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83術(shù)附湯_普濟方卷一一八引_指南方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術(shù)附湯_普濟方卷一一八引_指南方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341.1. 組成: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41.2. 功效:寒濕之證。 341.3. 來源:《普濟方》卷一一八引《指南方》。 34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342. 相似度80%:芍藥甘草湯 342.1. 組成:桂枝2錢,甘草(炙)1錢半,芍藥1錢,白術(shù)1錢,附子(炮)1錢。 342.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42.3. 加:桂枝 342.4. 功效:傷寒,汗后惡寒。 342.5. 來源:《東醫(yī)寶鑒_雜病篇》卷二引仲景方。 343. 相似度75%:桂枝湯 343.1. 組成:桂枝半兩,白術(shù)半兩,芍藥半兩,甘草2錢(炙)。 343.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43.3. 加:桂枝 343.4. 減:附子 343.5. 功效:大腸經(jīng)動,下痢為鶩溏,大腸不能禁固,卒然而下,成水泄,青色,其中或有硬物,欲起而又下,欲了而不了,小便多清。內(nèi)寒泄瀉。 353.6. 來源:《保命集》卷中。 354. 相似度75%:增損術(shù)附湯 354.1. 組成:白術(shù)1兩,附子1兩,甘草半兩。 354.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54.3. 減:芍藥 354.4. 功效:寒濕相搏,身體煩疼,而腳軟痛;及氣虛頭眩,履濕地,覺腰重腳弱。 354.5. 來源:《易簡方》。 355. 相似度75%:白術(shù)芍藥湯 355.1. 組成:白術(shù)1兩,芍藥1兩,甘草5錢。 355.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55.3. 減:附子 355.4. 功效:太陰脾經(jīng)受濕,水泄注下,體微重微滿,困弱無力,不欲飲食,暴泄無數(shù),水谷不化。 355.5. 來源:《保命集》卷中。 356. 相似度75%:加減玄武湯 356.1. 組成:白術(shù)1兩,芍藥1兩,白茯苓7錢,甘草3錢。 366.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66.3. 加:白茯苓 366.4. 減:附子 366.5. 功效:傷寒?dāng)?shù)日未解,六脈浮沉,身疼頭痛,惡寒潮熱,咳嗽痰喘,遍身疼痛,手足冷痹,飲食少思,臟腑溏痢,四時傷寒。 366.6. 來源:《臞仙活人方》卷二。 367. 相似度75%:白術(shù)湯 367.1. 組成:白術(shù)3錢,芍藥3錢,干姜半兩(炮),甘草2錢(炙)。 367.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67.3. 加:干姜 367.4. 減:附子 367.5. 功效:大腸經(jīng)動,下痢為鶩溏。大腸不能禁固,卒然而下成水泄,青色,其中或有硬物,欲起而又下,欲了而不了,小便多清,得之秋冬者。 367.6. 來源:《保命集》卷中。 368. 相似度75%:芍藥甘草附子湯 368.1. 組成:芍藥3兩,甘草(炙)3兩,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368.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78.3. 減:白術(shù) 378.4. 功效:傷寒發(fā)汗后陰陽俱虛,反惡寒;瘡家發(fā)汗成痙;發(fā)汗病不解,小便清,大便依度,腹痛。 378.5. 來源:《傷寒論》。 379. 相似度75%:通脈四逆加芍藥湯 379.1. 組成:甘草6錢2分半,附子(大者)1枚,干姜1兩,芍藥6錢2分半。 379.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79.3. 加:干姜 379.4. 減:白術(shù) 379.5. 功效:少陰腹痛,或泄利下重。 379.6. 來源:《傷寒活人指掌》卷五。 3710. 相似度75%:白術(shù)散 3710.1. 組成:白術(shù)2兩,芍藥3兩,桂(去皮)1兩,附子(炮,去皮臍,銼)1兩。 3710.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710.3. 加:桂 3710.4. 減:甘草 3810.5. 功效:隱隱腰痛,以熱物熨痛處即少緩。由處卑濕,復(fù)為風(fēng)邪傷足太陽之經(jīng),其脈緩澀。 3810.6. 來源:《全生指迷方》卷三。 3811. 相似度75%:附子當(dāng)歸丸 3811.1. 組成:當(dāng)歸3兩,芍藥2兩,附子1兩,白術(shù)1兩。 3811.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811.3. 加:當(dāng)歸 3811.4. 減:甘草 3811.5. 功效:風(fēng)冷在腸胃,下血,手足冷而脈微小。 3811.6. 來源:《雞峰》卷十六。 3812. 相似度75%:術(shù)附膏 3812.1. 