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資格考試新聞基礎知識模擬試題_第1頁
全國資格考試新聞基礎知識模擬試題_第2頁
全國資格考試新聞基礎知識模擬試題_第3頁
全國資格考試新聞基礎知識模擬試題_第4頁
全國資格考試新聞基礎知識模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資格考試模擬試題-新聞基礎(1)一、選擇題(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可以填入橫線處的最佳選項,每題2分,共36分)

1.【】新聞活動最早出現(xiàn)于。

A、原始社會B、奴隸社會C、封建社會D、資本主義社會

2.【】“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边@一定義的提出者是。

A、徐寶璜B、李大釗C、陸定一D、范長江

3.【】新聞工作者準確迅速地識別新聞事實的能力,稱為。

A、政治敏感B、新聞敏感C、新聞價值D、新聞線索

4.【】新聞事業(yè)在本質上屬于。

A、生產(chǎn)力B、經(jīng)濟基礎C、政權機關D、意識形態(tài)

5.【】??怂箯V播公司屬所有。

A、時代華納B、維亞康姆C、貝塔斯曼D、新聞集團

6.【】當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是。

A、堅持黨性原則B、堅持正確輿論導向C、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D、堅持政治家辦報

7.【】輿論監(jiān)督是社會的“排氣閥”。這指的是輿論監(jiān)督的功能。

A、監(jiān)測環(huán)境B、社會調節(jié)C、社會控制D、社會制衡

8.【】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A、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B、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

C、社會效益第一,社會效益及經(jīng)濟效益統(tǒng)一

D、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tǒng)領新聞宣傳工作

9.【】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現(xiàn)在每天使用種語言進行廣播。

A、17B、38C、43D、63

10.【】“報喜不報憂”,實質上是一種。

A、正面宣傳B、鼓動性宣傳C、片面性宣傳D、指導性宣傳

11.【】我國第一部新聞采訪學專著《實際應用新聞學》的作者是。

A、徐寶璜B、邵飄萍C、黃遠生D、鄒韜奮

12.【】在我國,新聞真實性的完整含義,應該理解為。

A、事實為政治服務B、本質真實C、現(xiàn)象真實D、現(xiàn)象真實及本質真實的一致

13.【】在當代信息社會,通常所稱的大眾傳播媒介,應包括。

A、報紙、雜志、書籍、廣播、電視、電影B、報紙、廣播、電視、通訊社

C、報紙、廣播、電視、攝影、通訊社D、報紙、廣播、通訊社、特稿供應社、電視

14.【】中國共產(chǎn)黨出版的第一份日報是。

A、《熱血日報》B、《人民日報》C、《新華日報》D、《解放日報》

15.【】1947年在解放區(qū)發(fā)起反“客里空”運動的報紙是。

A、《解放日報》B、《人民日報》C、《群眾日報》D、《晉綏日報》

16.【】新聞機構最主要的活動內(nèi)容是。

A、進行政治宣傳B、服務社會生活C、提供文化娛樂D、傳播新聞信息

17.【】新華通訊社是。

A、政黨通訊社B、國家通訊社C、商業(yè)通訊社D、民間通訊社

18.【】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第一次新聞改革是在年。

A、1942B、1948C、1950D、1956

二、簡答題(列出要點即可,每小題8分,共24分)

19.簡述范長江的新聞活動。

20.簡述《中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職業(yè)道德準則》的基本內(nèi)容。

21.簡述正面宣傳及新聞批評的關系。

三、辨析題(先判斷正誤,然后說明理由,每小題12分,共24分)

22新聞報道要堅持客觀性原則,就不能有傾向性。

23新聞自由是具體的、相對的、有階級性的。

四、論述題(16分)

24論述新聞工作的“三貼近”原則。

——————————————————

《新聞基礎知識》模擬試題(一)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6分)

123456789

ACBDDABAC

101112131415161718

CBDAADDBA

二、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9、簡述范長江的新聞活動。

答:(1)范長江是我國著名記者、報刊活動家、新聞工作領導人,一生著作收入《范長江新聞文集》。(2分)

(2)1935年7月,以《大公報》特約通訊員身份,從成都出發(fā),開始西北地區(qū)考察旅行,歷時10個月,足跡涉及川、陜、青、甘、內(nèi)蒙廣大地區(qū),行程4000余里。他撰寫的旅行通訊陸續(xù)在《大公報》上發(fā)表,首次公開報道了紅軍長征,揭露了西北國統(tǒng)區(qū)的種種弊政,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這些通訊后來匯集成《中國的西北角》一書,短短幾個月內(nèi)再版七次。(2分)

(3)1937年初西安事變后赴延安,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接見,思想發(fā)生重大轉變,所寫《陜北之行》通訊,介紹陜北革命根據(jù)地的情況,宣傳中共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通訊后被編集成冊,名為《塞上行》。(2分)

(4)1938年3月和徐邁進等在漢口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1分)

(5)1947年任新華社陜北分隊隊長,隨中共中央轉戰(zhàn)陜北,擔任負責中央宣傳工作的四大隊隊長。建國后歷任新華社總編輯、《解放日報》社社長、新聞總署副署長、《人民日報》社社長等職。(1分)

20、簡述《中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職業(yè)道德準則》的基本內(nèi)容。

答:(1)《中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職業(yè)道德準則》共分責任、真實、公正、導向、品格、廉潔和附則七大部分。(3分)

(2)《準則》要求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必須(a)切實擔負起弘揚民族精神、維護國家利益、傳播先進文化、推動人類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會責任;(b)堅持客觀公正的職業(yè)理念,忠于事實,追求真理;(c)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d)恪守敬業(yè)奉獻、誠實公正、團結協(xié)作的職業(yè)道德;(e)嚴格做到遵紀守法、清正廉潔,反對任何形式的“有償新聞”。(5分)

