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9判斷推理的特性及要求判斷推理培訓部分,一共安排了兩個單位時間,這在整個培訓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比重,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判斷推理部分非常難。從表面上看,判斷推理的題目非常簡單,好像會正常思考問題的人都會做,但是仔細一看又非常難,好像每一個選項都對。即使找出了一個選項,心里也拿不準。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是因為判斷推理的大部分題目都以一定的邏輯學理論為基礎,這些理論與日常生活思維有一定的區(qū)別,一般考生以前沒有接觸過,所以做起題來就顯得非常不確定。第二,判斷推理部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判斷推理之所以難,就是因為一般考生不具備相關的基礎理論,只要把一些基礎理論搞懂了,并且養(yǎng)成了特定的思維模式,這部分題目就會將變得非常清晰、簡單。三、培訓安排本次培訓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及其應用部分。由于基礎理論是考生們提高的關鍵所在,本次培訓將大量的時間花在基礎理論及其應用方面。為了提高考生們的應試能力,本次培訓將突出三點:第一,本次培訓不會系統(tǒng)講授邏輯學知識體系,而是將其中與考試無關的內容去掉,將與考試有關的東西抽取出來,最后整理出十大考點。對付公務員考試,只需要掌握這十一大考點就足夠了。第二,本次培訓不會全部照搬邏輯學教材的理解思路,一是由于培訓時間有限,二是由于培訓目的單一,我們的最終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最正確的答案。在很多知識點的講解上,我都會采用“正”“邪”結合的方法,加入一些獨特的理解思路,這些思路基本上是本人在長期教學和培訓實踐過程中獨創(chuàng)出來的,可以為考生解題提供獨特的效果。第三,學知識不是目的,會做題才是目的。在每一個考點中,我們都采用“知識”與“題目”相結合的方法,先講一個知識點,再把這個知識點轉化為可能出現(xiàn)在公務員考試中的各種題型。通過講解具體的各種題目,一方面幫助考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另一方面幫助考生提高對考試題型的認識。第二部分:近年試卷解析。在公務員考試中,每一部分都有專人出題,而且出題人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理解近年考卷至少可以有一個收獲:熟悉出題人的考題風格。對于每一個出題人來說,考試的重點和題型在幾年內基本上是定型的,通過了解過去幾年的考卷內容及其變化,考生們在面對自己的考卷時就可以找到“似曾相識”的熟悉感覺。第一部分考點與題型考點一概念之間的關系概念之間的關系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包含,如“江蘇人”與“南京人”;二是交叉,如“江蘇人”與“學生”;三是全異,如“江蘇人”與“北京人”。這三種關系可以分別用歐拉圖表示如下,各自的數(shù)量變化如下:在公務員考試中,這一部分知識點可能以兩種題型出現(xiàn):例1:房間里有一批人,其中有一個是沈陽人,三個是南方人,兩個是廣東人,兩個是作家,三個是詩人。如果以上介紹涉及到了房間中所有的人,那么,房間里最少可能是幾人,最多可能是幾人?這個題目的關鍵在于:概念A與概念B之間到底是包含、交叉還是全異?如果是包含或全異,那么最多和最少的人數(shù)都是固定的,如果是交叉,那么最多的人數(shù)就是將二者變成全異,最少的人數(shù)就是將少的包含在多的中。例2:某大學某某寢室中住著若干個學生,其中,1個哈爾濱人,2個北方人,1個是廣東人,2個在法律系,3個是進修生。因此,該寢室中恰好有8人。以下各項關于該寢室的斷定是真的,都能加強上述論證,除了A、題干中的介紹涉及了寢室中所有的人。B、廣東學生在法律系。C、哈爾濱學生在財經系。D、進修生都是南方人。這個題目是在例1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變化,做這類題目必須分兩步:第一步,必須按照前面的方法計算出最多可能有多少人;第二步,將最多可能的人數(shù)與實際人數(shù)相比,如果人多了,就應當通過重疊的方式消除多出的人數(shù);如果正好相等,則不能有任何的人員重疊??键c二性質判斷之間的對當關系性質判斷主要是講述有多少A是或不是B,它一共可以分為四種。以“同學”和“江蘇人”為例,一共可以形成四句話:所有的同學都是江蘇人。所有的同學都不是江蘇人。有同學是江蘇人。有同學不是江蘇人。從邏輯學角度看,這些判斷都可以分為四個部分:量項(即有多少)主項(即對象)聯(lián)項(即是還是不是)謂項(即對象的性質)這四句話的主項都是一樣的,即“同學”,謂項也是一新的,即“江蘇人”。但量項和聯(lián)項不一樣,在量項上,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一樣的,都是“所有”,邏輯學稱為“全稱”,第三句和第四句是一樣的,都是“有”,邏輯學稱為“特稱”;在聯(lián)項上,第一句和第三句是一樣的,都是“是”,邏輯學稱為“肯定”,第二句和第四句是一樣的,都是“不是”,邏輯學稱為“否定”。