組成:附子(大者1個,炮,去皮臍,姜汁制浸,夏3日,春秋5日,冬7日,焙干,微炒黃色)半兩,白術(shù)2錢半,訶子(炮,去核)2錢半,甘草(炙)2錢半。 3812.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812.3. 加:訶子 3812.4. 減:芍藥 3812.5. 功效:小兒吐瀉不定,氣粗煩渴,眼慢困頓,肚疼不食,鼻氣冷,諸藥力不能攻者。 3912.6. 來源:《普濟方》卷三九五。 3913. 相似度75%:術(shù)附湯 3913.1. 組成:白術(shù)1兩,附子1兩(炮,去皮臍),桂枝1兩,甘草半兩(炙)。 3913.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913.3. 加:桂枝 3913.4. 減:芍藥 3913.5. 功效:太陽病與陽明合病,而自利者;陽明病當(dāng)多汗,而反無汗,身如蟲行,皮中癢者,此久虛也;厥陰病,因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轉(zhuǎn)側(cè),脈浮澀者。 3913.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傷寒括要》。 3914. 相似度75%:術(shù)附湯 3914.1. 組成: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914.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3914.3. 加:干姜 3914.4. 減:芍藥 3914.5. 功效:小兒臟腑虛寒,泄瀉洞痢,手足厥冷;濕溫,小便不利。 3914.6. 來源:《活幼口議》卷十九。 4015. 相似度75%:溫脾散 4015.1. 組成:附子半兩,干姜半兩,甘草(炮,銼)半兩,白術(shù)1兩。 4015.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015.3. 加:干姜 4015.4. 減:芍藥 4015.5. 功效:小兒脾冷水瀉,乳食不消,吃奶頻吐。 4015.6. 來源:《顱囟經(jīng)》卷上。 4016. 相似度75%:蜜附湯 4016.1. 組成:附子(生,去皮臍,切作4片,以白蜜煎,令附子變色,以湯洗,去蜜,切)半兩,桂心3分,芍藥3分,甘草(炙)4錢。 4016.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016.3. 加:桂心 4016.4. 減:白術(shù) 4016.5. 功效:心腹疼痛,或吐或泄,狀如霍亂;及冒涉濕寒,賊風(fēng)入腹,拘急切痛。疝氣發(fā)作。 4016.6. 來源:《三因》卷九。 4017. 相似度75%:如神散 4017.1. 組成: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術(shù)(捶碎,用漿水煮半日,焙干)1兩,干姜半兩(炮),甘草(炙,銼)半兩。 4117.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117.3. 加:干姜 4117.4. 減:芍藥 4117.5. 功效:洞泄,不拘冷熱,注下不止。 4117.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4118. 相似度75%:羌附湯 4118.1. 組成: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白術(shù)、甘草(炙)各等分。 4118.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118.3. 加:羌活 4118.4. 減:芍藥 4118.5. 功效: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煩,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腫不仁。 4118.6. 來源:《濟生》卷三。 4119. 相似度75%:甘草附子湯 4119.1. 組成:甘草2兩(炙),附子2枚(炮,去皮,破),白術(shù)2兩,桂枝4兩(去皮)。 4119.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219.3. 加:桂枝 4219.4. 減:芍藥 4219.5. 功效:風(fēng)濕相搏,骨節(jié)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fēng)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風(fēng)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 4219.6. 來源:《傷寒論》。 4220. 相似度75%:術(shù)附湯 4220.1. 組成:白術(shù)2兩,附子1枚半(炮,去皮),甘草1兩(炙)。 4220.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220.3. 減:芍藥 4220.4. 功效:風(fēng)濕痹痛,頭眩肢重,及中濕泄瀉,小兒慢驚;風(fēng)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寒厥暴痛。 4220.5. 來源:《金匱》卷上(附方)引《近效方》。 4221. 相似度75%:腎著湯 4221.1. 組成:白術(shù)、紅棗、甘草、附子各等分。 4221.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221.3. 