21、簡述正面宣傳及新聞批評的關系。

答:(1)正面宣傳和新聞批評都是新聞事業(yè)運用新聞手段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手段。(2分)

(2)正面宣傳,指的是對社會主流及光明面所進行的肯定性和贊揚性的報道及評價;新聞批評,是指運用新聞手段對社會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xiàn)象及落后反動勢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評。(2分)

(3)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極面。社會生活中需要進行批評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報紙、廣播和電視上來,批評性報道的內(nèi)容要有所選擇,不能搞“有聞必錄”。一個時期內(nèi),批評性報道不能過于集中,以免引起負作用。(4分)

三、辨析題(先判斷正誤,然后說明理由,每小題12分,共24分)

22、新聞報道要堅持客觀性原則,就不能有傾向性。

答:(1)這一觀點是錯誤的。(3分)

(2)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原則是指新聞工作者以客觀事物為反映對象,以客觀敘述為反映手段的一種工作規(guī)范,包括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方面。(3分)

(3)內(nèi)容上的客觀,指新聞事實是一種客觀存在。形式上的客觀,指新聞的傾向性是通過新聞事實的邏輯力量顯現(xiàn)的。報道者善于寓褒貶于客觀敘述之中,而不隨意加以主觀的解釋。(3分)

(4)客觀和傾向并不矛盾,新聞報道者的立場和傾向性,應該通過對新聞事實及新聞表述的選擇和組織、來顯示,對經(jīng)過精心選擇的新聞事實進行實事求是的客觀敘述,完全可以鮮明地表達報道者的立場和觀點。(3分)

23、新聞自由是具體的、相對的、有階級性的。

答:(1)這一觀點是正確的。(3分)

(2)新聞自由的具體性表現(xiàn)在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有具體的內(nèi)容;(3分)

(3)其相對性表現(xiàn)在它受一定社會法律和政策的約束;(3分)

(4)其有階級性表現(xiàn)在,在階級社會中,只有統(tǒng)治階級才擁有新聞自由,而被統(tǒng)治階級被剝奪了新聞自由。(3分)

四、論述題(16分)

24、論述新聞工作的“三貼近”原則。

答:(1)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中央宣傳思想文化部門負責人會議上強調,要從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入手,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2分)

(2)貼近實際,就是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真實反映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從實際出發(fā)部署工作,按實際需要開展工作,以實際效果檢驗工作,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具體實在、扎實深入。(2分)

(3)貼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熱的現(xiàn)實生活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觀現(xiàn)實,把握社會主流,從生活中挖掘生動事例、汲取新鮮營養(yǎng)、展示美好前景,激勵人民群眾同心協(xié)力,奮發(fā)圖強,為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奮斗,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滿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氣息。(2分)

(4)貼近群眾,就是深深扎根于群眾之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盼,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更好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可親可信,深入人心。(2分)

(5)用“三貼近”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工作,提高引導水平,要求新聞宣傳工作:第一,注意在內(nèi)容上創(chuàng)新,改進宣傳報道:一要對長期以來積淀而成的落伍的新聞觀念、新聞報道方式和新聞活動模式,進行突破及改革;二要以是否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作為衡量我們輿論引領水平的根本標準;三要調動包括內(nèi)容、表述、標題、評論、按語、圖表、攝影、漫畫等“新聞全要素”,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報道新聞;四要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聞宣傳的力度、強度和高度,促進新聞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第二,注意在方法上創(chuàng)新,按新聞規(guī)律辦事,運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新聞手段,在強化及群眾利益的相關性和提高受眾閱讀的興趣性等方面下工夫,把黨的意志轉變?yōu)槿罕姷恼Z言、新聞的語言,使之入耳入腦。第三,注意在體制上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建立新形勢下保證正確導向、富有經(jīng)營活力的微觀運行機制,完善新聞宣傳宏觀管理體制,健全突發(fā)事件新聞報道工作的快速反應和應急協(xié)調機制。(8分)全國資格考試模擬試卷-新聞基礎(2)一、選擇題(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可以填入橫線處的最佳選項,每題2分,共36分)

1.【】對新聞的產(chǎn)生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人的好奇心B、人的耳目喉舌C、人類社會性的生產(chǎn)勞動實踐D、人類交流新情況的意愿

2.【】“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這一定義的提出者是。

A、徐寶璜B、李大釗C、陸定一D、范長江

3.【】近代新聞事業(yè)誕生于。

A、16世紀初B、17世紀初C、18世紀初D、19世紀初

4.【】新聞事業(yè)最主要的功能是。

A、傳遞新聞信息B、引導社會輿論C、提供文化娛樂D、刊播商業(yè)廣告

5.【】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接入服務提供商。

A、時代華納B、維亞康姆C、貝塔斯曼D、新聞集團

6.【】我國對外宣傳工作要堅持的方針不包括。

A、以正面宣傳為主B、以事實為主C、以我為主D、以迎合對象國受眾為主

7.【】“政治家辦報”這一思想,最早是由明確提出的。

A、馬克思B、列寧C、毛澤東D、江澤民

8.【】中央電視臺目前開辦了套電視節(jié)目。

A、12B、13C、14D、15

9.【】在我國,“有償新聞”的含義,指的是。

A、誰出錢就報道誰,報道誰就向誰要錢B、新聞機構向作者付的稿酬

C、記者向采訪對象、消息來源支付的材料費D、報社向通訊社付的新聞稿費

10.【】歷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報刊是1815年在馬六甲創(chuàng)刊的。

A、《開元雜報》B、《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C、《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D、《萬國公報》

