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邏輯推理資料匯總_第1頁
公務員考試-邏輯推理資料匯總_第2頁
公務員考試-邏輯推理資料匯總_第3頁
公務員考試-邏輯推理資料匯總_第4頁
公務員考試-邏輯推理資料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務員考試——邏輯推理的四大原則邏輯推理的四大原則公務員行測考試中日常推理是邏輯判斷中難度不高,但考生很糾結(jié)的題目。具體來說日常推理型是指在題干中列舉大量的事實論據(jù)或者理論論據(jù),然后問考生從中可以得出(或無法得出)某個結(jié)論。簡而言之,就是恰當概括題干給出論據(jù),然后給出所支持的論點。下面總結(jié)了四大原則,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第一,話題一致原則。即題干和選項要說的是同一件事,同一個話題。選項不能與題干不一。例題:許多上了年紀的老北京都對小時候廟會上看到的各種絕活念念不忘。如今,這些絕活有了更為正式的稱呼一民間藝術(shù)。然而,隨著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加快,中國民俗文化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城市環(huán)境不斷變化,人們興趣愛好快速分流和轉(zhuǎn)移,加上民間藝術(shù)人才逐漸流失,這一切都使民間藝術(shù)發(fā)展面臨困境。從這段文字可以推出():A.市場化是民間藝術(shù)的出路B.民俗文化需要搶救性保護C.城市建設應突出文化特色D應提高民間藝術(shù)人才的社會地位這道題的答案選的是B,就是充分利用了話題一致原則。我們閱讀題干可以發(fā)現(xiàn),題目主要說的就是民間藝術(shù)面臨生存危機。A,C,D選項表達的意思,題干中都沒提到,這叫話題都不一致。第二,整體優(yōu)先原則。就是對題干整體的概括優(yōu)先于對題干局部的描述。有些題目,你會發(fā)現(xiàn)四個選項似乎都能在題干中找到依據(jù),那么這個時候,就要運用整體優(yōu)先原則了,在個答案中,進行從優(yōu)選擇。例題:研究員挑選了600多名學生,讓他們在屏幕背景為紅藍兩色的電腦上接受測試。結(jié)果用紅色背景電腦的人在記憶、校對等準確性方面得分較高,而使用藍色背景電腦的人則表現(xiàn)出了更多出色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2004年夏季奧運會上,穿紅色服裝的運動員在拳擊、跆拳道、摔跤等比賽中的獲勝率為60%。藍天、海洋給人帶來開放和寧靜感。由此推出()A.藍色促使人表現(xiàn)出更多的創(chuàng)造力B.紅色和藍色容易影響人的認知和行為C.紅色在潛意識中象征著某種優(yōu)勢D.紅色易使人聯(lián)想起憤怒、進攻性和勇氣這道題的答案是B。這道題的四個選項,其實題干中都有涉及,那么怎么選擇,就是運用整體優(yōu)先原則,從優(yōu)選擇了。B,選項是對題干整體的一個概括。第三,從弱原則。中國人說話講究中庸,就是碰話說滿了。這在咱們的題目里也有大?體現(xiàn),那就是正確答案通常是一些可能性的選項或者是一些語氣比較弱的選項。例題:一位穿警服的人從公安局走出來。根據(jù)這一陳述,可以做出的判斷是()A.這個人一定是該公安局警察B.這個人可能是該公安局警察C.這個人一定不是該公安局警察D.這個人是來該公安局辦事的警察這道題選擇B,考查的是從弱原則。A,C,D過于絕對。第四,1■選詞匯。在日常判斷中有些詞匯是要慎選的。一,過于絕對的詞匯:肯定、一怠絕對、所有班剛才咱們說了,正確答案通常要符合從弱原則,那么這些過于絕對的就不是正確答案了。二,表示比較和趨勢的詞匯:首鼠主要、更、最、越等。例題:一本僅用十幾萬字寫出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普及讀物《中國讀本》,繼在我國創(chuàng)下累計發(fā)行1000余萬冊的驕人成績后,又開始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梢酝瞥龅氖?)A.歷史圖書應該走普及化、大眾化道路B.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歷史感興趣C.《中國讀本》可能授權(quán)國外出版商出版D.越是大眾的、越是民族的,越容易走向世界這道題選擇C,符合從弱原則。選項A,過于絕對。選項B,D都表示比較和趨勢,題干中沒有提到,不選。材料介紹了一本文明史普及讀物在國內(nèi)創(chuàng)下驕人成績后,即將在國外出版發(fā)行。A選項只是對國內(nèi)的業(yè)績進行了解釋。不全面。應被排除;B無法從文段中推出“走向世界〃未必是〃世界歡迎〃的;D也無法從文段中推出,在國外的銷售業(yè)績尚未得知,不能得出〃越容易〃走向世界的結(jié)論;只有C是正確的,因為是在國外出版發(fā)行,就很可能授權(quán)國外出版商出版,是常識范圍內(nèi)的考查。故選C。對于這類小眾的題目,考生不用做過多的準備,只要你記住這幾個原則,題目就是給分的題目??茖W是什么21科學方法的邏輯推理:歸納,推理■潮因科學方法就是科學要有邏輯化(用邏輯推理)、定量化(用數(shù)據(jù)說話)、實證化(用實踐檢驗)的方法。歸納、推理、溯因是最重要的三種邏輯推理方法,三者可以用圖簡示如下:一般定律和理論(上升到理論高度)歸納推力/嘉因推理 繹推理Inductive abductionDedubtiveReasoning.」 觀察f假設-湖因 ,,,個別蔻 預見.解釋(通過觀察■修到的事實)觀宗應唆是廣義上觀察,期信助儀器對基本粒子、星系等的觀察F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實例來說明:觀察:這些車子都停在斑馬線上;事實:這些車子都被開了罰單;(可雌)歸納推理:停在斑馬線上的車子都會被開罰單;一般情況:停在斑馬線上的車子都會被開罰單;具體實例:這些車子停在斑馬線;演繹推理:這些車子都會被開罰單;溯因隨事實:這些車子都被開了罰單;假定:停在斑馬線上的車子都會被開罰單;溯因:這些車子都停在斑馬線上;1歸納隨歸納由一系列具體的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跟〃演繹〃相對),從許多個別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結(jié)論的思維方法。