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第9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和文化_第1頁
高中歷史第9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和文化_第2頁
高中歷史第9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和文化_第3頁
高中歷史第9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和文化_第4頁
高中歷史第9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和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講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和文化[課程標準]1.認識兩宋時期在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2.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知識點一遼宋夏金元的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1.農業(yè)(1)耕種制度:宋朝時一年兩熟的稻麥復種制在南方已經相當普及,有些地方還可以一年三熟。(2)經濟結構:一些地區(qū)出現了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農戶,對傳統(tǒng)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3)邊疆開發(fā):在遼夏金元統(tǒng)治之下,邊疆地區(qū)獲得進一步開發(fā)。2.手工業(yè)(1)制瓷業(yè)eq\b\lc\{(\a\vs4\al\co1(①宋朝:出現以五大名窯為代表、風格各異的眾多特色瓷器。,②元朝:出現新型彩繪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紅。,③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繼絲綢之后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2)礦冶業(yè)eq\b\lc\{(\a\vs4\al\co1(①煤的開采量很大,都城東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3)印刷業(yè):在宋元時期發(fā)展迅速,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普及,進一步帶動了造紙業(yè)的發(fā)展。3.商業(yè)發(fā)展(1)特點: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蓬勃涌現。(2)表現eq\b\lc\{(\a\vs4\al\co1(①官方設榷場進行互市交易,民間貿易也相當活躍。,②商品流通規(guī)模擴大,使得貨幣需求量劇增,北宋開始出現紙,幣——交子,元朝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作為主幣發(fā)行。,③海外貿易繁榮,外貿稅收成為宋元國庫的重要財源。))4.城市繁榮(1)北宋東京和南宋臨安人口多時均超出百萬,市場活躍,交易頻繁,娛樂活動豐富多彩。(2)元朝恢復臨安的舊稱杭州,被外國旅行家稱為“世界最富麗名貴之城”。(3)元大都是當時北方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知識點二經濟重心南移與社會的變化(一)經濟重心南移1.表現(1)唐朝中葉以來,南方的經濟實力漸漸超過北方。(2)北宋在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戶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3)北宋滅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進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經濟重心地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4)元朝的南北經濟差距繼續(xù)擴大,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2.影響:南方經濟發(fā)展帶動了文化的進步。北宋時,朝廷在科舉考試中采取南北分卷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帶尤其成為人才集中的地區(qū)。(二)社會的變化1.宋朝時期(1)門第觀念的淡化和社會階層流動的加強①隋唐時期,士族階層在政治上已經衰落,但門第觀念仍然十分流行。②宋朝科舉制度比唐朝更為完善,大批出身平民的士人進入政壇,官居高位,給政治增添了活力。③人們的婚姻擇偶也發(fā)生了變化:以政治、經濟地位為重。(2)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①宋代賤民階層數量顯著減少;服役奴婢更多來自雇傭。②租佃關系發(fā)展,宋朝無地農民通常與地主簽訂契約,租種土地,也較少受到契約關系以外的人身束縛。(3)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①為適應社會經濟的變化,宋朝政府放松了對社會的控制,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②對于百姓遷移住所、更換職業(yè),以及日常生活標準,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為松弛。