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的編制_第1頁
中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的編制_第2頁
中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的編制_第3頁
中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的編制_第4頁
中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的編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號:4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論文開題報告中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編制DesigningofMiddleSchoolStudentsLearningBurnout

OriginQuestionnaireandtheConstructionofTheoryModel姓名:石晶指導老師:鄭子健副教授張又新教授學科專業(yè):應用心理學研究方向:心理測量與人才測評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09年3月1、問題的提出目前學習倦怠研究才起步不久,基本上是國外學者的研究,其中絕大部分是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很少有研究涉及到中學生的學習倦怠。這可能是由于在西方國家,中學生的學習相對輕松自由,而大學則是“寬進嚴出”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大,故倦怠狀況更為嚴重。我國的情況與西方國家有較大的差異,大學生的學習任務較為輕松、學習壓力小,而中學生的學習負擔情況不容樂觀,這僅從教委的“減負”指示中就可見一斑。中學生與大學生在個體發(fā)展和成熟程度、要承擔的學業(yè)任務、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若簡單地套用對大學生的相關研究結(jié)果放在中學生群體上是不科學、不妥當?shù)?。因此,有必要對中學生群體的學習倦怠狀況和成因進行探討,尤其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更應多加關注,以免對他們的將來造成不利影響。目前,中學生學習倦怠現(xiàn)象已經(jīng)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還處在探索階段,其產(chǎn)生原因和作用機制還不明朗,因此對其成因進行研究非常必要。同時,目前國內(nèi)外還鮮有專門針對中學生學習倦怠成因結(jié)構編制的問卷,以致學習倦怠的成因難以用統(tǒng)一標準進行評價,阻礙了學習倦怠的研究進展,因此,編制本土化結(jié)構化的中學生學習倦怠成因問卷就顯得尤為重要。2、文獻綜述2.1學習倦怠的定義在過去幾十年中,對于倦怠的研究多集中于工作倦怠領域,特別是針對那些服務性行業(yè)的從業(yè)者。隨著這一領域研究的深入,有學者提出,學生在求學期間,也產(chǎn)生倦怠感,從而開始了學習倦怠的研究(Pines&Karf,1989;Meier&schmeek,1959;Goldettal.1959等)。對學生而言,學習倦怠(LearningBurnout)指的是因長期課業(yè)壓力或負荷而產(chǎn)生的精神損耗,對學校課業(yè)及活動的熱情逐漸消失,對同學態(tài)度冷淡和疏離的行為、及成績未如預期的好而對學校課業(yè)呈負面態(tài)度的一種現(xiàn)象1。我們認為,職業(yè)倦怠與學習倦怠是可以進行類比的,學習可以看作是學生的“職業(yè)”。與工作一樣,學習是學生生活的重心,在校中學生一般每周有40個小時在學校和學習中度過,這還不包括放學后、周末的學習時間,更毋庸論寄宿制學校的學生了。與工作一樣,學習有固定的場所(學校)、組織(教師和同學)、任務(知識掌握)和規(guī)則(學校紀律)。與工作一樣,學生需要從學習過程中獲取回報(知識儲備),從中樹立信心和自尊,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因此,職業(yè)倦怠的概念經(jīng)過一定的修訂能夠用于學習倦怠的領域。國內(nèi)外關于學習倦怠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用職業(yè)倦怠的概念,其中以Freudenberger(1974)和Maslaeh(1982)的倦怠定義被引用得最多。RiekLow(2001)提出,當學生無法有效的應對壓力,學校資源不夠或是朋友不幫忙時,學生就會覺得空虛、精力被耗盡,就會出現(xiàn)倦怠?;贛aslach對職業(yè)倦怠的定義,臺灣學者Meier,S.F&Schmeck,R.R.TheBurned-outCollegeStudent:ADescriptiveProfile.JournalofColleheStudent,1985,1:63-692楊惠貞.