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腦腫瘤的影像診斷課件_第1頁
常見腦腫瘤的影像診斷課件_第2頁
常見腦腫瘤的影像診斷課件_第3頁
常見腦腫瘤的影像診斷課件_第4頁
常見腦腫瘤的影像診斷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見腦腫瘤的影像診斷1編輯版ppt常見腦腫瘤的影像診斷1編輯版pptCT、MRI作為診斷幕上腦腫瘤的關鍵技術,影像知識與臨床知識的有機結合,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本文主要論述常見的腦腫瘤,著重講述其影像特點。2編輯版pptCT、MRI作為診斷幕上腦腫瘤的關鍵技術,影像知識與臨床知識3編輯版ppt3編輯版ppt一、膠質瘤

起源于星形細胞、少枝膠質細胞及室管膜細胞等。成人原發(fā)神經系統(tǒng)腫瘤50%以上為膠質瘤,兒童膠質瘤占全部神經系統(tǒng)腫瘤的80-90%。4編輯版ppt一、膠質瘤

起源于星形細胞、少枝膠質細胞及室管膜細胞等。4編5編輯版ppt5編輯版ppt膠質瘤分類(WHO分類)

星形細胞的腫瘤

1、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星形細胞瘤

3、膠母細胞瘤

4、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5、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

混合性膠質瘤

1、混合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脈絡叢腫瘤1、脈絡叢乳頭狀瘤

2、脈絡叢癌

少枝膠質細胞的腫瘤

1、少枝膠質細胞瘤

2、間變型(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

6編輯版ppt膠質瘤分類(WHO分類)6編輯版ppt星形細胞的腫瘤

1、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星形細胞瘤

3、膠母細胞瘤

4、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5、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

混合性膠質瘤

1、混合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脈絡叢腫瘤1、脈絡叢乳頭狀瘤

2、脈絡叢癌

少枝膠質細胞的腫瘤

1、少枝膠質細胞瘤

2、間變型(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

7編輯版ppt星形細胞的腫瘤

1、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星形細來源未明的神經上皮腫瘤

1、星形母細胞瘤

2、星形膠質母細胞瘤

3、大腦膠質瘤病室管膜性腫瘤

1、室管膜瘤

2、間變性(惡性)室管膜瘤

3、粘液乳頭型室管膜瘤

4、室管膜下瘤松果體腫瘤

1、松果體細胞瘤

2、松果體母細胞瘤

3、混合性松果體細胞瘤—松果體瘤

8編輯版ppt來源未明的神經上皮腫瘤

1、星形母細胞瘤

2、星形膠質母胚胎性腫瘤

1、髓上皮瘤

2、神經母細胞瘤

3、室管膜母細胞瘤

4、視網膜母細胞瘤

5、髓母細胞瘤

神經元膠質細胞瘤

1、神經節(jié)細胞瘤

2、神經節(jié)膠質瘤

3、間變性(惡性)神經節(jié)膠質瘤

4、中樞神經細胞瘤

5、嗅神經母細胞瘤9編輯版ppt胚胎性腫瘤

1、髓上皮瘤

2、神經母細胞瘤

3、室管膜一、膠質瘤

1.星形細胞瘤占大腦半球膠質瘤的25-30%及兒童小腦膠質瘤的30%。在成人僅次于多形性膠質母,為第二位常見的膠質瘤;在兒童為最常見的膠質瘤及后顱窩腫瘤。好發(fā)于大腦半球,尤其額顳葉,其次為頂葉,枕葉少見;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好發(fā)40-50歲。10編輯版ppt一、膠質瘤1.星形細胞瘤10編輯版ppt1.星形細胞瘤1)組織學分類:Rubinstein三級分類法最常用低度型(I,II級)--17-30%

間變型:低度型惡變者(III級)--占惡性12%

幾乎所有低度者都經歷間變過程,1/3-1/2最終惡變。

2)臨床癥狀:常出現非特異性癥狀如頭痛、嘔吐,主要是由于占位效應及血管源性水腫所致腫瘤內出血可引起中風發(fā)作的癥狀

11編輯版ppt1.星形細胞瘤1)組織學分類:Rubinstein三1.星形細胞瘤3)影像學表現:CT:平掃CT低度病變典型表現為境界不清、不規(guī)則的低密度或混雜密度病變,僅40%增強掃描有輕微的強化。20%的星形細胞瘤CT可出現鈣化MRI:未合并出血的星形細胞瘤MR呈T1低T2高信號。高度惡性病變碘造影劑及Gd-DTPA均有強化,強化峰值在造影劑注入后30-60分鐘,其強化原因為腫瘤新生血管及內皮細胞增生區(qū),可反映血腦屏障破壞的程度,但并不能精確確定腫瘤的大小。12編輯版ppt1.星形細胞瘤3)影像學表現:12編輯版ppt左顳葉膠質瘤13編輯版ppt左顳葉膠質瘤13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14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14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MR壓水像)15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MR壓水像)15編輯版ppt右額頂葉膠質瘤16編輯版ppt右額頂葉膠質瘤16編輯版ppt左側半球膠質瘤17編輯版ppt左側半球膠質瘤17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18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18編輯版ppt間變型伴腦脊液播散19編輯版ppt間變型19編輯版ppt腦干膠質瘤20編輯版ppt腦干膠質瘤20編輯版ppt