2.金元時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會發(fā)展進度影響,上述變化出現一定程度的逆轉,但從長時段來看,發(fā)展趨勢沒有大的改變。知識點三儒學的復興1.儒學復興運動(1)背景:從三國到五代,儒家學說日益僵化,社會影響不及佛教和道教。(2)興起:從北宋中期起,一批學者掀起了儒學復興運動。(3)內容eq\b\lc\{(\a\vs4\al\co1(①挖掘儒家經書的思想內涵。,②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特別是希望充分發(fā)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4)結果:理學或道學的學派影響逐漸增大。2.程朱理學(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的朱熹。(2)主張eq\b\lc\{(\a\vs4\al\co1(①比較注重抽象思維,是一套包括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理論體系。,②“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也稱“天理”。,③人生的目標是“存天理,滅人欲”,即通過道德修養(yǎng)克服過度的,欲望,最終實現對“天理”的充分體驗,從而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④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3)朱熹對儒學教育探索:將《大學》《中庸》和《論語》《孟子》集為“四書”,并加以注解,作為先于“五經”的儒學基礎讀物。(4)影響: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知識點四文學藝術與科技1.文學(1)宋詞eq\b\lc\{(\a\vs4\al\co1(①興起:唐朝后期出現的一種新詩體,到宋朝進入鼎盛時期。,②特點:句子長短不等,用來配樂歌唱;根據樂譜分為不同的詞牌,,各有固定格式。,③代表: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和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2)元曲eq\b\lc\{(\a\vs4\al\co1(①散曲:比詞更靈活、更通俗,更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②雜?。貉輪T將成套的散曲連綴在一起歌唱,輔以音樂、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表達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形成雜劇。,元雜劇標志著我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代表作家有關漢卿、,王實甫等。))(3)話本:宋元時期,城市中說書演出非常盛行。說書底本稱為話本,實際上就是早期的白話小說。2.藝術(1)書法:宋元書法名家輩出,與唐朝相比更加追求個性,不拘法度。(2)繪畫: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不強調寫實,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B畫、人物畫水平也很高。3.三大發(fā)明(1)概況eq\b\lc\{(\a\vs4\al\co1(①印刷術:雕版印刷已經相當普及,北宋工匠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②火藥:被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由燃燒型火器逐步發(fā)展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擊火器。,③指南針: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2)影響:三大發(fā)明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4.其他科技成就(1)沈括:代表作是《夢溪筆談》,記載和總結了當時的許多科技成果。(2)郭守敬:設計和監(jiān)制多種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定新的歷法《授時歷》,其中測定的數據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3)元朝農學家王禎編撰《農書》,其中關于農業(yè)工具的記載尤為豐富。5.少數民族文字(1)遼:先后創(chuàng)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2)金:創(chuàng)制了女真文字,在科舉中開設女真進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題。(3)西夏:西夏文通過出土文獻大量保存下來,包括佛經、法律、字典,以及從漢文翻譯過來的經史著作。(4)蒙古①成吉思汗統(tǒng)一草原各部,命人使用畏兀兒文字拼寫蒙古語,形成畏兀體蒙古文。②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傳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創(chuàng)造出一套拼音符號,這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1.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國戶數只有650萬。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長到2088萬。