加:紅棗 4221.4. 減:芍藥 4321.5. 功效: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 4321.6. 來源:《血證論》卷八。 4322. 相似度75%:白術(shù)散 4322.1. 組成:白術(shù)1兩,芍藥1兩,甘草5錢。 4322.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322.3. 減:附子 4322.4. 功效:米谷不化,瀉痢不止。 4322.5.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醫(yī)林方》。 4323. 相似度75%:附子湯 4323.1.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桂(去粗皮)2兩,白術(shù)2兩,甘草(炙)1兩。 4323.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323.3. 加:桂 4323.4. 減:芍藥 4323.5. 功效:中風(fēng),四肢攣急,不得屈伸,身體沉重,行步艱難,骨節(jié)煩疼。 4323.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八。 4324. 相似度75%:生附白術(shù)湯 4424.1. 組成:附子(生,去皮臍)半兩,干姜半兩,白術(shù)1兩,甘草1分(炙)。 4424.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424.3. 加:干姜 4424.4. 減:芍藥 4424.5. 功效:中風(fēng)濕,昏悶恍惚,脹滿身重,手足緩縱,漐漐自汗,失音不語,便利不禁。 4424.6. 來源:《三因》卷二。 4425. 相似度75%:加味術(shù)附湯 4425.1. 組成:白術(shù)(去蘆)1兩,甘草(炒)1兩,附子(炮)1兩半,赤茯苓1兩。 4425.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425.3. 加:赤茯苓 4425.4. 減:芍藥 4425.5. 功效:中濕,脈沉而微緩,腹(月真)脹,倦怠,四肢關(guān)節(jié)疼痛而煩,或一身重著,久則浮腫喘滿,昏不知人,挾風(fēng)頭暈嘔噦,兼寒則攣拳掣痛。 4425.6. 來源:《得效》卷二。 4426. 相似度75%:芍藥湯 4426.1. 組成:芍藥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 4526.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526.3. 加:人參 4526.4. 減:白術(shù) 4526.5. 功效:傷寒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腹痛兼嘔。 452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4527. 相似度67%:附子湯 4527.1. 組成:白術(shù)2兩,蒼術(shù)2兩,芍藥1兩,茯苓2兩,甘草1兩,附子1兩。 4527.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527.3. 加:蒼術(shù)、茯苓 4527.4. 功效:泄瀉不已。 4527.5. 來源:《雞峰》卷十四。 4528. 相似度67%:建中湯 4528.1. 組成:附子(炮)2兩,白術(shù)(土炒)2兩,芍藥(酒炒)4兩,甘草(炒)1兩,干姜(炒)1兩,草果(去殼,炒)1兩。 4528.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528.3. 加:干姜、草果 4628.4. 功效:久發(fā)瘧疾,臟胃虛弱,胸膈腹中飽悶痞塊,兩脅連心痛,四肢沉重,發(fā)熱。泄瀉,羸瘦。 4628.5. 來源:《扁鵲心書_神方》。 4629. 相似度60%:術(shù)附湯 4629.1.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1兩,白術(shù)1兩,甘草(炙)半兩,茯苓半兩,桂心半兩。 4629.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629.3. 加:茯苓、桂心 4629.4. 減:芍藥 4629.5. 功效:濕瘧,寒熱身重,骨節(jié)煩疼,脹滿,濈濈自汗,善嘔。 4629.6. 來源:《三因》卷六。 4630. 相似度60%:白術(shù)除眩湯 4630.1. 組成:甘草,川芎,附子,白術(shù),官桂。 4630.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630.3. 加:川芎、官桂 4630.4. 減:芍藥 4630.5. 功效:感寒濕,頭目眩暈。 4630.6. 來源:《雜證大小合參》卷六。 4731. 相似度60%:麻黃石膏湯 4731.1. 組成:麻黃(去根節(jié))6兩,石膏8兩,甘草(炙)2兩,白術(shù)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枚。 4731.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731.3. 加:麻黃、石膏 4731.4. 減:芍藥 4731.5. 功效:風(fēng)水遍身腫,骨節(jié)疼痛,惡風(fēng)腳弱,汗出不仁。 4731.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4732. 