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見文言虛詞歸納課件_第1頁
初中常見文言虛詞歸納課件_第2頁
初中常見文言虛詞歸納課件_第3頁
初中常見文言虛詞歸納課件_第4頁
初中常見文言虛詞歸納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常見文言虛詞用法歸類文言文學(xué)習(xí)關(guān)鍵在于積累

常見文言虛詞用法歸類文言文學(xué)習(xí)關(guān)鍵在于積累1過程設(shè)計:

導(dǎo)入——自主學(xué)習(xí)——合作探究——課堂檢測過程設(shè)計:

導(dǎo)入——自主學(xué)習(xí)——合作探究——課堂檢測2目標:知識和技能積累重要的虛詞的多種意義和用法,提高認知能力,迎接中考過程與方法熟練文言文虛詞,合作探究學(xué)習(xí)情感與價值觀學(xué)好文言文有助于繼承祖國文化遺產(chǎn),有助于提高語文修養(yǎng)目標:3導(dǎo)入:對聯(lián):“君恩深似海,臣節(jié)重如山?!睂β?lián):君恩深似海矣!臣節(jié)重如山乎?”導(dǎo)入:對聯(lián):“君恩深似海,臣節(jié)重如山?!?新授文言常見虛詞的類型18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新授5文言常用虛詞的分類1)代詞2)副詞3)助詞4)介詞5)連詞6)嘆詞文言常用虛詞的分類1)代詞6理解虛詞應(yīng)注意的問題1.分清虛實2.辨明用法3.通曉古今4.注意特殊理解虛詞應(yīng)注意的問題1.分清虛實7文言虛詞用法辨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語境推斷法2、全句關(guān)照法3、句位分析法4、語法分析法5、代入檢驗法文言虛詞用法辨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語境推斷法8解題方法:

1、語境分析法2、關(guān)系分析法3、比較區(qū)分法4.句位分析法。5.語法分析法。解題方法:1、語境分析法9十八個常見的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十八個常見的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10(一)、而1、表并列關(guān)系2、表遞進關(guān)系3、表修飾關(guān)系4、表假設(shè)關(guān)系5、表承接關(guān)系6、表因果關(guān)系7、表修飾關(guān)系8、表假設(shè)關(guān)系9、表承接關(guān)系10、表因果關(guān)系(一)、而1、表并列關(guān)系11二、何(一)用作疑問代詞。1.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②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二)用作疑問副詞。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①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三)作語助詞,相當于“啊”。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四)何:通“呵”,喝問二、何(一)用作疑問代詞。12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④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等。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②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齊桓晉文之事》)③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何乃】譯為“怎能”①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13三、乎

一、語氣詞:1、表示疑問或反詰:汝識之乎?——蘇軾《石鐘山記》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論語》2、相當于“嗎”: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可乎?!读凶印珕枴凡宦劜貢吆酢!濉ぴ丁饵S生借書說》3、表示感嘆語氣或呼告: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有甚是者乎?!啤ち谠恫渡哒哒f》4、表示祈使或命令語氣。相當于“啊”、“呀”:勉速行乎!無重而罪!——《左傳》5、表示推測語氣:宋其亡乎?幸而后敗?!蹲髠鳌吩敢娭?。——《三國志·諸葛亮傳》6、表示呼喚人的語氣。相當于“啊”、“呀”: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墩撜Z》7、表示商榷語氣: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俄n非子》8、表示肯定語氣:故曰:“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乎?!薄俄n非子》三、乎一、語氣詞:14二、介詞:1、在。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屈原《離騷》今雖死乎此。——唐·柳宗元《捕蛇者說》2、從。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春秋”何以始乎隱?——《公羊·哀十四年》3、在。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楚人生乎楚,長乎楚,而楚言。——《呂覽·用眾》4、從。介紹行為、動作發(fā)生的地點: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啤ち谠恫渡哒哒f》5、因為;由于;在于。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不動乎眾人之非譽?!盾髯印返率幒趺?知出乎爭。——《莊子》6、按照;根據(jù)。介紹動作、行為遵循的準則: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抖Y記》7、對。引進動作產(chǎn)生的對象:吾嘗疑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說》三、用于形容詞后:單獨不能翻譯:宜乎眾矣?!巍ぶ芏仡U《愛蓮說》二、介詞:153、乎hū

1.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例①:兒寒乎?欲食乎?例②: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

(2)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例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例②:日食飲得無衰乎?

