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xiàn)代中國先進思想_第1頁
近現(xiàn)代中國先進思想_第2頁
近現(xiàn)代中國先進思想_第3頁
近現(xiàn)代中國先進思想_第4頁
近現(xiàn)代中國先進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個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會誕生偉大的思想。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國家,才能擁有不斷前行的力量。

——《大國崛起》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必修Ⅲ第五、六單元18401856191119001894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義和團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

辛亥革命

五四運動

1919戊戌變法

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民族資本初步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短暫春天

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洋務企業(yè)的出現(xiàn)

【時空定位】新思潮萌發(fā)洋務思想維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專題概述

本專題主要講述了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在鴉片戰(zhàn)爭中遇到西學的挑戰(zhàn)。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探索過程中,人們每前進一步,都會經歷新舊文化的激烈交鋒,最終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奠定了西學的主流地位。20世紀初的十月北方之風又使馬克思主義代替西學,最終結束了近代主流思想的演變。近代思想的最大特點是西方資產階級觀念的傳入、滲透。“向西方學習”是近代前期進步思想的主流。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與救亡圖存緊密相連,向西方學習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是近代中國人思想不斷解放的歷程?!胺聿煌珴蓶|,致富不忘鄧小平”在很大程度上告訴我們:只有把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才能帶領中國人民奔赴小康社會;只有“三個代表”式的中共自身建設,主流思想才會煥發(fā)青春活力。單元復習策略1.要抓住一條主線: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的演變,從學習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從走外國的路到走中國自己的路,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不斷深化的歷程。2.要運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觀點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原理,分析某一事件的背景;正確認識和分析文化成就的繼承與發(fā)展關系;掌握文化發(fā)展與政治經濟之間的關系;運用比較的方法,探討各種思想之間的共性與個性特點;注意整體把握近現(xiàn)代思想發(fā)展的線索。一.從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器物”層次(經濟近代化)1.背景:①晚清中國封建統(tǒng)治危機四伏;②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崛起;③鴉片戰(zhàn)爭使有識之士萌發(fā)向西方學習的思想;2.代表:林則徐:設立譯館,翻譯報刊、書籍,命人編譯《四洲志》,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編寫《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側重軍事技術)一).“開眼看世界”---向西方學習(地主階級抵抗派)一).“開眼看世界”---向西方學習(地主階級抵抗派)1.背景2.代表3.實質: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侮之道4.評價:①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邁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開端②局限:以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為目的二).“中體西用”--洋務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1.時間:2.指導思想:3.實質: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鞏固封建統(tǒng)治4.實踐: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旗號,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后期)以“求富”為旗號,興辦民用工業(yè);(60年代開始)開創(chuàng)近代教育制度;(70年代中期開始)籌劃海防,建立近代海軍;19世紀60~90年代中學為體,西學為用5.意義:①指導開展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②進一步沖擊了保守觀念,為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二).“中體西用”--洋務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三).早期維新思想(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1.背景:①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②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和科學文化的不斷傳入;③洋務運動的開展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興起;2.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3.主張:①政治:主張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②經濟: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與外國進行商戰(zhàn);③文化:興辦學校,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知識;4.評價:①為維新思想的發(fā)展奠定初步基礎;②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沒有付諸行動;一).維新思想(資產階級維新派)二.從甲午戰(zhàn)后到20世紀初:“制度”層次(政治近代化)1.背景:①政治:甲午戰(zhàn)后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民族危機加重;②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和民族資產階級不斷壯大;③文化:早期維新思想發(fā)展及西學的大量涌入;2.代表及主張: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涤袨樽兎ㄖ?,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簡⒊涤袨榱簡⒊T嗣同嚴復辦學堂研究維新理論,借中學外衣來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宣傳民權思想和君主立憲抨擊綱常禮教,批判專制君權、宗法等級制度,倡導男女平等翻譯西方書籍,人民享有自由權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變法通議》《仁學》《天演論》代表人物主要活動及主張代表論著地位或影響為維新變法思想提供了合乎傳統(tǒng)文化的理論依據維新派的宣傳家批判綱常禮教最為激烈系統(tǒng)介紹西方近代文化的第一人一).維新思想(資產階級維新派)二.從甲午戰(zhàn)后到20世紀初:“制度”層次(政治近代化)1.背景:2.代表及主張:3.實踐:戊戌變法(1898年)4.特點:①把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與傳統(tǒng)的儒家學說相結合;②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理論的合理性;5.評價:①進步性:在于變法圖存和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主張深刻地觸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獨立富強的社會主題,反映了正在發(fā)展中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當時一些愛國者的心聲,極大的沖擊了傳統(tǒng)的封建主義思想,也動搖了封建頑固勢力反對維新變法的理論基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力的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為戊戌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②局限性:在于反對封建制度又從維護封建制度的傳統(tǒng)思想找根據,沒有完全拋棄傳統(tǒng)的儒家理論,體現(xiàn)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而這就必然導致維新變法運動走向失敗。[2014·北京卷]《海國圖志》中出現(xiàn)了一些外來詞匯,如“西業(yè)”(參議院)、“里勃里先好司”(眾議院)、“勃列西領”(總統(tǒng))等。結合所學判斷,該書(

