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第二版)》課件第十一章 文本分析法_第1頁
《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第二版)》課件第十一章 文本分析法_第2頁
《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第二版)》課件第十一章 文本分析法_第3頁
《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第二版)》課件第十一章 文本分析法_第4頁
《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第二版)》課件第十一章 文本分析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指導跟量化的內容分析法相對應,研究媒介內容的另一種常見方法是文本分析法,這是一種質化研究方法,其中包含若干研究傳統(tǒng)。本章將介紹在媒介研究里比較常見的四種:符號學、精神分析、話語分析和框架分析。目錄第一節(jié)文本分析法在大眾傳播研究中的應用第二節(jié)文本分析法的特點第三節(jié)符號學第四節(jié)精神分析第五節(jié)框架分析第六節(jié)話語分析第一節(jié)文本分析法在大眾傳播研究中的應用

文本分析的理論資源來自闡釋學和人文主義。早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學者就已經開始進行文學批評,后來逐漸發(fā)展到電影批評領域,其研究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文學作品和電影的價值,使得其他人也能夠欣賞和理解文學作品和電影的內容。目前,在大學體制內,文學院和電影學院被視為人文學科,它們所依賴的研究方法主要還是文本分析。第一節(jié)文本分析法在大眾傳播研究中的應用

20世紀70年代,歐美女性運動蓬勃展開,女性主義者們運用精神分析理論和符號學方法研究媒介內容,批判媒介內容貶低女性、不重視女性、歪曲女性形象,《銀幕》(Screen)雜志曾經刊登了大量從女性主義角度出發(fā)的電影研究文章。與此同時,其他批判學派也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新聞文本所潛藏的意識形態(tài)要素。進入20世紀80年代,文本分析法的研究對象從電視新聞、照片、期刊等擴展到了流行文化領域,流行音樂、暢銷書、肥皂劇、綜藝節(jié)目、脫口秀、真人秀等大眾文化的各種形式,都是文本分析的研究對象。第二節(jié)文本分析法的特點

文本分析法是研究媒體內容的多種方法的總稱,它包含多個理論流派和思想資源,并無統(tǒng)一的操作程序。一般來說,它是研究者用來描述和解釋媒介訊息的一種研究方法,側重于描述文本的內容、結構和功能,解釋深層的潛在意義,一般很少使用數(shù)字和統(tǒng)計手段來呈現(xiàn)研究結果。用文本分析法研究媒介內容,也經常被稱為“解讀”媒介內容。一、文本分析法的特點文本分析法采用個案研究,樣本量少,代表性低,不能從個案推斷總體,也不能統(tǒng)計特定意義在某個時期內所出現(xiàn)的頻率和變化趨勢,跟能夠處理大樣本的內容分析法相比較,其研究結果的外在效度(推廣性)不高,而外在效度相對較高正是內容分析法的優(yōu)勢之一。如果研究者只能獲得很少的研究樣本或者研究對象的總體規(guī)模較小,比如研究張藝謀電影、金庸武俠小說、黃霑音樂作品等,那么文本分析法可能比內容分析法更加合適。一、文本分析法的特點文本分析法強調對媒介內容的深入理解,它的優(yōu)勢在于獲得深入的隱含的意義,而內容分析法可以采用概率抽樣和統(tǒng)計手段,只能獲得表面的外在的意義。因此,如果研究目的在于理解和解釋媒介內容,而不在于推斷這種現(xiàn)象是否在另一個時空條件下也會出現(xiàn),即重視內在效度而非外在效度,那么文本分析法也更加合適。二、文本分析里的研究者一方面,研究者就是它的研究工具,這對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文字駕馭和表達能力強、感受力領悟力強、思辨能力突出、認識深刻,等等。另一方面,研究者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極大地影響了分析結果。三、文本分析的基本概念——文本一般地,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上來區(qū)分“文本”這一概念:首先,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將文本視為被寫出來的語言。更寬泛的定義認為,文本是被寫出來的或者被說出來的語言。最后,在文化研究里,文本不一定是語言性的,任何文化現(xiàn)實。三、文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再現(xiàn)

