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鏈球菌教學課件_第1頁
微生物鏈球菌教學課件_第2頁
微生物鏈球菌教學課件_第3頁
微生物鏈球菌教學課件_第4頁
微生物鏈球菌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細菌種類多,致病性強弱不一,主要引起各種化膿性感染、肺炎、猩紅熱、鏈球菌感染后超敏反應等對人類致病的主要是A群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1.·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細菌種類多,致病性強鏈球菌分類

1、根據溶血能力分類(在血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其周圍溶血環(huán)的情況)甲型溶血性鏈球菌(α-hemolyticstreptococcus)

菌落周圍有草綠色溶血圈致病性較弱,條件致病菌特點乙型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streptococcus)

特點菌落周圍有完全溶血圈致病性強(A群多屬于此類)丙型鏈球菌(γ-

streptococcus)特點菌落周圍無溶血環(huán),一般無致病性

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2.鏈球菌分類

1、根據溶血能力分類(在血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其周圍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溶血情況3.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溶血情況3.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溶血情況4.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溶血情況4.☆不完全溶血--溶血圈窄,圈內RBC未完全破壞,呈草綠色α-溶血☆完全溶血--溶血圈寬大,RBC完全溶解溶血圈透明β-溶血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5.☆不完全溶血--溶血圈窄,圈內RBC未完全破壞,呈草綠色☆完甲鏈乙鏈丙鏈6.甲鏈乙鏈丙鏈6.2、根據抗原結構不同分類

根據C多糖抗原不同分20群(其中致病菌株多屬于A群)各群之間,又按蛋白質抗原不同,分若干型。如A群——分M、T、R…等約150個型B群——分4型C群——分13型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7.2、根據抗原結構不同分類

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7.A群鏈球菌一、生物學性狀形態(tài)與染色

G+球菌,鏈狀排列

無鞭毛、芽胞

培養(yǎng)早期可有莢膜。鏈球菌掃描電鏡×12000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鏈球菌光鏡×1000革蘭染色8.A群鏈球菌一、生物學性狀鏈球菌掃描電鏡×12000第鏈球菌的排列9.鏈球菌的排列9.培養(yǎng)特性營養(yǎng)要求較高在含血或血清的培養(yǎng)基生長好

液體培養(yǎng)基:沉淀生長,易形成長鏈固體培養(yǎng)基(血瓊脂平皿):針尖樣小菌落,大多數(shù)菌株有溶血圈根據菌型不同,溶血情況不一不完全溶血--α-溶血完全溶血--β-溶血無溶血圈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10.培養(yǎng)特性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10.鏈球菌抗原構造模式圖核蛋白Ag莢膜蛋白質Ag多糖Ag肽聚糖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11.鏈球菌抗原構造模式圖核蛋白Ag莢膜蛋白質Ag多糖Ag肽聚糖第

抵抗力不高不耐熱,55℃滅活對常用消毒劑及抗生素敏感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抵抗力12.抵抗力不高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抵抗力12.1、細菌胞壁成分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是細菌侵入機體并在體內定居的首要條件)①黏附素:包括脂磷壁酸(LTA)、F蛋白粘附于哺乳動物多種細胞,利于細菌侵入機體②M蛋白抗吞噬作用、引起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致病物質二、致病性③肽聚糖致熱、溶解血小板、誘發(fā)實驗性關節(jié)炎13.1、細菌胞壁成分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是細菌侵入機體并在體內定2、外毒素類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①致熱外毒素:又稱紅疹毒素或猩紅熱毒素

概念:是人類猩紅熱的主要毒性物質,由攜帶溶原性噬菌體的A群鏈球菌產生化學本質為蛋白質主要引起人類猩紅熱(皮膚紅疹),也可導致毒性休克綜合征14.2、外毒素類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①致熱外毒素:又稱紅疹毒素或作用:溶解RBC、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種類:根據對氧的穩(wěn)定性不同,分為鏈球菌溶血毒素O(SLO)鏈球菌溶血毒素S(SLS)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②鏈球菌溶素15.作用:溶解RBC、破壞白細胞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②鏈球菌溶素特點:對O2敏感,抗原性強