)A.主要內容是介紹西方政治體制B.對西方政治體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國要學習西方代議制度D.為戊戌變法提供了理論基礎【答案】B[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1892年,維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設議院、改試令,必自易西服始”??涤袨樵谧嘧h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維新派如此重視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營造改制的社會氛圍C.中國需改變對外形象D.長袍馬褂代表了守舊勢力【答案】B1.(2013年重慶高考7題)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蔭進呈咸豐皇帝一書:“其書版在京,如蒙皇上許有可采,請飭重為刊印,使親王大臣家置一編,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學,以知夷難御而非竟無法可御?!贝藭芸爝M入清朝最高決策層的視野,所提出的主張在洋務運動中付諸實踐。該書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國圖志》

C.《天演論》

D.《資政新編》【答案】B2.(2013年安徽高考13題)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中寫到:“康有為以為望變法于朝廷,其事頗難。然各國之革政,未有不從國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喚起國民之議論,振刷國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边@說明A.康梁意識到啟發(fā)民智的重要

B.戊戌變法沒有借鑒外國經驗C.康梁認為變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變法是發(fā)自民眾的運動【答案】A3.(2013年天津高考5題)“不識國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勢,不知政治之本原……而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論應當是A.頑固派對洋務派的批評

B.洋務派對頑固派的批評C.洋務派對維新派的批評

D.維新派對洋務派的批評【答案】D4.(2013年福建高考18題)1900年張之洞《勸學篇》出版英譯本。英國媒體稱,這標志著“長期以來習慣于孔夫子的陳詞濫調下變得死氣沉沉的中國人,終于在時代的現(xiàn)實面前蘇醒過來”。評論認為《勸學篇》A.順應時代潮流

B.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國未來之路

D.主張拋棄孔夫子中國才能覺醒【答案】A5.(2013年四川高考4題)史學家陳旭麓指出,19世紀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國社會從古代到近代變革過程中前后相接的三個歷史環(huán)節(jié)。貫穿這三個歷史環(huán)節(jié)的主題是A.反抗封建專制與建立君主立憲的統(tǒng)一B.批判傳統(tǒng)與全面引進西方文化的統(tǒng)一C.發(fā)展資本主義與建立民主共和的統(tǒng)一D.反抗西方侵略與學習西方文化的統(tǒng)一【答案】D(2011年安徽卷文綜14)對中西學的態(tài)度是區(qū)分近代中國不同政治派別的依據之一。下列言論屬于維新派的是A.“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B.“吾國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濟西洋文明之窮者”C.“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并立,合之則兩亡”D.“近代歐洲之所以優(yōu)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也”C二).民主共和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派)1.三民主義1).背景:政治:改良救國方案的失??;中華民族危機的進一步加??;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組織:革命團體的建立(興中會--同盟會);個人努力:孫中山早期活動;2).提出:1905年11月孫中山為《民報》撰寫發(fā)刊詞,首次提出三民主義;二.從甲午戰(zhàn)后到20世紀初:“制度”層次(政治近代化)二).民主共和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派)1.三民主義3).內容:①民族主義:反對民族壓迫,推翻滿洲貴族對中國的專制壓迫;(前提)②民權主義:推翻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核心思想)③民生主義:平均地權,解決以土地為中心的財產重新分配問題。(補充)4).性質: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理論基礎)二.從甲午戰(zhàn)后到20世紀初:“制度”層次(政治近代化)在孫中山看來,歐美各國之所以不能解決社會問題,主要是因為沒有解決土地問題?!敖鼤r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強中國以比歐美。然而歐美強矣,其民實困,吾國縱能媲跡于歐美,猶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禍害于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孫中山《民報·發(fā)刊詞》)。所以他把“平均地權”的實現(xiàn),稱之為“社會革命”,說:“中國行了社會革命之后,私人永遠不用納稅,但收地租一項,已成地球上最富之國”(《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329頁)。二).民主共和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派)1.三民主義二.從甲午戰(zhàn)后到20世紀初:“制度”層次(政治近代化)5).評價:積極:第一,代表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和發(fā)展經濟的共同愿望;第二,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fā)展,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第三,以它為指導制定頒布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二).民主共和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派)1.三民主義二.從甲午戰(zhàn)后到20世紀初:“制度”層次(政治近代化)5).評價:積極:局限性:第一,民族主義只反對清政府,未明確提出反對造成民族危機的主要敵人——帝國主義;第二,民權主義雖強調建立“國民”的政府,未提出民眾的個人權利;第三,民生主義未提出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3.新三民主義1)背景:①國際: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共產國際的幫助②國內:中共的幫助;孫中山與時俱進的革命精神2)提出:1924年國民黨一大二).民主共和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派)1.三民主義2.三民主義的傳播和實踐創(chuàng)辦報刊;與?;逝杉ち艺搼?zhàn);組織起義;推翻清朝,建立民國,頒布約法和政令。