(3)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4)用于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例: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表舒緩語氣,可不譯。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3、乎hū

1.語氣助詞。162.用作介詞。相當于“于”。例①:生乎(在)吾前,其聞道也亦先乎(比)吾。例②:吾嘗疑乎(于)是。例③:叫囂乎東西。3.作詞尾。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2.用作介詞。相當于“于”。174、【乃】

(一)用作副詞。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①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②悉使蠃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zhàn)》)③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2.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桃花源記》)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④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3.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①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②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4、【乃】(一)用作副詞。18(二)用作代詞。1.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2.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無乃??乎/與】表猜測,譯為“恐怕??吧”。①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②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二)用作代詞。195、其qí

1.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纱?、代事物,用在名詞之前,作領(lǐng)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fù)數(shù))。例: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2)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應(yīng)譯為“他”、“它”,不能加“的”。例①: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賓語。)例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其聞道”作主語。)例③: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作賓語。)

(3)活用為第一人稱??捎米鞫ㄕZ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例①: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例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4)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例:則或咎其欲出者。(5)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例: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5、其qí1.代詞。202.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祈使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例①:其皆出于此乎?(表測度,大概。)例②:其孰能譏之乎?(表反詰,難道。)例③:汝其勿悲!(表婉商,可要。)例④: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表期望,一定。)例⑤:吾其還也!(表祈使,還是。)

2.副詞。213.連詞。

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是……還是”。例①: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表假設(shè)。)例②:其若是,孰能御之?(表假設(shè)。)例③: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表選擇或反詰:難道。)3.連詞。226、且qiě

1.連詞。

(1)表示遞進關(guān)系、并列關(guān)系。例①: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例②: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例③:河水清且漣漪。例④:猶且從師而問焉。(尚且)

(2)表示轉(zhuǎn)折,相當于“但是”。例: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3)有時相當于“尚且”,先讓步,后推進一層。例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例②: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6、且qiě1.連詞。232.副詞。

相當于“將”、“將要”、“暫且”、“姑且”。例①:不出,火且盡。例②: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例③且暫還家去。2.副詞。247、若ruò

1.代詞(1)表人稱,相當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例①:若毒之乎?(你)例②:更若役,復(fù)若賦……(你的)(2)表近指,相當于“這”、“這樣”、“如此”

例: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7、若ruò1.代詞252.連詞。

(1)表假設(shè),相當于“如果”、“假設(shè)”等。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

(2)表選擇,相當于“或”、“或者”。例: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3.復(fù)音虛詞。“若”和“夫”、“至”結(jié)合,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表示他轉(zhuǎn)。例①:若夫霪雨霏霏。例②:至若春和景明。2.連詞。268、所suǒ

1.助詞。

(1)經(jīng)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jié)合,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八弊纸Y(jié)構(gòu)是名詞性短語,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等。例①: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例②: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例③:余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2)所和動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的作用。例:夜則以兵圍所寓舍。8、所suǒ1.助詞。27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例①: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例②:茅屋為秋風所破歌。3.復(fù)音虛詞“所以”?!八焙汀耙浴边B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例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表示原因。)例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表示手段或憑借。)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的289、為wèi

1.介詞(1)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勺g為“向”、“對”等。例: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2)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例①: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例②:公為我獻之。(3)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勺g為“當”、“等到”等。例: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4)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勺g為“為著”、“為了”。例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例②: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9、為wèi1.介詞29(5)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勺g為“因為”、“由于”。例①: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例②: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6)表示被動。讀陽平聲wéi,可譯為“被”?!盀椤彼M的是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有時亦可不出現(xiàn)主動者;有時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例①:有決瀆于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例②: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例③: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5)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勺g為“因為”、“由于”。302.助詞。

讀陽平聲wéi,放在疑問句之末,表示詰問,前面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yīng)。可譯為“呢”。例:如今人方為刀俎……何辭為?2.助詞。3110、焉yān

1.語氣助詞。

(1)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例:于是余有嘆焉。

(2)有時用于反詰語氣,可譯為“呢”。例:萬鐘于我何加焉!

