主要任務是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1956年以后主要任務是把我國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各方面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
革命性質:由中國近代社會的革命任務所決定,中國人民在近代所進行的是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它經歷了兩個發(fā)展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盡管兩者在產生背景、指導思想、領導階級、發(fā)展前途方面存在明顯區(qū)別,但其所要完成的任務和革命性質是完全相同的。
1949年一1952年,中國人民進行的革命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延續(xù);1953年以后,進行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知識體系:縱觀整個中國近代史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有三條基本線索貫穿其中。其一,是外國資本主義的侵華史(或稱其為中國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的屈辱史)。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的100多年間,外國資本主義列強通過軍事恫嚇、外交高壓、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扶植傀儡以及文化滲透等各種手段,瘋狂侵略中國,致使近代中國在政治上喪失了獨立,經濟上橫遭掠奪,文化上慘遭破壞,并最終淪為半殖民地社會。其二,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史。伴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及國內封建勢力的侵略和壓迫程度的不斷深化,具有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的中國人民進行了100多年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并最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其三,是中國人民的探索史。即在抗爭的同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先進代表,向西方學習,不懈地探索各種救國救民的道路,并提出了多種救國方案。但不論是地主階級中的進步分子,還是農民階級,抑或是民族資產階級維新派、革命派,其救國理想都相繼以失敗而破滅;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經過艱苦曲折的探索和實踐,才最終領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
10、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兩步走”理論的內容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壓迫,在中國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第二步是在此基礎上,繼續(xù)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使中國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兩個革命各有自己。特定的任務,是性質不同的兩個革命過程,但這兩個革命又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改變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tài),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使革命向前發(fā)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1)中國革命之所以要分“兩步走”,主要是因為中國社會性質與革命的特點所決定的。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社會主義革命需要一定的經濟條件,需要有新民主主義作為工作準備。也就是說,沒有一個由共產黨領導的新式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廢墟上建立起社會主義,那只是完全的空想。社會主義革命只有在新民主主義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只有到那時,才能提出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和改造小生產私有制度的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2)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部革命的全部結果:一方面有資本主義因素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因素的發(fā)展,其中社會主義因素起著決定的作用。因此,中國革命將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而不經過資本主義階段。11、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1)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性質不同的兩個階段,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任務,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革命。(2)同時,兩者又是緊密銜接的兩個階段。中國革命將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而不經過資本主義階段。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3)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只有認清兩者的區(qū)別,同時認清兩者的聯(lián)系,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近代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不同的發(fā)展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是屬于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之內的,是屬于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五四運動以后,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卻改變?yōu)閷儆谛碌馁Y產階級革命的范疇,而在革命的陣線上說來,則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但是,無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按其性質來說,都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在革命戰(zhàn)線上說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但其性質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它不是一般地要消滅資本主義,相反,它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
12、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的關系民族矛盾是指不同民族之間因為生活習俗、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等的差異而產生的矛盾。階級矛盾廣義指不同階級之間因利益和要求不同而產生的矛盾;狹義指剝削階級和勞動階級之間因利害沖突而產生的矛盾。13、毛澤東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的主要內容(1)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大法寶。中國無產階級要取得勝利,就必須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下團結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zhàn)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正確地理解了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就等于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
