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_第1頁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_第2頁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_第3頁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_第4頁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教學目標:

1.通過推想、比擬,學會選用適宜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2.穩(wěn)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表象,培育學生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

3.感受測量物體長度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體會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

教學重點:

會選用適宜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在明確長度單位過程中學會思索,比擬。

教學預備:

課件,學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引入

(一)說一說

前幾節(jié)課我們熟悉了哪些長度單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長?(學生用手比劃出長度)

(二)比一比

學生依次用手比劃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長度。

(三)提醒課題

大家都熟悉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們會用這兩位朋友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選擇適宜的長度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用手比劃實際長度,為后面估測物體的長度作鋪墊。】

二、探究新課

(一)引出問題。

1.學生猜想

課件出示旗桿。這是我們學校的旗桿,你知道它有多高嗎?

2.提出問題: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

你認為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呢?為什么?

(二)解決問題。

1.學生思索,小組爭論

2.全班溝通,說說想法。

想法一:學生可以通過用手比劃1厘米、1拃長等,推斷出旗桿的高度不是13厘米。

想法二:利用學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桿的高度比照,學生身高1米多,估測旗桿的高度相當于10個小朋友的身高,大約是13米。

想法三:借助身邊十幾厘米高的物品來比擬,旗桿的高度是不是和學生手上用的鉛筆、鉛筆盒的長度一樣,比方,新鉛筆都不止13厘米長,旗桿的高度應當是13米。

3.得出結論: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米。(板書)

4.教師小結:有這么多的方法可以來確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選擇適宜的長度單位時要多思索多比擬。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合作活動中觀看、分析、溝通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教師適時指導,在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的思維方法,進展合情推理的力量。】

(三)運用新知。

課件出示小美的新居間里有一張美麗的床。

1.學生思索:這張床的長度是200厘米還是200米呢?

2.同桌溝通想法。

3.指名答復,說說選擇的理由。

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來推想,父母的身高一百多厘米,我們睡得床的長度比我們的身高多一些,是200厘米更適宜。

【設計意圖: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及生活閱歷,引導學生選擇適宜單位時,不僅要留意單位的大小,還需考慮數(shù)量的多少?!?/p>

三、穩(wěn)固新知

(一)教材第7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解答,后同桌溝通。

2.全班溝通。

(二)教材練習一第8題

1.課件逐步出示每一小題。學生獨立推斷,說明理由。

2.師生賜予合理評價。

【設計意圖:應用所學學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加深對學問的理解,而且深刻體會到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從而增加應用數(shù)學的信念。】

四、本課小結

(一)學生回憶: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二)教師小結:同學們,今日我們進一步熟悉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在推斷選擇什么長度單位適宜時,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比劃,借助身高、身邊物品來估測物體的實際長度,最終選擇適宜的長度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小結,進一步培育學生運用較為合理、科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p>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適宜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

2.熟悉長度單位米,熟悉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在實際測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育學生動手實踐的力量以及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教學難點:

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學預備:

米尺、學生尺、長繩、1米長的繩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復習提問。

1.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么工具?測量數(shù)據(jù)用什么作單位?

2.用厘米尺測量教師手中鉛筆的長度。

(學生邊演示,教師邊強調測量時需要留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既復習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留意事項,又為接下來的測量黑板的長度打下根底?!?/p>

(二)引入新課。

1.競賽測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師同時測量黑板的長度??凑l先測量出黑板的長度?(學生測量黑板下沿長度,教師測量上沿長度。)

(2)課件出示主題圖,你們認為這樣的測量競賽公正嗎?為什么?(教師的尺子長,便利測量。)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用厘米量較長物體的不便利,從而產(chǎn)生困惑,積極主動熟悉米?!?/p>

2.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教師手中的尺子測量便利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點明課題:熟悉米。(板書:熟悉米)

二、親歷過程,探究新知

(一)熟悉米。

1.觀看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長。

2.教師為每四人小組預備一根1米長的繩子,讓學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長。

3.找身體中的米尺。(小組合作溝通)

(1)幾個腳的長大約是1米?

(2)幾拃的長大約是1米?

(3)從腳底往上,大約到什么位置是1米?

