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13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13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13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13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33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22頁,共=sectionpages33頁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一、單選題1.明朝呈現出文官系統(tǒng)、武將系統(tǒng)、宦官系統(tǒng)“三軌”并立的政治格局。中央宦官與正將、文官三種政治勢力長期保持斗爭與合作的雙向關系。地方各級宦官,主要負責監(jiān)軍,承擔皇帝耳目的功能,對于地方軍政事務雖有干涉,但基本尊重文武官員的軍政權力。據此可知明朝宦官系統(tǒng)(

)A.沒有掌握國家實權 B.嚴重威脅君主專制C.維持明朝政治穩(wěn)定 D.成為官僚體系核心2.明太祖對沿襲近兩千年的傳統(tǒng)君主專制政治架構的核心部位作出重大修改。這里的“修改”是指(

)A.恢復三省制 B.完善科舉制 C.廢除宰相制 D.確立內閣制3.元朝行省是中書省的分設機構,對地方“無所不統(tǒng)”,接受丞相指揮。明代廢行省,設布政司作為朝廷設在地方負責“上承下宣”的最高行政機構,掌一省行政和財政,直接受皇帝指揮。據此判斷,明朝機構的這一變化(

)A.提高了地方機構的行政效率 B.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C.強化了中央政權的統(tǒng)治力量 D.完善了地方的基層社會治理4.明朝成化、弘治年間官員“多由侍郎升尚書入閣。若先升尚書,則無入閣之命”。正德年間,吏部尚書焦芳入閣,但他想繼續(xù)求任吏部尚書之職,大學士李東陽等人都指出此事破壞國家政體,“為芳忠告,于是芳乃懇辭”。這一現象主要反映出當時(

)A.內閣和六部之間相互牽制 B.官員不能兼職內閣和六部C.六部成為內閣的下屬機構 D.內閣大學士權力不斷擴大5.明朝初期,內閣大學士只是侍從顧問之臣,只有“獻替可否,奉陳規(guī)誨”的職權,但“仁宗而后,諸大學士歷經尚書、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綸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閣權之重,偃然漢唐宰輔,特不居丞相名耳!”這一轉變說明內閣(

)A.成為獨立的中樞權力機構 B.強化了中央集權統(tǒng)治C.對皇權具有顯著制約作用 D.加強了皇權專制統(tǒng)治6.明永樂年間(1403—1424),內閣制度初現端倪。但直到萬歷朝(1573—1619)修訂的《明會典》中,內閣職掌仍附于翰林院條目之下。內閣公文來往蓋的是翰林院之印,而各衙門送內閣的則稱“行翰林院”。這反映出明代內閣(

)A.行政效率不高 B.未取得法定的地位C.服務于翰林院 D.與司禮監(jiān)相互牽制7.明代初期,中央行政權分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設尚書,都對皇帝負責,皇帝直接管理國家。這一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行中書省的設置 B.內閣輔政制度的確立C.宰相制度被廢除 D.司禮監(jiān)對內閣的牽制8.明朝建立后,明太祖“諸王封并塞居者,皆預軍務。而晉、燕二王,尤被重寄,數命將兵出塞,及筑城電郵大將如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皆受節(jié)制?!泵魈娲伺e旨在(

)A.維護君主專制制度 B.削弱統(tǒng)軍大將兵權C.強化對邊疆的統(tǒng)治 D.防止地方反叛中央9.明代宦官機構司禮監(jiān)獲得了協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紅的權力,還負責東廠和錦衣衛(wèi),對官民言行進行監(jiān)視、偵查,并有權逮捕、施刑。這從本質上反映了明朝(

)A.中央機構的完備 B.宦官權力的擴大C.君主專制的強化 D.監(jiān)察體系的完善10.1662年,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是(

)A.戚繼光 B.左宗棠 C.鄭成功 D.林則徐11.下面是某同學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整理的部分筆記。其學習的內容是(

)①元末明初,日本海盜、武士勾結不法商人,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走私、劫掠。②臺州九戰(zhàn)九捷,基本掃除了浙江沿海的倭患。A.鄭和下西洋 B.戚繼光抗倭C.鄭成功收復臺灣 D.雅克薩之戰(zhàn)12.據記載:錫蘭(今斯里蘭卡)己有久遠的佛教傳統(tǒng)。國王亞烈苦奈兒卻“崇祀外道,不敬佛法,暴虐兇悖,靡恤國人,褻慢佛牙”,在對鄭和的作戰(zhàn)中,輕易失敗被俘。鄭和在該國的活動,則是弘揚佛法,布施佛寺。這表明鄭和遠航活動(

