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山東省臨沂市店頭中學高三語文模擬試題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文化轉(zhuǎn)型期:重建責任共識的契機曾
軍
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我國所謂“責任出了問題”是指出現(xiàn)了群體性的責任觀念危機,是文化轉(zhuǎn)型時期的責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人們在實施責任行為時所受的影響因素更復雜,從而干擾了人們的責任判斷。
這種復雜性正體現(xiàn)了文化“轉(zhuǎn)型形態(tài)”的某些特征。“轉(zhuǎn)型形態(tài)”是指在文化發(fā)展過程中部分動因發(fā)生了改變,導致整個文化結構體系出現(xiàn)某種松動跡象,并引發(fā)各種動因之間關系的重新調(diào)整:或者想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狀態(tài),或者想達到一種新的平衡。當代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正是處在這種“轉(zhuǎn)型形態(tài)”中,各種文化價值觀念都在發(fā)生激烈碰撞,既有時間維度上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沖突,也有空間維度上民族化、地方性與全球化的碰撞,還有主體維度的自我與他者的認同危機等等。責任觀念也是一樣,從“該不該扶”、“助人為樂、拾金不昧”到“遵紀守法”、“國際慣例、WTO規(guī)則”等等,都面臨著重新調(diào)整與適應的過程。
但是,文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于:一種既定恒定關系改變了,一定會有重新調(diào)整的過程,而這正是我們在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進行責任觀念重建的契機。
人們發(fā)現(xiàn)深刻影響當代文化變遷的因素就是網(wǎng)絡。我們看到了各種非理性的、不負責任的情緒宣泄;看到類似金庸先生多次“被死亡”的虛假信息;此外還有諸如侵犯個人隱私的“人肉搜索”、讓人防不勝防的詐騙網(wǎng)站、以及各種制造點擊量的“網(wǎng)絡水軍”……大量未經(jīng)過濾的信息四處彌漫,形成一種缺乏核心價值、主導意識和支配性力量的公共空間。正因為如此,網(wǎng)絡媒體對文化價值的統(tǒng)一性帶來了巨大沖擊:一方面,它使普通大眾的聲音很輕易地浮出水面;另一方面,它強化了文化價值的差異、責任觀念的沖突,從而加速了文化失范、責任缺失現(xiàn)象的形成。
網(wǎng)絡的這些特點確實帶來了責任擔當?shù)睦щy,但是我們也不能談網(wǎng)絡而色變,它也有著有利于責任擔當?shù)囊幻妫罕热纾浾摫O(jiān)督,許多惡俗、不雅、丑惡的事件正是因為網(wǎng)絡在第一時間曝光才給人警示、得到處理;又如愛心傳遞,正是因為網(wǎng)絡才使得汶川地震的消息在第一時間得到傳播,才使得救援、尋親、捐贈等愛心得到全社會的積極響應;還有交往對話,網(wǎng)絡最大的好處就是交流、溝通,而這正是我們在傳統(tǒng)性、現(xiàn)代性和后現(xiàn)代性相交織的狀態(tài)中探討“責任如何擔當”問題的解決之道。我們無法回到過去,我們也無法照搬西方,我們也不甘心價值虛無、責任缺位。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尊重個體的價值、自由和選擇,通過溝通、對話甚至爭辯來形成責任共識。當代文化在各個文化主體的積極參與、交往對話中,通過網(wǎng)民的責任自覺、媒體的自律監(jiān)督、學者的理性聲音、政府的積極引導,最終形成責任共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文化轉(zhuǎn)型時期實現(xiàn)責任重建。(2011年12月《文匯報》)1.下列關于“責任出了問題”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是指文化轉(zhuǎn)型時期出現(xiàn)了群體性的責任觀念危機,這是人們從法學角度得出的結論。B.文化轉(zhuǎn)型時期的責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變得更為復雜的影響因素干擾了人們在實施責任行為時的責任判斷。C.從個人行為到社會行為、再到國際行為來看,全世界的責任觀念都出現(xiàn)了問題,也都面臨著重新調(diào)整與適應的過程。D.非理性的情緒宣泄、虛假信息、“人肉搜索”、詐騙網(wǎng)站等信息四處彌漫,正是人們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文化發(fā)展過程中部分動因發(fā)生了改變,使得整個文化結構體系出現(xiàn)某種松動,繼而在文化發(fā)展中還會引發(fā)各種動因之間關系的重新調(diào)整,以求達到一種新的平衡。B.當代中國文化發(fā)展正處在文化轉(zhuǎn)型形態(tài)之中,各種文化價值觀念或在時間維度,或在空間維度,或在主體維度上發(fā)生了激烈的碰撞。C.網(wǎng)絡能在第一時間對一切惡俗、不雅、丑惡的事件予以曝光,所以說網(wǎng)絡起到了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D.在文化生活領域責任出現(xiàn)了問題,由于我們已無法回到過去,更無法照搬西方的做法,所以我們只能尊重個體的價值、自由和選擇,進而形成責任意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一項是A.文化發(fā)展中一種既定恒定的關系發(fā)生了改變,也一定會有重新調(diào)整的過程,這是文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給人們在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重建責任觀念提供了契機。