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科書的教案范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fe9f0fff40b8d732a5f155e31edc27/53fe9f0fff40b8d732a5f155e31edc271.gif)
![高二生物教科書的教案范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fe9f0fff40b8d732a5f155e31edc27/53fe9f0fff40b8d732a5f155e31edc272.gif)
![高二生物教科書的教案范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fe9f0fff40b8d732a5f155e31edc27/53fe9f0fff40b8d732a5f155e31edc273.gif)
![高二生物教科書的教案范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fe9f0fff40b8d732a5f155e31edc27/53fe9f0fff40b8d732a5f155e31edc274.gif)
![高二生物教科書的教案范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fe9f0fff40b8d732a5f155e31edc27/53fe9f0fff40b8d732a5f155e31edc2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43-高二生物教科書的教案范文高二生物教科書教案范文七篇
千百年來,人類在農林牧漁醫(yī)學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關于植物、動物、生物、人體的學問。下面是為大家?guī)淼母叨锝炭茣贪钙咂?,盼望大家能夠喜愛?/p>
高二生物教科書教案范文精選篇1
一、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理解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減數_的概念;能說明精子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模擬出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2.通過觀看圖片、動畫,提高識圖、繪圖力量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力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減數_過程中染色體形態(tài)數目發(fā)生一系列規(guī)律性變化,了解生命是運動的、有規(guī)律的。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減數_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過程。
難點:模擬減數_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設置問題引導同學回憶有絲_各時期的特點并播放有絲_多媒體課件,老師總結出有絲_重要的特點是遺傳物質復制后平均安排到兩個子細胞中。_的結果是子細胞中染色體數與親代細胞一樣。
Ppt展現(xiàn)三口之家的圖片,圖示有性生殖的過程。設疑:正常人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有46條(23對),由同學嘗試把圖中受精卵、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狀況標出。
同學思索后回答,老師歸納:生物體是保證前后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必需削減一半,即通過減數_而非有絲_。
(二)動畫演示,共同探究
同學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初步了解減數_的相關信息(以精子的生成為例)。
問題:減數_的概念,場所和結果;產生精子的原始細胞即特點。
同學回答,老師總結。之后連續(xù)設疑:精原細胞在減數_過程中,染色體是怎樣削減一半的?又是削減了怎樣的一半?同學依據有絲_的學問發(fā)表自己的猜想。
老師確定同學的猜想,動畫演示精子形成的全過程。
設疑:減數_是怎樣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是如何削減的呢?減數_過程中,染色體發(fā)生了哪些行為變化呢?
1.動畫演示: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過程。
同學觀看分析減數次_間期精原細胞變?yōu)槌跫壘讣毎麜r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了解染色體數量和DNA含量變化狀況。
2.動畫演示: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時的動態(tài)變化和四分體形成過程。
提問:減數次_前期初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最顯著的變化是什么?配對的是怎樣的染色體,圖中有幾個四分體?點拔同學總結出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四分體的特點。
3.動畫演示:減中期四分體排列在赤道板上,減后期同源體分別。
提問:減中期和后期染色體發(fā)生了怎樣的行為變化?同源染色體能否有另一種分別狀況?同學總結歸納表述。
4.動畫演示:同源染色體分別,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老師點拔:一個精原細胞_只能發(fā)生其中的一種形成二種類型的精子,多個精原細胞_,各種情形都能發(fā)生因而產生的精子具有多樣性
5.動畫演示:次級精母細胞形成過程。
提問: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與初級精母細胞相比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緣由是什么?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削減了怎樣的一半?同學分析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目、DNA含量,染色體特點(無同源染色體,有染色單體)。
提問:次級精細胞會以怎樣的方式進行減數其次次_?染色體數還會再減半嗎?同學猜測減數其次次_。
6.動畫演示:次級精母細胞到精子的過程。
提問:精細胞中染色體數目,DNA含量,染色體特征與精原細胞相比有什么變化?為什么精子壽命很短?精子還能再_嗎?
總結:精子形成需要經過變形,丟棄大量細胞質,僅保留了細胞核和極少量細胞質,所以精子壽命短,精子不再_,因此減數_無細胞周期。
7.再完整播放一遍減數_全過程,引導同學總結減數_過程:提問:減數兩次_各時期細胞名稱是什么?染色體有哪些行為變化?