例如:在一個平面內(nèi),直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銳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鈍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是全部的三角形;所以,平面內(nèi)的一切三角形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這個例子從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分別都是180度這些個別性知識,推出了〃一切三角形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這樣的一般性結(jié)論,就屬于歸納推理。傳統(tǒng)上,根據(jù)前提所考察對象范圍的不同才巴歸納推理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完全歸納推理考察了某類事物的全部對象,不完全歸納推理則僅僅考察了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并進一步根據(jù)前提是否揭示對象與其屬性間的因果聯(lián)系,把不完全歸納推理分為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和科學歸納推理。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得到的經(jīng)驗材料,需要經(jīng)過加工整理,才能形成科學的結(jié)論。整理經(jīng)驗材料的方法有比較,歸類,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完全歸納推理完全歸納推理是根據(jù)某類事物每一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從而推出該類事物都具有該種屬性的結(jié)論。例如:已知歐洲有礦藏,亞洲有礦藏,非洲有礦藏,北美洲有礦藏,南美洲有礦藏,大洋洲有礦藏,南極洲有礦藏,而歐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是地球上的全部大洲,所以,地球上所有大洲都有礦藏。其邏輯形式如下:S1是PS2是PSn是PS1,S2,…,Sn是S類的全部對象所以,所有S都是P完全歸納推理在前提中考察了一類事物的全部對象,結(jié)論沒有超出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因此,其前提和結(jié)論之間的聯(lián)系是必然的。運用完全歸納推理要獲得正確的結(jié)論,必須滿足兩條要求:I在前提中考察了一類事物的全部對象。II前提中對該類事物每一對象所作的斷定都是真的。完全歸納推理有兩個方面的作用:I認識作用。完全歸納推理根據(jù)某類事物每一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推出該類事物都具有該種屬性,使人們的認識從個別上升到了一般。比如,上面根據(jù)〃地球上的大洲〃這一類事物的每個對象都有〃有礦藏〃這一屬性,得出〃地球上所有大洲都有礦藏〃的結(jié)論,就體現(xiàn)了完全歸納推理的認識作用。II論證作用。因為完全歸納推理的前提和結(jié)論之間的聯(lián)系是必然的,所以常被用作強有力的論證方法。完全歸納推理通常適用于數(shù)量不多的事物。當所要考察的事物數(shù)量極多,甚至是無限的時候,完全歸納推理就不適用了,而需要運用另一種歸納推理形式,即不完全歸納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根據(jù)某類事物部分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從而推出該類事物都具有該種屬性的結(jié)論。不完全歸納推理包括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科學歸納推理。簡單枚舉歸納隨在一類事物中,根據(jù)已觀察到的部分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并且沒有遇到任何反例,從而推出該類事物都具有該種屬性的結(jié)論,這就是簡單枚舉歸納推理。比如,被譽為〃數(shù)學王冠上的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用了簡單枚舉歸納推理提出來的。200多年前,德國數(shù)學家哥德B赫發(fā)現(xiàn),一些奇數(shù)都分別等于三個素數(shù)之和。例如:

17=3+3+1141=11+13+1777=7+17+53461=5+7+449哥德巴赫并沒有把所有奇數(shù)都列舉出來(事實上也不可能),只是從少數(shù)例子出發(fā)就提出了一個猜想:所有大于5的奇數(shù)都可以分解為三個素數(shù)之和。他把這個猜想告訴了數(shù)學家歐拉。歐拉肯定了他的猜想,并補充提出猜想:大于4的偶數(shù)都可以分解為兩個素數(shù)之和。例如:10=5+514=7+718=7+11462=5+457前一個命題可以從這個命題得到證明,這兩個命題后來合稱為〃哥德巴赫猜想〃。民間的許多諺語,如〃瑞雪兆豐年〃,〃礎潤而雨,月暈而風〃,〃鳥低飛,披蓑衣〃等,都是根據(jù)生活中多次重復的事例,用簡單枚舉歸納推理概括出來的。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結(jié)論是或然的,因為其結(jié)論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數(shù)學家華羅庚在《數(shù)學歸納法》一書中,對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或然性做了很好的說明:〃從一個袋子里摸出來的第一個是紅玻璃球,第二個是紅玻璃球,甚至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都是紅玻璃球時,我們立刻就會猜想:’是不是袋子里所有的球都是紅玻璃球彳旦是,當我們有一次摸出一個白玻璃球時,這個猜想失敗了。這時,我們會出現(xiàn)另一個猜想:’是不是袋里的東西全都是玻璃球’當有一次摸出一個木球時,這個猜想又失敗了。那時,我們又會

