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分級剝殼級分離一體機設計_第1頁
核桃分級剝殼級分離一體機設計_第2頁
核桃分級剝殼級分離一體機設計_第3頁
核桃分級剝殼級分離一體機設計_第4頁
核桃分級剝殼級分離一體機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核桃分級、剝殼及分離一體機設計前言第第頁)核桃分級、剝殼及分離一體機設計1前言核桃是我國的傳統(tǒng)果樹,在我國農(nóng)村區(qū)域經(jīng)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核桃在我國的栽培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位,2000年我國核桃的總產(chǎn)量為30萬噸。核桃的深加工潛力巨大,有待開發(fā)。核桃除用于人們熟悉的食品工業(yè)外,還可以用于醫(yī)藥、化工、工藝美術等領域。隨著我國核桃產(chǎn)量的逐年增加,農(nóng)民如何依靠核桃致富,如何對核桃進行深加工,如何提高它的附加值等問題很快就會突現(xiàn)出來。核桃破殼取仁這是核桃深加工的第一步,必須首先解決。一般來說,核桃破殼取仁有這樣幾種方法①離心碰撞式破殼法②化學腐蝕法③真空破殼取仁法④超聲波破殼法⑤定間隙擠壓破殼法。第一種方法,碎仁太多,所以應用很少。第二種方法,由于在實際操作中不好控制,仁易受到腐蝕,處理不好還會造成對環(huán)境的污染,因此人們不愿接受。第三、四種方法,設備昂貴,破殼成本高,且破殼效果不夠理想。而第五種方法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但由于核桃品種繁雜,尺寸差異較大、形狀不規(guī)則、殼仁間隙小,所以核桃的破殼取仁難度較大。破殼后還需進行殼仁分離,鑒于殼仁密度相差不大(約為0.04g/cm3)加之碎殼,碎仁上有許多毛刺,所以殼仁分離也有相當難度。解決以上難題的方法就是將破殼取仁分解為分級,擠壓破殼,多點殼仁分離三部分,逐一加以解決。所以基于目前工廠的生產(chǎn)現(xiàn)狀,長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的我在指導老師黃和祥副教授的指點下,對核桃脫殼的生產(chǎn)機械進行了設計研究。2選題背景2.1開發(fā)核桃剝殼機械的必要性隨著核桃產(chǎn)量的逐年增加,同時人們對核桃營養(yǎng)價值的認識加深,如何對核桃進行深加工,以提高它的附加值等問題就突現(xiàn)出來。核桃脫殼取仁是核桃深加工的第一步,必須首先解決。由于核桃品種繁雜,形狀不規(guī)則、尺寸差異較大、殼仁間隙小,殼完全破裂所要求的變形量大于殼仁間隙,所以破殼取仁難度較大。用一般的機械擠壓方法破殼必將造成大量的碎仁,對于固定擠壓間隙的破殼裝置來說,擠壓間隙是固定的,不同尺寸的核桃都在同一開度內(nèi)破殼,會出現(xiàn)小尺寸核桃難以破殼而大尺寸核桃仁的破碎率高的現(xiàn)象。因此為了很好的破殼而又保證仁不破碎,就需要:1擠壓間隙與核桃尺寸相適應,有必要在破殼前對核桃進行分級;2合理施力使核桃產(chǎn)生裂紋且變形量小,這是提高核桃破殼機破殼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對核桃的施力方式及結果進行有限元受力分析;3裂紋的擴展是核桃完全破殼的基本條件,按核桃正確姿態(tài)喂入進行破殼是裂紋擴展的條件,有必要進行破殼前的導向。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著手脫殼機具的研究和開發(fā),但由于存在一些技術難點,至今此類機具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推廣和應用。因此,對脫殼機主要技術問題做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全國核桃年產(chǎn)量十多萬噸,其中山西、陜西、云南和河北四省的年產(chǎn)量均在萬噸以上。核桃和核桃仁是中國傳統(tǒng)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出口的核桃仁全部是手工砸取的,手工取仁不僅勞動生產(chǎn)率低,而且人手污染造成的大腸桿菌總數(shù)高于國際食品衛(wèi)生法規(guī)定的標準。因此,實現(xiàn)核桃機械剝殼取仁十分重要。2.2國內(nèi)外發(fā)展現(xiàn)狀核桃分級裝置是定間隙擠壓破殼機的必要裝置,核桃破殼裝置是核桃破殼取仁機的核心裝置。對于具有固定間隙的核桃剝殼機來說,物料尺寸必須與固定間隙的大小相適應。尺寸大了,仁會被擠碎。尺寸小了,殼破不開。殼仁分離問題是核桃破殼取仁的難題之一,目前國內(nèi)尚未見到好的分離方法和分離設備的報道而國外雖然很好地解決了殼仁分離的問題。但設備成本高,工藝復雜,對于加工能力有限的工廠和個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F(xiàn)對常見的核桃分級及剝殼分離裝置加以介紹。2.2.1核桃分級裝置按工作原理可分為輥軸式、篩網(wǎng)式、柵條滾筒式、智能式:①輥軸式分選裝置錐輥式分級機是由成對的錐形輥組成,其間有間隙,如圖所示。果品位于兩軸間隙之上,并隨輸送裝置前進,當果品直徑小于輥軸時,落入到輥子下面的果盤中。因為平行的錐輥間隙在逐漸增大,因此可根據(jù)間隙的變化,把果品分成不同的等級。選題背景圖1輥軸式分選裝置1錐輥2核桃②篩網(wǎng)式分選裝置山核桃被傳輸設備傳輸至殼體內(nèi)空間的頂層,并落到第1層篩網(wǎng)上;同時,在振動裝置以及振動棒的共同作用下,第1層篩網(wǎng)上的山核桃部分從網(wǎng)眼漏至第2層篩網(wǎng)上,部分山核桃通過第1層篩網(wǎng)篩選并通過連通第1篩網(wǎng)的第1出料口被收集,最終將山核桃按照大小分為若干部分,完成分級。