如果將判斷的主項寫為“S”,而將謂項寫為“P”的話,那么上述四種性質可以分別寫為:“所有S是P”,(即全稱肯定判斷,可記為SAP)“所有S不是P”,(即全稱否定判斷,可記為SEP)“有S是P”,(即特稱肯定判斷,可記為SIP)“有S不是P”,(即特稱否定判斷,可記為SOP)關于A、E、I、O四種性質判斷,有兩點需要加以說明:第一,全稱指的是“所有的”,這一點一般人不會產生誤解,SAP就是指每一個S都是P;但特稱“有”指的是什么意思呢?這一點和日常生活有區(qū)別,在日常生活中,“有”是指“有一部分”,這一部分可多可少,可以少到一個,也可以多到n-1個,在這一點上,邏輯學與日常生活是一致的,但在剩余的部分,二者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有人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是指“只有一部分人是學生”,這句話同時意味著“另外有一部分人不是學生”,但在邏輯學中,這句話是指“至少有一個人是學生”,而“另外一些”人是不是學生呢?這句話沒說,既然沒說,就是有可能是學生,也有可能不是學生。這就是說,從邏輯學角度說,“有人是學生”既可能表示“有一部分人是學生,同時有一部分人不是學生”,還可以表示“所有的人都是學生”。第二,在標準的邏輯學術語中,“全稱”用“所有”表示,“特稱”用“有”表示,但在考試中出現(xiàn)的往往不是標準術語,這就需要考生自己區(qū)分哪些是全稱,哪些是特稱。在這方面需要注意的東西有三點:(1)沒有量項的判斷應該都當成全稱判斷,如“人是要吃飯的”;(2)“有一部分”、“有幾個”、“少數(shù)”、“多數(shù)”等等都表示特稱,一定要按照特稱來理解,如“我們班有幾個人是江蘇人”;(3)以否定整句話形式出現(xiàn)的一定要先轉化為肯定整句話的形式。如“沒有一個人不喜歡邏輯學”、“沒有人落選”。在公務員考試中,涉及到A、E、I、O的考點是它們之間的對當關系。所謂對當關系,是指如果兩個性質判斷的主項和謂項完全相同,那么這兩個性質判斷具有一定的真假制約性。比如說在上面的“所有的同學都是江蘇人”和“所有的同學都不是江蘇人”這兩個判斷之間,如果前面一個為真,后面一個是真還是假呢?如果前面一個為假,后面一個是真還是假呢?大家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首先看看SAP與SEP之間的對當關系:當“所有的同學都是江蘇人”為真時,“所有的同學都不是江蘇人”就是假的,當“所有的同學都是江蘇人”時,則有兩種可能情況:一種是一部分同學是江蘇人另一部分同學不是江蘇人,另一種是所有的同學都不是江蘇人,在前一種情況下,“所有的同學都不是江蘇人”為假,在后一種情況下,“所有的同學都不是江蘇人”為真。反過來也一樣。這些關系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SAP(T),則SEP(F),SAP(F)則SEP(T/F);SEP(T),則SAP(F),SEP(F)則SAP(T/F)。這種對當關系是全稱肯定與全稱否定之間的關系,邏輯學稱為“反對關系”。其特點是“不能同真,可以同假”。反對關系可以用歐拉圖表示如下:再來看SAP與SOP之間的對當關系:SAP是“所有的同學都是江蘇人”,SOP是“至少有一個同學不是江蘇人”,這二者之間的真假關系是怎么樣的呢?仔細體會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二者的關系是正好相反的,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SAP(T),則SOP(F),SAP(F)則SOP(T);SOP(T),則SAP(F),SOP(F)則SAP(T)。SEP與SIP之間的真假關系與它們是完全一樣的,用公式表示如下:SEP(T),則SIP(F),SEP(F)則SIP(T);SIP(T),則SEP(F),SIP(F)則SEP(T)。這種對當關系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即關系雙方的量項完全相反,聯(lián)項也完全相反,真假也完全相反,邏輯學稱之為“矛盾關系”。其特點是“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矛盾關系可以用歐拉圖表示如下:然后看SAP與SIP之間的對當關系:SAP是“所有的同學都是江蘇人”,SIP是“至少有一個同學是江蘇人”,二者之間的真假關系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SAP(T),則SIP(T),SAP(F)則SIP(T/F);SIP(T),則SAP(T/F),SIP(F)則SAP(F)。SEP與SOP之間的真假關系與它們是完全一樣的,用公式表示如下:SEP(T),則SOP(T),SEP(F)則SOP(T/F);SOP(T),則SEP(T/F),SOP(F)則SEP(F)。這種對當關系是全稱與特稱之間的關系,可以稱為“包含關系”。必須注意的是,這種包含是“特稱”包含“全稱”。包含關系可以用歐拉圖表示如下:最后是SIP與SOP之間的對當關系:SIP是“至少有一個同學是江蘇人”,SOP是“至少有一個同學不是江蘇人”,二者之間的真假關系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SIP(T),則SOP(T/F),SIP(F)則SOP(T);SOP(T),則SIP(T/F),SOP(F)則SIP(T)。這種對當關系是特稱肯定與特稱否定之間的關系,可以稱為“交叉關系”。其特點是“可以同真,不可同假”。交叉關系可以用歐拉圖表示如下:A、E、I、O之間的對當關系,綜合起來可以形成如下的“邏輯方陣”:這部分知識將會以三種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在公務員考試中。