相似度60%:參耆附子湯 4732.1. 組成:人參,黃耆(蜜炙)2錢,附子(制)1錢半,甘草(炙)1錢,白術(shù)1錢5分。 4732.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732.3. 加:人參、黃耆 4732.4. 減:芍藥 4732.5. 功效:面白鼻冷,陽氣大虛。虛汗。 4732.6. 來源:《會約》卷六。 4733. 相似度60%: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術(shù)湯 4733.1. 組成:附子3枚(炮,去皮,破),白術(shù)4兩,生姜3兩(切),甘草2兩(炙),大棗12枚(擘)。 4833.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833.3. 加:生姜、大棗 4833.4. 減:芍藥 4833.5. 功效:傷寒8-9日,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喝,大便硬,小便自利者。 4833.6. 來源:《傷寒論》。 4834. 相似度60%:附子理中丸 4834.1.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3兩,人參(去蘆)3兩,干姜(炮)3兩,甘草(炙)3兩,白術(shù)3兩。 4834.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834.3. 加:人參、干姜 4834.4. 減:芍藥 4834.5. 功效:脾胃虛寒,食少滿悶,腹痛吐利,脈微肢厥,霍亂轉(zhuǎn)筋,或感寒頭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4834.6. 來源:《局方》卷五。 4835. 相似度60%:干姜附子湯 4835.1. 組成:干姜、附子、人參、白術(shù)、甘草。 4935.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935.3. 加:干姜、人參 4935.4. 減:芍藥 4935.5. 功效:陰癥發(fā)躁,及發(fā)汗或下之后,晝?nèi)詹幻?,夜安靜,脈來沉細。 4935.6. 來源:《傷寒全生集》卷二。 4936. 相似度60%:桂心白術(shù)散 4936.1. 組成:桂心、白術(shù)、附子、川芎、甘草 4936.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936.3. 加:桂心、川芎 4936.4. 減:芍藥 4936.5. 功效:陰痙有汗,脈沉細,手足搐搦。 4936.6. 來源:《傷寒全生集》卷四。 4937. 相似度60%:附子湯 4937.1. 組成:附子2枚(炮,去皮,破8片),茯苓3兩,人參2兩,白術(shù)4兩,芍藥3兩。 4937.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4937.3. 加:茯苓、人參 5037.4. 減:甘草 5037.5. 功效:少陰病。 5037.6. 來源:《傷寒論》。 5038. 相似度60%:奇效芎術(shù)湯 5038.1. 組成:川芎3錢,附子(生,去皮臍)3錢,白術(shù)3錢,桂心1錢,甘草1錢。 5038.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5038.3. 加:川芎、桂心 5038.4. 減:芍藥 5038.5. 功效:寒濕頭痛,眩暈痛極者。 5038.6. 來源:《醫(yī)鈔類編》卷五。 5039. 相似度60%:桂附湯 5039.1. 組成:桂(去粗皮)1兩半,芍藥1兩半,麻黃(去根節(jié),先煎掠去沫,焙)1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 5039.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5039.3. 加:桂、麻黃 5039.4. 減:白術(shù) 5039.5. 功效:中風(fēng)傷寒,頭目四肢疼痛,惡寒,干嘔。傷寒8-9日,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吐,脈浮虛而澀。 5139.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二。 5140. 相似度60%:芍藥湯 5140.1. 組成:芍藥1兩,白術(shù)1兩,甘草5錢,茯苓5錢,黃耆2兩。 5140.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5140.3. 加:茯苓、黃耆 5140.4. 減:附子 5140.5. 功效:婦人妊娠傷寒,邪入太陰,自利腹中痛,食欲不下,脈沉者。 5140.6. 來源:《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5141. 相似度60%:姜術(shù)湯 5141.1. 組成:川姜(炮)1兩,白術(shù)(炒)1兩,茯苓1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甘草(炙)半兩。 5141.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5141.3. 加:川姜、茯苓 5141.4. 減:芍藥 5141.5. 功效:陽虛里寒,外挾風(fēng)冷,頭痛惡風(fēng),戰(zhàn)慄多汗;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痛,腰背強直,轉(zhuǎn)側(cè)不能;又療食寒飲冷,內(nèi)傷脾胃,嘔逆吐痰,不思飲食。 