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應用學復習提綱_第1頁
農藥應用學復習提綱_第2頁
農藥應用學復習提綱_第3頁
農藥應用學復習提綱_第4頁
農藥應用學復習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農藥應用方法及原理在農作物的化學防治中,要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所采用的施藥方法十分重要。因為,施藥方法選擇得是否正確,將會直接影響農藥對病、蟲、草、鼠的防治效果。因而必須根據(jù)下列因素,因地制宜地選擇施藥方法才能達到較高的防治水平。1、農藥劑型:根據(jù)農藥劑型來確定施藥方法。2、防治對象:防治對象不同,所使用的施藥方法也不同。3、施藥部位:防治對象所處的部位不同,施藥方法各異。4、施藥環(huán)境:環(huán)境因素對農藥的防治效果影響很大。施藥方法要根據(jù)具體環(huán)境條件確定。一、噴霧法(一)噴霧法的分類1.根據(jù)施藥液量分類(1)高容量噴霧法每公頃施藥液量在600L以上(大田作物)或1000L以上(果樹或林木)的噴霧法稱高容量噴霧法,也稱常規(guī)噴霧法、傳統(tǒng)噴霧法。高容量噴霧法是采取液力式霧化原理和液力式霧化噴頭實現(xiàn)的,應用范圍廣,適用于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農藥的噴灑作業(yè),在我國是應用最普遍的方法。(2)中容量噴霧法每公頃施藥液量在200?600L(大田作物),或500?1000L(果樹或林木)的噴霧方法。(3)低容量噴霧法每公頃施藥液量在50?200L(大田作物),或200?500L(果樹或林木)的噴霧方法。(4)很低容量噴霧法每公頃施藥液量在5?50L(大田作物),或50?200L(果樹或林木)的噴霧方法。(5)超低容量噴霧法每公頃施藥液量在5L以下(大田作物),或50L(果樹或林木)以下的噴霧方法稱為超低容量噴霧法(ULV),霧滴直徑小于100pm。其霧化原理是采用離心霧化法。根據(jù)噴霧方式分類(1)飄移噴霧法利用風力把霧滴分散、飄移、穿透、沉積在靶標上的噴霧方法稱為飄移噴霧法。飄移噴霧法有比較寬的工作幅,比常規(guī)針對性噴霧法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并減少能量消耗。缺點是噴施的小霧滴易被自然風吹離目標區(qū)而產生飄移。(2)定向噴霧法同飄移噴霧法相對的噴霧方法,噴出的霧流具有明確的方向性。(3)針對性噴霧法針對性噴霧是定向噴霧的一種。即通過配置噴頭和調整噴霧角度,使霧滴沉積分布到作物的特定部位。(4)置換噴霧法在株冠層大而茂密的果園噴霧,霧滴很難沉積到冠層內部的葉片上,利用風機產生的強大氣流裹挾霧滴進入冠層內,置換株冠層內原有空氣而沉積在株冠層內的噴霧方法。(5)泡沫噴霧法使藥液形成泡沫狀霧流噴向靶標的噴霧方法。泡沫霧流擴散范圍窄,飄移少,對鄰近作物及環(huán)境的影響較小,沉積附著及防治效果好。(6)靜電噴霧法通過高壓靜電發(fā)生裝置使霧滴帶電噴施的噴霧方法。靜電噴霧法的工作原理可分為藥液液絲充電、帶電后霧滴碎裂和帶電霧滴在靶標表面沉積三部分。由于靜電作用,帶電霧滴在一定距離內對生物靶標產生撞擊沉積效應,并可在靜電引力的作用下沉積到葉片背面,農藥有效利用率達到90%以上,節(jié)省農藥,消除霧滴飄移,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其缺點是帶電霧滴對高郁閉作物株冠層的穿透力較差。(7)循環(huán)噴霧法利用藥液回收裝置,將噴霧時沒有沉積在靶標上的藥液循環(huán)利用的噴霧技術措施,優(yōu)點是節(jié)省農藥,減輕環(huán)境污染。循環(huán)噴霧在果園風送液力噴霧上發(fā)展較快,已有多種樣機在生產中使用。(8)精確噴霧利用現(xiàn)代信息識別技術確定有害生物靶標的位置,通過控制技術把農藥準確地噴灑到靶標上的噴霧技術。(二)噴霧法基本原理霧化原理(1)液力式霧化藥液受壓力后通過特殊構造的噴頭和噴嘴而分散成霧滴噴射出去的方法,這種噴頭稱作液力式噴頭。其工作原理是藥液受壓后生成液膜,由于液體內部的不穩(wěn)定性,液膜與空氣發(fā)生撞擊后破裂成為細小霧滴。(2)離心力霧化利用圓盤(或圓杯)高速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使藥液以一定細度的液滴飛離圓盤邊緣而成為霧滴。其霧化原理是藥液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脫離轉盤邊緣而延伸稱為液絲,液絲斷裂后形成細霧。(3)氣力式霧化利用高速氣流對藥液的拉伸作用而使藥液分散霧化的方法,因為空氣和藥液都是流體,也稱為雙流體霧化法。這種霧化原理能產生細而均勻的霧滴,在氣流壓力波動的情況下霧滴細度變化不大。霧滴沉積流失原理(1)噴霧過程中農藥霧滴在生物靶標上沉積規(guī)律。①潤濕過程:潤濕是指在固體表面上一種液體取代另一種與之不相混溶的流體的過程,潤濕過程可以分為三類:粘濕(adhesion)、浸濕(immersion)和鋪展(spreading)o⑤生物最佳直徑(BODS)理論:最易被生物體捕獲并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的農藥霧滴直徑或尺度稱為生物最佳直徑。不同農藥霧化方法可形成不同細度的霧滴,但對于某種特定的生物體或生物體的特定部位,有一定細度的霧滴才能被捕獲并產生有效的致毒作用,生物靶體的最佳直徑范圍一般均在10?30pm。這種現(xiàn)象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Himel和Uk總結為生物最佳直徑理論(簡稱BODS理論),為農藥的科學使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噴霧過程中農藥流失規(guī)律作物葉面所能承載的藥液量有一個飽和點,超過該點,就會發(fā)生藥液自動流失現(xiàn)象。