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常用腧穴課件_第1頁
小兒推拿常用腧穴課件_第2頁
小兒推拿常用腧穴課件_第3頁
小兒推拿常用腧穴課件_第4頁
小兒推拿常用腧穴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小兒推拿常用腧穴小兒推拿常用腧穴1

【肩井】

點狀與面狀結(jié)合穴位。

位置: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之中點部位。

操作:①用手指按其穴位,稱按肩井;②用拇指與食、中二指對稱用力作拿法,稱拿肩井。

次數(shù):按30~50次;拿3~5次。

【肩井】

2

主治:感冒、驚厥、上肢抬舉不利等。臨床應用:①感冒,可與常例手法,拿風池等穴合用;②上肢痹痛可結(jié)合局部相應的成人手法醫(yī)治;

③可用于治療結(jié)束后的總收法。

主治:3【大椎】

位置:第七頸椎棘突下間隙。

操作:用中指揉,稱揉大椎。

次數(shù):20~30次。

主治:項強、發(fā)熱、咳嗽。

臨床應用:①感冒發(fā)熱項強可與常例手法推天柱等穴合用;②咳嗽,可與揉乳房、乳根等穴合用?!敬笞怠?/p>

4

【風門】

位置:第二胸椎與第三胸椎棘突之間,左右各旁開1寸5分。

操作:食、中兩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稱揉風門。次數(shù):20~30次。

主治:感冒、咳嗽、氣喘。

臨床應用:本穴主要用于外感風寒,可與拿風池、清肺經(jīng)、揉肺俞、推揉膻中等穴合用。

【風門】

5【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棘突之間,左右各旁開1寸5分。

操作:①以食、中兩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稱揉肺俞;②兩拇指分別自肩胛骨內(nèi)側(cè)緣從上向下推動,稱推肺俞或稱為分推肩胛骨。

次數(shù):揉50~100次;推100~300次?!痉斡帷?/p>

6

主治:喘咳、痰鳴、胸悶、胸痛等癥。

臨床應用:本穴多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可與推揉膻中、清肺經(jīng)、揉豐隆等穴合用;對久咳不愈者,指揉操作時可蘸少量精細鹽,效果會更好。

主治:7【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與第十二胸椎棘突之間,左右各旁開l寸5分。

操作:以食、中兩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稱揉脾俞。

次數(shù):50~100次。

【脾俞】8主治:腹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疳積、四肢乏力等。

臨床應用:本穴主要用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膳c揉中脘、推脾經(jīng),按揉足三里、捏脊等穴合用。主治:9【腎俞】

位置: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左右各旁開1寸5分。

操作:以食、中兩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稱揉腎俞。

次數(shù):50~100次?!灸I俞】

10

主治:腹瀉、便秘、少腹痛、下肢痿軟乏力等。

臨床應用:①對腎虛所致腹瀉、便秘的患兒,可與補牌經(jīng)、補腎經(jīng)、揉上馬等穴合用;②對下肢痿軟乏力,可與捏脊、肢體手法治療合用。

11【腰俞】

位置:第三腰椎與第四腰椎棘突之間,左右各旁開3

寸5分凹陷中。

操作:①可以食、中兩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②亦可雙手拇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都稱為揉腰俞。

次數(shù):50~100次。

主治:腰痛、下肢癱瘓。

臨床應用:可配合肢體手法推拿治療。【腰俞】12【脊柱】

線狀穴。

位置: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是小兒身體上最長的線狀穴。

操作:用食、中二指螺紋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稱推脊。若加天柱骨一起自上而下直推,就稱為大推脊,其清熱作用更強。用捏法自下而上,稱捏脊法。

次數(shù):推300~500次或更多;捏3~5遍。

【脊柱】13主治:發(fā)熱、驚風、疳積、腹瀉、便秘等。

臨床應用:①能清熱,在推脊時可蘸少量冰水或酒精,是一種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多與退下六腑、清天河水、推涌泉等穴合用;②捏脊能調(diào)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jīng)絡、培元氣,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是小兒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多與補牌經(jīng)、補腎經(jīng)、推上三關(guān)、摩腹、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治療先、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癥,均有一定的效果。主治:14【七節(jié)骨(七節(jié))】

線狀穴。

位置:第四腰椎棘突向下至尾椎骨端(長強)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撓側(cè)面或食、中二指螺紋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作直線推動,分別稱為推上七節(jié)和推下七節(jié)。

次數(shù):100~300次。

【七節(jié)骨(七節(jié))】

15主治:泄瀉、便秘、脫肛。

臨床應用:①推上七節(jié)能止瀉,可與揉龜尾、摩腹、揉臍等穴相合用。推上七節(jié)還可治療氣虛下陷的脫肛、遺尿可與按揉百會,揉丹田等穴合用;②推下七節(jié)能通便,可與揉膊陽池穴合用。主治:16

【龜尾】

位置:尾椎骨端(即督脈經(jīng)長強穴)。

操作: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稱揉龜尾。

次數(shù):100~300次。

【龜尾】17

主治:泄瀉、便秘、脫肛、遺尿。

臨床應用:本穴能通調(diào)督脈之經(jīng)氣,調(diào)節(jié)大腸(具有雙向性)的功能。①對泄瀉、便秘可與推七節(jié)、摩腹、揉臍等穴合用;②對脫肛、遺尿可與揉丹田、按揉百會等穴合用。