第一種,已知一個判斷的真假,問其他判斷的真假。在這類問題中,其他判斷的真假往往會有三種不同的形式:一是以下哪些判斷必定為真(或假),二是以下哪些判斷可能為真(或假),三是以下哪些判斷真假不定。需要注意的是:可能為真不僅包括可真可假,還包括一定為真;可能為假也是一樣,不僅包括可真可假,還包括一定為假。例3:這個單位已發(fā)現(xiàn)有育齡職工違紀超生。如果上述斷定是真的,那么下述三個斷定:(1)這個單位沒有育齡職工不違紀超生;(2)這個單位有的育齡職工沒違紀超生;(3)這個單位所有的育齡職工都未違紀超生。不能確定真假的是:A、只有(1)和(2)B、(1)、(2)和(3)C、只有(1)和(3)D、只有(2)例4:學院路街道發(fā)現(xiàn)有保姆未辦暫住證。如果上述斷定為真,則以下哪項不能確定真假?(1)學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未辦暫住證。(2)學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辦了暫住證。(3)學院路街道有保姆辦了暫住證。(4)學院路街道的保姆陳秀英辦了暫住證。A、(1)、(2)、(3)和(4)B、只有(1)(3)(4)C、只有(1)和(3)D、只有(1)和(4)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涉及到單稱判斷與A、E、I、O之間的關系,大家可以以“保姆陳秀英辦了暫住證”為例,自己試著分析一下。第二種:對一個性質判斷進行否定意味著什么?對一個判斷進行否定就是說一個判斷是假的,或錯的,或不可能的,或不同意等。如并非“所有的同學都是江蘇人”,應該等于“有同學不是江蘇人”。否定性質判斷的去否定法則是:第一,改變原判斷的量項,全稱改特稱,特稱改全稱;第二,改變原判斷的聯(lián)項,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由此可以得出如下公式:并非SAP=SOP;并非SEP=SIP;并非SIP=SEP;并非SOP=SAP。例5:通過調查得知,并非所有個體商販都有偷稅、逃稅行為。如果上述調查的結論是真實的,那么以下哪項一定為真?A、所有的個體商販都沒有偷稅、逃稅行為。B、多數(shù)個體商販都有偷稅、逃稅行為。C、并非有的個體商販沒有偷稅、逃稅行為。D、有的個體商販確實沒有偷稅、逃稅行為。例6:大會主席宣布:“此方案沒有異議,大家都贊同、通過。”如果以上不是事實,以下哪項必定為事實?A、大家都不贊同方案。B、有少數(shù)人不贊同方案。C、有些人贊同、有些人不贊同。D、至少有人是反對方案的。第三種:利用特殊的對當關系,還可以解決一類特殊問題,即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問題。特殊的對當關系有:反對關系(二者不能同真)、矛盾關系(二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和交叉關系(二者不能同假)。做這類題目,大家要嚴格按照三個步驟來思考:第一步,先找出在所有的話中哪些話不能同真或不能同假;第二步,由其余各話的真假推出結果;注意:千萬不要從不能同真或不能同假的話入手做題,那樣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第三步,再由結果可以推出哪一句話是真的或假的。例7:桌子上有四個杯子,每個杯子上寫著一句話。第一個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第二個杯子:本杯中有蘋果。第三個杯子:本杯中沒有巧克力。第四個杯子:有些杯子中沒有水果糖。如果其中只有一句話真,那么以下哪項為真?A、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B、所有的杯子中都沒有水果糖。C、所有的杯子中都沒有蘋果。D、第三個杯子中有巧克力。例8:甲、乙、丙、丁是同班同學。甲:我班同學考試都及格了。乙:丁考試沒及格。丙:我班有人考試沒及格。?。阂铱荚囈矝]有及格。已知只有一個人說假話,則可推斷以下哪項是真的?A、說假話的是甲,乙考試沒及格。B、說假話的是乙,丙考試沒及格。C、說假話的是丙,丁考試沒及格。D、說假話的是甲,丙考試沒及格。例9:某律師事務所共有15名工作人員。(1)有人會使用計算機。(2)有人不會使用計算機。(3)所長不會使用計算機。以上三個判斷中保有一個是真的。以下哪項正確表示了該律師事務所會使用計算機的人數(shù)?A、15人都會使用。B、15人沒人會使用。C、有一人不會使用。D、僅有一人會使用??键c三模態(tài)判斷之間的對當關系所謂模態(tài)判斷,是指在判斷中含有可能和必然等語氣的模態(tài)詞。模態(tài)詞主要有兩種:一是“必然”,與之相同的有“一定”等;一是“可能”,與之相同的有“也許”等。模態(tài)判斷也有四種:明天必然下雨(必然P);明天必然不下雨(必然非P);明天可能下下雨(可能P);明天可能不下下雨(可能非P)。這四種模態(tài)判斷之間也具有一定的真假關系??忌鷤冊诶斫膺@個對當關系時有一個捷徑:那就是可以直接將性質判斷的對當關系套過來用。具體的套用方法是:將“必然P”當成SAP;將必然非P當成SEP;將可能P當成SIP;將可能非P當成SOP。然后就可以把前者之間的對當關系轉化為后者之間的對當關系。大家可以用上面的例子先試驗一下。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必然p是必然判斷,可能p是可能判斷,p是事實判斷,這三個判斷之間層層的包含關系,可以用歐拉圖表示如下:在考試中可能出現(xiàn)的題目是對否定一個模態(tài)判斷的判斷進行理解。