遇氧-SH--S-S-失去溶血能力抗原性強SLO機體抗體(ASO)抗體在體內存在數(shù)月至1年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鏈球菌溶血毒素“O”臨床意義:作為鏈球菌新近感染指標之一或風濕熱及其活動性的輔助診斷臨床稱為抗“O”試驗,ASO效價在1:400

以上有診斷價值16.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鏈球菌溶血毒素“O”臨床意義:16.鏈球菌溶血毒素S

streptolysinS,SLS特點:對O2穩(wěn)定,無抗原性。(鏈球菌在血瓊脂平皿中生長后菌落周圍β溶血環(huán)由SLS所致)作用:對白細胞及其它組織細胞具有毒性作用,作用于細胞膜上磷脂,導致細胞損傷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17.鏈球菌溶血毒素S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17.3、侵襲性酶類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①透明質酸酶--擴散因子:分解組織中的透明質酸,使細菌易在組織間擴散②鏈激酶(SK)--溶纖維蛋白酶:使纖維蛋白酶原變成纖維蛋白酶,溶解纖維蛋白,有利于細菌的擴散③鏈道酶(SD)--鏈球菌DNA酶:溶解膿液中高度粘稠的DNA,使膿液稀薄,有利于細菌在感染灶中的擴散18.3、侵襲性酶類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①透明質酸酶--擴散因子:分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細菌胞壁成分—黏附素、M蛋白等外毒素—鏈球菌溶素、致熱外毒素等胞外侵襲性酶—透明質酸酶、鏈激酶、鏈道酶致病物質19.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細菌胞壁成分—黏附素、M蛋白等致病物質19①各種化膿性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

感染特征:膿液稀薄,略帶血性,病灶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②中毒性疾病--由毒素引起,如猩紅熱、毒素休克樣綜合癥③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

急性腎小球腎炎、風濕熱。(發(fā)病機制Ⅱ型、Ⅲ型超敏反應)所致疾病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20.①各種化膿性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所致疾病21.21.22.22.23.23.24.24.25.25.猩紅熱皮疹、舌苔26.猩紅熱皮疹、舌苔26.27.27.形態(tài)染色--G+雙球菌,可形成短鏈狀,菌體為矛頭狀,有莢膜(根據莢膜多糖抗原不同分為84個血清型)第三節(jié)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S.pneumoniae)28.形態(tài)染色--G+雙球菌,可形成短鏈狀,菌體為矛頭狀,有莢膜油鏡×100029.油鏡×100029.肺炎鏈球菌

Gram’s染色鏡檢圖30.肺炎鏈球菌

Gram’s染色鏡檢圖30.掃描電鏡31.掃描電鏡31.電鏡32.電鏡32.培養(yǎng)特征–

營養(yǎng)要求高,血平板上生長菌落周圍α-溶血,與甲鏈相似

肺炎球菌與甲型鏈球菌區(qū)別--膽汁溶菌試驗、菌落中間下陷(自溶)33.培養(yǎng)特征–營養(yǎng)要求高,血平板上生長菌落周圍α-溶血,與甲鏈

臍樣凹陷18-24h34.臍樣凹陷18-24h34.膽汁溶解試驗35.膽汁溶解試驗35.莢膜--抗吞噬,是肺炎球菌主要侵襲力。有莢膜為光滑型“S”型,毒力強無莢膜的粗糙型“R”型,毒力降低。

其它致病因素--肺炎球菌溶血毒素、脂磷壁酸、神經氨酸酶等,與肺炎球菌致細胞壞死、溶血、與細胞粘附等作用有關。

●大葉性肺炎

偶可引起其它部位的化膿性炎癥及敗血癥、腦膜炎等。致病物質所致疾病第三節(jié)肺炎鏈球菌36.莢膜--抗吞噬,是肺炎球菌主要侵襲力。有莢膜為光滑型“S”37.37.大葉性肺炎38.大葉性肺炎38.其他鏈球菌B群鏈球菌(GBS)學名:無乳鏈球菌為陰道、直腸及鼻咽部中正常菌群。感染途徑及類型:①經產道,新生兒敗血癥伴呼吸窘迫,病死率較高,50~70%;②醫(yī)院內感染,腦膜炎后可有后遺癥。39.B群鏈球菌(GBS)39.●甲型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主要特征:血平皿上菌落周圍為草綠色不完全溶血(α-溶血)☆致病性:上呼吸道正常菌群。與齲齒發(fā)病密切有關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主要病原菌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40.●甲型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40.Streptococcus鏈球菌streptococcushemolyticus