2.膠質母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進展極其迅速的腫瘤,為成人幕上原發(fā)腫瘤中最常見者,其好發(fā)年齡為45-55歲,30歲以下少見常見部位為額葉白質,其次為顳葉,常累及多個腦葉,經一側大腦半球擴散至另一側,呈典型的“蝶翼”狀CNS外轉移較少見,常在術后或放療后出現21編輯版ppt2.膠質母細胞瘤21編輯版ppt2.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影像表現1)CT:1/3呈高密度或混雜高密度,2/3因灶周水腫而表現為低密度。2)CT增強:90%病灶可出現不均勻強化,常表現為水腫包繞的后壁環(huán)狀強化,其中心呈低密度的壞死或囊變區(qū)。蛛網膜下腔出現強化,提示腦脊液種植;室周強化可代表CSF種植或室周腫瘤侵潤。3)MR:多表現為不均勻的長T1長T2信號,瘤體與灶周水腫常分界不清梯度回波序列對出血所致的含鐵血黃素沉積敏感性強。22編輯版ppt2.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影像表現22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23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23編輯版ppt左額顳葉膠質瘤24編輯版ppt左額顳葉膠質瘤24編輯版ppt左側多形性膠質瘤(MR壓水像)25編輯版ppt左側多形性膠質瘤(MR壓水像)25編輯版ppt左顳頂葉多形性膠質瘤(MR增強)26編輯版ppt左顳頂葉多形性膠質瘤(MR增強)26編輯版ppt小腦膠質瘤27編輯版ppt小腦膠質瘤27編輯版ppt右側半球膠質瘤28編輯版ppt右側半球膠質瘤28編輯版ppt右額葉膠質瘤29編輯版ppt右額葉膠質瘤29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30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30編輯版ppt丘腦膠質瘤31編輯版ppt丘腦膠質瘤31編輯版ppt多中心膠質瘤伴陳舊梗塞A、B疑良性梗塞,C為四個月后增強32編輯版ppt多中心膠質瘤伴陳舊梗塞32編輯版ppt左頂葉膠質瘤33編輯版ppt左頂葉膠質瘤33編輯版ppt3.毛細胞星形細胞瘤(JPA)組織學上毛細胞星形細胞瘤有兩種類型:成年型及青年型青少年毛細胞星形細胞瘤(極性膠質母細胞瘤)最常見,常見于兒童及青少年,平均發(fā)病年齡為7·1歲后顱窩為最常見好發(fā)部位,為兒童最常見的小腦星形細胞瘤。其次為下丘及大腦半球。大腦半球JPA占大腦膠質瘤的3%,右側半球最常受累,常累及顳葉或頂葉。其發(fā)病年齡晚于后顱窩的JPA(平均22·5歲)本病預后較好,經完全的外科切除后復發(fā)率為0%。34編輯版ppt3.毛細胞星形細胞瘤(JPA)34編輯版ppt3.毛細胞星形細胞瘤(JPA)

影像表現:1)CT:平掃CT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圓形或橢圓形病變,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病變由于腫瘤富含血管,增強掃描可明顯強化,明顯強化并不提示腫瘤惡性度的增加呈巨大囊性變者最常見于大腦及小腦半球,如合并壁結節(jié)存在,則強化較顯著呈微小囊性變者易于動態(tài)增強CT早期出現,延遲掃描由于造影劑的充填而不易顯示11%腫瘤CT上出現斑點狀鈣化,相應的血管源性水腫少見后顱窩病變易包繞四腦室,腫瘤可推擠四腦室而不是充填并擴張四腦室,此征象可與髓母及室管膜瘤相鑒別;幕上易包繞三腦室35編輯版ppt3.毛細胞星形細胞瘤(JPA)

影像表現:35編輯版ppt(3)毛細胞星形細胞瘤(JPA)

2)MR:MRT1WI呈低或等信號,T2WI高信號,囊性部分信號類似CSF蛋白液信號MR在顯示腫瘤范圍上優(yōu)于CT,在評價視通路受累的情況上也優(yōu)于CT36編輯版ppt(3)毛細胞星形細胞瘤(JPA)