需要注意的,模態(tài)判斷的否定有一種非常隱蔽的形式,即往往在模態(tài)詞前加一個否定詞,如“不一定”、“不可能”等等。在通常情況下,否定模態(tài)判斷的去否定法則是:第一,改變原判斷的模態(tài)詞,即將必然改為可能,將可能改為必然;第二,將P變成非P,將非P變成P。第三,如果這里的P本身又是一個性質判斷的話,則進一步按照性質判斷的否定進行改變。例10:據(jù)衛(wèi)星提供的最新氣象資料表明,原先預報的明年北方地區(qū)的持續(xù)干旱不一定出現(xiàn)。以下哪項最接近于上文中氣象資料所表明的含義?A、明年北方地區(qū)的持續(xù)干旱可能不出現(xiàn)。B、明年北方地區(qū)的持續(xù)干旱可能出現(xiàn)。C、明年北方地區(qū)的持續(xù)干旱一定不出現(xiàn)。D、明年北方地區(qū)的持續(xù)干旱出現(xiàn)的可能性比不出現(xiàn)的大。例11:不可能所有的錯誤都能避免。以下哪項斷定的含義,與上述斷定最為接近?A、可能有的錯誤不能避免。B、可能有的錯誤能避免。C、必然所有的錯誤都不能避免。D、必然有的錯誤不能避免??键c四換位推理“位”就是主謂項的位置,換位法就是把主項和謂項的位置互換。如“有些學生是江蘇人”,運用換位法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有些江蘇人是學生”。簡而言之,換位法就是對一句話“反過來說”。換位法的具體公式和歐拉圖可以表示如下:SAP可以換位為PIS;SEP可以換位為PES;SIP可以換位為PIS;SOP不能換位。在這里,需要重點注意的是:SAP和SOP的換位法。這部分知識點不會單獨構成單獨的考題,而是會混在對當關系等其他推理之中構成考題。考點五三段論三段論既是公務員考試中的重點,又是其中的難點??忌鷤兪紫纫獣治鋈握摰慕Y構。如:所有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壞人也是人,壞人也是有感情的。在這個三段論,一共有三句話,而且只有三個概念,其結構分析應當從結論入手。結論的主項為“小項”,寫作“S”;結論的謂項為“大項”,寫作“P”;前提中的共同項為“中項”,寫作“M”。另一方面,在這三句話中,包含大項的前提是大前提,包含小項的前提是小前提,另一個是結論。因此,上面這個三段論的結構可以表示如下:MAP(大前提)SAM(小前提)SAP(結論)這個三段論的正確性可以用歐拉圖來證明。考生們需要注意的是,在標準的三段論中,出現(xiàn)的三句話依次是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但在考試中出現(xiàn)的三段論,其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的順序往往被打亂了??忌鷤冊谧x三段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先把順序調整過來。在公務員考試中,三段論有可能以三種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第一種:找出與題干中三段論結構完全相同的推理。做這類題的關鍵在于必須注意到四點:第一,每一句話是全稱還是特稱;第二,每一句話是肯定還是否定;第三,中項在前提中分別處于什么位置;第四,必須把選項中的三段論恢復為標準順序。例12:所有名詞都是實詞,動詞不是名詞,所以動詞不是實詞。以下哪項推理與上述推理在結構上最為相似?A、凡細糧都不是高產作物。因為凡薯類都是高產作物,凡細糧都不是薯類。B、先進學生都是遵守紀律的,有些先進學生是大學生,所以大學生都是遵守紀律的。C、鋁是金屬,又因為金屬都是導電的,因此鋁是導電的。D、虛詞不能獨立充當句法成分,介詞是虛詞,所以介詞不能獨立充當句法成分。例13:所有的聰明人都近視,我近視得很厲害,所以,我很聰明。以下哪一項揭示了上述推理是明顯錯誤的?A、我是個笨人,因為所有的聰明人都是近視眼,而我的視力那么好。B、所有的豬都有四條腿,但這種動物有八條腿,所以它不是豬。C、所有的天才都高度近視,我一定是高度近視,因為我是天才。D、所有的雞都是尖嘴的,這種總在樹上呆著的鳥是尖嘴的,因此它是雞。第二種:哪些三段論能得出確定的結論(即正確的),哪些三段論不能得出確定的結論(即錯誤的)。判斷三段論正確與否的最精確方法是運用三段論的規(guī)則。但對于初學者來說,掌握三段論的所有規(guī)則非常困難。在這里將教給大家一個簡便的方法,即簡單規(guī)則加歐拉圖方法。在三段論的規(guī)則中,考生首先必須掌握基本規(guī)則有三條:第一,兩個否定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結論,前提之一為否定,結論必為否定。如:“所有的豬都不是狗,所有的狗都不是貓,因此,所有的貓都不是豬?!边@個三段論就是錯誤的。又如:“所有的模特都是高于一米八,我低于一米八,所以,我不是模特。”第二,兩個特稱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結論,前提之一為特稱,結論必為特稱。如“有的學生黨員,有的學生是干部,所以,有的干部是黨員?!边@個三段論也是錯誤的,又如“所有的上海人都有錢,有些學生是上海人,所以,有些學生有錢?!钡谌?,三段論必須有且僅有三個概念。違反這一規(guī)則的錯誤主要有兩種:一是中項為多義詞,如“董事長”;一是混淆了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如“婦女能頂半邊天,祥林嫂是婦女,所以,祥林嫂能頂半邊天。”