B.網(wǎng)絡深刻影響著中國當代文化的變遷,給文化價值的統(tǒng)一性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帶來了責任擔當?shù)睦щy。C.在當代文化生活中,我們只要強化網(wǎng)民的自覺意識、媒體的自律監(jiān)督意識、學者的理性意識,就能在文化轉(zhuǎn)型期實現(xiàn)責任重建。D.因網(wǎng)絡有著交往對話的好處,所以這正是我們在傳統(tǒng)性、現(xiàn)代性和后現(xiàn)代性相交織的狀態(tài)中探討“責任如何擔當”問題的有效渠道。參考答案:1.B(A“法學角度”錯,“文化學的角度”;C“全世界的責任觀念”錯,指當代中國;D“人肉搜索”應該有限定語“侵犯個人隱私權”)2.B(A“以求達到一種新的平衡”不全面;C“對一切”不當;D強加因果)3.C(少了“積極參與、交往對話”,還有“政府的積極引導”)
略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昔人常言:禮有經(jīng)亦有權。權是變,經(jīng)是不變。這句話或許可借用以表明中國文化數(shù)千年來走過的歷程——有變有不變。但是世界上不可能有一成不變的文化,一成不變則意味著斷裂,意味著死亡??芭c中國相提并論的其他古老文明,不是已成陳跡,便是蛻為另外一種文化。唯有中國文化是延續(xù)數(shù)千年,既不中斷亦未面目全非。這就是有變有不變的結果。有變才能發(fā)展,有不變才能維持其本來精髓。一成不變的觀點顯然無法解釋中國文化的進程。那么中國文化變的是什么呢?從物質(zhì)方面說,中國人的衣食往行還有哪一樣是不變的?早在趙武靈王時已經(jīng)胡服騎射了,早在漢靈帝時已經(jīng)流行胡飯胡床了。即使在政治制度方面,我們又何嘗落在人后?在亞洲,我們是最早打落皇冠的,此誰變得都快。至于精神文化范疇的音樂舞蹈,盛唐時就既有胡琴又有胡旋舞,且全都來自西域。不變的具體是指什么呢?是道。子曰:“吾道一以貫之。”《雙書·地理志》講:“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北M管一變再變,但變到“道”就不再往下變了。那么道又是什么呢?《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物質(zhì)文化與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在中國都只是器。只有深層的心態(tài)文化才是道。嚴復從青年時代起就熏陶于西方文化之中,中年以后名聲如日中天,卻始終以未中科舉為恨;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但卻照舊蓄辮子贊小腳,都不變其中國人的心態(tài)。無論是孔子捶胸頓足的禮崩樂壞,無論是曾國藩哀嘆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這個作為中國文化核心的道都沒有變。所以中國文化變遷的特點之一并非以不變應萬變——這是歷來的看法,恰恰相反,是以萬變來成其不變,以表層的萬變來維持核心的不變。盡管中國的地理背景相對孤立,但數(shù)千年來仍然與東西洋都有著綿綿不絕的交往。與外來文化交流就要使中國文化發(fā)生變化,但這一變化的結果往往是將外來文化同化于中國文化,而不是使中國文化同化于外來文化,同化的過程簡直是不露痕跡。所以中國文化變遷的第二特點是要變?nèi)藶榧海蛔兗簽槿?,是貌似西化而實為“華化”,只是將其風俗習慣、思想觀念本土化為中國模樣的過程是緩慢的,漸進的,不知不覺的。中國文化的發(fā)展遠不是簡單的“有容乃大”——這樣說只強調(diào)容納百川,而忽視其受外來影響所產(chǎn)生的變化,難怪費正清因此而產(chǎn)生“沖擊—反應”的模式——而是在同化外來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自己,這一過程或者可稱之為“有變乃恒”。中國文化有其自身的變化規(guī)律,我們對這一規(guī)律的認識至今還不敢就說十分清楚,恐怕還有繼續(xù)探索的必要。但是有一點比較清楚的是:中國文化變遷的基本方式是述而不作,是著書不如抄書。自認述而不作的是中國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提倡著書不如抄書的是清代實學的開山祖,都是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大人物,但卻都認為自己毫無創(chuàng)新,僅只沿襲成說而已。他們的思想或許表明了中國文化寓變于不變之中的特點。(選自周振鶴《中國文化的變與不變》)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文化,若沒有發(fā)展,只能或成陳跡,或蛻為另外的文化。B.為適應社會發(fā)展,而借鑒、學習外來文化中的表層部分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變”。C.中國文化中的“道”指深層心態(tài)文化,如“恨未中科舉”和“蓄辮子贊小腳”等心態(tài)。D.“華化”是變?nèi)藶榧?,將外來文化中的風俗習慣、思想觀念同化為中國模樣的狀態(tài)。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先提出中國文化變與不變的論題,再逐層分析,最后點明變遷的基本方式并總結。B.文章第二段例舉了孔子和曾國藩的感嘆,是為了證明中國文化的核心不變的特點。C.文章從主動與被動兩個方面論述中國文化的變遷特點,并就二者關系進行了論證。D.與偏向于“傳承”的寫作動機有關,文章著重論述了“不變”對中國文化的影響。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文化延續(xù)數(shù)千年,既不中斷也未蛻化變質(zhì),源于中國人變其不可變,不變其可變。B.文中有關文化變遷的觀點,作者與他人表述不同,可能與作者的學術視角與取向相關。C.如果中國文化重視外來文化的影響,那么費正清就不會據(jù)此提出“沖擊—反應”模式。D.“述而不作”倡導者是儒家創(chuàng)始人,由此帶來的啟示是要沿襲成說,寓變于不變之中。參考答案:1.C
