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表達技巧課件_第1頁
詩歌表達技巧課件_第2頁
詩歌表達技巧課件_第3頁
詩歌表達技巧課件_第4頁
詩歌表達技巧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真題體驗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小重山·端午(元)舒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①長??浙皭潱l復吊沅湘②。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咀ⅰ竣傥迳劢z:荊楚風俗,端午節(jié)以五彩絲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羅江。真題體驗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分別結合上闋和下闋作簡要分析。解析本題是對表現手法的考查。對比或襯托應該說是準確的,但題目說的是“最突出的表現手法”,那么,“用典”應該可以。答案手法:對比。簡析:上闋中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了對比,下闋中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刻感觸形成對比。(答“反襯”,且簡析合理也可)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分別結合上闋和下闋作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喜外弟盧綸見宿司空曙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注]?!咀ⅰ坎碳矣H:表親。前人認為全詩動人之處在“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兩句,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分析其獨到之處。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解析“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詩意是“在雨中,枯黃的樹葉飄零,燈下有我白發(fā)老人”。答案以悲景寫哀情,不著悲字而悲情自現。(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寫情,而將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解析“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詩意是“在雨中解讀考點“表達技巧”是個廣義的綜合概念。它是指使詩歌形象更鮮明、語言更凝練、意境更蘊藉、詩歌的表現力更強的所有方法?!氨磉_技巧”包括1、表達方式,如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2、修辭手法,如比喻、比擬、夸張、借代、對比、對偶、反問、設問、襯托、用典等;3、構思技巧,如照應、過渡、懸念、伏筆、鋪墊、抑揚、跌宕、總領(統攝)、開門見山、卒章顯志(收束全篇)、以點帶面、以小見大、畫龍點睛等;解讀考點命題規(guī)律

(1)提問角度直接提問該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該句(詩)使用了哪些表達技巧?間接提問該句(聯、詩)是如何描寫景物的(或如何表達感情的)?這類提問,答題時必須寫出表達技巧。(2)區(qū)分題干中的“一”“些”“主要”等關鍵詞命題規(guī)律

(1)提問角度問:運用了哪一種表達技巧?只寫一種即可。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至少寫兩種以上。主要運用了哪種表達技巧?必須寫出主要的,可寫一到兩個。

(3)問題指向“表達技巧”是個寬泛的概念,“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結構技巧”“描寫手法”等是具體的概念。如果提問“表達技巧”這個寬泛的概念,則要首先從修辭手法角度考慮,然后把“表達技巧和表現手法”結合起來考慮。問:運用了哪一種表達技巧?只寫一種即可。一、表達方式

1、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過程。記敘的角度有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之別,按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等。春怨金昌緒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一、表達方式

1、記敘賞析:這首詩雖然通篇只說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層次重疊,極盡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剝筍,采用的是層層倒敘的手法。本是為怕驚夢而不教鶯啼,為不教鶯啼而要把鶯打起,而詩人卻倒過來寫,最后才揭開了謎底,說出了答案。賞析:這首詩雖然通篇只說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2、描寫

(1)人物描寫人物描寫有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

趙師秀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2、描寫

(1)人物描寫(2)景物描寫寫景的角度: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寫景的順序:遠近、上下等。寫景的技巧:虛實相濟、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白描、工筆細描、渲染等。(2)景物描寫寫景的角度: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1.渲染對環(huán)境、景物進行多方面的描繪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強藝術效果。

2.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繪別的事物突出主要對象。烘托又叫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表達不同的情感。