影響資管學生學習倦怠及計算機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Meier,S.F&Schmeck,R.R.TheBurned-outCollegeStudent:ADescriptiveProfile.JournalofColleheStudent,1985,1:63-692楊惠貞.影響資管學生學習倦怠及計算機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1998,7.3楊麗嫻,連榕,學習倦怠的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集美大學學報,2005.6(2).-1-2.2倦怠的結(jié)構及測量目前,用于測量學習倦怠的量表主要是以馬斯勒其的倦怠量表(MBI:MaslachBurnoutInventory)為基礎,對之進行稍微的文字修改。MBI有三種版本,都是有三個維度:情緒耗竭(emotionalexhaustion)>乏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缺乏成就感(lackofpersonalaccomplishment)構成的。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學習倦怠時往往采用不同版本的量表。有些學者就曾根據(jù)最早期版本發(fā)展了學生版。古爾德等學者曾以師范生為對象,探討他們未來在教學上的倦怠現(xiàn)象。采用MBI-FormEd.量表,修正量表中的工作地點、對象,及工作性質(zhì)以適合學校情境,他們將此修正過的量表稱為大學生量表。臺灣學者采用MBI-GS來測量學習倦怠,他們認為此量表的題項比以教育為主的量表更適合用于學生的情境。并將量表中的地點、對象及工作性質(zhì)修改,以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情境。為此,對于學習倦怠三個維度的定義是:情緒耗竭(emotionalexhaustion)是源于學生在學校學習所面臨的一些夸大的要求(exaggerateddemands),從而表現(xiàn)出一種超負荷和耗竭的情緒。乏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是指個人以玩世不恭和不帶感情的方式與態(tài)度回應周圍人。缺乏成就感(lackofpersonalaccomplishment)是個人表現(xiàn)出的一種無能感或喪失能力的情感。MBI量表經(jīng)過修改被廣泛地應用于對學習倦怠的研究中,很多研究都報告了它的總量表和分量表的系數(shù)都基本令人滿意,例如鮑爾斯和格斯以學生為樣本,利用馬斯勒其的量表稍做修改,來測量量表在教育情境中的信度和效度。其結(jié)果均支持測量的三層面一一情緒耗竭、乏人性化和缺乏成就感。我國學者連榕(2006)根據(jù)工作倦怠的三維結(jié)構,編制了適合于我國大學生使用的《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4。該量表共20道測驗,分為三個維度,即情緒低落,反映大學生由于不能很好地處理學習中的問題與要求,表現(xiàn)出倦怠、沮喪、缺乏興趣等情緒特征;行為不當,反映大學生由于厭倦學習而表現(xiàn)出逃課、不聽課、遲到、早退、不交作業(yè)等行為特征;成就感低,反映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低成就的感受,或指完成學習任務時能力不足所產(chǎn)生的學習能力上的低成就感。該量表在我國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楊麗嫻5(2007)修訂該量表,編制了《中學生學習倦怠問卷》。2.3倦怠的COR理論及JDR模型資源保存理論(ConservationofResources,COR)是由Hobfoll提出的。Hobfoll指出,人們擁有一些有價值的資源,這些資源是人們希望得到保護和保存的。這些資源可以是客觀資源,如汽車、住房;可以是條件資源,如朋友、婚姻、權力;也可以是個人性格,如自我效能和自尊;還可以是能源,如時間、金錢與知識。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一定的目標,總是試圖保存已有的資源并渴望獲得更多的資源;當資源受到威脅或不足以應付需求、資源失去或個體感到失去,以及進行了投入?yún)s沒有收獲時,就會出現(xiàn)心理應激。從COR理論來講,倦怠可以界定為內(nèi)在能量資源(主要是情感資源)的耗盡和情感、生理、認知能量的侵蝕。壓力和倦怠的產(chǎn)4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專業(yè)承諾—學習倦怠的狀況及其關系.心理科學,2006.29(1):p,47-51.5楊麗嫻,連榕,張錦坤,中學生學習倦怠與人格關系.心理科學,2007.30(6):p,1409-1402.-2-生在于資源持續(xù)不斷的喪失,使得個體或組織抵抗新的壓力源的能力據(jù)漸漸弱,并體驗到了倦怠和其他與壓力有關的問題。在COR理論的基礎上,Demerouti.E在1995年召開的第五屆歐洲組織心理學與衛(wèi)生保健大會上論述了工作資源、工作要求及壓力與倦怠的關系,并在2001年正式提出了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一工作資源模型(jobdemands-resourcesmodel,JD-R),并且在各種職業(yè)中驗證了該模型的普適性6。