出現(xiàn)第三個猜想:’是不是袋里的東西都是球’這個猜想對不對,還必須繼續(xù)加以檢驗,要把袋里的東西全部摸出來,才能見個分曉。〃要提高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可靠性,必須注意以下兩條要求:I枚舉的數(shù)量要足夠多,考察的范圍要足夠廣。II考察有無反例。通常把不注意以上兩條要求因而樣本過少,結(jié)論明顯為假的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稱為〃以偏賅全〃或“輕率概括〃。通常有以個案來說明中醫(yī)中藥的治療效果,就屬于這種情況。魯迅在《內(nèi)山完造作序》里寫到:〃一個旅行者走進了下野的有錢的大官的書齋,看見有許多很貴的硯石,便說中國是‘文雅的國度’;一個觀察者到上海來一下,買幾種猥褻的書和圖畫,再去尋尋奇怪的觀覽物事,便說中國是‘色情的國度’?!ㄔ谶@篇文章中,魯迅更進一步揭示了此類人因為枚舉的數(shù)量不夠多或考察的范圍不夠廣,不注意考察有無反例,以致〃以偏賅全〃或〃輕率概括〃而最后必然要陷入的窘境:〃倘到窮文人的家里或者寓里去,不但無所謂書齋,連硯石也不過用著兩角錢一塊的家伙。一看見這樣的事,先前的結(jié)論就通不過去了,所以觀察者也就有些窘?!ê唵蚊杜e歸納推理是歸納推理中最簡單的一種方法。但是,盡管如此,其意義卻不可忽視。I簡單枚舉歸納推理有助發(fā)現(xiàn)的作用。當還不能找到概括的充分根據(jù),但已有相當?shù)牟牧蠒r,就要運用簡單枚舉歸納推理,作出初步概括,推出一個或然性結(jié)論,以作為進一步研究的起點。因而,形成假說時常用到簡單枚舉歸納推理。例如,在波義耳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就起了一定的作用。波義耳從自己所掌握的許多實驗事實中,概括出〃在一定條件下,氣體體積和它所受到的壓強成反比〃這一定律。II簡單枚舉歸納推理也可以用作論證的方法,在論證過程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比如,胡適晚年有這樣一段談話:〃凡是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絕頂聰明而肯做笨功夫的人。不但中國如此,西方也如此。像孔子,他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是孔子做學問的功夫。中國數(shù)學家和語言學家周海中對梅森素數(shù)研究多年,他運用聯(lián)系觀察法和不完全歸納法,于1992年首先給出了梅森素數(shù)分布的精確表達式,從而揭示了梅森素數(shù)的重要規(guī)律,為人們探究這一素數(shù)提供了方便。后來這一科研成果被國際上稱為〃周氏猜測”。科學歸納隨科學歸納推理是根據(jù)某類事物中部分對象與某種屬性間因果聯(lián)系的分析,推出該類事物具有該種屬性的推理。例如:金受熱后體積膨脹;銀受熱后體積膨脹;銅受熱后體積膨脹;鐵受熱后體積膨脹;因為金屬受熱后,分子的凝聚力減弱,分子運動加速,分子彼此距離加大,從而導致膨脹,而金,銀,銅,鐵都是金屬;所以,所有金屬受熱后體積都膨脹??茖W歸納推理的形式如下:S1是PS2是PSn是PS1,S2,…,Sn是S類的部分對象,其中沒有Si(1w3n)不是P;并且科學研究表明,S和P之間有因果聯(lián)系。所以,所有S都是P注意以上說的是因果關(guān)系,不是前后關(guān)系,也不是相關(guān)關(guān)系。通常一些人說中醫(yī)中藥的治療效果就是把前后關(guān)系、相關(guān)關(guān)系表述成了因果關(guān)系,這是不對的??茖W歸納推理與簡單枚舉歸納推理比較兩都屬于不完全歸納推理,前提中都只是考察了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結(jié)論則都是對一類事物全體的斷定,斷定的知識范圍超出前提。推理根據(jù)不同。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僅僅根據(jù)已觀察到的部分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并且沒有遇到任何反例??茖W歸納推理則不是停留在對事物的經(jīng)驗的重復上,而是深入進行科學分析,在把握對象與屬性之間因果聯(lián)系的基礎上作出結(jié)論。前提數(shù)量對于兩者的意義不同。對于簡單枚舉歸納推理來說,前提中考察的對象數(shù)量越多,范圍越廣,結(jié)論就越可靠。對于科學歸納推理來說,前提的數(shù)量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只要充分認識對象與屬性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即使前提的數(shù)量不多,甚至只有一兩個典型事例,也能得到可靠結(jié)論。正如恩格斯所說,十萬部蒸汽機并不比一部蒸汽機更能說明熱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結(jié)論的可靠性不同。雖然二者的前提和結(jié)論之間的聯(lián)系是或然的,歸納強度不必然等于1。但科學歸納推理考察了對象與屬性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因而,科學歸納推理的歸納強度比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歸納強度大,也就是說,科學歸納推理與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相比,結(jié)論的可靠程度大??茖W歸納推理倡導一種面對知識和結(jié)論不輕信而加以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在資訊發(fā)達的時代尤顯重要。想想,我們的媒體經(jīng)常給我們傳播一些多么自相矛盾的〃科學知識〃,這一點就不難明白了。