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的研究_第1頁
關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的研究_第2頁
關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的研究_第3頁
關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的研究_第4頁
關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的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10關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的研究關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的研究本文關鍵詞: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主體,權利,保護關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的研究本文簡介:摘要:2023年公布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將個人排除在權利主體范圍外,有悖于著作權個人本位傳統(tǒng)理念,又與著作權源于創(chuàng)作事實不符。成認個人權利主體資格,理清個人權利主體認定條件是明晰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范圍關鍵。一方面,通過繼承、許可成為繼受主體的個人,是民間文學藝術作關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的研究本文內容:摘要:2023年公布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將個人排除在權利主體范圍外,有悖于著作權個人本位傳統(tǒng)理念,又與著作權源于創(chuàng)作事實不符。成認個人權利主體資格,理清個人權利主體認定條件是明晰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范圍關鍵。一方面,通過繼承、許可成為繼受主體的個人,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財產權人;另一方面,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母體根底上添加新穎性內容的傳承人,是新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人。為保障個人權利主體權益,還需明確具體權利內容,進一步構建集強化權利意識、版權登記、版權交易、權利救濟為一體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個人著作權保護體系。關鍵詞: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個人權利主體;主體認定;權利內容;權利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保護條例》〕第5條規(guī)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屬于特定的民族、族群或者社群〞引發(fā)爭議。關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權利主體,學界有個人主義作者說〔1〕、集體作者說〔2〕、群體和個體二元主體說〔3〕、國家主體說〔4〕、多層次主體說〔5〕等觀點。無論采取哪種學說,均不能否認個人權利主體資格。著作權基于創(chuàng)作產生,成認個人權利主體地位,保障其合法權利,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立法當務之急。一、問題提出民間文學藝術為當代藝術家提供豐富素材,從中汲取靈感創(chuàng)作出具有新生命力的現(xiàn)代文化作品[1].隨著世界文化交流愈加頻繁,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至關重要,我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民間文學藝術傳承和開展已上升到新高度。我國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納入版權法保護體系,版權制度中關于作者人身權和財產權的內容設置,可滿足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保護需求,但在主體認定上尚需進一步明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版權保護的主要阻礙是個人作者身份不確定性。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由特定地域社會群體或個人創(chuàng)作,表達該群體特定品質或文化遺產要素,代代相傳并不斷開展的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性文學或藝術成果,最大特征之一即群體性[2].在民間文學藝術開展中,廣泛吸納不同時代及地域特定群體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經過不同文化素養(yǎng)主體創(chuàng)新和傳承,逐漸成為傳承群體所接受的樣態(tài),代表傳統(tǒng)群體集體認知和情感,是群體智慧結晶[3].在創(chuàng)作和傳承中,個人奉獻十分重要,但往往難以分辯和考證。因此,很多國際性法律文件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主體直接規(guī)定為群體,尼日利亞、安哥拉、巴拿馬等開展中國家立法或實踐也成認群體集體版權主體地位。群體主義作者觀可鼓勵來源群體傳承積極性,增強特定群體文化主體意識,保護創(chuàng)作及保有群體的專有財產控制權,有利于民間文學藝術傳承與開展。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領域,群體主義作者觀是國內外理論界和實務界主流觀點。我國版權局起草的《保護條例》規(guī)定來源群體是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主體。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歸屬者不僅包括來源群體,還包括個人。