(摘自必修教材P60)由此我們可以獲取什么信息?提示戶口增長迅速,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2.《蘇軾詩集》記載:彭城舊無石炭(煤),元豐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訪獲于州之西南白土鎮(zhèn)之北。以冶鐵作兵,犀利勝常云。……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玉流金見精悍。南山栗林漸可息,北山頑礦何勞鍛。為君鑄作百煉刀,要斬長鯨為萬段。(摘自必修教材P61)據此我們可以獲取哪些歷史信息?提示北宋已經使用煤作為冶鐵燃料;北宋時期由煤冶煉出來的鐵制作的兵器異常鋒利;北宋煤的推廣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3.北宋科舉考試中出現了南北分卷的現象。(摘自必修教材P63)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一現象的認識。提示利:有利于籠絡北方士人,穩(wěn)定北方社會;注重南北均衡,有力地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弊:違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則,限制了南方士人的及第機會。4.隋唐至兩宋時期,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的現象。(摘自必修教材P63)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科舉制的實行。5.1313年,元朝宣布將儒家經書作為科舉考試的基本內容,答題標準以程朱理學的解釋為主。(摘自必修教材P67)為什么?提示理學作為新儒學的主流,有利于發(fā)揮儒家思想在鞏固社會倫理道德和樹立社會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有利于維護統(tǒng)治的穩(wěn)定。6.閱讀必修教材P68“南宋手持羅盤的陶俑”,你能獲取哪些有效信息?提示“陶俑”反映了南宋時期手工業(yè)技術的發(fā)達;“手持羅盤”說明南宋時期的航海事業(yè)中已廣泛使用羅盤針辨別方位。1.歷史概念——榷場指中國遼、宋、西夏、金各政權在接界地點設置的互市市場。榷場貿易是因各地區(qū)經濟交流的需要而產生的。對于各政權統(tǒng)治者來說,還有控制邊境貿易、提供經濟利益、安定邊境的作用。想一想榷場貿易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有何重要意義?提示推動邊境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安定了邊疆秩序,促進了民族交融。2.重要概念——蕃坊“蕃坊”是古代外國商民在華的聚集區(qū)和居留地,主要為照顧僑民的生活風俗習慣和商業(yè)上的便利而設,主要分布在沿海重要外貿口岸,如廣州、泉州等地。蕃坊的發(fā)展,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明清以后漸趨衰落,近代則被租界取代。唐代是蕃坊的創(chuàng)始時期,總體上,唐政府對蕃坊擁有完整的主權,在具體事務方面,僑民在自己的首領蕃長領導下,在蕃坊內有一定的自治權。想一想有人認為,中國古代蕃坊就是近代中國的租界。談談你的認識。提示古代蕃坊與近代租界的性質截然不同。近代租界的存在嚴重侵犯了一個國家的領土主權的完整,是一種變相的殖民統(tǒng)治區(qū)。3.重要概念——租佃制租佃制產生于我國戰(zhàn)國時期,到宋代日益普遍,明清時期租佃關系進一步發(fā)展。在租佃關系下,國家、地主對佃農的人身控制逐漸減弱;租佃制下,主佃雙方訂立契約,分成租、定額租以及貨幣地租的納租形式,佃農獲得永久租佃權利等都有助于提高佃農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想一想為什么宋代土地租佃制的契約化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提示宋代土地租佃制的契約化使土地能夠集約化,提高了生產效益,部分農戶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形成剩余勞動力,投入到工商、采礦、紡織、加工業(yè)等行業(yè)。4.關鍵圖表——南宋經濟重心實現南移想一想南方經濟獲得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大量南遷人口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5.重要概念——八思巴字八思巴結合蒙、藏、漢等多種文字創(chuàng)制出一套方形豎寫的拼音字母,即后來所稱的八思巴字,這是元代時官用文字,皇帝下達的詔書等官方用書都采用了這種文字,使文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統(tǒng)一。想一想簡述元朝推行八思巴文字的歷史意義。提示加強了思想控制,統(tǒng)一了文化,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枷蜻|宋夏金元時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角度1從“社會進步”角度考查遼宋的經濟發(fā)展和商業(yè)繁榮[命題探究]史料一紹興和議后,(南)宋、金開始在沿邊路地帶陸續(xù)設立許多榷場。南宋、金榷場分布圖宋對金的輸出以茶為大宗,其次為南方的絹帛、麻布、木及生姜等藥物。另外,宋的書籍亦是重要商品之一②……金對宋的輸出有皮毛、人參、甘草、馬匹、鹽等物品。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①從地圖中榷場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多集中在邊境地區(qū)。