(3)在詞或短語后,起附加作用,相當于“然”。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10、焉yān1.語氣助詞。322.代詞。

(1)相當于人稱代詞“之”: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2)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例:焉足道邪!3.兼詞。

(1)相當于“于之、于是”。例①: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例②:青麻頭伏焉

(2)相當于“哪里”。例:且焉置土石?2.代詞。3311也yě

1.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

(1)表判斷。例①: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例②:環(huán)滁皆山也

(2)表肯定。例:昔人云:“將以有為也?!痹谟蟹穸ㄔ~的句子中,仍然是一種表否定的肯定。如:眾曰:“若所為誠快,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3)表疑問。例: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4)表感嘆?!耙病北硎疽蓡栒Z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例①: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例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5)表商量??勺g為“吧”。例:吾其還也。11也yě

1.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342.語氣助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例①: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例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2.語氣助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3512、以

1.介詞。(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例①: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例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例③:問:“何以戰(zhàn)?”例④:余船以次俱進。(2)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例: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3)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例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例②: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4)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至于泰安。(5)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lǐng)”、“帶領(lǐng)”。例①: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例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12、以1.介詞。36

2.連詞。

(1)表并列或遞進,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夫夷以近,則游者眾。(2)表承接,可譯為“而”或省去。例:余與四人擁火以入。(3)表目的,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例①:作《師說》以貽之。例②:斂貲財以送其行。(4)表因果,可譯為“因為”。例: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5)表修飾,可譯為“而”,或省去。例: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6)表結(jié)果,可譯為“以致”。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2.連詞。373.動詞??勺g為“認為,以為”、“用”、“行”等。例①: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例②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4.復(fù)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于“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例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例②: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3.動詞??勺g為“認為,以為”、“用”、“行”等。例①:自以3813、因yīn

1.介詞。

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憑借、對象、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由于”、“趁著”、“憑借”、“經(jīng)過”、“通過”。例①: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例②:變法者因時而化。例③: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例④:祥符年間,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例⑤: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13、因yīn1.介詞。392.連詞。

表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例①:因拔刀斫前奏案。例②:相如因持璧卻立。2.連詞。4014、于yú

1.介詞。(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給”、“由于”等。例①:得復(fù)見將軍于此。(在。)例②: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例③: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在……中。)例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向。)例⑤: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到。)例⑥: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從、自。)例⑦: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跟、同。)例⑧: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對、對于。)例⑨: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于侍臣。(給。)14、于yú1.介詞。41(2)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可譯為“比”。例①:良曰:“長于臣?!崩冢罕疄橹?,而寒于水。有時則只是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可不譯。例如:例③: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3)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yīng)。例①: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例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2)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可譯為“比”。。422.復(fù)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F(xiàn)代漢語也這樣用。例: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2)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分別相當于“在這”、“從這”等。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這職業(yè)上”。)2.復(fù)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4315、與yú

1.連詞,表示并列,可譯為“和”、“跟”、“同”。例①: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天下,可以知之矣。例②: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2.介詞,表示相關(guān),可譯為“和”、“跟”、“同”。例①:客從外來,與坐談。例②:陳勝少時,嘗與人傭耕。(另一說,“與”為介詞,當“為”、“替”解。)15、與yú1.連詞,表示并列,可譯為“和”、“跟”、“同443.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這個意義后來寫作“歟”)。例①:“管仲非仁者與?”例②:無乃爾是過與?4.用于句中,無意。例:是盟也,其與幾何?5.動詞??勺g為“給予”、“授予”、“結(jié)交”、“參加”等。例①:與斗卮酒。例②:不欺其與。例③:蹇叔之子與(yù)師。3.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這個意義后來寫作“歟”4516、則zé

1.連詞。

(1)表承接,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jīng)是”。例①: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例②: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例③: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

(2)表假設(shè),相當于“假使”、“如果”或“那么”、“就”。例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例②: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3)表并列,可譯為“就”,或不譯。例①: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例②:入則孝,出則悌。

(4)表轉(zhuǎn)折、讓步,可譯為“可是”、“卻”,或譯為“雖然”、“倒是”。例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例②:其室則邇,其人甚遠。16、則zé1.連詞。462.副詞。

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diào)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例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例②:非死則徙爾。