11.【】新聞是“易碎品”,因此新聞記者報道新聞要講究。

A、有搶有壓B、有聞必錄C、爭取時效D、用事實說話

12.【】提出報紙具有“耳目喉舌”作用,可以“去塞求通”的資產(chǎn)階級報人是。

A、梁啟超B、徐寶璜C、邵飄萍D、史量才

13.【】延安時期發(fā)表《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的是。

A、陸定一B、鄧拓C、胡喬木D、范長江

14.【】西方資產(chǎn)階級報業(yè)進入“自由主義”階段后,報業(yè)資本家把報紙主要看作的工具。

A、維護公眾利益B、充當政府喉舌C、提供娛樂D、賺錢贏利

15.【】著名記者范長江出版的第一部通訊文集是。

A、《旅歐通訊》B、《俄鄉(xiāng)紀程》C、《中國的西北角》D、《陜北之行》

16.【】1942年4月1日,《解放日報》發(fā)表的社論《致讀者》,所概括的黨報工作的四項原則是。

A、黨性、真實性、群眾性、戰(zhàn)斗性B、黨性、階級性、思想性、傾向性

C、黨性、客觀性、鮮明性、生動性D、黨性、群眾性、戰(zhàn)斗性、組織性

17.【】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在國統(tǒng)區(qū)公開出版的第一張大型日報是。

A、《救亡日報》B、《新華日報》C、《全民抗戰(zhàn)》D、《觀察日報》

18.【】北宋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小報”首次出現(xiàn)于。

A、長安B、邯鄲C、揚州D、汴京

二、簡答題(列出要點即可,每小題8分,共24分)

19.簡述反“客里空”運動的情況。

20.簡述《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準則》的基本內(nèi)容。

21.簡述馬克思主義新聞自由觀。

三、辨析題(先判斷正誤,然后說明理由,每小題12分,共24分)

22.產(chǎn)業(yè)屬性是新聞事業(yè)的本質屬性。

23.黨性原則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聞改革的最大絆腳石。

四、論述題(16分)

24.論述社會主義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意義。

——————————————————

《新聞基礎知識》模擬試題(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6分)

123456789

CCBAADCDA

101112131415161718

BCAADCDBD

二、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9、簡述反“客里空”運動的情況。

答:(1)“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報》連載蘇聯(lián)話劇《前線》中一個特派記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風捉影、弄虛作假,后來這個名字就成了虛構胡編的代名詞。(2分)

(2)1946年解放區(qū)土地改革運動逐步深入,有的讀者向《晉綏日報》投書,反映記者的有些報道失實。1947年6月15日《晉綏日報》編輯部及新華社晉綏總分社決定在該報開辟《不真實新聞及“客里空”之揭露》專欄,開展批評及自我批評。當天報紙向讀者作了相關的介紹,希望每個讀者都認真負責,大膽地揭發(fā)“客里空”和虛假的新聞報道及其作者,在我們的新聞陣營中肅清“客里空”。(3分)

(3)《晉綏日報》的反“客里空”運動在人民新聞事業(yè)建設過程中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促進了解放區(qū)新聞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對于堅持和發(fā)揚新聞工作實事求是的傳統(tǒng),維護新聞真實性,密切新聞事業(yè)及人民群眾的關系,有著重要意義。(3分)

20、簡述《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準則》的基本內(nèi)容。

答:(1)《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準則》于1991年由中國記協(xié)制定并頒布,1994年和1997年經(jīng)過兩次修訂,對于建設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分)

(2)《準則》要求中國新聞工作者必須(a)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b)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c)遵守憲法、法律和紀律;(d)維護新聞的真實性;(e)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f)發(fā)揚團結協(xié)作精神。(6分)

21、簡述馬克思主義新聞自由觀。

答:(1)新聞自由是公民的一種民主權利,是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權利在新聞傳播活動中的體現(xiàn)和運用,是公民政治權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分)

(2)新聞自由是相對的、具體的,而不是絕對的、抽象的。在階級社會里,新聞自由只能是具體的階級的自由,或者是資產(chǎn)階級的自由,或者是無產(chǎn)階級的自由,抽象的、超階級的新聞自由是沒有的。(2分)

(3)新聞自由伴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變化。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新聞自由和經(jīng)濟、政治斗爭的總形勢緊密相連。(2分)

(4)新聞自由始終伴隨著一定的義務和責任。新聞自由權利的行使要首先考慮國家利益和全民族利益,考慮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大局為重,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借口新聞自由損害國家和民族的利益。(2分)

三、辨析題(先判斷正誤,然后說明理由,每小題12分,共24分)

22、產(chǎn)業(yè)屬性是新聞事業(yè)的本質屬性。

答:(1)這一觀點是錯誤的。(3分)

(2)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精神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流通及市場規(guī)律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新聞產(chǎn)品也有進入市場進行流通的客觀環(huán)節(jié),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流通領域體現(xiàn)出較強的商品性,要按市場規(guī)律運行。(3分)

(3)新聞事業(yè)從其基本功能來看,主要是報道和評價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它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意識形式,本質上屬于上層建筑意識形態(tài)范疇。(3分)

(4)新聞媒體固然可以通過廣告來獲得巨額收益,但其廣告功能或者說產(chǎn)業(yè)功能、經(jīng)濟功能,是建立在其反映現(xiàn)實生活這一意識形態(tài)功能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新聞事業(yè)首先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其次才可說是一種產(chǎn)業(yè)。(3分)

23、黨性原則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聞改革的最大絆腳石。

答:(1)這一觀點是錯誤的。(3分)

(2)新聞工作的黨性要求主要內(nèi)容包括:在思想上,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新聞工作的指針,宣傳黨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體系;在政治上,要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使之成為億萬群眾的自覺行動;在組織上,要接受黨的領導,遵守黨的組織原則和新聞宣傳工作的紀律。(6分)

(3)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是新聞改革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證。我們新聞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強化新聞媒體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性質,成為黨和人民掌握得更加得心應手,更有戰(zhàn)斗力的輿論工具。這是新聞改革必須堅持的方向。(3分)

