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秦國是怎樣崛起的秦國是怎樣崛起的?——重讀商鞅變法聶作平令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國崛起運動,竟然以近乎開玩笑的方式拉開了帷幕。時間是距今兩干多年前的公元前359年,地點是當時的絕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都異常邊遠的秦國首都櫟陽。這天,秦國政府在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棍,并宣稱,如果有誰愿意把這根木棍從南門扛到北門,賞十金。櫟陽雖是秦國都城,但比起今天的鎮(zhèn)子,其實大不了多少,南門到北門,也就兩三公里吧。這么近的路,這么輕的工作,政府竟然愿意花費十金?圍觀的人都以為此乃咄咄怪事,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卻沒人接招。一會兒工夫,政府又加價了:還是這根木棍,還是從南門扛到北門,賞五十金。好半天,終于有個人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把這根并不沉重的木棍扛到了北門?!弧耙馔狻钡氐玫搅烁哌_五十金的獎賞。這起小概率事件的幕后推手有兩個,一個是秦國最高統(tǒng)治者秦孝公,一個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工作的商鞅。據(jù)說,商鞅之所以干出這種令時人和后人都嘖嘖稱奇的怪事,是他怕民眾不信任政府,需要通過這種出高價干無聊事的方式來立信,來表明政府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會說到做到。所以,這件事的另一個歷史名稱就叫“徙木立信”。徙木是否真的達到了確立政府信譽的預期,時過境遷,我們已經(jīng)很難進行準確的評估。不過,以后人的眼光看,徙木事件給了我們另一種深刻的暗示:政府之所以為政府,就在于它為了達到自身目的,從來都不惜采取任何極端的、匪夷所思的措施。事實上,一言以蔽之,商鞅變法果真就是一場極端的、匪夷所思的從政治到經(jīng)濟,從文化到民風的激進改革。改革的目標是為了大國崛起,公正地說,商鞅做到了。但他本人卻慘遭橫死,而生活于這場崛起運動下的秦國民眾,盡管眼見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卻不僅沒能擁有日甚一日的幸福,反而與這個冷冰冰的祖國越來越對立。一商鞅并不姓商。他姓公孫,名公孫鞅,因具有衛(wèi)國國君的遠支血統(tǒng),又稱衛(wèi)鞅。至于商鞅這個名字,那是多年以后,當他在秦國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目眩的成效,并率軍打敗了秦國的世仇魏國后,秦孝公把於和商的十五個邑作為他的封地,號商君,后人因而把他叫做商鞅。商鞅時代,社會急劇動蕩,天下風云四起。當是時,春秋時期的幾百個諸侯國,經(jīng)過幾百年大魚吃小魚式的兼并,已經(jīng)只余下了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大諸侯和中山、宋等十幾個蕞爾小國。春秋時期大師輩出、百家爭鳴的盛況,延至戰(zhàn)國,已然急劇萎縮。或者說,當時的知識分子已經(jīng)不再像老子、孔子和莊子那樣追求形而上的思想,而是熱衷于能夠迅速獲取功名的權(quán)術(shù)。這種情況下,商鞅像他同時代的眾多年輕人一樣,對刑名之學非常推崇。春秋時期百家爭鳴,不管各自的觀點有多大差異,但要言之,各家學說的核心其實只有兩點:其一,君子如何修身;其二,君王如何治理天下。但到了商鞅的戰(zhàn)國時代,知識分子已經(jīng)不再關心君子如何修身,而是只對君王如何治理天下感興趣。秦國的起源,是在公元前9世紀,一個叫非子的人為周王室養(yǎng)馬,得到了一小塊封地,號為秦贏,得以作為周王室的附庸而存在于偏僻的甘肅一帶。一百多年后,非子的后人秦襄公幫助周平王抵抗西戎進攻,并配合平王東遷,平王于是把秦從附庸提升到了諸侯地位。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秦國才與東方的其他諸侯平起平坐。由于地處苦寒邊遠之地,文化落后,交通閉塞,民風蠻勇,雖然出現(xiàn)過秦穆公這樣的霸主,但大多數(shù)秦國國君都碌碌無為,秦國一向被東方諸國看不起,“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國際上根本不把秦國視為平等的成員,而是把它看做未開化的野蠻人部落。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繼位。這是一個只有21歲的熱血青年。就在幾年前,當他的父親為國君時,曾經(jīng)在與魏國的石門大戰(zhàn)中大獲全勝,這是秦國多年以來對東方諸侯的一次少有的勝仗。父親的壯舉與秦國的尷尬都在激勵著這個企圖勵精圖治的年輕君主。他恥于秦國的落后狀況,決心施行改革,以便使被諸侯輕看的秦國強大。為此,甫一上任,秦孝公就發(fā)出了求賢令。