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shù)作品具體權利主體已無法考證,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能絕對排除個人權利主體存在。僅依照《保護條例》認定權屬,可能侵害實際個人主體著作權益,不利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對特殊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自然人不僅可基于創(chuàng)造行為,也可通過繼承、許可方式繼受取得著作權。如我國現(xiàn)存唯一保存原始形態(tài)的邵陽布袋戲起源于元末明初,劉姓祖先勝公為躲避戰(zhàn)亂,帶著家人肩挑布袋戲擔逃難至燕窩嶺定居,至今已600余年。劉氏子孫嚴格遵循祖訓“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在燕窩嶺偏僻閉塞自然環(huán)境下,將布袋戲作為族人謀生手藝世代相傳。在家庭傳承模式下,邵陽布袋戲歷經社會變革卻始終保存原始藝術形態(tài)。布袋戲從勝公傳至“永〞字輩共18代,第18代布袋戲藝人劉永章和劉永安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程傳承人〞.由劉氏祖先勝公創(chuàng)作、在家族內部傳承的邵陽布袋戲權利主體是祖先勝公、傳承人劉永章和劉永安還是作為群體的邵陽縣燕窩嶺人民?基于此,本文就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個人權利主體資格展開探討。二、個人作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的正當性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來源于作者智力勞動投入,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只要創(chuàng)作作品,即應獲得相應權利。因此,法律不能否認個人權利主體地位,更不能損害個人專有性權利?!惨弧持鳈嗷趧?chuàng)作而取得我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直接創(chuàng)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作者享有著作權〔6〕.關于著作權取得規(guī)定,我國與大多數(shù)國家一樣,采用自動取得原那么,即著作權基于獨立創(chuàng)作事實產生?!吨鳈喾ā匪Q創(chuàng)作,是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著作權產生源泉,只有獨創(chuàng)性外在表達才能成為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文學藝術作品在創(chuàng)作根底上不斷開展,創(chuàng)作活動賦予作品真正生命力,不斷充實人類精神世界。相反,簡單照搬和復制只能重現(xiàn)作品,因缺少智力勞動投入而無法產生新作品,伴隨創(chuàng)作活動減少甚至消失,人類文明事業(yè)將停滯不前。因此,只有創(chuàng)造性智力創(chuàng)作才受著作權保護,著作權法不僅保護著作權人權利,更要保護創(chuàng)新精神。作品一經完成,無須行政部門復雜登記或審批程序,著作權自動產生,著作權原那么上屬于作者。根據洛克財產權勞動理論,勞動是個人價值源泉,賦予個人擁有財產的最初資格。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由特定群體或個人創(chuàng)造并傳承的勞動成果,勞動者當然擁有相應“自然權利〞.在強調私人合法財產不可侵犯時,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即保護勞動者合法財產權。給予創(chuàng)作者排他性權利,才能激發(fā)創(chuàng)作積極性,推進文學、藝術、科學領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二〕“個人本位〞著作權理念確定從開展過程而言,著作權制度產生經歷特許出版時期和現(xiàn)代著作權保護時期兩階段。在特許出版時期,西歐封建政府賦予出版商特定書籍壟斷權,出版商要根據封建政府需求拒絕出版對政府不利的書籍,這種壟斷權即著作權制度前身--特許出版權[4].特許出版權并非真正著作權,它是國家公權力賦予的出版特權,代表“國家本位〞思想。出版商利益受國家優(yōu)先保護,作者那么被視為普通工匠,除得到少量報酬外,無法享受任何法律權利。隨著現(xiàn)代著作權保護時代到來,作者利益保障逐漸受到重視,出版商感受到其合法出版權益受到侵害,開始主張出版權的產生不應由國王特別授權,而來源于作者所有權讓與[5].以英國《安娜女王法》為首的一系列法律確立了以維護作者利益為核心的現(xiàn)代著作權制度,歐洲各國也越來越重視作者人身權保護,世界各國版權立法根本實現(xiàn)從“國家本位〞到“個人本位〞的轉變。TRIPS協(xié)定明確知識產權的個人本體主義并趨向神圣化。“在TRIPS協(xié)定明文昭示的知識產權制度中,知識產權以它們被個人化的事實為特征--它們依附于它們的所有者,存在于公民個人的浪漫的自由的傳統(tǒng)權利之中。〞[6]個人主義作者觀逐漸成為現(xiàn)代版權法根本理念和立法指導原那么。因此,著作權歸屬理應由作者決定,由創(chuàng)作事實決定,而不應受制于法律或國家公權力[7].《保護條例》規(guī)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為特定族群、社群、社區(qū),這與基于創(chuàng)作產生著作權的事實矛盾,也與著作權法根本理念相悖?!踩沉⒎ń涷炛巫匀蝗俗鳛槊耖g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早有立法先例。如《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2條第1段是對作為無形文化遺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界定,其中提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權利主體不僅包括社區(qū)、群體,還可是個人?!