(4)雙手側平舉是否大約是1米?(留意學生身高的差異)

通常狀況下,我們不行能隨身攜帶尺子,當我們要測量一些物體長度時,可以用身體的尺子去估一估。

4.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米?(生舉例說明)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比劃、測量、估量深化對米的熟悉,逐步形成1米的實際表象?!?/p>

5.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生舉例說明)

6.量比擬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表示。(板書:米m)

(二)熟悉米和厘米的關系。

1.1厘米究竟有多長?讓生用手勢表示1厘米的長度。

2.1米有多長?學生用手示意一下。

3.估測1米有多少厘米。

4.小組合作活動:

(1)活動要求:兩名同學拉直小組內1米長的繩子,其他人合作,用厘米尺測量繩長。

(2)經(jīng)過測量發(fā)覺:1米有5個20厘米,即:20+20+20+20+20=100(厘米)

5.課件演示測量過程。還可以直接出示米尺放大圖,10厘米10厘米的數(shù),得出結論。

6.引導學生歸納米和厘米的進率:1米=100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對1米等于多少厘米的猜測,調動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讓他們經(jīng)受猜測、驗證、得出結論這一討論問題的過程,學會有條理的思索,從而進一步深化1米的實際表象?!?/p>

三、嘗試練習,應用提升

(一)量一量。(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拿出預備好的長繩,量出1米,接著量出2米、3米

(二)量一量,填一填。(教材第8頁練習一的第3題)

此題需要先量出實物的實際長度,再推算大約多少個這樣的實物長1米。推算較難,只要能也許估算出結果即可。

(三)估一估。(教材第8頁練習一的第4題)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

這節(jié)課我們又熟悉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篇3

教學目標:

學問點:

1、使學生經(jīng)受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熟悉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熟悉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育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力量。

力量點:

培育學生觀看、動手操作的力量。

德育點:

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熟悉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育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力量。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預備:

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教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驚奇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假如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熟悉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覺了什么?

學生觀看,匯報。

A、數(shù),按挨次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覺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熟悉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量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推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假如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教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便利,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篇4

1、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看,初步熟悉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

2.在觀看、操作中逐步培育思索、探究的意識和力量,并進展空間觀念。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2、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意留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應注意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氣氛,運用多種活動增加學生參加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展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F(xiàn)在班里大局部學生都漸漸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端正學習態(tài)度,對學習較為感興趣、有信念。學習布滿熱忱,能夠運用自己的學習方法活學活用。學習習慣方面,學生能夠課前做好預備,課堂氣氛活潑,大局部學生能夠積極發(fā)言、思索,聲音洪亮。但個別的學生上課不留意聽講,愛搞小動作,需要準時提示和引導。

3、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線段的特征。

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同學們,你們喜愛參與哪些體育活動?為什么?體育活動可以增加體質,磨練意志,大家要多參與。

2.出示圖片,小朋友們在干什么?跳繩和拔河要用到什么?這兩根繩子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3.出示圖片,你能給圖上的這些線分一分類嗎?為什么這么分?

4.你能把彎彎的線變直嗎?

活動2【講授】探究溝通,解決問題。

1.學生操作,把彎線變直。師指出,拉直的這段線就可以看作一條線段。

2.觀看線段圖,線段有什么特點?學生溝通,匯報: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

3.推斷下面哪些是線段?

4.生活中可以找到許多線段,舉例,學生找線段。

活動3【活動】自主探究,合作溝通。

1.一張長方形白紙上你能找到幾條線段?你能再變出一條嗎?學生折紙,師說明折痕可以看作一條線段。同桌比擬折出的線段,發(fā)覺什么不同嗎?得出結論:線段有長短。

2.線段可以測量嗎?怎樣測量?學生說測量方法。

3.出示一橫一豎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學生通過測量發(fā)覺同樣長。

4.測量書中第五頁三條線段的長度。匯報,訂正。

5.總結線段的三個特點:直的,有兩個端點,可以量出長度。

活動4【練習】穩(wěn)固應用,內化提高。

1.出示圖形,分別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2.連接兩點能畫出幾條線段?學生動手操作,匯報。三個點呢?完成書第五頁做一做的其次題,畫出的是什么圖形?四個點呢?兩種方法不遺漏。一種是從外到內,一種是從一點動身。根據(jù)這兩種方法完成五個點,每兩個點畫一條線段,能畫出幾條線段,是什么圖形。

3.小明要去小紅家,有四條路,請同學們幫小明找最近的那條路。你用什么方法來證明你挑的路是最近的呢?