在求賢令里,他極其沉痛地指出了秦國面臨的困境:“國家內(nèi)憂不斷,根本無暇顧及外事,三晉攻占了我們祖輩所據(jù)的河西,諸侯看不起秦國,這真是莫大的恥辱啊?!?國家內(nèi)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丑莫大焉。)并宣布:“不管是我國干部群眾還是外國友人,凡是有能力有辦法使秦國強大的,我就給他官做,并分封他?!?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商鞅就是在得知秦孝公的求賢令后前往櫟陽的。相對于秦國,他是一個外國人。一個外國人,不遠千里來到秦國,不僅是為了使秦國崛起,他還想給自己搏一個出人頭地的錦繡前程。在這之前,衛(wèi)國人商鞅在秦國的仇國魏國謀生,充任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雖已年邁多病,卻有識人之明。他認為商鞅是個人才,極力向魏惠王推薦。但魏惠王對商鞅不屑一顧。公叔痤又提議,即便你不肯用他,那也必須殺了他,免得他為別的國家服務。但魏惠王的反應,正如商鞅在獲知此事后對公叔痤說的那樣:他既然不肯聽你的話用我,又怎么會聽你的話殺我呢?就在秦孝公繼位前一年,公叔痤在與秦國的戰(zhàn)爭中被生擒。商鞅在魏國失去了主子,再加上第二年秦孝公的求賢令傳來,他便義無反顧地奔赴了遠離中原的櫟陽,希望在那個被東方文明國家視為蠻夷之地的邊遠小邦混出個名堂來。二雖說秦孝公下了求賢令,但也不是隨便哪個冒充人才,他都會親自接見。這樣,自以為懷揣利器的商鞅也不得不找門子走捷徑,那就是通過秦孝公特別寵信的近臣景監(jiān),由他向秦孝公推薦自己。關于景監(jiān),有人認為他的身份是宮中太監(jiān),但至少目前史料還不足以證明或證偽。司馬遷只說他是孝公的“寵臣”、“嬖臣”,總之,就是領導身邊說得上話的紅人吧。秦孝公與商鞅在正式確立主仆關系之前,一共交談了四次。第一次,商鞅向秦孝公大談帝道,也就是如何用三代圣君的辦法統(tǒng)治國家。秦孝公對此很不感冒,不時低頭打瞌睡。第二次,商鞅向秦孝公講解王道,也就是儒家提出的仁義治天下的主張。這個還是沒能提起秦孝公的興趣。第三次,商鞅試著給秦孝公分析霸道,也就是用法令和武力治理國家。這一回,秦孝公來勁了。事后,他告訴景監(jiān),你那個朋友還不錯,我還想和他談談。第四次,商鞅終于知道秦孝公要的是什么了,他一上來就摸著了秦孝公的G點,給他頭頭是道地講解強國之道?!匦⒐腉點就是,他沒有耐心去做什么三代的圣君,他要的東西非常實際,就是如何讓秦國以最快的方式做大做強。從商鞅四次改變自己的政治主張,以便適應秦孝公之所需來看,他其實并沒有理想?;蛘哒f,他的理想只是希望秦孝公在給他施展身手的政治舞臺的同時,順便給他鮮衣怒馬的高官厚祿。與此相反,秦孝公則是有理想的,他的理想就是盡快使秦國強大,不僅不能再讓東方諸侯瞧不起,還要進一步使他們臣服甚至干掉他們。當商鞅如愿以償?shù)爻蔀榍貒@個以秦孝公為董事長的無限責任公司的總經(jīng)理時,老板的理想也就成了他的理想,老板的靈魂也就成了他的靈魂。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王室名存實亡,諸侯鼎立,爭戰(zhàn)不已。本質(zhì)上說,每個諸侯國的國君,都盼著自己一枝獨大,成為天下霸主。為此,先后有多個諸侯國,進行了多次政治、經(jīng)濟改革。但像商鞅變法的步子那么大,以至于大得扯著蛋的,卻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商鞅變法分為兩步推進。第一步是在公元前359年,第二步是在公元前350年。從秦孝公任命商鞅為主持變法工作的左庶長開始,到秦孝公去世后商鞅本人慘遭橫死為止,商鞅新政在秦國持續(xù)了l9年。l9年的兢兢業(yè)業(yè),秦國的確如同秦孝公和商鞅規(guī)劃的那樣,非常神奇地從西方崛起,不但擊敗了老對手魏國,還把疆土向東方擴展了一大步。一百多年后,奉國能在七國中秀出,成為戰(zhàn)國的終結(jié)者.也和商鞅變法密不可分。吊詭的是。盡管秦國的崛起非常成功,但秦國依然被東方諸侯輕看。先前是把這個國家看作夷翟之邦,后來則把它視為虎狼之國?!湓?。軍事上的強大和經(jīng)濟上的富足,這些表明國家強盛的元素,并沒有為秦國贏得比以前稍好的國際形象。相反,東方諸侯從輕看秦國變成了仇視秦國。秦國的國際形象比以前更差了。至于生活在商鞅時期的秦國民眾,他們對商鞅這個一心幫助自己祖國崛起的外國人,更無好感可言。三商鞅的政治主張和變法精神,集中展示在后人為他編纂的《商君書》里。商鞅在秦國歷時l9年的變法,要言之,最核心的東西不過兩個字:農(nóng)戰(zhàn)。農(nóng)是農(nóng)業(yè),戰(zhàn)是軍事。和當時的大多數(shù)變法一樣,商鞅的從農(nóng)戰(zhàn)著手的改革看起來也沒有什么新鮮之處?!@然,他的新鮮之處不在于改革對象,而在于改革理念和改革手段。商鞅的改革理念,在《商君書》里可以找出幾句話來概括。其一:“國家政策制定的是人民憎惡的東西,人民就弱;國家政策制定的是人民喜好的東西,人民就強。人民弱了,國家就強;人民強了,國家就弱?!?政作民之所惡,民弱;政作民之所樂,民強。民弱國強,民強國弱。)其二:“國家施行善政,民眾中就一定會出現(xiàn)許多奸詐之人。國家富有,但執(zhí)行讓人民貧窮的政策,叫做富上加富,富上加富的一定就強大。國家貧窮,但執(zhí)行讓人民富有的政策,叫做貧上加貧,貧上加貧的一定就衰弱?!?