比如,媒體有時候說,飯后百步走好;有時候又說,飯后百步走不好。再如,有時候說,隔夜茶不能喝,喝了有害健康;有時候又說,研究表明,隔夜茶可以喝,與喝非隔夜茶一樣。諸如此類,叫人簡直不知所措。而科學歸納推理由于其主要特點是考察對象與屬性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因而有助于引導人們?nèi)ヌ角笫挛锏谋举|(zhì),發(fā)現(xiàn)事物的規(guī)律,從而比較可靠地把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歸納推理的局限歸納是已過去的事情證明未來的事情,過去不能證明未來歸納推理的前提是真實的,但結(jié)論卻未必真實,而可能為假。如根據(jù)某天有一只兔子撞到樹上死了,推出每天都會有兔子撞到樹上死掉,這一結(jié)論很可能為假,除非一些很特殊的情況發(fā)生,比如地理環(huán)境中發(fā)生了什么異常使得兔子必以撞樹為快。歸納推理除了完全歸納推理,結(jié)論都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知識范圍。2演繹推9演繹是從普遍性的理論知識出發(fā),去認識個別的、特殊的現(xiàn)象的一種邏輯推理方法。演繹推理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關(guān)系推理等形式。三段論三段論是由兩個含有一個共同項的性質(zhì)判斷作前提,得出一個新的性質(zhì)判斷為結(jié)論的演繹推理。其基本形式是:I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或一般性假設;II小前提,是關(guān)于所研究的特殊場合或個別事實的判斷,小前提應與大前提有關(guān);III結(jié)論,是從一般已知的原理(或假設)推出的,對于特殊場合或個別事實作出的新判斷。例如:I大前提:我國規(guī)定,60歲算老年人;II小前提:老王60歲了;III結(jié)論:所以,老王是老年人。例如:知識分子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師都是知識分子,所以,人民教師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運用三段論,前提必須真實,符合客觀實際,否則就推不出正確的結(jié)論。為了語言簡潔,我們說話,寫文章用到三段論大都采取了省略形式,有的省略大前提,有的省略小前提,有時省略不言而喻的結(jié)論。如〃我是共青團員,應在工作中起帶頭作用〃這個推理,省略了大前提〃共青團員應在工作中起帶頭作用〃。也可以省略小前提,表述為〃共青團員應該在工作中起帶頭作用,我就應該在工作中起帶頭作用”。又如,〃語文課是中等專業(yè)學校的文化基礎課,文化基礎課一定要學好〃,只有兩個前提,而結(jié)論〃語文課一定要學好〃不言而喻,所以省略了。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斷為前提的演繹推理。假言推理分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兩種。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其基本原則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結(jié)論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結(jié)論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如下面的兩個例子:如果要搞四個現(xiàn)代化,就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我們要搞四個現(xiàn)代化,所以,我們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如果一個圖形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四邊相等;這個圖形四邊不相等,所以,它不是正方形。必要條件假言推9其基本原則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結(jié)論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結(jié)論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如下面的兩個例子:只有肥料足,菜才長得好;這塊地的菜長得好,所以,這塊地肥料足。育種時,只有達到一定的溫度,種子才能發(fā)芽;這次育種沒有達到一定的溫度,所以,種子沒有發(fā)芽。選育推理選言推理是以選言判斷為前提的演繹推理。選言推理分為相容的選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選言推理兩種。相容的選育推理其基本原則是:大前提是一個相容的選言判斷,相容即是不互斥的意思,即選言判斷的幾種情況之間〃兼容〃,可以同時發(fā)生,在與不相容的選言推理作對比時可知這些選言判斷的幾種情況中〃至少有一種發(fā)生〃。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個以外的選言肢,結(jié)論則肯定剩下的那個選言肢。例如:老王是教師或者是律師,她不是教師,所以,她是律師。(正)老王是教師或者是律師,她是教師,所以,她不是律師。(誤)不相容的選言推理其基本原則是:大前提是個不相容的選言判斷,不相容即是互斥的意思,即選言判斷的幾種情況之間〃不兼容〃,不允許同時發(fā)生,在與相容的選言推理作對比時可知這些選言判斷的幾種情況中〃有且只有一種發(fā)生〃。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個選言肢,結(jié)論則否定其它選言肢;同時類似于相容的選言推理(這是因為相容的選言推理中的〃至少有一種發(fā)生〃與不相容的選言推理中的〃有且只有一種發(fā)生〃存在一個共同點——〃至少有一種發(fā)生〃,或者說概念上前者包含后者,由后者〃有且只有一種發(fā)生〃可以推出前者〃至少有一種發(fā)生”),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個以外的選言肢,結(jié)論則肯定剩下的那個選言肢。