2)MR:MRT1WI呈小腦膠質瘤37編輯版ppt小腦膠質瘤37編輯版ppt38編輯版ppt38編輯版ppt鞍上JPA應與顱咽管瘤鑒別中線部位腫瘤常為實性,半球內為囊性39編輯版ppt鞍上JPA39編輯版ppt4.少枝膠質細胞瘤為一種少見的幕上膠質瘤,占顱內膠質瘤4-5%多位于大腦半球,50%發(fā)生于額葉,其次為頂顳及枕葉,小腦及脊髓少見兩個高發(fā)年齡:40-60歲;6-12歲,男多于女臨床癥狀包括頭痛、癲癇、視力障礙及癡呆,癥狀的平均持續(xù)時間較長(平均5·1歲)40編輯版ppt4.少枝膠質細胞瘤40編輯版ppt影像表現:1)CT:①呈圓形或橢圓形腫塊,1/2腫瘤界限不清,57%病例低密度;23%等密度;少數因繼發(fā)出血呈高密度。半數病例可出現強化,但強化輕微而不易察覺;高度惡性及混合型腫瘤易于強化。②20%可伴有出血及囊變,但與腫瘤的分級無關。③高達90%病例可出現斑點及斑塊狀鈣化,“樹枝狀”為其特征;17%可有顱蓋骨侵蝕。④有1·3-10%病例位于腦室內,常伴有腦積水形成,可有鈣化,CT為高密度,常見于側腦室。2)MR:MR易于顯示CT不易顯示的病變41編輯版ppt影像表現:41編輯版ppt少枝膠質瘤的斑塊狀鈣化具有特征性42編輯版ppt少枝膠質瘤的斑塊狀鈣化具有特征性42編輯版ppt5.脈絡叢乳頭狀瘤腦室內CPP占所有顱內腫瘤的0·5%,好發(fā)于兒童及青年·86%病人《5歲,乳頭狀癌占CPP的20%,均發(fā)生新生兒好發(fā)部位第四腦室側隱窩(39%)、側腦室(43%)、三腦室(11%)、CPA(7%)。一般成人好發(fā)四腦室,新生兒好發(fā)側腦室(尤其左側)43編輯版ppt5.脈絡叢乳頭狀瘤43編輯版ppt患兒男性,4歲。頭痛、嘔吐一個月,近一周加重a.軸位T2WIb.軸位T1WIc.矢狀位增強d.軸位增強44編輯版ppt患兒男性,44編輯版ppt4.神經元和混合性神經元-膠質腫瘤包括神經節(jié)細胞瘤、節(jié)細胞膠質瘤、中樞神經細胞瘤等9類。為低度惡性腫瘤,生長緩慢。本病好發(fā)于10-20歲青少年(《30歲),10%發(fā)生4月以下的小兒。極少見,占顱內腫瘤的0·5%。常見癥狀為難治性癲癇發(fā)作。好發(fā)部位為大腦半球尤其是顳葉,其次為小腦,鞍上區(qū)、腦干少見。45編輯版ppt4.神經元和混合性神經元-膠質腫瘤45編輯版ppt影像表現:1)神經節(jié)細胞瘤:CT:平掃CT上為界清的低密度或等密度病變,38%合并囊性變,35%可出現鈣化增強掃描1/2可有強化,實質性部分強化明顯血管造影檢查多為少血管性腫瘤MR:MRT1WI信號混雜,T2WI高信號46編輯版ppt影像表現:46編輯版ppt左顳葉神經節(jié)膠質瘤47編輯版ppt左顳葉神經節(jié)膠質瘤47編輯版ppt雙側聽神經膠質瘤48編輯版ppt雙側聽神經膠質瘤48編輯版ppt視神經膠質瘤49編輯版ppt視神經膠質瘤49編輯版ppt右側聽神經膠質瘤50編輯版ppt右側聽神經膠質瘤50編輯版ppt患者女性,26歲a.矢狀位T1WIb.軸位T1WIc.增強掃描d.STIRe.軸位T2WI51編輯版ppt患者女性,51編輯版ppt神經節(jié)細胞瘤患者男性,年齡21歲偶有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a.軸位T1WIb.增強掃描c.軸位T2WI鑒別診斷:低度星形細胞瘤;伴鈣化者與少突膠質瘤鑒別52編輯版ppt52編輯版ppt26歲男性,偶有頭痛癥狀軸位T2WIb.軸位T1WIc.增強掃描神經節(jié)細胞瘤53編輯版ppt26歲男性,偶有頭痛癥狀神二、腦膜瘤最常見腦外腫瘤,占所有腦腫瘤的15%好發(fā)于40-60歲,男:女2:1,多發(fā)性病變與神經纖維瘤(NF2)有關起源于蛛網膜細胞、硬腦膜纖維母及軟腦膜細胞,常位于蛛網膜下腔,以廣基底或細蒂與硬膜相連大腦凸面為最常好發(fā)部位如側裂,鞍旁,大腦鐮,其中1/2近乙狀竇;額下區(qū),鞍上,蝶骨翼為另一常見部位;另外10%病例發(fā)生于后顱窩,小腦幕切跡及腦室內(側腦室常見,左》右);少數情況可發(fā)生視神經鞘并沿視神經孔擴展使眼球外突,常見于兒童,20%為雙側病變并與神經纖維瘤病有關;骨內或顱板外腦膜瘤少見,骨內腦膜瘤為蛛網膜細胞陷入板障內,常見于額顳骨,僅表現為板障增大及鄰近腦組織受壓54編輯版ppt二、腦膜瘤54編輯版ppt二、腦膜瘤