國為善。奸必多。國富而貧治,日重富,重富者強。國贊而富治,日重貧,重貧者弱。)其三:“人民弱勢,國家就強大,人民強大,國家就弱勢,所以治理有方的國家一定要使人民處于弱勢?!?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凡此種種,在《商君書》的不同篇章里,都以大同小異的表述出現(xiàn)過,它們無疑就是商鞅變法的核心理念?!睦砟罹褪菍遗c人民對立起來,有國家的強大就沒有人民的幸福,有人民的幸福就沒有國家的強大。要實現(xiàn)獨裁者讓國家強大的理想,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使人民更加弱小——換言之,大國崛起的基石,就是人民的苦難和淚水。一個雄視四海的大國的崛起,注定要以犧牲全體民眾的幸福為代價。在這種改革理念之下,商鞅變法的具體手段,幾乎都是圍繞著如何通過使民弱來達到使國強的政治理想而展開的。對生活在彼一時代的秦國人來講,這政治理想來自于老板秦孝公也好,還是來自于商鞅這個外籍助理也罷,都是一種從天而降的苦難。概括說,商鞅變法的主要手段,就是從三個方面來弱民,通過弱民,使國家崛起。這三個方面分別是:愚民、辱民和窮民。在歷代統(tǒng)治者,尤其是施行獨裁的統(tǒng)治者眼里,如果治下的人民都是些蒙昧無知的愚民,事情就比較好辦了。因為愚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比較好欺騙,甚至他們感知痛苦的能力也相應遲鈍。所以,最好的辦法無疑就是把全國人民都變成一個個連名字都不需要的只有編號的機器。在愚民方面,商鞅制定的主要政策有:其一,禁止民眾閱讀詩書。讀書使人明智,知識就是力量。在迫不及待要使民眾愚昧無知的統(tǒng)治者眼中,能使人明智并帶給人力量的詩書非常不合時宜。商鞅曾多次指出,詩書和禮樂、誠信、仁義,以及愛好和平之類的品行一樣,都是如同虱子般有害的。一個國家倘若容許這些東西存在,這個國家就很危險。他認定的理想狀態(tài)是:“愚昧的農(nóng)民無知無識,不會推崇學識,就會一心一意地種莊稼?!?愚農(nóng)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nóng)。)為了禁絕民眾閱讀詩書接受教育,一輩子當個快樂的勞動機器和戰(zhàn)爭機器。商鞅像如今的掃黃打非展示勝利果實時,必定要把黃和非的東西當眾焚毀一樣,也一把火燒掉了大量民間私藏的詩書。這一點,直接啟示了秦孝公的孝子賢孫秦始皇,后來搞了更大規(guī)模的焚書??上?,就像唐代詩人譏諷的那樣: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以后歷代統(tǒng)治者不時興起文字獄,把那些沒有與時俱進的書籍視作人民不宜的洪水猛獸,其發(fā)明專利,即屬商鞅先生。其二,禁止民眾自由遷徙。春秋戰(zhàn)國時期,雖然我們把那些大者地方數(shù)千里,小者不過數(shù)十里的諸侯稱之為國,但當時的國和今天的國還是有根本區(qū)別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時的各國民眾,都有自由遷徙、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擇地而居的權(quán)利。齊國文化發(fā)達,我們遷到齊國;楚國好做生意,我們遷到楚國,均無不可。商鞅卻認定,民眾自由遷徙,如果是遷到國外,必然會使秦國國君治下的民眾減少?!菚r不但不提倡計劃生育,反而鼓勵母親們都像羊媽媽豬媽媽一樣,最好多生幾個;即便民眾只是在國內(nèi)自由遷徙,他們也會因見多識廣而不好管理。所以,商鞅提出:“禁止民眾自由遷徙,那么他們就會愚昧無知。如此一來,那些不安分的到處遷徙的人就會失去混飯吃的地方?!?使民無得擅徙,則誅愚。亂農(nóng)之民無所于食而必農(nóng)。)窮根究底,正是商鞅第一個以國家立法的形式,中止了人民用腳投票的權(quán)利。其三,禁止民眾與外國人交往。再愚昧的民眾,一旦有機會和外國人交往,就會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自然就會把自己的生活與外面的生活加以對比,從而產(chǎn)生統(tǒng)治者不待見的邪念。誠如是,則愚民政策肯定很失敗。是故,愚民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在向民眾鼓吹自己的政策亞克西的同時,還要隔絕民眾與大墻外的溝通,這樣謊言才會成為真理,并被民眾欣然接受。比如當年我們在吃糠咽菜都填不飽肚子時,卻天真地相信,全世界還有2/3的勞苦大眾在受苦受累,在等待我們?nèi)ソ饩人麄冇谒罨馃嶂小Uf到底,這就是商鞅的發(fā)明:“民眾沒有機會與外國人交往,那么國家就非常安全?!?無外交,則國安而不殆。)商鞅的這條法令一經(jīng)頒布,一道無形的三八線便將秦國人民與外界隔離開了。從此,這個世界就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秦國,另一個是他國。辱民的實質(zhì),就是國家通過各種法令和措施,使民眾永遠生活在卑賤和猥瑣的陰影里。在這種卑賤猥瑣的生活中,民眾就會對官爵和權(quán)力產(chǎn)生異乎尋常的渴盼與崇拜。