圖2篩網(wǎng)式分選裝置③柵條滾筒式分級機構的主體是分選篩筒,其內(nèi)壁分成若干篩選段,每個篩選段開有大小不同的篩選孔,且在其筒壁的內(nèi)側還覆有螺旋狀的橡膠螺旋管,在相都篩選段的分段處設有環(huán)形阻擋板,各篩選段的下邊分別設有相匹配的分級收集槽。圖3柵條滾筒式1進料斗2出料斗3柵式滾④核桃智能分選裝置光線式大小分級機是根據(jù)光束遮斷法和圖像處理法制成,進行非接觸式測量。當被測果品不滿足分級要求時,檢測信號傳送到控制裝置,用推板或強氣流將果品排出。圖4核桃智能分選裝置綜合以上介紹的多種核桃分級設備的現(xiàn)狀,對于機械式的核桃分級技術而言,單一定量的分級方法始終不能達到很高的分級精度,需要進一步解決其分級間歇不可調的瓶頸問題;就基于智能分級技術而言,需要更加快速、精確的檢測系統(tǒng),以及更為綜合性的分級因素,還有待于在其通用性和推廣方面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2.2.2核桃破殼裝置可分為對輥窩眼式破殼裝置、雙齒盤—齒板式破殼裝置、變形恒定破殼裝置、內(nèi)外磨核桃破殼裝置、平板擠壓破殼裝置、平板擠壓破殼裝置、弧板—滾筒破殼裝置、機械擊打破殼裝置、碰撞碎殼裝置①對輥窩眼式破殼裝置對輥窩眼式開口裝置的每個輥上同一個圓周平均分布著8個窩眼。窩眼在整個擠壓輥表面上呈交錯排列,窩眼縱向間距為54mm,所有窩眼開口半徑均為30mm,但不在同一圓周的窩眼的深度都不相同,從13mm依次增加0.5mm直到20mm為止,對輥的長度870mm。該裝置能對大小不同的核桃進行定距離擠壓,同時擠壓時用窩眼抓取核桃,抓取可靠,核桃擠壓時不會竄動,能進行可靠的擠壓。破殼的核桃需進行進一步的脫殼。該裝置生產(chǎn)能力>150kg/h,核桃按粒徑大小自動分級的準確率>95%,開口率>95%,破碎率<2%。圖5對輥窩眼式破殼裝置1窩眼輥2核桃②雙齒盤—齒板式破殼裝置齒盤旋轉帶動核桃邊旋轉邊擠進由齒盤、偏心圓弧齒板組成的剝殼區(qū),受到擠壓作用,核桃表面產(chǎn)生裂紋并逐漸擴展,直至最終完全破裂,碎殼和仁從最小間隙處掉下。由于該裝置能較好滿足“四點加壓”原理,且可實現(xiàn)核桃的滾動擠壓,因此破裂效果好、碎仁率低。最大生產(chǎn)率180kg/h,破殼率90%以上,高路仁率70%~90%,其中一路仁率30%~40%。圖6雙齒盤—齒板式破殼裝置1核桃2齒盤3齒板③變形恒定破殼裝置該破殼裝置是由一對螺紋螺旋方向相反的滾柱組成,在滾柱面上切制有螺距恒定的梯形柵紋,柵紋滾柱在結構上保證了核桃的實際變形能隨果徑的增大而增大(圖5)。當核桃夾在一對左、右螺紋之間時,形成了四點加壓。不同果徑的核桃可在不同開度處破殼。為避免核桃與滾柱間發(fā)生相對滑移,滾柱面進行了“滾花”處理。圖7變形恒定破殼裝置1擠壓輥2核桃④內(nèi)外磨核桃破殼裝置外磨固定在機架上,內(nèi)磨在電機的帶動下轉動。核桃在內(nèi)外磨之間的間隙內(nèi)破裂脫殼,當破碎到合適的粒度后,由擋板與內(nèi)磨下底之間的縫隙落到落料扳上。因該機不能自動適應核桃的大小,又由于目前核桃品種不純、大小不一,因此該機在實際使用中存在一定缺陷,破裂果徑不同的核桃,需更換尺寸大小不同的內(nèi)外磨。圖8內(nèi)外磨核桃破殼裝置1外磨2核桃3內(nèi)磨4擋板⑤圓盤破殼裝置該裝置由一對端面呈傾斜、上寬下窄的破殼盤3組成的。兩破殼盤用等速萬向節(jié)偶合。狹縫角度通過動軸承組件可調,狹縫寬度通過破殼盤上的固定螺釘可調。落人破殼盤狹縫一側的核桃,隨盤旋轉經(jīng)最窄處破殼后從另一側甩出。該機可破大小混雜在一起的核桃。圖9圓盤破殼裝置1主動軸2螺釘3破殼盤4從動軸5萬向節(jié)6核桃⑥平板擠壓破殼裝置選用平板擠壓破殼方法,采用了一對端面呈傾斜、上寬下窄的破殼板作為核桃破殼工作部件,對核桃進行破殼取仁。并設計出了6PK-400核桃破殼機,該裝置由一對端面呈傾斜、上寬下窄的破殼板組成。動破殼板一端通過鉸鏈連接到殼體,一端可由偏心軸帶動做往復曲線運動;定破殼板是一可調擠壓直板,上方一端與機體鉸接,下方與調距手柄相連,手柄由可轉動的一段螺栓組成。旋轉手柄可推動定破殼板前后運動,用來調節(jié)兩板之間的間隙和角度,使擠壓間隙的最小寬度小于果殼的直徑,并接近于核桃果仁最大外徑。兩破殼板表面焊有魚鱗狀鐵網(wǎng),有許多細小的橫紋,用于增加與核桃接觸的粗糙度。落入破殼板狹縫的核桃,隨動破殼板運動經(jīng)最窄處破殼后,經(jīng)出料口甩出。該機可破大小混雜在一起的核桃。圖10平板擠壓破殼裝置1定破殼板2調距手柄3偏心軸4動破殼板⑦弧板—滾筒破殼裝置該裝置是由弧形板2和滾筒1組成(圖9),在滾筒上裝有兩個角度成180°的活塞,兩活塞由彈簧支撐。當分級后的核桃喂入旋轉滾筒后,自行定位在活塞的頂端,隨滾筒轉動,在活塞和弧板的共同擠壓下破裂,而后進入料斗。半仁以上的占75%,碎仁占15%,未破殼的約占6%,生產(chǎn)能力30kg/h。圖11弧板—滾筒破殼裝置1滾筒2弧板3活塞4彈簧5氣壓裝載系統(tǒng)⑧機械擊打破殼裝置打擊方式破殼能得到較多的高路仁,破殼后的核桃殼較碎,有利于實現(xiàn)核桃的機械破殼,破殼的綜合效果優(yōu)與擠壓破殼。洪翎等人采用仿生機械敲擊臂敲擊山核桃使其破殼,研制了一種采用機械擊打方式的實用高效手剝山核桃破殼機。該機主要由輸送機構、破殼機構、傳動機構、電機及機架等組成,不受山核桃形狀和大小限制,免除了分級步驟。圖12機械擊打破殼裝置1支架2發(fā)動機3出料口4下機殼5螺釘6支架7打擊器8脫殼室9輻條篩10上機殼11進料口⑨碰撞碎殼裝置該裝置由上機殼10與下機殼4,以及傳動部件組成。上機殼下部設置和傳動部件相連的脫輥,脫棍與上機殼的外壁之間設置數(shù)根固連在上機殼兩側與脫輥平行的輻條篩9,相鄰輻條篩的間距為18~20mm,輻條篩與脫棍之間形成上大下小漏斗形狀的脫殼室8,輻條篩的下部和脫輥之間形成脫殼室的咽喉,進入脫殼室的核桃在凸筋的拋送下與輻條篩碰撞擊碎核桃殼,為碰撞的核桃在咽喉處被搓擦擠壓破碎。