溶血性鏈球菌streptolysinO,SLO鏈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Otest,ASO抗O試驗streptokinase,SK鏈激酶,溶纖維蛋白酶streptodornase,SD鏈道酶,DNA酶S.pneumoniae肺炎鏈球菌pneumococcus肺炎球菌本節(jié)專業(yè)英語41.Streptococcus鏈球菌形態(tài)、菌落特點。鏈球菌抗原構造及分類方法。鏈球菌致病因素。肺炎鏈球菌與甲型鏈球菌菌落如何區(qū)別?簡述病原性球菌微生物學檢查要點。本節(jié)要點42.鏈球菌形態(tài)、菌落特點。本節(jié)要點42.·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細菌種類多,致病性強弱不一,主要引起各種化膿性感染、肺炎、猩紅熱、鏈球菌感染后超敏反應等對人類致病的主要是A群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43.·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細菌種類多,致病性強鏈球菌分類

1、根據溶血能力分類(在血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其周圍溶血環(huán)的情況)甲型溶血性鏈球菌(α-hemolyticstreptococcus)

菌落周圍有草綠色溶血圈致病性較弱,條件致病菌特點乙型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streptococcus)

特點菌落周圍有完全溶血圈致病性強(A群多屬于此類)丙型鏈球菌(γ-

streptococcus)特點菌落周圍無溶血環(huán),一般無致病性

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44.鏈球菌分類

1、根據溶血能力分類(在血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其周圍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溶血情況45.甲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溶血情況3.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溶血情況46.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溶血情況4.☆不完全溶血--溶血圈窄,圈內RBC未完全破壞,呈草綠色α-溶血☆完全溶血--溶血圈寬大,RBC完全溶解溶血圈透明β-溶血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47.☆不完全溶血--溶血圈窄,圈內RBC未完全破壞,呈草綠色☆完甲鏈乙鏈丙鏈48.甲鏈乙鏈丙鏈6.2、根據抗原結構不同分類

根據C多糖抗原不同分20群(其中致病菌株多屬于A群)各群之間,又按蛋白質抗原不同,分若干型。如A群——分M、T、R…等約150個型B群——分4型C群——分13型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49.2、根據抗原結構不同分類

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7.A群鏈球菌一、生物學性狀形態(tài)與染色

G+球菌,鏈狀排列

無鞭毛、芽胞

培養(yǎng)早期可有莢膜。鏈球菌掃描電鏡×12000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鏈球菌光鏡×1000革蘭染色50.A群鏈球菌一、生物學性狀鏈球菌掃描電鏡×12000第鏈球菌的排列51.鏈球菌的排列9.培養(yǎng)特性營養(yǎng)要求較高在含血或血清的培養(yǎng)基生長好

液體培養(yǎng)基:沉淀生長,易形成長鏈固體培養(yǎng)基(血瓊脂平皿):針尖樣小菌落,大多數(shù)菌株有溶血圈根據菌型不同,溶血情況不一不完全溶血--α-溶血完全溶血--β-溶血無溶血圈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52.培養(yǎng)特性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10.鏈球菌抗原構造模式圖核蛋白Ag莢膜蛋白質Ag多糖Ag肽聚糖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53.鏈球菌抗原構造模式圖核蛋白Ag莢膜蛋白質Ag多糖Ag肽聚糖第

抵抗力不高不耐熱,55℃滅活對常用消毒劑及抗生素敏感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抵抗力54.抵抗力不高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抵抗力12.1、細菌胞壁成分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是細菌侵入機體并在體內定居的首要條件)①黏附素:包括脂磷壁酸(LTA)、F蛋白粘附于哺乳動物多種細胞,利于細菌侵入機體②M蛋白抗吞噬作用、引起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致病物質二、致病性③肽聚糖致熱、溶解血小板、誘發(fā)實驗性關節(jié)炎55.1、細菌胞壁成分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是細菌侵入機體并在體內定2、外毒素類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①致熱外毒素:又稱紅疹毒素或猩紅熱毒素