55編輯版ppt二、腦膜瘤

55編輯版ppt二、腦膜瘤

影像表現:1)CT:①平掃為與硬膜相連的高密度病變,為繼發(fā)于沙礫體鈣化或鈣沉積所致;增強后呈均勻致密強化,高度鈣化腫瘤強化不明顯,強化原因為造影劑經內皮空隙進入腫瘤間質中;30-50%可出現水腫②其他腦外腫瘤征象包括:呈廣基底與硬膜相連;鄰近顱骨肥厚或侵蝕;灰白質交界處腦回內折;腫瘤與腦組織間有腦脊液進入或軟腦膜血管及硬膜邊緣;MR增強掃描可有“腦膜尾征”(為鄰近的腦膜反應性變化及血管擴張)③3-14%可發(fā)生中央區(qū)壞死,最常見合體型及血管母細胞型56編輯版ppt二、腦膜瘤

56編輯版ppt二、腦膜瘤

2)MR:T1腫瘤呈均勻低于腦白質信號,56%與腦灰質信號相似,36%低于腦灰質,T2WI52%與腦灰質信號相似,44%呈高信號,少數低信號45%CT上可見鈣化,MR高場強易于顯示大塊狀鈣化術后腦膜可反應性強化,為薄而光滑的線狀影;腫瘤復發(fā)及殘留為厚薄不均分葉狀強化灶57編輯版ppt二、腦膜瘤

2)MR:T1腫瘤呈均勻低于腦白質信號,56%與腦膜瘤平片、CT鈣化58編輯版ppt腦膜瘤平片、CT鈣化58編輯版ppt額部腦膜瘤59編輯版ppt額部腦膜瘤59編輯版ppt左額部腦膜瘤60編輯版ppt左額部腦膜瘤60編輯版ppt側腦室腦膜瘤61編輯版ppt側腦室腦膜瘤61編輯版ppt大腦鐮腦膜瘤(CT及MRI)62編輯版ppt大腦鐮腦膜瘤(CT及MRI)62編輯版ppt蝶骨嵴腦膜瘤(CT及MR)63編輯版ppt蝶骨嵴腦膜瘤63編輯版ppt嗅溝腦膜瘤64編輯版ppt嗅溝腦膜瘤64編輯版ppt小腦幕腦膜瘤65編輯版ppt小腦幕腦膜瘤65編輯版ppt顱眶溝通性腦膜瘤66編輯版ppt顱眶溝通性腦膜瘤66編輯版ppt右額頂部腦膜瘤67編輯版ppt右額頂部腦膜瘤67編輯版ppt左額部腦膜瘤68編輯版ppt左額部腦膜瘤68編輯版ppt囊性腦膜瘤69編輯版ppt囊性腦膜瘤69編輯版ppt三.垂體瘤屬于良性上皮源性腫瘤,占顱內腫瘤10-15%分為垂體大腺瘤、微腺瘤。影像表現大腺瘤—直徑大于10mm1)CT:鞍上池前部圓形、橢圓形腫塊,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少數囊變壞死。瘤卒中時瘤出血,呈高密度出血區(qū)或低密度水腫區(qū)。2)T1低信號,T2高信號。70編輯版ppt三.垂體瘤屬于良性上皮源性腫瘤,占顱內腫瘤10-15%703.垂體瘤微腺瘤—直徑小于10mm大腺瘤—直徑大于10mm1)CT:平掃等密度或底密度;增強輕微強化,早期局限低密度,邊界清晰,圓形或類圓形。間接征象:鞍底下陷、垂體柄偏移、垂體高度增加、上緣局限隆突。2)T1等或低信號,T2稍高或高信號;垂體瘤卒中時均高信號;增強強化明顯。71編輯版ppt3.垂體瘤微腺瘤—直徑小于10mm71編輯版ppt72編輯版ppt72編輯版ppt頭顱側位:蝶鞍增大、鞍底下陷,有雙底,鞍背變薄向后豎起,骨質常吸收破壞;CT:鞍區(qū)略高密度占位73編輯版ppt頭顱側位:蝶鞍增大、鞍底下陷,有雙底,CT:鞍區(qū)略高密度占位鞍區(qū)稍高密度占位病變74編輯版ppt鞍區(qū)稍高密度占位病變74編輯版pptMR:T1鞍區(qū)低信號占位MR增強高信號75編輯版pptMR:T1鞍區(qū)低信號占位垂體大腺瘤,MR:T2高信號76編輯版ppt垂體大腺瘤,MR:T2高信號76編輯版ppt四.