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梁啟超傳》有感_第1頁
讀《梁啟超傳》有感_第2頁
讀《梁啟超傳》有感_第3頁
讀《梁啟超傳》有感_第4頁
讀《梁啟超傳》有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讀《梁啟超傳》有感自從我們中學學習中國近現代史以來,我們都離不開講維新變法的那一段歷史,更離不開講其主導的重要領袖康、梁二人。然而,囿于慣性的認識,每當我們總結或回顧那段歷史時,總是容易以大是大非的角度,直陳其利弊,批判其教訓,以期達到警示后人的目的。但難道歷史就是以成敗論英雄嗎?歷史不應該是無數人的人生體驗與經歷才匯聚而成的江流海濤嗎?或許,承認這個前提,我們去閱讀具體到個人的傳記時,才能明晰即便個體很渺小,但它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更何況,作為“一言興邦”的梁啟超,那位在教科書上已經被貼上歷史標簽的他,理應作為更為鮮活的人,為我們所更進一步地認識?!读簡⒊瑐鳌诽峁┝诉@么一個契機。當我讀完這本書,放下這部包含著沉重歷史的書籍時,我舒了一口氣。我感覺自己仿佛從那段風云變幻在歷史穿越回來,一時回不過神來。這本書用縱橫交錯的筆法,兼敘兼議,描繪了一個血肉豐滿而又感染眾人的梁啟超。而書中凸顯梁任公在教育理念、為人處世、家國情懷方面的細節(jié)之處,尤為值得回味再三。教育理念一個人對他人、對外界的理念,很多時候往往與他本人的切實經歷和人生體會有重要關系。梁啟超的教育理念就首先來源、-1-亦得益于他的家庭教育。祖父熱心公益、樂于助人,同時還經常跟小時候的梁啟超講述古代忠臣孝子的故事,使得梁從祖父身上看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了祖父憂國憂民的氣節(jié)。而父親謙恭仁愛,不辭勞苦一清鄉(xiāng)里之風氣,也為年少的梁樹立了典范。梁家早期教育的核心是立志和做人,這與當下急功近利、過于強調出人頭地的許多家教方式相比,梁家的方法似乎不太實用。正如當下的讀書,許多人認為讀好書是為了考好試,考好試是為了有好文憑,有了好文憑就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有高收入、好生活,但卻忽略了讀書的宗旨其實是人格完善的培養(yǎng)與塑造。而恰恰是這點,才理應是教育的根本要旨。梁啟超教育理念的第二個特點,是教人學做人,學做一個現代人。梁認為,要做成一個人,要做到“三達德”,即教育要在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分別做到“教到人不惑”、“教到人不憂”、“教到人不懼”。他說生平最服曾國藩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彼嬲]孩子們:“總要常常保持著元氣淋漓的氣象,才有前途事業(yè)之可言”。他認為要做到心地光明,“一個人要保持勇氣,須要從一切行為可以公開做起”,要磨練意志上下工夫,不要“被物質上無聊的嗜欲東拉西扯”。任公教育理念的第三個特點, 是開民智,重實踐。他的實踐有很多方面,總的說來主要在兩方面更為突出。 一個是辦報,通-2-過參與創(chuàng)辦并擔任《中外紀聞》、《時務報》、《知新報》等等,通過文筆為當時的中國人開展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啟蒙。另一個實踐,便是辦學校。他通過在湖南時務學堂擔任總教習的機會, 將自己維新變法中開民智的理念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制定《湖南時務學堂學約》,強調立志是根本,經世是核心。他指出:“學者既有志于道,且以一身任天下之重,而目前之富貴利達,耳目聲色,游玩嗜好,隨在皆足以奪志,八十老翁過危橋,稍不自立,一落千丈矣?!敝劣谒越浭溃峙c唐宋以來所說的經世不完全一樣,要解決的是當時的實際問題。師友情深說到為人處世,梁啟超與許多有才能而至高傲的人不同。在我看來,或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真誠心,真性情。對待自己的愛人伴侶,他相敬如賓,不僅非常依賴妻子的李夫人以及后來的王夫人對他在生活上的照顧,而且對愛妻的拳拳深情也在他的許多書信中表露無遺。對待自己的師長友人,他既極力尊重維護,同時又坦誠,毫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與師康有為相處,梁啟超一開始是完全跟隨老師的思想主張的。如李劍農在《中國近百年政治史》所說“戊戌以前的梁啟超只能算作康有為的走卒”,但“戊戌失敗后,康的思想始終沒有一點變化, (而)梁思想言論漸漸地脫離-3-康的羈絆,要立起異來了”。面對老師的責怪甚至懷疑其拉幫結派、搞小圈子,梁啟超真誠地說,如果先生認為我的意見不對,批評我,教育我,我愿意接受,但也希望能辨明是非,如果說我有二心,想要自立門戶,“則不敢受”。