4.消防員接到任務是怎么樣快速到達的?房間的管子是直的,滑下來可以節(jié)約時間。

思想教育:他們的工作很辛苦,我們應當敬重他們。

5.為什么乘坐電梯?由于電梯的運動軌跡是直的,省時省力。安全教育:乘坐電梯時要留意安全。

活動5【測試】準時反應,進展思維。

1.填空:線段是()的,有()個端點,()量出長度。

2.選擇:下面哪些是線段?

3.量一量下面圖形的邊長,你發(fā)覺了什么?

活動6【作業(yè)】穩(wěn)固學問,培育力量。

數(shù)學書第九頁第6題,第7題。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悉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單位。

2、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在建立長度概念的根底上,培育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力量

重點、難點

在建立長度概念的根底上。

培育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力量。

教學預備

厘米尺,邊長為1厘米的小方塊,一根長5厘米的紙條,圖釘。

教學過程

(“厘米”這一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比擬常用,而且較簡單讓學生熟悉。所以,我將“厘米”作為教學的基點和重點,首先來熟悉。

為了培育學生觀看、比擬、分析、抽象的力量,在教學“厘米”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小方塊,還記得我們上節(jié)課用這個小方塊做了些什么事情嗎?

(作為測量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

每次測量物體長短都用這樣的小方塊一個一個去擺太麻煩,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測量物體的長短嗎?(尺)

為了精確、便利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創(chuàng)造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于溝通,尺上的刻度是統(tǒng)一規(guī)定的。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熟悉厘米。

(1)看一看。

將小方塊的邊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發(fā)覺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長度與小方塊邊相等。)

這個小方塊,他的一邊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課題)

(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教師出示實物圖釘和手指,通過測量,學生清晰地看到并體會到1厘米的直觀表象,學生練習用手勢表示出1厘米的長度。

(3)熟悉厘米尺。

我們使用的這種尺每大格都有1個數(shù)字,由于這些數(shù)字都以厘米作為計量單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熟悉,同時也讓學生知道:很多學問是自己從生活實踐中獲得的。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也能夠了解學生的學問儲藏狀況。)

2、用厘米尺量。

(1)說一說。

厘米尺上1、2、3……這些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

讓學生依據(jù)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長度。

總結:從0到1有1個大格表示有1厘米,從0到2有2個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過觀看直尺,直觀感知“1厘米”的長度。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就是1厘米。然后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shù)字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而使學生充分熟悉直尺,熟悉1厘米的長度。)

(2)比一比。

依據(jù)刻度比劃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長度。

(3)量一量。

取出紙條,量一量他有多長?

學生活動后匯報結果和測量方法,有兩類策略,教師表達后讓學生找出最優(yōu)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對準紙條左端,這時紙條右端對著5,表示5厘米。2、把紙條對準刻度,看占幾大格就是幾厘米。)

分析:第2中數(shù)格子太麻煩,1要簡潔。

(給學生供應學具,讓學生利用已有的長度單位表象進展估測,再利用學到的測量方法進展實際測量,培育學生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

(4)總結用厘米尺測量物體的方法。

教師要提示把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左端。

質疑:假如“0”刻度與紙條左端不對齊,會消失什么狀況?

右端所指數(shù)字與紙條實際長度不符合。

三、練習穩(wěn)固。

(讓學生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從生活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把數(shù)學和生活嚴密地聯(lián)系起來。)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篇6

教學內容:

P7及練習一第8、9、10、11題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通過類比、觀看,學會如何運用適宜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依據(jù)已有的學問閱歷,利用身邊的物體,進展想象、猜想、推想、比照等,確定適宜的長度單位。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測量長度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體會測量長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會選擇適宜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培育學生的推理力量。

教學預備:

多媒體課件。常規(guī)學具。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溝通合作、質疑反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前面我們熟悉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長度和1米的長度嗎?

