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名師談小語教學_第1頁
小語名師談小語教學_第2頁
小語名師談小語教學_第3頁
小語名師談小語教學_第4頁
小語名師談小語教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于永正:小學語文教學要“廣積糧”,不要“深挖洞”于永正,教齡46年,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原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qū)教研室主任。中國教師報:語文教學紛爭由來已久,教學目標就是爭議的一個焦點。你認為小學語文課應該給學生什么?于永正:我認為,開這門課,應該著眼于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讓學生掌握好語言這門工具。語言是基礎的基礎,所以語文的工具性永遠是第一位的。小語教學要給孩子什么,我想,第一是識字、寫字。小學六年,應該讓孩子認識3500個常用字,能寫其中的2500個字。這個指標現(xiàn)在普遍達不到。第二是要讓學生會讀書。6歲到12歲,也就是小學階段,是人積累語言的最佳期,是記憶力最好時期。課標規(guī)定的150萬字的課外閱讀量,這是底,要保住。但現(xiàn)在很多學生達不到,即使達到了也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地瀏覽一下而已。我主張要加強背誦,要死記硬背。沒有記憶的閱讀,學生怎么積累?第三是作文教學。讀書是基礎,讀寫結合,小學以讀為主,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記憶,去感悟寫作的方法。不要人為地去爭論什么工具性、人文性。語文教學的著眼點是語言文字。書讀多了,讀懂了,人文性是跑不了的。語文教學,要給學生留下語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方法,最重要的是留下興趣!中國教師報:你覺得目前的小語課堂教學主要存在什么問題?于永正:小語教學既有越位現(xiàn)象,也有不到位現(xiàn)象。越位,是說教師對教材鉆研得太深,講解得過度,拓展過度?,F(xiàn)在很多的公開課上,老師很喜歡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讓學生感悟,品味得無止無境,“感悟”得無邊無際。二十來字的古詩,花了兩節(jié)課時間去品味,最后學生還背不下來。當然,語文課嘛,該品味的地方還是要品,不然就沒有味道了,但一定要有度,要深入淺出。深入深出,淺入淺出都不可取?,F(xiàn)在很多公開課感動的是聽課老師,是評委,學生不一定真的明白。小語還是要“廣積糧”,不要“深挖洞”的好,要重視積累。有越位就有不到位,基礎的東西不到位。我曾問過一位在中學當老師的朋友,你們對小學語文老師有什么要求。他說,你們讓學生把字寫好,能夠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作文通順,能把意思基本表達清楚,學生會朗讀,有一定的朗讀能力,我們就很滿意了。事實上,每年他們接初一新生,都要進行補課,讓學生過3500個常用字的“關”。我聽了很難過,一天到晚忙得那么狠,卻沒盡職。教師講得多,挖得深,這個主要是在公開課上。家常課基本不是這樣子。家常課上最可怕的還是應試教育。你不知道,現(xiàn)在小學負擔有多重!一天到晚埋在作業(yè)堆里,作業(yè)做得很晚,全國如此。一個一天到晚被動學習,靠做練習冊成長起來的孩子是沒什么出息的。只有靠讀書,根據(jù)興趣學習,才能真正成為人才。但我們現(xiàn)在有幾個學生是靠興趣在學習的?沒有!沒有,就出不了大家,出不了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教師報:你在教學生涯中遇到過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于永正:我是思考型的語文教師,外界基本對我構不成什么干擾。前些時候,我對部分老師作了一個報告,題目是《研究語文教育不妨從研究自己開始》。我的語文素養(yǎng)怎么養(yǎng)成的?是老師教出來的嗎?不是。我小時候在農村讀書,那時農村教師沒什么教學技巧。但語文老師善于激勵。一次老師說我的一篇作文寫得好,有老舍風格,可投中國青年報。雖然那文章沒有發(fā)表,但這話激勵了我一輩子,使我喜歡上了讀書寫作。后來我當了老師,我就認定一條,要讀書,要寫作,要像我的老師教我那樣教學生,多激勵他們。學生沒有不喜歡我的,沒有不喜歡語文的。所以說,我從我的老師那里學到的法寶,一是影響,二是激勵。教師本身就應該是一本書。我經(jīng)常和學生們一起讀,我們各讀各的,然后相互推薦作品。我有文章發(fā)表了,也給學生看,學生很有興趣。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吧。基礎打得好,書讀得多,作文寫得好,就不怕考試。我的學生越到后來越有后勁,中考成績好,高考更好。中國教師報:教語文是不是很簡單?于永正:很簡單的,就像騎車,剛開始時琢磨如何上車,如何把握方向,手忙腳亂的,把握規(guī)律了就很簡單。認準了的事,就要堅持做,做到底,做一輩子。比如,我要求學生寫字工整,我就先把字寫工整。我喜歡寫字,不到一年時間,學生字都像我。無形的影響是很大的。再比如,外國作品看多了,自然就會用破折號;魯迅的書讀多了,語言就簡潔,沒有長句。我也就這樣教學生,要他們在讀書時想作文,邊讀邊研究人家是怎么寫的;寫作文時想你讀過的書,如人物外貌怎么描寫,怎樣刻畫語言動作,等等,都可以借鑒。老師是個明白人,學生才能少走彎路,不會被作業(yè)堆淹沒,才會不受或者少受折磨。教育很復雜,但有時很簡單,只要從“心”開始。好的教學效果,最終不只是看你對教材的把握,而是看你對學生的態(tài)度。教學藝術,處理教材的藝術和善待學生的藝術,兩者相加才是我們理想的教育藝術。小學語文不要搞得太復雜。把復雜的問題說簡單,把復雜的教學做簡單,才叫“大智慧”,才叫“哲學思考”。關鍵是教師自己喜歡讀書會寫作。我堅定不移地相信這一點。說到這里,我想起了杜殿坤教授說的一句話:“一個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老師,怎么教都能教好?!蓖踽轮郏豪硐肱c現(xiàn)實的沖突一直伴隨著我王崧舟,1966年10月出生,特級教師,國家級學科帶頭人、浙江省小語會副會長?,F(xiàn)任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教育集團理事長兼拱宸橋小學校長。中國教師報:語文教學紛爭由來已久,教學目標就是爭議的一個焦點。您認為小學語文課究竟應該給學生些什么?王崧舟:要給什么?給是給不了的,能致力于“影響和熏陶”就足夠了。