锻荒崴故痉斗ā返?8條規(guī)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指在本國境內由被認定為“該國國民作者〞或“種族集體〞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保護民間文學表達形式以抵抗非法利用及其他侵害行為的國內法示范條款》第2條中,民間文學藝術是指包含傳統(tǒng)藝術遺產的特殊因素,由國家中的一個“群體〞或一些“個人〞開展和保持并反映此群體傳統(tǒng)藝術追求的產品[8].《南太平洋示范法》第6條和第13條第1款規(guī)定,傳統(tǒng)文化權和精神權利的主體是傳統(tǒng)所有權人。傳統(tǒng)所有權人主要包括兩種:〔1〕群體、氏族或社區(qū)人民;〔2〕由群體、氏族或社區(qū)人民依據其習慣法與習慣實踐認定為受托保管傳統(tǒng)知識與文化表達的個人[9].此外,非洲知識產權組織修訂后的《班吉協(xié)定》規(guī)定:“民間文學藝術表達形式,由團體或個人創(chuàng)造并保存。〞[10]因此,個人作為權利主體在現(xiàn)實生活中已有一定司法實踐經驗,具可行性。盡管大多數(shù)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原始作者已無法考證,但仍有局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歷代傳承人均有明確記載,或可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及查閱資料等方式確定原始作者。因此,《保護條例》應將個人納入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范圍。三、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個人權利主體認定〔一〕個人權利主體認定困難我國1990年公布的《著作權法》第6條明確規(guī)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方法由國務院另行規(guī)定。〞經有關部門多年論證與醞釀,相關行政法規(guī)至今仍未出臺,可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版權保護復雜性。與一般作品相比,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難以考證,至今仍在傳承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珍貴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契合社會公共利益目標,無需設定保護時間限制私利益。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還具有口頭性、多樣性、成長性等特點,特別是成長性使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一直處于開展之中,在開展過程中既具有相對成熟、獨立特性,又具有不斷開展的未定型特點。原始創(chuàng)作者去世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成型而未定型,經傳承、演繹甚至再創(chuàng)造,很難具體確定哪些人在傳承中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導致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者具有總體明確而個體不明特點[11].根據我國立法現(xiàn)狀,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涵蓋公法與私法兩大領域,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界定上,兩者卻存在矛盾:作為公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將“各族人民〞規(guī)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權利主體〔7〕,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下位概念,自然也由“各族人民〞創(chuàng)作完成。為鼓勵作品創(chuàng)作、促進文化和科學事業(yè)開展與繁榮,作為私法的《著作權法》那么賦予創(chuàng)作作品的公民個人專有性權利。既然《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界定為“各族人民〞,而排除個人權利主體資格,這就不難理解作為其下位法的《保護條例》必須遵循上位法立法宗旨,因此規(guī)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屬于“特定民族、族群或者社群〞.〔二〕個人權利主體認定條件公法與私法功能性差異直接引發(fā)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個人〞權利主體資格之爭。公法主要標準和調整國家、政府在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工作中的職責或行為,強調行政干預和協(xié)調,既然創(chuàng)作者難以界定,將權利主體界定為“各族人民〞更有利于維護社會公益;而私法主要標準和調整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的民事權利或行為,旨在維護民事主體私益,因此成認個人權利主體存在。界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必須從創(chuàng)作事實出發(fā)。無論是普通作品還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只要個人投入智力勞動,即對該作品享有專有性權利,法律應尊重并成認其權利主體資格。從民俗學角度考量,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者可分為二類,一類是單一個體間、基于師徒關系或血緣關系的個體傳承者;另一類是憑借某一團體或更大規(guī)模群體力量的傳承體,如皮影、昆劇等[12].絕大多數(shù)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是以民族、族群、社群為單位的群體,但不排除個體存在。邵陽布袋戲創(chuàng)作者屬于第一類。劉氏祖先勝公創(chuàng)作邵陽布袋戲,是原始作者,而后在劉氏家族內部傳承,很難說群體可成為真正權利主體。一方面,鑒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特殊性,其著作權受永久保護,而著作財產權又具可繼承性,繼受人當然享有著作財產權全部權益。