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jīng)典四書之《大學(xué)》課件_第1頁
中華經(jīng)典四書之《大學(xué)》課件_第2頁
中華經(jīng)典四書之《大學(xué)》課件_第3頁
中華經(jīng)典四書之《大學(xué)》課件_第4頁
中華經(jīng)典四書之《大學(xu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華經(jīng)典《大學(xué)》曾參、《論語》孔子、《孟子》孟子、《中庸》子思

——四書《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禮記》、《春秋》——五經(jīng)

1中華經(jīng)典《大學(xué)》曾參、《論語》孔子、1四書簡介《四書》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子思、曾參,所以稱為《四子書》(也稱《四子》),簡稱為《四書》。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禮記》中《大學(xué)》、《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并匯集起作為一套經(jīng)書刊刻問世。

2四書簡介《四書》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四書簡介

這位儒家大學(xué)者認為“先讀《大學(xué)》,以定其規(guī)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fā)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大學(xué)》,處世為人的總綱《論語》,處世為人的根本《孟子》,處世為人的延伸《中庸》,處世為人的精髓

并曾說“《四子》,《六經(jīng)》之階梯”(《朱子語類》),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jīng)》時代,宋后是《四書》時代。3四書簡介這位儒家大學(xué)者認為“先讀《大學(xué)》四書的地位

《四書》是儒家重要的經(jīng)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

《論語》在漢代即是婦孺必讀的書。

《四書》自宋代以來是中國人必讀的書,作為當時人們的基本信仰與信念,成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傳戶誦之學(xué),哪怕是鄉(xiāng)間識字不多甚至不識字的勞動者,也是通過口耳相傳,蒙學(xué)讀物與民間文藝,接受并自覺實踐其中做人的道理。其中的“仁愛”“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僅是中國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類文明中最光輝、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儒家核心價值,《四書》的主要內(nèi)容,又通過私塾鄉(xiāng)校、教書先生,通過唱戲的、說書的,從各種渠道流向社會,影響世道人心。

4四書的地位《四書》是儒家重要《四書》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書》里很多內(nèi)容告訴人們做人的尊嚴,人格的力量,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宋代張載(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边@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對儒學(xué)精義的概括。按梁啟超先生的說法,《論語》《孟子》等是兩千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著中國人的內(nèi)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早已在全社會形成共同意識。四書的地位5《四書》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書》里很四書影響

如果說今日學(xué)子不知四書為何物,恐怕會是件難堪的事。人們只要談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必然得提到它?!端臅肥侵袊鴤鹘y(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jīng)典《四書》包含內(nèi)容極其廣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四書》翔實的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fā)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xué)思想。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必出自《四書》,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至今日,《四書》所載內(nèi)容及哲學(xué)思想仍對我們現(xiàn)代人在修身養(yǎng)性、人際交流等方面任然有積極的借鑒和指導(dǎo)意義。

6四書影響如果說今日學(xué)子不知四書為何物,恐怕會《大學(xué)》《大學(xué)》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傳為孔子弟子曾參作。

《大學(xué)》詳細地歸納了先秦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系統(tǒng)地講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法。是儒學(xué)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7《大學(xué)》《大學(xué)》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傳《大學(xué)》賞析

1、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齊家,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5、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8《大學(xué)》賞析《中庸》《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一般認為它出于孔子的孫子子思之手。

