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第1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第2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第3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第4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六尺巷的傳說據(jù)《桐城縣志》記載,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chǎn)業(yè),時間久遠(yuǎn)了,本來就是一筆糊涂賬。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賬的,他們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鐵算盤。兩家的爭執(zhí)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由于牽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只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苯唤o來人,命其快速帶回老家。家里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qiáng)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詩,敗興得很。后來一合計,確實也只有“讓”這惟一的辦法,房地產(chǎn)是很可貴的家產(chǎn),但爭之不來,不如讓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動員將垣墻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贊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dá)態(tài)度。張英的行為正應(yīng)了那句古話:“宰相肚里能撐船”宰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墻向后退三尺。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吳家的一半,這條幾十丈長的巷子雖短,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于是兩家的院墻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村民們可以由此自由通過。六尺巷由此得名。義斬歧蛇

孫叔敖幼時出游,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憂而不食。母問其故,叔敖對曰:“聞見兩頭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逼淠冈唬骸吧呓癜苍??!痹唬骸翱炙擞忠姡瑲⒍裰??!逼淠冈唬骸拔崧動嘘幍抡撸▽e人有恩德而又不為人所知的人),天報之福,汝不死也。”及長,為楚令尹,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加在別人身上。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仁者無敵”。那么在這兒所指的“仁”是什么呢,仁者為什么能夠無敵呢?今天我們所學(xué)的這篇文章,就是有關(guān)孔子的“仁”的闡述。

耶穌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你們要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別人?!蹦潞蹦略迹骸白罡哔F的宗教是這樣的——你自己喜歡什么,就該喜歡別人得什么;你自己覺得什么是痛苦,就該想到對別的所有人來說它也是痛苦?!?/p>

中華民族的先哲圣人孔子在幾千年前,就闡述過類似的思想。今天通過具體的課文,讓我們領(lǐng)會儒家“仁”的思想吧。本節(jié)選文段有個核心的字,

這個字是什么?

“仁”

內(nèi)涵

措施

效果

什么是仁?

怎樣實施仁?

施仁后會如何?選文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動詞,回到)禮為(動詞,是)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動詞,稱許,贊許)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名詞,條目,詳情)?”子曰:“非(動詞,違背)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形容詞,聰明),請事(動詞,從事,實行)斯語矣。

【譯文】顏淵問什么是仁??鬃诱f:“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復(fù)到禮,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復(fù)禮,普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難道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克己復(fù)禮的具體條目?!笨鬃诱f:“不合乎禮的不看、不合乎禮的不聽、不合乎禮的不說、不合乎禮的不做。”顏淵說:“我顏回雖然資質(zhì)愚鈍,愿意實踐這句話。

非禮……:后多用以表示思想守舊、行動古板的意思。選文2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動詞,接見)大賓[泛指國賓],使民如承大祭[古代重大祭祀之稱]。己所不欲,勿施(動詞,加,施加)于(介詞,引出對象)人。在邦[諸侯統(tǒng)治的國家]無怨,在家[卿大夫統(tǒng)治的封地]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p>

【譯文】仲弓問什么是仁??鬃诱f:“出門如同接見貴賓一樣恭敬謹(jǐn)慎,使喚百姓就像承當(dāng)重大祭祀一樣嚴(yán)肅莊重。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加到別人身上。在諸侯國做官,為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敝俟f:“我冉雍雖然資質(zhì)愚鈍,愿意實踐這些話?!边x文3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ㄍā爸恰?,智慧),子曰:“知(動詞,了解)人?!狈t未達(dá)(動詞,明白,理解)。子曰:“舉(動詞,選拔)直[形作名,喻指正直的人]錯(通“措”,安置,安排)諸(兼詞,之于)枉[形作動,喻指邪惡的人],能使枉者直。”

【譯文】樊遲問什么是仁??鬃诱f:“對人慈愛?!眴柺裁词侵???鬃诱f:“了解別人。”樊遲沒有明白??鬃诱f:“選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惡的人之上,能夠使邪惡的人變?yōu)檎钡娜恕!?/p>

【成語】舉直措枉: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

達(dá)人:指在某一領(lǐng)域非常專業(yè),出類拔萃的人物。

樊遲退,見子夏曰:“鄉(xiāng)(通“向”,先前)也吾見(動詞,拜見)于(介詞,引出對象)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措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主謂倒裝]!舜有天下,選于眾[狀語后置],舉皋gāo陶yáo,不仁者遠(yuǎn)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yǐn,不仁者遠(yuǎn)矣?!?/p>

【譯文】樊遲退出來,去見子夏,說:“先前我去拜見老師,問他什么是智,老師說:‘選拔正直的人,罷黜邪惡的人,這樣能使邪者歸正’,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說:“這句話的含義多么深廣啊!舜做了天子,從群眾中選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講仁德的人就疏遠(yuǎn)了。湯做了天子,從群眾中選拔人才,任用了伊尹,不講仁德的人就疏遠(yuǎn)了?!?/p>