2.C
3.B【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概括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C項,“指深層心態(tài)文化,如‘恨未中科舉’和‘蓄辮子贊小腳’等心態(tài)”錯誤。結合“嚴復從青年時代起就熏陶于西方文化之中,中年以后名聲如日中天,卻始終以未中科舉為恨;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但卻照舊蓄辮子贊小腳,都不變其中國人的心態(tài)”“這個作為中國文化核心的道都沒有變。所以中國文化變遷的特點之一并非以不變應萬變——這是歷來的看法,恰恰相反,是以萬變來成其不變,以表層的萬變來維持核心的不變”分析可知,如“恨未中科舉”和“蓄辮子贊小腳”是深層的心態(tài)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而非心態(tài)文化本身。故選C。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步驟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內(nèi)容?!昂Y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內(nèi)容一般范圍比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內(nèi)容是篩選和整合的基礎。具體來說,要探究文章的觀點,把握作者在文中體現(xiàn)的態(tài)度,篩選出文中使用的論據(jù)等。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個整體把握,篩選和整合信息時才會心中有數(shù)。第二步,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qū)間。第三步,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nèi)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nèi)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qū)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jù),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jù)。C項,“并就二者關系進行了論證”錯誤。結合文本第二、三節(jié)內(nèi)容分析,未就二者的關系進行論證。故選C?!?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nèi)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A項,推斷不當,“變其不可變,不變其可變”不當,結合文本第二節(jié)內(nèi)容分析,應該是“變其可變,不變其不可變”。B項,推斷正確,觀點不同,源于學術視角與取向不同。C項,“如果中國文化重視外來文化的影響,那么費正清就……”推斷不當,費正清模式的提出,與中國受外來影響有關,但不是出于“忽視外來文化的影響”,而且中國也重視外來文化影響。D項,“由此帶來的啟示是要沿襲成說,寓變于不變之中”推斷不當,“沿襲成說”“寓變于不變中”與“述而不作”是孔子同一層面的觀點,且“變于不變”是作者對孔子思想與中國文化特點之間關系的推斷,不能將二者抽取、割裂成給讀者帶來的啟示。故選B。3.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8題。漢字和書法美的關系看似簡單,實則涉及到書法藝術本體的根本性問題。兩者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卻又總粘連在一起。漢字具有形、音、意三美,音、意二美與書法沒有必然聯(lián)系。書法的書寫文本,因文辭意義所產(chǎn)生的文學意蘊無關于書法美本身;唯有“形美”是通過視覺感知的,和書法的關系最為密切。書法美正是以漢字“形美”為基礎的藝術升華。書法作為視覺藝術,其所產(chǎn)生的美都是通過可視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的。書寫的文本雖然直接參與到了書法作品的構建,但僅是作為表現(xiàn)對象、創(chuàng)作素材而已,并不直接關涉書法形式美本身??梢姇鴮懳谋九c書法審美本體無關,也并非書法美的內(nèi)容。把書寫文本當作書法美的內(nèi)容顯然是說不通的,這樣的認識也無利于書法藝術的健康發(fā)展。睿智的古人對于“書法美的內(nèi)容”的認識是不曾混亂的,蔡邕在《筆論》中指出,書法要先入形,且要“縱橫有可象”,這樣的字才能稱之為書法。可見書法的內(nèi)容就是形式美的問題。人們又逐漸認識到只得其形還不夠,還需要情感的介入。這個形不是漢字原始客觀的形,而是寄寓書法家生命、情感、心性的,經(jīng)過藝術升華的形。造成書寫文本與書法形式美本身在認識上混亂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漢字與書法的發(fā)展演化出現(xiàn)了重疊和交叉,致使?jié)h字實用功能與書法藝術美不分。隸變前的古文字階段,漢字與書法很難區(qū)分開來,基本上處于合二為一的窘境,書法美始終是依附于漢字實用功能的,其審美功能只是它更加廣泛的社會功能的一部分。漢字字體演變終結后,書法獲得了脫離漢字的實用功能而獨立發(fā)展的契機,其藝術性得到不斷增長,純粹追求書法美的作品開始涌現(xiàn),但在一段時間內(nèi)書法仍難以脫離文字的實用功能。唐宋以后書法反映出突出藝術審美和情感表達的訴求,并有逐漸超越實用、走向純粹藝術欣賞的趨勢。具有純粹供人欣賞的書法幅式的應用便是最有力的證明,如豎軸、匾額、對聯(lián)等。這些幅式是長期展掛于開放的空間專門供人欣賞的,純粹的藝術美成為書法的核心,甚至是唯一,這種美是“為自身而存在的美”,是對之前“附庸美”的超越,是對書法本體形式美的解放,從此之后書法逐漸變成了專供欣賞的純粹藝術。書法已成為純粹的藝術,其功用就是表現(xiàn)美的、“有意味的形式”,這有益于漢字與書法美關系的區(qū)分。漢字先天具有的象形性、形式元素的豐富性、形體的可變性和再塑性以及寓情性等共同構建了漢字升華為書法藝術的契機,漢字為書法藝術的二度創(chuàng)作提供了初始的元形態(tài),是書法美的基礎。