這一點稱為流失點(pointofrun-off,F(xiàn)OR)。發(fā)生流失后,藥液在植物葉面達到最大穩(wěn)定持留量(maximumretention,Rm)。在常規(guī)容量噴霧法中,深入研究并控制噴霧量在流失點以下,就能大大降低農藥的流失量。采用大容量噴霧法施藥,由于農藥霧滴重復沉積、聚并,易發(fā)生藥液流失;當藥液在作物葉片上流失后,葉片上藥液持留量迅速降低,形成的最大穩(wěn)定持留量(Rm)數(shù)值遠小于流失點。(四)影響噴霧質量的因素影響噴霧質量的因素主要是氣象條件,氣象條件不僅影響農藥霧滴飄移、沉積分布,影響有害生物種群的1/8活動,而且對噴霧法的決策也有影響。田間溫度、濕度、雨露、光照和氣流(水平氣流和上升氣流)等氣象因子復雜多變,對農藥的運動、沉積、分布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最終影響到防治效果、農藥在環(huán)境中的擴散運動,這些正是農藥使用中要注意的問題。二、噴粉法和粉塵法(一)噴粉法1.噴粉法的概念噴粉法(dusting)就是利用機械所產生的氣流把低濃度的農藥粉劑吹散后沉積到作物和靶標上的施藥方法。其特點是操作方便、工效高(一般是噴霧法的10倍以上)、粉粒在作物上沉積分布均勻,節(jié)約水源,在干旱、缺水地區(qū)更為適用。但由于噴粉法易污染環(huán)境,其使用范圍受到限制。但在特殊環(huán)境和設施農業(yè)的溫室、大棚、郁閉度高的森林、果園、高稈作物、生長后期的棉田和水稻田,噴粉法仍是較好的施藥方法,在大面積水生植物如蘆葦、遼闊的草原、滋生蝗蟲的荒灘等常用飛機噴粉。1.噴粉法應用原理(1)粉劑的粉粒結構與運動行為。不規(guī)則的粉粒在空氣中運動時表面受力不均勻,易發(fā)生飄移效應和粉粒翻轉現(xiàn)象,在空氣中懸浮時間較長,沉降時間遠遠超過同等大小的霧滴,這是噴粉法的最基本的特征。大田和其它噴粉技術(1)大田噴粉技術。①大田薄膜噴粉管噴粉法。②郁閉農田的下層噴粉法。(2)濕潤噴粉技術。(3)靜電噴粉。靜電噴粉法是通過噴頭的高壓靜電使農藥粉粒帶上與其極性相同的電荷,通過地面作物的葉片及葉片上的害蟲帶相反的異性電荷,兩種異性電荷的吸引力,把農藥粉粒緊緊地吸附在葉片及害蟲上,其附著的藥量比常規(guī)無靜電的噴粉要多5?8倍。粉粒越細小,越容易附著。(二)粉塵法1.粉塵法應用原理粉塵法是指在溫室、大棚等封閉空間里噴撒具有一定細度和分散度的粉塵劑,使粉粒在空間擴散、飛翔、飄浮形成飄塵,在空間飄浮的時間相當長,可很好地向作物株冠層內部擴散、穿透,產生均勻的沉積分布。三、種苗處理法種苗處理法(Seedandseedlingtreatment)用農藥處理種子或苗木使之在播種或栽植后不受土傳性病蟲或雜草危害的施藥方法。其特點是經濟、省藥、省工,對操作者安全。種子處理須滿足以下條件:①持續(xù)有效;②在使用過程中對使用者安全;③可有效殺死病菌,但對植物無毒害作用;④對野生植物或動物安全;⑤在使用過程中對所使用的其它組分無拮抗作用;⑥在植物和土壤中無有害殘留;⑦對于化學方法和生物學方法來說,所用物質在種子表面長期吸附。種苗處理的作用原理包括兩方面:①藥劑可殺滅種苗表面上或在內部潛伏的病原菌,作用方式有觸殺、熏蒸和內吸(或內滲進入種皮)等。②藥劑在種苗周圍的生長環(huán)境中形成擴散層。在擴散層內活動的病原菌、害蟲和雜草種子(或已萌發(fā)的雜草)均可被藥劑殺死或受到抑制。擴散層的厚度決定于藥劑的性質、土壤含水量、土壤吸附性、土溫等因素,擴散層可以因種子的生長活動、土壤水分的運動而發(fā)生變化。(二)種苗處理方法1.拌種法拌種法將一定數(shù)量和一定規(guī)格的拌種劑與種子混合拌勻,使藥劑均勻粘附在種子表面上的處理方法。2.浸種法浸種法用藥劑的水溶液或乳濁液或高分散度的懸浮液浸漬種子或秧苗的處理方法。3.濕拌種法濕拌種法用少量的藥液拌合在種子表面上的處理方法。此法介于拌種法和浸種法之間。4.悶種法悶種法是將一定量的藥液均勻噴灑在種子上,待種子吸收藥液后堆在一起并加覆蓋物堆悶一定時間,以達到防止病蟲危害目的的種子處理方法。5.種苗浸沾法有些果樹、林木或者作物的幼苗在移栽時可以用農藥的水溶液、乳濁液或懸浮液浸漬處理,達到殺死幼苗攜帶的病原菌和其他有害生物,或使幼苗吸收農藥而達到防止病蟲入侵的目的。6.種衣法種衣法是用具有強粘著性的種衣劑處理種子,使種子表面形成一層牢固藥膜的方法。四、土壤處理法將藥劑施于土表,經機械翻耕或簡單混土作業(yè),把藥劑分散于耕層中,防治有害生物的施藥方法,稱為土壤處理法或土壤消毒。(一)土壤覆膜熏蒸消毒法利用熏蒸藥劑分子在土壤中的擴散滲透來殺死土壤中有害生物的方法稱土壤熏蒸消毒法。(二)土壤灌溉法以水為載體把農藥澆入土壤中稱土壤灌溉法,主要有土壤澆灌、溝施、穴施、溝施和灌根等方法?;瘜W灌溉技術是指對灌溉(噴灌、滴灌、微灌等)系統(tǒng)進行改裝,增加化學灌溉控制閥和貯藥箱,把農藥混進灌溉水施入土壤和農作物中的施藥方法,此法安全、經濟、防治效果好。(三)土壤注射法采用注射設備把藥液直接注射進土壤中、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的方法,稱為土壤注射法。1.全面土壤注射2.根區(qū)土壤注射。五、莖桿處理法將藥劑直接涂抹、注射到在植株葉部或莖部,依靠農藥的內吸作用使藥劑在植物體內運轉、分布而發(fā)揮作用,這種施藥方式稱為莖桿處理法。(一)包扎法(二)注射法(三)涂抹法(四)藥環(huán)法和蟲孔注射法六、煙霧法煙霧法是指把農藥分散成為煙霧狀態(tài)的各種施藥方法的總稱。(一)熏煙法熏煙法(smoking)是一種介于細噴霧法及噴粉法與熏蒸法之間的高效施藥方法,它通過利用農藥加工成煙劑(煙霧片、煙霧筒等)產生的煙霧來防治有害生物。(二)熱煙霧法采用熱煙霧機使油劑農藥形成微細霧滴的方法稱為熱煙霧技術(thermalfogging),熱煙霧技術是一種高分散度的液/氣分散體系,適合在郁閉環(huán)境中使用。熱煙霧法必須借助于熱煙霧機(thermalaeosolgenerator),它是利用內燃機排氣管排出的廢氣熱使油劑農藥形成煙霧微粒。(三)常溫煙霧法常溫煙霧技術(coldaerosol)與熱2/8煙霧技術相對應,是利用壓縮空氣的壓力能使藥液在常溫下形成煙霧狀微粒的農藥使用方法,常溫煙霧法所采用的專用機具稱為常溫煙霧機。