【典故】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以積材為喻,舉直材壓于枉材之上,能使枉材變直。把賢明的人選拔出來,不賢明的人自然就遠(yuǎn)離了。人才選準(zhǔn)用好了,就能促進(jìn)國家、民族的興旺和事業(yè)的成功;反之亦然。選文4

子貢問曰:“有一言(名詞,字)而可以終身行(動詞,奉行,實踐)之乎?”子曰:“其(副詞,表揣測)‘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譯文】子貢問道:“有一個字而可以終身去實踐它的嗎?”孔子說:“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別人身上?!?/p>

又如:①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孟子》)②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③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

閱讀1、2、3、4語段后,請同學(xué)們從自處和處世的角度來談一談“仁”的內(nèi)涵。

從自處的角度來看,孔子所說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禮的規(guī)定。具體地來談,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從處世的角度來看,“仁”就是對他人的關(guān)懷,即能夠設(shè)身處地地體貼他人。在孔子的語錄里,“仁”的基本含義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被表述為“恕”,或者“忠恕”。選文5

子貢曰:“如有[博]施(動詞,給予)于民而能濟(jì)(動詞,周濟(jì),幫助)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副詞,表揣測)猶病(動詞,擔(dān)憂,憂慮)諸(兼詞,之乎)!夫fú仁者,己欲立而立(使動,使……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使動,使……達(dá))人。能近取譬(動詞,作比方),可謂仁之方(名詞,方法)也已?!?/p>

【譯文】子貢說:“假如有一個人能夠廣泛地施惠于民眾,并給有需要的民眾以幫助,怎么樣?可以說是仁了吧?”孔子說:“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堯、舜大概還擔(dān)憂達(dá)不到這種境界呢!所謂仁,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使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使人家一同過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方(即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說就是實踐仁的方法了啊?!?/p>

材料一:有一個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幾下。他繼續(xù)向前走,看見有人提著燈籠向他走來,這時候旁邊有人說:“這個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見,卻每天晚上打著燈籠!”僧人被那個人的話吸引了,等那個打燈籠的人走過來的時候,便上前問道:“你真的是盲人嗎?”那個人說:“是的,我從生下來就沒有見過一絲光亮,對我來說白天和黑夜是一樣的,我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么樣的!”僧人更迷惑了,問道;“既然這樣你為什么還要打燈籠呢?是為了迷惑別人,不讓別人說你是盲人嗎?”盲人說:“不是的,我聽別人說。每到晚上,人們都變成了和我一樣的盲人,因為夜晚沒有燈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著燈籠出來了。”僧人感嘆道:“你的心地多好??!原來你是為了別人!”盲人回答說:“不是我為的是自己!’僧人更迷惑了,問道:“為什么呢?”盲人說:“你剛才過來有沒有被人碰撞過?”僧人說:“有啊,就在剛才,我被兩個人不留心碰到了?!泵と苏f:“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見,但我從來沒又被人碰到過。因為我的燈籠既為別人照了亮,也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到我了?!鄙祟D悟,感嘆道:“我辛苦奔波就是為了找佛,其實佛就在我的身邊"

材料二:“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和“己達(dá)達(dá)人”的崇高典范。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wù)時,剛剛和涂山氏的一個姑娘結(jié)婚。當(dāng)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里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lǐng)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jìn)行疏導(dǎo)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jīng)過13年的奮戰(zhàn),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yè)績。到了戰(zhàn)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夸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jié)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zāi)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边@就是成語“以鄰為壑”(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災(zāi)禍轉(zhuǎn)嫁給別人)的由來。

生活中,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顆寬容的心,真正地學(xué)會了換位思考,那么我們就是擁有善良之心的人,我們就是一個能扶危幫困的人,那么,我們就能在危難之時顯身手,既幫助別人又能得到別人的幫助。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yīng)該將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厭惡的、視為痛苦災(zāi)禍的、不愿意要的東西強(qiáng)加給別人。切不可“己所不欲,卻施于人”。

選文6

子曰:“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譯文】孔子說:“仁難道離我們很遠(yuǎn)嗎?只要我想達(dá)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思考:如何才能夠?qū)崿F(xiàn)“仁”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實現(xiàn)“仁”關(guān)鍵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選文7

曾子曰:“士[讀書人]不可以不弘(形容詞,廣大)毅(形容詞,堅強(qiáng)),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表陳述,把……作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動詞,停止),不亦遠(yuǎn)乎?”

【譯文】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抱負(fù)遠(yuǎn)大、意志堅強(qiáng),因為他責(zé)任重大,道路遙遠(yuǎn)。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必須擔(dān)當(dāng)?shù)呢?zé)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到死才停止,難道路程還不遙遠(yuǎn)嗎?”選文8

子曰:“志士[有高尚志向和節(jié)操的人]仁人[仁義之人],無求生以(連詞,表因果)害仁,有殺身以(連詞,表目的)成仁。”

【譯文】孔子說:“有高尚志向和節(jié)操的人以及仁義之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边x文9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名詞,貧困),不可以長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