四、論述題(16分)

24、論述社會主義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意義。

答:(1)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新聞傳媒運用新聞輿論手段對社會所實行的監(jiān)督(2分)。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jiān)督體系有機組成部分,是人民群眾利用新聞媒體對社會公共事務行使民主權利而進行的監(jiān)督活動。(4分)

(2)社會主義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推動力。新聞輿論監(jiān)督提高和深化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公民意識,是樹立民主及法制意識的有效手段。(2分)

(3)社會主義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重要方式。通過新聞傳播媒介實行的輿論監(jiān)督,是一種公眾廣泛參及、公開表達意見的社會監(jiān)督,對于發(fā)揚人民當家做主的精神,保護公眾參政議政的熱情,具有重要作用。(2

(4)社會主義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維護和保障社會公眾的知情權、言論自由權、輿論行為權,是社會主義民主及法制建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2分)

(5)社會主義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有效途徑。社會公眾可以在重大決策制定前后或實施過程中,對決策進行廣泛的評議和論證,為政府部門提供可靠的民意和社情參照,從而為各項政策的制定及完善貢獻力量。(2分)

(6)社會主義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揭露腐敗、反對官僚主義的有力武器。新聞輿論監(jiān)督在懲治腐敗、倡導廉政、強化執(zhí)法力度、保持政令暢通、加強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反對官僚主義、監(jiān)督干部盡職守責方面作用重大。(2分)全國資格考試模擬試卷-新聞基礎(3)一、選擇題(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可以填入橫線處的最佳選項,每題2分,共36分)

1.【】馬克思主義認為,新聞的本源是。

A、政治B、趣味C、事實D、意識

2.【】新聞價值構成要素不包括。

A、真實性B、重要性C、顯著性D、趣味性

3.【】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聞事業(yè)進入階段。

A、集權主義B、自由主義C、集團壟斷D、社會主義

4.【】“新聞自由”思想的發(fā)源地是。

A、英國B、法國C、美國D、德國

5.【】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受權發(fā)布公告性新聞和外交性新聞的是。

A、中國新聞社B、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人民日報D、新華通訊社

6.【】“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边@一論斷的提出者是。

A、毛澤東B、鄧小平C、江澤民D、胡錦濤

7.【】“新聞、舊聞、不聞”的觀點,屬于的新聞思想。

A、列寧B、陸定一C、毛澤東D、鄧小平

8.【】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目前開辦了套廣播節(jié)目。

A、6B、7C、8D、9

9.【】在新聞工作中,“自律”及“他律”的關系,具體指的是。

A、新聞價值及新聞政策的關系B、新聞道德及新聞法制的關系C、指導性及服務性的關系D、黨性及群眾性的關系

10.【】反映梁啟超報刊思想的《論報館有益于國事》一文,發(fā)表于。

A、《中外紀聞》B、《新民叢報》C、《強學報》D、《時務報》

11.【】1935年范長江采寫的西北通訊刊于。

A、《申報》B、《文匯報》C、《大公報》D、《解放日報》

12.【】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新聞事業(yè)是的產(chǎn)物。

A、階級斗爭B、生產(chǎn)斗爭C、社會需要D、科技進步

13.【】我國第一本新聞理論專著《新聞學》的作者是。

A、邵飄萍B、邵力子C、徐寶璜D、林白水

14.【】延安《解放日報》改版是在年。

A、1942B、1943C、1944D、1945

15.【】人類早期信息傳播活動產(chǎn)生的動力是。

A、人類的好奇心B、人類的求知欲C、人類的生理本能D、人類的社會交往

16.【】中國人民廣播事業(yè)誕生紀念日是。

A、1931年11月7日B、1940年12月30日C、1945年9月5日D、1949年10月1日

17.【】維新運動時期,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在國內(nèi)創(chuàng)辦的發(fā)行量最高、影響最大的報刊是。

A、《時務報》B、《中外紀聞》C、《強學報》D、《國聞報》

18.【】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第一次新聞改革是在年。

A、1942B、1948C、1950D、1956

二、簡答題(列出要點即可,每小題8分,共24分)

19.簡述《向導》的創(chuàng)辦情況。

20.簡述開展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原則

21.簡述新聞真實性原則的要求。

三、辨析題(先判斷正誤,然后說明理由,每小題12分,共24分)

22.新聞工作者堅持黨性原則,就不能做到真實、客觀、公正。

23.資本主義新聞自由是金錢控制下的新聞自由。

四、論述題(16分)

24.論述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的合格標準。

——————————————————

《新聞基礎知識》模擬試題(三)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6分)

123456789

CACADCCDB

101112131415161718

DCCAADBAA

二、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9、簡述《向導》的創(chuàng)辦情況。

答:(1)《向導》是中共中央第一份機關報,1922年9月在上海創(chuàng)刊,1927年終刊,是一本16開的政治時事評論周刊。(2分)

(2)《向導》是在陳獨秀領導下出版的。蔡和森長期擔任主編,瞿秋白、彭述之先后繼任主編。(2分)

(3)《向導》集中全力宣傳闡釋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和以國共合作為中心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批駁及此對立的敵對宣傳和改良主義主張。(2分)它用大量典型報道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分析,揭露各國帝國主義競相控制中國政治、經(jīng)濟命脈,操縱軍閥內(nèi)戰(zhàn),壓榨中國人民的真相;(1分)揭露各派軍閥依附帝國主義,以“武力統(tǒng)一”或“聯(lián)省自治”為旗號,爭權奪利,禍國殃民的黑暗統(tǒng)治。(1分)

20、簡述開展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原則。

答:(1)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新聞傳媒運用新聞輿論手段對社會所實行的監(jiān)督,本質上是人民群眾利用新聞媒體對社會公共事務行使民主權利而進行的監(jiān)督活動。(2分)