②書籍反映出雙邊互市貿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思考(1)根據史料一,說明榷場的特點。榷場的設置說明了什么問題?提示特點:在邊界地點;雙方互市;互市貿易比較活躍;南宋除土特產品外,以制成品、書籍為主;金多以土特產品為主。問題:反映宋、金對峙時期,南北人民經濟、貿易往來頻繁;當時人民交往、交流是歷史的主流,有利于雙方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史料二馬行北去,舊封丘門外祆廟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縱橫萬數,莫知紀極(終極)。處處擁門,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飲食。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浴稏|京夢華錄·卷三》思考(2)根據史料二,概括宋代商業(yè)發(fā)展的表現,指出其對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響。提示表現:出現瓦子(專門的娛樂場所);服務業(yè)發(fā)達;夜市繁榮。影響:打破坊市界限;經濟功能增強。[史論史識]素養(yǎng)提升時空觀念——解讀三次“商業(yè)革命”史論歸納史論兩宋時期租佃關系的特征(1)土地出租者與土地租佃者之間采取了一種契約形式。(2)租佃制下,佃戶有了遷移的自由,社會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顯著的提高。到宋代時佃戶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大為削弱,佃戶的身份地位提高。(3)產品地租代替勞役地租成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態(tài)。(4)租佃制呈現復雜化趨勢。在經濟發(fā)展較快的江浙地區(qū),土地所有權、占用權和使用權分離。角度2從“社會流動”角度認識宋代社會的變化[命題探究]史料一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詔:“江淮、兩浙、荊湖、福建、廣南州軍,舊條:私下分田客(佃戶)非時不得起移,如主人發(fā)遣,給予憑由①,方許別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戶②起移更不取主人憑由,須每年收田日畢,商量去處,各取穩(wěn)便。即不得非時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攔占,許經縣論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等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①“憑由”是官府發(fā)給的憑證。②宋代戶口登記為主戶和客戶,客戶是自己無田、租種地主土地者。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有何作用?提示現象:佃農對地主的依附關系相對減弱,在選擇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權利。作用:從依附關系逐漸擺脫出來的農民,生產自主權、支配產品的權利大為提高,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史料二據《宋史·向敏中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等記載,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婦①柴氏,將攜資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張齊賢都爭著求娶②,后為張齊賢所得,向敏中為此記恨在心,串通薛居正孫違詔貿其居第,互相鬧得不可開交?!浇ㄐ隆端未橐稣撠敗肥妨现杏惺裁础娅@取信息①古代稱寡婦為“嫠婦”。②說明宋代對喪夫婦女的社會觀念發(fā)生變化。思考(2)據史料二指出宋代社會出現的新變化,并分析這種變化出現的原因。提示變化:擇偶標準變化;婚姻注重物質財富。原因:宋代商品經濟發(fā)展;門閥士族勢力消亡。[史論史識]素養(yǎng)提升唯物史觀——宋代社會變化的影響因素(1)經濟繁榮,商業(yè)發(fā)達,給人民帶來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改變了宋人的社會生活。(2)政治環(huán)境相對寬松,大力發(fā)展教育和經濟,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民族關系:采取妥協政策,促進了民族交流,使邊境獲得了安寧。史論歸納史論1兩宋社會政治、經濟的新變化(1)門第觀念淡化,社會階層流動加強。(2)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平民階層大量通過科舉進入仕途;賤民階層數量顯著減少。(3)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①租佃關系的發(fā)展使佃農對地主的依附關系相對減弱,生產自主權大為提高,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②政府不再直接控制經濟活動;對百姓遷徙、更換職業(yè)及日常生活標準限制較少。(4)城市經濟崛起,商業(yè)信用體系興起。史論2兩宋時期社會文化和生活習俗的新變化考向遼宋夏金元的思想與科技文化角度1從“理論創(chuàng)新”角度認識宋明理學的特點和影響[命題探究]史料一理學家提出“理”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論證明確的哲學體系,這是兩漢的粗糙儒學①所無法比擬的。