《中庸》論述的也是修身養(yǎng)性之道,但更側(cè)重于人與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相處。9《中庸》《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一般認為它出于孔子的《中庸》賞析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人的天賦稟性叫做“性”,遵循天性做事叫做“道”,依照“道”的原則修養(yǎng)叫做“教”)2、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喜怒哀樂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稱為“中”,表現(xiàn)出來而且程度適當,稱為“和”?!爸小笔翘煜氯私杂械谋拘裕昂汀笔翘煜氯硕甲裱脑瓌t。)3、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君子是中庸的,小人是違背中庸的。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為君子隨時可以做到適度;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做事無所顧忌。)4、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道不能離開人。如果有人實行道卻離開人,那就不可能實行道了。)5、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君子說道“大”,大得連整個天下都裝不下;君子說到“小”,小得連一點兒也分不開。)10《中庸》賞析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10《論語》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xué)生言行的一部書,由其學(xué)生編輯而成。內(nèi)容涉及哲學(xué)、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非常豐富,是儒學(xué)最主要的經(jīng)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lián)系,只是大致歸類,并有重復(fù)章節(jié)出現(xiàn)。11《論語》《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xué)生言行《論語》賞析1、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2、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3、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不要違背禮)4、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子夏問孝,子曰:“色難?!保ūM孝最難的是對父母和顏悅色)6、子曰:“三年無改與父之道,可謂孝矣?!?、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12《論語》賞析1、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孟子》

《孟子》是記錄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亞圣”孟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散文集。

《孟子》的語言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而雄辯。其學(xué)說的出發(fā)點為性善論,著力闡述民心在政治和軍事斗爭中的只要作用。13《孟子》《孟子》是記錄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亞《孟子》賞析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保ā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ㄗ鹁醋约旱母改搁L輩,從而推廣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長輩;愛護自己的孩子,從而推廣到愛護所有人的孩子。)2、(孟子)曰:“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保ā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ㄓ贸臃Q一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長短。什么東西都是這樣,人的心更需要這樣。)3、孟子對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執(zhí)政者如果以順應(yīng)民眾的快樂為快樂,民眾就會為執(zhí)政者的快樂而快樂;如果把民眾的憂苦當做自己的憂苦,民眾也會為執(zhí)政者的憂苦而憂苦。)

4、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

(子路,別人指出他的過錯,他就高興。禹,聽到善言,就拜謝。)

5、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下》)

14《孟子》賞析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修齊治平《大學(xué)》節(jié)選(P71)15修齊治平《大學(xué)》節(jié)選15課題釋疑

《大學(xué)》是體現(xiàn)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論文。

1.大人之學(xué)“大學(xué)”是對“小學(xué)”而言,是說它不是“詳訓(xùn)詁,明句讀”的“小學(xué)”,古人八歲入小學(xué),學(xué)習“灑掃應(yīng)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chǔ)知識和禮節(jié),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xué)”?!按髮W(xué)”是大人之學(xué)。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16課題釋疑《大學(xué)》是體現(xiàn)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論文。16

2.治國安邦的大學(xué)問

古人十五歲入大學(xué),學(xué)習倫理、政治、哲學(xué)等“修己治人,治國安邦”的大學(xué)問。后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xué)”的意思。172.治國安邦的大學(xué)問17《大學(xué)》的主體是“三綱”“八目”。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整體感知18《大學(xué)》的主體是“三綱”“八目”。整體感知18

《大學(xué)》以相當成熟的理論思維構(gòu)建了一個中國封建社會儒家人生教育的總體框架,構(gòu)建了一個中國封建社會士人人生發(fā)展的宏觀圖示。

全篇將道德修養(yǎng)和政治議論結(jié)合在一起,講人生哲學(xué)和政治哲學(xué)合而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體現(xiàn)。19《大學(xué)》以相當成熟的理論思維構(gòu)建了一個中國封建社會

大學(xué)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止于至善。第一段【注釋】

(1)大學(xué)之道:大學(xué)的宗旨。(2)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fā)揚、弘揚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親民:根據(jù)后面的“傳”文,“親”應(yīng)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大學(xué)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20大學(xué)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止于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4)知止:知道要達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得:收獲。

知道要達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確定的目標;目標確定后,內(nèi)心就會平靜;內(nèi)心平靜,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然后才能有所收獲,達到至善的境界。天下萬物都有根本有枝葉,世間萬物皆有開始和結(jié)束。知道什么該先做,什么該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21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6);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咀⑨尅?/p>