聽神經瘤后顱窩最常見的腦外腫瘤,占腦橋小腦角區(qū)腫瘤的75-80%,多數為單側,多見30-60歲,20歲以下少見。影像表現1)CT:可呈等密度、略低密度或高密度結節(jié)或腫塊,多均勻,少數混雜密度。增強:明顯強化,囊變時環(huán)形強化。2)MR:T1低信號或等信號,T2高信號;合并出血則均為高信號。77編輯版ppt四.聽神經瘤77編輯版ppt78編輯版ppt78編輯版ppt聽神經瘤:CT左橋腦小腦腳區(qū)高密度占位79編輯版ppt聽神經瘤:CT左橋腦小腦腳區(qū)高密度占位79編輯版ppt聽神經瘤:CT左橋腦小腦腳等密度影,局部骨質缺損80編輯版ppt聽神經瘤:CT左橋腦小腦腳等密度影,局部骨質缺損80編輯版pMR增強:聽神經瘤不均強化81編輯版pptMR增強:聽神經瘤不均強化81編輯版pptMR:右側橋腦小腦腳聽神經瘤82編輯版pptMR:右側橋腦小腦腳聽神經瘤82編輯版pptMR及術中:左側橋腦小腦腳聽神經瘤83編輯版pptMR及術中:左側橋腦小腦腳聽神經瘤83編輯版ppt五.腦轉移瘤形態(tài)分:結節(jié)團塊型,環(huán)狀病灶型,類囊腫型,彌漫型。影像表現1)CT:實性病變,多為低或等密度,少數稍高密度,瘤周水腫。特征—病灶小而瘤周水腫明顯;病灶與水腫難以區(qū)分,有時僅見水腫而看不到病灶。增強:中等以上強化2)MR:T1等或低信號,T2等或高信號。MR增強環(huán)形強化,可發(fā)現小于0.5cm病變,是顯示轉移瘤的最佳影像學方法。84編輯版ppt五.腦轉移瘤形態(tài)分:結節(jié)團塊型,環(huán)狀病灶型,類囊腫型,彌漫CT:左頂葉轉移瘤(小病灶大水腫)85編輯版pptCT:左頂葉轉移瘤(小病灶大水腫)85編輯版pptCT:左頂葉轉移瘤伴骨質破壞86編輯版pptCT:左頂葉轉移瘤伴骨質破壞86編輯版pptCT:右側多發(fā)轉移瘤,伴顱骨破壞87編輯版pptCT:右側多發(fā)轉移瘤,伴顱骨破壞87編輯版pptCT:左額葉轉移瘤88編輯版pptCT:左額葉轉移瘤88編輯版pptCT,MR:右顳枕葉轉移瘤89編輯版pptCT,MR:右顳枕葉轉移瘤89編輯版pptMR:多發(fā)轉移瘤90編輯版pptMR:多發(fā)轉移瘤90編輯版ppt思考題本節(jié)內容哪些腫瘤屬于腦外腫瘤?轉移瘤的主要CT特征?腦膜瘤的好發(fā)部位?91編輯版ppt思考題本節(jié)內容哪些腫瘤屬于腦外腫瘤?91編輯版ppt謝謝!92編輯版ppt謝謝!92編輯版ppt常見腦腫瘤的影像診斷93編輯版ppt常見腦腫瘤的影像診斷1編輯版pptCT、MRI作為診斷幕上腦腫瘤的關鍵技術,影像知識與臨床知識的有機結合,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本文主要論述常見的腦腫瘤,著重講述其影像特點。94編輯版pptCT、MRI作為診斷幕上腦腫瘤的關鍵技術,影像知識與臨床知識95編輯版ppt3編輯版ppt一、膠質瘤