2.副詞。4717、者(一)助詞。1.指人、物、事、時、地等?!啊摹?,“……的(人、東西、事情)”。①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ā队|龍說趙太后》)(有誰敢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zhì),我一定唾他一臉!)②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國自從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從來沒有堅守信約的。)2.用在數(shù)詞后面,譯為“……個方面”“……樣?xùn)|西”“……件事情”。①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戰(zhàn)》)(這幾項都是用兵的禁忌)②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或許不同于兩者的心理活動,為什么呢?)3.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說這件事情的時候,臉上好像很悲傷的樣子)②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黔之驢》)4.放在后置的定語后面,相當于“的”。①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想找個可以出使去回復(fù)秦國的人,也沒有找到。)②頃之,煙炎張?zhí)?,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霎時間,煙火滿天,人馬燒死的、淹死的很多)5.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17、者(一)助詞。48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是趙國的優(yōu)秀將領(lǐng))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傳授學(xué)業(yè),解釋疑難的。)6.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面,不必譯出。①近者奉辭伐罪。(《赤壁之戰(zhàn)》)(近來我奉皇帝命令討伐有罪的人)②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③遠者數(shù)世,近者及身。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①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隆中對》)()②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我們所以離開家人前來投靠您,就是因為愛慕您的崇高品德啊。)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我的妻子贊美我,是因為偏愛我)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是趙國的49(二)語氣詞。1.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什么這樣呢?為的尊重(你們)大國的威嚴以表示敬意啊。)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誰給大王獻閉關(guān)這條計策的?)(二)語氣詞。5018、之zhī

1.代詞。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例①:作《師說》以貽之。(代人,作賓語。)例②:鞣使之然也。(代物,作兼語。)例③:人非生而知之者。(代事理,作賓語。)(2)指示代詞,表近指??勺g為“這”,通常作復(fù)指性定語。例: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18、之zhī1.代詞。512.助詞。

(1)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例①: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例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結(jié)構(gòu)助詞,補語的標志。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例: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3)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yīng)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

(4)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例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例②: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5)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yīng)省去。例①:頃之,煙炎張?zhí)?。例②: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2.助詞。523.“之”字用作動詞,意為“往,到……去”。如: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準備到南海去,怎么樣?”②“行不知所之?!薄爸币鉃椤暗健ァ?。3.“之”字用作動詞,意為“往,到……去”。如:53常見文言虛詞用法歸類文言文學(xué)習(xí)關(guān)鍵在于積累

常見文言虛詞用法歸類文言文學(xué)習(xí)關(guān)鍵在于積累54過程設(shè)計:

導(dǎo)入——自主學(xué)習(xí)——合作探究——課堂檢測過程設(shè)計:

導(dǎo)入——自主學(xué)習(xí)——合作探究——課堂檢測55目標:知識和技能積累重要的虛詞的多種意義和用法,提高認知能力,迎接中考過程與方法熟練文言文虛詞,合作探究學(xué)習(xí)情感與價值觀學(xué)好文言文有助于繼承祖國文化遺產(chǎn),有助于提高語文修養(yǎng)目標:56導(dǎo)入:對聯(lián):“君恩深似海,臣節(jié)重如山?!睂β?lián):君恩深似海矣!臣節(jié)重如山乎?”導(dǎo)入:對聯(lián):“君恩深似海,臣節(jié)重如山。”57新授文言常見虛詞的類型18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新授58文言常用虛詞的分類1)代詞2)副詞3)助詞4)介詞5)連詞6)嘆詞文言常用虛詞的分類1)代詞59理解虛詞應(yīng)注意的問題1.分清虛實2.辨明用法3.通曉古今4.注意特殊理解虛詞應(yīng)注意的問題1.分清虛實60文言虛詞用法辨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語境推斷法2、全句關(guān)照法3、句位分析法4、語法分析法5、代入檢驗法文言虛詞用法辨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語境推斷法61解題方法:

1、語境分析法2、關(guān)系分析法3、比較區(qū)分法4.句位分析法。5.語法分析法。解題方法:1、語境分析法62十八個常見的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十八個常見的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63(一)、而1、表并列關(guān)系2、表遞進關(guān)系3、表修飾關(guān)系4、表假設(shè)關(guān)系5、表承接關(guān)系6、表因果關(guān)系7、表修飾關(guān)系8、表假設(shè)關(guān)系9、表承接關(guān)系10、表因果關(guān)系(一)、而1、表并列關(guān)系64二、何(一)用作疑問代詞。1.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②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二)用作疑問副詞。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①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ā读婀賯餍颉罚ㄈ┳髡Z助詞,相當于“啊”。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四)何:通“呵”,喝問二、何(一)用作疑問代詞。65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④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等。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②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齊桓晉文之事》)③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何乃】譯為“怎能”①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66三、乎