(學生用手比劃。)

教師口頭出題,學生比劃: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小結: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時候用厘米作單位,什么時候用米作單位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課

1.教學例8。

教師談話:(多媒體課件出示旗桿。)同學們看,這是我們學校的旗桿,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嗎?(讓學生猜想。)

降低難度:這樣猜想范圍太廣了,教師給同學們提個問題: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l3米?和你小組的同學相互說說想法。

指名答復,說想法。

引導:方法一:排解法。

1厘米只有這么長,(用手比劃)那么13厘米就只有這么長,旗桿不行能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桿的高度和我們的身高比照一下,我們大約是1米多高,才到旗桿的這個高度,所以旗桿應當是13米高。10個小朋友的身高加起來差不多和旗桿一樣高。

方法三:類比法。和身邊的13厘米高的物品進展比擬,旗桿是不是和這個物品一樣高,比方,我們手上的鉛筆都不止13厘米長,旗桿的高度應當是13米。

小結:原來要確定答案有這么多種方法,我們在選擇適宜的長度單位時要多思多想,最終確定適宜的長度單位。

2.穩(wěn)固新知。小明來到百鳥館,觀察了這樣一只小鳥(多媒體出示)。

這只小鳥的腳印的長度是1厘米還是1米呢?(學生溝通。)

指名匯報,說說理由。

讓學生自己說說思索的方法,我們的身高大約是1米,小鳥的腳印不行能和我們的身高一樣大,所以,小鳥的腳印應當是1厘米。

3.做一做。

(l)出示教材第7頁“做一做”題目。

讓學生爭論:課桌的寬是60厘米還是60米?

引導:60米是多大?我們的教室長大約是6米,課桌的寬會比教室還大嗎?(不會。)所以用厘米比擬適宜。

讓學生自己推算:操場的長是28米。

(2)選擇適宜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6()黑板長2()

小明身高124()課桌高90()

三、練習拓展

1.辨析題。(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8題)

逐步出示題目,說說下面的長度單位對嗎?把不對的改正后寫在括號里。

學生推斷,并說明理由。

2.估一估。(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9題)

圈出適宜的答案。先圈估量的,再圈實際測量的。

3.誰說得對?(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0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觀看。

第一幅圖長是5厘米,對嗎?(錯,沒有對準刻度O,不能說是5厘米。)

其次幅圖長4厘米,對嗎?(對,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圖大約5厘米長,對嗎?(對,接近5厘米或超過5厘米一些的,我們都可以說是大約5厘米。)

4.量一量。(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1題)

烏龜要爬()厘米就能吃到小魚。

讓學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說一說。

請你提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學生提問題,再解答。)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這一單元完畢了,你學會了什么?

小結:這一單元我們,熟悉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并初步熟悉了線段,學會確定長度單位。

板書設計:

確定長度單位

旗桿的高度是13米。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篇7

教學目標

通過類比、觀看,學會如何運用適宜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會選擇適宜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培育學生的推理力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

生:我們學習了米和厘米。

師: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1米=100厘米。

師:今日,“米”和“厘米”又來找我們做朋友,想了解同學們對它們把握和應用的狀況,看同學們能不能精確地測定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教材第7頁例8。

教師談話:(課件出示旗桿)同學們看,這是我們學校的旗桿,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嗎?(讓學生猜想)

降低難度:這樣猜想范圍太廣了,教師給同學們提個問題: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和你小組的同學相互說說想法。

指名答復,說想法。

引導:

方法一:排解法,1厘米只有這么長,(用手比畫)那么13厘米就只有這么長,旗桿不行能這么矮,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桿的高度和我們的身高比照一下,我們大約是1米多高,才到旗桿的這個高度,所以旗桿應當是13米高。10個小朋友的身高加起來差不多和旗桿一樣高。

方法三:類比法,和身邊的13厘米高的物品進展比擬,旗桿是不是和這個物品一樣高,比方,一支新鉛筆都不止13厘米長,旗桿的高度應當是13米。

小結:原來要確定答案有這么多種方法,我們在選擇適宜的長度單位時要多思多想,最終確定適宜的長度單位。

2.穩(wěn)固新知。

師:小明來到百鳥館,觀察了這樣一只小鳥。

(課件出示)

這只小鳥的腳印的長度是1厘米還是1米呢?

