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哲學-前言_第1頁
生活與哲學-前言_第2頁
生活與哲學-前言_第3頁
生活與哲學-前言_第4頁
生活與哲學-前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活與哲學---致同學們

對于“哲學”,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能否用一些關鍵詞描述一下?

你對“哲學”知多少?哲理經(jīng)常用,只是不一定意識到罷了。所謂哲理,就是關于客觀世界和人生奧秘的道理。進行理性的思考,就是哲理眼光。哲學就是哲理?如“失敗是成功之母”,“否極泰來”,“苦盡甘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等等。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如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yǎng)不夠。生命是充滿遺憾的篇章,因為他沒有機會讓你修改病句生氣是拿別人做的錯事來懲罰自己。

生活是哲理的源泉哲理從何而來,不是頭腦自生,不是天上掉下的。作為認識,只能來自人的生活,生活才是“哲理”的源泉。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理性思考不斷積累和提煉,便形成哲理。哲學與哲理不同哲理:從局部、某方面反映人們對客觀世界和人生的認識。哲學:是系統(tǒng)化的哲理。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和人生更全面、更深刻、更高層次的認識,是哲理的升華。有關系:本質(zhì)相通。都包含某種道理。在一般人看來,哲學就是一種高深、玄妙、可有可無的東西。但是,從本質(zhì)上來說,哲學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學問之一。哲學不是科學也不是知識,哲學只是一種思維方式。哲學永遠都只是在路上?!驹庌q】哲=折+口【玄學】深不可測哲學家哲學家常被認為而且也常自認為是貓頭鷹。一方面因為貓頭鷹在希臘神話中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愛鳥,由此成為智慧的象征。一方面是因為貓頭鷹總喜歡在孤獨的黑夜里凝思并且是唯一能分辨藍色的鳥類,這恰好和哲學家喜歡思考能看到別人不能看到的東西這一點相似。

源自希臘的西方學術名詞翻譯。Philo+sophia=Philosophy愛+智慧=愛智慧/思考的樂趣。【本義】Philosophy

古代希臘哲學早期(公元前七—六世紀):赫拉克利特:火是萬物的始基(唯物論)。人不能兩次走下同一條河(辯證法)人能夠認識世界(可知論)。中期(公元前五—四世紀):德謨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虛空。蘇格拉底:宣揚有神論和“美德即知識”倫理觀柏拉圖:蘇格拉底的學生,與德謨克利特對立。亞里士多德: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晚期(公元前334年—前146年):伊壁鳩魯希臘三賢蘇格拉底:著名的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并稱為“古希臘三賢”。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哲學為“倫理哲學”。使哲學“從天上回到了人間。最大的麥穗古希臘有一位大學者,名叫蘇格拉底。一天,他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那正是成熟的季節(jié),地里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nèi)湹乩镎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钡茏觽兟牰死蠋煹囊蠛?,就陸續(xù)走進了麥地。地里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以為最大的麥穗還在前面你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并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最大的麥穗弟子們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jīng)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突然,大家聽到蘇格拉底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你們已經(jīng)到頭了。”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為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碧K格拉底的弟子們聽了老師的話,悟出了這這樣一個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了那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麥穗拿在手中,才是實實在在的。柏拉圖柏拉圖(Plato,Πλ?των,約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另有其他概念包括: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經(jīng)濟學圖表等含義。柏拉圖生氣是拿別人做的錯事來懲罰自己。每天告訴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錯”。只要有信心,人永遠不會挫敗。沒有什么比健康更快樂的了,雖然他們在生病之前并不曾覺得那是最大的快樂。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短暫的生命里尋找永恒。初期教育應是一種娛樂,這樣才更容易發(fā)現(xiàn)一個人天生的愛好。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亞里士多德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吾愛我?guī)?,吾更愛真理。幸福來源于我們自己。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里。中國古代的哲學孔子——中庸之道老子——無為而治莊子——宿命論荀子——人定勝天董仲舒——天道不變王守仁——心外無物嚴復——物競天擇《易經(jīng)》主要指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另老子一詞在口語中有多種用法。老子孔子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孔老二”。春秋后期魯國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歷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xiāng)(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nóng)歷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鬃硬粚W禮,無以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馬克思國籍:德國民族:日耳曼出生地:德國萊茵省南部特利爾市出生日期:1818年5月5日逝世日期:1883年3月14日信仰:辯證唯物主義主要代表作品:資本論,共產(chǎn)黨宣言,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逝世地:英國倫敦馬克思1999年,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教授們發(fā)起,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結果馬克思位居第一,愛因斯坦卻位居第二。1999年9月,英國廣播公司(BBC),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征詢投票一個月。匯集全球投票的結果,馬克思位居第一,愛因斯坦第二。2005年7月,英國廣播公司以古今最偉大的哲學家為題,調(diào)查了3萬名聽眾,結果是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謨第二(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榮登榜首,第二位的蘇格蘭哲學家休謨得票率為12.6%)恩格斯出生地:德國今烏培塔爾市出生日期:1820.11.28逝世日期:1895.08.05代表作品《共產(chǎn)黨宣言》偉大友誼1844年8月底,恩格斯在回國途中繞道巴黎會見了馬克思,開始了二人的終身合作。哲學書目羅素《西方哲學史》《蘇菲的世界》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集》《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著《中西文化及其哲學》,梁漱溟/著《人生與人心》,梁漱溟/著《人生哲學》,馮友蘭/著讀經(jīng)典,莊子、老子、易經(jīng)、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之類的。

《生活與哲學》教材的設計思路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為統(tǒng)領,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講述,融入到了社會生活、實踐的主題之中。從生活、實踐出發(fā),以探究性活動為主導,通過案例考察、問題辨析、情境導入等方式,呈現(xiàn)哲學模塊的基本內(nèi)容。

把哲學模塊的核心問題確定為:如何看待自然、社會(人生)和思維,如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全書從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選擇四個方面展開,即四個單元,每單元突出一個核心問題。如此層層遞進,大問題套小問題,全書形成一個“樹”形的問題串。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