(2)建立包括兩個聯(lián)盟在內的占全民族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個是工人階級同農民階級、廣大知識分子及其他勞動者的聯(lián)盟,即工農聯(lián)盟,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一個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全體勞動者同一切可以聯(lián)合的非勞動者的聯(lián)盟,這是建立在工農聯(lián)盟基礎上的、更廣泛的聯(lián)盟。
(3)必須堅持黨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領導權。要堅持和改善黨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領導,第一,要依靠黨的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第二,要依靠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第三,要照顧同盟者的利益,并在政治上教育提高同盟者,二者缺一不可。
(4)區(qū)分中國資產階級為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兩個不同部分。同官僚資產階級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時,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采取又聯(lián)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政策。對民族資產階級積極的一面進行聯(lián)合,對其消極的一面進行批評,采取團結、批評、教育的政策。團結民族資產階級參加新中國的建設,并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逐步實行和平贖買。有償?shù)?、逐步地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同時,通過說服教育,把這個階級的絕大多數(shù)人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并對其代表人物,給予適當?shù)恼伟才拧?/p>
(5)實行又聯(lián)合又斗爭的基本策略原則。對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同盟者有聯(lián)合,有批評;對于各種不同的同盟者有各種不同性質的聯(lián)合,有各種不同的批評。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要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即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經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6)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無產階級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必須堅持自己的綱領、路線和戰(zhàn)略目標,率領同盟者前進并取得勝利;同時要照顧同盟者的利益和要求,在有的情況下做出必要的妥協(xié)和讓步。這種妥協(xié)和讓步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戰(zhàn)略目標。
(7)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只要共產黨以外的其他任何政黨,對于共產黨是采取合作的而不是敵對的態(tài)度,我們是沒有理由不和他們合作的。黨同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1、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國共產黨奪取勝利的一個法寶,也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法寶。單憑無產階級自己一個階級的力量,要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在革命勝利后,要取得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中國共產黨必須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下團結一切可能的階級和階層,組織占全民族人口絕大多數(shù)人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
2、發(fā)展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兩個聯(lián)盟。第一個聯(lián)盟是工人階級同農民階級、廣大知識分子及其他勞動者的聯(lián)盟。這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第二個聯(lián)盟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全體勞動者同一切可以聯(lián)合的非勞動者的聯(lián)盟。這也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聯(lián)盟,這個聯(lián)盟的中心問題是正確處理同資產階級的關系。有了這個聯(lián)盟,有利于我們黨爭取一切中間力量和可以合作的朋友,達到最大限度壯大自己和孤立主要敵人的目的。
3、堅持共產黨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領導權。黨的領導主要靠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其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要爭取團結各種不同的同盟者,照顧同盟者的利益,同時給以政治教育,提高同盟者。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與無產階級爭奪領導權的是資產階級。對資產階級要又聯(lián)合又斗爭,既防只斗爭不聯(lián)合的“左”的錯誤,又防只聯(lián)合不斗爭的右的錯誤。要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不同勢力作正確的分析,采取正確的政策。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任何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也是不能勝利的。
4、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由不同的階級、階層、政黨和集團組成的廣泛聯(lián)盟。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內部,既有在共同利益和要求的基礎上的聯(lián)合,又有因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而產生的矛盾和斗爭。無產階級政黨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必須保持自己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堅持黨的鋼領、路線和戰(zhàn)略目標。但為實現(xiàn)黨的綱領和目標而采取的方法步驟,則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原則性必須是堅定的,但也要有為了實現(xiàn)原則性的一切許可的和必需的靈活性。