如下面的兩個例子:一個詞,或者是褒義的、或者是貶義的,或者是中性的?!ńY(jié)果〃是個中性詞,所以,〃結(jié)果”不是褒義詞,也不是貶義詞。一個三角形,或者是銳角三角形,或者是鈍角三角形,或者是直角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不是銳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個鈍角三角形。關(guān)系推a關(guān)系推理是前提中至少有一個是關(guān)系命題的推理。I對稱性關(guān)系推理,如:1米=100厘米,所以100厘米=1米;II反對稱性關(guān)系推理,如:a大于b,所以b小于a;III傳遞性關(guān)系推理,如:a>b,b>c,所以a>c。3溯因隨通過生成假設來解釋觀察或結(jié)論。比如〃如果下雨則草地是濕的〃是用來解釋草地是濕的的已知規(guī)則。-End-你需要知道的邏輯推理方法概述相信大家有過這樣的體會,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些人的思維非常清晰,一個看似復雜的問題經(jīng)過他們的分析,很快就有了思路和行動方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掌握了邏輯推理的方法。今天本文就來分析常見的三種邏輯推理方法:?演繹推理?溯因推理2演繹推a概念演繹推理是指根據(jù)公理,定理或者自己相信的觀念,做出推理或者判斷,得到結(jié)論。這種方法從邏輯上來說是嚴謹?shù)摹C}A是真的,推理出命題B也是真的,那是因為命題B的真實性包含在命題A中。注意這里是說在邏輯上是嚴謹?shù)模皇钦f一定是正確的。比如自己相信的觀念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那么得到結(jié)論也就是錯誤的。實例(1)判斷一只小鳥會不會飛因為所有的小鳥都會飛,這是一只小鳥,所以它會飛。(2)已知三角形的兩個角,求第三個角在一個三角形中已知兩個角分別是90度和45度,求第三個角。根據(jù)三角形內(nèi)角和180度定理,第三個角等于45度。(3)芝諾悖論辯論節(jié)目中各位辯手唇槍舌劍,常用的一個技巧是由對方所持的觀點出發(fā),推導出一個非?;闹嚨慕Y(jié)論,從而論證對方的觀點是錯誤的。這是一種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辯論技巧,并不代表結(jié)論的正確性。其中的經(jīng)典案例就是飛矢不動,也被稱為芝諾悖論。芝諾問:射出去的箭在某個瞬間有它的所在位置,這個位置變化嗎學生答:在這個瞬間的所在位置不變芝諾問:那么下個瞬間所在位置呢學生答:也不變芝諾說:既然箭在每個瞬間的所在位置都是不變的,那么這只箭根本沒有動2.3總結(jié)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推理方法,由已知的公理,定理或者觀念向下推理。使用這種方法,需要在出現(xiàn)問題的領域有一定的經(jīng)驗和積累。3歸納推理概念歸納推理是指把觀察到的事實,規(guī)律歸納總結(jié)為理論。這種推理方法是不嚴謹?shù)摹R驗橹灰^察事實和信息有限,那么歸納推理出來的結(jié)論就不一定是正確的。這就是邏輯錯誤中常見的一種:錯誤歸因。當然我們不可能觀察到所有的事實,收集到所有的信息。最常見的應用場景是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我們會收集側(cè)重于某個角度的信息,建立特定的模型,去分析解決問題,這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實例(1)黑天鵝以前歐洲人看到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那么他們就歸納總結(jié)說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當一只黑天鵝出現(xiàn)時,這個結(jié)論就被證明是錯誤的。這就是黑天鵝事件的由來。(2)不走運的火雞塔勒布在《黑天鵝》這本書中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只火雞發(fā)現(xiàn),每當每天主人出現(xiàn)時就會喂食,那么它就歸納總結(jié)說每當主人來就有好吃的。直到有一天它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因為那天是感恩節(jié)。(3)科學研究在科學研究中常常采用歸納總結(jié)的方法。但是由于前人技術(shù)水平和觀測條件有限,隨著后人觀察的事實越來越詳實和精細,可能會證明前人的理論是錯誤的,比如開爾文所說的那兩朵烏云。但我們必須要說,敢于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正是科學的偉大之處,這種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才會帶來扎扎實實的進步和發(fā)展??偨Y(jié)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推理方法,把觀察的事實,規(guī)律歸納總結(jié)為理論。4溯因隨概念溯因推理是指知道了一件事的結(jié)果,追溯引起這件事情的原因。但往往追溯原因沒有那么簡單,因為線索錯綜復雜,混亂無序,需要排除干擾項,逐步逼近真相。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是兩個古老的概念,其中演繹推理還是亞里士多德最早提出的。而溯因推理是一個比較現(xiàn)代的概念,在1900年前后被提出。溯因推理也是不嚴謹?shù)?,甚至帶有猜測的成分,既然是猜測,就有可能猜錯。我們在做出猜測后,就需要尋找更多證據(jù)去支持。這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溯因推理一般分為以下步驟:?收集數(shù)據(jù),尋求解決方案實例⑴本格推理喜歡偵探小說和電影的朋友一定熟悉這樣的場景:在密室里發(fā)生了一件詭異的案件,在偵探面前的是一大堆錯綜復雜的線索,偵探需要抽絲剝繭,排除無關(guān)線索,逐步逼近真相。