(選自《中國經(jīng)濟時報》,有刪改)6.下列關于“書法美”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從起源看,在漢字發(fā)展的最初階段,書法美是依附于漢字實用功能而存在的,書法并沒有真正的審美功能。B.從發(fā)展看,漢字字體的演變使書法獲得了獨立發(fā)展的契機,唐宋以后書法美開始出現(xiàn),逐漸成為純粹的藝術。C.從表現(xiàn)看,豎軸、匾額、對聯(lián)等專門供人欣賞的書法樣式的存在,決定了書法的核心就是純粹的藝術美。D.從本質(zhì)看,書法是視覺藝術,書法美正是在漢字“形美”的基礎上,融入創(chuàng)作者情感的藝術升華。7.下列對于漢字與“書法美”關系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漢字和書法美既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又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不可分割,恰當處理兩者的關系是書法藝術本體的根本性問題。B.書法講究形式美,但這里的“形”并非漢字原始客觀的形,而是經(jīng)過藝術升華,寄寓著書法家的生命、情感、心性的形。C.漢字雖然是書法作品的構成部分,但它僅僅是作為表現(xiàn)對象、創(chuàng)作素材出現(xiàn),并不直接關涉書法形式美本身。D.漢字是書法美的基礎,因此先天具有象形性、形式元素豐富性、形體可變性和再塑性以及寓情性等諸多特點。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一項是A.漢字與書法的發(fā)展演化的重疊和交叉,使?jié)h字實用功能與書法藝術美不分,這樣導致了人們認識上的混亂。B.引用蔡邕《筆論》中關于書法的認識,是為了論證“古人對于‘書法美的內(nèi)容’的認識是不曾混亂的”這一觀點。C.漢字字體演變終結后,書法完全脫離漢字的實用功能,逐漸突出藝術審美和情感表達,開始成為純粹的欣賞藝術。D.書法是純粹的藝術,是“為自身而存在的美”,它并非漢字的“附庸美”,這一認識有益于漢字與書法美關系的區(qū)分。參考答案:6.D(A項“書法并沒有真正的審美功能”表述不當,審美功能是存在的,只是屬于漢字社會功能的一部分;B項“開始出現(xiàn)”表述不當;C項“決定了”不合邏輯)7.B(A項“恰當處理兩者的關系是書法藝術的根本性問題”無中生有,原文只是說兩者的關系“涉及到書法藝術本體的根本性問題”;C項“漢字”偷換概念,應為“書寫文本”;D項因果倒置,正是因為漢字漢字先天具有的象形性、形式元素的豐富性、形體的可變性和再塑性以及寓情性等特點,才使其成為書法美的基礎)8.C(“書法完全脫離漢字的實用功能”理解不當,原文說“但在一段時間內(nèi)書法仍然難以脫離文字的實用功能”)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2分)養(yǎng)蘭說(明)陶望齡①會稽多蘭,而閩產(chǎn)者貴。養(yǎng)之之法,喜潤而忌濕,喜澡而畏日,喜風而避寒,如富家軒女,特多態(tài)難奉。予舊嘗聞之,曰他花皆嗜穢而溉,閩蘭獨用茗汁,以為草樹清香無如蘭味,潔者無如茗氣,類相合宜也。②休園中有蘭二盆,溉之如法,然葉日短,色日萃,無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問故,且告以聞??蛧@曰:“誤者子之術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悅人者,百卉也。其所謂甘與芳,子識之乎?奧腐之極,復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龜者,曰龜之靈不食也。篋藏之旬而啟之,龜已幾死。由此言之,凡謂物之有不食者,與草木之有不嗜穢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聞,子之蘭槁,亦后矣?!雹塾杓葰w,不懌,猶謂聞之不妄,術之不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喪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離騷曰:“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狈蚱浯嗳躜滃啃f芳以自貴,余固以憂其難養(yǎng),而不虞其易變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運糞而漬之,遂盛。④萬歷甲午五月廿五日。22.史載:明萬歷歷時48年(公元1573-1620年)。今年也是農(nóng)歷甲午,試問:“萬歷甲午”為公元
年。(1分)23.第②段“且告以聞”中的“聞”具體指