其工作原理是藥液在常溫下被超音速氣流的剪切作用形成微小霧滴。(四)電熱熏蒸法將農藥(硫磺)裝在熏蒸器蒸發(fā)皿上,進行通電加熱熏蒸稱電熱熏蒸法。七、撒施法將農藥加工成顆粒劑進行土壤處理、撒施、心葉施藥或穴施的方法稱撒施法。從農藥的使用手段來說,撒施法是最簡單、最方便、最省力的方法。(一)撒粒法(二)撒滴法撒滴法是藥液不經過噴霧,而是形成一定直徑的粗大液滴直接落入田水中,液滴的直徑為2000.m左右,液滴的運動行為類似于大粒劑,故稱為撒滴法。此法僅用于水稻田和其他水田作物,不能用于旱田作物。1.撒滴劑具備的條件(1)有效成分有強的很水溶性。當液滴落入田水后能迅速溶解水中,并在水中迅速擴散、均勻分布而快速被稻株根系吸收。(2)有效成分的土壤吸附率小,能在稻田土壤中自由擴散、分布。(3)藥劑的內吸性能良好,容易被水稻根系吸收。(4)有效成分在稻田土壤中具有很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半衰期較長。九、航空施藥法航空施藥是用飛機或其它飛行器的施藥方法,稱為航空施藥法。它是效率最高的施藥方法,但農藥飄移嚴重,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適用于連片種植的作物、果園、森林、草原、孳生蝗蟲的荒灘和沙灘等地塊施藥,能快速控制大面積暴發(fā)成災的病蟲害。1、航空施藥技術的優(yōu)勢。與地面裝備田間作業(yè)相比,航空施藥技術主要具有以下優(yōu)勢:(1)明顯的及時性和高效性。(2)不受地形或作物影響。(3)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顯著。一、農藥混用的優(yōu)點1、可一次用藥兼治作物生育期內兩種或兩種以上同時發(fā)生的病、蟲、草害,使多次重復性田間作業(yè)一次性完成,節(jié)省勞動力,防治及時。2、可以擴大防治范圍,混用藥劑間取長補短,提高防效或延長殘效期。3、可以防止和克服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延長農藥品種的使用壽命。4、能降低農藥使用劑量,降低成本,減少環(huán)境污染及對天敵的危害。二、農藥混用的原則1、混用品種之間不發(fā)生不良化學反應(如水解、堿解、酸解或氧化還原反應等),保證正常藥效或增效,也不影響藥劑的物理性狀。2、不同品種混用后,不能對作物產生藥害。3、農藥混用后不增加毒性,保證對人畜安全。4、混用要合理。一是品種間搭配合理,如防除大豆田禾本科雜草,單用拿捕凈、蓋草能即可防除,兩者混配,雖然從藥劑穩(wěn)定性上可行,但既不增效,也未擴大防治范圍,沒有必要。二是成本合理,農藥混用是為了省工省時,提高經濟效益,如混用后,追加成本很大,則不宜采用。5、注意農藥品種間的拮抗作用,保證混用的效果。四、農藥混用的聯(lián)合作用測定農藥混用的聯(lián)合作用可根據(jù)對供試有害生物的毒力測定進行區(qū)分:相加作用:農藥混用對同一種生物的毒力等于組成該混劑的各單劑的毒力。即混劑對某種生物測定的有效中量(ED50)值等于兩種單劑的有效中量(ED,。)值。增效作用:農藥混用對同一種生物的毒力大于組成該混劑的各單劑的毒力。即混劑對某種生物測定的有效中量(ED50)值大于兩種單劑的有效中量(ED50)值。拮抗作用:農藥混用對同一種生物的毒力小于組成該混劑的各單劑的毒力。即混劑對某種生物測定的有效中量(ED50)值小于兩種單劑的有效中量(ED50)值。五、農藥混用的最佳配比問題(一)復配殺菌劑的最佳配比方法交叉濾紙條法又稱“十字交叉法”,是以一個保護性殺菌劑和一個內吸性殺菌劑為組合,試驗中共有14個組合。先將濾紙條分別浸于不同的藥液中,并在培養(yǎng)皿底部用記號筆注明濾紙條應放位置及藥劑名稱,再將濾紙條按表1的組合順序垂直交叉放入帶菌的PDA平板上,置于25^恒溫培養(yǎng)箱中連續(xù)培養(yǎng)4d后檢查,測量抑菌帶寬度,并記錄其聯(lián)合作用。濾紙交叉法是將含有不同殺菌劑的兩條濾紙垂直交叉置于平板上進行培養(yǎng),一定時間后會在紙條交叉的周圍出現(xiàn)因不同作用而產生的形狀各異的抑菌帶。在檢驗時帶濾紙的寬度及其它條件應盡量一致,以便得到正確結果。(二)復配殺蟲劑的最佳配比方法測定殺蟲混劑聯(lián)合作用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Bliss法、Finney法、等效線法、圖解法等。殺蟲劑混用的最佳配比求出各不同配比的共毒系數(shù)(CTC,Sun,1960),共毒系數(shù)的計算是建立在混劑及單劑對同一供試生物進行生物測定的基礎上,根據(jù)生物測定結果,獲得混用農藥的共毒系數(shù)(CTC值),判定各種配比的聯(lián)合作用類型,篩選獲得增效作用較高的復配劑配比。我國農業(yè)部農藥檢定所規(guī)定孫云沛(1960)法為有效方法,即按照孫云沛等提出的混劑聯(lián)合毒力測定方法計算共毒系數(shù)。計算公式如下:毒力指數(shù)(TI)=(標準藥劑LC50/供試藥劑LC50)X100;混劑實際毒力指數(shù)(ATI)=(標準藥劑LC50/混劑LC50)X100;混劑理論毒力指數(shù)(TTI)=TIAXPA+TIBXPB(其中:TIA、TIB分別為藥劑A和B的TI,PA和PB分別為藥劑A和B在混劑中所占的比重)?;靹┑墓捕鞠禂?shù)(CTC)=(混劑的ATI/混劑的TTI)X100。按照農業(yè)部農藥檢定所劃分的標準確定增效作用的大小,即:共毒系數(shù)大于或等于120表現(xiàn)為增效作用;共毒系數(shù)小于等于80表現(xiàn)為拮抗作用;共毒系數(shù)大于80而小于120表現(xiàn)為相加作用。(三)除草劑聯(lián)合作用的測定方法評價混配除草劑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除草劑涉及到除草譜、對作物的敏感性等諸多問題。復配除草劑的聯(lián)合作用的評價,可用孫云沛法、等效線法、Gowing法等。Gowing法:混配效應計算公式為:E=X+Y-XY/100,式中:X表示用量為P時除草劑A的雜0草防效;Y表示用量為Q時除草劑B的雜草防效;E0表示除草劑用量為(P+Q)時除草劑(A+B)的理論防效。