理學家以儒家“圣人”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現實生活、道德精神的意義;它摒棄佛道所宣揚的彼岸世界,不相信靈魂不滅、輪回轉世之說,而力求在現實世界中實現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種理性主義的哲學②?!R克垚《世界文明史》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①指董仲舒儒學在認識世界本原和人的最終歸宿方面存在缺陷。②指宋代理學逐漸走向思辨化、哲學化。思考(1)根據史料一,概括宋代理學的特點。提示特點: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精神;儒學哲學化、思辨化;肯定人的現實生活、道德精神的意義;理性主義的哲學。史料二王陽明平南贛亂之后,舉鄉(xiāng)約告諭鄉(xiāng)民,以“和爾鄰里,齊爾姻族……死喪相助,患難相恤,息訟罷爭”。《鄉(xiāng)約》①中,王陽明要求鄉(xiāng)民做“一念而善②”的善人,注重修身,內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惡”成為“惡人”。針對民眾過惡,王陽明的懲戒方法不在于“請兵滅之”,而在于使鄉(xiāng)約之民“興其善念”。陽明鎮(zhèn)守南贛三年,“贛俗丕變,贛人多為良善”?!跹趴说取锻蹶柮鳌茨馅M鄉(xiāng)約〉的基層社會治理思想研究》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①即《南贛鄉(xiāng)約》,其目的是為了防止人民“犯上作亂”,其使民眾個別互相監(jiān)督與集體開會檢討并表揚以改造其道德人格的辦法,至今仍有積極作用。②王陽明認為“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思考(2)據史料二,概括王陽明制定和推行《南贛鄉(xiāng)約》的社會價值,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明理學對后世產生的影響。提示社會價值:宗族互助,和諧鄉(xiāng)里;教化百姓,移風易俗;獎善勸誡,穩(wěn)定秩序。影響:增強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明確了家族、社會倫理關系,規(guī)范了社會秩序;促進了理學的世俗化;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適應統(tǒng)治者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史論史識]素養(yǎng)提升家國情懷——理學家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志士最推崇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一種典型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治國、平天下”的使命,是比“修身、齊家”更大程度的價值實現。將個人的才華、學識貢獻給國家、民族和人民,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價值追求。也是一種使國家民族縱然處于苦難境況而終能屹立不敗的精神凝聚力。史論歸納史論1宋明理學的特點(1)儒學哲學化:傳統(tǒng)的道德信條式的理論經由宋代理學家的改造,發(fā)展成哲學理論體系。(2)儒學佛道化:主要表現在吸收借鑒佛教與道教的形而上學;借鑒佛、道的傳教譜系,創(chuàng)立“道統(tǒng)”;吸收佛、道的禁欲主義。(3)儒學世俗化:程朱理學控制教育與科舉,并通過授徒、書院講學等方式在社會上廣泛傳播,甚至深入族規(guī)、家訓之中。朱熹的《家禮》和《小學》也成為家庭和幼童的行為規(guī)范。史論2宋明理學對塑造民族性格的影響角度2從“社會進步”角度考查宋元時期的文藝和科技[命題探究]史料一蘇軾認為,“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強調書法的精神氣度。他還認為“我書意造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也主張書法“入神”,對學習古人要“離跡師神①”。宋徽宗趙佶以畫花鳥擅長,不僅建立了皇家畫院,而且有考試制度。如一次出考題為“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一般多畫岸邊泊著一條空船,舷邊蜷著一只鷺鷥,或船篷上棲著一只烏鴉。獲得第一名的卻畫著船夫躺在船尾,獨自吹著笛子。畫家要表達題中“無”,是“非無舟人,只無行人”。那種閑散、寧靜、安逸的意境被表達得更加準確②。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①指在學書法時,避免模仿古人字體,而是追求書法內在的神氣。②“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北宋書法、繪畫的什么特征?其共同特征是什么?提示北宋書法追求個性而忽略法度,倡導有意無法;山水畫發(fā)展為獨立畫種,畫家更加注重意境。共同特征:強調精神和意境。史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臨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達百萬以上的大城市……“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序》①)”,民間的娛樂場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詞,士大夫的詞作便通過各種途徑流傳于民間。……“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取信息①北宋以汴梁之地為東京,名開封府。所以在行政區(qū)劃上,東京代表它的地理位置,久之就成了地名。