(三)動手體驗,形成概念
引導同學用橡皮泥模擬減數_全過程,加深對減數_過程的理解。
之后提問:什么是減數_?同學分析進行減數_的生物、細胞、時期、過程、結果,從而總結出減數_的概念。
(四)小結作業(yè),課外延長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所學。課下請同學歸納形成配子的細胞_(減數_)的過程與特點。
高二生物教科書教案范文精選篇2
學問目標
理解由各種化合元素組成的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核酸等各種化合物的化學組成特點,在細胞和生物體內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種生命活動是體內各種化合物按肯定方式和規(guī)律有機地結合起來協(xié)調合作、共同作用的結果。
力量目標
通過對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相關學問的學習和分析,培育同學理解、思索和分析問題的力量;通過對不同化合物的組成、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學習和分析,培育同學運用對比的方法獨自解決問題的力量;通過對化合物的學習和分析,初步培育同學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力量。
情感目標
通過各種化合物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的學習,熟悉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點;通過各種化合物的功能的學習,熟悉生物體的物質性和生命活動需要物質基礎的觀點;使同學初步學會抓住學問中的主要沖突和沖突的主要方面的學習方法;培育同學用抓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事物、熟悉世界的思維方法。
重點分析
1.組成生物體的六大類化合物的元素組成,該六大類物質在生物體內和細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功能。
組成生物體的六大類化合物雖然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但組成的各類化學元素的種類、數量、組成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老師應指導同學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比較,使同學了解各種化合物的組成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把握其功能;另一方面該部分的學問又是學習以后學問,如新陳代謝、遺傳和變異的重要基礎。所以必需作為重點指導同學學好、學扎實。
2.四類有機物的結構和功能
四類有機物是生物體特有的化合物,了解這四種化合物的結構和在生物體生命活動中的功能,特殊是四種化合物在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功能的側重點,利于同學深化理解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糖類物質主要作為生命活動的供能物質,脂類物質主要作為生命活動的儲能物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體現(xiàn)者,而核酸是生命活動的掌握者,核酸對生命活動的掌握是通過掌握蛋白質來實現(xiàn)的。老師在教學中應重點引導同學對四種化合物的功能進行區(qū)分。
難點分析
1.組成蛋白質的結構單位——氨基酸的化學結構特點,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及其與功能特點的相互關系。
蛋白質的結構單位以及蛋白質的化學結構特點及空間結構特點等,是有機化學的學問,由于同學還沒有開頭學習有機化學,因此是學習上的難點。老師在教學時應留意聯(lián)系化學學問進行講解,講清晰氨基酸的結構通式,通過氨基酸的縮合反應引出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并直觀演示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模型),關心同學理解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和生理功能特點的相互關系。
2.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核苷酸的結構特點,核酸的種類、結構特點和主要功能。
核酸的學問雖然簡潔,但學問繁多、瑣碎,對于同學來講學習和記憶都有肯定的困難,因此是教學的難點。老師教學是一要留意與蛋白質的結構單位(核苷酸)區(qū)分開,二要區(qū)分核酸的不同種類(DNA、RNA),三要區(qū)分不同種類核酸的核苷酸,為后面遺傳的物質基礎的學習奠定基礎。
高二生物教科書教案范文精選篇3
1、本節(jié)內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七班級下冊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類”的第2節(jié),是本章的重要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既是對各類生物特征的復習,也是對生物類群的整理和歸納。學好本節(jié)內容,可以讓同學對整個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學習到科學的分類方法。
2、重點、難點的確定
在本節(jié)課中,各類生物的特征在前面都已經學習過,同學應能很(比較)好的理解和應用。而且新課標將詳細內容標準定為“嘗試依據肯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如何讓同學自主的把握分類的思想方法。
3、課時的支配
由于本節(jié)課涉及的學問面很廣,同學又是初次嘗試分類的基本方法,所以本節(jié)內容將分成3課時進行。第1課時為嘗試分類和科學的分類,第2課時為給動物分類,第3課時為給植物分類。本節(jié)課我主要講的是第2課時。
㈡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詳細內容,結合同學現(xiàn)有的學問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學問目標:
①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②知道脊椎動物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各類的主要特征。
2、力量目標:
①嘗試依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
②進展同學的實踐力量、合作探究力量。
3、情感目標:
培育同學喜愛大自然、喜愛動物的情感。
(如何達到)
a、利用同學前面學過的動物學問為基礎,以及書87頁的表格練習,讓同學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各類的主要特征。再通過拖動動物圖片,強化同學的熟悉。
b、通過有無脊柱這個簡潔的特征,使同學初步嘗試依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通過填寫表格和拖動圖片,并且講出脊椎動物的分類依據,使同學進一步學會依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通過為生物標本室的脊椎動物歸類,使同學親身體驗依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
c、通過分組對脊椎動物標本分類,進展同學的實踐力量、合作探究力量。
d、通過對生物標本室里各種動物標本的觀看,培育同學喜愛大自然、喜愛動物的情感。(與b點結合介紹:同時~~;并~~)
㈢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本節(jié)課中,使同學自主的把握分類的思想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如何發(fā)揮同學的主動性,使同學樂觀參加,從而真正學會分類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2個活動,第一個是借助多媒體的動畫功能,讓同學拖動動物圖片,為動物進行分類,活動很好玩,但是要求同學講出拖動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征);其次個是走出課堂,讓同學參觀標本室,參觀很精彩,但是要將脊椎動物歸類(同樣是依據主要特征)。這樣的2個活動,同學很樂于參加,而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同學就主動的學會了分類的思想方法。
㈣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著“全面提高同學的科學素養(yǎng)”、“培育同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力量”“促進同學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我大膽的轉變了課堂教學模式,采納了“課堂——標本室——課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體計算機幫助教學為手段,充分利用學?,F(xiàn)有的標本資源,采納了觀看法、演示法、爭論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樂觀探究設計一個可以讓同學在輕松開心的氛圍中,去主動探求學問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xiàn)出以同學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
㈤學習方法
“受人與魚,莫過于授人與漁”,同學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為了“學會”學問,更是為了“會學”學問。在教學中,要注意同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育。在本節(jié)課中,同學將通過多種途徑,如:觀看、閱讀、思索、分析、爭論、實踐等等,來開展同學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同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㈥教學程序(附課堂教學結構流程設計表)
1、情境導入(這部分需要2分鐘)
a.處理:本節(jié)課通過播放各種動物圖片,引出“給動物分類”的內容?!境尸F(xiàn)】
(組織同學觀看并說出其名稱)
b.優(yōu)點:由同學比較熟識的動物入手,通過精致的圖片,一下子吸引住同學的留意力。從而激發(fā)同學學習的奇怪???心和欲望,使同學一上課就融入學習和探究的氛圍中。并為課堂教學奠定了一個輕松、和諧的基調。
2、區(qū)分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這部分需要5分鐘)
a.處理:介紹科學家依據動物有無脊柱,把他們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然后提問:你知道圖片上的這些動物,哪些是脊椎動物,哪些是無脊椎動物么?【呈現(xiàn)】
(組織同學爭論,分析,得出結論。)
邀請:你情愿幫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
(組織同學拖動圖片,將這些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境尸F(xiàn)】)
b.優(yōu)點:由淺入深,通過有無脊柱這個簡潔特征,使同學初步嘗試著依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并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再通過拖動圖片,進一步加深對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熟悉。
拖動的過程,又使得課堂生動活潑起來,更好的吸引住了同學。
3、對脊椎動物進行分類(這部分需要15分鐘)
a.處理:介紹依據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將它們分成很多不同的類群。然后提問:你能依據書87頁的提示,將這些脊椎動物分成5大類么?哪5大類?分別有哪些動物?【呈現(xiàn)】
(組織同學分小組爭論,分析,填寫書87頁表格,得出結論。)
邀請:你情愿幫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哪些是魚類?為什么?