這個概念經常跟符號(sign)和意義(meaning)聯(lián)系在一起。在媒介研究里,它指的是把各種符號組合在一起,提供可供理解的意義的一個過程(作為動詞的再現(xiàn)),也指這一過程的結果(作為名詞的再現(xiàn))。媒介再現(xiàn)的對象無所不包,可以是個別人物和社會群體,可以是家庭、組織和國家,可以是情感和觀念(如喜愛和仇恨),可以是客觀事物和現(xiàn)象(如災害和自然世界),還可以是抽象概念(如階級、性別和集體主義)。三、文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刻板印象

在李普曼那里,刻板印象是人們對另一群體成員的簡單化、固定化看法,而且伴隨著道德評價和喜惡情緒,但是,這種看法和評價也許跟真實情況不完全相符。他本人認為刻板印象具備積極和消極功能,是一個中性詞。第三節(jié)符號學20世紀初,索緒爾(FerdinanddeSaussure,1857—1913)在瑞士、皮爾士(CharlesSaundersPeirce,1839—1914)在美國,分別創(chuàng)立了現(xiàn)代符號學。20世紀60年代,伴隨結構主義思潮的興起和盛行,許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開始關注符號。直至20世紀70年代,符號學成為最流行的文本分析方法。一、符號、符號學和大眾傳播研究符號就是代表某種事物或思想的記號或標志。它具有三個要素:符號的形式、被符號所指涉的對象,以及人們提供的對符號意義的解釋。一、符號、符號學和大眾傳播研究符號學是研究符號的學科。各種形式的符號都是它的研究對象,如文字、圖像、交通信號、花朵、音樂、醫(yī)療符號等。在英文里,“semiology”和“semiotics”都表示符號學,意思相同,唯一的差別在于,前者由語言學家索緒爾創(chuàng)造,后者由哲學家皮爾士首先使用。皮爾士將符號區(qū)分為三種:肖像(icon)、指標(index)和象征(symbol)二、基本概念1.符號=能指+所指索緒爾認為,符號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物理層面可以感受到的聲音和圖像,即能指(signifier);另一個是這種聲音和圖像帶來的心理層面所感受到的概念,即所指(signified)。就像一張紙的正反面一樣,能指和所指密不可分,構成了符號。能指和所指之間的關系由約定俗成的習慣來決定,個人需要經過學習才能了解這種關系。二、基本概念2.直軸組合和橫軸組合索緒爾認為,不同的符號可以通過直軸和橫軸兩種方式組合起來。直軸組合就是從一組有著相似性的符號之間進行選擇。橫軸組合是將若干符號按照某種規(guī)則組織起來。二、基本概念2.直軸組合和橫軸組合當我們看到一種符號組合的時候,我們只能夠看到橫軸組合,卻看不到直軸組合,也就是說,我們能夠看到一個人從頭到腳穿了哪些衣服,卻不知道他從哪些外套里選擇了現(xiàn)在穿的那件外套,我們需要調動自己的聯(lián)想,才能發(fā)現(xiàn)這個人選擇外套的種類。直軸組合是藏而不露的,分析文本的直軸組合,就是從中找出隱藏的對立模式,也就是二元對立模式,包括使用了哪些符號,沒有使用哪些符號。二、基本概念3.隱喻和轉喻符號的隱含義經常通過隱喻和轉喻兩種手法表現(xiàn)。隱喻(metaphor)是利用兩個符號之間的相似性。轉喻(metonymy)是以聯(lián)想為基礎在兩個符號之間建立關系的一種手段。三、明示義、隱含義和神話分析法國學者羅蘭·巴爾特將索緒爾的符號概念放入文化之中來考察,認為符號有兩個層面的意義,即明示義(denotation,又譯成外顯意義)和隱含義(connotation,又譯成潛在意義)。前者是符號外在的明顯意義,后者是符號在其所依托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中的引申意義。巴爾特稱明示義和隱含義是表意順序(ordersofsignification)的第一層面,神話(myth)是第二層面。四、符號學方法的分析步驟第一,文本里都出現(xiàn)了哪些符號?盡可能多地列舉它們。第二,文本里的符號如何組合在一起?第三,文本里的符號采用了哪些手法而被聯(lián)系在一起?