這樣,當國家用官職和爵位作為對民眾的獎賞,要求民眾為了所謂國家利益挺身而出時,民眾就會像一條條餓極了的狗看見肉骨頭一樣。因此,商鞅的意見是:“老百姓倘若有了他們內(nèi)心的尊嚴和榮譽,就會輕視爵位,鄙視公務員;老百姓荷包里一旦有錢富起來,就會不把國家的賞賜當回事?!?民有私榮,則賤列卑官,富則輕賞?!?基于這種理念,商鞅認為讓民眾辱、弱、貧是必須的,因為:“民眾處于卑賤之中,就會看重顯赫的爵位;民眾處于弱勢地位,就會更加畏懼公務員;民眾一窮二白,就會很在乎政府的丁點兒賞賜?!?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得賞。)為了達到辱民目的,商鞅變法中有幾條針對于此:其一,加重對民眾違法的處罰力度,實行常年性嚴打,并建立連坐制度(重刑而連其罪)。連坐這東西,歷代統(tǒng)治者都看到了它的好處,樂此不疲地從商鞅那里抄襲下來。商鞅的連坐制度規(guī)定:一人有罪,父母妻子連帶受罰。老百姓每五家互保,十家相連。五家稱為伍,十家稱為什。伍與什實行連坐——只要這五家或十家中有一個人犯了罪,其他無辜者都得疼腳連著好腳,一并接受處罰。在伍什之內(nèi),民眾必須互相監(jiān)督,互相檢舉,互相揭發(fā)。如果發(fā)現(xiàn)奸人而不告發(fā)的,處以腰斬;積極檢舉揭發(fā)的,予以重獎。在這種他人即地獄的政策下,當鄰里之間、朋友之間,甚至親族之間也因缺少最起碼的安全感而統(tǒng)統(tǒng)淪為潛在的告密者,每個人都不得不充當國家不花錢的特務時,其人格的卑下、自私和渺小自不待言。其二,任用奸人。商鞅斷定:“國家任用善良的人,那么民眾就會相親相愛;國家任用奸惡的人,那么民眾就會敬畏國家制度?!?用善,則民親其親;任奸,則民親其制。)商鞅變法的諸多條款中,這條最令人費解。按常識,不論什么樣的社會體制,良民總要比奸民好,為什么商鞅卻認為要重用的不是良民而是奸人呢?其實,聯(lián)系到前面說過的連坐制度就能明白:具備健全人格而又良知未泯的良民,一般情況下,大抵不愿去充當不光彩的告密者。誠如是,則連坐制就很難推行并見成效。與此相反,長期處于卑賤地位,渴望有朝一日出人頭地的奸人們,在面對以官爵作獎賞的政策時,他們見不得別人——這別人,有可能是鄰居,有可能是朋友,也有可能是親戚或兄弟——的過失,如同蒼蠅見不得血腥。當奸人得到重用,他們必將以一百倍的革命熱情投身到為秦國國君服務的特務政治中去。當然,這一改革措施的副產(chǎn)品是:一旦心地善良可能成為賈禍之由,而檢舉揭發(fā)卻能升官發(fā)財,誰還會在意什么良知啊道德之類的鳥玩意兒?這樣,在極短的時間里,商鞅就神奇地把秦國這個原本就遠離文明沐浴的國家變成了諸侯更加鄙夷的沒有人性的禽獸之國。其三,按照等級尊卑穿不同的衣服。不是那個等級的人,就不能穿那個等級的衣服,否則就是犯罪。這一條就是以非常直白的方式,把全國人民劃分為三六九等,其目的則是要刺激底層民眾:滿街都是穿制服的,你難道就不想脫掉舊衣?lián)Q新裳嗎?——想?那很好,你就聽政府的話,按政府的指示辦事,檢舉他人,或是捐獻糧食,或是到戰(zhàn)場上殺敵。僅僅使民眾處于蒙昧和卑賤地位還遠遠不夠,這最多只能說走出了萬里長征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還得由國家制訂出強硬的政策,以使民眾更加貧窮。既然國家與民眾是對立的,那么國家要富強,民眾就得窮弱。為此,商鞅實施了以下幾條新政:其一,打擊商人,抑制商業(yè)。重農(nóng)抑商的傳統(tǒng)在中國流行了兩千年,其濫觴者便是商鞅。在《商君書》的不同篇什里,商鞅不厭其煩地多次指出,國家要富強,就必須打擊商人,最好是由國家出面,全面取締商業(yè)。商鞅認為,商人是游民,他們來往四方,以追逐利潤最大化為目的,雖然可以使經(jīng)營者致富,但對國家卻有很強的腐蝕性:首先,商人沖州撞府,見多識廣,頭腦靈活,不好忽悠;其次,商人收益多,而民眾一旦富有,就會輕看國家的賞賜;第三,其他原本在家里踏踏實實種地的農(nóng)民,要是看到商人經(jīng)商致富,就會跟著撿樣兒,這就動搖了以農(nóng)戰(zhàn)為核心的基本國策。是故,商鞅對商人無情打擊:凡是擅自從事商業(yè)活動的,全家一并逮捕,收到官府為奴。此外,還針對具體的商業(yè)門類,制訂了頗為細致的具體措施。比如:禁止糧食交易;取締民間旅館;提高酒肉價格,以便讓大多數(shù)人消費不起,經(jīng)營者只好關門??傊驌羯倘?,就是要使民眾不可能通過貿(mào)易謀生,只能乖乖地被束縛在土地上,一輩子做個沒有非分之想的農(nóng)民。其二,不僅以經(jīng)商為職業(yè)的商人要嚴厲打擊,即便是民眾偶爾為之的商業(yè)活動,也在嚴禁之列。農(nóng)民在向國家納糧時,沒有運輸工具的人家,往往會雇傭其他人的車子。這些幫人運糧的車子在返家時,通常也會順帶幫人運輸貨物。這樣看上去非常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也是嚴重違法的。商鞅給出的表面理由是農(nóng)民用自己的車子去幫人運輸,就會耽擱地里的農(nóng)活?!饕吭诘乩锇鞘碁樯霓r(nóng)民,難道真的會為了一點點補貼家用的外快就摞下一年的口糧嗎?這個理由肯定站不住腳。其實質(zhì),仍在于農(nóng)民的這種偶然舉動,會給他們帶來經(jīng)濟效益,而除了從土里扒食被允許外,其他任何可能給個人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的行為,都和大國崛起的主旨不相吻合。