5141.6. 來源:《御藥院方》卷二。 5242. 相似度60%:羌術(shù)湯 5242.1. 組成:羌活1兩,獨活1兩,芍藥2兩,白術(shù)2兩,甘草半兩。 5242.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5242.3. 加:羌活、獨活 5242.4. 減:附子 5242.5. 功效:傷寒頭痛。 5242.6. 來源:《普濟方》卷一三六。 5243. 相似度60%:當(dāng)歸散 5243.1. 組成:附子半兩,桂半兩,當(dāng)歸半兩,白術(shù)1兩半,甘草1分。 5243.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5243.3. 加:桂、當(dāng)歸 5243.4. 減:芍藥 5243.5. 功效:宮臟虛冷。 5243.6. 來源:《雞峰》卷十六。 5244. 相似度60%:人參實衛(wèi)湯 5244.1. 組成:黃耆(蜜、酒炙)3錢至6錢,人參3錢至1兩,甘草(炙)1兩,白術(shù),芍藥。 5344.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5344.3. 加:黃耆、人參 5344.4. 減:附子 5344.5. 功效:瘧疾,自汗不止。 5344.6. 來源:《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5345. 相似度60%:茯苓白術(shù)湯 5345.1. 組成:白術(shù)1兩,附子1兩,甘草半兩,茯苓半兩,官桂半兩。 5345.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5345.3. 加:茯苓、官桂 5345.4. 減:芍藥 5345.5. 功效:冒雨濕著于肌膚,或因汗出浸漬,或因澡浴得病,腰重腳弱,身體煩痛,頭眩。 5345.6. 來源:《易簡方》。 5346. 相似度60%:芎?湯 5346.1. 組成:芎?1兩,芍藥1兩,白術(shù)1兩,阿膠(炒令燥)1兩,甘草(炙)1兩。 5346.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5446.3. 加:芎?、阿膠 5446.4. 減:附子 5446.5. 功效:妊娠數(shù)墮胎,心腹疼痛。 544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七。 5447. 相似度60%:真武湯 5447.1. 組成:茯苓3兩,芍藥3兩,生姜3兩(切),白術(shù)2兩,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5447.2. 原方對照: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5447.3. 加:茯苓、生姜 5447.4. 減:甘草 5447.5. 功效:脾腎陽虛,水氣內(nèi)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太陽病誤汗不解,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少陰病腹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嘔者。虛勞之人,憎寒壯熱,咳嗽下利。治少陰腎證,水飲與里寒合而作嗽。 54HYPERLIN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上市居間合同范本
- 2025年沈陽貨運資格證考試中心
- 農(nóng)資貨物銷售合同范本
- 出售桌球桌子合同范本
- 全手機購銷合同范本
- 勞動解約合同范本
- 劃線施工合同范例
- 《第一單元 參考活動1 唱響團歌》教學(xué)設(shè)計 -2023-2024學(xué)年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蘇少版八年級上冊
- 內(nèi)墻翻新粉刷合同范本
- 3人合伙養(yǎng)殖合同范本
-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建筑技術(shù)類)《建筑材料與檢測》模擬練習(xí)試題庫(含答案)
- 七年級地理下冊 9.2 巴西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
- 人行道道鋪設(shè)施工方案
- 【歷史】元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課件 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2025年度游戲工作室游戲客服中心用工合同
- 2025湖北社會工作師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橋梁拆除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 2024年吉林長春市總工會公招?聘工會社會工作者筆試真題
- 【歷史】2025年春季七下歷史新教材課本答案大全(想一想、材料研讀、讀地圖、課后活動)
- 2025中國煙草/中煙工業(yè)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江蘇省中小學(xué)生金鑰匙科技競賽(高中組)考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