3.動靜結合對景物進行動景和靜景的描寫,有以靜襯動、以動寫靜等手法。4.虛實相生實寫就是正面描寫,寫現實中的真實景物;虛寫就是側面描寫,寫想象中的景象,寫所感。

5.白描繪畫中的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用最簡潔的筆墨,不加烘托和細致的修飾,直接描畫鮮明生動的形象。1.渲染對環(huán)境、景物進行多方面的描繪形容,以突出形象答題模式:(1)指出詩歌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2)結合詩句分析描寫了什么內容,是怎樣描寫的。(3)說明這種描寫手法的作用。答題模式: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畫堂春秦觀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撚①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1)上闋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2)“憑欄手撚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現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感情變化?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答:上闋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杜鵑等殘春景象,表現傷春(惜春)的無奈之情。 答:這兩句主要的表現手法是細節(jié)描寫。(答“動作描寫”也可)用“撚花”“放花”兩個細節(jié)(動作)表現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 答:上闋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鷓鴣天范成大 嫩綠重重看得成,曲闌幽檻小紅英。酴醿架上蜂兒鬧,楊柳行間燕子輕。春婉娩,客飄零,殘花殘酒片時清。一杯且買明朝事,送了斜陽月又生。【注】酴醿:一種觀賞植物。 (1)詞的上片運用哪些手法來描寫春日風光的?試作簡要分析。

(2)結合詞的下片簡要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答:運用色彩對比、動靜相襯的手法來描寫春日風光的,“嫩綠”與“紅英”對比,靜態(tài)的嫩葉及小紅英與動態(tài)的蜂兒及燕子相襯答:面對春的離去,作客在外的詞人只好借酒消愁,混過這惱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來;表達了詞人的傷春之情和飄零之感。答:運用色彩對比、動靜相襯的手法來描寫春日風光的,“3、抒情

(1)直接抒情,有叫做直抒胸臆,即不借助外物而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下闕抒情。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直接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3、抒情

(1)直接抒情,有叫做直抒胸臆,即不借助外物而直接(2)間接抒情①借景抒情觸景生情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2)間接抒情寓情于景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里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里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于是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里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于“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寫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又表現得多么生動!寓情于景情景相襯①正襯,情與景感情、色調一致,如以樂景襯樂情,一哀景寫悲情②反襯,即景與情感情、色調不一致,如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襯樂情。情景相襯晚泊岳陽 歐陽修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是怎樣表現的?晚泊岳陽 答: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處景而生的思鄉(xiāng)之情。是通過臥聞鐘聲、系舟樹下、靜賞江月、傾聽歌聲等舉動,城里鐘、水上歌等聽覺感受,城下樹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蒼茫、輕舟飛逝等視覺形象,以境寓情來表現的。句句寫景,景景關情。 答: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處景而生的思鄉(xiāng)之情。是通過臥聞鐘聲、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江行 [宋]嚴羽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離家今幾宿,厭聽棹①歌聲。【注】①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⑵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 答:詩歌頷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xiāng)之感。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②借物詠懷古詩中有些景物既是環(huán)境刻畫,又是用來隱晦地表達某種感情的象征。 孤燈、孤云——孤苦的思鄉(xiāng)、思親情、游子情,或孤獨、失落的感覺。

③托物言志借物來抒寫自己的志向和自身情操,或以物喻人。②借物詠懷④懷古用典(用典抒情

)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來抒發(fā)情感,來諷喻時政。用事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妒酚洝だ顚④妭鳌氛f:“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边@里用李廣的典故,表達了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愿望,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④懷古用典(用典抒情)用句化用前人詩句。

人月圓(金)吳激①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后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用句6.借古喻今借助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來隱喻、規(guī)勸當朝?!敖韫拧笔鞘侄?,“喻今”是目的。

6.借古喻今借助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來隱喻、答題模式:(1)指出運用了哪種抒情手法。(2)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3)簡析這種手法在塑造形象、表情達意中的妙用。答題模式:4、議論

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在詩中經常借助具體的事物來闡發(fā),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菊花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4、議論二、修辭手法二、修辭手法1、比喻

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1、比喻

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易。2、比擬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

形象生動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邀云漢。通過想象,用巧妙的擬人手法,把天邊之月和月下身影,連同自己,化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樂,實則無限孤獨與凄涼。2、比擬

3、夸張

浪漫、突出醒目、烘托氣氛、引發(fā)想象

李憑箜篌引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用典型的夸張手法描寫李憑箜篌曲的藝術效果,從而烘托出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3、夸張