這種推理就是本格推理,屬于溯因推理。⑵系統(tǒng)問題分析程序在運行中出現(xiàn)問題,比如某個功能耗時非常長,嚴重影響用戶體驗。這就是出現(xiàn)在技術(shù)人員面前的離奇案件,每個技術(shù)人員都是偵探,需要找出問題的原因。總結(jié)溯因推理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推理方式,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需要在錯綜復雜,雜亂無章的線索中排除干擾,逐步逼近真相。5文章總結(jié)希望本文可以幫助你,使用上述一種或多種邏輯推理方法,以清晰的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而且你一定可以感受到,邏輯本身就包含著巨大的魅力。(全文完)教你邏瞰理題的三種基本解題方法一、列表畫圖法某些邏輯推理問題,涉及對象很多,這類問題可以用畫表格、連線的方法,把題中錯綜復雜的信息條理化、有序化,方便推理。舉例:班里有林、王和吳三位老師,分別教語文、數(shù)學、英語。已知:1.每個老師只教一門課;2.林老師上課全用漢語;3.英語老師是一個學生的哥哥;4.吳老師是一位女教師,她比數(shù)學老師活潑。問:三位老師各上什么課?分析與解答:三位老師分別教了三門課程,列出下表。用〃,’表示教這門課程,用“X"表示沒有教這門課程。根據(jù)條件1,每一橫行都應有一個“?!ǎ桓鶕?jù)條件2可知林老師沒有教英語;根據(jù)條件4可知,吳老師沒有教數(shù)學;根據(jù)條件3和4可知,吳老師沒有教英語。得出下表:二、假設反證法先假設題中給出的某種情況是正確的,并以此為起點進行推理。如果推理導致矛盾,則證明此假設是錯誤的,再重新提出一個假設繼續(xù)推理,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結(jié)論為止。舉例:大雜院里住著4戶人家,每家都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姐姐分別是ABCD,妹妹分別是abcd。一天,有人問:“你們誰和誰是一家的?。俊˙:“C的妹妹是d。”C:“D的妹妹不是c?!盇:“B的妹妹不是a?!盌:“3個人中只有d的姐姐說的是事實?!比绻鸇的話是真話,那么正確的是A.D和c是雙胞胎B.C和b是雙胞胎C.B和a是雙胞胎D.A和d是雙胞胎分析與解答:假設B說的是事實,則C就是d的姐姐,按D的依據(jù)就是C也為真,那么出現(xiàn)有兩個人說的是事實,與題意矛盾,所以B說的不是事實,同時也知道C不是d的姐姐,則BC的話都是假的,所以只有A說的是真話,則A就是d的姐姐,A說B的妹妹不是a,又不可能是d,所以B的妹妹只可能是b或c,根據(jù)C的假話知道D的妹妹就是c,B的妹妹就是b,最后C的妹妹就是a。所以正確答案是A。三.^舉篩雌即不重復、不遺漏地將問題中的有限種情況一枚舉,然后對各種情況逐個檢驗,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況,逐步歸納梳理,找到正確答案。舉例:在三只盒子里,一只裝有兩個黑球,一只裝有兩個白球,還有一只裝有黑球和白球各一個?,F(xiàn)在三只盒子上的標簽全貼錯了。你能否僅從一只盒子里拿出一個球來,就確定這三只盒子里各裝的是什么球?分析與解答:枚舉各種情況,一嘗試。當從貼有〃一黑一白〃的盒子中取出一個球,如果是白球,那么這只盒子一定裝有兩個白球,于是貼有〃兩個黑球〃的盒子一定裝有一個白球和一個黑球,最后貼有〃兩個白球〃的盒子一定裝有兩個黑球。對應的,如果從貼有〃一黑一白〃的盒子中取出一個球,如果是黑球,那么這只盒子一定裝有兩個黑球,剩下的兩只盒子可以同上分析出。所以,只要從貼有〃一黑一白〃的盒子中取球即可。實際解題時,幾種解題方法往往交叉、配合使用,綜合運用上述方法,再難的題目也難不倒你!邏輯推理,MBA的思維方式,拓展知識面!邏輯就是思維的規(guī)律,規(guī)則。邏輯學就是關(guān)于思維規(guī)律的學說。有邏輯和邏輯學兩個概念通用。輯與邏搭配讀輕聲。邏輯(理則學),源自古典希臘語(logos),最初的意思是“詞語“或“言語",(引申出意思”思維“或“推理”),1902年嚴復譯《穆勒名學》,將其意譯為“名學",音譯為”邏輯”;因為該詞是由日制漢語“倫理”一詞分拆而來,所以日語還把它譯為“論理學”。邏輯推理,MBA的思維方式,拓展知識面!講授科目:邏輯輔導經(jīng)歷教育部考試大綱配套邏輯教材獨家編寫者之一全國著名MBA邏輯輔導名師,對MBA邏輯應試有深入研究,熟悉考生備考存在的問題;講課通俗易懂,突出應試實戰(zhàn)技巧,方法性強,能迅速提高學員做題的速度和準確度。邏輯:【1】規(guī)律,事物的完成的序列?!?】事物流動的順序規(guī)則【3】事物傳遞信息,并得到解釋的過程【4】思想、順序與規(guī)則的結(jié)構(gòu)或法則與思想邏輯是關(guān)于思維的形式和規(guī)律的科學?!趿φJ真研究下去,就可以找出社會生活的某些客觀規(guī)律,即生活的邏輯。——艾蕪數(shù)學表達上準確簡潔、邏輯上抽象普適、形式上靈活多變,是宇宙交際的理想工具。一一周海中傳統(tǒng)上,邏輯被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來研究。自從十九世紀中期,邏輯經(jīng)常在數(shù)學和計

算機科學中研究。邏輯的范圍非常廣闊,從核心主題如對謬論和悖論的研究,到專門的推理分析如或然正確的推理和涉及因果關(guān)系的論證。在我國古代,邏輯學又被稱為理學、理則學、名學、刑名之學等?!概袛嗤评怼惯壿媽W四大規(guī)律的方法論意義公考濱哥2019-01-0123:01:25邏輯基本規(guī)律是正確思維的根本假定,也是理性的交流的必要條儂主要的邏輯基本規(guī)律有條: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揪A提匐簡單概括就是在一個思維過程中不能偷換概念,也不能偷換話題(同一律),如果出現(xiàn)了矛盾的概念或者命題,必有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矛盾律和排中律),我們根據(jù)前提推導出結(jié)論的時候,理由必須充分,也就是充分條件才能推導出結(jié)果(充足理由律)???