起源于星形細胞、少枝膠質細胞及室管膜細胞等。成人原發(fā)神經系統(tǒng)腫瘤50%以上為膠質瘤,兒童膠質瘤占全部神經系統(tǒng)腫瘤的80-90%。96編輯版ppt一、膠質瘤

起源于星形細胞、少枝膠質細胞及室管膜細胞等。4編97編輯版ppt5編輯版ppt膠質瘤分類(WHO分類)

星形細胞的腫瘤

1、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星形細胞瘤

3、膠母細胞瘤

4、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5、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

混合性膠質瘤

1、混合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脈絡叢腫瘤1、脈絡叢乳頭狀瘤

2、脈絡叢癌

少枝膠質細胞的腫瘤

1、少枝膠質細胞瘤

2、間變型(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

98編輯版ppt膠質瘤分類(WHO分類)6編輯版ppt星形細胞的腫瘤

1、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星形細胞瘤

3、膠母細胞瘤

4、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5、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

混合性膠質瘤

1、混合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脈絡叢腫瘤1、脈絡叢乳頭狀瘤

2、脈絡叢癌

少枝膠質細胞的腫瘤

1、少枝膠質細胞瘤

2、間變型(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

99編輯版ppt星形細胞的腫瘤

1、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星形細來源未明的神經上皮腫瘤

1、星形母細胞瘤

2、星形膠質母細胞瘤

3、大腦膠質瘤病室管膜性腫瘤

1、室管膜瘤

2、間變性(惡性)室管膜瘤

3、粘液乳頭型室管膜瘤

4、室管膜下瘤松果體腫瘤

1、松果體細胞瘤

2、松果體母細胞瘤

3、混合性松果體細胞瘤—松果體瘤

100編輯版ppt來源未明的神經上皮腫瘤

1、星形母細胞瘤

2、星形膠質母胚胎性腫瘤

1、髓上皮瘤

2、神經母細胞瘤

3、室管膜母細胞瘤

4、視網膜母細胞瘤

5、髓母細胞瘤

神經元膠質細胞瘤

1、神經節(jié)細胞瘤

2、神經節(jié)膠質瘤

3、間變性(惡性)神經節(jié)膠質瘤

4、中樞神經細胞瘤

5、嗅神經母細胞瘤101編輯版ppt胚胎性腫瘤

1、髓上皮瘤

2、神經母細胞瘤

3、室管膜一、膠質瘤

1.星形細胞瘤占大腦半球膠質瘤的25-30%及兒童小腦膠質瘤的30%。在成人僅次于多形性膠質母,為第二位常見的膠質瘤;在兒童為最常見的膠質瘤及后顱窩腫瘤。好發(fā)于大腦半球,尤其額顳葉,其次為頂葉,枕葉少見;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好發(fā)40-50歲。102編輯版ppt一、膠質瘤1.星形細胞瘤10編輯版ppt1.星形細胞瘤1)組織學分類:Rubinstein三級分類法最常用低度型(I,II級)--17-30%

間變型:低度型惡變者(III級)--占惡性12%

幾乎所有低度者都經歷間變過程,1/3-1/2最終惡變。

2)臨床癥狀:常出現非特異性癥狀如頭痛、嘔吐,主要是由于占位效應及血管源性水腫所致腫瘤內出血可引起中風發(fā)作的癥狀

103編輯版ppt1.星形細胞瘤1)組織學分類:Rubinstein三1.星形細胞瘤3)影像學表現:CT:平掃CT低度病變典型表現為境界不清、不規(guī)則的低密度或混雜密度病變,僅40%增強掃描有輕微的強化。20%的星形細胞瘤CT可出現鈣化MRI:未合并出血的星形細胞瘤MR呈T1低T2高信號。高度惡性病變碘造影劑及Gd-DTPA均有強化,強化峰值在造影劑注入后30-60分鐘,其強化原因為腫瘤新生血管及內皮細胞增生區(qū),可反映血腦屏障破壞的程度,但并不能精確確定腫瘤的大小。104編輯版ppt1.星形細胞瘤3)影像學表現:12編輯版ppt左顳葉膠質瘤105編輯版ppt左顳葉膠質瘤13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106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14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MR壓水像)107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MR壓水像)15編輯版ppt右額頂葉膠質瘤108編輯版ppt右額頂葉膠質瘤16編輯版ppt左側半球膠質瘤109編輯版ppt左側半球膠質瘤17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110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18編輯版ppt間變型伴腦脊液播散111編輯版ppt間變型19編輯版ppt腦干膠質瘤112編輯版ppt腦干膠質瘤20編輯版ppt

2.膠質母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進展極其迅速的腫瘤,為成人幕上原發(fā)腫瘤中最常見者,其好發(fā)年齡為45-55歲,30歲以下少見常見部位為額葉白質,其次為顳葉,常累及多個腦葉,經一側大腦半球擴散至另一側,呈典型的“蝶翼”狀CNS外轉移較少見,常在術后或放療后出現113編輯版ppt2.膠質母細胞瘤21編輯版ppt2.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影像表現1)CT:1/3呈高密度或混雜高密度,2/3因灶周水腫而表現為低密度。2)CT增強:90%病灶可出現不均勻強化,常表現為水腫包繞的后壁環(huán)狀強化,其中心呈低密度的壞死或囊變區(qū)。蛛網膜下腔出現強化,提示腦脊液種植;室周強化可代表CSF種植或室周腫瘤侵潤。3)MR:多表現為不均勻的長T1長T2信號,瘤體與灶周水腫常分界不清梯度回波序列對出血所致的含鐵血黃素沉積敏感性強。114編輯版ppt2.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影像表現22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115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23編輯版ppt左額顳葉膠質瘤116編輯版ppt左額顳葉膠質瘤24編輯版ppt左側多形性膠質瘤(MR壓水像)117編輯版ppt左側多形性膠質瘤(MR壓水像)25編輯版ppt左顳頂葉多形性膠質瘤(MR增強)118編輯版ppt左顳頂葉多形性膠質瘤(MR增強)26編輯版ppt小腦膠質瘤119編輯版ppt小腦膠質瘤27編輯版ppt右側半球膠質瘤120編輯版ppt右側半球膠質瘤28編輯版ppt右額葉膠質瘤121編輯版ppt右額葉膠質瘤29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122編輯版ppt右顳葉膠質瘤30編輯版ppt丘腦膠質瘤123編輯版ppt丘腦膠質瘤31編輯版ppt多中心膠質瘤伴陳舊梗塞A、B疑良性梗塞,C為四個月后增強124編輯版ppt多中心膠質瘤伴陳舊梗塞32編輯版ppt左頂葉膠質瘤125編輯版ppt左頂葉膠質瘤33編輯版ppt3.毛細胞星形細胞瘤(JPA)組織學上毛細胞星形細胞瘤有兩種類型:成年型及青年型青少年毛細胞星形細胞瘤(極性膠質母細胞瘤)最常見,常見于兒童及青少年,平均發(fā)病年齡為7·1歲后顱窩為最常見好發(fā)部位,為兒童最常見的小腦星形細胞瘤。其次為下丘及大腦半球。大腦半球JPA占大腦膠質瘤的3%,右側半球最常受累,常累及顳葉或頂葉。其發(fā)病年齡晚于后顱窩的JPA(平均22·5歲)本病預后較好,經完全的外科切除后復發(fā)率為0%。126編輯版ppt3.毛細胞星形細胞瘤(JPA)34編輯版ppt3.毛細胞星形細胞瘤(JPA)