工作要求-資源模型的核心假設是每種職業(yè)都有其特定的倦怠影響因素,如對于護士,病人的要求是其產(chǎn)生倦怠的最重要因素;對于生產(chǎn)工人,工作量和缺乏自主性時期產(chǎn)生倦怠的最重要因素;對于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其產(chǎn)生倦怠的重要因素,然而不管這些具體因素是什么,都可以歸為兩類:工作要求和工作資源。Jones和Fletcher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其中,工作要求是指工作中持續(xù)不斷的身體和心理付出。根據(jù)Hockey的要求控制模型,個體在應激源一工作要求的影響下產(chǎn)生行為保護策略,并通過激活個體努力來實現(xiàn),這種努力的激活水平越高、個體生理、心理上的付出也就越多。工作要求包括工作負荷、時間壓力、情感要求、工作物理環(huán)境、倒班制度等;工作資源涉及到物質(zhì)的、心理的、社會的或者組織方面的內(nèi)容,它們可以促進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降低工作要求,減少生理和心理付出,激勵個體成長和發(fā)展。工作資源包括社會支持、自主性、工作控制、獎賞、工作反饋、參與決策等。資源也可分為外部資源和內(nèi)部資源:外部資源包括經(jīng)濟回報、社會支持等;內(nèi)部資源如自主性、職業(yè)發(fā)展的可能性等。工作要求與工作資源之間具有負相關,豐富的工作資源能夠削弱工作要求的消極作用。當工作要求高而資源有相對缺乏時,個體就很難應對高要求的負面影響,以至無法實現(xiàn)工作目標。工作倦怠的JD-R模型包含了導致倦怠的兩個潛在的心理過程,第一個過程,工作要求帶來了持續(xù)的過度疲勞;第二個過程,缺乏工作資源使工作變得困難。工作要求與工作資源分別與倦怠的不同維度存在高相關,由于工作要求過高及工作資源的缺乏,最終產(chǎn)生了倦怠。目前己有實證研究證明了這兩個心理過程的存在。資源保存理論認為只要滿足以下三種情況的任意一種,就可能導致工作倦怠:(1)個體失去特定的重要資源;(2)工作要求無法充分滿足;(3)工作付出無法得到預期的回報。資源的獲得可以幫助人們采取防衛(wèi)性的應對措施并增強抵御職業(yè)倦怠的自我效能感。這里所指的工要求主要包括角色模糊、角色沖突、壓力事件、過重的工作負擔和緊張的工作氣氛;而工作資源則主要包括不同來源的社會支持、工作提升機會、控制、決策參與和自主等。SchaufeliWB,S.M.,RomaUGBakkerAB,Themeasurementofengagementandburnout:atwosampleconfirmatoryfactoranalyticapproach.JournalofHappinessStudies,2002.3:p.71-92.-3-Demerouti的JD-R模型從工作特征的角度對工作倦怠的產(chǎn)生做出了獨特的解釋,對各類職業(yè)中的工作設計具有重要意義,促進了將個體與環(huán)境結(jié)合起來研究倦怠,并為探索應對工作倦怠的策略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上的指導。2.4學習倦怠的影響因素影響學習倦怠的人口學變量主要有性別、年級、專業(yè)、民族等。Weckwerth7等(2006)研究了性別對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男女在MBI總量表得分差異不顯著,而分量表上得分顯著;男性在去人性化上得分顯著高于女性,而女性比男性報告有更低的主觀成就感。這個結(jié)果與國內(nèi)部分研究是一致的。Bernhard8(2007)考察了年級對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畢業(yè)生報告的情感耗竭顯著低于其他年級的學生、主觀成就感顯著高于其他年級的學生。他認為這是因為畢業(yè)生課程任務相對輕松,并且選修課比較多。在我國也得到了類似的結(jié)果,連榕等(2006)報告大二、大三學生的學習倦怠水平高于大一學生,大四學生的成就感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學生,說明大一、大四學生比大二、大三學生的學習心理更積極。對中學生的研究,表明學習倦怠的程度基本上隨著年級的增高而上升,但是高一年級學生的倦怠分數(shù)比高二年級要稍微高一些。影響學習倦怠的個體特征因素主要有人格特征、應對風格、自我、控制源等。人格特質(zhì)WeckwerthAC,FlynnDM.Effectofsexonperceivedsupportandburnoutinuniversitystudents[J].CollegeStudentJournal,2006,(2)BernhardHC.Asurveyofburnoutamongcollegemusicmajors[J].CollegeStudentJournal,2007,(2)在學習倦怠領域,宋曉穎(1992)考察了穩(wěn)定性與倦怠的關系,發(fā)現(xiàn)不同情緒穩(wěn)定程度的學生在學習倦怠上達到顯著差異,低分組的學生倦怠程度顯著高于情緒穩(wěn)定性高的學生的倦怠程度。