(組織同學拖動魚類圖片,并講出魚類的主要特征。【呈現(xiàn)】)
同樣的方法,組織同學拖動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圖片,并講出主要特征?!境尸F(xiàn)】
b.優(yōu)點:通過填寫表格,進展同學的分析、歸納力量。通過拖動圖片,進一步使同學學會依據動物的特征進行分類,并且對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有所了解。拖動圖片很好玩,但還要求講出理由,這就使得同學既樂于參加,又更好的把握了學問。
高二生物教科書教案范文精選篇4
其次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一節(jié)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課時)
教學目標
1.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說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3.認同生命的物質性。
教學重點
(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教學難點
(1)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老師活動同學活動
引入在科學不發(fā)達的年月,人們對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質感到特別神奇,認為生命是特別物質構成的,始終到19世界,仍舊人們仍舊認為生物產生出來的物質,在體外是不行能合成的。同學們已經學習了兩年的化學化學學問,知道自然界的物質都是有元素來組成的,那么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問題,從這個表格中,同學們能對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
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殼中也存在,說明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的統(tǒng)一性;另外細胞中的各種元素與地球組成的比例不一樣,也說明白生命物質的特別性。分析資料,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組成細胞的元素概述組成生命的元素。結合p17兩個餅形,引導同學觀看、歸納。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簡潔介紹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問題:在兩個統(tǒng)計圖中顯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的?可以簡潔解釋一下碳在生命物質中的地位
組成細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鐵門碰醒銅母氯)
最基本元素:C基本元素:CHON主要元素:CHONPS
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鮮重)C(干重)觀看圖表,歸納。
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無機化合物:水無機鹽
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
生物體和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鮮重)
生物體和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有機物是蛋白質(干重)
思索與爭論
1.提示: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的區(qū)分主要看它們的分子組成中是否有碳元素,如糖類是有機化合物,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水是無機化合物,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當然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區(qū)分。對這兩類化合物的嚴格區(qū)分,請參照化學教科書。
2.提示:細胞中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蛋白質,無機化合物是水。蛋白質是組成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在生命活動中起重要作用;水是生命之源,離開水,生命活動就無法進行。
3.提示:植物的葉肉細胞、果實細胞和種子的細胞中通常含有較多的糖類、脂質和蛋白質。如禾谷類的果實、種子中含淀粉(多糖)較多;甘蔗的莖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種子中含脂質多;大豆種子中含蛋白質多,等等。要想從植物的果實、種子中獲得糖類、脂質和蛋白質,就要設法使細胞破裂,再將這些物質提取出來。
分析數據,完成爭論題:
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以問題引導:你的試驗材料選擇了什么?你猜測你的試驗材料還有什么有機物比較多?你選擇的試驗儀器和試劑是什么?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試驗、匯報試驗結果。
練習
基礎題
1.(1);(2)√
3.B。
拓展題
1.提示:細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動地從環(huán)境中獵取生命活動需要的元素。這是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分之一。
2.提示:不能。生命系統(tǒng)內部有嚴謹有序的結構,不是物質隨便堆砌而成的。
高二生物教科書教案范文精選篇5
一、學習目的
1.學問技能目標
本節(jié)要能夠簡述生態(tài)工程興起的緣由,把握生態(tài)工程的五個基本原理,并能在此基礎上分析生態(tài)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把握生態(tài)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搜集各種媒體的相關信息并加以分析。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關注生態(tài)工程建設,初步形成物質循環(huán)利用、協(xié)調與平衡、多樣性、局部與整體相統(tǒng)一的觀點,樹立可持續(xù)進展的觀念,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
二、教學過程:
三、學問點解析
1.生態(tài)工程的五大原理
提示①生態(tài)工程的建設應遵循以上五個原理,但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遵循的原理可以不同。
②生態(tài)工程建設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物質循環(huán)的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huán)境污染,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同步進展。
③生態(tài)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xù)的特點。
2.整體性原理和系統(tǒng)整體性原理的比較