影像表現:1)CT:平掃CT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圓形或橢圓形病變,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病變由于腫瘤富含血管,增強掃描可明顯強化,明顯強化并不提示腫瘤惡性度的增加呈巨大囊性變者最常見于大腦及小腦半球,如合并壁結節(jié)存在,則強化較顯著呈微小囊性變者易于動態(tài)增強CT早期出現,延遲掃描由于造影劑的充填而不易顯示11%腫瘤CT上出現斑點狀鈣化,相應的血管源性水腫少見后顱窩病變易包繞四腦室,腫瘤可推擠四腦室而不是充填并擴張四腦室,此征象可與髓母及室管膜瘤相鑒別;幕上易包繞三腦室127編輯版ppt3.毛細胞星形細胞瘤(JPA)

影像表現:35編輯版ppt(3)毛細胞星形細胞瘤(JPA)

2)MR:MRT1WI呈低或等信號,T2WI高信號,囊性部分信號類似CSF蛋白液信號MR在顯示腫瘤范圍上優(yōu)于CT,在評價視通路受累的情況上也優(yōu)于CT128編輯版ppt(3)毛細胞星形細胞瘤(JPA)

2)MR:MRT1WI呈小腦膠質瘤129編輯版ppt小腦膠質瘤37編輯版ppt130編輯版ppt38編輯版ppt鞍上JPA應與顱咽管瘤鑒別中線部位腫瘤常為實性,半球內為囊性131編輯版ppt鞍上JPA39編輯版ppt4.少枝膠質細胞瘤為一種少見的幕上膠質瘤,占顱內膠質瘤4-5%多位于大腦半球,50%發(fā)生于額葉,其次為頂顳及枕葉,小腦及脊髓少見兩個高發(fā)年齡:40-60歲;6-12歲,男多于女臨床癥狀包括頭痛、癲癇、視力障礙及癡呆,癥狀的平均持續(xù)時間較長(平均5·1歲)132編輯版ppt4.少枝膠質細胞瘤40編輯版ppt影像表現:1)CT:①呈圓形或橢圓形腫塊,1/2腫瘤界限不清,57%病例低密度;23%等密度;少數因繼發(fā)出血呈高密度。半數病例可出現強化,但強化輕微而不易察覺;高度惡性及混合型腫瘤易于強化。②20%可伴有出血及囊變,但與腫瘤的分級無關。③高達90%病例可出現斑點及斑塊狀鈣化,“樹枝狀”為其特征;17%可有顱蓋骨侵蝕。④有1·3-10%病例位于腦室內,常伴有腦積水形成,可有鈣化,CT為高密度,常見于側腦室。2)MR:MR易于顯示CT不易顯示的病變133編輯版ppt影像表現:41編輯版ppt少枝膠質瘤的斑塊狀鈣化具有特征性134編輯版ppt少枝膠質瘤的斑塊狀鈣化具有特征性42編輯版ppt5.脈絡叢乳頭狀瘤腦室內CPP占所有顱內腫瘤的0·5%,好發(fā)于兒童及青年·86%病人《5歲,乳頭狀癌占CPP的20%,均發(fā)生新生兒好發(fā)部位第四腦室側隱窩(39%)、側腦室(43%)、三腦室(11%)、CPA(7%)。一般成人好發(fā)四腦室,新生兒好發(fā)側腦室(尤其左側)135編輯版ppt5.脈絡叢乳頭狀瘤43編輯版ppt患兒男性,4歲。頭痛、嘔吐一個月,近一周加重a.軸位T2WIb.軸位T1WIc.矢狀位增強d.軸位增強136編輯版ppt患兒男性,44編輯版ppt4.神經元和混合性神經元-膠質腫瘤包括神經節(jié)細胞瘤、節(jié)細胞膠質瘤、中樞神經細胞瘤等9類。為低度惡性腫瘤,生長緩慢。本病好發(fā)于10-20歲青少年(《30歲),10%發(fā)生4月以下的小兒。極少見,占顱內腫瘤的0·5%。常見癥狀為難治性癲癇發(fā)作。好發(fā)部位為大腦半球尤其是顳葉,其次為小腦,鞍上區(qū)、腦干少見。137編輯版ppt4.神經元和混合性神經元-膠質腫瘤45編輯版ppt影像表現:1)神經節(jié)細胞瘤:CT:平掃CT上為界清的低密度或等密度病變,38%合并囊性變,35%可出現鈣化增強掃描1/2可有強化,實質性部分強化明顯血管造影檢查多為少血管性腫瘤MR:MRT1WI信號混雜,T2WI高信號138編輯版ppt影像表現:46編輯版ppt左顳葉神經節(jié)膠質瘤139編輯版ppt左顳葉神經節(jié)膠質瘤47編輯版ppt雙側聽神經膠質瘤140編輯版ppt雙側聽神經膠質瘤48編輯版ppt視神經膠質瘤141編輯版ppt視神經膠質瘤49編輯版ppt右側聽神經膠質瘤142編輯版ppt右側聽神經膠質瘤50編輯版ppt患者女性,26歲a.矢狀位T1WIb.軸位T1WIc.增強掃描d.STIRe.軸位T2WI143編輯版ppt患者女性,51編輯版ppt神經節(jié)細胞瘤患者男性,年齡21歲偶有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a.軸位T1WIb.增強掃描c.軸位T2WI鑒別診斷:低度星形細胞瘤;伴鈣化者與少突膠質瘤鑒別144編輯版ppt52編輯版ppt26歲男性,偶有頭痛癥狀軸位T2WIb.軸位T1WIc.增強掃描神經節(jié)細胞瘤145編輯版ppt26歲男性,偶有頭痛癥狀神二、腦膜瘤最常見腦外腫瘤,占所有腦腫瘤的15%好發(fā)于40-60歲,男:女2:1,多發(fā)性病變與神經纖維瘤(NF2)有關起源于蛛網膜細胞、硬腦膜纖維母及軟腦膜細胞,常位于蛛網膜下腔,以廣基底或細蒂與硬膜相連大腦凸面為最常好發(fā)部位如側裂,鞍旁,大腦鐮,其中1/2近乙狀竇;額下區(qū),鞍上,蝶骨翼為另一常見部位;另外10%病例發(fā)生于后顱窩,小腦幕切跡及腦室內(側腦室常見,左》右);少數情況可發(fā)生視神經鞘并沿視神經孔擴展使眼球外突,常見于兒童,20%為雙側病變并與神經纖維瘤病有關;骨內或顱板外腦膜瘤少見,骨內腦膜瘤為蛛網膜細胞陷入板障內,常見于額顳骨,僅表現為板障增大及鄰近腦組織受壓146編輯版ppt二、腦膜瘤54編輯版ppt二、腦膜瘤