對此,商鞅規(guī)定,民間的車子、拉車的牛和車子的載重量在納糧時,必須和登記注冊的情況相一致。其三,征收重稅。征收重稅的好處不言自明。一方面,國家收入增加;另一方面,民眾收入減少。那時候的主要稅種為人頭稅,為了避免民眾偷逃賦稅,商鞅進行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和身份登記?;钪娜说怯洠ナ罆r再注銷。其做法,和兩千年后的今天沒多大區(qū)別。商鞅認為,只有這樣,“民眾不能偷逃賦稅,田野上就沒有野草,那么國家就富有了,國家富有了也就強大了”(民不逃粟,野無荒草,則國富,國富者強)。在防止普通民眾逃稅的同時,還對被允許的少量商業(yè)加重賦稅?!凹又仃P稅和市場上的商品稅,那么農(nóng)民就不會輕易嘗試經(jīng)商,商人也會對自己還能否堅持下去產(chǎn)生懷疑?!?重關市之賦,則農(nóng)惡商,商有疑惰之心。)商鞅時期,秦國政府向民眾收取的各種賦稅,再加上徭役折算成實物,據(jù)專家估算,大約相當于民眾年收入的4/5。也就是說,一個秦國公民辛辛苦苦干一年,到頭來屬于他自己的,不過是全部所得的20%,其余的80%,都被他那偉大的祖國巧取豪奪了。其四,將山林和湖泊收歸國有。其目的,不只是為了擴大國有資本,還在于商鞅認為,依靠山林和湖泊謀生的獵人、藥農(nóng)和漁民,也是不務正業(yè)的被打擊對象?!麄儧]有被綁在土地上,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政府不方便管理。要言之,商鞅變法的目的,就是要把秦國民眾統(tǒng)統(tǒng)變成兩種人,一種是農(nóng)民,另一種是戰(zhàn)士,而農(nóng)民和戰(zhàn)士是可以互相轉(zhuǎn)換的。前提是如果祖國需要的話。此外,農(nóng)民和戰(zhàn)士都必須愚昧無知,這樣才能被政府充滿謊言的一張布告就弄得熱血沸騰;農(nóng)民和戰(zhàn)士還必須是卑賤的和貧窮的,這樣政府才能用爵位和財物之類的小恩惠,吊起他們的胃口,他們才會隨時為了博得這些東西而不惜舉報一口井里喝了幾十年水的老鄰居、老朋友,或是在戰(zhàn)場上像一頭嗜血的惡狼,為了秦國的利益而充當炮灰,事后還自以為渾身都是血染的風采。商鞅相信,只有這樣的變法,才能使秦國出現(xiàn)兩種他需要的局面:其一:“君主掌握了治理民眾的關鍵原則,那么民眾就會不等君王賞賜就覺得君王可親可敬;不等君王封爵加祿,民眾便聽從命令;不等君主使用刑罰,民眾就爭相為君主去送死?!?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賞賜而民親上,不待爵祿而民從事,不待刑罰而民致死。)其一:“老百姓聽說要打仗,歡喜得像餓狼看到肉。為了打仗,父親送兒子,哥哥送弟弟,老婆送丈夫,歡天喜地上戰(zhàn)場。都說,你丫要是沒砍下敵人的腦袋,就不要活著回來見我。”(民之見戰(zhàn)也,如餓狼之見肉,父遺其子,兄遺其弟,妻遺其夫,皆日:不得,無反。)四商鞅的這些新法,可能會令今天具有現(xiàn)代意識的人們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當然,商鞅的另一些措施,從今天的視角看,也是進步的和積極的,比如“平斗斛權(quán)衡丈尺”,就是一百多年后秦始皇統(tǒng)一度量衡的熱身?!凹《监l(xiāng)邑聚為縣”,則是后來郡縣制的雛形。但分析商鞅的絕大多數(shù)改革政策,秦國民眾無疑就是這場改革的犧牲品,他們處于被盤剝與被侮辱的地位。照理,這樣的改革應該是行不通的,但非常奇怪的是,商鞅的改革居然很快就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按太史公的說法,那就是,當商鞅的改革進行到第十個年頭時,“秦國民眾對新法非常滿意,路上沒有人撿東西,山里沒有強盜,家家都豐衣足食。民眾為國打仗很英勇,喝酒鬧事打群架卻很膽小,整個國家都得到了大治(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把民眾置于與國家對立地位,志在愚民辱民弱民的改革,怎么看怎么別扭,可它居然成功了,天底下的事難道真的可以如此倒行逆施嗎?商鞅的成功,在于他的改革抓住了問題的核心,那就是帝道、王道的理想境界,秦孝公等不及,因而必須用簡單的、易于操作的、見效快的辦法,像魔術(shù)師一樣,變出一個生龍活虎的秦國。抓農(nóng)業(yè),等于讓國家經(jīng)濟有了保障;抓軍事,這是那個崇尚叢林法則的年代里,最硬的硬道理。商鞅變法和歷史上的其他多次變法一樣,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通過改革,讓原來的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失利,讓原來的一部分什么也沒有的草根,得到些蠅頭小利。商鞅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沒有軍功的貴族,一律廢除名位,而普通民眾,只要戰(zhàn)場上殺人夠多,也可以授予爵位。