一、語氣詞:1、表示疑問或反詰:汝識之乎?——蘇軾《石鐘山記》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論語》2、相當于“嗎”: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可乎?!读凶印珕枴凡宦劜貢吆??!濉ぴ丁饵S生借書說》3、表示感嘆語氣或呼告: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有甚是者乎?!啤ち谠恫渡哒哒f》4、表示祈使或命令語氣。相當于“啊”、“呀”:勉速行乎!無重而罪!——《左傳》5、表示推測語氣:宋其亡乎?幸而后敗。——《左傳》愿見之乎。——《三國志·諸葛亮傳》6、表示呼喚人的語氣。相當于“啊”、“呀”: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墩撜Z》7、表示商榷語氣: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俄n非子》8、表示肯定語氣:故曰:“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乎。”——《韓非子》三、乎一、語氣詞:67二、介詞:1、在。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屈原《離騷》今雖死乎此。——唐·柳宗元《捕蛇者說》2、從。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春秋”何以始乎隱?——《公羊·哀十四年》3、在。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楚人生乎楚,長乎楚,而楚言?!秴斡[·用眾》4、從。介紹行為、動作發(fā)生的地點: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唐·柳宗元《捕蛇者說》5、因為;由于;在于。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不動乎眾人之非譽。——《荀子》德蕩乎名,知出乎爭。——《莊子》6、按照;根據(jù)。介紹動作、行為遵循的準則: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抖Y記》7、對。引進動作產(chǎn)生的對象:吾嘗疑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說》三、用于形容詞后:單獨不能翻譯:宜乎眾矣。——宋·周敦頤《愛蓮說》二、介詞:683、乎hū

1.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呢”。例①:兒寒乎?欲食乎?例②: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

(2)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例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例②:日食飲得無衰乎?

(3)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4)用于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例: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表舒緩語氣,可不譯。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3、乎hū

1.語氣助詞。692.用作介詞。相當于“于”。例①:生乎(在)吾前,其聞道也亦先乎(比)吾。例②:吾嘗疑乎(于)是。例③:叫囂乎東西。3.作詞尾。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2.用作介詞。相當于“于”。704、【乃】

(一)用作副詞。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①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②悉使蠃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zhàn)》)③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2.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桃花源記》)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④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3.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①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②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4、【乃】(一)用作副詞。71(二)用作代詞。1.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2.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無乃??乎/與】表猜測,譯為“恐怕??吧”。①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②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二)用作代詞。725、其qí

1.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詞之前,作領(lǐng)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fù)數(shù))。例: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2)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應(yīng)譯為“他”、“它”,不能加“的”。例①: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賓語。)例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其聞道”作主語。)例③: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作賓語。)

(3)活用為第一人稱??捎米鞫ㄕZ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例①: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例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4)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例:則或咎其欲出者。(5)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例: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5、其qí1.代詞。732.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祈使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例①:其皆出于此乎?(表測度,大概。)例②:其孰能譏之乎?(表反詰,難道。)例③:汝其勿悲!(表婉商,可要。)例④: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表期望,一定。)例⑤:吾其還也!(表祈使,還是。)

2.副詞。743.連詞。

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是……還是”。例①: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表假設(shè)。)例②:其若是,孰能御之?(表假設(shè)。)例③: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表選擇或反詰:難道。)3.連詞。756、且qiě

1.連詞。

(1)表示遞進關(guān)系、并列關(guān)系。例①: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例②: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例③:河水清且漣漪。例④:猶且從師而問焉。(尚且)

(2)表示轉(zhuǎn)折,相當于“但是”。例: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3)有時相當于“尚且”,先讓步,后推進一層。例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例②: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6、且qiě1.連詞。762.副詞。

相當于“將”、“將要”、“暫且”、“姑且”。例①:不出,火且盡。例②: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例③且暫還家去。2.副詞。777、若ruò

1.代詞(1)表人稱,相當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例①:若毒之乎?(你)例②:更若役,復(fù)若賦……(你的)(2)表近指,相當于“這”、“這樣”、“如此”

例: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7、若ruò1.代詞782.連詞。

(1)表假設(shè),相當于“如果”、“假設(shè)”等。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

(2)表選擇,相當于“或”、“或者”。例: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3.復(fù)音虛詞?!叭簟焙汀胺颉?、“至”結(jié)合,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表示他轉(zhuǎn)。例①:若夫霪雨霏霏。例②:至若春和景明。2.連詞。798、所suǒ

1.助詞。

(1)經(jīng)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jié)合,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八弊纸Y(jié)構(gòu)是名詞性短語,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等。例①: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例②: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例③:余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2)所和動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的作用。例:夜則以兵圍所寓舍。8、所suǒ1.助詞。80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例①: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例②:茅屋為秋風所破歌。3.復(fù)音虛詞“所以”。“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例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表示原因。)例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表示手段或憑借。)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的819、為wèi