147編輯版ppt二、腦膜瘤

55編輯版ppt二、腦膜瘤

影像表現:1)CT:①平掃為與硬膜相連的高密度病變,為繼發(fā)于沙礫體鈣化或鈣沉積所致;增強后呈均勻致密強化,高度鈣化腫瘤強化不明顯,強化原因為造影劑經內皮空隙進入腫瘤間質中;30-50%可出現水腫②其他腦外腫瘤征象包括:呈廣基底與硬膜相連;鄰近顱骨肥厚或侵蝕;灰白質交界處腦回內折;腫瘤與腦組織間有腦脊液進入或軟腦膜血管及硬膜邊緣;MR增強掃描可有“腦膜尾征”(為鄰近的腦膜反應性變化及血管擴張)③3-14%可發(fā)生中央區(qū)壞死,最常見合體型及血管母細胞型148編輯版ppt二、腦膜瘤

56編輯版ppt二、腦膜瘤

2)MR:T1腫瘤呈均勻低于腦白質信號,56%與腦灰質信號相似,36%低于腦灰質,T2WI52%與腦灰質信號相似,44%呈高信號,少數低信號45%CT上可見鈣化,MR高場強易于顯示大塊狀鈣化術后腦膜可反應性強化,為薄而光滑的線狀影;腫瘤復發(fā)及殘留為厚薄不均分葉狀強化灶149編輯版ppt二、腦膜瘤

2)MR:T1腫瘤呈均勻低于腦白質信號,56%與腦膜瘤平片、CT鈣化150編輯版ppt腦膜瘤平片、CT鈣化58編輯版ppt額部腦膜瘤151編輯版ppt額部腦膜瘤59編輯版ppt左額部腦膜瘤152編輯版ppt左額部腦膜瘤60編輯版ppt側腦室腦膜瘤153編輯版ppt側腦室腦膜瘤61編輯版ppt大腦鐮腦膜瘤(CT及MRI)154編輯版ppt大腦鐮腦膜瘤(CT及MRI)62編輯版ppt蝶骨嵴腦膜瘤(CT及MR)155編輯版ppt蝶骨嵴腦膜瘤63編輯版ppt嗅溝腦膜瘤156編輯版ppt嗅溝腦膜瘤64編輯版ppt小腦幕腦膜瘤157編輯版ppt小腦幕腦膜瘤65編輯版ppt顱眶溝通性腦膜瘤158編輯版ppt顱眶溝通性腦膜瘤66編輯版ppt右額頂部腦膜瘤159編輯版ppt右額頂部腦膜瘤67編輯版ppt左額部腦膜瘤160編輯版ppt左額部腦膜瘤68編輯版ppt囊性腦膜瘤161編輯版ppt囊性腦膜瘤69編輯版ppt三.垂體瘤屬于良性上皮源性腫瘤,占顱內腫瘤10-15%分為垂體大腺瘤、微腺瘤。影像表現大腺瘤—直徑大于10mm1)CT:鞍上池前部圓形、橢圓形腫塊,等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