(6)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興旺發(fā)達。(7)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9)格物:研究萬事萬物。2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6);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想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內(nèi)心;想要端正自己內(nèi)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誠實;想要心意真誠,就要先獲得知識。而要獲得知識,關(guān)鍵在于研究萬事萬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萬事萬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會擁有知識;擁有了知識,心意就會誠實;心意誠實了,內(nèi)心自然就會端正;內(nèi)心端正了,才能修養(yǎng)品性;自身修養(yǎng)好了,家庭就會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國家也就能獲得治理;國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23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1)。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釋】(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對于本而言,指枝末、枝節(jié)。(13)厚:重視。薄:輕視。(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從天子開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養(yǎng)作為根本。根本問題沒有抓好,而要把其他枝節(jié)問題解決好,那是不可能的。他所重視的反而薄弱,他所輕視的反而厚重,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2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1)

這里所展示的,是儒學(xué)三綱八目的追求。

所謂三綱,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學(xué)》的綱領(lǐng)旨趣,也是儒學(xué)“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所謂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為達到“三綱”而設(shè)計的條目工夫,也是儒學(xué)為我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內(nèi)容分析25這里所展示的,是儒學(xué)三綱八目的追求。所謂三綱,是指明德八目:“格物”:就是全面透徹地研究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罢\意”:指的是在修養(yǎng)自身的過程中,能能夠做到誠實、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防止個人情感的偏向?!爸轮保壕褪且@得對世界上萬事萬物的認識。26八目:“格物”:就是全面透徹地研究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罢\意”“齊家”:是善于處理好家庭或家族內(nèi)部的關(guān)系。

“修身”:是使個人修養(yǎng)達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學(xué)》中對人的培養(yǎng)的最高要求,它處在“八條目”的中樞地位。

“治國”和“平天下”是齊家的擴大和延伸。27“齊家”:是善于處理好家庭或家族內(nèi)部的關(guān)系。

縱覽四書五經(jīng),我們發(fā)現(xiàn),儒家的全部學(xué)說實際上都是循著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所以,抓住這三綱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開儒學(xué)大門的鑰匙。循著這進修階梯一步一個腳印,你就會登堂入室,領(lǐng)略儒學(xué)經(jīng)典的奧妙。就這里的階梯本身而言,實際上包括“內(nèi)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前面四級“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nèi)修”;后面三綱“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間的“修身”一環(huán),則是連結(jié)“內(nèi)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它與前面的“內(nèi)修”項目連在一起,是“獨善其身”;它與后面的“外治”項目連在一起,是“兼善天下”。28縱覽四書五經(jīng),我們發(fā)現(xiàn),儒家的全部學(xué)說實際上都

兩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下》),把生命的歷程鋪設(shè)在這一階梯之上。所以,它實質(zhì)上已不僅僅是一系列學(xué)說性質(zhì)的進修步驟,而是具有濃厚實踐色彩的人生追求階梯了。它鑄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心理,時至今日,仍然在我們身上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識明確,不管你積極還是消極,“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觀念總是或隱或顯地在影響著你的思想,左右著你的行動,使你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歷程也不過是在這儒學(xué)的進修階梯上或近或遠地展開。事實上,作為中國知識分子,又有幾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鶴閑云、隱逸高士呢?說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29兩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問題研討

“修齊治平”四者的關(guān)系如何?要達到身修,需經(jīng)過哪些步驟?

“修身”的意思是使個人修養(yǎng)達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學(xué)》中對個人修養(yǎng)的最高要求,它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齊家是指善于處理好家庭或家族內(nèi)部的關(guān)系,它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chǔ)。

治國和平天下是齊家的擴大和延伸。

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四個步驟。

“格物致知”就是要通過對事物的研究而獲得對世界的正確認識的過程,為下一步誠意、正心奠定基礎(chǔ)。30問題研討“修齊治平”四者的關(guān)系如何?要達到身作業(yè)一1、P68——PPT2、P148——書評一篇(下周星期五前學(xué)習委員或課代表收齊交我辦公室)31作業(yè)一1、P68——PPT31中華經(jīng)典《大學(xué)》曾參、《論語》孔子、《孟子》孟子、《中庸》子思

——四書《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禮記》、《春秋》——五經(jīng)

