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的搖籃概述_第1頁
古代文明的搖籃概述_第2頁
古代文明的搖籃概述_第3頁
古代文明的搖籃概述_第4頁
古代文明的搖籃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會計學(xué)1古代文明的搖籃概述

我們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國被稱為世界文明古國。和古代一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也創(chuàng)造了燦爛文化。讓我們一起探究吧!第1頁/共35頁

你們記得中國四大發(fā)明是什么嗎?

造紙術(shù)、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shù)第2頁/共35頁

四大文明古國古代中國古代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印度第3頁/共35頁古代埃及

埃及是跨亞、非洲的國家。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人口5800多萬。首都開羅。埃及的地形多為高原,沙漠占全國總面積的96%以上,世界第一大尼羅河縱貫全境。埃及最著名的就是金字塔。金字塔及時古代埃及建筑藝術(shù)的奇跡,又是又是古代埃及及勞動人民遭受殘酷剝削壓迫的歷史見證。第4頁/共35頁第5頁/共35頁第6頁/共35頁第7頁/共35頁第8頁/共35頁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國家的征。金字塔分布在尼羅河兩岸,古上埃及和下埃及,今蘇丹和埃及境內(nèi)。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寢,都大小不一,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37.2米,底長230米,共用230萬塊平均每塊2.5噸的石塊,占地52000平方公尺。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建筑奇跡之一。數(shù)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最為集中第9頁/共35頁第10頁/共35頁第11頁/共35頁第12頁/共35頁第13頁/共35頁第14頁/共35頁獅身人面像

胡夫的圣旨: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來這里巡視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發(fā)現(xiàn)采石場上還留下一塊巨石。胡夫當(dāng)即命令石匠們,按照他的臉型,雕一座獅身人面像。石工們冒著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細刻,終于完成了它。像高二十一米,長五十七米,臉長五米,頭戴“奈姆斯”皇冠,額上刻著“庫伯拉”(即:眼鏡蛇)圣蛇浮雕,下頜有帝王的標(biāo)志--下垂的長須。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長第15頁/共35頁第16頁/共35頁第17頁/共35頁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帶,。古巴比倫狹義上指古巴比倫王國,廣義上指古巴比倫文明。古巴比倫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分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第18頁/共35頁第19頁/共35頁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又稱懸園。在前6世紀(jì)由新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倫城為其患思鄉(xiāng)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修建的。現(xiàn)已不存。空中花園據(jù)說采用立體造園手法,將花園放在四層平臺之上,由瀝青及磚塊建成,平臺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撐,并且有灌溉系統(tǒng),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系著齒輪的把手。園中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在半空中。巴比倫文獻中,空中花園僅是一個謎,甚至沒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園。第20頁/共35頁第21頁/共35頁第22頁/共35頁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法律匯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稘h謨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巖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第23頁/共35頁第24頁/共35頁古代印度想一想有哪兩條大河流經(jīng)古代印度境內(nèi)?第25頁/共35頁印度河流域古城遺址第26頁/共35頁第27頁/共35頁阿拉伯?dāng)?shù)字第28頁/共35頁佛教的起源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紀(jì),其創(chuàng)始人為悉達多.喬達摩。釋迦牟尼是教徒對他的尊稱,相傳他是現(xiàn)在尼泊爾境內(nèi)迦毗羅衛(wèi)國的太子,他29歲時,深感印度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不合理,下層社會深受生、老、病、死之苦,遂離家出走,35歲時得道,創(chuàng)立佛教,獲得貧苦人的支持。當(dāng)時的印度社會,上層種姓殘酷壓迫和剝削下層種姓社會,社會矛盾十分復(fù)雜而尖銳,這就給佛教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提供了條件。釋迦牟尼為反對婆羅門教的種姓神創(chuàng)說,提出"眾生平等"。