1.介詞(1)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勺g為“向”、“對”等。例: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2)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例①: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例②:公為我獻之。(3)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勺g為“當”、“等到”等。例: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4)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著”、“為了”。例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例②: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9、為wèi1.介詞82(5)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勺g為“因為”、“由于”。例①: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例②: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6)表示被動。讀陽平聲wéi,可譯為“被”?!盀椤彼M的是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有時亦可不出現(xiàn)主動者;有時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例①:有決瀆于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例②: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例③: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5)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勺g為“因為”、“由于”。832.助詞。

讀陽平聲wéi,放在疑問句之末,表示詰問,前面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yīng)??勺g為“呢”。例:如今人方為刀俎……何辭為?2.助詞。8410、焉yān

1.語氣助詞。

(1)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例:于是余有嘆焉。

(2)有時用于反詰語氣,可譯為“呢”。例:萬鐘于我何加焉!

(3)在詞或短語后,起附加作用,相當于“然”。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10、焉yān1.語氣助詞。852.代詞。

(1)相當于人稱代詞“之”: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2)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例:焉足道邪!3.兼詞。

(1)相當于“于之、于是”。例①: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例②:青麻頭伏焉

(2)相當于“哪里”。例:且焉置土石?2.代詞。8611也yě

1.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

(1)表判斷。例①: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例②:環(huán)滁皆山也

(2)表肯定。例:昔人云:“將以有為也。”在有否定詞的句子中,仍然是一種表否定的肯定。如:眾曰:“若所為誠快,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3)表疑問。例: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4)表感嘆。“也”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例①: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例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5)表商量??勺g為“吧”。例:吾其還也。11也yě

1.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872.語氣助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例①: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例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2.語氣助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8812、以

1.介詞。(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例①: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例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例③:問:“何以戰(zhàn)?”例④:余船以次俱進。(2)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例: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3)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例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例②: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4)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至于泰安。(5)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lǐng)”、“帶領(lǐng)”。例①: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例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12、以1.介詞。89

2.連詞。

(1)表并列或遞進,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夫夷以近,則游者眾。(2)表承接,可譯為“而”或省去。例:余與四人擁火以入。(3)表目的,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例①:作《師說》以貽之。例②:斂貲財以送其行。(4)表因果,可譯為“因為”。例: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5)表修飾,可譯為“而”,或省去。例: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6)表結(jié)果,可譯為“以致”。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2.連詞。903.動詞??勺g為“認為,以為”、“用”、“行”等。例①: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例②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4.復(fù)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于“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例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例②: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3.動詞??勺g為“認為,以為”、“用”、“行”等。例①:自以9113、因yīn

1.介詞。

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憑借、對象、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由于”、“趁著”、“憑借”、“經(jīng)過”、“通過”。例①: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例②:變法者因時而化。例③: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例④:祥符年間,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例⑤: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13、因yīn1.介詞。922.連詞。

表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例①:因拔刀斫前奏案。例②:相如因持璧卻立。2.連詞。9314、于yú

1.介詞。(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給”、“由于”等。例①:得復(fù)見將軍于此。(在。)例②: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例③: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在……中。)例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向。)例⑤: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到。)例⑥: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從、自。)例⑦: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跟、同。)例⑧: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對、對于。)例⑨: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于侍臣。(給。)14、于yú1.介詞。94(2)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可譯為“比”。例①:良曰:“長于臣?!崩冢罕?,水為之,而寒于水。有時則只是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可不譯。例如:例③: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3)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yīng)。例①: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例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2)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可譯為“比”。。952.復(fù)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F(xiàn)代漢語也這樣用。例: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2)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分別相當于“在這”、“從這”等。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這職業(yè)上”。)2.復(fù)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9615、與yú

1.連詞,表示并列,可譯為“和”、“跟”、“同”。例①: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天下,可以知之矣。例②: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2.介詞,表示相關(guān),可譯為“和”、“跟”、“同”。例①:客從外來,與坐談。例②:陳勝少時,嘗與人傭耕。(另一說,“與”為介詞,當“為”、“替”解。)15、與yú1.連詞,表示并列,可譯為“和”、“跟”、“同973.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這個意義后來寫作“歟”)。例①:“管仲非仁者與?”例②:無乃爾是過與?4.用于句中,無意。例:是盟也,其與幾何?5.動詞??勺g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