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史課件 第一章+古代學前教育的實施_第1頁
《學前教育》史課件 第一章+古代學前教育的實施_第2頁
《學前教育》史課件 第一章+古代學前教育的實施_第3頁
《學前教育》史課件 第一章+古代學前教育的實施_第4頁
《學前教育》史課件 第一章+古代學前教育的實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前教育史

第一章古代學前教育的實施

第一節(jié)原始社會的兒童教育第三節(jié)中國古代社會學前教育第二節(jié)中國古代家庭學前教育第四節(jié)中國古代學前教育思想第一節(jié)原始社會的兒童教育一、原始社會兒童教育的內(nèi)容(1)生產(chǎn)生活教育——主要內(nèi)容是生產(chǎn)勞動(2)社會道德的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對本氏族部落的自豪感、責任感、肯為集體奮斗的精神(3)原始宗教和藝術教育自然、圖騰、鬼魂、祖先崇拜歌舞(與宗教祭祀活動有關)(4)軍事體育訓練保護氏族的利益,需要強健的體魄、必要的軍事技能

二、原始社會兒童教育的形式與方法(一)原始社會兒童教育的形式第一階段:前氏族時期按年齡差異和體質(zhì)強弱分為兩組人群:青壯年、老人和體弱者,分工不同第二階段:母系(或母權)氏族時期

8歲前不分性別統(tǒng)一由婦女負責照管

8歲之后,分開教養(yǎng)第三階段:父系氏族時期一般由成年婦女來進行,必要時其他人協(xié)助第四階段:軍事民主制時期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出現(xiàn)私有制產(chǎn)生名為“庠”的教育機構(學校的雛形)(二)原始社會兒童教育的方法:

1.示范和講解兒童與經(jīng)驗豐富的長者生活在一起

2.觀察與模仿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進行

3.歌舞歌舞表達情感,同時進行教育《彈歌》云: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4.游戲三、原始社會兒童教育的特征(1)公養(yǎng)公育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決定了兒童受教育權的平等(2)教育主要圍繞生產(chǎn)活動進行(3)教育沒有專門的場所和專職人員(4)教育手段是言傳身教第二節(jié)中國古代家庭學前教育一、中國古代宮廷學前教育涵義:是指古代帝王諸侯在宮廷內(nèi)對未成

年的王子王孫實施的教育。制度: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一)保傅制度(或三公制度)

涵義:是指朝廷內(nèi)設有專門的師、保、傅官,對太子、王子進行教育的制度。師、保、傅又分為“三少”(少師、少保、少傅)

“三公”(太師、太保、太傅)師、保、傅選拔嚴格且各有職責

“師,道知教訓;保,保其身體;傅,傅之德義?!保ǘ┤钢贫戎贫群x:是指從后宮內(nèi)挑選適宜的女子承擔宮廷幼教職責的子師、慈母、保母。合“三母”三母也有分工

“子師,教以善道者;慈母,審其欲惡者;保母,安其寢處者”(乳母制度——以乳汁哺育幼小的太子、王子的女性)(一)胎教1.胎教的產(chǎn)生(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實施胎教的國家。(2)商末是我國胎教實踐與理論發(fā)展的起始階段

《列女傳·周室三母》記載(2)胎教作為一種理論,初成于兩漢。(3)南北朝至隋唐時期,胎教理論與實踐深化發(fā)展階段。北齊徐之才《胎產(chǎn)書》“逐月看胎法”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提出“外象內(nèi)感”(4)兩宋至元明清時期,胎教學說有了較快發(fā)展。

二、中國古代家庭學前教育內(nèi)容2.胎教的基本內(nèi)容(1)注重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選擇(2)注重母親精神狀態(tài)的調(diào)適(3)注重飲食的調(diào)攝(4)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3.胎教的基本內(nèi)容(1)監(jiān)督法(2)小勞法(3)瘦身法(二)道德禮儀教育

中國是禮儀之邦,道德禮儀教育在中國古代教育中居于首位??鬃釉唬骸暗茏尤雱t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三)生活常規(guī)教育

1.著力養(yǎng)成幼兒講究衛(wèi)生的習慣。

2.培養(yǎng)幼兒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灑掃”小事的習慣。

3.注意教育幼兒形成簡樸和勞動的習慣。(四)初步的文化知識教育1.識字習字教育2.算術教育3.自然常識教育4.學習經(jīng)書及詩賦三、中國古代家庭學前教育原則與方法(一)教育原則1.及早施教2.以身作則3.嚴慈結合4.均愛勿偏(二)教育方法1.故事法2.習勞法3.陶染法(體罰)第三節(jié)中國古代社會學前教育