另一方面,大多數(shù)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原始作者已去世,其作品繼受人才是現(xiàn)應保護的具體權利人。因此,邵陽布袋戲繼受人劉永章、劉永安是真正權利主體,原始創(chuàng)作者劉氏祖先勝公是原始著作權人,其著作人身權也應受到保護。劉永章和劉永安能夠成為權利主體是基于邵陽布袋戲繼受人身份,而非因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承人能否成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權利主體,需根據其具體奉獻加以判斷。張耕將民間文學藝術分為民間文學藝術母型和子型。語言表達、音樂表達、動作表達、物態(tài)表達,有假設干根本范式或程式,這些表達特定群體文化品質或文化遺產特征的根本范式或程式,被稱為民間文學藝術母型;子型那么指對母型的再現(xiàn)、模仿、表演、匯編或演繹成果[13].傳承人是展現(xiàn)民間文學藝術母型的根本主體。很多傳承人在傳承活動中利用民間文學藝術元素創(chuàng)造出衍生作品,類似《著作權法》中“改編〞,衍生作品并非真正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此時,傳承人是衍生作品著作權人。多數(shù)民間文學藝術傳承均為活態(tài)傳承,假設傳承人在展現(xiàn)民間文學藝術母型時,添加新穎性內容,在不脫離母型根底上又創(chuàng)作出水平較高且獨具風格的新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時,該傳承人是新作品的權利主體。一些宗教類和家族類民間文學藝術傳承人,在展現(xiàn)母型時,或僅復制性機械傳承而無創(chuàng)作,或雖參加個人想法但未實質性改變母型。因未付出實質性智力勞動,傳承人不能成權利主體。四、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個人權利主體權利保護〔一〕明確權利主體的著作權內容《保護條例》第6條規(guī)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的權利包括:“〔一〕說明身份;〔二〕禁止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進行歪曲或者篡改;〔三〕以復制、發(fā)行、表演、改編或者向公眾傳播等方式使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條例》對著作權人僅規(guī)定個別權利類別,針對現(xiàn)實生活中侵權行為,因本身權利并未被國家成認,權利人無法可依。因此,豐富著作權人權利,增加著作權人權利類型,有助于完善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體系,切實保障權利主體正當權益。1.精神權利?!?〕署名權,即說明原始作者身份的權利,作者有權決定是否署名及署名方式;〔2〕保護作品完整權,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凝聚作者獨特價值觀,反映特定歷史背景和文化理念,為保證作品純潔性與真實性,禁止他人歪曲或篡改民間文學藝術作品;〔3〕發(fā)表權,即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者有權決定何時、何地及以何種方式將作品公之于眾。發(fā)表權作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特有人身權利,必須成認其特殊法律地位。絕大多數(shù)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由某一團體或更大規(guī)模群體創(chuàng)造傳承,這類作品早已公之于眾。但仍有局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如宗教傳承式、家族傳承式作品尚處于未公開狀態(tài),任何人不得以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名,未經作者同意而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公之于眾。2.財產權利。〔1〕使用權。包括記錄、整理、復制、發(fā)行、出租、展覽、表演、放映、播送、網絡傳播、攝制、改編、翻譯、匯編等權利,分為自己使用和許可他人使用兩種方式[14].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使用方式多樣,只要不違反習慣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有利于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和傳承,任何利用方式均屬合理。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者更了解作品,通過使用能更好地發(fā)揮作品內在價值。另外,為更充分發(fā)揮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效用,在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后也可使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人憑借使用許可權,可禁止他人未經許可商業(yè)性使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與一般作品不同,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不得轉讓、設定質權或作為強制執(zhí)行標的,因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不僅關系權利主體利益,還關乎公共利益甚至國家利益,權利轉讓行為和負擔行為會導致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失去原本傳承環(huán)境,割裂作品與創(chuàng)作者的天然聯(lián)系?!?〕獲得報酬權。當他人商業(yè)性使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時,權利主體有權予以許可并獲得一定報酬。并非所有使用方式均須經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當存在合理使用情況時,如為個人學習研究目的而使用、國家機關為執(zhí)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免費表演已發(fā)表作品等,那么無需向著作權人取得許可并給付報酬。