脫出的核桃仁一、二等品占70%以上。圖13碰撞碎殼裝置1機架2出料口3主滾筒4進料5電機6敲擊臂7壓桿滾筒8電機2.2.3核桃殼仁分離裝置分為帶式殼仁分離法、比重法分離殼仁、風選法分離殼仁、靜電法分離殼仁①帶式殼仁分離法:縱向帶式殼、仁分離法,在長度方向上,環(huán)形帶和水平面有一定的傾斜角,其上帶面由低處運行到高處。摩擦系數(shù)較小的仁沿環(huán)形帶下行,從低處進入接仁斗;摩擦系數(shù)較大的殼沿環(huán)形帶上行,從高處進入接殼斗。由于破殼后的核桃物料中核桃殼、核桃仁和半截核桃的斷裂端口都有毛刺,且破開不完全核桃表面相對光滑,所以該方法在分離核桃殼仁時不能達到預計的效果圖14帶式殼仁分離法1料斗2擋板3絨輥4出料斗②比重法分離殼仁:此法主要用于分離外形尺寸比較相近而比重相差較大的各種物料以及種子籽粒。利用此方法進行了破殼后的杏仁與殼的分離試驗:把破殼后的杏仁與殼的混合物放入水中,為了提高分離的效果,在水中加入一定分量的鹽;由于殼仁的比重不同,杏殼漂浮在鹽水的表面,而杏仁沉在鹽水的下層,從而完成殼仁的分離。但是核桃殼與仁的密度相差不大,在鹽水中表現(xiàn)出來的浮沉現(xiàn)象不明顯,分離效果不佳。同時利用此方法在對殼仁進行分離后還要對核桃仁進行烘干,提煉鹽,增加了加工工序,還易造成仁的污染。圖15比重法分離殼仁1接殼斗2進料斗3分離帶4接仁斗③風選法分離殼仁:風選法是利用殼與仁單體質量的區(qū)別以及殼仁之間空氣動力學性質—物體在運動氣流中力學性質不同,在氣流的作用下,由于懸浮速度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運動狀態(tài),從而進行分離。此方法常用于分離煙草物料、淀粉、癟谷和茶葉等。從理論上講,物料的懸浮速度不同,就應該得到很好的分離,但是在實際生產(chǎn)中卻有很多復雜情況。例如,同一種被分離的物料,由于大小和質量的差異,其懸浮速度不完全相同,同時氣流方向不斷改變,造成氣流場內(nèi)氣流的不穩(wěn)定,因此很難完全分離兩種懸浮速度相互交錯或相接近的物料。圖16風選法分離殼仁④靜電法分離殼仁靜電法是利用殼與仁的介電性質差異產(chǎn)生不同的極化,在強電場作用下向強電場方向產(chǎn)生不同的偏移,從而使殼與仁高精度高效地分開。被分離的殼仁不受顆粒大小、形狀和比重的限制,同時在分離的過程中因不受機械力的作用,不會被二次破損。該方法主要的缺點在于,在破殼前需要對核桃進行處理,且利用此方法研制出的機器價格比較任昂貴。2.3目前核桃剝殼取仁機械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許多科研人員對核桃初加工機械的機理及設備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在核桃殼仁分離裝置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要想達到核桃殼仁分離的預期效果只能借鑒其它物料的篩分規(guī)律,針對核桃殼仁做相應的基礎性研究,找出最佳方案,因此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我國核桃生產(chǎn)量大、品種多,不同品種的核桃形狀、殼的厚度、內(nèi)隔和內(nèi)褶的面積大小差別比較大,例如新疆的核桃品種扎343,溫185、新新2等大都是長圓形,外表呈橢球狀,內(nèi)隔和內(nèi)褶都比較少;而云南的山核桃是扁圓形的,外殼堅硬,內(nèi)隔比較多。內(nèi)隔和內(nèi)褶多的核桃品種,其夾層較多,核桃仁卡在殼中不易取出,為后續(xù)的核桃殼仁分離帶來一定的困難。②尚未對破殼后的核桃物料進行深入的研究,己研制的核桃破殼機大都采用定間隙多點擠壓或擊打方式使核桃果殼在機械外力作用下開裂或破壞,為了追求較高的高路仁率,其破殼率就要降低。同時核桃進入擠壓空間的姿態(tài)不易控制,核桃沿縫合線處的粘合力較小,因此采用擠壓或擊打方式破殼,尤其是擠壓方式,所產(chǎn)生的半截核桃(核桃沿縫合線破開,夾層未破,仁仍然卡在殼中)和破開不完全核桃(核桃外殼只裂一小口,幾乎未被破開)較多。因此破殼后的核桃物料由四種物料組成:半截核桃、破開不完全核桃、核桃殼與核桃仁。為了后續(xù)核桃仁的加工以及半截核桃與破開不完全核桃的二次破殼,在將核桃殼分離出的同時,也必須將半截核桃、破開不完全核桃與核桃仁彼此分離開。但是現(xiàn)有的核桃風選裝置只是將破碎的核桃殼分選出,對后續(xù)核桃仁、半截核桃和破開不完全核桃的分離并沒有做分析研究。③目前國內(nèi)外尚未對破殼后核桃物料的形狀、物理機械性能以及在分離過程中核桃仁的損失做分析研究在殼仁的分離過程中,核桃仁因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產(chǎn)生破碎或表皮磨損的現(xiàn)象。磨損掉的核桃仁是沒有辦法被回收的,從而造成核桃仁的浪費。而目前國內(nèi)外研究人員主要還是研究核桃的初加工機械,而對在加工過程中核桃仁的損失還沒有做研究。雖然篩分法在其它谷物或物料中的應用較為普遍,但是用此方法進行核桃殼仁分離時,在如何選取適合的振動篩參數(shù),盡量減少核桃仁的損失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3核桃剝殼機的整體結構圖17核桃剝殼機1料斗2分機滾筒3鏈條4漏斗及導向槽5導向輥6傳動齒輪7弧形齒板8擠壓輥9變速電機整機由料斗、錐形柵條分級滾筒、導向機構、剝殼機構、傳動機構以及動力所組成,如圖14所示。它們依靠物料自身的重力自上而下形成一個系統(tǒng)作業(yè)流水線。核桃由料斗1進入分級滾筒2。分為五級后分別通過漏斗4(漏斗和一級導向機構的組合機構)接觸到導向輥5,經(jīng)導向后的核桃進入由偏心圓弧齒板7和剝殼齒盤8所組成的剝殼區(qū)域。