鴕強咫曲新式考配亮,餐膠帙麻M8指零,一邏輯的四大基本規(guī)律主講:公考濱第款.鴕強咫曲新式考配亮,餐膠帙麻M8指零,一邏輯的四大基本規(guī)律主講:公考濱第邏輯學四大基本規(guī)律(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內(nèi)容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須是同一的。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個概念或任何一個命題。就是說,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斷都有其確定的內(nèi)容,而不能任意變換。同一律在思維或論證過程中的主要在于保證思維的確定性。而只有具有確定性的思維才可能是正確的思維,才能正確地反映客觀世界,人們也才能進行思想交流。否則,如果自覺或不自覺地違反同一律的邏輯要求,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混淆論題或偷換論題,那就必然會使思維含混不清,不合邏輯,既不能正確地組織思想,也不能正確地表達思想。因此,遵守同一律的邏輯要求乃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違反同一律要求常見的邏輯錯誤有:①在同一思維中必須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則就會犯“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的錯誤。比如,某報載小品文一則,諷刺一些戀人的〃向錢看”:小伙子:”您老是要這要那,不怕人家說你是高價姑娘嗎?〃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說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嘛,價錢低了行嗎?〃顯然,這位答話的姑娘故意偷換概念。我們知道,所謂〃高價姑娘〃的〃價〃,是〃價格”的〃價〃一一人們是用〃高價姑娘〃來貶斥那些把愛情當商品加以買賣的姑娘。而裴多菲詩中〃愛情價更高〃的〃價〃是〃價值〃的〃價〃——它贊美真正的愛情比生命還要寶貴。因此,同一個語詞(〃價”)表達的是不同的概念,但姑娘的上述答話卻故意將它們混同起來,用前者偷換后者,這是一種明顯的違反同一律要求的邏輯錯誤。②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保持論題自身的同一,否則就會犯“轉(zhuǎn)移論題”或“偷換論題”的錯誤?;煜蛲祿Q論題是在論證中常見的一種邏輯錯誤。這種錯誤是在論證過程中把兩個不同的論題(判斷或命題)這樣或那樣地混淆或等同起來,從而用一個論題去代換原來所論證的論題。比如,有人在討論中學生需不需要學習地理時講過下述這樣一段話:〃我以為中學生沒有必要學習地理。某個國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這個國家的歷史同時學習。我主張可以把歷史課和地理課合并,這樣對學生是方便的。因為,這樣做所占的時間較少,而獲得的效果卻很好。否則就會這樣:這個國家的地理歸地理,而它的歷史歸歷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聯(lián)系起來。”從這段話里不難看出:談話者最初提出的話題是〃中學生沒有必要學習地理〃,而隨后所論述的卻是另一個論題:〃可以把歷史課和地理課合并〃。顯然,談話者是把后一個論題與前一個論題混淆起來了,因而他就自覺或不自覺地用后一個論題去偷換了前一個論題。這就是一種混淆或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下面再舉例說明?!鎏K格拉底領了一個青年到智者歐底姆斯那里去請教。這個智者為了顯示自己的本領,給了這個青年一個下馬威。他劈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學習的是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還是不知道的東西?這個青年當然回答說,學習的是不知道的東西。于是這個智者就向這個青年發(fā)出了一連串的問題:〃你認識字母么?〃〃我認識?!薄ㄋ械淖帜付颊J識嗎?〃〃是的。"“而教師教你的時候,不正是教你認識字母嗎?”〃是的。"〃如果你認識字母,那么他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嗎?〃〃是的。"〃那么,或者你并不在學,只是那些不識字母的人在學吧!〃〃不,我也在學?!ā敲矗绻阏J識字母,就是學你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了。”〃是的。"〃那么,你最初的回答就不對了?!边@個青年就這樣被智者歐底姆斯搞暈了,于是承認自己的失敗,而甘心拜歐底姆斯為師。分析:其實,在這個典故里,智者歐底姆斯使用了偷換概念的方法,把這個青年弄得昏頭昏腦的?!鑫锢砝蠋煶鲆坏李}當堂考學生,題目是:〃一爐鐵水凝結(jié)成鐵塊,它的體積縮小了三十四分之一。后來,鐵塊又熔化成鐵水,體積增加多少?〃學生甲經(jīng)過計算,回答道:〃熔化后的鐵水的體積比鐵塊增加了三十三分之一?!ㄒ荫R上反對說:〃不對。同是一塊鐵??s小的是三十四分之一,增加的是三十三分之一,不是自相矛盾嗎?〃甲又說:〃不是我自相矛盾,而是你混淆了概念”。請分析甲、乙兩人誰是誰非。分析:甲的說法是對的,乙的說法是錯的。因為〃增加〃和〃縮小〃都是相對的概念??s小三十四分之一,是相對于鐵水凝結(jié)成鐵塊來說的;增加三十三分之一,是相對于鐵塊熔化為鐵水說的。這樣甲的說法并不自相矛盾;乙確實是混淆概念,因為他把〃鐵塊增加〃和〃鐵水縮小〃這兩個概念混同起來了。(二)矛盾律矛盾律實際上是禁止矛盾律,或不矛盾律。矛盾律的基本內(nèi)容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或反對的思想不能同時是真的?;蛘哒f,一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時是真的。矛盾律的公式是:并非(A而且非A)。公式中的’幺〃表示任一命題,〃非人〃表示與A具有矛盾關(guān)系或反對關(guān)系的命題。