32中華經(jīng)典《大學(xué)》曾參、《論語》孔子、1四書簡介《四書》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子思、曾參,所以稱為《四子書》(也稱《四子》),簡稱為《四書》。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禮記》中《大學(xué)》、《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并匯集起作為一套經(jīng)書刊刻問世。

33四書簡介《四書》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四書簡介

這位儒家大學(xué)者認為“先讀《大學(xué)》,以定其規(guī)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fā)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大學(xué)》,處世為人的總綱《論語》,處世為人的根本《孟子》,處世為人的延伸《中庸》,處世為人的精髓

并曾說“《四子》,《六經(jīng)》之階梯”(《朱子語類》),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jīng)》時代,宋后是《四書》時代。34四書簡介這位儒家大學(xué)者認為“先讀《大學(xué)》四書的地位

《四書》是儒家重要的經(jīng)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

《論語》在漢代即是婦孺必讀的書。

《四書》自宋代以來是中國人必讀的書,作為當時人們的基本信仰與信念,成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傳戶誦之學(xué),哪怕是鄉(xiāng)間識字不多甚至不識字的勞動者,也是通過口耳相傳,蒙學(xué)讀物與民間文藝,接受并自覺實踐其中做人的道理。其中的“仁愛”“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僅是中國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類文明中最光輝、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儒家核心價值,《四書》的主要內(nèi)容,又通過私塾鄉(xiāng)校、教書先生,通過唱戲的、說書的,從各種渠道流向社會,影響世道人心。

35四書的地位《四書》是儒家重要《四書》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書》里很多內(nèi)容告訴人們做人的尊嚴,人格的力量,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宋代張載(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边@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對儒學(xué)精義的概括。按梁啟超先生的說法,《論語》《孟子》等是兩千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著中國人的內(nèi)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早已在全社會形成共同意識。四書的地位36《四書》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書》里很四書影響

如果說今日學(xué)子不知四書為何物,恐怕會是件難堪的事。人們只要談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必然得提到它?!端臅肥侵袊鴤鹘y(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jīng)典《四書》包含內(nèi)容極其廣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四書》翔實的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fā)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xué)思想。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必出自《四書》,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至今日,《四書》所載內(nèi)容及哲學(xué)思想仍對我們現(xiàn)代人在修身養(yǎng)性、人際交流等方面任然有積極的借鑒和指導(dǎo)意義。

37四書影響如果說今日學(xué)子不知四書為何物,恐怕會《大學(xué)》《大學(xué)》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傳為孔子弟子曾參作。

《大學(xué)》詳細地歸納了先秦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系統(tǒng)地講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法。是儒學(xué)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38《大學(xué)》《大學(xué)》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傳《大學(xué)》賞析

1、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齊家,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5、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39《大學(xué)》賞析《中庸》《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一般認為它出于孔子的孫子子思之手。

《中庸》論述的也是修身養(yǎng)性之道,但更側(cè)重于人與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相處。40《中庸》《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一般認為它出于孔子的《中庸》賞析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人的天賦稟性叫做“性”,遵循天性做事叫做“道”,依照“道”的原則修養(yǎng)叫做“教”)2、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喜怒哀樂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稱為“中”,表現(xiàn)出來而且程度適當,稱為“和”。“中”是天下人皆有的本性,“和”是天下人都遵循的原則。)3、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君子是中庸的,小人是違背中庸的。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為君子隨時可以做到適度;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做事無所顧忌。)4、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道不能離開人。如果有人實行道卻離開人,那就不可能實行道了。)5、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君子說道“大”,大得連整個天下都裝不下;君子說到“小”,小得連一點兒也分不開。)41《中庸》賞析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10《論語》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xué)生言行的一部書,由其學(xué)生編輯而成。內(nèi)容涉及哲學(xué)、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非常豐富,是儒學(xué)最主要的經(jīng)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lián)系,只是大致歸類,并有重復(fù)章節(jié)出現(xiàn)。42《論語》《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xué)生言行《論語》賞析1、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2、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3、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不要違背禮)4、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5、子夏問孝,子曰:“色難。”(盡孝最難的是對父母和顏悅色)6、子曰:“三年無改與父之道,可謂孝矣。”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3《論語》賞析1、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孟子》