這就意味著改革是在為秦國社會重新洗牌,重新洗牌會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對,但也會獲得為數(shù)眾多的支持。畢竟任何一個社會,處于草根的底層總是占絕大多數(shù)。每五人設一屯長,每一百人設一將。打仗時,百將和屯長如果沒斬獲敵人的首級,統(tǒng)統(tǒng)處死。如果斬獲首級三十三顆,就算達標,百將和屯長可晉爵一級。在圍攻敵方城市時,斬獲首級八千顆以上,就算達標;在野戰(zhàn)中斬獲首級兩千顆以上,也算及格,各級將領都可得到獎賞。這支依靠爵位來拉動和刺激的軍隊,其嗜血癲狂顯然不是東方諸侯所能抵擋得住的。文明敗給了野蠻,是因為野蠻可以藐視一切人間道德。但是,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個國家在短時間內(nèi)富強,但如果把它作為長期國策,則注定將把這個國家引向災難。這就好比一個重癥病人,要想暫時挽救他的生命,可以用猛藥;然而長期用猛藥,就不但不能治病,反而終將害命?!厥蓟蕰r代,秦國施行的仍然是商鞅當年的基本國策,它使秦國最終統(tǒng)一了天下,卻沒能使秦朝逃過“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短命怪圈。究其因,就是商鞅變法這劑藥過于生猛,一個正常國家,不可能承受得住這樣的猛藥。五商鞅的改革,一開始便遭到了貴族們的反對。貴族們的反對,雖然大抵是為了維護自身既得利益,但商鞅改革對民眾的傷害,卻也是顯而易見的事。不過,由于得到了秦孝公始終如一的力挺,商鞅變法也就能夠比較順利地推行。其間,商鞅為了給反對派一點顏色看看,非常嚴厲地處罰了帶頭起哄的太子的兩個老師——公子虔和公孫賈。他們一個被處以割掉鼻子的劓刑,一個被處以臉上刺字的黥刑。對這兩個優(yōu)雅的老貴族來說,這種令他們顏面掃地的處罰,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受。當然,這也為商鞅后來的悲劇埋下了禍根。太史公對商鞅的評價是“天資刻薄人”,“少恩”。究其實質(zhì),商鞅和他的老板秦孝公都是非常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者,為了理想中的大國崛起,無論執(zhí)行怎樣難以理喻的政策,無論秦國民眾付出怎樣慘痛的代價,都是在所不惜的。商鞅討魏之戰(zhàn),就證明了這種彌漫于整個秦國的利欲熏心。公元前340年,經(jīng)過多年改革的秦國已今非昔比,決意和老對手魏國決一雌雄。是年,正值魏國與齊國交戰(zhàn)而魏國戰(zhàn)敗之際,商鞅看到了這個好機會,向秦孝公提出伐魏,并自任統(tǒng)帥。魏國方面的統(tǒng)帥是公子卬,商鞅當年在公叔痤手下打工時,和公子卬還有不錯的交情,算得上老朋友了。于是乎,商鞅想到了如何利用當年的友誼。他給公子卬寫了封信,在信里很真誠地說起當年,又說如今帶兵攻魏,乃是迫不得已,他希望公子卬前來一敘,雙方好說好散,千萬別打。這個公子卬要么是個缺心眼兒的老實人,要么就是過于相信友誼,從來沒有真正認清過商鞅這個老朋友。當公子卬一腳踏進秦軍軍營,立即被逮捕。隨即,商鞅發(fā)動了對魏軍的進攻,失去主帥的魏軍無法抵擋這支志在砍下更多人頭的魔鬼般的軍隊。戰(zhàn)后,魏國被迫把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為了避秦鋒芒,魏國不得不遷都大梁。這一戰(zhàn),秦國取得了蓄謀已久的勝利,大有揚眉吐氣之感。盡管春秋無義戰(zhàn),但商鞅這種不講信用的做法,仍然被天下人詬病。同樣是秦國政府,改革之初為了表示自己的誠信,曾經(jīng)上演過五十金搬根木頭的政治秀,此時為了擊敗魏軍,政府首相卻不惜在天下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欺詐本性。與其說這是內(nèi)外有別,不如說這個政府的本質(zhì)就是:誠信也好,欺詐也罷,都不過是他們手里可資利用的兩張牌而已。最高興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商鞅,另一個是秦孝公。商鞅通過對魏戰(zhàn)爭,用鐵的事實證明他已經(jīng)通過變法,使秦國跑步進入了一流軍事大國的行列。為此,秦孝公重獎商鞅,不僅親自出城郊迎,還把於和商地區(qū)的十五個邑封給他,尊其號為商君。從那以后,衛(wèi)鞅或者公孫鞅這個名字,就被商鞅代替。至此,商鞅的事業(yè)達到了前所未及的巔峰,他本人也成為秦國一言九鼎的大人物。大人物是容易自我膨脹的,更何況商鞅把秦國大變活人似的鼓搗成了一個大國,他更有自我膨脹的充足理由。變法之初,商鞅為了讓他的新政得以推行,對太子的老師毫不留情。當時,還有一些普通貴族和平民,也對變法說三道四,商鞅同樣采取了從重從快的處置方式,其中一次處死的反對派就多達數(shù)百人。正是以國家暴力機器為后盾,商鞅的改革得以推行。民眾初時覺得變法不是個好東西,但只要不是馬上被抓去殺頭的痛苦,雜草般的民眾總是能夠默默承受的。更何況,幾乎所有民眾身上,都潛具斯德哥爾摩綜合癥(1973年,在斯德哥爾摩發(fā)生了一起歹徒劫持銀行職員案,在經(jīng)過一百三十多個小時的周旋后,人質(zhì)獲救。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被害者竟然對歹徒心存感激,站在歹徒的立場上說話。