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學角度觀宋瓷-_第1頁
人機學角度觀宋瓷-_第2頁
人機學角度觀宋瓷-_第3頁
人機學角度觀宋瓷-_第4頁
人機學角度觀宋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機學角度觀宋瓷*田棟升(喀什大學新疆喀什844008)如果說唐代工藝美術風格以“情”來形容,那么宋代工藝美術則可以用“理”來概括。宋代推崇程朱理學的新儒學思想,這種新儒學思想是提煉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精神內涵,在這種“存天理,滅人欲”為核心的理學思想為主流的時代背景下,宋代陶瓷特別是茶器、酒器的設計在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上已達到高度統(tǒng)一。這一時期文人創(chuàng)作思想活躍、開放,表現(xiàn)在陶瓷藝術上,它撰棄了唐代繁縛華貴、絢麗多彩的設計特征,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樸實無華又典雅的審美意識[1]。總體而言,宋代理學造物理念還是遵循孔子提出的“文質彬彬”的思想內容。在造物設計中,“文”代表形而上的抽象觀念,筆者在這里理解為裝飾,而“質”代表形而下的具體的事物,即是與人產生實際關系的造型結構,比如與我們手部的提、拿、端、捏產生聯(lián)系的把手結構等,“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即是宋代造物設計所遵循的功能與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所以宋瓷之所以稱之為是“瓷的時代”,不僅是因為陶瓷數(shù)量上的龐大,更是因為宋瓷承載了時代精神賦予它高度發(fā)達的造物觀,那種“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的造物設計以至于后人雖然能仿其形,卻仿不出那種器物優(yōu)雅從容的氣質,這也是筆者認為有必要從人機工學的角度,運用現(xiàn)代設計方法論來研究宋代日用陶瓷的原因。1宋瓷社會生產功用概述宋代是我國陶瓷發(fā)展的高峰時期,在日用陶瓷行業(yè)的發(fā)展上,它不僅有巨大的窯系支撐,工藝技術上也不斷推陳出新,創(chuàng)意層出不窮,產生了很多的名窯名器,還將中國日用陶瓷的設計與生產帶入到一個新的文化層面,將其造型與裝飾即形質之美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藝術境界,開創(chuàng)了陶瓷美學的新格局。宋代制瓷業(yè)的進步,除了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和燒造技術的進步等因素外,還受宋代文人雅士豐富的生活情趣影響,比如飲食、點茶、注水、斟酒、插花、熏香、點燈等。宋代斗茶之風盛行,從皇帝到士大夫,再到平民百姓之間都很流行,宋代建盞無疑是當時的寵兒,據(jù)說把飯菜放在盞中,三優(yōu)天過夜不餒。宋代建盞形狀一般都很規(guī)整,器物的腹部、口沿連接部位線條銜接自然,表面較為圓潤,反映出高超的輪制技術水平,工藝嚴謹,充分體現(xiàn)了厚重樸實的藝術節(jié)奏感。在實用功能上,建盞造型穩(wěn)妥古樸,規(guī)格以中小型為主,適合人們正常的茶水飲量,敞口臥足,使茶葉末易于沉淀和傾渣。另外斗茶時要先燒盞預熱一下,點茶后也要維持一段時間的溫度,而建盞胎骨較厚重,可以增加隔熱,從而保證茶湯的溫度不會消散。建盞釉色美觀,宋代茶餅攆成的細末呈白色,點注時的茶水會掀起一陣白沫,在建盞黑釉底色的襯托下可以形成強烈的顏色對比,令人精神愉悅[2]。宋人亦喜愛飲酒,宋代釀酒工藝完成了一個從米酒到黃酒的過渡,品質較好。酒器在宋代主要有罐、瓶、壇等,宋朝瓶制器型中經常有頸細、腹圓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滿足斟酒、燙酒等功能。玉壺春與梅瓶作為宋朝代表性的盛酒器,無論在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上都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成為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經典器型。玉壺春瓶的形態(tài)唯美,撇口、細頸、圓腹、圈足。長細頸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迎合人們倒酒時抓握的動作,瓶口稍微外撇有利于倒酒,而圓腹能盛裝較多液體且并集中于器物中下部,一是方便溫酒,二是重心較穩(wěn)。玉壺春瓶在宋代是作為酒具使用的,其頸部細長漸收攏,肩部又漸漸擴展開來,外輪廓線為兩端舒緩弧線相反相接,柔和優(yōu)美,在審美與功能上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另外宋代燈具設計也是一大亮點,宋代瓷盞油燈設計對功能進行精細化,也稱為夾瓷盞,它由雙層瓷制成,旁邊開一小孔,可以注入冷水,降低燈盞點燃所產生的熱度,從而減少燈油的揮發(fā),和普通的銅盞相比可以節(jié)省一半燈油。