。(用文中話回答)(2分)24.分析文中之“客”講述“捕龜者”一段文字的作用。(2分)25.對第③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我還是認為蘭花難養(yǎng),卻不料它輕易改變了。B.我還是擔心蘭花難養(yǎng),因此不想很快改變它。C.我原本認為蘭花難養(yǎng),因此不想輕易改變它。D.我原本擔心蘭花難養(yǎng),卻不料它很快改變了。26.聯(lián)系實際,說說本文能引發(fā)你怎樣的思考?(4分)參考答案:22.(1分)1594年23.(2分)“他花皆嗜穢而溉,閩蘭獨用茗汁”。24.(2分)用類比的方法,闡明動物不吃東西,就像草木不喜泥土糞水一樣,都是胡說。25.(3分)D26.(4分)人們眼中有貴賤之分的植物,其實都是需要糞水的澆灌,才能長得茂盛。就像人一樣,不管富貴貧賤,都得吃喝拉撒,都得經(jīng)過生老病死的過程,都得遵循規(guī)律。譯文:會稽有很多蘭花,而福建產(chǎn)出的最為貴重。培養(yǎng)它的方法,要濕潤卻又不能太濕,要稍微干燥卻不能暴曬,要通風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小姐,姿態(tài)多卻很難奉養(yǎng)。我曾經(jīng)聽說過這種花,說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歡在污穢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長,只有福建的蘭花要用茶水,像草樹的清香,不像蘭花的氣味,清潔沒有茶的氣味,大概是這樣。在園中養(yǎng)了兩盆,按照方法灌溉,但葉子卻越來越短,顏色越來越憔悴,快要枯死了。而其他人家的蘭花卻繁茂長了很多花。我向他詢問緣故,將我聽到的都告訴了他。他感嘆說:“耽誤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谷。因為美麗而取悅人的,是百花。這里所說的香甜和美麗,你知道是什么嗎?化腐朽為神奇,萬物都是一樣。曾經(jīng)有一個人捕到一只龜,說龜有靈性不吃東西。于是用盒子裝起來,十幾天后拿出來看,龜就要死了。由此看來,凡是所謂有動物不吃東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說。你相信你所聽到的,那么你的蘭花枯萎,也是理所當然?!蔽一厝ズ?,不高興,還認為聽到的沒錯,方法沒有錯。然后懷疑說:“萬物一定有時間久了就改變它的本性,失去它原來的要求的,并且不被人知道的。離騷上說:‘蘭芷變得不芳香了,荃蕙變成了茅草?!碧m花以脆弱芳香而嬌貴,我還是認為它難養(yǎng),相信它改變了。哎!于是讓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糞水澆灌,于是蘭花茂盛了。寫于歷甲午五月廿五日。5.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先生姓朱,諱筠,字竹君,順天大興人。九歲入都,十三歲通《五經(jīng)》,有文名。先生少英異,至性過人,與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為鉅公契賞。及丁父憂,服闕,不肯出仕,欲為名山大川之游。會文正公入覲,上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謂弟曰:“汝敗我雅興矣?!毕壬詾榻?jīng)學本于文字訓詁,刊布許氏《說文》于安徽以教士。復奏請采錄《永樂大典》逸書,上覽奏,異之,乃命開四庫全書館,御制詩以紀其事。又以《十三經(jīng)》文字傳寫訛舛。奏請仿漢熙平、唐開成故事,擇儒臣校正,立石太學,奉諭緩辦,因著《十三經(jīng)文字同異》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閩之士聞緒言余論,始知講求根柢之學,四海好學能文者,俱慕從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觀察念孫諸人,深于經(jīng)術訓詁之學,未遇時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時,蓋自先生發(fā)之。先生剛腸疾惡。俗流不敢至其門,寒酸有一善,譽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載酒問字者,車轍斷衢路;所至之處,從游百數(shù)十人。既資深望重,則大言翰林以讀書立品為職,不能趨謁勢要。其督學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紱等,祠其主于鄉(xiāng)賢,以助樸學之士。在福建,與弟珪相代,一時傳為盛事,而閩士攀轅走送者,數(shù)百里不絕。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內(nèi)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賞契者,故世稱據(jù)經(jīng)好古之士為“朱派”云。先生窮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謂可證佐經(jīng)史。為文仿遷、固,尤長于敘事。書法參通六書,有隋以前體格。藏書萬卷,坐客常滿,談辨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攬勝,都人士傳誦吟詠,至今不輟。(節(jié)選自孫星衍《朱先生筠行狀》)先生為人坦無城府,內(nèi)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稱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過轍掩覆之,后進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嘗無客,與客飲酒談笑窮日夜,而博聞強識不衰。時于其閑屬文,其文才氣奇橫,于毅力事物情態(tài)無不包,所欲言者無不盡。為學使時,遇教官諸生賢者,親若同輩,勸人為學先識字,語意殷勤,去而人愛思之。所欲著書未就,有詩文集若干卷。(節(jié)選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別傳》)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復奏請采錄《永樂大典》逸書
逸:散失B.勸人為學先識字,語意殷勤
殷勤:周到C.未遇時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D.奏請仿漢熙平、唐開成故事
故事:舊例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A.
乃不敢引疾
B.
御制詩以紀其事臣乃敢上壁
日削月割,以趨于亡C.