整體性原理指社會、經濟、自然三方面協(xié)調統(tǒng)一,保障整個系統(tǒng)的穩(wěn)定與平衡。如林業(yè)建設中自然系統(tǒng)、社會與經濟系統(tǒng)的關系問題,即種樹的同時考慮經濟收入、糧食、燃料等問題。
系統(tǒng)整體性原理指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目的是保持系統(tǒng)有很高的生產力,詳細的說指互利共生的生物體現(xiàn)系統(tǒng)整體性原理,如藻類和珊瑚蟲、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藻類和真菌等。
四、例題分析
例1.請認真讀圖,然后指出該生態(tài)農業(yè)的優(yōu)點:
(1)生態(tài)農業(yè)設計的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態(tài)農業(yè)的優(yōu)越性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農作物→豬→農戶”這條食物鏈中,若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產出300摩爾氧氣,則農作物同時產出摩爾葡萄糖,
農戶從豬中獵取的能量最多相當于_____________摩爾的葡萄糖。
解析本題考查農村綜合進展型生態(tài)工程建設遵循的原理和優(yōu)勢,以及應用力量、理解分析力量等。生態(tài)農業(yè)是運用生態(tài)學原理,在環(huán)境與經濟協(xié)調進展的思想指導下,應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農業(yè)體系。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huán)再生是生態(tài)學的基本理論,食物鏈是能量流淌和物質循環(huán)的主渠道。這樣,各種農產品的生產相互協(xié)調,互惠互利,實現(xiàn)了能量和物質的多級利用;人們可以利用生物種群之間的關系,對生物種群進行人為調整;用天敵減輕生物危害,用生產農產品的廢棄物做飼料和肥料,減輕農藥和化肥對環(huán)境的污染。能量和物質在食物鏈中傳遞按10%~20%逐級遞減。
答案(1)①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huán)再生②環(huán)境與經濟協(xié)調進展(2)各種農產品的生產相互協(xié)調,互惠互利,實現(xiàn)了能量和物質的多級利用(3)502
例2.下列不屬于生態(tài)工程建設目的的是()
A.對造成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的傳統(tǒng)生產方式進行改善
B.防止環(huán)境污染
C.單純追求糧食產量
D.促進人類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進展
【解析】依據生態(tài)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環(huán)境污染,對造成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的傳統(tǒng)生產方式進行改善,促進人類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進展都是生態(tài)工程建設的目的。只有C項不正確,單純追求糧食產量有可能影響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和諧進展。
【答案】C
例3.我國在20世紀80年月興起桑基魚塘生產模式,實現(xiàn)了“原料——產品——原料一一產品”的循環(huán)生產模式,它不屬于()C
A.生態(tài)經濟B.循環(huán)經濟C.生態(tài)工程D.生態(tài)農業(yè)
【解析】本題原理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循環(huán)再生產下產生的生態(tài)農業(yè)中物質的多級利用,本題強調的是生產模式,生態(tài)工程與該模式有肯定關系,但不屬于同一概念范疇?!敬鸢浮緾
例4.如圖是“無廢棄物農業(yè)”物質和能量流淌圖,該圖所體現(xiàn)的主要生態(tài)工程原理是()C
A.物種多樣性原理
B.整體性原理
C.物質循環(huán)再生原理
D.協(xié)調與平衡原理
例5.某些地區(qū)消失“前面造林,后面
砍林”的現(xiàn)象,是由于進展中哪一原理失調
造成的()B
A.協(xié)調與平衡原理
B.整體性原理
C.系統(tǒng)結構打算功能原理
D.系統(tǒng)整體性原理
五、課后鞏固
(一)選擇
1.“1+12”是生態(tài)工程基本原理中的哪一個()D
A.物種多樣性原理B.整體性原理
C.協(xié)調與平衡原理D.系統(tǒng)學與工程學原理
2.下列結構示意圖能體現(xiàn)系統(tǒng)學和工程學原理的是()D
3.下列有關物種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C
A.物種繁多使簡單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反抗力穩(wěn)定性
B.生物多樣性程度高,各類生物的生存機會越多
C.生物種類越繁多,引起病蟲害的幾率越大
D.生物種類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提高系統(tǒng)的生產力
4.下列哪項敘述完全符合生態(tài)經濟()B
①建立“原料一產品一原料一產品”的無廢料生產體系
②在資源不增加甚至削減的條件下實現(xiàn)經濟增長
③在經濟產出不變甚至增加的條件下,向環(huán)境排放的廢棄物大大削減
④先生產后治理,提高經濟效益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5.我國西北土地沙化和鹽漬化特別嚴峻,緣由有多種,其中一個主要緣由是超載放牧導致草地退化。試分析上述事實主要違反了生態(tài)工程的什么原理()B
A.系統(tǒng)整體性原理
B.協(xié)調與平衡原理
C.物種多樣性原理
D.整體性原理
6.如圖說明我國現(xiàn)有的生產模式嚴峻
違反了什么生態(tài)工程原理()D
A.整體性原理
B.協(xié)調與平衡原理
C.系統(tǒng)的結構打算功能原理
D.物質循環(huán)再生的原理
(二)填充題
7.生態(tài)工程建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與傳統(tǒng)的工程相比,生態(tài)工程是一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生態(tài)經濟主要是通過實行“_____________”的原則,使一個系統(tǒng)產出的________________,能夠成為本系統(tǒng)或者另一個系統(tǒng)的_______________,從而實現(xiàn)_____________,而實現(xiàn)_______________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態(tài)工程。
9.下圖是我國華北平原某一較為原始的田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______________為田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者,之所以說它們是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存基礎,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之所說它們對維持生物圈的穩(wěn)定也有重要作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的鼠屬于__________________,其數量之所以能穩(wěn)定在肯定水平,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十年來,圖中的鷹、貓頭鷹和蛇的數量呈直線下降,其主要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隨著化工工業(yè)的進展,機動車輛的猛增,圖中的C時常是_________性,嚴峻時會對動植物造成危害,C落入水和土壤中后,其中的_______________會被植物汲取利用,這是自然界中__________________元素循環(huá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5)在右圖所示的坐標系中表示出