按Gowing法,當E-E/10%時,說明混配除草劑產生增效作用;當E-E0<-10%時,說明混配除草劑產生拮抗作用;當E-E0值介于±10%時,說明混配除草劑產生相加作用,公式中E表示各處理的實測防效(%)。一、農藥的計量農藥用量是通過對藥劑進行生物測定和藥效試驗而確定的,其根據(jù)有以下3個方面。1、有害生物對藥劑敏感性各種有害生物及其不同的生育階段對藥劑的敏感性有明顯不同。所以,用藥量也不一樣。2、有害生物的種群密度有害生物在農田里3/8的繁殖速度和數(shù)量與用藥量有關,種群密度越大則需要的藥量也越大。因為每一個有害生物個體必須能接觸到致死劑量,才能中毒死亡。3、作物的生長情況農作物是藥劑對有害生物發(fā)生作用的主要場所。藥劑在作物上的沉積密度(即單位面積沉積量)與有害生物接觸和接受藥劑的機會密切相關。作物的葉面積隨著作物的生長而增加。農藥使用中的配制(一)農藥配制原則農藥配制使用中要做到安全、高效、經濟原則。安全,要做到防止人畜中毒、避免作物藥害、控制農藥殘留和保護有益生物。高效,要做到對有害生物效果好,要對癥用藥、關鍵時期用藥、正確的用藥劑量和施藥方法。經濟,要講究經濟效益,以最小的成本投入,獲得最大的生產效益。農藥配制中切記藥劑濃度不能過高,否則,造成浪費,對作物增加殘留和藥害,并且加速害蟲產生抗藥性。第二章殺蟲劑及其科學應用方法綜觀世界殺蟲劑工業(yè)的發(fā)展歷史,可劃分為四個時代:①低效殺蟲劑時代。以無機化合物為主,作用單一,用量大;②高效殺蟲劑時代。以有機氯、有機磷、氨基甲酸酯等有機合成殺蟲劑為主;③超高效殺蟲劑時代。以擬除蟲菊酯類、雜環(huán)類殺蟲劑為主,單位面積用量大大降低,對害蟲毒力卻顯著提高;④特異性殺蟲劑或非殺生性殺蟲劑時代。以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為代表,這類殺蟲劑能改變害蟲生活習性、形態(tài)及生長繁殖等,從而控制害蟲。一、害蟲的生物學特性對殺蟲劑藥效的影響1、害蟲種類同一藥劑對不同靶標昆蟲活性有差異,對同一靶標的不同生育階段效果不一。2、昆蟲表皮結構不同昆蟲表皮結構影響藥物滲入,觸殺性殺蟲劑須穿過體壁滲入體內才能發(fā)揮藥效。3、昆蟲的口器在防治害蟲時,選擇農藥作用方式與害蟲相對應的口器進行防治,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4、害蟲的行為特農業(yè)害蟲的種類很多,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各種害蟲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行為特性來適應自然,而這些獨特的行為特性直接影響到殺蟲藥劑的藥效。正確把握害蟲的行為特性,在害蟲對藥劑最敏感的時期和最易接觸到藥劑的時期使用殺蟲劑,更易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5、呼吸作用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與昆蟲的活動、呼吸的快慢、氣門開放的頻率呈正相關,高溫條件下熏蒸效果較好。6、齡期及生育害蟲的抗藥力一般是隨蟲體(蟲齡)的增大而增強,一般在其幼齡期防治效果較好。7、害蟲抗藥性與殺蟲劑藥效(1)害蟲抗藥性害蟲抗藥性是指在害蟲的一個群體中,形成了對藥劑劑量的忍受能力,而這個劑量對同種群中正常個體的大多數(shù)仍然是敏感的?;蛘哒f害蟲耐受殺死正常種群大部分個體的藥量的能力在其種群中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象。二、殺蟲劑與害蟲再猖獗使用某種殺蟲劑以后,一些害蟲表現(xiàn)為最初蟲口密度降低,一段時間以后反彈,發(fā)生量大于沒有用藥防治的區(qū)域,并且是用藥次數(shù)越多,發(fā)生量越大。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害蟲的再猖獗。根據(jù)國內外學者對農藥引起害蟲再猖獗原因研究的相關報道,總結農藥引起害蟲再生猖獗的機制主要有四條。1、適者生存。再猖獗害蟲對所使用的殺蟲劑有天然耐藥性或獲得性抗藥性,它完全能夠適應該殺蟲劑常規(guī)用量所形成的化學環(huán)境。2、刺激繁殖。所使用的殺蟲劑本身或是通過植物刺激再猖獗害蟲的繁殖能力,促使再猖獗害蟲種群的快速增長。3、缺少天敵的控制作用。絕大多數(shù)殺蟲劑對天敵都有很強的殺傷力,大多數(shù)是將天敵和害蟲同時殺死。但導致再生猖獗的殺蟲劑在殺死天敵的同時,留下了再猖獗害蟲,使再猖獗害蟲在不能被農藥殺死的同時失去了天敵的控制作用。4、殺死競爭種。所使用的殺蟲劑對再猖獗害蟲的毒力較差,但對同時發(fā)生的其他害蟲往往有好于對再猖獗害蟲的藥效,可以有效殺死與再猖獗害蟲爭奪空間和食物的競爭種,使再猖獗害蟲有更多的空間和食物來滿足其本身種群的擴張。五、植物類型與殺蟲藥劑滯留量1、植物的親水、疏水性從自然界的觀察中可以發(fā)現(xiàn),雨水在葉片上的接觸角小于90°時,無論葉片與地面的夾角如何,雨水總能沾著在葉片上,葉片上有較多的滯水量,將這樣的植物稱為親水型植物。雨水在葉片上的接觸角大于90°,只在較平坦的葉片上或葉片的平坦處有少量的水珠,葉片與地面的夾角較大時,雨水不能沾著在葉片上,葉片上的滯水量極少,將這樣的植物稱為疏水型植物。親水型植物和疏水型植物是由于植物表面的結構不同,使得它們的表面能不同所造成的。2、植物表面的臨界表面張力臨界表面張力值的物理意義是,凡小于此表面張力值的液體均能在此植物表面潤濕展布,表面張力大于此值的液體則不能完全展布??捎貌煌砻鎻埩Φ囊后w滴在植物表面,根據(jù)接觸角為零或接近于零的液體的表面張力來估測植物的臨界表面張力值。當液體的表面張力一定以后,固體的表面張力越大,越有利于被液體所潤濕。3、表面活性劑的作用當固體的表面張力一定后,液體的表面張力越小,就越有利于在固體表面潤濕展布。表面活性劑能降低水的表面張力。