四海好學能文者
D.
去而人愛思之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臨清流而賦詩8.用四字詞語概括朱筠的形象特點。(3分)9.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先生以為經(jīng)學本于文字訓詁,刊布許氏《說文》于安徽以教士。(2)既資深望重,則大言翰林以讀書立品為職,不能趨謁勢要。(3)其文才氣奇橫,于義理事物情態(tài)無不包,所欲言者無不盡。參考答案:6.【考查方向】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級(識記)。7.【答案】B【考查方向】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B項“殷勤”應解釋為“情意深厚”、“懇切叮囑”。該詞意在《長恨歌》“臨別殷勤重寄詞”中得到體現(xiàn)。8.【答案】A【考查方向】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解析】A項中“乃”均解釋為“才”;B項中第一句“以”解釋為“來”,表目的,第二句“以”表示順承關系;C項第一句中的“者”表示人,第二句中“者”為助詞,和后句中的“也”構成判斷語氣;D項第一句“而”表示轉(zhuǎn)折關系,第二句“而”表示順承關系。9.【答案】才智過人,淡泊名利
傾心學問,推進學術
興趣廣泛,豪爽好客【考查方向】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解析】朱筠才智過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時即通曉《五經(jīng)》,以善寫文章著名,深得賞識;志趣超脫,不汲汲于仕途。朱筠傾心學問,推進學術。他倡導整理文化典籍并身體力行;重視文字訓詁之學,對當時學人產(chǎn)生深遠影響。朱筠興趣廣泛,豪爽好客。他愛好金石書法、藏書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滿,飲酒論學終日不輟。10.【答案】(1)先生認為經(jīng)學以文字訓詁為基礎,便在安徽印刷發(fā)行許慎的《說文》來教育讀書人。(2)在資歷老、聲望高以后,他大力提倡文人學士把讀書和培養(yǎng)品德作為本分,不能趨附巴結權貴。(3)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氣勢豪放,在義理、事物、情態(tài)方面無所不包,想要說的都能透徹地表達出來?!究疾榉较颉勘绢}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窘馕觥浚?)關鍵詞“以為”:認為,“刊布許氏《說文》于安徽”,該句為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于安徽刊布許氏《說文》”。(2)關鍵詞“既”:在……以后,“言”:倡導。(3)關鍵詞“才氣奇橫”:才能和氣勢奇特奔放,“所欲言者”:所字結構,想要說的?!緟⒖甲g文】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北京大興人。九歲進入京城,十三歲通曉《五經(jīng)》,以會寫文章而出名。先生年少時才智超群,神采絕俗,天賦的卓絕的品性超過一般人。和他的弟弟文正公石君珪,都以會寫文章而出名,被鉅公賞識。等到父親死后回家守孝,守孝期滿,不肯出仕,想游覽名山大川。適逢文正公入宮拜見皇上,皇上詢問到先生,先生才不敢又生病為理由引退,對他的弟弟說:“你敗壞了我的雅興啊?!毕壬J為經(jīng)學應以文字訓詁為基礎,(便)在安徽印刷發(fā)行許慎的《說文解字》來教育讀書人。又上奏請采集抄錄《永樂大典》散失的書,皇上看到奏章,以之為異,于是命令打開四庫全書館,親自寫了詩來紀念這件事。又因為《十三經(jīng)》文字傳寫有錯誤。上奏請求仿照漢朝熙平年間、唐朝開成年間先例,選擇儒臣校正,在太學立石碑,接受皇帝口諭暫緩辦理,于是寫了《十三經(jīng)文字同異》若干卷在家里藏者。于是皖、閩的讀書人聞已發(fā)未盡、識見廣博的言論,才知道講求根本的學問,天下好學能寫文章的人,都仰慕跟隨先生游學。而戴征君震、王觀察念孫這些人,對于經(jīng)術訓詁之學研究很深,沒得志時都在先生幕府,最后因為撰述文章在當時聞名,大概是從先生這里引起的。
先生剛強痛恨壞人。庸俗的人不敢進他門,窮人有一點好處,他就贊不絕口。他在京城,拉著酒向他問字的,車轍都在大路斷了;所到之處,跟隨他游學的有數(shù)十上百人。在資歷老、聲望高以后,(他)大力倡導文人學士應把讀書和培養(yǎng)品德作為本分,不能趨附巴結權貴。其在安徽督學,旌表婺源原來的讀書人江永、汪紱等,在鄉(xiāng)賢祠祭祀他們的靈位,來勉勵質(zhì)樸好學的士人。在福建,和弟弟朱珪相繼任職,一時傳為盛事,而福建攀著車轅挽留他跑著送他的士人,數(shù)百里不斷絕。后來文正公主持文教,天下的名流都因為暗中尋找提拔的,多是先生贊賞意氣相投的,故世人稱考據(jù)經(jīng)書喜歡古代的事物的士人是“朱派”。先生整年考古,又喜歡金石文字,說這些可以可證佐經(jīng)史。寫文章模仿司馬遷、班固,尤其擅長敘事。書法領悟通曉六書,有隋以前的體制格局。藏書萬卷,坐客常滿,談辨傾倒一世。所到的著名山川,搜尋奇特的東西欣賞美麗的景色,京城的人士傳誦吟詠,至今不停止。
(節(jié)選自孫星衍《朱先生筠行狀》)先生為人坦蕩沒有城府,在家與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稱贊別人的好處,唯恐沒有說到極致;若有過錯,就總是掩飾。后進之士多因他的稱許而得名。先生房中從早到晚不曾沒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飲酒談笑,博學強記卻不衰減。還時常在這期間寫文章。他的文章才氣新奇豪放,對于義理、事務、情態(tài),無不具備,想要說的話無不窮盡。當學政時,遇到那些賢能的教官和生員,跟他們說話談論就好像同輩人一樣,勸別人為學要先從識字開始,語意誠懇殷勤,離去之后人們都愛戴思念他。他想要寫的書都沒有寫成,有詩文集合若干卷。