我們都認同“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但是,問題的根本不在這里,因為語文素養(yǎng)是一個綜合性的結構,其中涉及太多的要素、太多的目標。這時候,價值思考、價值判斷的關鍵不是要不要語文素養(yǎng),而是要怎樣的語文素養(yǎng)。而怎樣的語文素養(yǎng),其實就是一個結構排序的問題。怎樣排序,誰排第一,這才能真正體現(xiàn)教師實際奉行的價值取向。我對語文素養(yǎng)的排序是:第一,基礎的語文情感。喜歡不喜歡語文,熱愛不熱愛語文,癡迷不癡迷語文,始終是衡量語文素養(yǎng)的首要標準,核心價值。一個人,有著再扎實的語文知識、再嫻熟的語文技能,對語文卻是厭惡、憎恨甚至冷漠,那么,以上的東西全是白搭。第二,基礎的語文習慣。教育就是培養(yǎng)和塑造習慣,這話雖說有些偏頗,但也擊中了基礎教育的要害。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譬如天天閱讀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日記的習慣,等等,是學生可以終身受用的。第三,基礎的語文積累。學文如積沙,語文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慢活;學文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沒聽說過腹內空空如也下筆洋洋灑灑的人。第四,基礎的語文技能,譬如誦讀技能、邊讀邊思考技能、列提綱寫作文技能等。第五,基礎的語文知識。排序越靠后的,越容易通過考試加以檢測;考試越容易檢測的,實際教學中越容易被重視。這就是當今語文課程的悖論和悲哀。中國教師報:你覺得現(xiàn)在小語課堂教學主要問題是什么?王崧舟:我理解你所說的“現(xiàn)在小語課堂”,是指常態(tài)課,我也更想談談常態(tài)課的問題。在應試教育體系下,現(xiàn)實中的語文教師是無奈的、無助的,甚至無情的??际裁淳徒淌裁矗淌裁淳蛯W什么,這就是問題;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教就怎么學,這更是問題?;A的語文情感是不考的,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可以不在乎,可以遺忘;基礎的語文習慣是很難通過一張試卷考出來的,因此,可以忽略不計,拋到九霄云外。這些問題的根子其實只有兩個,第一,強大的應試教育體系;第二,相對較低的語文教師素養(yǎng)。中國教師報:你在教學生涯中遇到過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王崧舟: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就是我遇到的最大的困惑。這一困惑一直伴隨著我,從產生的那一刻開始,沒有消失過。我的理想是“詩意語文”,就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和要求審視語文、設計語文、實踐語文、評價語文,讓語文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詩意語文在現(xiàn)實教學中,常常與應試語文、功利語文發(fā)生沖突,有些沖突甚至是水火不容,很難調和的。至今,我也未能找到解決和解脫之道。我想,詩意語文可能是無用的,至少對目前的考試、目前的評價體制、目前的日趨功利的教育教學。但我堅信,無用之用,方是大用!中國教師報:你對現(xiàn)在的小語教材滿意嗎?王崧舟:既滿意又不滿意。與以前的語文教材相比,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無論從開發(fā)理念、整體構架、選文品質、訓練載體、圖文裝幀等角度看,都有了實實在在的進步和改良。從選文品質看,經(jīng)典的東西、多元文化的東西、反映時代特征的東西、文質兼美的東西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這是讓人欣喜和滿意的。但是,不滿意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選文難度偏大,中學的下放到小學,小學高段的下放到低段,選文篇幅過長、意蘊過深;第二,選文在語言品質這一維度上考量還相當不夠,人文的東西大量充斥,而語文本體的東西卻被相對淡化;第三,選文的兒童主體、兒童文化、兒童哲學的東西相對考慮較少,基本被成人文化所壟斷。中國教師報:你如何評價這些年的小語課改?王崧舟:憂喜參半,破立不二。“憂喜參半”是說課改現(xiàn)狀,“破立不二”是說課改走向。先說“憂喜參半”。所謂“喜”,是指課程改革拓展了語文教學的視野,豐富了語文教學的范疇,改善了語文教學的品質。在課程改革中,師生都得到了較以往更高更快的發(fā)展和提高。所謂“憂”,既有近的一面,也有遠的一面。一方面,傳統(tǒng)語文教學存在的種種積弊和沉疴并沒有因為課改而得到根本性的治療;另一方面,課程改革本身在推進過程中又暴露出一些新的問題和缺陷??傊?,“老問題”濤聲依舊,“新問題”接踵而至,新老問題糾纏在一起,可謂“剪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所有這些問題,都是課程改革進程中的問題。因此,那種要求退回老路或推倒重來的思路都不是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改革中的問題只有通過深化改革才能得到解決。再說“破立不二”。深化改革的基本哲學姿態(tài)是“破立不二”。所謂“破立不二”,就是有破有立、邊破邊立、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對待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遺產,譬如,重基礎的傳統(tǒng)、嚴格訓練的傳統(tǒng)、讀寫結合的傳統(tǒng),就需要運用新課程理念加以審視、反思和揚棄,這就是“破立不二”的態(tài)度。新課程大力倡導的探究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也有一個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文制宜的問題,并不是用了這些學習方式就一定好,不用這些方式就一定不好,這同樣是一種“破立不二”的態(tài)度。薛法根:小語教學應該一課一得,人人有得薛法根,教齡20年,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現(xiàn)任江蘇省吳江市盛澤實驗小學校長。中國教師報:語文教學紛爭由來已久,教學目標就是爭議的一個焦點。您認為小學語文課應該給學生什么?