以這三條規(guī)則為基礎,再加上歐拉圖方法,就可以判斷一個三段論是否正確了。正確的三段論如:所有的聰明人都近視,有些學生是聰明人,有些學生近視。錯誤的三段論如:所有的聰明人都近視,有些學生不聰明,有些學生不近視。例14:在某住宅小區(qū)的居民中,大多數(shù)中老年教員都辦了人壽保險,所有買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辦了財產保險。而所有辦了人壽保險的都沒辦理財產保險。如果上述斷定是真的,以下哪項關于該小區(qū)居民的斷定必定是真的?(1)有中老年教員買了四居室以上的住房。(2)有中老年教員沒有辦財產保險。(3)買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沒辦理人壽保險。A、(1)、(2)和(3)B、僅(1)和(2)C、僅(2)和(3)D、僅(1)和(3)例15:所有愛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所有的北婆羅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沒有既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H是穿白衣服的?;谝陨鲜聦?,下列哪個判斷必為真?A、H是北婆羅洲土著人。B、H不是愛斯基摩土著人。C、H不是北婆羅洲土著人。D、H是愛斯基摩土著人。第三種:給一個省略三段論補充一個正確的前提或結論。做這類題目需要分三步:第一,確定被省略的是什么,即前提還是結論,找出這個判斷應該由哪兩個概念組成;第二步,確定這個判斷的量項和聯(lián)項。判斷量項的基本規(guī)則如下:前提為全稱,結論為特稱。判斷聯(lián)項的基本規(guī)則如下:肯定加肯定為肯定,肯定加否定為否定,否定加否定為肯定。第三步,確定具體的主謂項。這一步應使用歐拉圖方法。比如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例16:有些導演留大胡子,因此,有些留大胡子的是大嗓門。為使上述推理成立,必須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A、有些導演是大嗓門。B、所有大嗓門的都是導演。C、所有導演都是大嗓門。D、有些大嗓門不是導演。例17:想從事秘書工作的學生,都報考中文專業(yè)。李芝報考了中文專業(yè),他一定想從事秘書工作。下述哪項如果為真,那么最能支持上述觀點?A、所有報考中文專業(yè)的考生都想從事秘書工作B、有些秘書是大學中文專業(yè)的畢業(yè)生C、想從事秘書工作的人有些報考了中文專業(yè)D、有不少秘書都有中文專業(yè)學位。復合判斷及其推理復合判斷是自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如:“毛澤東既是軍事家,又是文學家?!薄懊珴蓶|或者是湖南人,或者是四川人?!薄叭绻珴蓶|是神,那么他就不會犯錯誤?!彼袕秃吓袛喽加蓛刹糠纸M成:一個是支判斷,即它所包含的判斷,可以用小寫字母p,q,r等來表示。一個是聯(lián)接詞,即聯(lián)接支判斷的詞。這樣,上面的三句話可以分別表示如下:p且q。p或q。如果p那么q。對每一種復合判斷,考生們都必須從四個方面來理解:第一,每種判斷的真假要求是什么;第二,表示每種判斷的聯(lián)接詞有哪些;第三,以每種判斷為基礎進行推理有哪些有效式,哪些無效式;第四,對每一種判斷進行否定意味著什么。考點六聯(lián)言判斷及其否定聯(lián)言判斷,比如說:“毛澤東既是軍事家,又是文學家?!薄懊珴蓶|雖然是紅太陽,但不是神?!薄懊珴蓶|不僅是個黨員,而且是個優(yōu)秀黨員?!甭?lián)言判斷是由一些支判斷組合而成的,不論這些支判斷之間是什么關系(并列、遞進還是轉折),它們在真假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即每一個支判斷都應該是真的。聯(lián)言判斷的真假要求是全部為真。聯(lián)言判斷的聯(lián)接詞有哪些呢?只要是要求每一個判斷都真的詞都是。像上面所用的“既是……又是……”,“雖然……但是……”,“不但……而且……”,還有“……都是……”,“……同時……”,“……一起……”等等??梢院喕癁椤扒摇?。既然聯(lián)言判斷的真假要求是所有的支判斷都為真,那么,一個聯(lián)言判斷為真只表明一種可能性,即每一個支判斷都為真,而一個聯(lián)言判斷為假意味著什么呢?如“并非某女年輕漂亮”就表明存在三種可能情況。這三種可能情況用一句話來表示,有三種不同的說法:第一,至少有一個支判斷是假的;第二,非p或者非q,即并非(p且q)=非p或非q;第三,如果p是真的,那么q一定是假的,如果q是真的,那么p一定是假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務員考試中,對一個聯(lián)言判斷進行否定有很多表達形式,除了最常見“并非……”、“……是假的”、“……是不可能的”之外,還要重點注意的有:“不能同時”、“不都是”“不能一起”等。例18:如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不可改變的事實,那么以下哪項也一定是事實?A、魚可得但熊掌不可得。B、熊掌可得但魚不可得。C、如果魚不可得,那么熊掌可得。D、如果魚可得,那么熊掌不可得??键c七選言判斷及其推理選言判斷相當考試中選擇題,即在備選項中肯定有一個是正確選項。但選擇有兩種:一種是單項選擇題,即幾個備選項中有且僅有一個是正確的;一種是不定項選擇題,即幾個備選項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但到底有幾個,不一定。