研究者把這稱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它的產(chǎn)生往往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人質(zhì)會對劫持者產(chǎn)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縱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從這一意義上講,商鞅正是把全體秦國民眾當作了自己變法的人質(zhì)。很荒謬的是,對反對變法者,商鞅無情打擊;對為變法唱贊歌者,商鞅同樣也不放過:有些原本說過變法壞話的人,大約是從變法中得到了好處,于是轉(zhuǎn)而歌頌變法。商鞅沒有像常人想象的那樣,對此感到高興,甚或把他們組織成一個宣講團,到全國各地現(xiàn)身說法。他的處置是“盡遷之于邊城”,也就是把他們?nèi)枷路诺狡h地區(qū)。商鞅的理由是:“此皆亂化之民也。”對國家政策,民眾既不能反對,也不能贊美,這種奇怪要求的本質(zhì)就是政府不希望民眾對國家政策說三道四,你們只能像機器一樣,不打折扣地認真執(zhí)行。你們反對或支持,都表明你們還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在大多數(shù)時代,獨立思考都是一件令統(tǒng)治者睡不著覺的事。六商鞅變法,神奇地使秦國強大得令諸侯望而生畏,最終也成功地統(tǒng)一了天下。但是,大國的崛起不僅沒有改善秦國的國際形象,反而使其更加糟糕。商鞅變法前,秦國因偏僻閉塞、文化落后而被東方諸侯看做夷狄之邦,而商鞅變法后,夷狄之邦的輕看外,更加上了貪利忘義、不講誠信、暴戾兇殘的罵名。就像太史公在偉大的《史記》中記載的魏國公子無忌對魏王所講的那樣:“秦國和戎、翟等野蠻民族同風同俗,而懷有吞并天下的虎狼之心;它貪婪暴戾,見利忘義,蔑視人世間的道德準則。只要對自己有利,哪怕是親戚兄弟也六親不認,所作所為,簡直如同禽獸一樣。這已經(jīng)是天下人的共識了?!?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茍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之所識也。)但商鞅和他的老板秦孝公沒看到也不在乎天下人的共識,他們完全沉浸在大國崛起的喜悅當中。只要秦國民眾都一心一意地從事農(nóng)業(yè)和打仗,那么國庫里就會有充足的糧食,戰(zhàn)場上也隨時能派出如狼似虎的軍隊,蠶食、吞并其他諸侯就如探囊取物一般。至于國際形象、民間輿論、人民幸福,那些都是浮云一樣虛無縹緲的東西,圣明的君主和能干的首相根本不值得去關注。俗話說,月盈則虧,精滿則溢。就在商鞅的事業(yè)如日中天時,有一天突然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這個客人叫趙良。趙良和商鞅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長談,對此,太史公用占了《商君列傳》足有l(wèi)/3的篇幅來詳細記錄,可見,在太史公心目中,這是極其重要的一次談話。談話伊始,商鞅表示愿意和趙良交朋友,但趙良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相(大良造)的友好提議,明確予以拒絕。商鞅懷疑趙良對他治秦的豐功偉績不予認同,很得意地總結(jié)了他變法的幾大功勞,并問趙良,我和五羖大夫相比,哪個更賢能?——五羖大夫就是秦穆公時的賢臣百里奚,輔佐秦穆公躋身于春秋五霸行列。趙良看來是個直腸子,不怕犯顏罹禍,他對商鞅長篇大論地說了一番話,這番話,太史公很生動地寫在《史記》里,翻譯成白話,意思大概是這樣:五羖大夫原本是楚國的鄉(xiāng)下人,聽說秦穆公賢明,特意跑來投奔。但因缺少路費,只得給秦國客商打工,穿著破衣喂牛。過了好些年,穆公聽說有這么個人,于是把他從牛棚里請出來,予以重任,當時秦國民眾都不相信他真的有能力。但他治理了秦國七年,秦國就強大到打敗鄭國。三次俘虜晉國國君,還解了楚國一次大圍。由于五羖大夫的德政,巴人前來朝貢,八個戎國也臣服。由余聽說他的賢明,主動前來投奔。五轂大夫治理秦國時,再累也不坐車,再熱也不打傘。在國內(nèi)視察工作時,從來都是輕車簡從,堅決不要武裝警衛(wèi)。他治理秦國的成就,豐盈的國庫可以作證;他施行的仁德,后世永遠銘記在心。五羖大夫去世時。秦國男男女女痛哭流涕,連小孩子也因悲哀而不再唱歌,舂米的人傷心得拿不動木杵。這都是五羖大夫感天動地的德政啊。后來你晉見秦王,走的是秦王的嬖臣景監(jiān)的路子,這是很拿不上臺面的事。你治理秦國,不關心民生,只顧修建樓堂管所,這些都算不走正路。你為了打擊政敵,把太子的兩個老師,一個割掉鼻子,一個臉上刺字,隨意用嚴刑峻法傷害老百姓,你這不是執(zhí)法嚴明,而是在給自己積蓄禍端。傳統(tǒng)道德對老百姓的潛移默化,要遠遠超過政府的法令;老百姓對清白正直官員的效仿,也要強過政府的三令五申,但現(xiàn)在你卻排斥傳統(tǒng)道德,用旁門左道的東西來約束百姓,這不是教化民眾的法子呀。你被封為商君,位高權(quán)重,動不動就把秦國貴族投進監(jiān)獄?!对娊?jīng)》上說:“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何不遄死?”