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附子的功效、藥性與臨床應用_第1頁
中藥附子的功效、藥性與臨床應用_第2頁
中藥附子的功效、藥性與臨床應用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3-中藥附子的功效、藥性與臨床應用【藥性】味辛、甘,性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溫經散寒,除濕止痛。

【應用】

1.用于陰盛陽衰,亡陽欲脫證。本品上能助心陽,中能溫脾陽,下能補腎陽,為治療亡陽證之主藥,有回陽救逆第一品藥'之稱。凡癥見吐利汗出,發(fā)熱惡寒,四肢發(fā)冷,呼吸微弱,脈微欲絕之亡陽脫證,常與干姜、甘草配伍,方如《傷寒論》四逆湯;若陽衰氣脫,大汗淋漓,氣促喘急者,須與大補元氣之人參同用,以回陽益氣固脫,方如《校注婦人良方》參附湯;若陰盛格陽,陽虛上浮,癥見下利脈微而面赤煩躁者,則可配干姜、蔥白同用,以破陰回陽,宣通陽氣,方如《傷寒論》白通湯。

2.用于各種陽虛證。本品辛甘溫陽,無論腎陽、脾陽、心陽諸虛證均可運用。如治腎陽虛憊,命門火衰,癥見肢冷畏寒,腰膝酸軟,陽痿不育,宮冷不孕,用此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常配肉桂、熟地、山萸肉等同用,方如《金匱要略》腎氣丸;若脾陽不振,四肢不溫,脘腹痛苦,嘔吐下利,常與人參、干姜、白術溫中健脾益氣之品同用,以溫脾陽,散陰寒,方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子理中丸;若脾腎陽虛,氣化不利,水濕內停,浮現頭面四肢浮腫或腹水,小便不利,形寒肢逆,則可與白術、茯苓等同用,以溫陽化濕利水,方如《傷寒論真武湯;若心陽健美,心悸氣短,胸痹心痛,常配人參、桂枝等同用;若陽氣虛弱,衛(wèi)表不固而易自汗者,本品與黃芪同用,可回陽益氣固表;若素體陽虛,復感風寒,浮現惡寒發(fā)熱,身倦欲臥,脈沉者,可與麻黃、細辛配伍,以助陽解表,方如《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

3.用于風寒濕痹。本品能溫經散寒,除濕止痛,治寒濕侵害經絡肌膚,周身骨節(jié)痛苦之痹證,常配白術同用。正如張元素云:附子以白術為佐,乃除寒濕之圣藥。'若寒濕痹證,痛苦強烈者,常配桂枝、白術、甘草等同用,方如《傷寒論》甘草附子湯。

4.用于陰疽瘡腫。本品有溫陽散寒作用,可治寒性瘡疽,如漫腫不潰者,用之可消可潰;若潰久不斂者,用之可溫陽斂瘡,常配黃芪、人參、當歸等同用,方如《外科正宗》神功內托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回陽救逆可用18-30g,宜先煎30-60分鐘;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使用注重】陰虛陽盛,真熱假寒及孕婦忌服。本品毒性較大,生附子不宜內服,內服須經炮制,宜先煎30-60分鐘,使其毒性降低;用量宜小到大,以免中毒。反半夏、瓜蔞、白薇、白及、貝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