4、對偶

整齊含蓄、表意凝練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盁o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4、對(08四川)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吳西逸①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雁。人情薄似云,風景疾如箭。留下買花錢,趲入種桑園②。茅苫三間廈③,秧肥數頃田。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鈔幾聯清清杜甫篇?!咀ⅰ竣賲俏饕荩荷讲辉敚斶^小官,終看破紅塵歸隱。此曲為歸隱前后所作。②趲:趕快。③苫:用草覆蓋。(1)從歸隱角度看,這首元散曲寫了幾個層次?請簡要分析。(2)這首元散曲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作賞析。(08四川)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答:寫了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主要寫向往歸隱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陰如箭之嘆,由鳥啼雁歸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幾句為第二層次,主要寫向往中的隱居生活。其中又分為兩層,“留下”句至“秧肥”句為第一層,寫歸隱后的物質生活;“床邊”之后的幾句為第二層,寫歸隱后的精神生活。

答:①對偶,如“秋月”句對“春花”等;②比喻,如將“人情”比作“云”,“風景”比為“箭”等;③夸張,將“風景”比為“箭”的同時又兼用了夸張的手法。答:寫了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主要寫向往歸隱的理由。由5、借代

簡練含蓄如夢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熬G”和“紅”兩種顏色分別指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從而寄托韶光易逝的感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爸扉T”指“權貴豪門之家“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風騷代指文學潮流5、借代

簡練含蓄

6、襯托

①以聲襯靜鳥鳴澗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洹⒃鲁?、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6、襯托②以雙襯單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歸。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銜斗泥。③哀樂相襯子規(guī)啼,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②以雙襯單7、對比

鮮明突出憫農(其一)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氨M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羅隱《雪》)是的,豐收了又怎樣呢?“農夫猶餓死”,鮮明的對比揭露了社會的不公,讓人深思。7、對比

鮮明突出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①長??浙皭?,誰復吊沅湘②。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峨x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注]①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jié)以五彩絲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淚羅江。(1)從全詞看,“空惆悵”和“無人解”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分別結合上闋和下闋作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答空惆悵:慨嘆世人忙于節(jié)日的喜慶,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節(jié)厚重的歷史內涵;表達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無人解:抒發(fā)了作者不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懷,也表達了對屈原忠義氣節(jié)的崇敬。答手法:對比。簡析:上闋中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對比;下闋中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切感傷形成對比。(答“反襯”,且簡析合理也可)答空惆悵:慨嘆世人忙于節(jié)日的喜慶,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節(jié)

8、反問承啟深化、強調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西施羅隱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尖銳的批駁通過委婉的發(fā)問語氣表述出來,絲毫不顯得劍拔弩張,而由于事實本身具有堅強的邏輯力量,讀來仍覺鋒芒逼人8、反問9、設問

啟發(fā)思考、加強印象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10、互文言簡意賅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9、設問11、雙關

含蓄委婉、趣味

①語意雙關

憶昔韋莊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11、雙關含蓄委婉、趣味“西園公子”指魏文帝曹丕及其弟曹植等,至于“無忌”,卻是戰(zhàn)國時代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名號。韋莊巧妙地把曹魏之“魏”與戰(zhàn)國七雄之“魏”牽合在一起,由此引出“無忌”二字。但又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待,僅取其“無所忌憚”之意。這句詩的實際意思是指斥王孫公子肆無忌憚。下聯“莫愁”同此手法。詩歌表達技巧課件②諧音雙關竹枝詞二首(其一)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②諧音雙關12、反語旅夜書懷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12、反語旅夜書懷13、頂真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6分)秋夜朱淑真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1)此詩無“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2分)(2)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三、四句詩中營造了怎樣的意境。(4分)13、頂真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6分)答:“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答: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答:“涼”?!皼觥弊旨葘懱鞗?,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

反復:強調突出用典:言簡意豐耐人尋味比興:渲染或導引反復:強調突出答題模式:

(1)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2)結合詩句解釋這種修辭格在詩中是怎樣運用的。(3)指出運用此種修辭的藝術效果。答題模式:表現手法的技巧

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襯托、對比、托物言志等;另外抑揚結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現手法。