薛法根:主要是兩點:一是要讓學生好讀書。要讓學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有感情,覺得很親切。要讓學生喜歡讀書,有樂趣;讀出味道來,有情趣;一直很喜歡讀,有志趣。第二是培養(yǎng)學生會讀書的方法、能力和習慣,核心是讀與寫的方法、能力和習慣?,F(xiàn)在很多教師教給學生的方法是零碎的,隨機的,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科學化的過程。中國教師報:你覺得小語課堂教學主要有哪些問題?薛法根:現(xiàn)在的小語課堂教學目標過多、過全、過虛。面面俱到的結果是貪多必失,有的教學目標教師自己并不認同,也難以檢測,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寫在教案里的目標。比如說,“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什么”,這種目標的可評價性可操作性不強,在課堂教學中難以真正地落實。我主張教學目標應該簡約集中,一課一得,人人有得。還有一個與此相關的普遍問題,就是語文教師不清楚語文課應該教什么。一堂課下來,老師教了什么,學生學了什么,說不清楚。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沒教。學生會了、懂了的老師還在教,學生不會的、不懂的老師自己也說不清楚。一二年級的課文很淺顯,沒有多少理解的任務,重點應該是字、詞、句的學習,現(xiàn)在也在感悟啊感悟。年段之間的界限不清楚。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它涉及課標、教材、教師素養(yǎng)等諸多因素。中國教師報:你在教學生涯中遇到過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薛法根:以前沒有感到過什么困惑。搞了教學研究后發(fā)現(xiàn),老師不知道教什么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也是一個核心的障礙。課文本身并不是教學內容,需要教師深入研讀,發(fā)現(xiàn)并提煉出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這需要功底。比如低年級的一篇識字課文,老師一般只是教音、形、義,漢字背后隱藏的東西沒法提示出來,這樣的課就顯得單薄了。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故事,是一幅畫,這些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文字學知識。再比如朗讀教學,現(xiàn)在一到六年級,都是模糊的,因為老師缺乏朗讀學知識,只能把句子打在黑板上,讓學生一次次讀。再比如說,一篇文章,感覺很美,但說不出美在哪里,因為缺少文章學、修辭學等知識。文言文教學,如果缺少古文功底,對文本理解很膚淺,教學就很難深入。以己昏昏,豈能使人昭昭?以前是無知無畏,等到深入了解后,覺得很可怕,有時上課就覺得沒有底氣。所以,教師要不斷進修,提高功底,還要有名師引領,有了名師點撥就能夠少走彎路。中國教師報:你對現(xiàn)在的小語教材滿意嗎?薛法根:我們學?,F(xiàn)在使用三個版本的語文教材,總的來說還算滿意,各有千秋吧。如果說教材的不足,有三點意見:一是我覺得現(xiàn)在教材中有些選文的品位不夠,一些應景性的東西應該刪掉,要讓學生看到他這個年齡階段最好的東西。第二個,每篇課文后面的閱讀提示實際上是把文本最重要的教學價值提煉出來。因此,練習題的體例應該便教利學,但現(xiàn)在只在文本思想內容或者說主題上有所提示,沒有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作提示,思考空間很狹,價值不大。還有就是教材編寫時,各方不要刻意回避,不應該某個名篇你選了我就不用,為了強調特色,把人家好的東西,應該采納的也回避了,這樣不好。中國教師報:你如何評價這些年的小語教改?薛法根:我1988年參加工作,從事小語教學已經(jīng)20年了。我感覺這20年小語教學走了這樣一條路:上世紀90年代時語言文字訓練很扎實,對語文學科的本質定性非常準確。這是對的,但后來訓練越來越機械僵化。所以課改非常注重語文學科的文化內涵,強調人文性,強調實踐性,這也有它積極的一面。但過猶不及,很快出現(xiàn)了人文泛濫,所以又有人強調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化學習。總的來說,這些年的小語教學改革總是在搖擺中緩慢前進,在爭議中逐步完善,這是個好現(xiàn)象?,F(xiàn)在大家開始關注日常課堂,開展了常態(tài)課堂的研究,這是很有積極意義的。說課改必須要提課標。課標有三大好處:一是的確解放了思想,使我們對語文這一課程的認識更加豐富,站在學生生命成長的高度來認識語文教學,更有時代感;二是拓展了教學思路,以前語文課講讀為主,現(xiàn)在有了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對一線教師很有啟發(fā);三是注重了課外閱讀語文資源的利用,提出了大語文觀,這對學生的終身成長有好處。但現(xiàn)在的小語課標也有很多問題,操作性不強。比如年段教學目標不清晰,三維教學目標與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對應怎么辦……語文教學是一門科學,但現(xiàn)在沒有哪個教研部門在實實在在研究,而是把課標的解讀扔給了一線語文老師,我們苦不堪言。沒有哪個數(shù)學教師不知道教什么,也沒有哪個物理教師不知道教什么,因為他們的教材、課標都很清晰。而語文不行,語文老師需要自己開發(fā)教學內容。希望小語課標能夠盡快細化,清晰起來,可操作可評價。課標厚一點沒關系,厚了我們才能選擇。錢夢龍:實實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錢夢龍,1931年2月生,語文特級教師,兼任語文教育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教師報:語文教學紛爭由來已久,教學目標就是爭議的一個焦點。您認為語文課應該給學生什么?錢夢龍:從學科教學目標的角度講,語文課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什么是語文素養(yǎng)?我概括了這樣五個方面:一是對母語的情感態(tài)度;二是語文(讀寫聽說)能力;三是語文知識;四是文字審美趣味和能力;五是文化視野。我們國家以前什么都要“突出政治”,語文教學也不能幸免?,F(xiàn)在語文教學是“突出人文”,其實人文還是思想意識方面的內容,“突出人文”是“突出政治”的變種,是“突出政治”的余威。