楊麗嫻9(2007)采用艾森克人格問卷簡版考察了中學生人格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發(fā)現(xiàn)精神質(zhì)、內(nèi)外向、神經(jīng)質(zhì)與學習倦怠的各個因子及總分有極其顯著的相關,其中神經(jīng)質(zhì)N、精神質(zhì)P是學習倦怠有效的預測變量。堅韌性是倦怠研究中經(jīng)常提到的人格概念。Kobasa(1979)最早用此概念描述那些體驗高度的生活應激,但由于表現(xiàn)出一系列的態(tài)度、信念和行為傾向而使自己免于疾病的個體。關于堅韌性與倦怠的關系研究結(jié)果非常一致:堅韌性對倦怠有顯著的預測能力,高堅韌性的個體最有可能經(jīng)歷低的倦怠。2.4.2.2.應對風格許有云(2007)探討了學習倦怠與應對風格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使用不同應對風格的大學生在倦怠總分及各因子得分上均有極其顯著的差異。其中主要是采用控制性應對風格的大學生在倦怠總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靈活型、非控制型和異常型。這可能是因為控制型應對的人在所有的時候認為事情都是可以控制的,也包括學習,所以這些人在學習可能產(chǎn)生倦怠的時候仍然會認為是能解決的,對待任務干勁較足,相對來說他們倦怠的可能性要稍低些。2.4.2.3自我研究者對于自我與倦怠之間的關系研究,主要從自尊、自我實現(xiàn)、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同一性等角度出發(fā)的。Dahlin(2007)發(fā)現(xiàn)基于成就的自尊與學習倦怠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我國也有研究表明學習倦怠與外顯、內(nèi)隱自尊都有相關,他們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相互的。一方面,學習倦怠的產(chǎn)生會影響學生的自尊感。一旦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了消極、倦怠情緒,即使沒有外顯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也會令他們產(chǎn)生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的想法是不應該的,從而動搖了對自我的肯定,降低了自尊感。另一方面,高自尊的學生倦怠水平低一些,而低自尊的學生倦怠水平相對較高。高自尊與更多優(yōu)秀品質(zhì)相聯(lián)系,如學習積極性更高、更加堅韌、情緒控制能力較強,這使得他們更不容易體驗到倦怠。對于自我效能與倦怠的關系,總體上看,一般自我效能感都與倦怠呈負相關。Brissie(1988),Greenglass(1988),Chwalisz(1992)均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能夠預測個體的倦怠水平,低效能感者倦怠水平高。但Eve^(2001)則認為,自我效能不能預測情感耗竭因素。不過9楊麗嫻,連榕,張錦坤,中學生學習倦怠與人格關系.心理科學,2007.30(6):p,409-1402.2002年在另一項研究中,他得出結(jié)果,自我效能能夠負向預測個體的倦怠程度。Yang等(2005)對大學生學習倦怠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可以看作是學習倦怠的前測變量。Perrewe等(2002)采用日M問卷進行的跨文化研究也與上述一致。2.4.2.4控制源很多研究結(jié)果都表明,控制源與倦怠之間呈顯著相關。Lunenburg等(1992)發(fā)現(xiàn),控制源與倦怠的全部維度都相關;Koeske和Kirk(1995)則發(fā)現(xiàn),內(nèi)控水平與情感耗竭程度相關;EtZion和Westman(1994)也證實了倦怠與控制源之間的關系,內(nèi)控者的倦怠感較低。國內(nèi)研究(郭瑛,2004)發(fā)現(xiàn),外控型人格與情緒倦怠和人格解體正相關,但與效能感相關不顯著;內(nèi)控型人格與情緒倦怠、人格解體負相關,與成就感正相關。在學習倦怠領域,張治遙(1989)等的研究表明,外控組的大學生在學習倦怠程度上要顯著高于內(nèi)控組的大學生,內(nèi)外控信念對學習倦怠程度的預測力最高。另外,Kaarsek和下heorell(1990)認為,那些對其任務更有控制感的個體比缺乏控制感的個體面對更少的工作緊張,因為這樣的個體會將改變和問題看成挑戰(zhàn)而非威脅。但也有不同的結(jié)論,如Huston(1995)和von等(1998)沒有發(fā)現(xiàn)內(nèi)外控與倦怠存在顯著關系。2.4.3外部因素任務量任務超負荷要求與倦怠有重要的關系。幾乎所有的研究結(jié)果都顯示,任務量的大小與時間上的壓力與倦怠存在高相關,任務超負荷會導致個體產(chǎn)生倦怠感,尤其是對情感耗竭和非人性化的影響最為顯著。