受到擠壓作用,核桃表面產(chǎn)生裂紋并逐漸擴展,直至最終完全破裂,碎殼和仁從最小間隙處掉下。4核桃剝殼機分級機構的設計4.1分級的必要性由于核桃受到壓縮后,其直徑的變形與果徑的大小有關,一般說來,果徑越大受壓時殼皮上的壓力越高。如果某一變形對中型果能很好破殼的話,則同樣的變形對小型果來說就顯得偏大。反之對大型果則又顯得小了。對于變形恒定(即固定間隙)的核桃剝殼機分級機構的設計核桃破殼機來說,要想對各個尺寸的核桃都能很好的破殼的話,就應該在破殼前對核桃進行分級。4.2分級原理及柵式滾筒的結構為了把核桃分成大小不同的等級,須按尺寸對核桃進行分級,按尺寸特性進行分級的方法很多,如平面篩、轉筒、輥軸等。雖然這些分級裝置都是利用孔穴或縫隙的大小進行尺寸分選,但由于它們的結構,分級精度以及對農(nóng)產(chǎn)品的沖擊程度等各不相同。故使用對象也有所不同。具體地說,對于核桃分級來說,上述分級裝置基本都能滿足要求,但為了降低制造成本和整機尺寸,設計了柵式分級滾筒。其結構見簡圖。圖18柵式分級滾筒結構簡圖1傳動鏈條2電機3出料口4柵條5進料斗4.3核桃在柵式分級機構里的運動及力學分析4.3.1運動分析由喂料斗喂入的核桃從滾筒的右端(直徑小的一端)進入滾筒,隨著滾筒的轉動,小尺寸核桃率先從柵格中漏下,在重力、離心力、摩擦力以及柵格反力的共同作用下,尺寸大于柵格間隙的核桃繼續(xù)向左移動,直到柵格間隙大于核桃尺寸時漏下。4.3.2力學分析為了使核桃能準確分級,大小尺寸不同的核桃應能及時的互換位置,以增加每一個核桃與下方柵格接觸的幾率。核桃在柵式分級滾筒里所受力的大小隨位置的改變而變化,但存在三個特殊的位置點,-90°、0°、90°,如圖16其中,左圖是重力、柵格反力所構成的平面,在右圖中所截出的截面圖。當核桃轉過的β角在0°和-90°之間時,核桃所受力及所選X-Y坐標系如圖所示。假設此時核桃所受的力恰好是平衡力,即若再轉動的角度,核桃就會在X-Y平面內(nèi)往下滾動(忽略沿柵條方向的摩擦力)。此時有:方向上:(1)方向上:(2)圖19核桃在滾筒內(nèi)的受力圖其中:β……離心力與Y軸的夾角θ……中心線與柵條之間的夾角……核桃所受的離心力……核桃所受摩擦力μ……摩擦系數(shù)G……核桃自重ω……滾筒的角速度又R——離心半徑解以上各式得:(3)核桃轉過的β角在0°和90°之間,由圖17所示:方向上:方向上:解得:(4)為了使核桃能很好的交換位置,應使核桃在滾筒轉過90°之后,在轉過最高點之前落下,即應滿足:又因解之得:轉/分鐘。所以,大小核桃位置交換的條件是:(5)轉/分鐘圖20核桃在滾筒內(nèi)的受力圖4.4主要參數(shù)的確定4.4.1分級滾筒轉速為使核桃在分級工位順利落下,應使核桃對于分級滾筒由右桿移向左桿時,核桃重心低于X軸線。核桃移動的距離:(6)核桃下降的距離:(7)因此有:(8)滾筒轉速:(9)取n=60r/min4.4.2分級滾筒錐角由于核桃尺寸差別不大,故錐形滾筒錐角也不大。錐形滾筒大小端半徑為:(10)(11)(12)式中,、分別為大端和小端柵條距離;d為柵條直徑;α為相鄰柵條件角;φ為滾筒錐角;L為分級滾筒長度取500mm。取柵條直徑d=10mm。滾筒共有20根柵條組成。所以α=18°根據(jù)核桃的大小可分為5級。分別是:第一級直徑25mm≤R≤29mm;第二級直徑29mm≤R≤33mm;第三級直徑33mm≤R≤37mm第四級37mm≤R≤41mm;第五級41mm≤R≤45mm。所以取c1=45mmc2=25mm計算得:柵條大小端半徑分別為R1≈175mm;R2=109mm。代入相應數(shù)據(jù)計算得知:Φ=7.5°。5核桃剝殼機導向機構的設計5.1核桃導向的必要性對于固定間隙的核桃剝殼機來說,核桃進入剝殼機構的姿態(tài)對破殼率和高路仁率有很大影響。由于目前國內(nèi)核桃品種繁雜,形狀、大小各異,既有橢球形的,也有球形的。但總的說來,外形近似為球形,近似度用球度來表示(球度=近似球體直徑/最核桃剝殼機導向機構的設計大直徑)。對于大部分核桃,由于擠壓方向,擠壓速度及其品種對壓縮剛度無顯著性影響,所以從理論上講,進入固定間隙剝殼裝置的核桃都能很好的破殼,不存在進入方向問題。但對于球度小即近似呈橢球形的核桃來說,當其長軸方向與擠壓輥軸線平行或呈較小角度時,核桃可隨擠壓輥一起轉動,核桃破殼完全、取仁容易、破碎少。反之,核桃不能隨擠壓輥轉動而造成沿核桃長軸方向的剪切破裂,出現(xiàn)兩半破裂,造成仁殼分離困難和仁的破碎,從而降低了高路仁率。因此有必要在剝殼前對球度小的核桃進行導向。5.2核桃的可導向性研究核桃導向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對核桃物理機械性能的研究,使其長軸能與擠壓輥軸線平行或有一個較小的夾角,此角稱為導向擺角α。其分布統(tǒng)計特征值為核桃可導向性指標。根據(jù)實驗可以看出直徑較大的核桃(即球度小的核桃)導向性好,直徑較小的核桃(即球度大的核桃)導向性差。由于球度接近1的核桃無須導向,所以對于球度小的核桃來說具有可導向性。圖21導向擺角圖圖22導向機構簡圖5.3導向裝置根據(jù)前人的理論研究及實驗數(shù)據(jù),導向機構裝置如圖19如示,該裝置由兩級導向槽、導向滾輪組成。5.4導向分析5.4.1一級導向為了保證核桃有一個高的導向率,一次導向角與水平面夾角γ應小于或等于導向輥對核桃的支持力與水平面的夾角β,這樣,支持力N1就形成了主動力矩而不是阻力矩,其一級導向受力圖如圖22所示。圖23一次導向受力圖1導向槽2核桃3導向輥核桃在與導向輥接觸的瞬時姿態(tài)是隨機的,即長軸與輥軸的夾角在0°~90°范圍內(nèi)變化,但是可以分為3大類即:導向擺角α=0°、α=90°和0°<α<90°或90°<α<180°。當α為0°時已實現(xiàn)了自然導向,不必考慮。當α=90°時受力如圖20所示。