一直以來,加在語文教學上的要求太多了,領導的意圖是要把很多的東西,思想、品德、政治、道德等都引入到語文教學中來。這些東西要不要涉及?肯定要,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決定語文教學必然會涉及這些方面。問題是,同時要顧及這么多教學目標,語文教學不堪重負。這些教育目標,應該通過課程目標制定、教材編寫來體現(xiàn)。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主要就是要教會學生自己讀書,學生在走入文本、感悟語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沒有必要把思想、政治、道德這些都納入到語文素養(yǎng)中去。中國教師報:請概括性地介紹一下你的語文教學方法?錢夢龍:我的方法叫導讀法,這是我對自己幾十年來語文教學的一個總結?!叭鳌保础皩W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是導讀教學的指導思想;“四式”,即“自讀式”、“教讀式”、“練習式”、“復習式”是導讀教學的四種基本課型。具體的內容可以參考竇愛君老師編寫的《錢夢龍與語文導讀法》一書。我認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首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會讀書了,思想、道德等這些自然也上去了。我初中畢業(yè)不久就失學了,靠什么打下的精神底子?無非是通過閱讀,閱讀大量的經(jīng)典作品,與道德高尚的人對話,在閱讀過程中,精神底子、精神面貌受到感染,人文素養(yǎng)自然就提高了。因為我有這樣的經(jīng)歷,當了語文老師之后,我就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傊瑢崒嵲谠谔岣邔W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會學生讀寫聽說能力,這是語文教學最根本的問題。中國教師報:你在教學生涯中遇到過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錢夢龍:以前倒真沒有什么困惑,現(xiàn)在倒是有點了。為什么呢?我覺得,現(xiàn)在我們有些人對語文教學的闡釋有點過度了,我們語文教學本來已經(jīng)有的經(jīng)驗、好的傳統(tǒng)被解構了。在有的人眼里,連葉圣陶都成了阻礙語文教學的絆腳石。有人武斷地認為所有語文教師都不合格,都要重新培訓。在這種情況下,依靠行政力量強行推進課改,對此我很憂慮。中國教師報:你感覺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主要存在著什么問題?錢夢龍:現(xiàn)在是兩張皮。展示課,公開課,大半是表演,是教師展示自己才藝,不是常態(tài)課。常態(tài)課呢,主要是應試課,為了考分,不管什么教學規(guī)律。新課標制定了,除了少數(shù)真正對語文教學感興趣的教師,沒有幾個教師按這個上課的。除非是為了發(fā)表文章,才拿起新課標摘一點時髦的話。平時上課,新課標就像以前的教學大綱,對一般老師來說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路歸路橋歸橋。這說明什么?課標脫離教學實際,課標拋棄了廣大教師,教師也有理由拋棄你。制定課標本身是好事。但我對現(xiàn)在的課標不太滿意,嚴格地說,這不是課標,其實還是教學大綱。課標就好比是企業(yè)的產品標準,應該規(guī)定得非常具體、非常詳細,對教師日常教學、考試命題各方面都有制約,人家拿來就可以對比、運用,不需要解讀的?,F(xiàn)在呢,課標解讀的書滿飛天,各人解釋還不一樣,莫衷一是,這怎么能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有指導作用?當然,起步階段,我們也不能要求過高,但是希望課標制定者能夠實事求是,不要自我感覺太好,多聽聽各方意見,發(fā)現(xiàn)問題就應該及時完善。中國教師報:你如何評價這些年的語文教改?錢夢龍:對教改我是非常支持的。上世紀80年代,我是第一個搞教改的,“學生為主體”就是我首先提出來的。當時老師們基本上沒有這樣的意識,上課是“目中無人”的情況很普遍。所以,我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認識的主體,是發(fā)展的主體,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幫助學生但不能代替學生?,F(xiàn)在的教改我覺得太洋化了,缺少中國元素、民族元素,特別是語文教改。母語教學,完全用洋化的思想和方法教民族語言,把母語教學的傳統(tǒng)全丟掉了,這是不對的?,F(xiàn)在我們學美國等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家的語文教學,學不像。他們是把學和語言分開教學的,語言課學習語法規(guī)則、拼寫方法、一般的語言表達,文學課,按歷史選取作品,讓學生讀經(jīng)典。我們的語文課既要學文學,又要學語言文字。現(xiàn)在又突出人文,輕視知識。一門課程沒有知識框架支撐,叫什么課程?這樣的導向是值得憂慮的。這些年的教改成績還是有的,但總的來說比較浮夸,口號喊得多,實際教學還是應試那一套。應試壓力甚至已經(jīng)轉移到小學階段,連幼兒園都在所謂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幌子下向小學教學靠攏了。很多教育問題,不是僅靠教育內部本身的努力就可以解決的。我們只能盡自己所能為語文教學做點事吧。李鎮(zhèn)西:語文教學最富個性魅力李鎮(zhèn)西,1958年8月生,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語文特級教師,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校長。中國教師報:語文教學紛爭由來已久,教學目標就是爭議的一個焦點。您認為中學語文課應該教給學生什么?李鎮(zhèn)西:這個不好一概而論,小學語文、初中語文、高中語文目標應該有所區(qū)別,學生年齡不同,從語文中獲取的東西也不盡相同??傮w上來說,語文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表達,包括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學會傾聽,學會閱讀,學會交際;再往更深層次說,語文教學要給學生一個豐富健康的情感世界。我認為,一個語文素養(yǎng)高的人,一定是感情充沛的性情中人,這樣的人不會對周圍的人和事麻木不仁,而是既關注自己,也關注別人,關注社會和自然。