1.抑揚結合“抑”就是貶抑,對事物進行否定、貶低;“揚”就是褒揚,對事物進行肯定、贊賞。抑揚運用時,只強調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起襯托作用。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欲揚先抑,一種是欲抑先揚。表現手法的技巧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的藝術手法。象征的本體意義和象征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系,但通過作者對本體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繪,會使藝術欣賞者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從而領悟到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如紅色象征喜慶、白色象征哀悼、喜鵲象征吉祥、烏鴉象征厄運、鴿子象征和平、鴛鴦象征愛情等。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征,寄答題模式:(1)明確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2)詩(詞、曲)中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托物言志要闡明“物”“志”所指的內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義)(3)闡明這種表現手法的效果。答題模式:四、構思技巧四、構思技巧行文結構方面的技巧有: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等。

1.卒章顯志在文章的結尾運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點明志向、文章的主旨。行文結構方面的技巧有: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等。2、側面烘托

夜雪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tài)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試分析這首詩在寫夜雪上有何特點。2、側面烘托

夜雪白居易答:“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點出是“夜雪”?!皬鸵姶皯裘鳌保瑥囊曈X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點出是“夜雪”?!皬鸵姶皯裘鳌?,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耙挂怪┲兀瑫r聞折竹聲”,這里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已。全詩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答:“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3、點面結合

虞美人·聽雨

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3、點面結合

虞美人·聽雨4、以小見大

江村即事司空曙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這首小詩善于以個別反映一般,通過“釣罷歸來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刻畫江村情事,由小見大,別具一格。詩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時,不是直筆到底,一覽無余,而是巧用“縱然”“只在”等關聯詞,以退為進,深入一步,使詩意更見曲折深蘊,筆法更顯騰挪跌宕。詩的語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詩情畫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諧。4、以小見大

江村即事5、虛實相生

(06天津)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涼州詞(其一)張籍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①,應馱白練②到安西。 【注】①磧(qì):沙漠。②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1)“無數鈴聲遙過磧”句表現了怎樣的邊塞景象? 答:長長的駝隊行進在廣袤的沙漠上,駝鈴丁當清脆入耳。(2)本詩運用了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答: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襯托對比。前兩句實寫,后兩句5、虛實相生

(06天津)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6、呼應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

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6、呼應

聽鄰首句說笙曲似從天降,極言其超凡入神。具象地寫出“隔彩霞”三字,將聽覺感受轉化為視覺印象,給讀者的感間接烘托出笙樂的明麗新鮮。二、三句寫循聲追問而不得,進一步渲染了笙聲的奇妙撩人?!耙捎斜烫仪浠ā?。以花為意象描寫音樂,仍是從奏樂的環(huán)境著想,與前“隔彩霞”呼應,象征著那笙聲的明媚、熱烈、歡快。

首句說笙曲似從天降,極言其超凡入神。具象地寫出“隔彩霞”三字7、鋪墊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東坡①蘇軾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貴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山石大而多的樣子(地貌)。 (1)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答: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描繪出一幅雨后東坡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

7、鋪墊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總領和收束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兩首詩各一“望”字,前者總領下文,后者收束全篇。8、總領和收束