當導向輥靜止時有:(13)(14)所以(15)輥軸轉動時將對核桃產(chǎn)生一滑動摩擦力F,在核桃與輥軸接觸的瞬間,此力與支持力N1一起形成了使核桃向上轉動的主動力矩,重力G產(chǎn)生一個使核桃向下轉動的力矩,而且γ越小N所產(chǎn)生的主動力矩越大,越易于導向。此時若核桃的重力線與兩支點連線,即導向槽5及導向輥3對核桃的支撐點不在同一豎直面上的話,兩力矩就會形成一對扭轉力矩,使核桃產(chǎn)生側滑,直到P1P2與輥軸線平行后進入二次導向槽,否則,一次導向時就可能出現(xiàn)核桃兩端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時下落,造成一次導向失敗的情況,因此還需進行二次導向。若0°<a<120°或90°<a<180°時核桃的一端先與輥軸接觸,這樣輥軸對核桃的支持力N2核桃自重G在導向槽方向上就形成了一對扭轉力矩,在此力矩是作用下使核桃的另一端向下滾動,從而使核桃的長軸方向與輥軸線平行,完成調向動作。5.4.2二級導向一次調向后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a=0°,但如果核桃的重力線與兩支點連線不在同一豎直面上的話,重力G就會形成以兩支點連線為轉動軸線的轉動力矩出現(xiàn)核桃傾翻現(xiàn)象。因此對一次導向后的核桃還有必要進行二次導向,經(jīng)一次導向后的核桃其一端,設為O端,首先觸及二次導向槽,此時核桃以O為轉動中心,在重力G形成的主動力矩和摩擦力F形成的旋轉力矩共同作用下,核桃另一端下落至兩端在同一水平面上后進入破殼裝置。但是進行二次導向時要注意:為防止己導向的核桃在二次導向槽內(nèi)滾動時改變方向,二次導向槽要盡可能的短;二次導向槽與水平面夾角不能過大,否則將引起核桃來不及調向而沿導向槽下滑,沒有進行第二次調向直接進入破殼裝置。5.5導向裝置參數(shù)的確定從實驗結果來看:各個參數(shù)的最佳組合是:一次導向槽水平導向角Φ=21°,二次導向槽水平導向角Ψ=37°,導向輥轉速ω=32轉/分。一次導向角Φ越小越易導向,但是如果Φ過小,則核桃在一次導向槽內(nèi)下滑的速度減小,降低了生產(chǎn)率,如果要提高核桃的下滑速度,則需讓一次導向槽在一定范圍內(nèi)作往復運動。但這樣做會加大設計難度以及增大生產(chǎn)成本,為此選取Φ=21°作為一次導向槽水平導向角的下限。對于導向輥軸,若輥軸轉速高,進入導向機構的單個核桃就會被輥軸帶動而彈起,從而降低導向率。在實際生產(chǎn)中,由于采用的喂入方式是群體喂入而不是單個喂入。為了提高生產(chǎn)率輥軸轉速可取比32轉/分鐘略大些,取ω=35轉/分鐘。另外可將一級導向槽和分級滾筒合并成一個結構,這樣即可以減少設備的體積重量還可以大大簡化設備的設計過程。由上面的結果分析可知,一次導向槽水平導向角Φ不大。由于核桃與轉動的導向輥軸之間存在摩擦力,若輥軸不轉動或轉速很小的話,可能會出現(xiàn)核桃一端與輥軸接觸后靜止不動的情況無法實現(xiàn)調向,為此需給輥軸提供一定轉速。為了使輥軸在低速下也能很好的調向,在輥軸設計制造時,應盡量加大導向輥的表面粗糙度,以提高導向輥與核桃之間的摩擦力。在本設計中采用塑膠滾輪。6核桃剝殼機剝殼機構設計6.1核桃剝殼的力學分析對于整個核桃,除了結合線上的殼厚較大,約為2~4mm以外。其它各個位置的殼厚基本上是一樣的。但靠近結合線處,殼的厚度比遠離結合線處殼的厚度大些,殼頂端的厚度要比底端大些。因此,對于每個核桃分別測量四個位置的厚度,隨機測量了30個核桃,故樣本n=30對測量值進行統(tǒng)計處理。其結果列于表1。表1核桃的厚度位置頂端h/mm底端h/mm結合線處h/mm最凸出處h/mm厚度hσ301.320.159hσ301.240.153hσ301.410.164hσ301.180.145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核桃三維尺寸和不同位置的殼厚差異不顯著。因此,可將核桃殼簡化為各向同性、均勻厚度的薄殼球。根據(jù)實驗及理論分析可知核桃在集中力處彎曲力矩及橫向剪力均趨于無窮大,事實上由于力不是作用在一個單純的點上而是一個區(qū)域上,所以彎曲力矩及橫向剪力不可能成為無窮大,而是一個很大的值。由于核桃的抗彎能力遠小于抗壓能圖24一對和兩對壓縮力下核桃的破裂形式力,而在遠離集中力作用點區(qū)域只有薄膜力沒有彎矩,所以殼的破裂首先從集中核桃剝殼機剝殼機構設計力處開始,集中力處就是一個破裂源。對于韌脆性斷裂的核桃來說,在裂紋擴展過程中,裂紋頂端附近一部分塑性區(qū)發(fā)生卸載,隨著核桃擠壓轉動又進一步加載,這樣就等于給核桃施加了一個交變應力。由材料力學知,交變應力易于使殼破裂。Craggcs通過研究給出了裂紋擴展速度公式:核桃剝殼機剝殼機構設計(16)(17)即瞬時裂紋擴展力G與動態(tài)應力強度因子K有關,其中:G—瞬時裂紋擴展力K—動態(tài)瞬時強度因子(18)、—彈性波速—裂紋擴展速度的通用函數(shù)雷利表面波的速度σ一應力a一裂紋長度V一裂紋擴展速度υ一洎桑系數(shù)從上式可以看出,裂紋擴展力G的大小和應力σ的大小有關,σ越大,G越大。裂紋越易擴展,核桃越易破裂。由以上對核桃進行的分析可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法向集中力作用區(qū)域,內(nèi)力值遠大于其它位置的內(nèi)力值。因而法向集中力作用處將首先出現(xiàn)破裂裂紋。2.適當增加法向集中力的對數(shù),法向集中力作用點處的位移較一對時大,因而有利于破殼。但過多的法向集中力反而使集中力處的位移減小,不易使殼破裂。這主要是因為過多地集中力作用在殼上,提高了殼體剛度,降低了內(nèi)力值。但較小的位移,可減少碎仁。3.兩對法向集中力作用在殼上,較易使殼破裂。4.核桃在滾動擠壓時更易于破裂。這是由于滾動擠壓增加了法向集中力作用頻次,在殼上施加了交變應力的緣故。6.2三種擠壓方式的比較擠壓破裂核桃基本上有以下三種方式。圖中圓盤半徑r,圓盤和圓盤(板)之間的間隙均為s,偏心圓弧板的半徑為R,偏心距e=R-r-s。核桃簡化為直徑為d的圓。