當然,還不僅僅是充沛的感情,還應該有充實的思想。語文還應該激蕩人的心靈,點燃人的思想。因此,由近至遠,語文教學的目標可以分為知識、能力、情感和思想四個方面。當然,教學中這幾個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開的。中國教師報:你認為上好語文課最重要的是什么?現(xiàn)在中學語文教學主要存在著哪些問題?李鎮(zhèn)西:上好語文課,需要一些基本的教學技能、技巧,比如課堂導入設計,教學語言的藝術,更重要的是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一個智慧的教師應該把“教”的過程變?yōu)椤皩W”的過程,著眼于學生的學?,F(xiàn)在中學語文課最大的問題是缺少語文味,在不少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學還以傳授知識為主,以應試為根本目標,甚至把語文課上成數(shù)學課、化學課,比如強調讓學生畫知識樹、強調知識體系和結構。因此現(xiàn)在缺少感染力、沖擊力強的語文課,缺少催人淚下的語文課。雖然課堂中多了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其實學生所說的還是教師設定的答案,教師也不希望學生的回答超出自己劃定的范圍。這種“偽對話”現(xiàn)在相當普遍,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然處于強勢地位,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本位的教學思想還沒有真正落實。這些問題與教師的知識儲備、文化儲備有關系。語文教學內容涉及面很廣,文學、思想、科技等領域在語文教材中都有體現(xiàn)。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是博覽群書、視野開闊、學識淵博的人。如果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沒有教參就不會上課,對教材的解讀與學生一個水平,上課時捉襟見肘,自然不受學生歡迎。中國教師報:你在教學生涯中遇到過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李鎮(zhèn)西:要說最大的困惑,還是我的的語文教學和學生過去所受語文教學脫節(jié),也和社會的語文環(huán)境脫節(jié)。我教的都是中學生,可他們對語文的理解很片面,更多還是把語文理解為僅僅是知識,閱讀和寫作都很公式化,沒有靈氣。不是說所有學生都這樣,但的確相當多的學生如此,因此,每當我接手新生,都要花很大的力氣來轉變他們對教育學習的觀念。另外,我們社會的語文環(huán)境太差,滿街到處都是錯別字,許多流行歌詞也是病句很多,整個社會沒有閱讀的氛圍,這都影響著學生的語文學習。又比如學校要建設書香校園,但很多學生家長從來就不讀書,自然也不會支持。還有,我現(xiàn)在努力追求如何將語文課上得更瀟灑些。我一直主張語文課要上得輕松、瀟灑。其實,說實話,學生也一直很喜歡我的語文課。有時因為調課,我的課提前了,看到我走進教室,學生會很開心,情不自禁地興奮地看著我,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幸福。越是這樣,我就越要追求,讓我的每一堂語文課都對得起學生的期待與向往。中國教師報:你對現(xiàn)在的中學語文教材滿意嗎?考試是否制約著你的教學?李鎮(zhèn)西:我對教材沒太多想法?,F(xiàn)在教材多元化了,這是一個好事?,F(xiàn)在還是有一些課文不應該作為語文教材,而放到思想政治教材中去更好些。另外我希望教材不要太厚,要給師生留一點自主選擇的空間。說到考試對教學的制約,我有個觀點。語文課不像數(shù)理化,數(shù)理化學生的考試成績可能會相差很大,而學生的語文成績往往相差不大。消極一點來說,不管你在語文課上怎么改,學生的考試成績不會與其他班級有太大的差距。如果你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讀寫能力,考試是不會差的。語文課,最主要的是要打開學生的視野,積淀他們的素養(yǎng)。我很早就提出,初一初二、高一高二搞素質教育,初三高三搞應試教育,不用擔心教改過不了考試關。再說,現(xiàn)在的考試進步也很大。平時我們也許感覺不到,但如果把時間跨度拉大些,比如你去比較一下1998年與2008年的語文高考題,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考試的變化與進步真是很大。就是說,語文考試越來越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了,我們搞語文教學改革,不用擔心考試。中國教師報:你對語文課標怎么看?又如何評價這些年的語文教改?李鎮(zhèn)西:現(xiàn)在大家對課標的爭議很大,我總體上是持肯定態(tài)度。中國這么大,一個課標要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是不太可能的。課標也不宜搞得太細,太細了反而不好操作,因為中國地域遼闊,各地區(qū)的情況也有差別,教師素養(yǎng)的差別太大,所以課標應該有彈性、靈活性。我可以說是與改革開放同步發(fā)展的,是和我國的語文教學改革同步發(fā)展的。1978年我進大學,大學畢業(yè)后后就一直當老師,所以我是真切感受到中國的變化和語文教育的發(fā)展進步。三十年前的語文教學就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那一套,寫作文就是“記一件有意義的事”?,F(xiàn)在不同了,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與時代發(fā)展息息相關。因此我認為語文教學改革,從理論到實踐都有了不起的進步,這從教材選編、教法變化等方面也能看得到。課改著眼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現(xiàn)在沒有哪個教師再會認同“滿堂灌”了,雖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能接受這個觀念,就是非常大的一個進步?,F(xiàn)在是一個群星璀燦的時代——名師輩出,也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各種教學流派建立。雖然語文教學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我認為它正在逼近語文學科的特點,逼近人的心靈。語文教學將是最富個性魅力的精神創(chuàng)造過程。