(2)開展新聞輿論監(jiān)督要重視建設性監(jiān)督。新聞輿論監(jiān)督效果要有利于改進工作和解決問題,有利于穩(wěn)定大局和振奮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統(tǒng)一工作部署和維護中央的威信。(2分)

(3)開展新聞輿論監(jiān)督要注意監(jiān)督的科學性。在新聞輿論監(jiān)督過程中把握好“適時、適量、適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2分)

(4)開展新聞輿論監(jiān)督要遵紀守法。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運作必須嚴格限定在法律、制度、政策以及社會道德規(guī)范允許的范圍內(nèi)。(2分)

21、簡述新聞真實性原則的要求。

答:(1)新聞真實性就是以事實為基礎和依據(jù)來報道新聞,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2分)

(2)堅持新聞的真實性,首先要做到具體事實真實準確,這是新聞最起碼的要求,它包含三個層次的內(nèi)容:構成新聞的基本要素準確無誤;新聞所引用的材料必須準確可靠;新聞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須完全真實,而且要做到全面、客觀、實事求是。(3分)

(3)新聞真實性原則的更高要求是做到本質真實,盡可能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內(nèi)在品質和規(guī)律,在事物的整體上、宏觀上和本質上把握報道的真實性。(3分)

三、辨析題(先判斷正誤,然后說明理由,每小題12分,共24分)

22、新聞工作者堅持黨性原則,就不能做到真實、客觀、公正。

答:(1)這一觀點是錯誤的。(3分)

(2)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要求新聞工作者在思想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在政治上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在組織上接受黨的領導,遵守黨的組織原則和新聞宣傳工作的紀律。(3分)

(3)新聞真實性指新聞報道以客觀存在的事實為對象,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使報道結果符合實際;新聞客觀性指新聞報道以客觀存在的事實為對象,以客觀敘述為表達方式;新聞公正性指新聞報道為對立的雙方提供平等反映意見的機會。(3分)

(4)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只有遵循黨性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對客觀事物進行科學分析和準確判斷,才能從根本上做到報道的真實、客觀和公正。(3分)

23、資本主義新聞自由是金錢控制下的新聞自由。

答:(1)這一觀點是正確的。(3分)

(2)新聞自由是公民的一種民主權利,是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權利在新聞傳播活動中的體現(xiàn)和運用,是公民政治權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分)

(3)資本主義新聞自由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經(jīng)濟基礎之上,是依賴資本家財政支持的自由。(3分)

(4)資本主義制度下新聞自由的實質是金錢指揮下的自由。金錢對新聞自由的控制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方面:第一,出資創(chuàng)辦媒體。作為自己一手操縱的喉舌;第二,收買和兼并他人的媒體,擴大勢力范圍,形成媒介壟斷和輿論壟斷;第三,通過參股控股,獲取媒體的決策權和操作權;第四,通過廣告媒體的選擇,控制媒體的傳播方針。(4分)

四、論述題(16分)

24、論述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的合格標準。

答:(1)在我國,新聞工作者既是黨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他們擔負著反映人民意志,引導人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任務,倍受黨和人民的關注和重視。一個新聞工作者只有具備相應的職業(yè)素養(yǎng),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承擔起新聞工作者的職責。(1分)

(2)理論素養(yǎng)。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一方面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新聞工作的根本指針,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分析、報道和評論新聞事實,認識和反映客觀世界,一方面要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和基本知識。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養(yǎng)。(3分)

(3)政治素養(yǎng)。對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而言,政治素養(yǎng)包括:在政治上有較高的覺悟和嚴肅的態(tài)度,自覺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四項基本原則,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立志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3分)

(4)法律素養(yǎng)。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應當具有強烈的法律意識和牢固的法制觀念,他的全部工作和一切行動,包括新聞采訪、寫作、編排、制作、播出及其他相關活動都須依據(jù)有關法律、法規(guī)行事。(3分)

(5)道德素養(yǎng)。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的道德素養(yǎng),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作為普通公民所應具備的社會公德素養(yǎng),另一方面是作為新聞職業(yè)活動者所應具備的新聞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3分)

(6)業(yè)務素養(yǎng)。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的業(yè)務素養(yǎng),包括調查研究的能力、語言文字功底、知識儲備以及現(xiàn)代傳播手段的使用能力。(3分)\o"評分0"新聞記者從業(yè)資格證考試第二次輔導材料一、填空

1.作品人身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都是不受時間限制的。作品的發(fā)表權和著作權的財產(chǎn)權,它的保護期是相同的,都是這個作者的終生和他死亡后50年。合作作品的保護期,要到最后這個死亡的作者他的終生和死亡后50年。

2.法人作品,著作權法歸法人的職務作品,還有電影作品、攝影作品的保護期,都是這個作品首次發(fā)表后的50年。表演者,錄音錄像制作者和廣播電臺、電視臺鄰接權的保護期都是指首次制作完成或者首次播放(后)的50年。還有一個是版式設計權,保護期是10年。過了這個保護期的作品,它就進入了共有領域,使用的時候就不用再支付報酬。但是一定要尊重作者的精神權利。

3.新聞事實轉化為新聞報道的中介是新聞傳播者,新聞傳播者只能在新聞事實的基礎之上表現(xiàn)主觀傾向,絕不可以背離事實,歪曲委屈事實,也不可以隨意改變事實。因為,事實是客觀存在的。

4.新聞工作的方針政策是新聞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

5.我國《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第33條規(guī)定,廣播電臺、電視臺對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內(nèi)容應當依照該條例的第32條規(guī)定進行播前審查和重播重審。

6.1995年4月,我國廣播電視主管部門開始組織起草《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同年11月上報國務院。1997年8月1號國務院第61次常務會議通過《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同年8月11日,第228號國務院令頒布《廣播電視管理條例》,自1997年9月1日年開始實行。