六、提高殺蟲劑藥效的措施1、治理害蟲抗藥性當害蟲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后,就會降低殺蟲劑的藥效,因此設法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和克服害蟲的抗藥性,是確保殺蟲劑藥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推廣害蟲抗藥性管理(IRM)措施,通過有計劃地使用殺蟲劑,采取嚴格的措施,利用生物和栽培方法,減少害蟲蟲口數(shù)量和防治次數(shù),延緩抗藥性的產生,盡可能地延長殺蟲劑的使用壽命。2、控制害蟲再猖獗害蟲的再猖獗是由于有些殺蟲劑對同一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害蟲的種間篩選作用,給藥后余生害蟲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生存環(huán)境所致。田間害蟲主要涉及到三種形式的生態(tài)環(huán)境:(1)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根據(jù)植物品種、長勢及氣候條件,各種害蟲及天敵同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它們之間有競爭,有制約,最終達成相對的共存平衡,并隨著植物的生長勢、生長期、氣候條件及天敵的作用而消長,它體現(xiàn)的是農田固有的節(jié)肢動物群落的多樣性結構。(2)“選擇型”殺蟲劑形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些殺蟲劑僅對某個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部分害蟲有優(yōu)異的殺傷效果,而對有些害蟲則效果較差,這種藥劑容易引起害蟲的種間篩選,引起藥后余生害蟲的更大發(fā)生。(3)“均殺型”藥劑形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殺蟲劑對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同時發(fā)生的害蟲及天敵有均衡的殺傷能力,將害蟲同時壓到一個較低的蟲口密度,同時基本維持各種害蟲在群落中原有的比例。這樣的藥劑對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害蟲、天敵所構成的物種多樣性的破壞性是最小的,因為這時天敵即使不被大量殺死,天敵的種群數(shù)量也會由于捕食對象的減少而下降。因此,理想的殺蟲藥劑應該是對害蟲的毒性高,對天敵的毒力低,但這樣的殺蟲劑畢竟太少了。那么,使用對農田系統(tǒng)中各主要害蟲有均衡的殺傷能力、一藥兼治的殺蟲劑,將多種害蟲同時壓到一個較低的蟲口密度范圍,基本維持農田系統(tǒng)中節(jié)肢動物群落固有的多樣性結構和各種群間的平衡,有利于控制害蟲的再生猖獗。3、高效使用殺蟲劑(1)針對防治對象選擇正確的殺蟲劑種類(2)掌握正確的用藥時間(3)掌握高效準確的農藥使用技術(4)合理利用殺蟲劑增效作用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產生主要是由于藥劑對有害生物選擇壓力的結果,這種選擇壓力又主要是由單劑對防治對象作用點單一或較少造成的。選擇有增效作用或負交互作用的2種或多種藥劑復配,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一、有機磷殺蟲劑的特征①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易水解,在堿性條件下易分解,因而不能和堿性物質混合;易氧化,熱分解,易于在自然環(huán)境中或動植物體內降解,在高等動物體內無累積毒性。正確使用時殘留問題小,不至于污染環(huán)境。②對害蟲高效、廣譜。作用方式多樣,許多品種同時又是殺蝸劑。③化學結構變化無窮,品種多,適用范圍廣。④毒性差異大??偟膩碚f,有機磷殺蟲劑的毒性偏高,但高毒品種在逐步淘汰,低毒品種不斷涌現(xiàn)。此外,對有機磷殺蟲劑引起的急性中毒有特效的解毒藥,如解磷定和阿托品。⑤除少數(shù)品種外,一般對農作物安全,在推薦劑量下不至于發(fā)生藥害。⑥和有機氯、特別是擬除蟲菊醋類殺蟲劑相比,害蟲對有機磷殺蟲劑的抗藥性發(fā)展緩慢。二、氨基甲酸酷類殺蟲劑具有以下特征:①大多數(shù)品種作用迅速,持效期短,選擇性強。對葉蟬、飛虱等防效好,而對蠟類及介殼蟲無效,一般對天敵比較安全。②大多數(shù)品種對高等動物毒性低,在生物體內及環(huán)境中易降解,但少數(shù)品種為劇毒。③不同結構類型的品種,其生物活性和防治對象差別很大。如含蔡環(huán)的甲蔡威殺蟲譜廣,可防治棉鈴蟲、斜紋夜蛾、粘蟲、棉蚜等。含有苯并吠喃環(huán)的克百威,殺蟲譜更廣,還能殺線蟲,而且具有強內吸性,但含有雜環(huán)的抗蚜威卻主要用于防治除棉蚜以外的多種蚜蟲。④多數(shù)對擬除蟲菊醋類殺蟲劑表現(xiàn)增效作用的增效劑,如氧化胡椒基丁醚,對氨基甲酸酷類殺蟲劑也有顯著的增效作用。⑤結構相對較簡單,合成較容易,一種中間體、一套設備可同時生產多個產品。三、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3、缺點(1)易產生抗性。擬除蟲菊酯在使用3~5年后,害蟲就會產生抗藥性。(2)高魚毒性,絕大多數(shù)的擬除蟲菊酯對魚高毒。擬除蟲菊酯的高水生物毒性長期以來限制了其在水稻害蟲防治上的應用。(3)低內吸性擬除蟲菊酯由于分子量大,親脂性強,因而缺乏內吸性。第三章殺菌劑及其科學應用方法一、殺菌劑的作用方式保護性殺菌劑藥劑在植物體外(或體表)直接與病原菌接觸,殺死或抑制病原菌,使之無法進入植物,從而保護植物免受病原菌的危害,此類殺菌劑稱為保護性殺菌劑。保護性殺菌劑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藥劑噴灑后與病原菌接觸直接殺死病原菌,即“接觸性殺菌作用”;另一種是把藥劑噴灑在植物體表面上,當病原菌落在植物體上接觸到藥劑而被毒殺,稱為“殘效性殺菌作用”。