王君:語文課的青春氣息很不夠王君:36歲,重慶外國語學校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國教師報:語文教學紛爭由來已久,教學目標就是爭議的一個焦點。您認為初中語文課應該給學生什么?王君:語文課自然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即提高聽說讀寫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同時初中階段是學生生命意識形成的初級階段,是一個啟蒙階段,語文教師應該在完成傳授學生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對生命有一種健康的認識,對人生有一種最初的規(guī)劃,對青春理想有一種最初的描模。在這三年時間里,在語文教育中,要給學生樹立一個成人意識。要讓他們意識到,初中與小學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他們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要對自己的青春生命負責,要讓學生對生命具有一種神圣感,一種責任感??赡苡腥藭f這是思品課不是語文課,其實不然。一個好的語文課是沒有辦法把這些東西隔開的。對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一直爭議很大,現(xiàn)在流行的說法是回歸,強調語文是工具,這無疑是正確的。但一堂語文課,一個語文教師只教工具絕對不行,成不了好的語文教學。一個好的語文教師必須投入感情,必須把生命的意識、美的意識投入到語文教學當中。哪怕是初三高三的學習,也不能只落實工具性。兩者事實上是不能分開的。中國教師報:你認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是什么?王君: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沒有語文味,或者說語文的個性不夠;二是語文教學中青春的氣息不夠,非常死板,非常缺乏活力,沒有找到突破自己瓶頸的途徑?,F(xiàn)在語文課經(jīng)常受到質疑:這是語文課還是思品課。原因在于,語文學科的本體位置確認太模糊。語文說是核心學科,事實上也可以說是邊緣學科。語文課到底要給學生什么,什么形式的教學才是語文教學,語文味怎么界定,對這些問題語文老師都很困惑。語文課不像其他學科的味純真,一線教師越來越模糊,自然不知道到底應該怎么教。第二個問題,青春氣息不夠。課改多年,想了很多辦法想攪動語文課堂。現(xiàn)在有人說語文課堂太花哨,要回歸,其實這是不了解一線教學,特別是對農村學校不了解。花哨主要是在公開課上,一線的語文教學,特別是農村的語文課堂總體上來說還是非常非常沉悶,形式特別特別單一。如果公開課上那些豐富多彩的方法有一小部分能夠進入家常課,語文課就會有很大的改觀。一線常規(guī)的語文課堂教學還是圍繞著考試、分數(shù)在轉,題海戰(zhàn)術沒有根本改變。中國教師報:你在教學生涯中遇到過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王君:用朋友的話說,我們是一群耕“天”的人,對語文教育有一種狂熱、癡迷,總是希望能在語文教育中獲得獨特的生命體驗。不管在課改前后,農村還是城市,我走的都是現(xiàn)在課改的道路。我的教學能力不算差,教學效果一直也比較好。我感覺到,要改變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先要改變學生對語文教學的認識?,F(xiàn)在的學生比我還功利。我用我的辦法帶了他們兩年多,語文成績也一直都名列前茅?,F(xiàn)在到了初三,我鼓勵他們要挺住,不要被題海淹沒,不要成為考試的奴隸,不要成為考生要成為學生。還是有學生提出:老師,我們這樣行嗎?失敗了怎么辦?有抵觸心理。當你撞到這種現(xiàn)實的教育背景的時候,當你看到學生決心丟棄詩意的東西,當你感受學生那種成為功利的學習者的強烈欲望,你會非常難過。這對我是最大的打擊。課堂教學對我一直是挑戰(zhàn),要把語文課上好太不容易了,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是永遠適用的,沒有任何一種教學形式是永遠適用的。語文教師需要像一個生命的魔術師,不斷地發(fā)掘自己的潛能,發(fā)掘語文的潛能。我從教16年,上了無數(shù)的課,也獲得了很多的獎,但也經(jīng)常有手足無措的時候。每天晚上總是想,這課文明天用什么方式去教?這個教學思路是最恰當最科學最優(yōu)美最藝術的嗎?每次走進課堂,往好處說,我都有一種神圣感;往壞處說,有如履薄冰的感覺。對我來說,每堂課都是新的,我從不覺得自己已經(jīng)駕輕就熟,重復自己是很無聊的事?,F(xiàn)在,我的困惑和質疑主要是來自于內心,來自于對自己教育教學生命的反省。我經(jīng)常感覺到需要反思、需要提高、需要學習,有時這種感覺會來得非常猛烈,好像重新回到了一個生手的狀態(tài),進入了教學的盲點。可能對于一個有教育理想的教師,這種盲點會不斷出現(xiàn)。因為我們正處在一個即將形成我們自己的語文教學哲學、教育哲學的瓶頸階段。我想,不是每個人都有力量成功地突破瓶頸的。但是,如果形不成,進一步的教學實踐就完全可能淪為對過往教學的炒冷飯式的重復。很可悲。中國教師報:你對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滿意嗎?王君:我對教材是滿意的。語文教學效果如何與語文教材好與不好,關系不大。各地教材那么多,面目基本相似?,F(xiàn)在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沒解決,即語文學科的知識系列沒有建立。沒有這個教材怎么編?所以現(xiàn)在的教材,刪一篇,加一篇,無所謂,高中課文拿到初中上也沒啥。在這種背景下,教材編到這個地步已經(jīng)很不錯了。更重要的還是教師素質本身。中國教師報:你如何評價這些年的語文教改?王君: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教改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但沒有教改會更糟糕,更加死氣沉沉。因為教改,我們知道了原來還有那么多新理念,新追求。教改為語文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為我們提供了反思的范本。現(xiàn)在質疑教改的聲音越來越多,我覺得不能完全否定教改。教改理念是正確的,很多問題不是教育自身能夠解決的。教改反思不能矯枉過正。張朋朋:語文教學的問題應該從根子上找原因“我不怕說話,就是怕寫文章!”很多人這樣說。“我手寫我口”,怎么對他們不適用呢?