7.我國《廣播電視管理條例》中,明確規(guī)定禁止廣播電視節(jié)目中出現(xiàn)以下內(nèi)容:第一,危害國家的統(tǒng)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第二,危害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第三煽動民族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第四、泄露國家機密。第五、誹謗侮辱他人的。第六、宣傳淫穢、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第七、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禁止的其他內(nèi)容。

8.合格的新聞工作者:主要體現(xiàn)在較高的政治理論修養(yǎng),廣博的文化知識修養(yǎng)和精湛的專業(yè)技能修養(yǎng)三個方面。

9.“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代表中國先進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三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和全國工作大局服務。

11.《著作權法》規(guī)定著作人享有哪些人身權和財產(chǎn)權:著作人身權(發(fā)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著作財產(chǎn)權(復制權、發(fā)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

我國社會主義新聞工作,一般要遵循四個基本原則,即真實性原則、黨性原則、指導性原則和群眾性原則。

12.(群眾路線)是(無產(chǎn)階級新聞工作者)的新聞工作(指導思想)之一。

13.我們要堅持新聞報道的(全面性)避免(片面性)。

14.世界上廣播電視體制有:以美國為代表的商業(yè)廣播電視制度;以英國和大部分西歐國家為代表的公共廣播電視為主的雙軌制;以少數(shù)歐州國家及大部分發(fā)展中國家為代表的政府控制的國有制三種。

15.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新聞接受者是(一次性單向傳播)的終端,就是我們傳播所到達的目的地,(受眾)是目標,是新聞信息傳播的目標和傳播效果的檢驗者,也是新聞信息的消費者。

16.陸定一在1943年提出的新聞定義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17.我們在新聞實踐中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要做到堅持辨證法,防止(報道失實)。

18.我國《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一百一十條規(guī)定,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19.設立廣播電臺、電視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廣播電視專業(yè)人員);(二)有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廣播電視技術設備);(三)有必要的(基本建設資金和穩(wěn)定的資金保障);(四)有必要的(場所)。

20.新聞價值的要素為時新性、重要性、顯著性、貼近性、趣味性。

21.新聞價值是選擇和衡量新聞事實的客觀標準。就是事實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構成新聞的特殊素質的總和。

22.廣播電視集團化和產(chǎn)業(yè)化的核心問題是(體制改革問題)

23.數(shù)字電視按照傳輸方式分類,也可以分為(衛(wèi)星)、(有線)和(地面)三種。

24.為社會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求新”及“求真”是記者這一職業(yè)的(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及目標追求)

25.衡量精神文化產(chǎn)品最終要看人民滿意不滿意、喜歡不喜歡。

26.(反饋環(huán)節(jié))是優(yōu)化新聞傳播流程機制的重要保證。

27.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討論了《關于進一步改進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新聞報道的意見》,會議提出,新聞單位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努力使新聞報道做到"三貼近",即(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

28.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事實是新聞的本源或來源,新聞是事實的反映或報道。

29.我國著作權法保護如下幾類作品:(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3)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4)美術、建筑作品;(5)攝影作品;(6)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7)工程設計圖、產(chǎn)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擬作品;(8)計算機軟件;(9)民間文學藝術作品;(10)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作品。

30.我們在新聞實踐中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要做到堅持辯證法,防止片面性。

播發(fā)虛假新聞需要承擔的責任是(除了民事法律責任還可能導致行政法律責任)。

關于當前新聞改革,錯誤的說法是(新聞改革的最大障礙是黨性原則)。

31.《中國打開了電視》的作者是(*****魯爾)。

32.新聞事業(yè)的黨性原則表現(xiàn)為(新聞事業(yè)自覺地為其所屬的階級及政黨服務)。

33.記者在采訪中要規(guī)避的禁區(qū)主要有國家機密、未成年人犯罪、隱私和商業(yè)機密。

34.最早將黨性及黨的新聞工作聯(lián)系起來,要求黨報編輯增強黨性的無產(chǎn)階級領袖是(列寧)。

選擇

1.A,報道受眾需要的實用信息。B,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C,在報道中用事實說話。A、B、C這樣三段話,這是這道題的前段敘述。敘述完以后說,如果按照新聞報道指導性的強弱程度排序,這三者應該是(B)

A

是ABC,B

是BCA,C

是CBA,D

是BAC

2.以下選項那哪一個不是數(shù)字音頻廣播的特點:(C)

A、較好的抗干擾性能B、可保證在高速移動狀態(tài)下的接收質量。C、需要的發(fā)射功率較大,不利于節(jié)約能源和降低電磁污染。D、不僅可以傳遞高質量的聲音節(jié)目,還可以傳送數(shù)據(jù)電文靜止畫面或電腦程序等。

3.如果發(fā)生了15歲的中學生殺人的新聞事件,你如何選擇:(D)

A、不應報道,因為他是未成年人,B不應報道,因為法院還沒有判決,跟報道這個事件本身,不應該看判決還是沒判決。C、應該詳細報道他的犯罪詳情,以警示他人,包括他的姓名和住址,好像這個不對,未成年人有個成長的問題,可能被排除掉。D、可以報道,但應該隱去他個人的詳細材料。

4.我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0日)第十二條規(guī)定,我國廣播電臺、電視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需要使用外國語言為播音用語的,須經(jīng)(A)批準。

A、國務院廣播電視主管部門;

B、國家語委;

C、中宣部;

D、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5.關于當前新聞改革,錯誤的說法是(D)。

A、新聞改革勢在必行;

B、新聞改革要強化新聞事業(yè)作為黨、政府和人民耳目喉舌作用;

C、新聞改革重在提高新聞輿論引導水平;