登崖州城作答題模式:(1)點出行文技巧的名稱。(2)闡述“志”的內涵或“景”和“情”的關聯。(3)概述這種結構技巧的功效。答題模式:技法總結思路剖析

1.考查技巧方面一般提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變式提問: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詩人是如何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題步驟:(1)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具體詩句,加以闡釋。(3)分析表達效果,即這種手法是如何有效地傳達出詩人感情的。答題套路:這首詩用了()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修辭手法),如(),從而突出了(強調了,更有效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技法總結2.考查詩歌的對比方面一般提問:對兩首詩或詞進行形象、內容與主題、方法等方面的對比,也有與學過的課文詩句的對比。變式提問:請說出兩首詩詞在某方面的相同點或不同點。答題步驟:(1)確認問題的角度或找出相關的比較點。(2)結合原詩中具體語句分別進行分析,分條作答。2.考查詩歌的對比方面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真題體驗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小重山·端午(元)舒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①長??浙皭潱l復吊沅湘②。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峨x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咀ⅰ竣傥迳劢z:荊楚風俗,端午節(jié)以五彩絲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羅江。真題體驗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分別結合上闋和下闋作簡要分析。解析本題是對表現手法的考查。對比或襯托應該說是準確的,但題目說的是“最突出的表現手法”,那么,“用典”應該可以。答案手法:對比。簡析:上闋中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了對比,下闋中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刻感觸形成對比。(答“反襯”,且簡析合理也可)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分別結合上闋和下闋作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喜外弟盧綸見宿司空曙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注]?!咀ⅰ坎碳矣H:表親。前人認為全詩動人之處在“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兩句,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分析其獨到之處。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解析“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詩意是“在雨中,枯黃的樹葉飄零,燈下有我白發(fā)老人”。答案以悲景寫哀情,不著悲字而悲情自現。(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寫情,而將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解析“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詩意是“在雨中解讀考點“表達技巧”是個廣義的綜合概念。它是指使詩歌形象更鮮明、語言更凝練、意境更蘊藉、詩歌的表現力更強的所有方法?!氨磉_技巧”包括1、表達方式,如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2、修辭手法,如比喻、比擬、夸張、借代、對比、對偶、反問、設問、襯托、用典等;3、構思技巧,如照應、過渡、懸念、伏筆、鋪墊、抑揚、跌宕、總領(統攝)、開門見山、卒章顯志(收束全篇)、以點帶面、以小見大、畫龍點睛等;解讀考點命題規(guī)律

(1)提問角度直接提問該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該句(詩)使用了哪些表達技巧?間接提問該句(聯、詩)是如何描寫景物的(或如何表達感情的)?這類提問,答題時必須寫出表達技巧。(2)區(qū)分題干中的“一”“些”“主要”等關鍵詞命題規(guī)律

(1)提問角度問:運用了哪一種表達技巧?只寫一種即可。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至少寫兩種以上。主要運用了哪種表達技巧?必須寫出主要的,可寫一到兩個。

(3)問題指向“表達技巧”是個寬泛的概念,“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結構技巧”“描寫手法”等是具體的概念。如果提問“表達技巧”這個寬泛的概念,則要首先從修辭手法角度考慮,然后把“表達技巧和表現手法”結合起來考慮。問:運用了哪一種表達技巧?只寫一種即可。一、表達方式

1、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過程。記敘的角度有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之別,按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等。春怨金昌緒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一、表達方式

1、記敘賞析:這首詩雖然通篇只說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層次重疊,極盡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剝筍,采用的是層層倒敘的手法。本是為怕驚夢而不教鶯啼,為不教鶯啼而要把鶯打起,而詩人卻倒過來寫,最后才揭開了謎底,說出了答案。賞析:這首詩雖然通篇只說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2、描寫

(1)人物描寫人物描寫有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

趙師秀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2、描寫

(1)人物描寫(2)景物描寫寫景的角度: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寫景的順序:遠近、上下等。寫景的技巧:虛實相濟、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白描、工筆細描、渲染等。(2)景物描寫寫景的角度: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1.渲染對環(huán)境、景物進行多方面的描繪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強藝術效果。

2.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繪別的事物突出主要對象。烘托又叫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表達不同的情感。

3.動靜結合對景物進行動景和靜景的描寫,有以靜襯動、以動寫靜等手法。4.虛實相生實寫就是正面描寫,寫現實中的真實景物;虛寫就是側面描寫,寫想象中的景象,寫所感。

5.白描繪畫中的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用最簡潔的筆墨,不加烘托和細致的修飾,直接描畫鮮明生動的形象。1.渲染對環(huán)境、景物進行多方面的描繪形容,以突出形象答題模式:(1)指出詩歌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2)結合詩句分析描寫了什么內容,是怎樣描寫的。(3)說明這種描寫手法的作用。答題模式: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畫堂春秦觀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撚①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1)上闋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2)“憑欄手撚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現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感情變化?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答:上闋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杜鵑等殘春景象,表現傷春(惜春)的無奈之情。 答:這兩句主要的表現手法是細節(jié)描寫。(答“動作描寫”也可)用“撚花”“放花”兩個細節(jié)(動作)表現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 答:上闋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鷓鴣天范成大 嫩綠重重看得成,曲闌幽檻小紅英。酴醿架上蜂兒鬧,楊柳行間燕子輕。春婉娩,客飄零,殘花殘酒片時清。一杯且買明朝事,送了斜陽月又生?!咀ⅰ旷┽儯阂环N觀賞植物。 (1)詞的上片運用哪些手法來描寫春日風光的?試作簡要分析。