以《詩經(jīng)》的觀點看,你這種做法,注定你很可能不得好死。公子虔被你割了鼻子,已經(jīng)杜門謝客八年了,你不但不反思,反而又殺了祝懽,還對公孫賈處以黥刑?!对娊?jīng)》說:“得人者興,失人者崩?!蹦氵@種做法,非常不得人心啊。你每次出行,后面都跟著幾十輛車子,里面都是全副武裝的甲士,和你同車做你的貼身保鏢的,都是身強力壯的大力士,手持長矛的步兵跟著你的車亦步亦趨。這幾樣東西只要少一樣,你就堅決不出懽門。《尚書》說:“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蹦悻F(xiàn)在的危險處境,就像早晨的露珠,隨時都可能被太陽曬干一樣,你難道還想得到善終嗎?依我看,你現(xiàn)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十五座封邑還給國家,隱居到鄉(xiāng)下去種菜自食。你還應該勸勸秦王,做好幾件重要事情:任用那些被埋沒的有才之士,撫恤那些無依無靠的孤老孤兒,敬愛長輩,善待功臣,尊重有道德的高士。如果這樣的話,你可能會稍微安全一些。你想想自己的處境,難道還要貪戀封地的富有,貪戀掌握秦國的話語權(quán),以此來激化老百姓對你的怨恨嗎?一旦秦王百年之后,秦國人民難道真的會原諒你,不把你投進監(jiān)獄嗎?我看那個日子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遠了。趙良一席話,說得有理有據(jù),一點也沒給商鞅留面子。但是,正處于順風順水中的人是聽不進勸告的,更何況商鞅變法之初就向秦孝公引用過郭偃的話表示自己的決心:成大功者不謀于眾?!敫梢环Z轟烈烈的大事業(yè),就不要聽其他人聒噪。七趙良的聒噪果然沒引起商鞅的重視,至多只是當時有些不快。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趙良所預言的秦孝公的死,很快就成為活生生的現(xiàn)實。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享年43歲。據(jù)說,秦孝公在臨終前曾打算把王位傳給商鞅,但商鞅拒絕了。這是一種可疑的說法,畢竟最權(quán)威的《史記·商君列傳》中對此并無只言片語。秦孝公死后,其子公子駟繼位,是為秦惠文王。商鞅可能以為,秦孝公的死。固然是極大損失,但自己既然成功地讓秦國這個落后國家一躍而成為大國,況且還大權(quán)在握,新主子不可能把自己怎么樣。然而,事情的發(fā)展卻沒以商鞅的想法為轉(zhuǎn)移,他很快就遭遇了趙良所說的清算。太子的兩個老師,早年因反對商鞅變法而被商鞅殺雞駭猴,等到太子繼位,他們終于熬出頭了。第一件事,就是報復商鞅:公子虔和公孫賈聯(lián)名舉報商鞅,宣稱他謀反。秦惠文王立即認同了這種說法,并派兵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紅外線燃燒器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天然珍珠柔和卸妝露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雙耳健康節(jié)能復合鐵鍋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鈣生化試劑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電腦儲存全鎖頻道發(fā)生器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從評價附加語看英語的主客分離特質(zhì)和漢語的主客融合特質(zhì)
- 二零二五年度醫(yī)療器械出口合同執(zhí)行與質(zhì)量監(jiān)管協(xié)議3篇
- 年薪制勞動合同2025版:高科技企業(yè)人才激勵范本4篇
- 專用會議接待:2024酒店住宿與餐飲服務合同2
- 二零二五年度出軌男方離婚財產(chǎn)分割及子女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合同4篇
- 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生物試題(有答案)
- 銷售與銷售目標管理制度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級下冊英語:寒假課內(nèi)預習重點知識默寫練習
- 2024年食品行業(yè)員工勞動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第一次工地開工會議主要議程開工大吉模板
- 全屋整裝售后保修合同模板
- 高中生物學科學推理能力測試
- GB/T 44423-2024近紅外腦功能康復評估設備通用要求
- 2024-2030年中國減肥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運動技能學習
- 單側(cè)雙通道內(nèi)鏡下腰椎間盤摘除術(shù)手術(shù)護理配合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