圖中貓頭鷹和田鼠在較長時期內的數量
變化及關系(提示:按自然條件考慮)。
分析:
⑴A和B它們能通過光合作用,使光能流入生物界,供生物的生命活動所利用它們能通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轉化作用,促進了自然界中物質循環(huán)⑵初級消費者貓頭鷹和蛇對它的種群密度有調整作用⑶農夫大量施用農藥殺滅農業(yè)害蟲時,農藥通過食物鏈向鷹、貓頭鷹和蛇體內富集,使它們中毒死亡,或者鷹、貓頭鷹和蛇捕獲了誤食鼠藥的鼠而中毒死亡⑷
酸S、N化學⑸略
10.閱讀以下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自2000年10月開展“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態(tài)示范試驗討論”開頭,相繼引種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共計10余種,在圍隔區(qū)內已經形成了以沉水植物為優(yōu)勢的水生植物群落。試驗區(qū)內養(yǎng)分鹽的濃度得到有效掌握,如試驗區(qū)內氨氮和總氮僅分別為試驗區(qū)外的1/13和1/5,有效地改善了水質。
(1)此項生態(tài)工程依據的生態(tài)學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態(tài)工程的調控機制是_____________,主要利用的能源是____________。
(3)一些發(fā)達國家的生態(tài)工程建設主要依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達到了以________________為主,________________為輔的程度。而在我國的生態(tài)工程建設中,______________仍起著較大作用,強調按預期目標,因地制宜地調整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4)生態(tài)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物質循環(huán)再生原理、協(xié)調與平衡原理、整體性原理、系統(tǒng)學和工程學原理、物種多樣性原理(2)人為幫助下的自我調整,太陽能(3)自我調整理論,回歸自然,人為調控,人為調控(4)建筑和調控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使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變得高效和諧。
高二生物教科書教案范文精選篇6
學問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使同學知道植物感性運動和向性運動的現(xiàn)象;知道科學家討論熟悉生長素的過程;知道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長的機理;通過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對植物生命活動調整的基本原理。
力量目標:
通過引導同學設計試驗,進行試驗觀看,培育同學投身科學試驗的參加精神;通過組織同學活動,培育同學發(fā)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力量;培育同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訓練同學細致觀看的力量和動手操作力量。
態(tài)度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和試驗、實習活動,培育同學“科學為社會、科學為大眾”的意識;培育同學的探究意識;使同學養(yǎng)成“由表及里、從現(xiàn)象到本質”分析問題的思維習慣和仔細的工作態(tài)度。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能夠適應環(huán)境”是生物的一個基本特征。但對“生物如何適應環(huán)境?”,特殊是“植物如何適應環(huán)境?”這些問題同學過去很少接觸。本節(jié)內容沿著科學家的腳印?????向同學逐一介紹了一種植物激素——生長素的合成部位、產生影響的部位、在植物體內運輸的規(guī)律、化學性質、生理作用以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等多方面的學問。
有關生長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體內運輸規(guī)律以及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學問,能夠使同學能夠從化合物、細胞的角度理解植物產生向性運動的緣由,了解有關生長素的學問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因而成為本節(jié)的重點學問。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適生長素濃度不同,植物產生“向地性”與產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機理并不完全相同,假如在老師在敘述的過程中未能賜予明確的區(qū)分,將會造成同學理解上的混亂,而成為同學學習上的一個難點。
在介紹主干學問的同時,教材并沒有把同學的眼光局限在學問本身,局限在對某一種激素的熟悉上,而是準時介紹了科學討論成果怎樣應用于農業(yè)生產實踐,以及與植物產生向光性有關的生長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同學能夠熟悉到科學討論與生產實踐的關系,也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整機理有一個較全面的熟悉。
對同學進行力量訓練,使同學初步具備一種力量需要一個過程。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抓住教材中供應的機會,不失時機地對同學進行力量訓練。利用科學討論的過程呈現(xiàn)科學學問在教材中有四處。其中比較集中而完整地反映科學討論全過程的有兩處。生長素的發(fā)覺過程是第一處,孟德爾討論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是其次處。與孟德爾發(fā)覺遺傳基本規(guī)律的過程相比較,對生長素的發(fā)覺、熟悉過程歷時較長,其中提出假設、通過試驗求證(或檢驗)假設的過程也不很清楚。因此,老師在處理教材時要特殊給同學點明這條科學討論的線索,讓同學初步了解人類熟悉自然的過程。并在活動的過程中理解學問,學會運用學問,把握科學討論的一般方法。
植物的根向下生長,莖尖向光生長的雖然是生活中常的現(xiàn)象,但同學有可能對此熟視無睹,并不深究其中的緣由。以此作為討論內容,啟發(fā)同學自己設計驗證明驗,使同學在活動中學習,既可以調動同學學習的樂觀性,又給同學供應了展現(xiàn)自己創(chuàng)新力量的機會。老師在此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同學在試驗材料的選擇、試驗裝置的設置上拓展思路,關心同學敏捷運用所學學問,考慮如何實施好自己的試驗方案。以達到使同學把握學問、提高力量的目的。
教法建議
一.導入新課:
1.方式一,以問題導入:
問題1:“當我們把一粒種子種在土壤中,各種條件合適、種子開頭萌發(fā)。它的根和芽會朝向什么方向生長?”――根向下,芽向上、向光生長。
問題2:“為什么植物的根總是向下,而芽總是向上、向光生長?”