開封是府名,是正式的行政區(qū)劃名字。思考(2)根據史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藝術世俗化趨勢的推動因素。提示城市化進程的發(fā)展;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娛樂設施的繁榮;市民階層的壯大;人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史論史識]素養(yǎng)提升唯物史觀——遼宋夏金元時期文化的繁榮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定的社會存在決定一定的社會意識,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理學的出現反映了兩宋時期備受外敵打壓的特殊政治形勢和商品經濟繁榮導致的社會風俗奢侈的要求;宋詞、元曲的繁榮反映出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發(fā)展、市民階層的壯大,以及尖銳的民族矛盾,對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三大發(fā)明的改進表明,宋代生產力的發(fā)展,推動了科學的進步;少數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民族文字的創(chuàng)制反映了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交流、民族融合的時代潮流。史論歸納史論1宋元市井文化的興盛eq\b\lc\\rc\}(\a\vs4\al\co1(\x(民族融合與交流),\x(偃武修文的政策),\x(商品經濟的發(fā)展),\x(市民階層的壯大),\x(活字印刷術普及)))eq\o(→,\s\up7(原因))eq\x(\a\al(宋元市,井文化,的興盛))eq\o(→,\s\up7(表現形式))eq\b\lc\{(\a\vs4\al\co1(\x(宋詞、元曲),\x(話本、小說),\x(瓦肆、勾欄),\x(風俗畫)))史論2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的宋代社會風尚宋代社會轉型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社會的世俗化、文化的平民化,教育由貴族通向平民,藝術由殿堂走向民間。政治環(huán)境的寬松,商業(yè)城市的崛起,市民階層的形成,人本追求的凸顯,使宋代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早體現較為成熟的休閑特征的時代。宋代士大夫的審美興趣呈現出多樣化、精致化及世俗化、休閑化的特點。藝術與生活的充分接近與融合漸成為宋代的一時審美風尚。1.(題型:推理類)下表是反映宋代社會經濟的幾則史料。據此可知,宋代()材料出處湖州農戶“以蠶桑為歲計”宋《嘉泰吳興志》嚴州“谷食不足,仰給他州,唯蠶染是務”宋《嚴州圖經》“蜀之茶國,皆民兩稅地,不殖五谷,唯宜種茶”……“民賣茶資衣食,與農夫業(yè)田無異”《宋史·食貨志》A經濟型作物地位提升B.種植特色作物成為農業(yè)主導C.農業(yè)生產普遍商品化D.家庭農業(yè)與手工業(yè)緊密結合答案A解析根據“以蠶桑為歲計”“唯蠶染是務”“不殖五谷,唯宜種茶”“民賣茶資衣食,與農夫業(yè)田無異”可知,宋代社會經濟型作物的地位提升,故選A項。2.(題型:說明類)北宋時,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萬斛,令江淮兩浙諸路種植,后擴大到北方諸路;宋仁宗時,大、小麥被推廣到廣南東路惠州等地。南宋時,“四川田土,無不種麥”。這說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發(fā)明翻車提高了生產力C.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均衡 D.民眾飲食結構根本改變答案A解析材料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廣種植,大、小麥在南方的推廣種植都增加了糧食的產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選A項。3.(題型:影響類)北宋時期,政府改變了以往利用官府機構進行壟斷性經營工商業(yè)的做法,而是將一些諸如糧食市場、副食品市場等逐步放開,甚至有些官署部門直接參與“分民之利”的工商業(yè)活動。這一做法()A.增強了商品市場活躍程度B.擠壓了民營工商業(yè)發(fā)展空間C.推動政府改變了抑商政策D.遏制了政府部門的經濟腐敗答案A解析北宋政府不僅不再壟斷性經營工商業(yè),還逐步放開了糧食、副食品等消費市場,這就增加了商品市場的競爭活力和商品種類,因此增強了商品市場的活躍程度,故選A項。4.(題型:反映類)宋代時期,溫州農村“地不宜漆而器用備”、所用漆原料大多來自浙西山區(qū);平江府洞庭湖山區(qū)農戶以種桑和柑橘為生,所需樹苗皆由外地輸入,而“糊口之物,盡仰商販”;紹興等地養(yǎng)魚之風日隆,所需魚苗由江州遠販而來。這些現象反映出當時()A.對外貿易已十分發(fā)達B.區(qū)域間經濟分工較明確C.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D.農村消費以市場為主導答案B解析據材料“宋代時期,溫州農村‘地不宜漆而器用備’、所用漆原料大多來自浙西山區(qū);平江府洞庭湖山區(qū)農戶以種桑和柑橘為生,所需樹苗皆由外地輸入,而‘糊口之物,盡仰商販’;紹興等地養(yǎng)魚之風日隆,所需魚苗由江州遠販而來”,可知宋代江浙一些地方出現農產品專業(yè)化生產,故選B項。5.(題型:因果類)朱熹在《堯典》注中討論了天文學的歲差、置閏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討論了早期的混天說、混天儀的結構。