由此可見,古代造物設計中,一物需有一物之功用,宋代制瓷工匠們仔細考量瓷器要滿足的功能,設計不斷再優(yōu)化,做工精益求精,同時符合時代簡約端莊的美學追求,達到了文與質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宋代匠人在日用陶瓷的做工與功能設計上日臻完善,在中國甚至世界造物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宋瓷中的人機學體現(xiàn)人機工學是近現(xiàn)代時期工業(yè)設計領域人們?yōu)榱讼到y(tǒng)的研究人與物,乃至與其相關聯(lián)的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而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比如與人的脊柱產生關系的座椅的舒適度,與人手部產生關系的手把的宜人性等方面的探索,其中也涉及到人體測量學、設計美學、行為約束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測量,以求得在工作效率、安全性和舒適度上的最優(yōu)化。古時雖然沒有系統(tǒng)的人機學研究方法,但是陶工們創(chuàng)造出的名窯名器,那種優(yōu)美的造型語言和宜人的實用功能的高度統(tǒng)一,從中可以深刻領悟到他們早已把“人機工學”運用得游刃有余。當然人機工程學不僅僅包括生理上的舒適度,還包括心理層面的,不僅包括拿、推、放、倒等觸覺上的舒適程度,還包括視覺、聽覺等精神感官層次的舒適度。如果把宋瓷在當時社會生產過程中所發(fā)揮的功能效用分為物質實用功能和精神愉悅功能,從人機學角度來講,首先要分析其實用性和宜人性,即與人的感官系統(tǒng)、軀體尺寸、活動范圍以及行為習慣等產生相互作用的器物之間的聯(lián)系。對于宋瓷最先研究的應該是以手為中心的活動方式,宋代日用陶瓷中的壺、杯、碗、碟、瓶等器物,無一不是以各種方式與手發(fā)生關系,所以,器物應該傳達給人一種良好的手感,即符合人手基本結構尺寸、活動范圍和方式的許可程度。以宋代執(zhí)壺為例,屬于注酒器,主要用于盛酒和儲酒,漢代以前很少有帶流和把手的,流和把手主要出現(xiàn)于東漢之后,比如雞首壺、羊首壺等,隋唐時期為配合在桌子上飲酒,又產生了短流寬把手的注子與杯盞配合使用,宋代時稱這種注子為“執(zhí)壺”。北宋早期執(zhí)壺多有蓋,蓋鈕多以形象生動的獸形作裝飾[3]。因執(zhí)壺部件復雜,與手部聯(lián)系較為密切,屬于“手持式產品”。首先要分析它的結構力學,作為手持式執(zhí)壺,其主要表現(xiàn)在壺的提拿方式與傾倒角度上,對于壺體自身結構而言,壺體自身重量或容量、把手與壺嘴、壺蓋以及各部件之間的相互作用等都會對提拿與傾倒等行為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壺體容量大小與把手空間有關;而把手空間安排則要看手指的承受能力和活動方式而定。根據(jù)宋代各個時期的執(zhí)壺造型結構來看,主要有以耳形把手為主的長頸纖細壺身執(zhí)壺、以弓形把手為主的鼓腹粗頸執(zhí)壺、以圈形把手為主的鼓腹短頸執(zhí)壺等[4],前兩者把手內空較大,可以四指力量握持,后者把手內空較小,只能兩或三指捏持,當然把手寬度與貼合度也是影響持握舒適度的重要因素,可以通過手掌與手指結構的尺寸數(shù)據(jù),結合把手內空形態(tài)特征和把手寬度以及把手與手指握持姿勢的貼合度來推測出宋代各類執(zhí)壺的舒適程度。而執(zhí)壺流嘴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水流狀態(tài),保證其不溢出、不涎水。唐代執(zhí)壺大多短直流,傾倒時常有溢水的情況,而且為了盛裝液體時不造成內空間的浪費而把壺流粘接在肩部或壺身偏上,這樣的設計需要傾斜很大的角度才能倒出液體。而宋代“斗茶”之風盛行,無疑是把流嘴的設計推向一個逐漸完備的高潮。宋代執(zhí)壺的流多長而細,并有一定的彎曲度,到流口部大多呈斜圓形,與壺體粘接處呈垂直狀態(tài),液體傾倒時水流距離變長,從而使壺內壓強變大,在液體流出之前又由于流的彎曲減緩流速,并自然向下流出,從而使液體準確注入杯中。另外,根據(jù)現(xiàn)有的宋代執(zhí)壺的壺嘴殘片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窯工已經可以做到口沿細小且壁薄。根據(jù)胡精強老師的論證,液體在一定的前沖力下經過細小的口沿流速又逐漸變的急促,而液體的附壁性又與口沿的大小和厚薄成正比,與液體流速成反比[5](流速越急促前沖力越大,就越能克服液體自身的重力)。因此,在傾倒液體時就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液體的附壁性,避免涎水的現(xiàn)象。宋代執(zhí)壺的□部主要分為喇叭口、盤口、撇口和直口,直徑一般在50?110mm,與唐代相比口部有逐漸變小的趨勢,主要原因是宋代酒精純度比唐代要高,小口不易使酒精揮發(fā)。