小學6年,中學6年,12年的語文學習后,不會寫文章的人相當普遍,以至于語文教學屢屢被詬病,幾乎落到全民共討之的地步,雖幾經(jīng)改革,依然收效甚微。語文教學到底怎么了?……這些困惑,在北京語言大學張朋朋教授看來,全在于“根子上出了問題”。張朋朋與外國人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他的工作就是教外國人說普通話,寫中文。一、為什么外國人覺得漢語和漢字難學1988年,張朋朋去法國留學,同時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在大學教漢語。盡管張朋朋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學生還是不斷減少,50多個學生最后只剩下不到10個人。法國學生覺得漢語和漢字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和文字。這幾乎是所有想學漢語和漢字的外國人共同的體驗,也幾乎是所有教外國人學漢語和漢字的中國人共同的遭遇,張朋朋卻不甘心,他想改變這種狀況。張朋朋起先考慮,是不是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對??蓢L試改變幾種教法后,還是解決不了問題。他開始考慮教材的編寫和教學模式問題,這一下,張朋朋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對外漢語的教材基本上采用的是“語(言)、文(字)一體”的編寫方式,相應地,教學模式幾乎都是“語(言)、文(字)并進”?!罢Z、文一體”,就是在教材編寫上,“語言”材料用“文字”來書寫,如:“甲:您貴姓?乙:我姓張?!薄罢Z、文并進”則是,一邊教“語言”,一邊教“文字”,“語”和“文”同步進行。在中國的語境下,這算不上問題。因為中國學生上學前就已經(jīng)會說中國話了,邊讀課文邊認字,對中國學生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對既不會說中國普通話,更不認識漢字的外國人來說,這種學習的難度遠遠超過了學習使用中國筷子?!耙驗闈h字不是拼音文字,認讀困難,起不到輔助發(fā)音的作用,所以漢語普通話的材料用漢字來書寫,漢字就成了外國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絆腳石。”張朋朋分析道。而漢字書寫教學同樣存在嚴重問題。因為“語、文并進”,文字教學服從語言教學(文從語),因此,“說什么話,教什么字”。于是,在簡單介紹完“基本筆畫”后,馬上就讓學生寫“您”、“貴”、“姓”、“謝”等復雜的合體字。并且教材中所出現(xiàn)的漢字是雜亂無章的,沒有把漢字字形作為一個有規(guī)律的組合系統(tǒng)來教。漢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也就不奇怪了。張朋朋發(fā)現(xiàn),正是這種“語”、“文”不分,“文”從“語”的教材編寫及教學模式,直接導致了他的法國學生知難而退?!罢Z、文一體”、“語、文并進”的教學模式,既不利于“語”的教學,也不利于“文”的教學,“就像兩條腿被綁在一起,哪條腿也邁不開”。張朋朋說。語言文字理論決定語言文字教學理念。“語、文一體”所反映的教學理念是源于一種什么樣的語言文字理論?張朋朋認為,它源于至今仍在國內學術界占主流地位的一種學說──“文字表語說”,其代表人物是被稱為現(xiàn)代語言學之父的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根據(jù)“文字表語說”,語言是通過“音”來表達“義”,文字是用“形”通過“音”來表達“義”,即語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只是研究語言的材料。索緒爾進而認為:“我們一般只通過文字來認識語言。研究母語也常要利用文獻。如果那是一種遠離我們的語言,還要求助書寫的證據(jù),對于那些已經(jīng)不存在的語言更是這樣?!彼?,索緒爾主張只建立“語言學”,不建立“文字學”。索緒爾肯定沒有想到,他的語言文字理論竟會讓遠在千里之外的中國掀起了一場至今尚未平息的軒然大波。二、漢字落后論的歷史背景及后果好像沒有哪個國家的國民曾像中國人這樣一度對自己的語言文字深惡痛絕,而這種體現(xiàn)在語言文字上的崇洋媚外卻又不是一句簡單的“數(shù)典忘祖”就可以解釋的,恰恰相反,激憤的背后是拳拳愛國之心。這一切,源于中國近代遭受的種種屈辱。清末,一向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律的中國知識分子急于為備受凌辱的祖國尋找一條強國之路。在改良救國、革命救國、實業(yè)救國等各種理論和實驗應運而生的同時,一條邏輯出現(xiàn)了:西方列強打敗我們靠的是堅船利炮——他們能造出堅船利炮是因為他們有好的教育——他們有好的教育是因為他們的文字簡單(拼音文字),語言統(tǒng)一(不像中國有那么多差別懸殊的方言)。于是,清末民初,被稱為“語文現(xiàn)代化運動”的漢語拼音運動、國語運動和白話文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應該說,在當時,三大運動對提高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起了相當?shù)淖饔?。然其極端,則是要廢除漢字,走拼音化道路;廢除文言文,只學白話文;廢除方言,只講普通話。索緒爾的理論就是在這個時候流傳到中國的?!埃ㄎ淖郑┪ㄒ淮嬖诘睦碛墒窃谟诒憩F(xiàn)語言”,文字的本質是字音。既然如此,文言文就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它不表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漢字是表意文字,不是表音文字,所以漢字是落后文字,應該走拼音化之路。迫切的強國愿望,西方主流的語言文字理論,兩相融合的結果是“文字改革”和“漢字拉丁化運動”在中國持續(xù)了近一個世紀。而我們所看到的是:在中文教學方面,中國已經(jīng)基本上廢止了文言文的使用,在中小學教學中重“白話”,輕“文言”。結果,今天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幾乎喪失了文言文的讀寫能力,我國前人所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出現(xiàn)了斷層。而令人驚訝的是,即使經(jīng)過10多年的語文教學訓練,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仍和人們的期待相距甚遠。在對外漢語漢字教學方面,根據(jù)“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理論所編寫的教材是“語文一體”和“文從語”的,教學模式是“語文一體”、“語文并進”。