D、新聞改革的最大障礙是黨性原則。

6.《中國打開了電視》的作者是(A)

A、魯爾;

B、伊文思;

C、莫理循;

D、魯?shù)稀?/p>

7.關于新聞政策的觀點,下面哪一個是正確的(D)。

A、古代沒有新聞政策,只有現(xiàn)代社會有;

B、只有我們國家有新聞政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沒有;

C、我國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都有新聞政策,只不過或隱或顯而已;

D、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我國一樣,都有明確的新聞政策。

8.中國大陸地區(qū)第一份上網(wǎng)的中文電子新聞周刊是(D)。

A、《華夏文摘》;

B、《華聲報》;

C、《南風窗》;

D、《神州學人》。

9.新聞傳播的基本要求是在(B)統(tǒng)一的基礎上,充分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

A、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

B、客觀性、時效性、公開性、導向性;

C、黨性、群眾性、導向性;

D、準確性、民族性、知識性。

10.以下各項哪一項的內(nèi)容全部是法定的隱私(D)。

A、銀行存款、個人日記、疾病、人工流產(chǎn)、宗教信仰;

B、個人日記、疾病、宗教信仰、離婚訴訟、收養(yǎng)情況;

C、個人嗜好(如潔癖、eww)、性傾向、收養(yǎng)情況、離婚訴訟、人工流產(chǎn);

D、銀行存款、疾病、人工流產(chǎn)、離婚訴訟、收養(yǎng)情況。

11.某人即將被提起公訴,你在報道中應當采用以下何種稱謂(D)。

A、壞蛋;

B、貪官;

C、罪犯;

D、犯罪嫌疑人。

12.我國《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二百四十九條規(guī)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C)。

A、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B、五年有期徒刑;

C、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D、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13.2001年頒布的(B)中第31條規(guī)定了新聞記者的職業(yè)道德。

A、《中國報業(yè)自律公約》;

B、《公民道德實施綱要》;

C、《新聞法》;

D、《新聞記者法》。

14.從世界范圍看,職業(yè)新聞工作者是伴隨著近代(B)報刊的形式而產(chǎn)生的,最早出現(xiàn)于16世紀的歐洲。

A、無產(chǎn)階級;

B、資產(chǎn)階級;

C、地主階級;

D、中產(chǎn)階級。

簡答題

1、目前我國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答:(1)嚴格把好政治關。(2)切實把好導向關。(3)要遵守宣傳紀律。(4)防止片面追求驚奇轟動效應和庸俗低劣的報道。(5)要遵守保密規(guī)定。(6)把握好民族宗教宣傳的報道問題。(7)加強群眾參及的廣播電視直播節(jié)目管理。(8)堅持新聞報道的全面性,避免片面性。

2、受眾在廣播電視新聞傳播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其一,第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了代表最廣泛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第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當前的新聞工作當中最主要的體現(xiàn)。"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工作,最重要的是貼近群眾,要跟老百姓少報官,多報民,這是中央文件強調的,改善會議報道。"民"是什么?群眾。在廣播電視宣傳當中,人民群眾就是我們的受眾。第三,我們提出"三服務",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服務,更好地為全黨和全國大局服務。[如果是分析題要加入以上這段內(nèi)容]

其二(1)受眾是整個傳播活動的目標,傳播效果的檢測。受眾的選擇直接體現(xiàn)新聞媒介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2)當代中國媒介市場已進入受眾為主體的買方市場,受眾信息的多元需求是頻道和節(jié)目定位的根據(jù);(3)現(xiàn)代傳播技術為廣電媒介參及提供了廣闊空間。要努力拓寬受眾參及的渠道,形成即時反饋效應,使大眾傳播融入人際傳播的優(yōu)勢。

3、網(wǎng)絡信息傳播的特點是什么?

答:(1)極大豐富。(2)形態(tài)多樣。(3)傳遞迅速及時。(4)全球傳播。(5)互動交流。

所謂極大豐富,是指網(wǎng)上海量的各類信息。

形態(tài)多樣是指,信息傳播的多媒體形式,不論文字、聲音、影像、圖片或數(shù)據(jù),無所不包。

迅速及時指傳播的時效性進一步提高,受眾對于信息傳播速度的心理期待,進一步提高,人們要求更快速、更準確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

全球傳播指任何上網(wǎng)信息都是全球性散布和全球性接收的。這使得對網(wǎng)絡傳播機構表現(xiàn)的評判和對信息內(nèi)容的解讀,都有可能成為全球性的行為。各種標準和價值觀之間的學習和沖撞,也無法避免。

信息互動交流是網(wǎng)絡傳播的重要特征,這種特性的實現(xiàn)是建立在數(shù)據(jù)庫技術基礎之上的,也就是在電腦識讀信息和數(shù)據(jù)的基礎之上的。這保證雙向即時交互傳播,得到強大的科技力量的支持,從而成為現(xiàn)實。

4、新聞工作指導性的內(nèi)涵及特點是什么?

答:(1)用新聞事實影響受眾的認識。

(2)用事實改變?nèi)藗兊恼J識。(我們用事實來說話,用事實來影響它,改變它。)

(3)指導者和被指導者,也就是傳播者和受傳者平等交流。

(4)指導領域廣泛多樣。(老百姓的生活需要指導,需要引導,老百姓的工作、事業(yè),黨的大政方針,各個領域,生活領域、法律領域、道德領域、思想領域,并不僅僅是政治思想領域需要引導,需要指導。)

(5)指導要具有及時性。

(6)指導應該具有連續(xù)性。(有很多工作指導說完了就完了不行,要有連續(xù)性,這才能體現(xiàn)指導。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由少到多。)

5、如何才能建立一支合格的新聞工作者隊伍?