保護性殺菌劑主要有以下幾類:(1)硫及無機硫化合物,如硫磺懸浮劑,固體石硫合劑等;⑵銅制劉,主要有波爾多液,銅氨合劑等;(3)有機硫化合物,如福美雙、代森鋅、代森銨、代森錳鋅等;(4)猷酰亞胺類,如克菌丹、敵菌丹和滅菌丹等;(5)抗生素類,如井岡霉素、滅瘟素、多氧霉素等;(6)其他類,如葉枯靈、葉枯凈、百菌清、禾穗寧等。內吸性殺菌劑施用于作物體的某一部位后能被作物吸收,并在體內運輸?shù)阶魑矬w的其他部位發(fā)生作用,具有這種性能的殺菌別稱為“內吸性殺菌劑”。內吸性殺菌劑有兩種傳導方式,一是向頂性傳導,即藥劑被吸收到植物體內以后,隨蒸騰流向植物頂部傳導至頂葉、頂芽及葉尖、葉緣。目前的內嘆性殺菌劑多屬此類。另一種是向基性傳導,即藥劑被植物體吸收后,在韌皮部內沿光合作用產物的運輸向下傳導。內吸性殺菌劑中屬于此類的還較少。還有些殺菌利如乙胰鋁等可上下兩個方向傳導。內吸性殺菌劑主要有如下幾類:(1)苯并咪唑類,如苯菌靈、多菌靈、塞菌靈、硫菌靈與甲基硫菌靈等;(2)二甲酰亞胺類,如異菌脲、乙烯菌核利等;(3)有機磷類,如稻瘟凈、異稻瘟凈、三乙磷酸鋁等;(4)苯基酰胺類,如甲霜靈等;(5)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類,此類殺菌劑包括十三嗎啉、嗪氨靈、丁賽持、甲菌定和乙菌定、抑霉唑和咪酰胺、三唑醇和三唑酮等,從化學結構上看,它們分別屬于嗎啉、毗啉、毗啶、咪啶、咪唑、1,2,4一三唑類化合物。甾醇合成抑制劑類殺菌劑兼具保護作用和治療作用,殺菌譜較廣。二、殺菌劑防治植物病害的原理殺菌劑的作用方式很多,使用方法也各種各樣,但從根本上來說,殺菌劑防治病害的原理不外乎三種,即化學保護、化學治療和化學免疫。1、化學保護化學保護就是在植物末患病之前噴灑殺菌劑預防植物病害的發(fā)生。植物病害的化學保護措施一般有兩種:一是在病原菌的來源處施藥清除侵染源,病原菌的來源主要有病菌越冬的場所,戶間寄主和土壤等。通過施用殺菌劑消滅或減少侵染源的目的就是要減少病原菌對作物造成侵染的可能性。二是在田間生長著的末發(fā)病而可能被病原菌侵染的作物體上噴灑殺菌劑,防止病原菌侵染。作物表面噴上殺菌劑以后,就可以對前來浸染作物的病原物細胞或泡子起毒殺作用。2、化學治療即在植物發(fā)病或感病以后.才施用殺菌劉使之對被保護的作物或者對病原菌起作用,改變病原菌的致病過程,從而達到減輕或消除病害的目的。(1)表面化學治療:有些病菌,如白粉病菌,主要附著在植物體表面,使用石琉合劑就可以把病菌殺死,起表面治療作用。(2)內部化學治療:就是把殺菌劑引入到作物體內治療已經侵入到植物體內部的病菌。只有內吸性殺菌劑,如甲基托布律、多菌靈等才有內部化學治療作用。內部治療的內吸性殺菌劑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對病菌直接產生毒性,二是改變植物的代謝,改變其對病菌的反應或改變病菌的致病過程。但多數(shù)內吸殺菌劑只具有其中一種作用,有些殺菌劑則兼有兩種作用。(3)外部化學治療:防治果樹或森林病害時常常采用的“外科療法”就是外部化學治療。即把樹干或枝條外部被病菌侵染發(fā)病后的病斑刮各,傷口再用殺菌劑消毒,涂以保護劑或防水劑,防止侵染的近一步擴大。3、化學免疫化學免疫是利用化學物質使被保護作物獲得對病原菌的抵御能力。四、殺菌劑的使用策略1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是我國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原則。對于病害,其危害特點又不同于蟲害,一旦癥狀顯露或已具有一定的嚴重程度,再大力防治已為時過晚,損失已成定局。因此,無論是系統(tǒng)侵染型還是局部侵染型的病害,都應當在病菌入侵前或進入植物體的初期做好重點防治,阻止其危害。2依據(jù)病菌侵染規(guī)律,采取相應的防治對策。3、根據(jù)防治對象和藥劑性質,對癥選藥不同病原菌所引起的作物病害不一樣,發(fā)病癥狀也有明顯差別,因此,在選擇殺菌劑藥物時要求針對性強,而且藥效應顯著、持久,不可盲目地追求藥劑的高效、廣譜,甚至“萬能”。4、根據(jù)病原菌的流行規(guī)律及環(huán)境條件,確保施藥適期不同病原菌的潛伏期、寄主場所不同,發(fā)病初、盛期也各有差異,而且還受外界的環(huán)境條件影響,尤其受被侵染作物的生長發(fā)育狀況和溫濕度影響較大。因此,在防治某一作物病害時,若能熟悉掌握致病病原菌的生活習性、流行規(guī)律及作物生長進度,則可適時做好病害防治,提高防治效果。5、選擇合適的施藥濃度和數(shù)量殺菌劑的施用量應根據(jù)藥劑的品質、劑型和環(huán)境因素,結合作物生長情況,依照商品說明書的推薦用量來掌握計算田塊的用藥量和配制濃度,否則會造成作物藥害或者影響防治效果,只要把病害控制在經濟損害水平以下即可,以求得用最少量藥劑達到最好的效果,既省錢又減少污染。6、輪換或混合施藥,防止抗藥性的發(fā)生應避免連續(xù)使用一種殺菌劑或在一個生長期連續(xù)數(shù)次用同一類殺菌劑,以免導致病菌產生抗藥性,使藥效明顯降低,甚至無效。對此應采用輪換用藥、混合用藥、間斷用藥等措施來防止或延緩病害產生抗藥性,而且采用混合用藥方法,還能擴大病害防治范圍。生產中一般采取保護劑與內吸劑交叉使用、噴霧劑與熏煙劑的交叉使用的方法。7、安全用藥,保證人身健康和環(huán)境安全亂用殺菌劑會造成對環(huán)境、作物、水產品、禽畜的污染;通過食品、飲料、呼吸等渠道進入人體,可以造成人體內某些藥物的積累。8注意天氣條件一般殺菌劑使用時,都與天氣條件密切相關,在適宜的條件下才能充分發(fā)揮藥效,并避免發(fā)生藥害。一、無機殺菌劑1、特性(1)無機殺菌劑多為保護性殺菌劑,缺乏滲透和內吸作用。(2)一般用量較多,藥效較差。(3)對植物易產生藥害。在制劑制備不當、使用濃度偏高、噴灑不均勻或氣候條件不適等到情況下,對植物尤其是對敏感植物容易產生藥害。二、有機硫殺菌劑1、特性(1)殺菌譜廣。(2)施藥方法多樣。(3)一般為非內吸性保護性殺菌劑,須在作物發(fā)病之前均勻施藥,有些品種雖非內吸性,但兼具保護作用和治療作用,如代森銨福美腫等。