圖25三種破裂核桃的方式6.2.1核桃的旋轉角度采用第一種方式,核桃在圓盤之間沒有旋轉,故β=0。采用第二、三種方式,核桃則繞接觸點旋轉。由于核桃表面粗糙,可認為向下無滑移,運動過程簡化為繞瞬心點作向下純滾動;可分解為繞質心(圓心)的勻速轉動和質心的勻速平動。勻速轉動的角速度式中υ為圓盤線速度。當核桃開始受擠壓時,旋轉的圓盤帶動核桃一邊轉動一邊向下平動。當圓盤轉過角時,核桃向下平動的圓弧長度l:(19)所用時間t:(20)核桃的旋轉角(21)當r﹑d一定時,β和α成正比關系,比較第二、三種方式,擠入角>,則>。因此,第三種方式最有利于殼的全面破裂。6.2.2核桃的壓縮變形曲線根據(jù)幾何尺寸關系.運用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就可求出這三種方式的壓縮變形量與圓盤轉角α的關系式,簡稱為壓縮變形曲線。是最大壓縮變形量。推導結果如下。對于第一種方式:(22)(23)(24)對于第二種方式:(25)(26)其中(27)(28)對于第三種方式:(29)(30)(31)其中(32)(33)(34)圖26三種壓縮方式的壓縮變形曲線選取r=100mm,d/2=10.4mm,s=19.1mm,R=180mm,就可繪出三種方式下的壓縮變形曲線(圖23)。第三種曲線變化最平緩,斜率最小,這就意昧著殼達到相同的變形量面出現(xiàn)初始裂紋時,第三種方式下圓盤轉過的角度最大,因而綿核桃出現(xiàn)裂紋這一過程中所轉過的角度也是最大的。這就使得殼上受擠壓力作用而出現(xiàn)初始裂紋的區(qū)域最大,最有利于殼的全面破裂。這三條曲線的最大變形量雖然非常接近,但第三條曲線的擠入角明顯大于第二條曲線的擠入角。這就使得曲線的變化比較平緩。在擠壓過程的后期,擠壓變形量增加緩慢,避免對剝離出來的仁的擠壓破碎,提高取仁質量。6.3雙齒盤—齒板式剝殼原理及最優(yōu)設計參數(shù)6.3.1剝殼原理在前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雙齒盤一齒板式剝殼原理。當核桃喂入到剝殼裝置中,齒盤的旋轉帶動核桃邊旋轉邊向里擠入,一定間距的齒尖不斷地沿著殼表面克壓,使得裂紋不斷擴展,部分殼和仁掉離出來,最后殼基本上完全破裂,碎殼和仁通過最小間隙向下掉出來。齒盤和孤齒板的斜面角度為45°,長度為8mm。在倒角面上分布著一定尺寸的小齒。隨著擠壓變形量的增加,殼表面變平甚至出現(xiàn)凹坑,則齒數(shù)由一個增加到二、三個甚至四、五個。這樣在接觸處產(chǎn)生的初始裂紋條數(shù)多又長,由于綿核桃的旋轉使整個圓周都產(chǎn)生裂紋,使殼完全均勻地破裂。圖27剝殼機原理圖6.3.2理想擠入角理想的擠壓破裂過程要求核桃從擠壓開始到破裂結束轉過半周,即β=180°,保證核桃在整個圓周上都產(chǎn)生裂紋,殼的破裂全面而均勻。那么,理想的擠入角的計算式為:(35)假定齒盤直徑200mm,考慮到核桃在擠壓過程中的速度要發(fā)生變化,取修正角為3°,d為簡化了的核桃直徑,即相應兩接觸點間的實際距離,d與橫徑均值D的關系為;(36)(37)表2給出了每一尺寸等級的和橫徑范圍(mm)25~2929~3333~3737~4141~45橫徑均值D(mm)2731353943簡化了圓的半徑r’(mm)7.6910.411.813.2理想的擠入角(度)15.717.819.92224.16.3.3偏心圓弧板最佳半徑的確定為了保證擠壓破裂過程中對仁不造成破碎,應使最太壓縮變形量小于不使仁壓碎的最大擠壓變形量,即<1.6~2.5mm根據(jù)圖1的幾何尺寸關系,當給定、r和時,不同的R將產(chǎn)生不同的和最小間隙s(理論調節(jié)值)。計算公式如下:因為(38)所以(39)(40)將綿核桃分為五個尺寸等級,即五組和,繪出每組的一R曲線(圖25)。從圖中可見,隨R增大近似成線性增加。當R為較小值時,也較小,不足圖28不同D值下的一R曲線使殼完全破裂。當R為較大值時,也較大,將會造成殼還未破裂,一部分仁已經(jīng)受到擠壓破碎。因此,當R取適當?shù)闹禃r,才能獲得較好的剝殼取仁性能。對每一組的—R曲線加以比較,可發(fā)現(xiàn)當D增大時,也增大,這就要求所選取的R值對每一尺寸等級的核桃都能獲得較好的剝殼取仁性能。選取R=180mm,的變化范圍為1.8~2.7mm。數(shù)值上比較接近不使仁壓碎的最大擠壓變形量。較大的滾筒直徑有助于提高破殼質量,但機器的尺寸、質量、制造成本都會增加綜合考慮取破殼輥2如圖24測表滾花,r=100mm,b=5~7mm。擠壓破殼滾筒的轉速在n=15~16r/min之間,對破殼質量影響不顯著。取n=80r/min。采用R=180mm的弧齒板,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對應于橫徑均值D,可求出間距L和最小間隙S的理論調節(jié)值。綜合以上結果可得出以下結論:1要想達到核桃完全破裂而仁不碎,需滿足以下條件:①核桃的品種要適合于機械加工;②核桃的濕度要適中,濕度過高,橫隔膜難以與殼皮順利分離,從而使得殼和仁難以分離,濕度過低,易造成仁的破碎,影響露仁率;③凹板與擠壓輥之間的間隙要與核桃的尺寸相適應,所以核桃在導向裝置前要進行分級,脫殼機的凹板間隙應能作相應調整;④在擠壓破殼的過程中要能實現(xiàn)4點擠壓,并且保證核桃在擠壓過程中能夠轉動以利裂紋擴展。2由于核桃的尺寸大小不一,對于固定擠壓間隙的破殼裝置來說凹板與擠壓輥之間的間隙是固定的。如果不同尺寸的核桃都在同一間隙內(nèi)破殼的話。就會出現(xiàn)小尺寸核桃難以破殼而大尺寸核桃仁的破碎高的現(xiàn)象。因此為了很好的破殼而又保證仁不破碎,必須滿足擠壓間隙與核桃尺寸相適應。所以說在破殼前有必要對核桃進行分級。3由動態(tài)裂紋擴展分析知,如果能使核桃在擠壓裝置里邊破裂邊轉動則核桃易于破裂,由于有相當一部分核桃的長寬比較大,只有以長軸與擠壓輥軸線方向平行的姿態(tài)喂入才能實現(xiàn)核桃在破殼時的轉動。