Moore(2000)針對IT業(yè)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衰竭和離職原因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知覺到的工作量對工作衰竭有顯著的預測作用。Jacobs等(2003)考察了,49名大學生的倦怠情況發(fā)現(xiàn),主觀負荷可以預測高水平的倦怠,但是實際負荷量與倦怠關系不明顯。情感耗竭與更高的主觀學習負擔和更多的工作時間相聯(lián)系,去人性化也和高度的主觀學習負擔相關,而個人成就感與課余活動時間正相關,這種相關對男性尤其明顯,表明多參加課余活動對大學生,尤其男生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倦怠與主觀負擔的關系相對于客觀負擔來說更緊密。主觀負擔與倦怠的三個指標都相關,而學習時間僅與情感耗竭有輕微的相關。這說明客觀環(huán)境是通過不同的個體起作用的,同時也表明了倦怠的心理屬性和學習負擔的主觀體驗特點。情境特征在職業(yè)特色方面,有關研究大都集中于社會服務行業(yè),如教師、社會工作者、醫(yī)務人員。Sehaufeli和Enzmann(1998)在兩個國家(美國和荷蘭)所做的五個行業(yè)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兩個國家的相同行業(yè)人員存在相似的職業(yè)倦怠水平。而更多的研究則顯示,不同行業(yè)之間倦怠的程度和預測因素并不相同(李永鑫,2004)。這提示我們,倦怠不完全存在跨行業(yè)的一致性;學習倦怠作為倦怠的一個特殊領域,不能簡單地將職業(yè)倦怠的結(jié)果推廣到學習上,需要對學習倦怠進行單獨的研究。個體與情境的匹配馬斯勒和雷特(Maslsch&Leiter)綜合過去的研究,提出了造成倦怠的六項來源:工作負荷(workoverload)>缺乏控制(lackofcontrol)>不足的獎賞(insufficientreward)>團體破裂(breakdownofcommunity)>缺乏公平(absenceoffairness)、價值沖突(conflictingvalues)oBrankoSlivar10認為這六項因素在學校情境中同樣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倦?。?1)隨著不斷的生產(chǎn)需要,學校使學生超負荷,在學校期間學生的負擔不斷增加,家長的高期望、學生自身的追求,以及學校的要求構成了不斷的壓力;Slivar認為科目多、外部評價、壓力行為(取得最好的成績或稱為班上最好的學生)在各個學校中成為普遍oBecaj也認為外部評價會造成負荷的學校環(huán)境。另外,有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學生經(jīng)歷了短期或頻繁的超負荷,這會引起心理和身體上的癥狀。Lovoni等發(fā)現(xiàn)中學大約有60%的學生有與學校相關的心理和身體問題。學生不得不在相當短的時間及有限的資源中進行大量的學習。(2)缺乏控制。缺乏機會控制過度教學,很少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在問題解決時很少讓學生主動參與,在制定計劃和決策時也沒有讓學生參與;(3)獎賞不足。學校對于學生取得好的成績時很少進行鼓勵和贊揚;(4)團體破裂。很多事件源于同伴間的排斥同伴間的沖突關系。有一個或多個老師有針對地批評某個學生,以及學校里存在較普遍性的爭執(zhí)和失調(diào)教師間的失調(diào)和相互干擾,缺乏工作紀律;(5)缺乏公平,學校里可能出現(xiàn)對待學生不公平的現(xiàn)象;(6)價值沖突。學校里經(jīng)常有價值上的沖突,這種沖突多為學生的家庭和學校的價值沖突,而且常常是學生和教師間的沖突例如,關于學習、知識的意義等。社會支持總體上看,社會支持與倦怠之間存在相關。例如在倦怠的學習領域,社會支持的人數(shù)和社會支持的滿意度能夠有效預測大學生在學習倦怠上的變量(張治遙,1989)。Yang等(2005)考察了管理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的大學生的學習倦怠。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可以看作是學習倦怠的前測變量。學生的社會支持有來自領導、老師的,也有來自同學、朋友、家庭的。Jacobs(2003)采用Zimet等編制的多維主觀社會支持量表(MSPSS)來測量社會支持,包括三個分量表,分別是來自朋友、家庭和其他重要的人,事實上,三種支持是相互聯(lián)系的。他認為對個體倦怠產(chǎn)生10BrankoSlivar(2001),“Thesyndromeofburnout,self-image,andanxietywithgrammarschoolstudents”,HorizonsofPsychology,10,2,21-32影響的是主觀的而不是客觀的支持。結(jié)果是社會支持的三個指標都與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與個人成就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尤其是來自朋友的高支持與低水平的情感耗竭和去人性化相關,與高水平的個人成就感相關,社會支持也是負向氣質(zhì)與倦怠之間的緩沖器。