【解析】略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①曾鞏談者謂南越偏且遠,其風氣與中州②異。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車船未行,輒已屈指計歸日。又咸小其官,以為不足事。其逆自為慮如此,故其至皆傾搖解弛,無憂且勤之心。其習俗從古而爾不然何自越與中國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撫循其民者不過數(shù)人邪?故越與閩、蜀,始俱為夷,閩、蜀皆已變,而越獨尚陋,豈其俗不可更與?蓋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彼不知由京師而之越,水陸之道皆安行,非若閩溪、峽江、蜀棧之不測。則均之吏于遠,此非獨優(yōu)歟?其風氣吾所諳之,與中州亦不甚異。起居不違其節(jié),未嘗有疾。茍違節(jié),雖中州寧能不生疾邪?其物產(chǎn)之美,果有荔子、龍眼、蕉、柑、橄欖,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屬,食有海之百物,累歲之酒醋,皆絕于天下。人少斗訟,喜嬉樂。吏者唯其無久居之心,故謂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古之人為一鄉(xiāng)一縣,其德義惠愛尚足以薰蒸漸澤,今大者專一州,豈當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說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為越人滌其陋俗而驅(qū)于治,居閩、蜀上。無不幸之嘆,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則其美之巨細可知也。然非其材之穎然邁于眾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穎然邁于眾人,能行吾說者,李材叔而已。材叔又與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薦者為縣,入秘書省,為著作佐郎。今材叔為柳州,公翊為象州,皆同時,材又相若也。則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勢之便,可勝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賀也夫!
(選自《曾鞏集?卷四》)【注】①李材叔:名獻卿。②中州:中原地區(qū),黃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稱。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非若閩溪、峽江、蜀棧之不測
測:預料B.則均之吏于遠
吏:官吏C.其事出千余年之表
表:年表D.予知其材之穎然邁于眾人
穎:出眾10.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A.談者謂南越偏且遠
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B.閩、蜀皆已變,而越獨尚陋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C.彼不知由京師而之越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D.則其美之巨細可知也。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11、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其習俗從古/而爾不然/何自越與中國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撫循/其民者不過數(shù)人邪?B.其習俗從古/而爾不然/何自越與中國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撫循其民者/不過數(shù)人邪?C.其習俗從古而爾/不然/何自越與中國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撫循其民者/不過數(shù)人邪?D.其習俗從古而爾/不然/何自越與中國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撫循/其民者不過數(shù)人邪?12.下列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作者揭露自古以來官場對南越的偏見,感慨越人的不幸,并認為南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偏遠鄙陋。B.南越交通便利,風俗氣候與中原相近,只是人們不愿久居,才傳言說那里落后。C.古人治理鄉(xiāng)縣,能夠以道德仁愛來教化百姓,無論治理之地是大是小,都應當如此。D.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黃庭堅、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fā)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13.把文中劃橫線的兩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其逆自為慮如此,故其至皆傾搖解弛,無憂且勤之心。(4分)(2)令其得吾說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為越人滌其陋俗而驅(qū)于治,居閩、蜀上。(6分)參考答案:9.答案:B