因此,在破殼前有必要對核桃進行導向。7核桃殼仁分離殼仁分離問題是核桃破殼取仁的難題之一,目前國際上尚未見到好而不貴且實用的分離方法和分離設各的報道,雖然有能夠很好地解決殼仁分離問題的方法及設備。但設備成本高,工藝復雜。對于加工能力有限的工廠和個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現(xiàn)對目前使用最廣泛較實用的一種分離設備介紹如下:圖29縱向帶式殼仁分離示意圖1接殼斗2進料斗3分離帶4接仁斗帶式分離殼仁裝置。如圖26所示縱向帶式分離殼仁的示意圖。環(huán)形帶沿長度方向與水平面傾斜,上帶面由低端向高端運行。表面光滑的仁沿帶面下行,從底端排出;端口粗糙的殼順帶面上行,從高端排出;因為核桃殼和仁的斷裂端口都有毛刺,都能夠被毛絨粘附,所以為了達到分離精度,一般采用多層分離帶分離。8核桃剝殼機傳動機構的設計根據(jù)驗算可知本機械適合采用鏈傳動。電機采用Y90L-4型。額定功率P=1.5KW,滿載轉速為l400r/min。因為剝殼機各機構轉速均比較低,所以在鏈傳動與電機之間需安裝一個傳動比i=5.83的減速器。減速之后其轉速為240r/min。因為破殼機構中擠壓輥的轉速為80r/min。所以電動機與擠壓輥之間的傳動比i=3。8.1鏈輪齒數(shù)核桃剝殼機傳動機構的設計查工具書可知選:小齒輪齒數(shù)=23;大鏈輪齒數(shù)。實際傳動比i=69/23=3誤差小于±5%,故允許。8.2鏈條節(jié)數(shù)初定中心距=40p。由式(41)節(jié)核桃剝殼機傳動機構的設計取鏈節(jié)數(shù)為偶數(shù),故選取節(jié)8.3鏈條節(jié)距查表取工作情況系數(shù)=1.0,齒數(shù)系數(shù)=1.1,采用單排鏈,=1.0,故當=24Or/min時,可查得,10A鏈條能傳動需要的功率,其節(jié)距p=15.875mm。8.4實際中心距(42)(43)8.5選擇潤滑方式(44)按10A鏈,v=1.5m/s,按表查得采用油浴或飛濺潤滑(3區(qū))圖30小鏈輪8.6作用在軸上的壓力根據(jù)公式可得:,取(45)(46)(47)8.7鏈輪主要尺寸小鏈輪主要尺寸的確定其主要尺寸圖如圖27所示。分度圓直徑d(48)齒頂圓直徑(49)齒頂圓直徑可在和之間任意選擇(50)齒根圓半徑(51)為滾子外徑總結齒側凸緣直徑齒側取=50mm(52)根據(jù)需要取=34.6mm8.8鏈輪材料鏈輪材料應該保證輪齒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性,故鏈輪一般都經(jīng)過熱處理,使之達到一定硬度。小鏈輪因為比大鏈輪嚙合次數(shù)多,所以對材料的要求比大鏈輪高。本設計中選用20鋼,熱處理方式為淬火。同理可算出大鏈輪的各主要參數(shù),本文不再贅述。9總結9.1本文研究內(nèi)容對于固定間隙核桃來說,核桃分選的好壞直接影響破殼質量,而核桃進入擠壓空間的姿態(tài)不同,也將會影響破殼質量。不同的擠壓方式滾動擠壓與固定擠壓對破殼取仁質量有一定影響,當呈橢圓形核桃的長軸與擠壓滾筒軸線平行時,核桃可隨擠壓滾筒一起轉動。核桃破殼完全,取仁容易,破碎少。反之,核桃不能隨滾筒轉動而造成沿核桃長軸方向的剪切破裂,出現(xiàn)兩半破裂,造成仁殼分離困難。但由于目前導向裝置定向喂入的可靠性不高,導致輥壓擠碎效果不好,碎仁率較高。因此有必要對分選和導向裝置進行研究,以期提高核桃破殼機的破殼質量,本課題主要完成以下內(nèi)容:1、在核桃分級裝置研究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首先,對核桃在滾筒里的運動和受力情況進行了分析。其次,對柵式分級機構的個零件參數(shù)進行了確定。2、在核桃破殼機導向裝置研究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首先,從理論角度分析了破殼前對核桃進行導向的必要性。認為在破殼前對核桃進行導向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分析了核桃的可導向性。第三,設計了核桃導向定位試驗裝置。最后,對核桃進行了一、二次導向分析,優(yōu)選出了一、二次導向槽水平導向角和導向輥轉速的合適參數(shù)。3、在核桃破殼原理及試驗分析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首先,利用動態(tài)裂紋擴展理論分析了核桃的破殼原理,通過分析得出①核桃在兩對法向集中力的作用下較易于破裂②實現(xiàn)核桃破裂時的轉動,即在破裂核桃時,給核桃殼施加一交變應力,有利于殼的破裂和裂紋的擴展。從而更有利于核桃的破裂。在核桃破殼時如能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則能夠實現(xiàn)用最小的擠壓力達到合適的擠壓量,實現(xiàn)殼仁的完全破裂,并能提高高路仁率。其次,通過試驗,一方面驗證了核桃受到兩對法向集中力的作用及實現(xiàn)擠壓時的滾動,易于核桃破裂。另一方面對理論分析不變考慮的因素,諸如擠壓輥轉速、核桃的濕度等影響核桃破殼效果的因素進行了試驗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核桃的濕度對破殼效果有不可忽略的影響。最后,在試驗的基礎上,優(yōu)選出了擠壓輥轉速n;凹板與擠壓輥之間的間隙s;以及核桃的濕度m等合適的破殼參數(shù)。9.2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本課題通過導師的精心指導和本人的不懈努力,雖然已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但由于時間、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本人認為今后應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繼續(xù)探討:1、破殼機械要向生產(chǎn)規(guī)?;岣咂茪ぞ鹊姆较虬l(fā)展。