而當后來康有為支持乃至主導張勛復辟,梁為了表示對共和的呵護和堅持, 不惜與老師決裂,說“此次首造逆謀之人, 非貪黷無厭之武夫, 即大言不慚之書生,于政局甘苦,毫無所知?!辈贿^在那 10年之后,康有為在上海做七十大壽,梁啟超作為學生,仍然是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師,親往祝壽并撰寫《南海先生七十壽言》,被認為“情文并茂,傳頌一時”。與亦師亦友的黃遵憲相處,梁啟超則一直敬重他的思想深沉,考慮周全。后來在時局的劇烈變動中時,他們仍攜手并肩,共為進退,所謂“平生風誼兼師友”是也。 正因為梁對他的真誠與尊敬,黃遵憲也對梁毫無保留地交流與引導, 期望梁能用好手中的這支筆,“一眼興邦,一言喪邦。茫茫禹域,惟公是賴,求公加之意而已”。與譚嗣同等友人相處,梁啟超則對他們肝膽相照, 交心至深。梁后來回憶起與譚嗣同、夏曾佑等人一起讀書、切磋學問時,他說他們曾天天見面,見面就談學問,常常因學問爭論而對吵起來,每天至少吵個一兩次,但吵的結果,最后都是以一方被另一方說-4-服為結尾,并取得了意見上的一致。 這種因懷抱共同理想、 探求救國救民真理而坦誠相對和爭辯的氛圍, 至今仍令人向往。 在戊戌政變發(fā)生前夕,譚嗣同面對即將到來的追鋪, 毫不畏懼。譚一方面建議梁先逃往日本,一方面把自己所有的著作信件托付給他,可見其對梁啟超是何其信任。據說譚嗣同本來可以不死,來得及和梁一起逃往日本的,但譚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苯褡x此一言,不禁對譚之浩然正氣肅然起敬。書中還敘說了與梁啟超有不少交集的一些近代重要人物的情況,或交往,或合作,或同路,或相對。與其說是在通過其他人豐滿了梁啟超的個人歷程,不如說是借梁啟超之主軸,詳盡描繪了近代中國復雜而又宏大寬廣的歷史場景。家國情懷有人曾問李克強總理從政以來他有著怎樣的情懷,李總理答說:“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睂τ诹簡⒊裕募覈閼炎钤鐟獊碓从诳鬃铀枷氲挠绊?。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儒學之流,他認為那些把孔子之言當做教條的人,實際并沒有抓到精髓,真正的精髓是“學孔子者,當學其舍身棄名以救天下明矣。”這便是一個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梁認為這種責任感正是孔子以及孟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兩千年來被儒家丟-5-棄的東西。當梁啟超的家國情懷碰上國家民族危亡的時日,他盡管內心彷徨掙扎,但行動上仍然艱難求索,力求找到國家富強之路。他認為,當時中國之所以被日本欺凌,其根本原因不在于物質而在于精神。梁大聲疾呼:“吁嗟乎傷哉,天下豈有無魂之國哉,吾為此懼??今日所最要者,則制造中國魂是也。”想來對國民靈魂的改造,梁比魯迅要走在前面,而且身體力行的廣度和深度,也讓后人難以匹及。如果我們能抓住梁啟超恒久不變的家國情懷這一核心, 那就不難理解為何他在跌宕起伏地浪潮中如此多變。梁的多變,有時是自我內心矛盾的產物,有時是順應時局變化的結果,有時還是權衡一時利弊的妥協(xié)。當然,不能說因為康有為一直那么“固執(zhí)”,所以他的愛國心就比梁啟超少幾分。有時,我們難以去界定每一個人的孰是孰非。如果非要作個對比,那我們也不難發(fā)現,對于康有為而言,由于他堅守孔教及君主立憲,且自己獨創(chuàng)教派,于是對于其他的思想理論,接受得較少。同樣,而梁由于前后接受了各種各樣的思潮影響,加上“其生活則云變波折,與清末民初之時局相響應”(《中國政治思想史》蕭公權著),故其立場有多次變化,也是自然而然之事。蕭公權在《中國政治思想史》 中評價梁啟超說:“故自少壯-6-以迄于病死,始終以救國新民之責自任”。是的,為了能夠救國新民,梁啟超不惜否定過去的自己,不惜與老師立場對立,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奔走呼號,更不惜與一切世俗眼光正面挑戰(zhàn)。他說:“吾愛孔子,吾尤愛真理;吾愛先輩,吾尤愛國家;吾愛故人,吾尤愛自由。吾又知孔子之愛真理,先輩故人之愛國家、愛自由,更有甚于吾者也,吾以是自信,吾以是懺悔。為二千年來翻案,吾所不惜。與四萬萬人挑戰(zhàn),吾所不懼。吾以是報孔子之恩我,吾以是報群教主之恩我,吾以是報我國民之恩我?!弊x罷《梁啟超傳》,我不禁陷入了思考的漩渦:梁任公的少年中國夢,那個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的夢想,我們何時能最終實現?此時,我想我的回答便是“實踐”二字,而實踐的主體是我們廣大的年輕一輩。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雖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但殊途是同歸的。晚清維新志士何其悲壯,譚嗣同的“我以我血薦軒轅”,康有為的“天下大同”,孫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