佛教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傳佛教三個教派。

"乘"的含義是指道路的意思。大乘與小乘的區(qū)別不僅在教義理論方面,也反映在宗教實踐方面。如對佛祖的看法上,小乘是把釋迦牟尼當(dāng)成教主,大乘則把他當(dāng)作法力無邊的神,在修持方法和結(jié)果上,小乘主張求得修持者個人的解脫,大乘則認為應(yīng)當(dāng)修持成佛"普渡眾生",從哲學(xué)宇宙觀看,小乘主張"我空法有",大乘則認為"法我皆空"。

大乘佛教在公元前1世紀(jì)時傳到中亞,并由此傳到中國,再傳到朝鮮和日本,因此大乘佛教又被稱為北傳佛教。小乘佛教的傳播路線是向南通過海路,流行于今天的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等國家,也稱南傳佛教。

在我國的西藏、內(nèi)蒙及蒙古人民共和國還有一種佛教稱為喇嘛教,該教是由印度傳入的密教、大乘佛教與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

大約是公元一世紀(jì)的東漢明帝時期,經(jīng)西域傳入我國,以后,佛教逐漸與我國儒家的封建宗法思想合流,在我國廣泛傳播。隋唐以后,便產(chǎn)生了天臺宗、華嚴(yán)宗、禪宗、凈土宗等許多流派。佛教供奉的最高偶像是釋迦牟尼。相傳他是釋迦部落的王子,在深山中靜坐六年,最后“悟道”、“成佛”,創(chuàng)立了佛教?!搬屽饶材帷币鉃獒屽茸宓碾[修者。釋迦牟尼又稱如來?!督饎偘闳艚?jīng)》中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p>

第29頁/共35頁

寺院、石窟、佛塔同為佛教的三大建筑。寺院大都是正中路前為山門,門內(nèi)左右有鐘鼓樓,晨敲鐘,暮擊鼓,按照佛教的說法稱為“晨鐘暮鼓”,目的為警醒塵愚。此后正面為天王殿,殿內(nèi)供大肚彌勒佛。大肚彌勒佛又名布袋和尚,是五代時僧人。殿兩廂是四大天王,即身白色、拿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身紅色,手盤龍的西方“廣目天王”;身綠色、持寶幢的北方“多聞天王”;身青色,持寶劍的南方“增長天王”。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大肚彌勒佛的背面,是護法神韋馱,他面對釋迦牟尼,手持金剛寶杵,為四大天王手下三十二將之首。過天王殿,后面便是大雄寶殿。

“大雄”是對釋迦牟尼的尊稱,此殿亦因此而得名。殿內(nèi)供奉迦葉佛、如來佛和彌勒佛,代表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又叫“三世佛”。有的殿中供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如來佛和藥師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藥師佛是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如來佛前立著兩個弟子:阿難和迦葉。左右兩廂為十八羅漢。大雄殿后有七佛殿?!捌叻稹笔侨鐏硪郧暗牧确鸺尤鐏矸鸬暮戏Q。

此外,還有菩薩殿,內(nèi)供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四菩薩。觀音菩薩是普陀山教主,她的造像坐蓮臺,持柳枝,降甘霖,相傳能救苦救難,是慈悲的化身。她還常做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與右脅侍大勢至菩薩一起,合稱“西方三圣”。文殊菩薩是五臺山教主,其造像多騎青獅,象征著智慧威德,常與普賢一起做釋迦牟尼的脅侍。普賢菩薩是峨眉山教主,其造像騎白象,象征功德圓滿。地藏王菩薩是九華山教主,相傳他原是朝鮮新羅人,苦修而成佛。

有的廟宇中有五百羅漢堂,據(jù)說這五百羅漢是釋迦牟尼成佛后教授的弟子中最優(yōu)秀的五百個,釋迦牟尼的許多言論經(jīng)書都是由他們記錄整理的。寺院最后的藏經(jīng)樓,是存放經(jīng)書的地方。

第30頁/共35頁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

在河南洛陽市東郊一片郁郁蔥蔥的長林古木之中,有一座被稱為“中國第一古剎”的白馬寺。這座一千九百多年前建造在邙山、洛水之間的寺院,以它那巍峨的殿閣和高峭的寶塔,吸引著一批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