(學生溝通)

指名匯報,說說理由。

讓學生自己說說思索的方法,我們的身高大約是1米,小鳥的腳印不行能和我們的身高一樣長,所以,小鳥的腳印應當是1厘米。

3.做一做。

出示教材第7頁“做一做”。

讓學生爭論:課桌的寬是60厘米還是60米?

引導:60米是多長?我們的教室長大約是6米,課桌的寬會比教室還長嗎?(不會)所以用厘米比擬適宜。

讓學生自己估算,籃球場的長是28米。

4.估一估,量一量。

三、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這一單元完畢了,你學會了什么?

小結:這一單元我們熟悉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并初步熟悉了線段,學會了確定長度單位。

四、作業(yè)設計

1.完成做一做。

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9頁練習一第8題。

3.敬請選用《才智花朵》相關習題。

五、教學板書

解決問題

旗桿的高度是13米。

教后反思

學生初涉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很簡單把這兩種概念混淆,一種是在語言上的混淆,一種是長度概念上的混淆,學生在描述物體的長度時一味追求用尺準確測量物體的長度,而面對生活中的詳細問題,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力量較弱。因此,本節(jié)課重點在策略的討論上,通過經(jīng)受觀看、感知、猜測等數(shù)學活動,進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索力量。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篇8

一、操作引入

1、談話:畫一條1厘米長的線段,看著尺子,還可以怎樣說它的長度;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看著尺子,還可以怎樣說它的長度?

2、小結:通過畫線段的操作活動,同學們發(fā)覺了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知道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今日,我們就要應用這些學問進展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幫忙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請同學們取出自動鉛筆的筆芯,認真觀看,猜猜大約有多長?

學生猜想。

用直尺量量筆芯的長度是多少厘米?(測量的結果取整厘米)

學生測量。

筆芯的長度假如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溝通想法,匯報,學生的想法可能有:

(1)1毫米1毫米地數(shù)出來。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2)10毫米10毫米地數(shù)出來的。

(3)推想出來的:1厘米=10毫米,6厘米是6個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

2、“想想做做”第1題:指名讀題,一起動手量出每個圖形中各邊長是多少厘米,全班校正量的結果,把量得的厘米數(shù)換算成毫米數(shù),指名說說各自的想法。

2、教學例2。

(1)出例如2,指名讀題,板書:

80厘米=()分米,先自己想一想,再在組內溝通:80厘米是8個10厘米,所以80厘米=8分米

三、綜合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1、2、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溝通時,學生溝通想法。

2、做“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說出比擬的方法,獨立完成,集體校對。

3、做“想想做做”第5題:先估量各線段的長是多少厘米;測量線段的長,驗證估量結果的正確性。

問:“測量的長度用毫米做單位是多少毫米?”

4、做“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先估量,再量。最終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

四、總結拓寬

1、提問:“通過今日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2、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在課后做“想想做做”第6題。

(1)拿一瓣蒜頭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盤子里,看看它幾天后開頭發(fā)芽。

(2)從發(fā)芽的第一天起作好記錄,記錄發(fā)芽后一周內蒜葉的生長狀況,填寫記錄表。

板書設計

長度單位的簡潔換算

80厘米=()分米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篇9

教學內容: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jīng)受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詳細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

3.來經(jīng)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學生在詳細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預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談話:教師想要知道這本數(shù)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忙教師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

學生發(fā)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識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shù)學

(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組溝通匯報自己量的結果,并思索:為什么都是量數(shù)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察指導。

3、全班溝通匯報。得出:由于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展測量的學生展現(xiàn)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一樣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展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溝通展現(xiàn)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shù)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由于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

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忙學生熟悉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詳細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shù)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沖突,體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穩(wěn)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推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溝通。

假如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展測量,看所量物體的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量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假如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展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示學生留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擬精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展實際練習,讓學生在詳細活動中再次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課堂總結

今日的數(shù)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說什么?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觀看、比擬等學習活動,熟悉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根底上,讓學生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初步培育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