(2)結合詞的下片簡要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答:運用色彩對比、動靜相襯的手法來描寫春日風光的,“嫩綠”與“紅英”對比,靜態(tài)的嫩葉及小紅英與動態(tài)的蜂兒及燕子相襯答:面對春的離去,作客在外的詞人只好借酒消愁,混過這惱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來;表達了詞人的傷春之情和飄零之感。答:運用色彩對比、動靜相襯的手法來描寫春日風光的,“3、抒情

(1)直接抒情,有叫做直抒胸臆,即不借助外物而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下闕抒情。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直接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3、抒情

(1)直接抒情,有叫做直抒胸臆,即不借助外物而直接(2)間接抒情①借景抒情觸景生情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2)間接抒情寓情于景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里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里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于是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里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于“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寫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又表現得多么生動!寓情于景情景相襯①正襯,情與景感情、色調一致,如以樂景襯樂情,一哀景寫悲情②反襯,即景與情感情、色調不一致,如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襯樂情。情景相襯晚泊岳陽 歐陽修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是怎樣表現的?晚泊岳陽 答: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處景而生的思鄉(xiāng)之情。是通過臥聞鐘聲、系舟樹下、靜賞江月、傾聽歌聲等舉動,城里鐘、水上歌等聽覺感受,城下樹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蒼茫、輕舟飛逝等視覺形象,以境寓情來表現的。句句寫景,景景關情。 答: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處景而生的思鄉(xiāng)之情。是通過臥聞鐘聲、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江行 [宋]嚴羽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離家今幾宿,厭聽棹①歌聲?!咀ⅰ竣勹瑁盒写瑫r船工所唱的歌。 ⑵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 答:詩歌頷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xiāng)之感。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②借物詠懷古詩中有些景物既是環(huán)境刻畫,又是用來隱晦地表達某種感情的象征。 孤燈、孤云——孤苦的思鄉(xiāng)、思親情、游子情,或孤獨、失落的感覺。

③托物言志借物來抒寫自己的志向和自身情操,或以物喻人。②借物詠懷④懷古用典(用典抒情

)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來抒發(fā)情感,來諷喻時政。用事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妒酚洝だ顚④妭鳌氛f:“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這里用李廣的典故,表達了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愿望,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④懷古用典(用典抒情)用句化用前人詩句。

人月圓(金)吳激①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后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用句6.借古喻今借助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來隱喻、規(guī)勸當朝。“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

6.借古喻今借助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來隱喻、答題模式:(1)指出運用了哪種抒情手法。(2)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3)簡析這種手法在塑造形象、表情達意中的妙用。答題模式:4、議論

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在詩中經常借助具體的事物來闡發(fā),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菊花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4、議論二、修辭手法二、修辭手法1、比喻

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1、比喻

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易。2、比擬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

形象生動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邀云漢。通過想象,用巧妙的擬人手法,把天邊之月和月下身影,連同自己,化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樂,實則無限孤獨與凄涼。2、比擬

3、夸張

浪漫、突出醒目、烘托氣氛、引發(fā)想象

李憑箜篌引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用典型的夸張手法描寫李憑箜篌曲的藝術效果,從而烘托出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3、夸張

4、對偶

整齊含蓄、表意凝練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盁o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4、對(08四川)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吳西逸①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雁。人情薄似云,風景疾如箭。留下買花錢,趲入種桑園②。茅苫三間廈③,秧肥數頃田。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鈔幾聯清清杜甫篇。【注】①吳西逸:生平不詳,曾當過小官,終看破紅塵歸隱。此曲為歸隱前后所作。②趲:趕快。③苫:用草覆蓋。(1)從歸隱角度看,這首元散曲寫了幾個層次?請簡要分析。(2)這首元散曲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作賞析。(08四川)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答:寫了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主要寫向往歸隱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陰如箭之嘆,由鳥啼雁歸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幾句為第二層次,主要寫向往中的隱居生活。其中又分為兩層,“留下”句至“秧肥”句為第一層,寫歸隱后的物質生活;“床邊”之后的幾句為第二層,寫歸隱后的精神生活。