選言判斷也有兩種:與單選擇題相應的是不相容選言判斷,與不定項選擇題相應的是相容選言判斷。如:“魯迅或者是文學家,或者是革命家。”“要么吃魚,要么吃熊掌?!痹谡婕僖笊希合嗳葸x言判斷是“至少有一真”,不相容選言判斷是“有且僅有一真”。 在聯(lián)接詞上,相容選言判斷的聯(lián)接詞有“或者”、“可能”、“也許”、“至少一個”,代表詞為“或者”;不相容選言判斷的聯(lián)接詞有“要么”、“……或者……二者不可兼得”、“……或者……二者必居其一”,代表詞為“要么”。需要提醒考生們注意的是:在確定一個選言判斷到底是相容還是不相容時,一定不要根據(jù)支判斷能否同真來確認,只能根據(jù)聯(lián)接詞來確認。如“魯迅或者是浙江人,或者是上海人”。 在真假方面,相容選言判斷為真意味著至少有一個支判斷為真,具體有三種可能性:p真且q真,p真且q假,p假且q真。它為假只意味著一種情況,即所有的支判斷都為假,即p假且q假。從這里可以得出,對相容選言判斷進行否定意味著每一個支判斷都為假,即并非(p或q)=非p且非q。考生們可以將否定相容選項言判斷與否定聯(lián)言判斷結合起來理解。不相容選言判斷為真意味著有且僅有一個支判斷為真,具體有兩種可能性:p真且q假,p假且q真。它為假則意味著不是只有一個支判斷為真,具體有兩種情況:p真且q真,p假且q假。從這里可以得出,否定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意味著二者同真或同假,即并非(要么p要么q)=(p且q)或(非p且非q)。例19:總經理:我主張小王和小孫兩人中至少提拔一人。董事長:我不同意。以下哪項,最為準確地表述了董事長實際上同意的意思?A、小王和小孫都得提拔。B、小王和小孫都不提拔。C、小王和小孫兩人至多提拔一人。D、如果提拔小王,則不提拔小孫。例20:一駕駛員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被抓,交警提出:要么繳納罰款500元,要么上交執(zhí)照。駕駛員表示不同意。以下哪項最正確地表達了駕駛員的意思?A、繳納罰款500元,但不上交執(zhí)照。B、不繳納罰款500元,但上交執(zhí)照。C、既不繳納罰款500元,也不上交執(zhí)照。D、如果做不到既不繳納罰款500元也不上交執(zhí)照,那么就必須既繳納罰款500元,也上交執(zhí)照。在推理方面,可以對上面兩個例子作進一步的分析。對于相容選言判斷,如“魯迅或者是文學家,或者是革命家?!贝蠹覒摾斡浰恼婕僖?,即至少有一個是真的,可以得出推理式如下:具體規(guī)則如下:一真它未必假。一假一真。對于不相容選言判斷,如“要么吃魚,要么吃熊掌?!贝蠹乙矐摾斡浰恼婕僖?,就可以得出推理式如下:具體規(guī)則如下:一真一假。一假一真。在這里,考生可以把相容選言推理與不相容選言推理結合起來,進行對比理解:由否定到肯定對二者都有效,但由肯定到否定只對不相容選言推理有效,對相容選言推理是無效的。例21:在某餐館中,所有的菜或屬于川菜或屬于粵菜,張先生的菜中有川菜,因此張先生的菜中沒有粵菜。以下哪項最能增強上述論證?A、餐館規(guī)定,點粵菜就不能點川菜,反之亦然。B、餐館規(guī)定,如果點了川菜,可以不點粵菜,但點了粵菜,一定也要點川菜。C、張先生是四川人,只喜歡川菜。D、張先生是廣東人,只喜歡粵菜。考點八假言判斷及其推理假言判斷主要表示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出現(xiàn)的條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一種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在假言判斷中,表示條件是前件,通常用p表示;表示依條件而出現(xiàn)的事物是后件,通常用q表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如下:“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濕?!边@個條件最大的特點是:如果前件出現(xiàn)(即為真),那么后件一定也出現(xiàn)(即為真)。但是,如果前件不出現(xiàn)(即為假),那么后件會不會出現(xiàn)呢?不一定。也就是說,充分條件表示這樣一種條件,單獨一個條件就可以直接導致后件,但還有其他的條件也可以直接導致后件。在這種情況下,前件出現(xiàn)了,后件一定會出現(xiàn),但前件沒出現(xiàn),那就不能確定其他條件是否出現(xiàn)了,因此后件是否出現(xiàn)就能不確定。從這里的分析中,充分條件的真假要求是:前真后必真,前假后未必假。表達充分條件的聯(lián)接詞主要有:“如果……那么……”、“只要……就……”、“一……就……”、以及沒有任何聯(lián)接詞但表示條件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逼浯碓~為“如果……那么……”,公式可以表達為p→q。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為真表示有三種可能性:天下雨了(p真)且地上濕了(q真);天沒下雨(p假)且地上濕了(q真);天沒下雨(p假)且地上沒濕(q假)。那么它在什么時候才是假的呢?p真q假的時候。這就是說,否定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意味著前件p為真且后件q為假。即:并非(p→q)=p且非q。