這其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破殼機械的生產(chǎn)要向批量化生產(chǎn)的方向發(fā)展,這樣可以降低破殼機械的生產(chǎn)成本。另一方面核桃破殼要向規(guī)模和效益的方向發(fā)展。由于目前有相當一部分生產(chǎn)廠家是家庭作坊式的,沒有形成規(guī)模。所以利潤較低。2、破殼機對核桃品種的適應性還有待于提高。不同品種的核桃對破殼效果及路仁率有較大影響。結束語結束語本次畢業(yè)設計雖然僅僅經(jīng)歷了短暫的三個月,但是它濃縮了大學四年學習的全過程,體現(xiàn)了我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領悟程度。由于我是第一次進行整體性地設計,并且是整體結構設計。不可避免地碰到了許多困難,有時甚至會感到無法下手。無論碰到什么樣的困難,我都沒有退縮,憑借著一股求知的熱情,再加參考文獻上指導老師的幫助,然后再回到書本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題,最終圓滿地完成了本次設計。通過本次畢業(yè)設計,使我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體地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大學四年所學到的東西進行了歸納總結,找到了各種學科之間的交叉點,同時構成了—個知識網(wǎng)絡,形成了一個整體的知識體系,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識結構。2.對所學習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并了解學習了新的知識,開闊了視野,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養(yǎng)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同時具有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思維。3.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為以后正確解決工作和學習中的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4.學會了充分地利用網(wǎng)絡資源查閱相關資料,以及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尋求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對新信息和新知識及時做筆記。5.敢于面對困難,同時也懂得了互助合作的重要性。6.利用計算機(AutoCAD2OO7,Word2003,Excel2002)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學會了利用計算機設計軟件進行相關的設計與計算。但是,設計研究過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處,有的問題還待于進—步深入,具體如下:1.缺乏實際經(jīng)驗,對一些參數(shù)和元件的選用可能不是非常合理,有一定的浪費。2.有關整體結構設計中的個零件的配合和放置關系還缺乏經(jīng)驗。3.系統(tǒng)的設計不太完善,在與計算機配合進行精確的數(shù)據(jù)采集和控制上還有一些不足。4.使用有一定的局限:實際操作環(huán)境復雜多變,零部件磨損度在實際中尚不明確。參考文獻[1]張仲欣.對輥窩眼式核桃開口機設計[J].洛陽工學院學報,1999,20(4):8~11[2]趙正江.新型固體食品順粒等級分選機機械與設計[J],食品機械,2001,18(l)[3]史建新,高大中,學農(nóng),周向農(nóng).6HP-150型核桃破殼機[J]糧油加工與,2000,(01)[4]吳斌方等.棉核桃剝殼取仁機的研制[J],湖北工學院學報,1995,S1[5]薛彥成,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10[6]席偉光,楊光,李波.機械設計課程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王琦祥.核挑破殼取仁機[P].93207950.4[8]盧盛超.剝殼方法與剝殼機械[J].江西農(nóng)機與農(nóng)業(yè)工程,1988,2[9]張勇.核桃剝殼取整仁器[P].專利號:94219360.1[10]孫振美.粘核桃開瓣挖核機[P].專利號:88213548.1[11]中國農(nóng)業(yè)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農(nóng)業(yè)機械設計手冊(下)[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0[12]陳秉鈞.美國胡桃加工技術的新進展[J].農(nóng)機情報資料,1985,(9)38~43[13]張艷華,新安.板栗脫殼設備的研究與開發(fā)[J]機械,2004,(07)[14]吳子岳.綿核桃剝殼機的研制[J].包裝與食品機械,1995,13(2):1~5[15]吳子岳.核桃剝殼的力學分析[J].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