答:①對偶,如“秋月”句對“春花”等;②比喻,如將“人情”比作“云”,“風景”比為“箭”等;③夸張,將“風景”比為“箭”的同時又兼用了夸張的手法。答:寫了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主要寫向往歸隱的理由。由5、借代

簡練含蓄如夢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指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從而寄托韶光易逝的感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爸扉T”指“權貴豪門之家“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風騷代指文學潮流5、借代

簡練含蓄

6、襯托

①以聲襯靜鳥鳴澗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洹⒃鲁?、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6、襯托②以雙襯單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歸。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銜斗泥。③哀樂相襯子規(guī)啼,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②以雙襯單7、對比

鮮明突出憫農(其一)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羅隱《雪》)是的,豐收了又怎樣呢?“農夫猶餓死”,鮮明的對比揭露了社會的不公,讓人深思。7、對比

鮮明突出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①長??浙皭?,誰復吊沅湘②。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峨x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注]①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jié)以五彩絲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淚羅江。(1)從全詞看,“空惆悵”和“無人解”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分別結合上闋和下闋作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答空惆悵:慨嘆世人忙于節(jié)日的喜慶,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節(jié)厚重的歷史內涵;表達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無人解:抒發(fā)了作者不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懷,也表達了對屈原忠義氣節(jié)的崇敬。答手法:對比。簡析:上闋中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對比;下闋中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切感傷形成對比。(答“反襯”,且簡析合理也可)答空惆悵:慨嘆世人忙于節(jié)日的喜慶,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節(jié)

8、反問承啟深化、強調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西施羅隱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尖銳的批駁通過委婉的發(fā)問語氣表述出來,絲毫不顯得劍拔弩張,而由于事實本身具有堅強的邏輯力量,讀來仍覺鋒芒逼人8、反問9、設問

啟發(fā)思考、加強印象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10、互文言簡意賅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9、設問11、雙關

含蓄委婉、趣味

①語意雙關

憶昔韋莊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11、雙關含蓄委婉、趣味“西園公子”指魏文帝曹丕及其弟曹植等,至于“無忌”,卻是戰(zhàn)國時代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名號。韋莊巧妙地把曹魏之“魏”與戰(zhàn)國七雄之“魏”牽合在一起,由此引出“無忌”二字。但又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待,僅取其“無所忌憚”之意。這句詩的實際意思是指斥王孫公子肆無忌憚。下聯“莫愁”同此手法。詩歌表達技巧課件②諧音雙關竹枝詞二首(其一)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②諧音雙關12、反語旅夜書懷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12、反語旅夜書懷13、頂真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6分)秋夜朱淑真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1)此詩無“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2分)(2)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三、四句詩中營造了怎樣的意境。(4分)13、頂真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6分)答:“涼”?!皼觥弊旨葘懱鞗觯謱懶木车墓录牛ɑ蛐臎觯┐穑河纱采现聦懙教焐现?,過渡(頂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答:“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

反復:強調突出用典:言簡意豐耐人尋味比興:渲染或導引反復:強調突出答題模式:

(1)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2)結合詩句解釋這種修辭格在詩中是怎樣運用的。(3)指出運用此種修辭的藝術效果。答題模式:表現手法的技巧

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襯托、對比、托物言志等;另外抑揚結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現手法。

1.抑揚結合“抑”就是貶抑,對事物進行否定、貶低;“揚”就是褒揚,對事物進行肯定、贊賞。抑揚運用時,只強調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起襯托作用。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欲揚先抑,一種是欲抑先揚。表現手法的技巧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的藝術手法。象征的本體意義和象征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系,但通過作者對本體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繪,會使藝術欣賞者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從而領悟到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