例22:“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搞財會工作的人,都免不了有或多或少的經濟問題,特別是在當前商品經濟大潮下,更是如此。以下哪項如果是真的,能最有力地削弱上述判斷?A、以上斷定,宣揚的是一種“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剝削階級世界觀。B、隨著法制的健全,以及打擊經濟犯罪的深入,經濟犯罪已受到嚴厲的追究與打擊。C、由于進行了兩個文明建設,廣大財務人員的思想覺悟與敬業(yè)精神有了明顯的提高。D、萬國投資信托公司房產經營部會計胡大全,經營財務30年,分文不差,一絲不茍,并勇于揭發(fā)上司的貪污受賄行為,多次受到表彰嘉獎。圍繞充分條件假言判斷能夠進行的推理有哪些呢?以“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濕”為例,可以考慮四種情況:第一,現(xiàn)在天下雨了,地上濕不濕呢?p真則q真。第二,現(xiàn)在天沒下雨,地上濕不濕呢?p假則q真假不定。第三,現(xiàn)在地上濕了,天有沒有下雨呢?q真則p真假不定。第四,現(xiàn)在地上沒濕,天有沒有下雨呢?q假則p假??偨Y起來,有兩個有效式:前真后真,后假前假。其余的是無效式。關于充分條件假言推理,還有一種簡化理解。大家可以把“如果p那么q”理解為“所有的p都是q”,二者可以用歐拉圖表示為包含關系,即q包含p。利用這個關系,可以簡化兩個理解:第一,用包含關系去理解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第二,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可以跟性質判斷結合起來。例23:如果某人是殺人犯,那么案發(fā)時他在現(xiàn)場。據(jù)此,我們可以推出:A、張三不是殺人犯,所以張三案發(fā)時不在現(xiàn)場。B、李四案發(fā)時在現(xiàn)場,所以李四是殺人犯。C、王五不在案發(fā)現(xiàn)場,但王五是殺人犯。D、許六案發(fā)時不在現(xiàn)場,所以許六不是殺人犯。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如下:“只有博士,才能升教授?!边@個條件最大的特點是:如果前件不出現(xiàn)(即為假),那么后件也一定不出現(xiàn)(即為假)。但是,如果前件出現(xiàn)(即為真),那么后件會不會出現(xiàn)呢?不一定。也就是說,必要條件表示這樣一種條件,必須由幾個條件合起來才能導致后件,但單獨一個條件并不能直接導致后件。在這種情況下,前件出現(xiàn)了,因為不知道其他條件是否同時具備,所以后件不一定會出現(xiàn),但如果前件沒出現(xiàn),后件就一定不會出現(xiàn)。從這里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必要條件的真假要求是:前真后未必真,前假后必假。表達必要條件的聯(lián)接詞主要有“只有……才……”和“除非……才……”,除了這一個之外,其余表示必要條件的聯(lián)接詞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否定……否定……”,具體說來有“沒有……就沒有……”、“不……就不……”。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代表詞為“只有……才……”,用公式可表達為p←q。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為真表示有三種可能性:博士(p真)且升教授了(q真);博士(p真)且沒升教授(q假);非博士(p假)且沒有升教授(q假)。那么它在什么時候才是假的呢?p假q真的時候。這就是說,否定一個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意味著前件p為假且后件q為真。即:并非(p←q)=非p且q。例24:正是因為有了充足的奶制品作為食物來源,生活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才能攝入足夠的鈣質。很明顯,這種足夠的鈣質,對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擁有健壯的體魄是必不可少的。以下哪項情況如果存在,最能削弱上述斷定?A、有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從食物中能攝入足夠的鈣質,且有健壯的體魄。B、有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不具有健壯的體魄,但從食物中攝入的鈣質并不少。C、有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不具有健壯的體魄,他們從食物中不能攝入足夠的鈣質。D、有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牧民有健壯的體魄,但沒有充足的奶制品作為食物來源。以“只有博士,才能升教授”為例,圍繞必要條件可以進行的推理有四種:第一,博士,不一定升教授,即肯定前件不一定能肯定后件;第二,非博士,一定不能升教授,即否定前件可以必然否定后件;第三,教授,一定是博士,即肯定后件就可以必然肯定前件;第四,非教授,不一定是非博士,即否定后件不一定能否定前件。總結起來,有兩個推理是有效的:前假后假,后真前真。其余的是無效式。關于必要條件假言推理,也有一種簡化理解。