陳述:對于植物的芽總是向光生長,很早就有人留意到了這一現(xiàn)象。達爾文不僅觀看到了這一現(xiàn)象,而且還針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試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方式二,以觀看活動引入:
陳述:種子播撒在土壤中,它的方向并不是固定的。讓我們看一看種子的方向對它萌發(fā)出的根和芽的生長方向有什么影響。組織同學觀看老師事先預備好的試驗裝置或課文中的彩圖。
“植物的芽為什么總是朝向固定的方向――光源的方向生長呢?”生物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人――達爾文曾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過討論。
二.主體學問的呈現(xiàn)方式:
對于生長素發(fā)覺的科學史實可以采納動畫媒體呈現(xiàn)的方式,使同學沿著科學家的腳印?????親歷科學發(fā)覺的過程。老師可以呈現(xiàn)一個試驗,與同學一起分析、爭論一個試驗的結論。這樣逐步推動,給同學在課堂上說話的機會,同學的樂觀性就會被調動起來。同學真正參加進來了,他們對學問的理解和把握就會更加深化和透徹,他們對問題進行分析的力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同學活動的組織:
1.演示試驗的組織:
老師在上課前可提前4-5天請兩三名同學預先將達爾文的試驗用玉米種子(或其他在形態(tài)上有明顯方向性、簡單萌發(fā)的種子)重復出來。到上課時,由完成試驗的同學對試驗的全過程向全班進行介紹。然后,再由老師組織同學爭論。這種方法需要老師提前進行預備,但可以引起同學的愛好,對完成試驗的同學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熬煉。假如能在課堂上常常支配這樣的活動,也可以考慮讓班級中的同學輪換,以保證能有較多的同學參加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2.試驗方案設計活動的組織:
這是同學第一次自己設計并實施一個試驗。老師首先要就試驗方案的設計要求做一介紹。在試驗處理上不僅要考慮設置對比組,還要考慮設置單因子變量以保證明驗的信度。在對試驗材料的選擇上,課本中用了玉米種子,同學很簡單想到用植物的種子。老師可引導同學:“比較明顯的向性運動發(fā)生在植物的根和芽。我們在生活當中可以找到的既能長根又能長芽的材料還有什么?”當同學的思路打開以后,就可以以分組爭論的方式開展試驗方案的設計活動了。
老師同時還要關心同學考慮試驗裝置的可行性:所投入的成本、試驗裝置是否能夠滿意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各項條件,以及試驗裝置的平安性、操作是否便利等。
由于觀看到植物產生向性運動的時間會稍長一點,所以“植物向性運動的試驗設計和觀看”活動應在本章教學活動結束之前支配、實施并完成。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一節(jié)植物的激素調整
設計思想:
1、設計主線
以植物生長素的發(fā)覺試驗、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植物激素調整的作用機理為主線綻開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準時滲透科學史、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培育同學的參加意識、訓練同學的觀看力量、設計試驗的力量、動手操作的力量。
2、課時方案:
采納互動式教學模式,用三課時完成。以老師供應爭論素材,組織引導同學爭論、活動,最終由師生共同總結的形式進行。
第一課時:第一階段,由老師提問或呈現(xiàn)植物感性運動、向性運動的材料,啟發(fā)同學思索、爭論;練習,提出假說、設計試驗求證假說;其次階段,由老師介紹達爾文的試驗以及達爾文依據試驗觀看提出的假說。
其次課時:第一階段,由老師供應有關驗證達爾文假說的試驗素材,組織同學爭論分析試驗素材,引導同學得出對達爾文假說的驗證明驗結果,并總結對激素進行討論的詳細試驗方法;其次階段,組織同學進行試驗設計的練習。
第三課時:供應素材使同學了解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種植物激素間的相互關系,懂得植物激素調整的作用機理,以及在生產實踐中如何應用有關生長素的學問。
3、重難點分析
重點:
(1)生長素發(fā)覺過程中的三個試驗以及對試驗結果的分析。
在科學討論與發(fā)覺的歷史過程中,不斷發(fā)生著觀看(包括試驗觀看)、依據觀看過程中所發(fā)覺問題進行的分析、依據分析提出的假說和對假說的求證活動。課文中所介紹的生長素發(fā)覺歷史中的三個試驗,完整地再現(xiàn)了一個假說的提出和求證過程,是對同學進行科學史教育的極好素材。假如能很好地利用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為對同學進行科學方法訓練的一個極好機會。
(2)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
科學討論的成果只有通過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才能造福于人類。通過教學活動使同學理解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既有助于同學理解科學討論要為社會生產服務,也有助于同學理解激素調整的作用機理。
(3)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這部分內容,也是在教學中應著重處理的一個重點。只有讓同學對植物體內的其他激素有所了解,才能使同學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動是由多種激素共同調整的。
難點: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兩重性及其運用兩重性分析問題。
“引起不同器官(莖尖、根尖)細胞生長的生長素濃度不同”。假如同學沒有很好地把握這一特點,就會在運用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兩重性分析實際問題時消失混亂,因此此部分是同學把握學問的一個難點。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肯定要設法突出地明確兩點:第一:生長素對各種器官具有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的特點;其次:生長素對不同器官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不同。
4、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語言陳述、由課本的彩圖呈現(xiàn)或由老師呈現(xiàn)事先預備好的植物的向性運動試驗裝置,首先應與緒論課的內容聯(lián)系,明確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植物應激性的表現(xiàn)。提出問題: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xiàn)象?引起同學的愛好,吸引同學的留意。