這樣教的結果,漢語和漢字成了外國人感到最難學的語言和文字。直到今天,“語言決定文字,語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文字表現(xiàn)語言、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等提法在我國學術界還占統(tǒng)治地位。也依然有人像許多外國人一樣,堅持認為漢字難學難記難寫,甚至認為漢字阻礙了中國的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笆褂脻h字的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依然在使用漢字,崛起之勢令世人驚嘆;臺灣至今仍在使用所謂的‘繁體字’,卻早已是‘亞洲四小龍’,那些認為漢字阻礙社會進步的人怎么就看不到這樣的事實呢?”張朋朋非常激動地說。三、張朋朋:“文字表語說”是錯誤的!更讓張朋朋非常不滿的是,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說,“我們的研究將只限于表音文字”,不包括表意的漢字。他還說“對漢人來說,表意字和口說的詞都是觀念的符號;在他們看來,文字就是第二語言。”。也就是說,索緒爾自己都認為,他的理論只適用于使用表音文字的國家,而不適用中國。盡管其原著和漢譯本中都明明白白寫有這樣的話,但是這依然不妨礙中國的語言學者將“文字表語說”視為公理。根據(jù)“文字表語說”的理解,文字的本質是字音。而張朋朋認為,文字的本質是字形而不是字音。張朋朋說,從文字的產生看,人類創(chuàng)造文字就是創(chuàng)造表示一定意義的字“形”,判斷一種文字是什么時候產生的也是根據(jù)字“形”出現(xiàn)的年代,文字的基本的特征就是有可以刻畫或書寫的、表示一定意義的字“形”。因此可見,文字的“形”和“義”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而且字“形”是決定文字的性質、面貌和發(fā)展的根本屬性。所以,張朋朋認為,文字的本質不是字“音”,而是字“形”。字“音”只是文字和語言之間聯(lián)系的“中介”,不是文字的本質。有研究表明,文字是看懂的,不是聽懂的。北師大的實驗心理學家在研究中文閱讀時發(fā)現(xiàn)“閱讀中文時語義的激活主要是由字形而非語音決定的”,“語音在語義的通達中不是必需的”,“語音轉錄不是一個必經(jīng)的階段”,從而用實驗證明了人腦有視覺通道,文字是直接用“形”來表“義”的,不是非要通過“音”才能表“義”。這就從實驗的角度證明了字音是文字的本質是錯誤的。張朋朋也不認同“文字表語說”主張的文字表現(xiàn)并記錄語言這個觀點。他說,語音是聽覺的,是無形的,而文字是視覺的,有形的,有形的文字表現(xiàn)不了無形的語言。文字記錄的只是語言所表達的意義,而不是語言本身。四、文字表義說——將聽說能力和讀寫能力區(qū)分開來“文字表義說”將文字與語言相提并論,認為文字不從屬于語言,而是和語言一樣,都是表達人的思想的。只是兩者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語言是口頭的,文字是書面的,字“音”是語言和文字之間聯(lián)系的中介。張朋朋介紹說,“文字表義說”不是從國外引進的,而是在中國的漢字土壤中產生的。中國漢代學者楊雄在《法言》一書中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痹跅钚劭磥?,語言是用發(fā)出的語音來表達內心的思想的,而文字是用書寫的字形來表達內心的思想的。中國近代著名文字學家唐蘭先生在《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字改革基本問題》(1956)一文中明確地說:“文字是用它自己的形體來表達人的思維活動、認識活動。當人們寫一個文字的時候,目的是在寫他的思想,而不僅為的是寫語言;當人們看文字的時候,也只是看它所包含的內容,不一定把它當作語言;只是把它讀出來的時候,才由文字轉化為語言。”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陳夢家先生在《中國文字學》(2005)一書中說:“人類表示思想與情感可有許多方法,就是‘姿態(tài)’、‘聲音’、‘符號’、‘語言’、‘文字’等。一個人對于某一事的贊同,至少有五種方法表示:點一下頭是姿態(tài)的表示,發(fā)出一聲‘呃’是聲音的表示,說出‘可以’是語言的表示,在紙上畫出一個‘+’是符號的表示,寫出一個‘可’字是文字的表示。文字既為社會公認的傳達思想的工具,所以必須定形才能互相了解。”而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法國哲學家德里達也對索緒爾的理論提出了質疑,提出“文字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的主張。“文字表義說”對人的“語言能力”和“文字能力”作了區(qū)分,認為“語言能力”是聽說能力,是為了滿足人們進行口頭交際的需要,由人的聽覺器官和發(fā)音器官完成的;“文字能力”是讀寫能力,是為了滿足人們閱讀和寫作的需要,由人的視覺器官和手臂完成的。從母語學習的角度說,人的“語言能力”是從聽語言開始,自然習得的,不需要人的幫助,但需要語言環(huán)境;而人的“文字能力”是從看文字開始的,不能自然習得,需要他人的幫助和借助文字材料經(jīng)過專門學習獲得。也就是說,人習得語言能力和獲得文字能力的過程和方式是不同的,兩者有不同的規(guī)律,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有的人不怕說話卻怕作文。因為人聽懂和說出話語的“語言能力”與讀懂和寫出文章的“文字能力”不是同一種能力。接下來的分析就是水到渠成了。因為人的語言能力和文字能力是相對獨立的,人們獲得語言能力和文字能力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法來培養(yǎng)兩種不同的能力。換句話說,用教文字讀寫能力的方法是教不出語言聽說能力的,用教語言聽說能力的方法也是教不出文字讀寫能力的。“啞巴英語”的出現(xiàn)就是過于重視“文字讀寫能力”,忽視了“語言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道理,以往對外漢語教學因為“語文一體”、“語文并進”,聽說讀寫能力同時教,結果教學效率很低,使得漢語、漢字被外國人認為是世上最難學的語言和文字。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興奮的張朋朋馬上著手編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