二.從甲午戰(zhàn)后到20世紀初:“制度”層次(政治近代化)3)內容:①民族主義:提出反帝和實現(xiàn)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②民權主義: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權主張;③民生主義:提出節(jié)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4)核心: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5)評價:①是三民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續(xù)和發(fā)展,是指導新時期國民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②具有鮮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基礎;3.新三民主義“耕者有其田”:“農民之缺乏土地淪為佃戶者,國家當給以土地,資其耕作”,明確反對封建剝削“節(jié)制資本”:“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yè)或有獨占的實質,或規(guī)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銀行、鐵路、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工人之失業(yè)者,國家當為之謀救濟之道,尤當為之制定勞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對新三民主義的幾點認識①與三大政策的關系:新三民主義是綱領,是奮斗目標;三大政策是實現(xiàn)綱領和目標的方法和手段。②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的關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相同,是兩黨合作基礎;但沒有徹底的人民權利、徹底的革命綱領和最終的社會主義目標,是兩黨階級基礎不同。③與舊三民主義不同:民族增加反帝內容;民權普及到反帝反封的一般平民;民生增加節(jié)制資本和耕者有其田政策?!敬鸢浮緾[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1926年,有報紙評論說:“自從蔣介石抬出三民主義,大出風頭以后,許多人都覺得主義是值錢的,于是乎孫傳芳標榜三愛(愛國、愛民、愛敵),東三省有人主張三權(民權、國權、人權)。聽說四川有些軍人到處請教人替他們想個主義玩玩?!边@種現(xiàn)象反映了當時(

)A.政治宣傳促使各界思想趨同B.標榜主義成為軍閥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經成為社會潮流D.各地軍閥對三民主義理解存在差異1.(2013年安徽高考14題)同盟會成立初期,孫中山指出:“現(xiàn)代文明國家最難解決者,即為社會問題,實較種族政治兩大問題同一重要。我國雖因工商業(yè)尚未發(fā)達,而社會糾紛不多,但為未雨綢繆計,不可不杜漸防微,以謀人民全體之福利。欲解決社會問題,則平均地權之方法,乃實行之第一步?!庇纱丝梢夾.中國工商業(yè)不發(fā)達難以實現(xiàn)民生主義B.民族民主革命比實現(xiàn)民生主義更重要C.民生主義的目標是為人民全體謀福利D.實現(xiàn)民生主義先要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

2.(2013年廣東高考15題)“革命,革命,剪掉辮子反朝廷;獨立,獨立,中國豈是韃子的!”這首歌謠反映了當時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風易俗

B.民族主義思想已影響到民眾C.民族區(qū)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對帝國主義成為思想主流【答案】B3.(2013年高考全國Ⅰ卷29題)現(xiàn)代化是晚清歷史發(fā)展的一個趨向,最能體現(xiàn)這一趨向的是A.洋務運動—戊戌政變—清末新政

B.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C.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

D.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答案】B(2012年海南卷歷史,17)1918年1月,孫中山說:“此后我國形勢,應注重于西北。若俄國現(xiàn)在之革命政府能穩(wěn)固,則我可于彼方圖大發(fā)展也?!睂@段話的正確理解是,孫中山()A.已經確立三大政策B.決定走俄國人的路C.認為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存在關聯(lián)D.確定了日后國民革命的戰(zhàn)略【答案】C