概念:是人類猩紅熱的主要毒性物質,由攜帶溶原性噬菌體的A群鏈球菌產生化學本質為蛋白質主要引起人類猩紅熱(皮膚紅疹),也可導致毒性休克綜合征56.2、外毒素類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①致熱外毒素:又稱紅疹毒素或作用:溶解RBC、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種類:根據對氧的穩(wěn)定性不同,分為鏈球菌溶血毒素O(SLO)鏈球菌溶血毒素S(SLS)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②鏈球菌溶素57.作用:溶解RBC、破壞白細胞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②鏈球菌溶素特點:對O2敏感,抗原性強

遇氧-SH--S-S-失去溶血能力抗原性強SLO機體抗體(ASO)抗體在體內存在數(shù)月至1年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鏈球菌溶血毒素“O”臨床意義:作為鏈球菌新近感染指標之一或風濕熱及其活動性的輔助診斷臨床稱為抗“O”試驗,ASO效價在1:400

以上有診斷價值58.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鏈球菌溶血毒素“O”臨床意義:16.鏈球菌溶血毒素S

streptolysinS,SLS特點:對O2穩(wěn)定,無抗原性。(鏈球菌在血瓊脂平皿中生長后菌落周圍β溶血環(huán)由SLS所致)作用:對白細胞及其它組織細胞具有毒性作用,作用于細胞膜上磷脂,導致細胞損傷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59.鏈球菌溶血毒素S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17.3、侵襲性酶類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①透明質酸酶--擴散因子:分解組織中的透明質酸,使細菌易在組織間擴散②鏈激酶(SK)--溶纖維蛋白酶:使纖維蛋白酶原變成纖維蛋白酶,溶解纖維蛋白,有利于細菌的擴散③鏈道酶(SD)--鏈球菌DNA酶:溶解膿液中高度粘稠的DNA,使膿液稀薄,有利于細菌在感染灶中的擴散60.3、侵襲性酶類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①透明質酸酶--擴散因子:分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細菌胞壁成分—黏附素、M蛋白等外毒素—鏈球菌溶素、致熱外毒素等胞外侵襲性酶—透明質酸酶、鏈激酶、鏈道酶致病物質61.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細菌胞壁成分—黏附素、M蛋白等致病物質19①各種化膿性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

感染特征:膿液稀薄,略帶血性,病灶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②中毒性疾病--由毒素引起,如猩紅熱、毒素休克樣綜合癥③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

急性腎小球腎炎、風濕熱。(發(fā)病機制Ⅱ型、Ⅲ型超敏反應)所致疾病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62.①各種化膿性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所致疾病63.21.64.22.65.23.66.24.67.25.猩紅熱皮疹、舌苔68.猩紅熱皮疹、舌苔26.69.27.形態(tài)染色--G+雙球菌,可形成短鏈狀,菌體為矛頭狀,有莢膜(根據莢膜多糖抗原不同分為84個血清型)第三節(jié)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S.pneumoniae)70.形態(tài)染色--G+雙球菌,可形成短鏈狀,菌體為矛頭狀,有莢膜油鏡×100071.油鏡×100029.肺炎鏈球菌

Gram’s染色鏡檢圖72.肺炎鏈球菌

Gram’s染色鏡檢圖30.掃描電鏡73.掃描電鏡31.電鏡74.電鏡32.培養(yǎng)特征–

營養(yǎng)要求高,血平板上生長菌落周圍α-溶血,與甲鏈相似

肺炎球菌與甲型鏈球菌區(qū)別--膽汁溶菌試驗、菌落中間下陷(自溶)75.培養(yǎng)特征–營養(yǎng)要求高,血平板上生長菌落周圍α-溶血,與甲鏈

臍樣凹陷18-24h76.臍樣凹陷18-24h34.膽汁溶解試驗77.膽汁溶解試驗35.莢膜--抗吞噬,是肺炎球菌主要侵襲力。有莢膜為光滑型“S”型,毒力強無莢膜的粗糙型“R”型,毒力降低。

其它致病因素--肺炎球菌溶血毒素、脂磷壁酸、神經氨酸酶等,與肺炎球菌致細胞壞死、溶血、與細胞粘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