考查對文言實詞詞義的理解能力。理解B做官,應是名詞用作動詞。10.答案:D項??疾閷ξ难蕴撛~詞義的理解能力。理解B解析:A項連詞,表并列,又;B項連詞,表轉(zhuǎn)折;C項動詞,去、往;D項不同,第一個連詞,表假設,譯為那么,第二個連詞,表并列,譯為就。)11.答案;C項??疾槲难晕臄嗑?。能力層級為B級解析:其習俗從古而爾,不然,何自越與中國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撫循其民者,不過數(shù)人邪?技巧通讀文段明大意;實詞、句法多聯(lián)系;借助虛詞定首位;句式、活用要明確;文史知識不容忽視。12.答案:C項??疾榉治龈爬ㄗ髡咴谖闹械挠^點態(tài)度的能力以及文學常識的積累。分析綜合能力C、識記A解析:A項,文中作者將南越的落后歸罪于吏者,“蓋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B項,不是交通便利,只是雖“偏且遠”但“水陸之道皆安行”;不是“人們”不愿久居,而是官員。D項,不是黃庭堅,是王安石。13、答案:(1)他們預先替自己考慮到這樣的地步,所以他們到任后,全都動搖懈怠,沒有憂慮民生和勤勉辦事的心思。(主要得分點:逆,預先;自為,為自,替自己;傾搖,動遙;解弛,通懈,松懈,松馳。)(2)如果他們能得知我的主張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有長期供職(或長期居住)的想法,又不認為官職小,替南越百姓蕩滌不好的習俗,引導他們達到文明開化,超過福建、四川。(主要得分點:令,如果,假設;得,得知、明白、聽聞、獲悉;小,認為小,輕視,把它看得低一等;滌,蕩滌,洗刷,改變;驅(qū),引導;居……上,處在……之上,超過,超越。)
考查對淺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及語言表達B【參考譯文】一般人都說南越偏僻又遙遠,那里的風俗習慣與中原不一相同。所以派去做官的人都不打算長期在那里供職,往往車船還沒出發(fā),就已經(jīng)扳著手指頭在計算返回的日期。他們又都嫌那里的官職小,認為不值得認真去做。他們預先替自己考慮到這樣的地步,所以他們到任后,全都動搖懈怠,沒有憂慮民生和勤勉辦事的心思。這種風氣自古以來就這樣,若不是這樣,為什么從南越同中原地區(qū)交往以來已經(jīng)一千多年了,但是說得上能夠安撫那里百姓的官員,不超過幾個人呢?所以南越同福建、四川一樣,最初都是蠻夷之地,福建、四川都已經(jīng)變先進了,而唯獨南越這么不開化,難道那里的風俗不能改變嗎?大概是因為官員沒能盡到治理教化的心意啊!唉!這也是南越百姓的不幸啊。那些到南越做官的人不知道從京師開封去到南越,水上陸上的道路都能安全行走,不像福建的溪流、三峽一段的長江、四川的棧道危險難料,那么同樣是到遠地做官,南越這里不是特別優(yōu)越嗎?那里的風俗氣候是我熟悉的,同中原相比也不是差別很大。日常生活不違背季節(jié),就不會生病。如果違背了節(jié)候,即使在中原地區(qū)難道能不生病嗎?南越物產(chǎn)豐饒,果物有荔枝、龍眼、香蕉、柑橘、橄欖;花卉有素馨、山丹、含笑等種類,食品有海中的各種物產(chǎn),陳年的酒醋,都在全天下絕無僅有。那兒的人很少爭斗打官司,喜好嬉戲娛樂。官員只因為沒有長期供職(或長期居住)的心思,所以就說這地方呆不得。如果他們有長期供職的心思,還有什么做不了的呢?古代的官員治理一鄉(xiāng)一縣,他們的道德、仁義、恩惠、慈愛還足以熏陶感染本地百姓(改變那里的習氣),現(xiàn)在統(tǒng)轄范圍大的官員獨自掌管一州,難道應當認為官小而不認真做事呢?如果他們能得知我的主張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有長期供職(或長期居?。┑南敕?又不認為官職小,就能為南越百姓蕩滌不好的習俗,引導他們達到文明開化,超過福建、四川。使南越百姓沒有不幸的慨嘆,他們的事業(yè)就超過了一千多年的歷史,那么他們壯美的政績是大是小便可以知道了。但是,不是才干出眾超過常人的人是不能做到的。在南方做官的人太多了,我知道的才干出眾超過常人,又能夠?qū)嵺`我主張的人,只有李材叔罷了。李材叔早年與他的兄長李公翊在同一年出仕做官,因為他人推薦而出任縣令,入秘書省擔當著作佐郎。現(xiàn)在李材叔出任柳州知州,李公翊出任象州知州,都是同一時間,才干又相當。這樣看來,二州相互交流他們的治政措施,那施政的迅速,情勢的便利,可以說得完的嗎!這真是南越百姓的幸運啊!這真是可喜可賀的事啊!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圖反映了我國15年來農(nóng)村人口城鎮(zhèn)化變化情況,請概括出圖中兩條主要信息,要求內(nèi)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每條不超過30字。(6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視臺演員服務心得
- 廣告行業(yè)美工工作技能總結
- 酒店服務員工作總結
- 跨學科教學與合作學習方案計劃
- 行業(yè)新品介紹總結
- 化工行業(yè)原料使用技術培訓總結
- 娛樂行業(yè)演藝表演培訓總結
- 體育館服務員的工作總結
- 酒店行業(yè)的衛(wèi)生管理
- 《漁藥使用及安全》課件
- 商務接待禮儀流程
- 護理不良事件用藥錯誤講課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全冊教學設計
- 2024北京大興區(qū)初三(上)期末化學試卷及答案
- 媒體與新聞法律法規(guī)法律意識與職業(yè)素養(yǎng)
- 推土機-推土機構造與原理
- 九年級化學課程綱要
- 國家開放大學2023年7月期末統(tǒng)一試《22064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開放???/a>
- 臥式單面多軸鉆孔組合機床動力滑臺液壓系統(tǒng)
- Pcr室危險評估報告
- 生姜高產(chǎn)種植技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