民國三年,戴季陶遇見一個老農,因戴氏身著日本服裝,老農遂問其國籍。戴稱“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作驚狀,似乎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當戴氏告訴老農“你也是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恍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課標要求: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键c:新文化運動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運動:“思想文化”層次(思想近代化)一、以歐美為師--新文化運動前期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運動:“思想文化”層次(思想近代化)一、以歐美為師--新文化運動前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無量頭顱無量血,

可憐購得假共和”。1916年登基洪憲皇帝一、以歐美為師--新文化運動前期一戰(zhàn)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辛亥革命影響;袁世凱復辟帝制;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經濟:政治:思想文化: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一、以歐美為師--新文化運動前期2.概況:《青年雜志》的創(chuàng)辦1915年民權平等進化論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新青年》北京大學主要活動基地主要陣地主要代表人物前期指導思想興起標志時間

“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一下,牛津、劍橋、巴黎、柏林、哈佛、哥倫比亞等等,這些校長中,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胡適轉述美國哲學家杜威的話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大之父北大的鐘聲(原名:寬容)沈嘉蔚1988年中國歷史博物館

劉師培、黃侃、沈尹默、陳獨秀、胡適、朱希祖、辜鴻銘、馬敘倫、蔡元培、李大釗、馬幼漁、魯迅、周作人、錢玄桐、梁漱溟、劉半農。胡適蔡元培陳獨秀“北大三兔”3.內容:a)提倡民主和科學(核心、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武器)具體內涵民主:指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包括人權平等、個性解放、獨立人格、共和體制等;科學: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即理性),包括進化論、唯物論、無神論、反對封建迷信、愚昧盲從和偶像崇拜等;“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蔽餮笕艘驗閾碜o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德先生:德莫克拉西(Democracy)賽先生:賽因斯(Science)3.內容: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打倒孔家店”)舊道德:指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儒家傳統(tǒng)道德。新道德:指男女平等、個性解放等;新三從四德(胡適)

太太出門要跟從

太太命令要服從

太太說錯話要盲從

太太化妝要等得

太太生日要記得

打罵要忍得

花錢要舍得三從四德: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3.內容: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打倒孔家店”)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鋒芒指向儒家學說?①歷史因素:儒家學說被歷代儒學家不斷發(fā)展,其基本內容就是維護封建專制;②現(xiàn)實因素:袁世凱的尊孔復古,本身就是為了政治上復辟封建帝制;③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對文化專制發(fā)起的猛烈抨擊,其焦點就是批判三綱五常,反對尊孔復古。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建立起真正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探究:近代前期資產階級維新派和激進民主主義者對待孔子和儒學的不同態(tài)度及原因態(tài)度①康有為等維新派認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張變革的先師,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的合理性,為維新變法思想創(chuàng)造歷史根據,將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以儒學的形式進行宣傳。②新文化運動時期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對孔子進行絕對否定,加以批判,對儒家的傳統(tǒng)道德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兩次運動中尊孔和倒孔實質上是一致的,都服務于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和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宗旨。原因①維新變法時期,頑固派仍有很強大的力量,康有為等借用孔子的名義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與資產階級上層的兩面性及康有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經歷有關;②新文化運動時期,北洋軍閥利用孔子企圖達到復古復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為封建思想的代表;與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陳獨秀等人的學說、經歷有關;探究:近代前期資產階級維新派和激進民主主義者對待孔子和儒學的不同態(tài)度及原因3.內容:C)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宣傳民主與科學的手段)《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迂晦的舊文學,建設平易、新鮮、通俗的新文學;《文學革命論》《狂人日記》——新文學的典范;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奠基之作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字。”魯迅:“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蔡元培:“漢字既然不能不改革,盡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p>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尸。趙元任《施氏食獅史》漢字存廢大PK對“新文化運動”前期“新”的解讀:新文學:用現(xiàn)代漢語自由的地表達個人想法的文學。(“我口寫我心”)新道德:反對儒家傳統(tǒng)道德,追求個人的解放,獨立,自由和平等。新“民主”:由原先的追求民主制度的建設轉為對大眾民主意識的培養(yǎng)。新“科學”:即科學的看待客觀事物的方法和觀點,不盲從,不迷信,追求理性,良知和批判的思考。4.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一、以歐美為師--新文化運動前期材料一:反動軍閥污蔑新文化運動是“異端邪說”、“洪水猛獸”,守舊派文人甚至謾罵新文化運動的提倡者是“眾叛親離”,“人頭畜鳴”。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廣大青年知識分子的普遍歡迎,被譽為“青年界之金針”和青年的“良師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聞鐘,如當頭一棒。材料三:新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內,新思想沒有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顣r岳材料四:“無論政治學術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國的法子,絕對是兩樣,斷不可調和遷就。”“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該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國情的話來搗亂。”——陳獨秀4.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1)性質: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封建思想的文化啟蒙運動2)積極:A:猛烈地沖擊著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的封建倫理道德和政治意識,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基礎。B:民主和科學得到弘揚,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