第四節(jié)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由奧地利精神病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chuàng)立,它是一種理論,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心理治療技術,重要學者還包括榮格和拉康等人。在《傳播學史》一書中,羅杰斯認為,弗洛伊德是19世紀三個最偉大的社會理論家之一(另兩位是馬克思和達爾文)。精神分析直接影響了傳播學奠基人拉斯韋爾、霍夫蘭和法蘭克福學派。一、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精神分析理論1.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分成三個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原始的自己,以快樂為原則行事,包含生存所需要的欲望和沖動。超我是遵守道德規(guī)范的“我”,它按照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來約束、監(jiān)督和懲罰本我。自我是社會現(xiàn)實里所體現(xiàn)出的“我”,它在本我和超我之間調和,滿足“本我”的要求(使自己快樂),同時遵守“超我”所要求的規(guī)范(使自己沒有負罪感)。一、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精神分析理論2.集體無意識(nonconscious)和原型(archetype)榮格將人格結構分成三個部分: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作為人格的最外層,意識就是我們所能夠察覺到的思維、情緒和記憶等。個人無意識相當于弗洛伊德所說的前意識,包括被自我遺忘的記憶、不被自我承認的經驗和個人無法意識到的其他心理活動,榮格把弗洛伊德所說的戀母情結放入這一層。集體無意識是榮格最獨特的概念之一,它是通過遺傳而塑造的心靈經驗,反映了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的集體經驗。一、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精神分析理論2.集體無意識(nonconscious)和原型(archetype)夢、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總是充滿了一些普遍主題,這些普遍主題是集體無意識的內容,榮格稱之為原型。原型具有概括力,每個原型的細節(jié)也許不同,但它的核心意義基本相同。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和媒介研究拉康提出,嬰兒在6至18個月這段時間內,經歷了一個鏡像階段,之后才進入弗洛伊德所說的俄狄浦斯階段。剛開始,嬰兒認為鏡子里的是他人,后來才認識到鏡子里的就是自己。在這個階段,嬰兒首次充分認識到自我,而在此之前,嬰兒還沒有確立“自我”意識。從鏡像階段開始,嬰兒就確立了“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對立,換句話說,嬰兒只有通過鏡子認識到了“他人是誰”,才能夠意識到“自己是誰”?!八恕钡哪抗庖彩菋雰赫J識“自我”的一面鏡子,“他人”不斷地向“自我”發(fā)出約束信號。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和媒介研究從弗洛伊德到拉康,都在談論一個主題,即“主體”(subject)如何形成。更進一步,穆爾維提出,觀眾觀看電影所獲得的快感結構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主動的觀看癖,通過眼睛獲得弗洛伊德所說的性沖動本能,從而享受快感;第二個方面是自我對所看到的銀幕形象產生認同,通過分享銀幕形象的經驗而獲得滿足。精神分析理論所受的主要批評在于它不可被證偽,它屬于超經驗范疇的理論,因而經驗層面的分析無法驗證該理論正確或錯誤。精神分析理論:

精神分析理論是解釋性的理論,以個案研究為主,這使得媒介研究里的精神分析通常采用質化文本分析方法。精神分析主要應用于文學批評、電影研究、電視研究、廣告研究等領域,很少分析平面媒體的內容,這主要是因為,比起單純用文字再現(xiàn)的媒介內容,多種渠道(畫面、聲音、文字等)再現(xiàn)的媒介內容會提供更多的資料供精神分析揭示其深層意義。第五節(jié)框架分析

戈夫曼將框架定義為人們用來認識和解釋社會生活經驗的一種認知結構,它“能夠使它的使用者定位、感知、確定和標簽那些看似無窮多的具體事實(occurrences)”。社會事件混亂無序,個人總是尋求確定性,將混亂變得有序,將復雜變得簡單,而個人能力和認識都極其有限,我們總是依靠過去經驗形成的那套主觀認知框架來組織自己的社會生活,調整行動,賦予行為意義,因此,框架是個人將社會生活經驗轉變?yōu)橹饔^認知的重要依據。對“框架”的進一步解釋:戈夫曼提出,框架源自過去的經驗,同時其形成又受到社會和文化的影響??蚣懿⒎鞘庆o止的,而是處于永不停止的變動之中。吉特林發(fā)展了戈夫曼的概念,提出了更明確的定義:框架就是“關于存在著什么、發(fā)生了什么和有什么意義這些問題上進行選擇、強調和表現(xiàn)時所使用的準則”。潘和科斯克總結了框架分析的兩個研究角度:社會學和心理學角度。一、框架分析和傳播內容研究邵弗勒將框架研究分成相關聯(lián)的四個領域:第一,框架建立,即在各種社會壓力之下,媒體框架如何被建構。第二,框架設置,即媒體框架如何影響了受眾框架。第三,個人層面的框選效果,即受眾框架如何影響了受眾的態(tài)度和行為。第四,將記者視為受眾中的一員,他們的態(tài)度和行為又怎樣影響了建立框架時所使用的策略。媒體框架的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第一,媒體框架在宏觀結構層面上主要回答“這是什么”,即有關新聞主題的問題。第二,中級結構層面包括主要新聞事件的內容、整個新聞事件的進程、新聞事件的結果和影響、對新聞事件的評價和態(tài)度等。第三,在微觀結構層面上,研究者關注的是新聞報道的語言和修辭,包括用什么字眼來描述人物、用什么語氣來敘述事件的過程。第六節(jié)話語分析

話語分析(discourseanalysis)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修辭學,無論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還是中國的鬼谷子,都重視語言修辭在日常交往中的作用。但是,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后,作為一個交叉學科,話語分析才發(fā)展起來,跟其他學科——如語言學、詩學、符號學、語用學、社會學等——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一、話語概念

“話語”的概念相當復雜,在媒介研究領域內,最初它被看成是跟書寫的文本相對應的、被說出來的語言,后來有人認為它是說出來和寫出來的語言,有人認為它是作者與文本之間、讀者與文本之間所發(fā)生的互動等。在最基本的意義上,話語就是說話、對話和討論。一、話語概念自??轮螅鞣N關于話語的定義都強調:第一,話語是處于特定情境之中的一個文本,能夠從經驗上被描述出來;第二,話語是一種實踐和一種活動,話語生產和消費過程里存在著某些固定規(guī)則,這些固定規(guī)則體現(xiàn)了社會關系和結構,即話語具有物質性;第三,話語能夠傳播信息,使得不同主體之間能夠交流。二、范戴克的話語分析

范戴克認為,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有權有勢的人控制和把持了話語,他們能夠確定話語的主題、文體和表達方式,因此,話語體現(xiàn)了社會權力結構。新聞報道是特定社會情境(context)下的產物,是日常生活里最常見的、公開的話語,影響力大,流行性強,關注新聞話語,其目的在于不僅描述新聞文本的內容結構,也要揭示新聞話語與社會情境和社會結構之間的聯(lián)系。范戴克的話語分析帶有很強的社會語言學和心理學色彩。三、費爾克拉夫的批判性話語分析

英國語言學家費爾克拉夫(NormanFairclough)提倡的是“社會取向的話語分析”。他的視野更加寬闊一些,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他所提倡的“批判性話語分析”將新聞話語與社會結構聯(lián)系起來,重視社會權力如何在特定的社會情境中通過話語得到再現(xiàn)、掩蓋、認可和修改。如他自己所說:“我的目的不在于研究真相的問題,而在于研究說出真相的人以及作為一種行為的講述真相的活動。費爾克拉夫的批判性話語分析框架:第一,文本,即被說出來或寫出來的語言;第二,話語實踐,即話語生產、傳播和消費的過程;第三,社會文化實踐,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