喇叭口是宋代執(zhí)壺早期的主要造型特征,由于唐代釀酒工藝較差,雜質較多,所以口、頸較大有利于液體和其中雜質傾倒完全;宋代執(zhí)壺因酒精純度高、液體雜質極少,不會堵塞壺流,所以液體從流部即可傾倒完全,無需再從口部傾倒,設計上喇叭口相對變大,頸部變細,在方便盛裝液體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減小酒精的揮發(fā)。北宋中期流行盤口壺,后期多撇口[6]。宋代中后期又因口部多加蓋,設計上以直口為主,避免口部與壺蓋的碰撞。宋代執(zhí)壺壺蓋主要有兩種形式,即片狀扣式和包裹覆扣式,主要作用是防止異物進入、保持清潔、保溫以及隔絕空氣等。壺蓋在整體造型上雖占比不大,但由于其坐落在器物的最頂部,造型結構的變化可直接影響執(zhí)壺的形式美感,所以壺蓋在滿足其基本功能之后往往進行雕塑性裝飾,比如把蓋鈕做成獸性雕塑,既易于拿取,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或象征性。3宋瓷的人機學體現(xiàn)對現(xiàn)代日用陶瓷設計的啟示1功能效用、形式美感以及物質條件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縱觀宋代陶瓷,各窯口百花齊放,品類龐雜,但大多都是以功能效用為依托,在滿足功能效用的基礎上追求造型與裝飾的形式美感的統(tǒng)一。在造物設計上,器物的體量以及空間比例拿捏適度,比如宋代青釉瓜棱執(zhí)壺的壺身與壺頸分界線在其整體高度的位置正好符合黃金比例,這也更好的印證了田自秉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中對宋瓷“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的評價。而物質條件則是宋人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善于發(fā)現(xiàn)、掌握和運用不同的材料、物理原理、燒成方式等,利用現(xiàn)有的物質基礎,勇于探索及創(chuàng)新,并善于結合器物的形式與功能,從而形成宋代獨特的造物設計觀,比如利用虹吸原理的耀州窯青釉刻花倒流壺;定窯為提高生產效率而首次運用覆燒法;石灰堿釉的發(fā)現(xiàn)也使得器物可以掛釉厚重,形成宋代陶瓷溫潤如玉的特點等。器物的造型語言與時代緊密結合從宋代社會的發(fā)展歷程中可以看到,宋代執(zhí)壺為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使用行為(斗茶之風盛行)而逐漸產生了壺蓋;另外,當時社會生產的進步推動酒精純度的提高而使壺的口徑逐漸變細變長,壺流的彎度變化和長短也受到影響。從人機學角度來講,宋代陶瓷能夠體現(xiàn)出人一機一環(huán)境的有機結合,宋代執(zhí)壺的演變過程和當時社會生產、使用行為以及新儒學思想的產生都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而現(xiàn)代社會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都有較大發(fā)展,陶瓷設計師可以結合現(xiàn)當代多元的設計風格及設計理念,善于探索和抓住當下人的使用行為方式,從而設計出引領時代發(fā)展的和符合時代要求的新作品。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善用仿生、象征等手法無論是以造型為主的宋官窯粉青蓮花溫碗,還是以裝飾為主的耀州窯刻花工藝,都體現(xiàn)出宋人善用仿生的藝術手法。宋人對自然物的仿生主要運用模擬、提煉、概括、變形等方法,巧妙結合宋瓷的結構功能,通過形式美法則進行重組,充分體現(xiàn)出宋人關注生活、感情細膩的特點,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體現(xiàn)出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造物理念,這和今天所提倡的綠色、低碳設計的理念不謀而合。而宋瓷中“擬人”的造型內化了人的精神,之所以說宋瓷觀之若人,并不是說它的外觀像人,而是因為其造型中飽含了像人一樣的精神和氣勢,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象征意義。另外,宋代仿古之風盛行,比如南宋官窯琮式瓶、鈞窯月白釉出戟尊等,雖然歷代均有以陶、瓷仿古的器皿造型,但都還只是單純地停留在仿“形”的階段,而兩宋時期的仿古,不僅僅是仿其“形”,更多的是仿其“神”,正如前面提到的“擬人”一樣,仿的是一種風度和精神,在仿的同時有自我的創(chuàng)造,在模仿古人的當下也在品讀今人,因此,它是具有獨立審美精神的一種造型模式,能為當今的陶瓷設計師提供設計方法和理念的感悟[7]o4結語宋代陶瓷造型是集中國古代器皿造型之大成的高峰期,其造型看似簡練,實則極盡推敲。很多優(yōu)秀的宋代陶瓷器皿典雅、細膩、精巧與自然純樸、簡潔實用的造型設計都很好的闡釋了人機工程學中人一一機——環(huán)境的有機統(tǒng)一。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