另有少數(shù)品種具內吸性,如敵磺鈉,對-氨基苯磺酸鈉等。(4)多數(shù)品種具有與其它農藥的可配伍性。(5)毒性低。但代森系藥劑可降解為致畸致癌物乙撐硫脲,曾引起各方關注。經多年研究,證明乙撐硫脲在自然界容易被光解,因此目前一些國家通過改進包裝,控制用藥次數(shù)和用量,延長安全間隔期等措施,最大限度提高安全性。四、內吸性殺菌劑1、特點(1)內吸性殺菌劑能滲入植物組織或被植物吸收并在其體內傳導。這類藥劑的作用包括保護植物使其免受病菌侵害、抑制已經侵入植物組織的病菌生長,或者使植物得到免疫而不致染病。(2)多數(shù)內吸性殺菌劑進入植物體內后作單向向頂傳導。即從根部向莖、葉傳導,而少數(shù)藥劑可雙向傳導,既能通過根部吸收向莖、葉傳導,也能經莖、葉吸收后向根部運輸(向基傳導)。因此,使用非內吸性殺菌劑難以奏效的一些病害,改用內吸性殺菌劑后,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3)連續(xù)使用容易產生抗藥性。在同一個地區(qū)連續(xù)使用一種內吸性殺菌劑后,常常使病原菌產生抗性而導致藥效降低,甚至無效,在農業(yè)生產中造成損失。容易引起抗藥性的常用殺菌劑有苯并咪唑類,如多菌靈;硫脲基甲酸酯類,如甲基硫菌靈;苯基酰胺類,如甲霜靈以及有機磷藥劑三乙膦酸鋁等。容易產生抗藥性的病原菌有真菌中的白粉菌、疫病菌、霜霉菌、灰霉菌、黑星菌等。因此,在開始使用一種內吸性殺菌劑時,一定要考慮其產生抗藥性的可能性,避免連續(xù)使用一種藥劑,為盡量延長藥劑品種的使用壽命,應妥善安排藥劑品種間的合理搭配。第四章除草劑及其科學使用方法一、影響除草劑藥效的因素1.雜草發(fā)育期由于不同除草劑對雜草作用部位、作用方式不同,所以針對不同除草劑,要求在雜草不同生育期施用,才能充分發(fā)揮除草劑藥效。2.除草劑施用方法除草劑施用方法主要指施藥量、施藥方式及施藥技術。不同除草劑,由于藥效水平不同,用量也不同。磺酰脲類除草劑每公頃只需用10—30g的有效成分,過量施用不但造成浪費,還會給下茬敏感作物帶來藥害。莖葉噴灑的除草劑一般要求在雜草幼齡期噴灑,且要噴灑均勻,要求霧滴密度比土壤處理除草劑要大,比殺蟲劑、殺菌劑也大。3.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對土壤處理劑除草效果影響較大,土壤有機質對除草劑吸附會降低藥效,所以有機質含量高土壤一般需加大用藥量。二、除草劑選擇性原理1.人為選擇除草劑本身無選擇性或無明顯選擇性,在人為條件下造成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使雜草盡量多地吸收除草劑而被殺死,而作物盡量避開收除草劑而得到保護。位差選擇利用雜草與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間上位置的差異而獲得選擇性。(1)土壤位差選擇利用作物和雜草種子或根系在土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草劑后,使雜草種子或根系接觸藥劑,而作物種子或根系不接觸藥劑,來殺死雜草,保護作物安全。①播后苗前土壤處理法。②深根作物生育期施藥法。(2)空間位差選擇。一些行距寬且作物與雜草有一定高度比的作物田或果園等,可用定向噴霧或保護性噴霧,使一些對作物有毒的藥劑接觸不到或僅噴到非要害基部。時差選擇性對作物有較強毒性的除草劑,利用作物與雜草發(fā)芽及出苗期差異而形成的選取擇性。2.形態(tài)選擇性由于作物與雜草形態(tài)不同造成除草劑沉積附著不同形成的選擇性。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在形態(tài)上的差異造成。3.生理選擇性植物的莖葉和根系對除草劑的吸收及其在體內運轉差異造成的選擇性。一般來說,生理選擇性不是除草劑選擇性的唯一原因,它在除草劑的選擇性中只是起到部分作用。在很多情況下,同是敏感的植物,它們吸收、傳導能力不一致。4.生化選擇性植物本的代謝和降解能力不同而引起的選擇性。大多數(shù)除草劑的選擇性是由于生化選擇作用,大多數(shù)這樣的變化是酶促反應。生化選擇性由兩種因素組成:a不同植物對除草劑的代謝作用不同。有些關鍵的代謝作用,在一些植物中存在,在另一些植物中不存在。b不同植物對除草劑的代謝速度不同。除草劑在植物體內活化反應差異產生的選擇性。除草劑在植物體內鈍化反應的差異產生的選擇性。(1)水解反應(2)氧化還原反應(3)結合作用。5.除草劑利用保護物質或安全劑獲得選擇性安全劑是緊密結合除草劑應用而開發(fā)的,它是在除草劑一安全劑一作物這一特殊性定范圍內進行應用的,它的主要作用是:①防治植物學方面與作物相近的雜草,如禾本科田中的禾本科雜草;②將滅生性除草劑用作選擇性除草劑;③消除土壤中除草劑殘留,避免傷害后茬作物;④降低化學除草成本。使用方法:如果安全劑對作物有選擇性,則將其與除草劑混配;如無選擇性,進行種子處理;作為吸附劑。6.利用基因工程進行選擇利用基因工程進行選擇主要是指培育耐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即采用生物技術將分離的抗某種除草劑的基因轉移到某種作物中,使該農作物持續(xù)地表達對某除草劑的耐藥能力,從而獲得高度選擇性。當前應用最廣泛的兩大體系是耐草甘磷系和耐草銨磷系。三、除草劑的分類及使用1、除草劑按使用范圍可分為:麥田除草劑、玉米田除草劑、豆除除草劑、棉田除草劑等。2、除草劑按作用方式可分為:選擇性除草劑與滅生性除草劑。3、按除草劑在植物體內的輸導性能的差別可分為:輸導型除草劑與觸殺型除草劑。4、按使用方法分類:除草劑按使用方法的不同可分為莖葉處理法、土壤處理法和殺草薄膜除草法等。莖葉處理法分播前莖葉處理和生長期莖葉處理。土壤處理法可分為播前、播后苗前、苗后土壤處理三個層次。一、氨基酸類除草劑草甘膦(商品名:農達、鎮(zhèn)草寧)是一種非選擇性莖葉處理除草劑,土壤處理無活性。對一年生和多年生雜草均有效。主要用在非耕地、果園。二、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劑1、磺酰脲類除草劑特點(1)除草活性極高,單位面積用量很少,不少品種的有效劑量小于10克/公頃。