)A.教化海外諸國,變其夷習 B.傳播中華文明,提升國威C.彰顯中國富強,耀兵異域 D.立足各國國情,尊重多元13.歷史的發(fā)展,總有一些關鍵的節(jié)點,在時間與空間的交匯上,決定了歷史的走向。下列事件中,無論是時間(年份)還是空間(城市)與其他三個沒有任何交集的是(

)A.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 B.明思宗自縊明朝滅亡C.多爾袞統(tǒng)軍入山海關 D.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4.明朝建立后,蒙古人退守草原,繼續(xù)騷擾明朝北部邊境,為此明朝采取的措施是(

)A.和親修好 B.軍事討伐 C.重修長城 D.榷場貿易15.中國古代歷朝都非常重視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讀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明朝疆域圖

①設都司、衛(wèi)、所,加強對女真等族的管理②重新修筑長城,防御蒙古騎兵南下掠擾③敕封西藏僧俗領袖,建立羈縻性質的都司等機構④大規(guī)模推行“改土歸流”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第=page55頁,共=sectionpages33頁答案第=page66頁,共=sectionpages33頁參考答案:1.C【詳解】根據材料“明朝呈現出文官系統(tǒng)、武將系統(tǒng)、宦官系統(tǒng)“三軌”并立的政治格局中央宦官與正將、文官三種政治勢力長期保持斗爭與合作的雙向關系。地方各級宦官地方各級宦官,主要負責監(jiān)軍,承擔皇帝耳目的功能,對于地方軍政事務雖有干涉,但基本尊重文武官員的軍政權力”可得知明朝宦官系統(tǒng)維持明朝政治穩(wěn)定,C項正確;根據材料“中央宦官與正將、文官三種政治勢力長期保持斗爭與合作的雙向關系地方各級宦官,主要負責監(jiān)軍”可得知明朝宦官系統(tǒng)有一定的實權,排除A項;根據材料“地方各級宦官,主要負責監(jiān)軍,承擔皇帝耳目的功能”可得知明朝宦官系統(tǒng)并未威脅君主專制,排除B項;根據材料“明朝呈現出文官系統(tǒng)、武將系統(tǒng)、宦官系統(tǒng)“三軌”并立的政治格局”可得知明朝宦官系統(tǒng)不是官僚體系核心,排除D項。故選C項。2.C【詳解】根據材料“明太祖對沿襲近兩千年的傳統(tǒng)君主專制政治架構的核心部位作出重大修改”,可知“修改”是指對行政中樞權力的調整,結合所學知識,應為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C項正確;明朝廢除宰相的同時,地方上廢除行省制,設三司,排除A項;科舉制在明朝逐漸走向僵化,排除B項;明成祖時期,設立內閣,排除D項。故選C項。3.C【詳解】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元朝的行省制度接受丞相指揮,而明代廢行省,設布政司,掌一省行政和財政,直接受皇帝指揮,加強了君主對地方的控制,強化了中央政權的統(tǒng)治力量,C項正確;與行省制度相比,明代初期這一制度的建設雖然強化了對地方的控制,但是行政效率卻有所下降,排除A項;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基層治理,排除D項。故選C項。4.A【詳解】根據材料“吏部尚書焦芳入閣,但他想繼續(xù)求任吏部尚書之職,大學士李東陽等人都指出此事破壞國家政體”可知,內閣成員和六部尚書不能兼任,體現了內閣和六部之間相互牽制,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主旨是內閣和六部之間相互牽制,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六部不屬于內閣的下屬機構,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內閣大學士權力不斷擴大,排除D項。故選A項。5.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明朝初期,內閣大學士只是侍從顧問之臣,但是仁宗后,內閣大學士地位尊崇,閣權之重,偃然漢唐宰輔,這些表明了內閣的地位和權力得到提高,而內閣的地位和權力是由皇權賦予的,這一轉變說明皇權專制統(tǒng)治的加強,D項正確;明代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樞權力機構,并非獨立的,排除A項;根據所學可知,中央集權屬于地方權力機構的調整,是中央控制地方的加強,材料未涉及,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強調內閣地位和權力的變化,未涉及其制約皇權,而且內閣本身就是君主專制的產物,排除C項。故選D項。6.B【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內閣制度在明初就已經初現端倪,但直到萬歷朝,內閣職掌仍附于翰林院,這反映出明代內閣不是正式的行政機構,未取得法定的地位,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行政效率問題,排除A項;“服務于翰林院”與材料主旨不符,且不能揭示內閣制的本質,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司禮監(jiān),排除D項。故選B項。7.