因此,〃并非(A而且非A)”是說:A和非A這兩個命題不能同真,亦即其中必有一個命題是假的。矛盾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證思維的無矛盾性即首尾一貫性。而保持思想的前后一貫性,乃是正確思維的一個必要條件。矛盾律要求對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判斷不能都肯定,必須否定其中的一個。否則,會犯“自相矛盾〃的錯誤。比如,我國戰(zhàn)國時代的思想家韓非子曾經(jīng)談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賣矛(長矛)和盾(盾牌)的人,先吹噓他的盾如何的堅固,說:“吾盾之堅,物莫能陷〃。過了一會,他又吹噓他的矛是如何的銳利,說:“吾矛之利,物無不陷〃。這時旁人譏諷地問:〃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賣矛與盾的人無言以答了。因為,當他說“我的盾任何東西都不能刺穿〃時,實際上是斷定了〃所有的東西都是不能夠刺穿我的盾〃這個全稱否定命題;而當他說〃我的矛可以刺穿任何東西〃時,實際上又斷定了〃有的東西是能夠刺穿我的盾的〃這一特稱肯定命題。這樣,由于他同時肯定了兩個具有矛盾關(guān)系的命題,因而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從語言方面看,在遣詞造句時,如果把反義詞同時賦于同一主語,那就會發(fā)生文字上的矛盾。這種文字上的矛盾也必然會導致思想上的邏輯矛盾。我們看下面兩個例句:〃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幸免的一個?!āù瑯錾虾鱿屡拇蛑?,發(fā)出紊亂的節(jié)奏聲?!ㄏ旅嬖倥e例說明。一個年輕人對大發(fā)明家愛迪生說:,,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發(fā)明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鄣仙犃T,驚奇地問:〃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來放置這種萬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嗎?〃分析:為什么這個年輕人被愛迪生問得啞口無言呢?因為他的想法包含了邏輯矛盾。因為他一方面承認〃萬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另一方面又承認〃作為存放這種溶液的器皿是萬能溶液所不能溶解的”,這兩個判斷是互相矛盾的。1919年,英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羅素曾經(jīng)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某村子里有個理發(fā)師,他規(guī)定:在本村我只給而且一定要給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請問:這個理發(fā)師給不給自己刮胡子?〃這是數(shù)學史上著名的〃理發(fā)師悖論〃,請分析這里面包含的邏輯矛盾。分析:理發(fā)師給不給自己刮胡子呢?只有兩種情況:不給自己刮,或者給自己刮。如果理發(fā)師不給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規(guī)定(我一定要給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就應該給自己刮胡子。這就是說,從理發(fā)師不給自己刮胡子出發(fā),必然推出理發(fā)師應該給自己刮胡子的結(jié)論,這本身就構(gòu)成邏輯矛盾。如果理發(fā)師給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規(guī)定(我只給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就應該不給自己刮胡子。這就是說,從理發(fā)師給自己刮胡子出發(fā),必然推出理發(fā)師應該不給自己刮胡子的結(jié)論,這本身也是一個邏輯矛盾。某珠寶店失竊,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審。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鹤靼傅牟皇俏?。四人口供中只有一人是假的。如果以上斷定為真,則以下哪項是真的?A、說假話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說假話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說假話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說假話的是丙,作案的是丙。[解題分析]正確答案:B。乙和丁的口供矛盾,根據(jù)矛盾律,其中必有一假。四人口供中只有一假,所以,甲和丙口供是真的。甲口供真,作案者為丙,加上丙的口供,根據(jù)充分條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丁也是作案者,由此也斷定乙和丁中,丁講假話。(三)排中律排中律的基本內(nèi)容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公式是:“人或者非A”。排中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證思想的明確性。而思維的明確性也是正確思維的一個必要條件。排中律的邏輯要求是:對于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必須明確地肯定其中之一是真的,不能對兩者同時都加以否定。對于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如果有人既不承認前者是真的,又不承認后者是真的,或者說,如果有人既認為前者是假的,又認為后者也是假的,那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