大家可以把“只有p才q”理解為“所有的q都是p”,二者可以用歐拉圖表示為包含關系,即p包含q。同充分條件假言判斷一樣,這種包含關系也可以簡化兩種理解。例25:在中國,只有富士山連鎖店經營日式快餐。如果上述斷定為真,以下哪項不可能為真?(1)蘇州的富士山連鎖店不經營日式快餐。(2)杭州的櫻花連鎖店經營日式快餐。(3)溫州的富士山連鎖店經營韓式快餐。A、只有(1)B、只有(2)C、只有(3)D、只有(1)和(2)在理解這兩個條件及其推理時,必須把二者結合起來,進行一一對比,找出兩者間的真正關系,即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之間的轉化關系。以“只有博士,才能升教授”為例,“博士”是“升教授”的必要條件,而反過來,“升教授”則是“博士”的充分條件。這就是說:如果p是q的必要條件,那么反過來q就是p的充分條件;如果p是q的充分條件,那么反過來q就是p的必要條件。如果把歐拉圖引進來,這種關系會顯得更為清楚。如果把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性質判斷以及歐拉圖合在一起,并且反過來看,大家就可以發(fā)現(xiàn):性質判斷也可以轉化為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如“所有的人都是要吃飯的”,就可以轉化為充分條件“如果是人,那么一定要吃飯”,也可以轉化為必要條件“只有吃飯的,才是人?!碑斶@些關系全部被打通之后,將充分條件、必要條件以及性質判斷混合在一起的題目就比較清楚了。例26:如果孫教授當選為學術委員會主任,他一定是學術委員會委員。以上陳述是以下面哪句為假設前提的?A、只有學術委員會委員才可被選為學術委員會主任。B、只有孫教授才可當選為學術委員會主任。C、只有教授才可被選為學術委員會主任。D、一些教授可選為學術委員會主任。例27:只有住在廣江市的人才能夠不理睬通貨膨脹的影響;住在廣江市的每一個人都要付稅;每一個付稅的人都要發(fā)牢騷。根據(jù)上述判斷,可以推出以下哪項一定是真的?(1)每一個不理睬通貨膨脹影響的人都要付稅。(2)不發(fā)牢騷的人中沒有一個能夠不理睬通貨膨脹的影響。(3)每一個發(fā)牢騷的人都能夠不理睬通貨膨脹的影響A、僅(1)B、僅(2)C、僅(1)和(2)D、僅僅(2)和(3)考點九綜合推理在公務員考試中,往往會把多個推理放在一起出題目。常見的有假言加假言,包括充分條件假言連鎖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連鎖推理。在這做這類題目的時候,考生必須注意一點,要把整段話中所有事物的關系理清楚,最好用歐拉圖的方法。例28:一本小說要暢銷,必須有可讀性;一本小說,只有深刻觸及社會的敏感點,才能有可讀性;而一個作者如果不深入生活,他的作品就不可能深刻觸及社會的敏感點。以下哪項可以從題干的斷定中推出?(1)一個暢銷小說作者,不可能不深入生活。(2)一本不觸及社會敏感點的小說,不可能暢銷。(3)一本不具有可讀性的小說的作者,一定沒有深入生活。A、只有(1)和(2)B、只有(2)和(3)C、只有(1)和(3)D、只有(1)例29:萬通集團規(guī)定,它的下屬連鎖分店,年營業(yè)額超過800萬元的,雇員可獲得年超額獎。年終統(tǒng)計顯示,該集團所屬10個連鎖分店,其中7個年營業(yè)額超過800萬元,其余的不足500萬元。萬通集團又規(guī)定,只有年營業(yè)額超過500萬元的,雇員才能獲得敬業(yè)獎。如果上述斷定都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項關于該集團的斷定也一定是真的?(1)得敬業(yè)獎的雇員,一定得年超額獎。(2)得年超額獎的雇員,一定得敬業(yè)獎。(3)萬通集團的大多數(shù)雇員都得了敬業(yè)獎。A、僅(1)B、僅(2)C、僅(1)和(2)D、(1)、(2)和(3)還有假言加選言或者聯(lián)言的綜合推理。做這類題目的時候,大家頭腦一定要清楚的是:哪些東西可以形成有效的推理,哪些東西不能形成有效的推理。例30:大嘴鱸魚只在有鰷魚出現(xiàn)、河中長有浮藻的水域里生活。漠亞河中沒有大嘴鱸魚。從上述斷定能得出以下哪項結論?(1)鰷魚只在長有浮藻的河中才能發(fā)現(xiàn)。(2)漠亞河中既沒有浮藻,又發(fā)現(xiàn)不了鰷魚。(3)如果在漠亞河中發(fā)現(xiàn)了鰷魚,則其中肯定不會有浮藻。A、只有(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會務租用合同范本
- 醫(yī)生兼職社工合同范本
- 修腳房投資合同范本
- 共同紅酒合同范本
- 加強合同范本庫
- 副食版合同范本
- 50%股權合同范本
- 業(yè)務介紹抽成合同范例
- 代購代銷電子合同范本
- 代理進口合同范例15篇
- 三、膽石癥課件
- 學生作業(yè)情況登記表模板(可打印)
- 兔子坡(閱讀課上課課件)
- 高中數(shù)學《立體幾何》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 八年級英語初中英語閱讀理解閱讀專項練習試卷附答案
- 固定資產清查盤點明細表
-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課件【全冊】
- 物聯(lián)網管理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
- 1例妊娠糖尿病的個案護理
- 光伏發(fā)電職業(yè)病危害預評價方案方案
- 財務報表涉稅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