3、研究假設3.1中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結(jié)構假設Demerouti使用工作條件問卷(workconditionquestionnaire)測查員工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資源,其中工作要求包括5項:工作量(physicalworkload)、時間壓力(timepressure)>與服務對象接觸(recipientcontact)、物理環(huán)境(physicalenvienment)、倒班(shiftwork);工作資源包括:反饋(feedbadk)、獎賞(reward)、工作控制(workcontrol)>參與決策(paticipantionindecision)>工作保障(jobsecurity)、上級支持(supervisorsupport)o方偉11方偉,工作要求—資源模型與工作倦怠_心理資本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實證研究.2008,中國人民大學碩士論文.12李潔11方偉,工作要求—資源模型與工作倦怠_心理資本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實證研究.2008,中國人民大學碩士論文.12李潔,護士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資源模型研究.2006,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13張瑩,甘怡群,張軼文,MBI—學生版的信效度檢驗及影響倦怠的學業(yè)特征.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4).李潔14陳旭,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應對策略及應對的心理機制研究.2004,西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14陳旭,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應對策略及應對的心理機制研究.2004,西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張瑩等-8-(2005)將Barbara和Robert等人編制的學業(yè)特征量表(SchoolSituationSurvey)進行修訂,從學習過程中的壓力入手,考察學業(yè)特征,提出六個維度:,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業(yè)壓力、與老師的關系、與同學的關系、生理表現(xiàn)、行為表現(xiàn)。其中,學業(yè)自我效能感、-8-壓力是導致學習倦怠的主要因素,陳旭14(2004)將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源分為:任務壓力、時間壓力、要求壓力、競爭壓力、挫折壓力、環(huán)境壓力、他人期望壓力、成績目標壓力、自我發(fā)展壓力。結(jié)合中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因素以及工作要求-工作資源的內(nèi)容,提出中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因素:課業(yè)壓力、環(huán)境氛圍、他人期望、競爭壓力、人際關系、社會支持、學習反饋、學業(yè)獎勵、自我效能。其中屬于學習要求的是課業(yè)負擔、環(huán)境氛圍、外部壓力;屬于學習資源的是社會支持、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學習反饋、學業(yè)獎勵。初步提出學習要求-資源模型,整體構想如下圖:圖2學習倦怠成因構想構成圖圖3學習倦怠成因的二階因子構想構成圖3.2學習要求與學習資源成負相關;學習要求與學習倦怠成正相關,學習資源與學習倦怠成負相關3.3人口學變量在學習倦怠的表現(xiàn)上存在差異4、本論文擬研究的問題和意義4.1采用國內(nèi)學者編制的、適用于我國文化背景的《中學生學習倦怠問卷》。綜合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中學生學習倦怠的測量,多采用國外用于工作倦怠的問卷,或由國外工作倦怠問卷翻譯而成,缺乏本土化研究。本研究可進一步檢驗《中學生學習倦怠問卷》在中學生中的使用情況。4.2中學生學習倦怠特點的分析。已有研究對中學生學習倦怠的特點進行了許多深入探討,但結(jié)果不一。中學生的性別、年齡、年級、成績等在學習倦怠上的表現(xiàn)沒有得到一個定論,本研究將再次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4.3編制中學生學習倦怠成因問卷?,F(xiàn)有部分研究者進行了中學生學習倦怠影響因素的研究,但就其方法而言,多從理論上進行陳述,或者采用開放式問卷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或直接采用國外已有問卷構建其因子,問卷結(jié)構缺乏理論的支持。