5、區(qū)分敵我和人民內部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在大規(guī)模群眾性的階級斗爭結束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兩類矛盾性質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人民內部也有階級矛盾和非階級矛盾兩種,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屬于人民內部矛盾。凡屬人民內部矛盾,都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方式去處理,即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經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14、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的主要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能夠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第一、中國是幾個帝國主義國家間接統(tǒng)治的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第二、有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的影響;第三、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第四、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第五、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確。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第一、這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第二、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國家,全國人口中的80%是農民,農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軍。第三、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并且長期占領著中心城市。“工農武裝割據(jù)”是實現(xiàn)農村包圍城市的必由之路?!肮まr武裝割據(jù)”的基本內容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斗爭形式,以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為戰(zhàn)略陣地,三者密切結合。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意義:第一、實現(xiàn)了中國革命由城市向農村的歷史轉變和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農村的轉變,從而保存和發(fā)展了革命力量。第二、揭示了中國革命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正確方向,指出了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正確道路。第三、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解放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第四、是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15、毛澤東的建軍思想和人民戰(zhàn)爭理論(P17)建軍思想:毛澤東建軍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關于建設無產階級人民軍隊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它包括建設無產階級人民軍隊的一系列立場、觀點和方法等。
毛澤東建軍思想的內容博大精深。它包括:充分認識人民軍隊在革命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并不斷發(fā)展壯大人民軍隊;在軍隊中建立黨的各級組織,實行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強調我軍必須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戰(zhàn)斗,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我軍的唯一宗旨;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支戰(zhàn)斗隊,同時也要在必要時和力所能及的情況下?lián)摴ぷ麝牶蜕a隊任務;把政治工作作為我軍的生命線,充分發(fā)揮政治工作的保證作用,加強對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行強有力的政治工作;加強軍隊的民主建設,實行軍事、政治、經濟三大民主;嚴格執(zhí)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斷提高軍隊的紀律性;倡導緊密團結、雷厲風行、艱苦奮斗、英勇頑強,培養(yǎng)軍隊的優(yōu)良作風;大力加強軍隊的戰(zhàn)斗力建設,不斷提高軍隊的戰(zhàn)斗力水平;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努力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不斷調整體制編制,用最科學的體制編制將軍隊組合起來;廢除舊軍隊的管理方法,實行革命軍隊的管理教育;加強法制建設,實行以法治軍;按照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要求,建設健全的、具有頭腦作用的、富于科學的組織和分工的司令機關;加強后勤建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加強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不斷提高現(xiàn)代化水平;重視研究軍事理論,大力推動軍事理論發(fā)展;廣泛開展擁政愛民和擁軍優(yōu)屬活動,促進軍政軍民團結;等等。人民戰(zhàn)爭理論:1.革命戰(zhàn)爭是群眾的戰(zhàn)爭,只有動員和依靠群眾,才能進行革命戰(zhàn)爭。對廣大軍民的政治動員是一件絕大的事,是奪取戰(zhàn)爭勝利最基本的條件。2.在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中國社會條件下,要首先在反動統(tǒng)治力量最薄弱的廣大農村建立革命根據(jù)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進政策逐步加以擴大,作為進行人民戰(zhàn)爭的依托。建立了鞏固的根據(jù)地,才能造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偉大革命陣地,使之成為發(fā)動群眾、擴大武裝、發(fā)展生產、準備干部的戰(zhàn)略基地,成為為人民軍隊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鞏固后方和作戰(zhàn)的良好戰(zhàn)場,借以達到保存和發(fā)展自己,消滅和驅逐敵人的戰(zhàn)爭目的。建立和發(fā)展農村革命根據(jù)地,必須把武裝斗爭與土地革命結合起來,建立革命政權,廣泛組織和武裝群眾。3.革命戰(zhàn)爭是為人民利益而戰(zhàn)的戰(zhàn)爭,要實行代表絕大多數(shù)人民利益的奮斗綱領和基本政策。4.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結成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使革命獲得最廣泛的國內社會基礎和國際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最主要的敵人。5.要把武裝斗爭這種主要斗爭形式同其他各種非武裝斗爭形式,包括工人的、農民的、青年和婦女的斗爭,經濟戰(zhàn)線、外交戰(zhàn)線和思想文化戰(zhàn)線上的斗爭,合法的和非法的斗爭,公開的和秘密的斗爭等,在總體上配合起來,從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斷增加革命的戰(zhàn)爭力量,減殺反革命的戰(zhàn)爭力量,使力量對比朝著有利于己不利于敵的方面逐步變化,最后達到獲得力量優(yōu)勢,戰(zhàn)勝敵人的目的。6.以人民軍隊作為進行人民戰(zhàn)爭的骨干力量,實行主力兵團(野戰(zhàn)軍)和地方兵團相結合,正規(guī)軍和游擊隊、民兵相結合、武裝群眾和非武裝群眾相結合的體制。7.實行與人民戰(zhàn)爭相適應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靈活機動地使用兵力和作戰(zhàn)形式。毛澤東系統(tǒng)的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人民群眾保持親密聯(lián)系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開展人民革命戰(zhàn)爭、應當實行什么樣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等一系列重大方針問題。