朱熹對地質、天文、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yī)、農業(yè)等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朱熹開展這些研究的目的是()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規(guī)律B.實現經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D.建立自然科學的理論體系答案C解析“朱熹在《堯典》注中討論了天文學的歲差、置閏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討論了早期的混天說、混天儀的結構。朱熹對地質、天文、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yī)、農業(yè)等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朱熹對各種問題的研究,是為了探求世界的本原,達到對普遍真理的認識,故選C項。6.(題型:特征類)話本是北宋開始流行的“說話”藝人的底本,南宋時繼續(xù)發(fā)展,有了專門的創(chuàng)作團體。這些來自社會各層的文人創(chuàng)作出來的話本反映真實的社會形態(tài),表達人們的感受。這反映出宋代文學藝術的()A.傳承性 B.包容性C.世俗化 D.人文化答案C解析據“這些來自社會各層的文人創(chuàng)作出來的話本反映真實的社會形態(tài)”可知宋代話本貼近百姓日常實際生活,具有世俗性,故選C項。eq\a\vs4\al\co1(課時作業(yè))1.下表為中國古代各時期分別發(fā)生在南方和北方的戰(zhàn)爭比例。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北87%76%61%68%50%29%26%南13%24%39%32%50%71%74%上表中南北方戰(zhàn)爭比例的變化趨勢反映了()A.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威脅消除B.南方經濟戰(zhàn)略地位上升C.統(tǒng)治者更重視北方軍事建設D.政治統(tǒng)治重心逐漸南移答案B解析戰(zhàn)爭是政治的繼續(xù),而政治又是經濟的集中體現,經濟利益是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源,因此隨著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隨著南方經濟戰(zhàn)略地位的上升,在南方發(fā)動戰(zhàn)爭的比例也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故選B項。2.(2020·山東濱州二模)南宋時江西景德鎮(zhèn)的瓷器有的窯“器尚黃黑”,最受浙江人歡迎;有的窯專產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廣荊湖人歡迎;有的窯專產繡花、銀繡、弄弦之類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歡迎。由此可知()A.制瓷業(yè)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B.市場需求差異推動制瓷業(yè)發(fā)展C.景德鎮(zhèn)成為全國制瓷業(yè)中心D.制瓷業(yè)經營方式發(fā)生根本變化答案B3.(2020·山東濟南二模)在北宋初期,造船場多在江西、湖南等地,所造船只多為“綱船”(漕運船)、座船(官員乘坐船)、戰(zhàn)船、馬船;北宋后期,造船場多分布在閩、浙等地,大多生產抗風浪能力較強、吃水較深的尖底船。這一變化反映了當時()A.南北經貿發(fā)展 B.海外貿易興盛C.經濟重心南移 D.海防建設加強答案B解析史料強調宋代船只結構強化和造船場的南移,反映了宋代海外貿易的繁榮,故選B項。4.宋朝時期,政府在商業(yè)管理上出現兩種模式,一曰“買撲”,一曰“鈔引”?!百I撲”類似于后世的招標承包制。在暴利性的鹽業(yè)出現“鈔引”,就是商人向官府繳納一定數量的錢物換取憑證,拿憑證到指定機構支取食鹽,再到指定地點銷售。材料表明宋代()A.放棄了傳統(tǒng)鹽鐵專賣政策B.政府專營政策有所放松C.民間商人已處于主導地位D.官商勾結現象日益嚴重答案B解析根據“‘買撲’類似于后世的招標承包制”,以及在暴利性的鹽業(yè)上允許一些商人按照政府的要求進行銷售可知,宋朝時期政府在商業(yè)管理上做出了調整,適當放松了專營政策,故選B項。5.(2020·北京東城區(qū)高三綜合模擬)《太平廣記》是一部宋代編纂的小說集,其中一篇記載:“唐汴州西有板橋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從來,寡居……有舍數間,以鬻餐為業(yè),然而家甚富貴,多有驢畜。往來公私車乘,有不逮者,輒賤其估以濟之。人皆謂之有道,故遠近行旅多歸之。”這有助于了解()A.小農經濟的統(tǒng)治地位 B.工商皆本思想的影響C.商業(yè)發(fā)展與社會風氣 D.當時文學的主流形式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客店店主三娘子善于經營并致富的情況,人們稱贊其道義,這反映了宋朝商業(yè)發(fā)展與社會風氣的情況,故選C項。6.北宋時期,白銀躋身于流通領域,從而形成了銅錢、鐵錢、楮幣和銀兩并行的過渡性貨幣體系。汴京、臨安城內出現了“金銀鹽鈔引交易鋪”即不同貨幣的兌換處。這反映了()A.商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交易頻繁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動C.白銀開始出現貨幣化趨勢D.城市發(fā)展打破了空間限制答案A解析北宋時期,白銀躋身于流通領域,還出現了不同貨幣兌換處,表明宋代商業(yè)經濟繁榮,商品種類較多,商品交易頻繁,貨幣需求量較大,故選A項。7.