答:江澤民同志在1996年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五點要求。

(1).新聞工作者一定要打好理論路線根底。

(2)一定要打好政策、法律、紀律根底。

(3).一定要打好群眾觀點的根底。

(4).打好知識根底。

(5).打好新聞業(yè)務功底。

加強“三個方面”的修養(yǎng),即:政治理論修養(yǎng)、廣博的文化知識修養(yǎng)和精湛的專業(yè)技能修養(yǎng)。

6、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內(nèi)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什么?

(1)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沒有事實就沒有新聞,否認這一本源就等于否認新聞這種手段,必然導致向壁虛構、無中生有、編造謊言。

(2)客觀事實是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意志而獨立存在的,就是說新聞是客觀事實的反映,是新聞傳播者觀察、分析、選擇、綜合和表達客觀事實的結果。

(3)事實是第一性的,而新聞是第二性的,事實在前,新聞在后,兩者之間的這種關系,任何時候都不能顛倒

(4)新聞的事實具有物質性,而事實的報道具有意識性,物質是意識的基礎,意識則是物質的反映,新聞是物質性和意識性的統(tǒng)一。

(5)新聞報道是客觀內(nèi)容和觀念形態(tài)的統(tǒng)一,因此要正確處理實踐和認識、物質和意識、事實和報道的關系,這是新聞工作對待新聞事實的一個重要理論的實踐問題。

7、如何避免侵權?

答:A充分尊重他人權利,切實加強自我約束;

B將新聞及創(chuàng)作分開,避免虛假新聞;

C將過程及結論分開,避免媒體審判;

D將報道及評論分開,避免夾敘夾議的寫作風格和表現(xiàn)方式,充分利用“公正評論”免責的法律空間;

E將客觀及主觀分開,避免超越喉舌的職能,充分地利免成為糾紛或者事件一方的代言人;

G征求本人的同意,尊重并且保障當事人對隱私的控制權;

H對事不對人

8、我國的新聞工作方針政策包括哪些內(nèi)容?

第一,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新聞工作的指導思想。

第二,堅持三個服務,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

第三,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和以正面報道為主的方針。

第四,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新聞工作在“三個代表”中的具體體現(xiàn)。

第五,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

第六,遵守黨的宣傳紀律,自覺地及黨和政府保持一致。

9、如何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tǒng)領宣傳思想工作。

答: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再告誡宣傳思想戰(zhàn)線的同志:在新世紀新階段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把宣傳思想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必須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tǒng)領宣傳思想工作。

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tǒng)領宣傳思想工作,就要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根本方針,貫穿到宣傳思想工作的各個方面;就要把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的熱潮引向深入;就要圍繞經(jīng)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為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就要以增強活力、壯大實力、提高競爭力為重點,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chǎn)業(y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就要增強宣傳思想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宣傳思想工作自身及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就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

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tǒng)領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堅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jīng)驗不動搖,堅定自覺地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一致;就是要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貫穿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形勢和把握趨勢,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方向、拓展工作內(nèi)容、改進工作方法,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促進改革發(fā)展、維護社會穩(wěn)定;就是要看看我們的各項工作是否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動搖地堅持,不符合的就實事求是地加以糾正。要廣泛深入地宣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戰(zhàn)略部署,及時反映各行各業(yè)、各條戰(zhàn)線發(fā)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開放的新局面、各項工作的新舉措。既要把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著眼點,又要把它作為衡量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尺度。

要堅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把體現(xiàn)黨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聲統(tǒng)一起來,改進宣傳方法,提高引導水平。既要宣傳大好形勢,歌頌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創(chuàng)造的光輝業(yè)績,又要反映人民呼聲,正確開展輿論監(jiān)督。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把弘揚主旋律及提倡多樣化統(tǒng)一起來。

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tǒng)領宣傳思想工作,就要在新形勢下堅持做到“兩個務必”。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主席向全黨提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今天在新形勢下做到“兩個務必”,新聞工作者就要自覺抵制安于現(xiàn)狀、浮躁浮夸、急功近利的不良思想和作風,自覺抵制貪圖享樂、鋪張浪費、大手大腳的不良思想和作風。時刻牢記我國的基本國情和黨的莊嚴使命,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人民的重托和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以艱苦奮斗的精神做好各項工作,聚精會神地辦報辦臺。

10、黨的新聞工作的性質和任務。

答:黨的新聞工作的性質: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我們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陣地。

任務: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

使命:把黨和國家的聲音傳入千家萬戶,把中國的聲音傳向世界各地。

11、黨的新聞工作的方針和原則?

答:堅持一個根本指針:鄧小平理論。

堅持兩手抓的方針: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堅持三個服務的方向;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

必須要堅持“四人”(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原則。

必須堅持五個有利于的標準:有利于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法制建設;有利于鼓舞和激勵人們?yōu)閲腋粡姡嗣裥腋:蜕鐣M步而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有利于人民分清是非,堅持真善美,抵制佳惡丑。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人民心情舒暢,社會政治穩(wěn)定。

必須堅持“雙六字方針”: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

12、為什么要用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導新聞工作?

答:A、“三個代表”思想同樣是黨的新聞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三個代表”思想是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任務,是我們搞好新聞工作的重要保證。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了代表最廣泛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在當前的新聞工作當中最主要的體現(xiàn)。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最重要的是貼近群眾,要跟老百姓少報官,多報民,這是中央文件強調的,改善會議報道?!懊瘛本褪侨罕姟N覀兲岢觥叭铡保玫貫槿嗣袢罕姺?,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服務,更好地為全黨和全國大局服務。

13、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群眾性原則的內(nèi)涵包括哪些?

答:(1)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甘當人民群眾的公仆(3)鼓勵和支持群眾積極參及新聞工作(4)以人民群眾為新聞報道的主角(5)新聞報道的形式為群眾喜聞樂見。

14、解決輿論監(jiān)督不力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答:(1)充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