本次研究根據(jù)JDR模型和開發(fā)式問卷的結(jié)果共同確定問卷題項和因子結(jié)構,可以使研究更加系統(tǒng)科學化。4.4構建中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模型?,F(xiàn)有研究建構的學習倦怠成因模型一般采用單個原因如社會支持、學業(yè)壓力、應對方式等對學習倦怠進行預測,這樣難免會流失一些重要信息,導致研究結(jié)果較為片面。本次研究將產(chǎn)生倦怠的主要原因放在同一量表上進行考察,使研究具有整體性和全面性。4.5JDR模型的中學生樣本檢驗。以往對于JDR模型的檢驗主要存在于職業(yè)倦怠領域,特別是一些職業(yè)倦怠的高位行業(yè),很少將其運用于學習倦怠的研究之中;同時JDR模型已在國外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支持,國內(nèi)研究大多在直接采用國外多個問卷進行聯(lián)合施測,缺乏本土化的問卷結(jié)構;向曉蜜【3】曾對我國大學生樣本的JDR模型進行檢驗,并驗證其在大學生樣本中的成立。本次研究將在中學生群體中檢驗JDR模型的有效性,為JDR模型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實證性資料。4.6理論的完善及檢驗。倦怠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焦點問題和爭議(1)在倦怠的表現(xiàn)上,情緒耗竭是否是倦怠的核心表現(xiàn),延伸至教育領域是否具有普遍性;(2)倦怠表現(xiàn)的三個維度之間的關系如何,低成就感是否與其它兩個維度相互獨立;(3)要求與資源之間是否存在交互作用;(4)要求與資源對倦怠表現(xiàn)的影響關系,是否是要求與情緒耗竭相聯(lián)系,而資源與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相聯(lián)系。本研究中需要考察的模型如下:學習要求行為不當學習資源成就感低圖4中學生學習倦怠成因模型學習反饋課業(yè)負擔社會支持環(huán)境氛圍5、研究設計5.1研究工具:學習要求行為不當學習資源成就感低圖4中學生學習倦怠成因模型學習反饋課業(yè)負擔社會支持環(huán)境氛圍,共有20個題項,采用Likert5點量表計分,根據(jù)自身目前的學習狀況對題項給出的描述進行判斷,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完全不符合”記1分,“比較不符合”記2分,“不確定”記3分,“比較符合”記4分,“完全符合”記5分。此問卷包含3個因子,分別是情緒低落、行為不當、成就感低,部分題項采取反向計分,得分越高,學習倦怠程度越嚴重。,即《中學生學習倦怠問卷》中所表現(xiàn)出的學習狀況找出相應的產(chǎn)生上述狀況的原因,并對《中學生學習倦怠成因問卷》的每個題項的描述進行判斷。5.2被試:采用分層隨機取樣,抽取邯鄲市3所中學初一至高三學生,共600人,其中初中生300人,高中生300人,盡量保證性別、年級上的平衡。被試變量包括:學校名稱、性別、年齡、年級、文理班、成績排名、生源地、是否擔任過班干部、是否是獨生子女、是否處于單親家庭、父母職業(yè)、父母文化程度。5.3研究程序,對其中20名左右的中學生進行訪談,考察中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的原因,將結(jié)果進行分類,統(tǒng)計各種原因出現(xiàn)的頻次。,結(jié)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源量表、社會支持量表、Dmeeoruti和Bakker編制的工作要求一資源問卷等,確認問卷題項。,要求被試根據(jù)前面的倦怠表現(xiàn),對其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思索后進行評價。,按照項目分析的標準,刪除不符合標準的題目,最后構成正式《中學生學習倦怠問卷》并-11-構建中學生學習倦怠成因的維度?!吨袑W生學習倦怠問卷》信度檢驗采用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效度檢驗使用結(jié)構效度?!吨袑W生學習倦怠成因問卷》信度采用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效度檢驗采用內(nèi)容效度和結(jié)構效度。問卷的條目來源于文獻綜述、開放式問卷調(diào)查、訪談以及有關測驗中的資料。將初步擬定的條目經(jīng)過專家評定和大學生評定:專家評定旨在評價各構想維度相應題項的合適性、有效性,包括心理學教授、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共計10人左右;之后,請30一50名左右的中學生對初步擬定的條目進行意思明確、通俗易懂的程度的評分,采用5點量表的評分。以上措施保證了問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中學生學習倦怠原因主因子比較,人口學變量對中學生學習倦怠狀況的影響。