1)規(guī)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規(guī)定了是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的原則,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強調實行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實行官兵一致、軍民一致和瓦解敵軍的原則,提出和總結了一套軍隊政治工作的方針和方法。2)他總結了中國長期革命戰(zhàn)爭的經驗,系統(tǒng)的提出了建設人民軍隊的思想,提出了以人民軍隊為骨干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建農村根據(jù)地,進行人民戰(zhàn)爭的思想。3)他把游擊戰(zhàn)提高到了戰(zhàn)略的地位,認為中國革命戰(zhàn)爭在長時期內的主要作戰(zhàn)形式是游擊戰(zhàn)和帶游擊性的運動戰(zhàn)。他論述了要隨著敵我力量對比的變化和戰(zhàn)爭發(fā)展的進程,正確的實行軍事戰(zhàn)略的轉變。他為革命軍隊制定了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實行戰(zhàn)略的持久戰(zhàn)和戰(zhàn)役、戰(zhàn)術上的速決戰(zhàn),把戰(zhàn)略上的劣勢轉變?yōu)閼?zhàn)役、戰(zhàn)術上的優(yōu)勢,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等一系列人民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并在解放戰(zhàn)爭中總結出著名的十大軍事原則。16、“不要四面出擊”的策略思想1950年6月6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三中全會上講話時,明確提出了“不要四面出擊”這一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黨為實現(xiàn)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在政治方面應采取的戰(zhàn)略策略方針。
毛澤東指出:在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偉大勝利的形勢下,我們面前還有很復雜的斗爭,還有許多困難。在土地改革中,我們的敵人是夠大夠多的。第一,帝國主義反對我們。第二,臺灣、西藏的反對派反對我們。第三,國民黨殘余、特務、土匪反對我們。第四,地主階級反對我們。第五,帝國主義在我國設立的教會學校和宗教界中的反對勢力,反對我們。這場斗爭是很激烈的,是歷史上沒有過的。革命的勝利引起了社會經濟改組,以及戰(zhàn)爭帶來的某些破壞,使我們的階級關系緊張,失業(yè)工人、知識分子、小手工業(yè)者及農民對我們有不滿或不同意見。針對這個情況,毛澤東提出“不要四面出擊”,我們當前總的方針就是肅清國民黨殘余、特務、土匪,推翻地主階級,解放臺灣、西藏,跟帝國主義斗爭到底。為了孤立和打擊當前的敵人,就要把人民中間不滿意我們的人變成擁護我們。為此,毛澤東提出六條具體措施:(一)合理地調整工商業(yè),調整稅收,以改善同民族資產階級的關系。(二)使工廠開工,解決失業(yè)問題,并拿出20億斤糧食解決失業(yè)工人的吃飯問題,使失業(yè)工人擁護我們。(三)實行減租減息,剿匪反霸、土地改革,使廣大農民擁護我們。(四)給小手工者找出路,維持他們的生活。(五)對知識分子,要辦各種訓紅班,辦軍政大學、革命大學,要使用他們,同時對他們進行教育和改造。(六)團結少數(shù)民族,在少數(shù)民族區(qū),社會改革不能急躁,條件不成熟不能改革。改革必須由少數(shù)民族自己來解決。毛澤東強調指出:“我們不要四面出擊。四面出擊,全國緊張,很不好。我們絕不可樹敵太多,必須在一個方面有所讓步,有所緩和,集中力量向另一個方面進攻。我們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廠、農民、小手工業(yè)者都有所作為,使民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不反對我們。這樣一來,國民黨殘余、特務、土匪就孤立了,地主階級就孤立了,臺灣、西藏的反對派就孤立了。帝國主義在我國人民中間孤立了。我們的政策就是這樣,我們的戰(zhàn)略策略方針就是這樣,三中全會的路線就是這樣。”17、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綱領(P76~78)政治綱領:1)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既不同于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又和蘇聯(lián)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相區(qū)別。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形式,因而是過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包括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們在內的各革命階級的聯(lián)合專政。經濟綱領: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資產階級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yè)?!皼]收封建地主土地歸農民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內容?!皼]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題中應有之義。“保護民族工商業(yè)”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中極具特色的一項內容。文化綱領:是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為新民主主義政治和經濟服務的,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民族的”,就其內容說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尊嚴和獨立的,就其形式說是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科學的”是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客觀真理和理論實踐的一致性;“大眾的”是指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農大眾服務的,是人民大眾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一、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1、“國體”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是由各階級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偽地位決定的。2、政體是指政權的構成形式,就是指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采取什么形式來組織政權機關,與新民主主義政權相適應的政體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3、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革命中,一定時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砂石料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方案
- VR廣告合作協(xié)議
- 商業(yè)綜合體風機盤管設計方案
- VR虛擬現(xiàn)實在老年人康復中的應用方案
- 養(yǎng)老院建設零星土建施工方案
- 公共場所反恐怖警示與疏散方案
- 校園消防安全整治專項方案
- 倉儲物流行業(yè)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 餐飲行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實施方案
- 醫(yī)院臨聘護理人員管理制度
- 建設工程報建流程表課件
- 院感病例(講稿)
- 高考英語單詞3500記憶短文40篇
- 北京市商業(yè)地產市場細分研究
- 2023-2024學年重慶市大足區(qū)八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肺結節(jié)科普知識宣講
- 網絡直播營銷
- 2024年節(jié)能減排培訓資料
- 2024傳染病預防ppt課件完整版
- 2024年華融實業(y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適應性測試(九省聯(lián)考)歷史試題(適用地區(qū):貴州)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