一、學前兒童社會機構:(一)宮廷學前兒童教育機構

孺子室與宮邸學(二)社會慈幼機構

1.宋代的慈幼局、舉子倉與廣惠倉2.清代的育嬰堂與育嬰社二、童蒙教育

童蒙教育,也稱為蒙學,一般認為屬中國古代的小學教育。(一)蒙學設置

主要有村塾(村學)和教館(家學)兩類。村塾,也稱“鄉(xiāng)塾”、“里學”、“村學”或“村館”。即設于基層鄉(xiāng)村的啟蒙學校,歷史久遠。學館、義塾、族塾和冬學等都屬于村塾性質(zhì)。教館,也稱“坐館”,為“家學”的一種。往往是因為富貴人家的家長無暇或無能課教子孫,遂聘塾師來家主教。若自家子孫人數(shù)過少或向?qū)W不勤,則往往延納旁親勤學子弟免費來家“伴讀”。(二)童蒙教材及論著1.童蒙教材(1)先秦至隋唐時期西周時期《史籀篇》——中國最早的童蒙教材秦代編訂《倉頡篇》——中國“字書之祖”漢代《急就篇》、魏晉南北朝《千字文》唐代《蒙求》(2)宋代至明清時期宋代時期是童蒙教材編撰的高峰《百家姓》、《三字經(jīng)》南宋時期朱熹《小學》方逢辰《名物蒙求》2.童蒙論著除童蒙教材外,中國古代出現(xiàn)了一批家訓、家誡類童蒙教育論著。值得一提的是出現(xiàn)了訓蒙法類的教學法論著。代表作主要有:宋代王日休《訓蒙法》南宋《家塾常議》、《程董二先生學則》一、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三、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二、朱熹的兒童教育思想第四節(jié)中國古代學前教育思想一、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著作

顏之推(531—595)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耙簧?,備茶苦而蓼辛”故作《顏氏家訓》20篇,以儒家思想教訓子孫。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tǒng)完整的家庭教科書,在家庭教育發(fā)展史上有重要影響,被后代譽為“家教規(guī)范”(二)論兒童教育內(nèi)容1、顏之推家庭教育的理論基礎為性三品說。他把人性分為三等,即上智之人、下愚之人和中庸之人。并強調(diào)中庸之人必須接受教育“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也?!?、顏之推家庭教育的總要求是“德藝同厚”

具體來說,要對子女進行“增益德行”和“修以學藝”兩方面的教育。(三)家庭教育的原則與方法1、抓緊時機,及早施教2、愛教結合,嚴慈結合3、提倡“均愛”,反對“偏寵”4、注重環(huán)境,慎擇學友二、朱熹的兒童教育思想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朱文公。祖籍婺源,出生于福建省尤溪縣。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宋代集理學之大成者,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一)生平及著作著作1.后世經(jīng)典“四書”,《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2.教育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資治通鑒綱目》、《伊洛淵源錄》、《白鹿洞書院揭示》、《學校貢舉私議》、《讀書之要》、《小學》、《童蒙須知》、《近思錄》3.兒童教育有關的著述便有近10種,其中最著名的是《小學》和《童蒙須知》。后人輯有《朱文公文集》、《續(xù)集》、《別集》,三種共計121卷,《朱子語類》

140卷(二)學習階段的劃分及對“小學”教育的重視朱熹把兒童教育稱之為“小子之學”,他在總結前人教育經(jīng)驗以及自己教育實踐的基礎上,把一個人的教育分成“小學”和“大學”15歲之前為小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基礎。教育任務是培養(yǎng)“圣賢坯璞”。教育內(nèi)容應以“教事”為主。15歲以后為大學教育,是小學教育的擴充和深化。(三)論“習眼前事”朱熹規(guī)定小學的主要任務是“學其事”,即學習眼前日用的事。為使兒童學習好“眼前之事”,朱熹編寫了《小學》和《童蒙須知》兩本教材。其中,《童蒙須知》是兒童學習“眼前事”的具體標準和要求。(四)要求擇師慎友兒童模仿性強,是非辨別能力弱,易受環(huán)境影響?!傲曈谡齽t正,習于邪則邪”兒童稍長,還應該開始培養(yǎng)兒童辨別是非、交結益友的能力。(五)提倡正面教育對兒童的教育強調(diào)多積極誘導,少消極限制。三、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一)生平及著作王守仁(1472-1529),漢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tǒng)軍征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二)順應兒童的教育原則

1、順導性情,鼓舞興趣

2、循序漸進,量力而施

3、因材施教,各成其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