(2)選擇性強,特別適合麥類作物田除草,作物高度安全。(3)殺草譜廣,能有效地防除絕大多數(shù)闊葉雜草及一些禾本科雜草。(4)都是內吸性輸導型除草劑,既可作土壤處理,又可作莖葉處理。(5)作用機制是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影響支鏈氨基酸(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三、酰胺類除草劑酰胺類除草劑作用機制一般是脂類合成抑制劑或細胞分裂與生長抑制劑,在植物體內降解速度較快。從使用時期來分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土壤處理劑,甲草胺(alachlor,拉索)、乙草胺(acetochlor,禾乃斯)、異丙甲草胺(metolachlor,都爾、杜耳)、丙草胺(pretilachlor,掃弗特)、丁草胺(butachlor,馬歇特),用于玉米、花生、大豆、棉花等多種作物,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由于該類藥劑殺草譜廣、效果突出、價格低廉、施用方便等優(yōu)點,在生產中推廣應用面積逐漸擴大。四、芳氧苯氧基丙酸酯類芳氧苯氧基丙酸酯類除草劑通過抑制乙酰輔酶A羧化酶(ACCase),導致脂肪酸合成受阻而發(fā)揮作用。目前,次類除草劑共有13個品種,其中產業(yè)化的有8個品種:嗯唑禾草靈(精惡唑禾草靈,威霸,騾馬)、炔草酯、毗氟禾草靈(穩(wěn)殺得)毗氟氯禾靈(蓋草能)、氤氟草酯、喔草酯、喹禾靈(禾草克)、喹禾糖酯。此類除草劑在中國廣泛地用于闊葉作物(幾乎對所有雙子葉作物安全,超過正常用量的倍量也不致產生藥害)、以莖葉處理防除禾本科雜草,精嗯唑禾草靈是麥田防除看麥娘、野燕麥的主要除草劑品種之一。五、三嗪類除草劑(三氮苯類除草劑)三嗪類除草劑通過在光合系統(tǒng)II(PSII),以D1蛋白為作用靶標,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發(fā)揮作用。該類除草劑曾在農業(yè)生產上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其用量較大、殘效期較長等,且由于磺酰脲類等新穎除草劑的迅速發(fā)展,使其用量日趨下降。主要品種:莠去津、苯嗪草酮、環(huán)嗪酮、嗪草酮、特丁津、西瑪津等。使用技術(1)適用作物、用量、使用適期三氮苯類除草劑主要用于玉米地,于播后苗前,雜草萌發(fā)盛期處理土壤,也用于果園等,在雜草種子萌發(fā)盛期處理土壤。(2)防治對象主要是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六、二硝基苯胺類二硝基苯胺類除草劑目前使用的主要有6個:二甲戊樂靈(施田補、除芽通、二甲戊靈、除草通)、氟樂靈(特福力)、乙丁烯氟靈、安磺靈、乙丁氟靈、雙丁樂靈(地樂胺)。均為選擇性觸殺型土壤處理劑,在播種前或播后苗前應用;殺草譜廣,對一年生禾本科雜草高效,同時還可以防除部分一年生闊葉雜草;易于揮發(fā)和光解,尤其是氟樂靈揮發(fā)光解更強。(1)適用作物、用量、使用適期二硝基苯胺類除草劑可廣泛地用于各種作物,由于它們主要消滅雜草幼芽,所以多在作物播種前或播種后出苗前進行土壤處理。凡具有生理及生化抗性的作物,如棉花大豆向日葵十字花科作物等,既可進行播前施后混土施藥,也可播后苗前使用;而抗性小或不具抗性的作物則往往利用位差選擇性原理而使用。(2)防治對象主要是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如野燕麥、稗草、馬唐等,對種子出苗的多年生禾本科雜草也有效,對一年生小粒闊葉雜草也有效。七、苯氧羧酸類特性:①不溶于水和常見有機溶劑中,生產上多應用其鹽或酯;②選擇性輸導型除草劑,多數(shù)品種具有較高的莖葉處理活性,并兼具土壤封閉效果;③作用機理為打破植物的激素平衡,使受害植物扭曲,腫脹等,最終導制死亡。幾乎影響植物的每一種生理過程與生物活性。④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小麥,苜蓿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多年生闊葉雜草和部分莎草科雜草。通常用于進行莖葉處理防除一年生與多年生闊葉雜草。八、其它類除草劑1、二苯醚類二苯醍類除草劑為典型的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劑。二苯醍類除草劑現(xiàn)有品種有:乙氧氟草醍(果爾)、乳氟禾草克(克闊樂)、苯草醍、禾草靈、氟磺胺草醍(虎威)、三氟羧草醍(雜草焚)、甲羧除草醍、氟除醍、乙羧氟草醍(果爾,杜爾九多數(shù)品種為觸殺性除草劑,可被植物吸收,但傳導性差。鄰對位的品種都存在著一種光活化機制,即雜草吸收藥劑后須在光照下才能產生除草活性,防除一年生雜草和種子繁殖的多年生雜草。多數(shù)品種防除闊葉雜草的效果優(yōu)于禾本科雜草。鄰位品種的作用機制是抑制葉綠素合成,其作用靶標是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葉綠素的合成,破壞敏感植物的細胞膜。目前施用的品種都是鄰位及對位取代的,均屬光活化的除草劑。4、聯(lián)毗啶類聯(lián)毗嚏類除草劑有兩個重要的品種對草快(百草枯,克蕪蹤)和敵草快(殺草快)。在中國,百草枯是主要的滅生性除草劑品種之一,在非耕地、果園廣泛地使用。此類除草劑主要用在非耕地、果園。在農田使用時,常常是在作物播種前或播后苗前殺滅已長出的大草,或在作物苗長大后,采用行間定向噴霧。敵草快還常被用作催枯干燥劑。5、環(huán)己二酮類除草劑環(huán)己二酮類除草劑是乙酰輔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劑。已有8個產品產業(yè)化:烯草酮、三甲苯甲酮、毗喃草酮、烯禾啶、噻草酮等。在中國登記的有兩個品種稀禾定(seth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