主治:18

【腰背部常用穴位小結(jié)】

按揉肺俞、脾俞、腎俞能調(diào)治肺、脾、腎本臟器及其相關(guān)的疾病,能補其不足,瀉其有余。

推脊、揉大椎、揉風門均能清熱。前者清熱作用較大,后兩者以解表平喘為長。

龜尾、七節(jié)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大腸功能的穴位,一起應用,形成一組合穴。

【腰背部常用穴位小結(jié)】

按揉肺俞、脾俞、腎俞能調(diào)治肺19小兒推拿常用腧穴小兒推拿常用腧穴20

【肩井】

點狀與面狀結(jié)合穴位。

位置: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之中點部位。

操作:①用手指按其穴位,稱按肩井;②用拇指與食、中二指對稱用力作拿法,稱拿肩井。

次數(shù):按30~50次;拿3~5次。

【肩井】

21

主治:感冒、驚厥、上肢抬舉不利等。臨床應用:①感冒,可與常例手法,拿風池等穴合用;②上肢痹痛可結(jié)合局部相應的成人手法醫(yī)治;

③可用于治療結(jié)束后的總收法。

主治:22【大椎】

位置:第七頸椎棘突下間隙。

操作:用中指揉,稱揉大椎。

次數(shù):20~30次。

主治:項強、發(fā)熱、咳嗽。

臨床應用:①感冒發(fā)熱項強可與常例手法推天柱等穴合用;②咳嗽,可與揉乳房、乳根等穴合用?!敬笞怠?/p>

23

【風門】

位置:第二胸椎與第三胸椎棘突之間,左右各旁開1寸5分。

操作:食、中兩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稱揉風門。次數(shù):20~30次。

主治:感冒、咳嗽、氣喘。

臨床應用:本穴主要用于外感風寒,可與拿風池、清肺經(jīng)、揉肺俞、推揉膻中等穴合用。

【風門】

24【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棘突之間,左右各旁開1寸5分。

操作:①以食、中兩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稱揉肺俞;②兩拇指分別自肩胛骨內(nèi)側(cè)緣從上向下推動,稱推肺俞或稱為分推肩胛骨。

次數(shù):揉50~100次;推100~300次。【肺俞】

25

主治:喘咳、痰鳴、胸悶、胸痛等癥。

臨床應用:本穴多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可與推揉膻中、清肺經(jīng)、揉豐隆等穴合用;對久咳不愈者,指揉操作時可蘸少量精細鹽,效果會更好。

主治:26【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與第十二胸椎棘突之間,左右各旁開l寸5分。

操作:以食、中兩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稱揉脾俞。

次數(shù):50~100次。

【脾俞】27主治:腹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疳積、四肢乏力等。

臨床應用:本穴主要用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可與揉中脘、推脾經(jīng),按揉足三里、捏脊等穴合用。主治:28【腎俞】

位置: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左右各旁開1寸5分。

操作:以食、中兩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稱揉腎俞。

次數(shù):50~100次?!灸I俞】

29

主治:腹瀉、便秘、少腹痛、下肢痿軟乏力等。

臨床應用:①對腎虛所致腹瀉、便秘的患兒,可與補牌經(jīng)、補腎經(jīng)、揉上馬等穴合用;②對下肢痿軟乏力,可與捏脊、肢體手法治療合用。

30【腰俞】

位置:第三腰椎與第四腰椎棘突之間,左右各旁開3

寸5分凹陷中。

操作:①可以食、中兩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②亦可雙手拇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都稱為揉腰俞。

次數(shù):50~100次。

主治:腰痛、下肢癱瘓。

臨床應用:可配合肢體手法推拿治療?!狙帷?1【脊柱】

線狀穴。

位置: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是小兒身體上最長的線狀穴。

操作:用食、中二指螺紋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稱推脊。若加天柱骨一起自上而下直推,就稱為大推脊,其清熱作用更強。用捏法自下而上,稱捏脊法。

次數(shù):推300~500次或更多;捏3~5遍。

【脊柱】32主治:發(fā)熱、驚風、疳積、腹瀉、便秘等。

臨床應用:①能清熱,在推脊時可蘸少量冰水或酒精,是一種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多與退下六腑、清天河水、推涌泉等穴合用;②捏脊能調(diào)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jīng)絡、培元氣,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是小兒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多與補牌經(jīng)、補腎經(jīng)、推上三關(guān)、摩腹、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治療先、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癥,均有一定的效果。主治:33【七節(jié)骨(七節(jié))】

線狀穴。

位置:第四腰椎棘突向下至尾椎骨端(長強)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撓側(cè)面或食、中二指螺紋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作直線推動,分別稱為推上七節(jié)和推下七節(jié)。

次數(shù):100~300次。

【七節(jié)骨(七節(jié))】

34主治:泄瀉、便秘、脫肛。

臨床應用:①推上七節(jié)能止瀉,可與揉龜尾、摩腹、揉臍等穴相合用。推上七節(jié)還可治療氣虛下陷的脫肛、遺尿可與按揉百會,揉丹田等穴合用;②推下七節(jié)能通便,可與揉膊陽池穴合用。主治:35

【龜尾】

位置:尾椎骨端(即督脈經(jīng)長強穴)。

操作: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稱揉龜尾。

次數(shù):100~300次。

【龜尾】36

主治:泄瀉、便秘、脫肛、遺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