5.4數(shù)據(jù)處理:,選取有效問卷對其數(shù)據(jù)用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和Amos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首先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刪除不符合標準的題目,構成正式問卷。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建立結(jié)構中學生學習倦怠成因模型。,使用Amos5.0提供的結(jié)構方程模型的方法構建大學生學習倦怠及其成因模型。6、研究關鍵點與難點(1)編制《中學生學習倦怠成因問卷》(2)構建中學生學習倦怠成因模型7、研究進度安排(1)2009年3月,理論準備,收集文獻(2)2009年4月發(fā)放開放式問卷、訪談,收集中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設計問卷(3)2009年5月,發(fā)放問卷,數(shù)據(jù)錄入(4)2009年6月一7月,實證分析,統(tǒng)計處理(5)2009年9月-11月,導出結(jié)論,論文撰寫8、參考文獻楊惠貞.影響資管學生學習倦怠及計算機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1998,7.Meier,S.F&Schmeck,R.R.TheBurned-outCollegeStudent:ADescriptiveProfile.JournalofColleheStudent,1985,1:63-69向曉蜜,大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編制.2008,西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楊麗嫻,連榕,張錦坤,中學生學習倦怠與人格關系.心理科學,2007.30(6):p.409-1402..胡俏,中學生學習倦怠結(jié)構研究.2006,浙江師范大學碩士論文..魏珍,中學生學習倦怠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個別差異研究.2007,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祝婧媛,中學生學習倦怠及其影響因素.2006,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楊宇然,中學生學習倦怠與自尊關系研究.2006,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朱艷,中學生學業(yè)壓力_社會支持_學習動機對學習倦怠的作用機制研究.2007,蘇州大學碩士論文..Demerouti,thejobdemands-resourcesmodelofburnout.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2001.86(3):p.499-512..Bakker,A.B.,thejobdemandaresourcesmodelstateoftheart.JournalofManagerialPsychology,2007.22(3):p.309-328..鞠鑫,中學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工作要求_資源模型.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23(2):p.4-6..鞠鑫,紹來成,職業(yè)倦怠的工作要求—資源模型.應用心理學,2004.10(3):p.58-62..李萌,基于JDR理論的職業(yè)倦怠模型研究.2006,首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方偉,工作要求_資源模型與工作倦怠_心理資本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實證研究.2008,中國人民大學碩士論文..李潔,護士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_資源模型研究.2006,江西師范大學..S,,expressedemotionandburnouttheexperienceofstaffcaringformenwithlearningdisablityandpsychoisinamediumsecuresetting.JournalofPsychiatricandMentalHealthNursing,2007.14:p.267-276..LauraLorentePrieto,,extensionofthejobdemandsresourcesmodelinthepredictionofburnoutandengagementamongteachersovertime.Psicothema,2008.20(3):p.354-360..BAKKER,,jobdemandsjobresourcesandtheirrelationshipwithburnoutandengagementamulti-samplestudy.JournalofOrganizat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