(2020·山東濱州考前檢測)北宋主戶口的構成圖,反映了當時()主戶戶等階級成分占地情況占全國總戶數的比例備注一大地主300畝以上10%北宋的官戶、形勢戶加上主戶中的一二等上戶,總共不超過10%二中地主100—300畝40%三小地主不滿100畝四自耕農數10畝50%五半自耕農占少數土地但不能自給A土地兼并的現象極其嚴重B.租佃經營方式比較盛行C.自耕農經濟喪失主導地位D.農業(yè)生產技術水平提高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中的表格內容可知,自耕農和半自耕農占全國總戶數的50%,說明這兩類人比較多,但是他們所占的土地卻非常之少,“數10畝”“占少數土地但不能自給”,這勢必會造成大量的自耕農和半自耕農去租種大、中、小地主的土地以維持生存,據此可知,題干表格反映了當時的租佃經營方式比較盛行,故選B項。8.(2020·山東淄博二模)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業(yè)的“皇帝”和象征君權神授的“天子”等稱謂相標榜,而是流行用與“酒家”“農家”“醫(yī)家”等相類似的“官家”,“官家”成為宋代帝王的專有稱謂。這說明宋代()A.注重功業(yè)的皇帝觀流行 B.世俗化的傾向加強C.君權神授的天子觀淡化 D.民間行為影響皇權答案B解析宋代商品經濟發(fā)展,平民社會發(fā)展,世俗化稱謂普遍出現,宋代帝王用與“酒家”“農家”“醫(yī)家”等相類似的“官家”自稱,體現了皇權觀念的世俗化,故選B項。9.(2020·山東日照三模)宋代書院選址講求獨立性,即避開當權政局,遠離喧囂的市井,選擇環(huán)境幽靜的山林作為辦學場所。這表達了怎樣的辦學理念()A.關注下層民眾的教育需求B.反對封建政府控制教育C.追求修身養(yǎng)性和學術自由D.抨擊時弊揭露社會現實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儒學在宋朝時期,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響而發(fā)展為理學,理學大師們深知教育發(fā)展要遠離塵世的喧囂,才能潛心研究學術,而佛教又主張遁世避俗、潛心修行,反映在書院選址上,就出現了題干所述現象——“避開當權政局,遠離喧囂的市井”和把“環(huán)境幽靜的山林”作為辦學場所,故選C項。10.雖然宋儒對節(jié)義之說多有提倡,但民間改嫁之風司空見慣,如四川婦人劉娥,本是銀匠龔美之妻,因嫌棄夫貧而改嫁襄王趙元侃。后襄王當上皇帝,是為宋真宗,劉氏則被冊封為皇后,時人不以為怪。這表明()A.皇帝有意打擊儒家學說 B.婦女擁有婚姻自主權力C.理學思想尚未成為主流 D.經濟發(fā)展導致道德墮落答案C解析根據“雖然宋儒對節(jié)義之說多有提倡,但民間改嫁之風司空見慣”以及宋真宗的皇后也是改嫁而來,“時人不以為怪”可知,程朱理學所倡導的節(jié)義之說并沒有成為社會的規(guī)范,這表明理學思想尚未成為主流,故選C項。11.(2020·山東濟寧三模)北宋《宣和畫譜》稱:李公麟畫人物“能分別狀貌,畫尊卑貴賤,咸有區(qū)別”。比如他繪制的《孝經圖》中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謹;寬衣長袖,僅從發(fā)飾上才可看出女性的性征特點。李公麟這種繪畫方式旨在()A.再現真實的生活場景 B.宣揚儒家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C.呼吁尊重并體恤女性 D.開創(chuàng)文人畫新的繪畫技巧答案B解析李公麟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謹”,可知這種繪畫方式受到了儒家思想尊卑觀念的影響,其目的在于宣揚儒家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故選B項。12.(2020·北京豐臺區(qū)一模)南宋數學家秦九韶的著作《數書九章》中有一道算術題,大致意思是:甲乙丙丁四個人一起合作出資到海外做生意,各人所出的本錢不同,有的是金子,有的是銀子,有的是鹽等,最后的設問是他們各應該得到多少回報。這說明宋朝時期()A.商業(yè)領域出現了股份制公司B.金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C.商業(yè)發(fā)展對數學產生了影響D.大商人負責管理海外貿易答案C解析從材料中宋代算術題的內容,可知反映了宋代時期商業(yè)非常繁榮,以至于在數學題中都用商業(yè)的題材舉例,體現出商業(yè)發(fā)展對數學產生的影響,故選C項。13.據《夢溪筆談》記載,張詠任崇陽知縣時,因“民不務耕織”而唯以植茶獲利,遂下令將茶樹全部砍掉,改種桑麻。有人入市買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種而費錢買菜?”這反映出,宋代()A.官府壟斷茶利,商業(yè)環(huán)境惡劣B.農副產品較少,貨幣使用率低C.地方官員固守重農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會地位較以往愈加低下答案C解析由材料“因民不務耕織而唯以植茶獲利,遂下令將茶樹全部砍掉,改種桑麻”可知地方官員通過行政命令維護小農經濟的生產,由材料“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種而費錢買菜”可知地方官員對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維護,由此得出地方官員重視農業(yè)生產抑制商業(yè)發(fā)展的思想,故選C項。14.據統(tǒng)計,元朝王禎的《農書》在廣泛引經史、農書、本草后,提出了中國農學的傳統(tǒng)體系;《農桑輯要》系統(tǒng)總結研究了13世紀前的農耕技術經驗,發(fā)展了精耕細作和養(yǎng)蠶技術的一些內容;清朝農書《欽定授時通考》征引文獻3000多條,突出“敬授民時”的重要性。據此可知,這些農書()A.表明封建政府都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