主要教學過程:通過動畫媒體介紹發(fā)覺生長素的一系列試驗,介紹科學討論的一般過程,訓練同學依據試驗結果,分析問題,提出假說、求證假說、得出結論的力量。
第一課時
對試驗結果的分析與爭論:
“植物為什么會表現(xiàn)出向性運動呢?早在1880年達爾文就針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過試驗。”(可利用動畫課件,分為兩部分對達爾文試驗的進行介紹,從而實現(xiàn)引導同學學會對試驗結果的分析)“依據試驗的第一部分結果,你認為產生向光運動的部位在植物體的什么位置?”“――在胚芽鞘的尖端?!蓖瑢W會很自然地得出這個結論。
“依據試驗的其次部分結果,你是否能夠知道胚芽鞘的尖端是受了環(huán)境中的什么因素的刺激才產生影響的?它的影響方向也許是朝向哪個方向?”“――胚芽鞘的尖端是受到單側光的刺激才發(fā)生影響的?!钡贸觥八挠绊懽饔梅较蚴菑呐哐壳实募舛顺蛳路??!边@個結論,還需要老師進一步引導同學留意觀看:胚芽鞘尖端之所以產生向光運動是由于在胚芽尖端的下方發(fā)生了彎曲。至此,就可以介紹達爾文依據試驗結果提出的假說――尖端產生了某種向下的影響。
科學方法訓練:
要落實對同學的科學素養(yǎng)培育和訓練,既要把對科學討論一般過程的介紹貫穿在生物學的學問教學過程之中,還要留意準時為同學總結前人進行工作的詳細的試驗(操作)方法。
“回顧生長素的發(fā)覺歷史,我們可以發(fā)覺:在1880年到1934年的幾十年時間里,有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在為揭開植物生命活動的神秘進行了不懈地努力。我們還可以嘗試著分析一下科學家們所使用的一些詳細的試驗方法?!薄霸谶_爾文試驗的第一部分中,他對胚芽鞘進行了什么樣的處理?”“――切除了一部分胚芽鞘的尖端?!薄斑@就是達爾文使用的試驗方法――切除的方法?!薄霸谇谐诉@部分胚芽鞘尖端的同時,是否只觀看被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呢?”“――是將切除了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和沒有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對比觀看。”“這就是開展試驗必需設置的對比試驗的方法?!?/p>
其次課時
對試驗結果的分析與爭論:
“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利用胚芽鞘進行了進一步的試驗。他在達爾文試驗的基礎上,對試驗的操作進行了技術上的改進?!?利用動畫課件介紹溫特的試驗)“從溫特的試驗結果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證明了達爾文關于植物向光性運動緣由的假說――的確存在一種物質致使胚芽尖端產生了向光運動”。
“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等人從植物中分別出了這種能使植物產生向光性的物質,并確定它就是吲哚乙酸?!边@就真正從化學物質的角度證明了達爾文的假設。
科學方法訓練:
“溫特的試驗不僅證明了達爾文關于植物產生向光運動緣由的假說――的確存在某種物質致使胚芽鞘的尖端彎向光源生長,而且在試驗方法上又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在切除之后又設法把假設存在的物質添加回植物體,然后進行對比觀看。這成為后來的植物學家對激素進行討論常用的‘切除-添加’的試驗方法?!?/p>
第三課時
科學方法訓練:
同學了解了討論植物體激素的詳細操作方法,才能綻開思維的翅膀,使老師對同學進行拓展思維的訓練成為可能。
(1)“依據溫特的試驗,你能否設計一個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只能向下運輸,而不能向上運輸?”通過這樣提問,可以激發(fā)同學的愛好、啟發(fā)同學的思索。
(2)“要想知道在植物體內,除了胚芽鞘尖端能產生生長素之外,還有哪些部位的細胞能產生生長素?你認為應當選擇哪種細胞進行檢測?”經此一問,可以啟發(fā)同學思索,也可轉入對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和分布的教學活動。
(3)“在能夠從植物體中分別提取誕生長素之后,要想知道:‘除了能使植物產生向光運動之外,生長素對于植物的器官還有什么作用?’你可以采納哪種方法來進行試驗?”通過這一提問,既可以啟發(fā)同學思索,也可以順當地轉入關于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學活動。
對難點的-: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陳述:當科學家們能夠分別、提取生長素后,利用生長素做進一步的試驗就成為可能。
引導分析:從對試驗結果的描述中我們能發(fā)覺什么?三種生長素難點變化曲線圖
師生爭論: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添加的生長素濃度加大,植物器官的生長速度并不總是隨之加大。而是當濃度超過肯定值以后,隨著生長素濃度增加植物器官的生長速度反而呈下降趨勢。這就使科學家們得出了這樣一條結論:“生長素促進生長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進一步的分析:“那么,促進或抑制生長的生長素濃度是否對植物體的全部器官都是相同的呢?”從試驗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根、芽、莖所需要的促進生長的生長素濃度各不相同,對它們起抑制作用的生長素濃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如:這個濃度值對根和芽都是起抑制生長作用的,而對莖來說則是起促進作用的。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把一粒正在萌發(fā)的蠶豆種子水平放置,持續(xù)供應生長所需要的條件,蠶豆的胚芽會向上生長、胚根會向下生長。分析在胚芽、胚根轉彎的那一部分,生長素濃度的分布狀況是怎樣的呢?動畫片段
進一步的爭論分析:莖的背地性是較高濃度的生長素促進了近地一側細胞的生長。而根的向地性是較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了近地一側細胞的生長。根和莖在生長素的作用下都表現(xiàn)出了應激性的現(xiàn)象,但生長素對它們的作用機理并不相同。這其中的緣由主要是: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敏感性不同。
總結提高:無論是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還是其他植物激素的調整作用,都存在著促進或抑制某種植物生命活動兩個方面的過程。這兩個相互沖突的過程,共同調整著植物體的生命活動。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植物的激素調整
一、生長素的發(fā)覺過程:
1.達爾文通過對比觀看提出了假設: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在光的刺激下對下面的部分產生了影響。
2.溫特通過試驗證明了達爾文的假設:的確存在某種物質。
3.郭葛分別并鑒定出了產生影響的物質:吲哚乙酸,即生長素。
二、生長素的合成與分布:
合成部位:生長旺盛的細胞、分生組織。
分布:1、向光一側比背光一側少
2、在尖端產生,向下運輸
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1、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例:頂端優(yōu)勢。
2、能促進植物不同器官生長的生長素濃度不同
四、生長素在生產中的應用:
1、促進扦插枝條生根
2、促進果實發(fā)育
3、防止落花落果
五、其他植物激素:
1、赤霉素
2、脫落酸
3、細胞分裂素
4、乙烯
高二生物教科書教案范文精選篇7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分析
1.教學內容
處于生活狀態(tài)下的細胞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時刻與四周的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并利用這些物質和能量維持自身的各項生命活動,進行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細胞內部的物質轉換和能量轉換都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導同學把握酶的概念和本質,理解酶在代謝中的作用就顯得非常特別重要。另外,同學已具備做科學的力量,在課堂中引導同學科學地思索,樂觀動手試驗,對于培育同學的科學精神非常有益,因此本節(jié)課初步引入對比試驗和掌握變量。
2.教學對象分析
同學通過初三、高一階段化學的學習,對于純化學反應已熟識,但是對于細胞內部的化學反應及生物催化劑──酶的熟悉有限。工業(yè)制氨的化學反應是在高溫高壓催化劑下進行的,細胞內部卻是常溫常壓溫柔狀態(tài),而細胞代謝包括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進行應當有生物催化劑──酶的參加,才能使高效有序的進行,因此引入對酶相關學問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學問目標
探討活細胞內酶的本質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2.力量目標
①進行有關的試驗和探究,學會掌握自變量,觀看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比組和重復試驗。
②在問題探討,有關試驗設計,資料分析等問題爭論中,培育運用語言表達的力量以及查閱資料、共享信息的力量。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回顧科學家對酶本質的探究歷史,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觀看、試驗、探究和爭辯中前進的。
②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擅長質疑,創(chuàng)新,和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tài)度。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試驗法、小組爭論法、鼓舞評價法、比較說明法、卡通圖片法,
2.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設計試驗表格
四、教學流程
五、教學過程
老師活動
同學活動
設計意圖
細心設問,步步深化(5分鐘)
[新課導入]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肯定餓了。為什么肚子會餓呢?食物是怎樣被消化的呢?
[問題探討]圖示1783年,斯帕蘭扎尼“鷹與籠子”的試驗,探討相關問題及試驗的奇妙之處。
[對比說明]工業(yè)制氨的條件是什么?
細胞內是否具備這些條件?但是細胞內的化學反應依舊高效有序的進行,緣由何在?
[提出課題]酶的作用和本質
激發(fā)同學愛好,讓大腦快速進入思索狀態(tài)。
[小組爭論,得出結論]:
鳥類的胃不僅有物理性消化,還有化學性消化。
回答:
高溫、高壓、催化劑
推想:
細胞內有生物催化劑。
為引入新課作鋪墊。
此試驗是開創(chuàng)了酶討論先河。其問題的提出,試驗方案,試驗設想,結論與推論等過程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意識對同學有學習與借鑒的意義。
[新課]探究研討,引議釋疑(30分鐘)
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20分鐘)
引導思索,設計試驗,驗證酶的高效性
[試驗原理及材料]我們知道過氧化氫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奇的動物肝臟研磨液含有過氧化氫酶。假如給你新奇的動物肝臟研磨液、過氧化氫溶液、氯化鐵溶液,以及必需的試驗用具,你能否設計試驗?
[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對誰而言?
[提示2]反應物怎么選擇呢?
[提示3]因變量是什么?
[提示4]觀看那些現(xiàn)象可以得出結論?
[提示5]試驗預期和結果爭論。
提問:為什么酶具有高效性?
[此試驗為特殊補充內容]
設計試驗,驗證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士官選取個人申請書
- 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創(chuàng)新及其對商業(yè)價值的影響
- 2025年度智慧社區(qū)物業(yè)服務質量標準交接合同范本
- 貧困生申請書高中生
- 2025年度廣州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建設運營合同
- 鐵路工作調動申請書
- 在家辦公申請書
- 2025年度城市軌道交通司機勞動合同
- 貧困申請書800字左右
- 勞動仲裁申請書怎么
- 《醫(yī)療機構老年綜合評估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
- 2025屆鄭州市高三一診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2025年軍隊文職考試《公共科目》試題與參考答案
- 輔導員入職培訓課件
- 中建雨季專項施工方案
- 《我國個人所得稅制下稅收征管問題研究》
- 建筑工程三通一平技術方案
- 綠化養(yǎng)護工安全培訓
- DB21-T 1720-2017海水源熱泵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程
- 組長競選課件教學課件
- 《基于UTAUT2模型的虛擬學術社區(qū)用戶持續(xù)使用意愿影響因素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