在法定許可情況下,如為編寫出版教科書而使用已發(fā)表作品、播送電臺及電視臺播放他人已發(fā)表作品、報刊轉載已刊登作品等,也無需經著作權人許可,但要支付一定報酬?!捕硺嫿▊€人權利主體著作權保護體系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既享有署名、保護作品完整、發(fā)表等精神權利,又享有使用、獲得報酬等財產權利。在明確權利內容根底上,還需重點探索著作權保護體系,全面落實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個人〞著作權保護工作。第一,強化權利人法律意識。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個人權利主體大多缺乏專業(yè)法律知識,對自身權利范圍認識模糊甚至一無所知,無法正確行使權利和防止侵權行為。因此,政府應聯(lián)合有關協(xié)會組織定期舉辦多樣化法律教育活動。如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發(fā)源地開展專題講座、有獎問答,亦可組建由法律及民俗領域學者構成的智囊團入鄉(xiāng)走訪調查,為個人權利主體提供咨詢效勞,針對權利人困難提出具體解決方案,充分提高權利人維權意識,呼吁更多人參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為營造良好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和傳承環(huán)境,提高權利人社會地位和社會評價,政府還應提供專項資金用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作。第二,完善版權登記制度?!侗Wo條例》第9條規(guī)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的備案公示制度,但未明確具體實施方法〔8〕.建立并完善版權登記制度至關重要,鼓勵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個人權利主體注冊登記和著作權認定,將權利以登記形式固定。確認自然人權利主體地位,并落實權利人各項權利,是激發(fā)自然人創(chuàng)作熱情的動力,也是確保自然人致力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和傳承活動關鍵。建議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設立或指定專門管理機構負責具體版權登記工作。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屬登記,可由權利主體所在地政府作為主體代表機構代為申請,并輔以公示、異議程序,協(xié)商解決主體代表機構資格、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屬等爭議[15].建立信息數(shù)據庫與版權登記制度結合,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名稱、內容、傳承譜系、權利歸屬文獻化。第三,確立平安版權交易制度。為充分發(fā)揮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效用,應建立使用許可制度,他人將作品投入商業(yè)性使用時,須經著作權人同意,并支付相關費用。鑒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個人權利主體分布分散,讓每個使用者均取得著作權人同意在現(xiàn)實中難以操作,因此建立平安有效的版權交易平臺勢在必行。首先應明確執(zhí)行機構,可參照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制度,由著作權人授權的專門機構主導民間文學藝術版權交易工作。該機構必須由知識產權和管理專業(yè)人才組成,受政府部門全過程監(jiān)督。其次,將專業(yè)化版權交易平臺構建提上議程,在平臺中搭建完備數(shù)據庫,使用者可根據其中信息聯(lián)系專門機構,機構再根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個人意愿開展版權交易工作。最后,確立標準化利益分配機制,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分配原那么,具體規(guī)定報酬分配申報程序、分配比例、申請分配權利主體的資格認定等細那么[16].第四,構建權利救濟制度。局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生活在經濟落后、偏僻閉塞地區(qū),法律意識不強。因此,要確立行之有效的權利救濟制度?!侗Wo條例》規(guī)定著作權人代表制度〔9〕,不僅適用于群體權利主體,也應適用于個人權利主體。建議以著作權人所在地政府為代表,針對侵權行為,以著作權人個人名義依法提起仲裁或訴訟。就邵陽布袋戲而言,邵陽縣文化局可代表邵陽布袋戲權利人劉永章、劉永安行使訴權,依法追究侵權行為人責任。當他人正在或即將實施侵權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著作權人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損害時,權利人可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訴前禁令和財產保全措施,及時制止侵權行為,將損害程度最小化。五、結語明確權利主體對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至關重要。只有在個人權利主體難以確定時,才進一步考慮群體能否成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權利主體。著作權基于創(chuàng)作產生,個人智力成果應得到尊重,成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個人權利主體地位勢在必行。一方面,通過繼承、許可成為繼受主體的個人,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財產權人;另一方面,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母體根底上添加新穎性內容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