《孟子》是記錄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亞圣”孟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散文集。

《孟子》的語言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而雄辯。其學(xué)說的出發(fā)點為性善論,著力闡述民心在政治和軍事斗爭中的只要作用。44《孟子》《孟子》是記錄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亞《孟子》賞析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尊敬自己的父母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長輩;愛護自己的孩子,從而推廣到愛護所有人的孩子。)2、(孟子)曰:“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保ā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ㄓ贸臃Q一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長短。什么東西都是這樣,人的心更需要這樣。)3、孟子對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執(zhí)政者如果以順應(yīng)民眾的快樂為快樂,民眾就會為執(zhí)政者的快樂而快樂;如果把民眾的憂苦當做自己的憂苦,民眾也會為執(zhí)政者的憂苦而憂苦。)

4、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

(子路,別人指出他的過錯,他就高興。禹,聽到善言,就拜謝。)

5、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下》)

45《孟子》賞析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修齊治平《大學(xué)》節(jié)選(P71)46修齊治平《大學(xué)》節(jié)選15課題釋疑

《大學(xué)》是體現(xiàn)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論文。

1.大人之學(xué)“大學(xué)”是對“小學(xué)”而言,是說它不是“詳訓(xùn)詁,明句讀”的“小學(xué)”,古人八歲入小學(xué),學(xué)習“灑掃應(yīng)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chǔ)知識和禮節(jié),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xué)”?!按髮W(xué)”是大人之學(xué)。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47課題釋疑《大學(xué)》是體現(xiàn)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論文。16

2.治國安邦的大學(xué)問

古人十五歲入大學(xué),學(xué)習倫理、政治、哲學(xué)等“修己治人,治國安邦”的大學(xué)問。后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xué)”的意思。482.治國安邦的大學(xué)問17《大學(xué)》的主體是“三綱”“八目”。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整體感知49《大學(xué)》的主體是“三綱”“八目”。整體感知18

《大學(xué)》以相當成熟的理論思維構(gòu)建了一個中國封建社會儒家人生教育的總體框架,構(gòu)建了一個中國封建社會士人人生發(fā)展的宏觀圖示。

全篇將道德修養(yǎng)和政治議論結(jié)合在一起,講人生哲學(xué)和政治哲學(xué)合而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體現(xiàn)。50《大學(xué)》以相當成熟的理論思維構(gòu)建了一個中國封建社會

大學(xué)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止于至善。第一段【注釋】

(1)大學(xué)之道:大學(xué)的宗旨。(2)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fā)揚、弘揚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親民:根據(jù)后面的“傳”文,“親”應(yīng)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大學(xué)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51大學(xué)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止于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4)知止:知道要達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得:收獲。

知道要達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確定的目標;目標確定后,內(nèi)心就會平靜;內(nèi)心平靜,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然后才能有所收獲,達到至善的境界。天下萬物都有根本有枝葉,世間萬物皆有開始和結(jié)束。知道什么該先做,什么該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52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6);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注釋】

(6)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興旺發(fā)達。(7)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9)格物:研究萬事萬物。5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6);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想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內(nèi)心;想要端正自己內(nèi)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誠實;想要心意真誠,就要先獲得知識。而要獲得知識,關(guān)鍵在于研究萬事萬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萬事萬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會擁有知識;擁有了知識,心意就會誠實;心意誠實了,內(nèi)心自然就會端正;內(nèi)心端正了,才能修養(yǎng)品性;自身修養(yǎng)好了,家庭就會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國家也就能獲得治理;國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54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1)。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釋】(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對于本而言,指枝末、枝節(jié)。(13)厚:重視。?。狠p視。(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從天子開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養(yǎng)作為根本。根本問題沒有抓好,而要把其他枝節(jié)問題解決好,那是不可能的。他所重視的反而薄弱,他所輕視的反而厚重,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5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