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代初期,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后,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皇帝直接管理國家,C項正確;行中書省是元朝開始設置的地方行政機構,排除A項;內閣輔政制度是材料所述“皇帝直接管理國家”,政務繁重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B項;司禮監(jiān)牽制內閣,是廢除宰相、皇帝直統(tǒng)六部之后實行的政治措施,不是材料所述狀況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C項。8.C【詳解】根據材料“諸王封并塞居者,皆預軍務”可知,明朝分封于邊塞地區(qū)的諸侯王擁有兵權,此舉意在強化對邊疆的統(tǒng)治,進而維護明朝統(tǒng)治,C項正確;材料內容與君主專制無關,排除A項;明太祖此舉旨在強化對邊疆的統(tǒng)治,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分封于邊塞地區(qū)的諸侯王擁有兵權,主要是為了保衛(wèi)邊疆,D項不屬于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9.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明代宦官機構司禮監(jiān)權力很大,而其權力來源于皇權,因此本質上反映了君主專制的強化,C項正確;宦官機構司禮監(jiān)不屬于中央機構,排除A項;宦官權力的擴大屬于表象,而不是本質,排除B項;監(jiān)察體系的完善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10.C【詳解】依據所學知識,明朝末年,荷蘭殖民者占據我國寶島臺灣,明清之際,民族英雄鄭成功于1662年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C項正確;戚繼光是明朝抗倭名將,排除A項;左宗棠在晚清時期收復新疆,排除B項;林則徐主持虎門銷煙,排除D項。故選C項。11.B【詳解】根據材料“元末明初”“臺州九戰(zhàn)九捷,基本掃除了浙江沿海的倭患?!钡刃畔ⅲY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末明初,“倭寇”開始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為非作歹。明朝中期,海防松懈,東南沿海地區(qū)“倭患”嚴重,戚繼光奉命抗倭并組建“戚家軍”,在臺州九戰(zhàn)九捷,基本掃除了浙江沿海的倭患,B項正確;鄭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組織的大規(guī)模的航?;顒樱秽嵆晒Υ驍『商m殖民者,收復了臺灣;雅克薩之戰(zhàn)是清康熙年間,抗擊沙俄侵略的自衛(wèi)戰(zhàn)爭。三者均與“倭患”不符,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12.D【詳解】根據材料“錫蘭(今斯里蘭卡)己有久遠的佛教傳統(tǒng)。”“鄭和在該國的活動,則是弘揚佛法,布施佛寺。”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鄭和立足錫蘭的佛教傳統(tǒng),在當地弘揚佛法,這表明鄭和遠航活動立足各國國情,尊重多元,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鄭和尊重錫蘭原有的佛教傳統(tǒng),而不是“變其夷習”,也未涉及傳播中華文明,排除AB兩項;材料強調的是鄭和立足錫蘭國情,尊重當地人民的佛教信仰,“彰顯中國富強,耀兵異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13.D【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44年,農民軍首領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隨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縊,明朝滅亡,清朝多爾袞統(tǒng)軍進入山海關,打敗李自成,并遷都北京,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題目要求選擇與其他三個沒有任何交集的,D項正確;1644年,農民軍首領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排除A項;1644年,明思宗自縊,明朝滅亡,排除B項;1644年,多爾袞統(tǒng)軍進入山海關,排除C項。故選D項。14.C【詳解】依據材料“明朝建立后,蒙古人退守草原,繼續(xù)騷擾明朝北部邊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采取的針對措施是重修長城,C項正確;明朝時,并未與蒙古人和親,排除A項;明朝實施的軍事防御,不是軍事討伐,排除B項;榷場貿易是宋朝時期的政策,排除D項。故選C項。15.A【詳解】根據材料中的“明朝疆域圖”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前期,派人到東北招撫,在黑龍江流域設立了奴兒干都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