C:推動了文化的普及繁榮和自然科學的發(fā)展。3)局限:在批判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過程中,對東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片面性。局限在知識分子階層,沒有深入工農群眾。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總結說明:①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同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步步擴大,民族危機逐步加深和中國資本主義逐漸發(fā)展的歷程相適應。②向西方學習的過程由淺而深。梁啟超概括為“先從器物上感覺出,再從制度上感覺出,再從文化上感覺出”。陳獨秀概括為“學術覺悟”、“政治覺悟”、“理論覺悟”三個階段。③向西方學習的道路沒有走通,歷史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是先進的中國人經過長期實踐斗爭后,從西方找到的解決中國問題的惟一正確的武器。[2014·安徽卷]博物、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課程從清末開始列入中學課程。下圖顯示中學自然科學課程比重的演變情況。據此,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1902年自然科學課程的設置標志著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啟動B.1922年自然科學課程比重體現(xiàn)了“五四”時期科學思潮興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學課程比重表明國民政府重視科學教育D.自然科學課程比重的變化反映了清末民國時期輕視人文教育【答案】C(2013年江蘇高考7題)一位學者評價說:“當時知識分子不但沒有全盤反傳統(tǒng),而且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tǒng)重現(xiàn)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成了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內容;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民間文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這一觀點認為新文化運動A.反對舊道德崇尚現(xiàn)代文化

B.混淆了先進與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價值

D.存在對舊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答案】D(2012年福建文綜歷史,17)學者殷海光在論及五四運動時,認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啟蒙)為動力,是一場“中國知識最光榮的運動”。在他看來,這場運動主要倡導A.自強與求富B.進化與革新C.改良與革命D.民主與科學【答案】D(2012年上海歷史,22)“一切傳統(tǒng)均不再神圣。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唯物主義、實驗主義……以及最新的布爾什維克主義,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現(xiàn)于()A.戊戌變法時期B.清末新政時期C.辛亥革命時期D.新文化運動時期【答案】D(2011年江蘇省單科歷史5)某思想家在20世紀初大聲疾呼:“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xiàn)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消滅也?!洳荒苌谱兌c之俱進者,將見其不適環(huán)境之爭存,而退歸田然淘汰已耳!”從中可見,該思想家主張A.打破保守觀念,為新文化營造空間B.剔除傳統(tǒng)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揚改革理念,為康梁變法造聲勢D.遵循進化理論,任憑自然選擇A(2011年浙江卷文綜16)詩人徐志摩(1896-1931)說:“在24歲以前,我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我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社會契約論)的興味”這段經歷可以作為個案反映A.當時“文學革命”的影響還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賽先生”C.當時的青年知識分子并不重理輕文D.新文化運動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B一)以俄國為師—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背景:國內:①一戰(zhàn)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無產階級隊伍空前壯大;②近代前期各階層救亡探索的相繼失?。晃逅倪\動初現(xiàn)工人階級的巨大力量;③新文化運動空前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國際: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侵略與爭霸的本性②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從五四運動至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從“走俄國的路”到“走自己的路”1.背景:2.開始傳入: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率先舉起社會主義的旗幟;3.進一步傳播:a.背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大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一)以俄國為師—馬克思主義的傳播3.進一步傳播:

b.概況:①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全面的介紹了馬克思主義;②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等一批先進的中國人成為馬克思主義者;③建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勞動界》《勞動者》和《勞動音》;一)以俄國為師—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1923年北京大學25周年紀念的民意測驗顯示,贊成“友俄”與贊成“友美”的比例約為5:1?!本┐髮W的民意測驗還顯示,“相信”“社會主義”的人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47℅,占第一位。3.進一步傳播:

C.影響:1921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有新的指導思想和新的領導力量。一)以俄國為師—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四.從五四運動至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從“走俄國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1.歷史條件: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中國社會歷史和革命運動發(fā)展的必然產物。①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②階級基礎: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fā)展③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斗爭④國際條件:十月革命的勝利,堅定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決心。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2.形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醞釀:國民革命時期,毛澤東闡明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農民問題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民斗爭的極端重要性。主要著作:《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1)醞釀:(國民革命時期)2)形成:(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領導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探索出“工農武裝割據,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主要著作:《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形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曾對一個外國來訪者說:“1927年,老蔣夠厲害啦!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伤麤]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智者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3)成熟:(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表《論持久戰(zhàn)》、《論聯(lián)合政府》等;1940年《新民主主義論》的發(fā)表,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發(fā)展與成熟;4)確立: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5)發(fā)展:(抗戰(zhàn)勝利至解放戰(zhàn)爭期間)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報告1949年《論人民民主專政》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2.形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3.進一步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后1)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奠定了工業(yè)化的初步基礎,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2)主持召開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中國國內的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fā)展生產力;3)提出嚴格區(qū)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主要著作:《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全面認識毛澤東思想a.科學內涵: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科學指導思想,即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fā)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共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晚年的個人錯誤不是毛澤東思想的組成部分。b.主要內容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②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zhàn)略的理論;③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④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論;⑤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論;⑥黨的建設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理論。c.歷史特點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②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③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d.歷史影響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②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淵源和理論先導。③毛澤東思想將繼續(xù)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發(fā)揮巨大和長遠的指導作用。[2014·山東卷]下圖為商務印書館1978年12月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一個詞條。它反映出當時(

)【大躍進】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親自制定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我國在工業(yè)、農業(yè)等各方面出現(xiàn)的飛躍發(fā)展。也泛指社會主義建設高速度發(fā)展。A.對“大躍進”運動有了客觀認識B.“撥亂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C.“左”傾思想影響依然比較嚴重D.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答案】C(2012年廣東文綜歷史,12)周恩來說:“共產國際的領導同志都還擔心我們離工人階級太遠了。我說我們在農村里經過長期斗爭的鍛煉,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完全可以無產階級化。共產國際的一些同志聽了之后大嘩,不以為然?!睂@段話的正確理解是()A.中國工人階級尚未登上政治舞臺B.共產國際反對農民參加中國革命C.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答案】D(2012年海南卷歷史,19)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全黨工作重心的轉變,這意味著()A.農村土地革命的勝利完成B.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階段基本結束C.對工人與農民階級地位的重新認識D.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迅速展開【答案】B四.從五四運動至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從“走俄國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三)鄧小平理論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將向何處發(fā)展,引人關注②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打破了長期以來個人崇拜、教條主義的束縛,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必要性)(可能性)當代中國的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1978年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否定“兩個凡是”,沖破了“個人崇拜”,使發(fā)展觀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突出了生產力發(fā)展的基礎地位。第二次思想解放:1992年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破除姓“社”姓“資”的框框,沖破了“計劃經濟崇拜,使發(fā)展觀突破了“計劃經濟體制”轉向了“市場經濟體制”,進入了制度創(chuàng)新階段。第三次思想解放:1997年中共“十五大”破除姓“公”姓“私”的框框,沖破了“所有制崇拜”,解決了發(fā)展價值的準確定位問題,使發(fā)展觀從偏重物質生產走向“以人為本”與“科學發(fā)展”,實現(xiàn)發(fā)展觀的歷史性跨越。知識小結2.形成與發(fā)展:①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為我國的改革開放揭開了序幕,中國人民開始走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鄧小平明確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統(tǒng)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確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第一次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作了系統(tǒng)概括;三)鄧小平理論2.形成與發(fā)展:④1992年鄧小平發(fā)表南方談話,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判斷是非標準應是“三個有利于”;⑤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改革的下一步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⑥1997年中共十五大決定把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⑦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闡述了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等思想;三)鄧小平理論3.主要內容a.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上:①指導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②建設道路: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③社會發(fā)展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④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⑤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共同富裕;⑥判斷工作是非的標準:三個有利于;⑦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b.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c.在祖國統(tǒng)一問題上:“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三)鄧小平理論4.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5.歷史地位①鄧小平理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繼承和發(fā)展了毛澤東思想,科學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是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②鄧小平理論是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三)鄧小平理論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①國際: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②國內:a.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b.新黨員大量增加,干部隊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2.內容: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精髓:實事求是、與時俱進4.意義:①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②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思想體系,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強大思想武器;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5.歷史地位:①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②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③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