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二篇(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教案同步練習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c435df0f78fd362435391c345113d15/9c435df0f78fd362435391c345113d151.gif)
![《短文二篇(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教案同步練習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c435df0f78fd362435391c345113d15/9c435df0f78fd362435391c345113d152.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短文二篇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疏通文義,背誦并默寫。2.了解二篇短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3.品味文章的語言美,提高鑒賞能力。過程與方法:1.誦讀法;2.讀寫結(jié)合;3.合作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答謝中書書》,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純凈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學習《記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的從容心態(tài)。第1課時《答謝中書書》學習目標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重點)2.賞析寫景,體會感情。(重難點)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曾隨著酈道元一起暢游三峽,領略了它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其實,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無數(shù)神奇如畫的風光讓人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再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欣賞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提出朗讀中的疑難字句,教師組織學生相互幫助解答。2.自主學習。結(jié)合工具書和注釋,初步疏通文句,將自己不理解的詞句標出。3.教師點撥。(1)古今異義①古來共談(古義:稱贊今義:談論)②四時俱備(古義:季節(jié)今義:時間)③曉霧將歇(古義:消散今義:休息)④夕日欲頹(古義:墜落今義:消沉,萎靡)(2)詞類活用五色交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提問1:本文雖屬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看看應該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間有何聯(lián)系?明確:全文可分為三部分?!吧酱ㄖ?,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接著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目標導學二:賞析寫景,體會感情提問2:作者筆下的景色很美,請問美在哪里?明確: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皟砂妒冢迳惠x。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彼{天作為背景,綠水作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棲樹,游魚躍水。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青林翠竹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提問3:“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傳情的?明確:本文作者用寥寥數(shù)筆,描繪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畫卷,其間景物色彩燦爛,生命勃發(fā),靈動飛揚。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提問4: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明確:“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言簡而意豐。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深感自豪,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三、板書設計答謝中書書第2課時《記承天寺夜游》學習目標1.朗讀課文,疏通文義。(重點)2.概括內(nèi)容,把握感情。(重難點)3.品味語言,理解寫法。(難點)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在夜深人靜、皓月當空的晚上,月光如流水般灑落大地,一切都像籠著輕紗,若隱若現(xiàn)。如此景象,自然會觸動詩人們多愁善感的心靈,或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或追憶在外漂泊的親友,或寄托祝福,或表達相思。今天我們學習蘇軾的一篇小散文《記承天寺夜游》,看看蘇軾在美麗的月色中發(fā)出了怎樣的人生感慨。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疏通文義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及節(jié)奏。特別注意以下字的讀音。遂(suì)寢(qǐn)藻(zǎo)荇(xìng)3.疏通文義,提出你認為比較重要的或解決不了的詞句。(如:欣然起行,無與為樂者,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目標導學二:概括內(nèi)容,把握感情提問1:根據(jù)內(nèi)容(或表達方式)可以把課文分為幾個層次?明確:第一層(第一至三句):記事,交代賞月散步的時間、原因。第二層(第四句):寫景,寫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層(第五至七句):抒情,抒發(fā)面對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觸。提問2:本文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出?明確:①“欣然起行”,作者見月光如見久違的知心朋友,睡意頓消,披衣而起,欣然相迎,表現(xiàn)了作者興奮喜悅之情。②“無與為樂者”“尋張懷民”,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心情是喜悅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③“閑人”,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表現(xiàn)了作者復雜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目標導學三:品味語言,理解寫法提問3:如何理解“月色入戶”?明確:“入戶”二字把月色擬人化,寫得自然而生動。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動來與人做伴,安慰這位失意的人。提問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有何妙處?明確:此句是全篇的精妙所在,寥寥18字,以極精練的文字描畫出承天寺庭院中優(yōu)美的月色,表現(xiàn)出濃郁的詩情。作者將月色當作水來描寫,將月下的竹柏影當作水中的藻、荇來描寫,突出月光樹影的“交橫”之態(tài),創(chuàng)造出一個澄澈透明的世界。三、板書設計記承天寺夜游描繪——庭中月色貶官謫居追求——美好事物人生觀熱愛生活、曠達處世教學反思可取之處:從教法上看,讀的方法靈活多樣,有范讀、跟讀、齊讀、領讀等,充分體現(xiàn)讀的特色,并能將傳統(tǒng)的誦讀法與現(xiàn)代的多媒體技術相結(jié)合。不足之處:由于時間的限制,沒有將二篇文章中的教學難點落實到位,需要后期加以補充。
10短文兩篇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兩篇短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于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兩篇短文的思想內(nèi)容。
4.背誦并默寫兩篇短文。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討等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賞作品意境,體境,領悟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品悟陶弘景超凡脫俗的境界;通過對蘇軾的背景介紹,和對“閑”的領悟,學習作者曠達樂觀從容的心態(tài)。教學重點:在反復誦讀中品味語言,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1.《答謝中書書》畫面布局的巧妙。
2.《記承天寺夜游》中“閑人”的含義。教法學法:朗讀法,點撥法,合作探究法,語言賞析法。教學課時: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學習《答謝中書書》教學要點:1、準確理解課文中詞語,弄清詞句含義。2、把握文章的修辭手法,學習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讓學生反復誦讀短文,體會文章意境。教學難點: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我們無不為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實,我們偉大的祖國哪兒不是神奇如畫呢?不信,就請你細細品讀陶弘景的寫景小品文《答謝中書書》,讀完后你一定會覺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呢!二、作者簡介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yī)學家和文學家。又被稱為“山中宰相”。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歷代寫景名作。“山中宰相”――齊高帝曾經(jīng)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后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后,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fā)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三、整體感知1、反復朗讀課文2、以同座為單位交流自學情況,疏通文意,提出認為比較重要的或解決不了的詞句。(解釋以下加點詞,翻譯粗字體句子)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①〔交輝〕交相輝映〔四時〕四季②〔歇〕消散③〔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④〔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借代)爭相跳出水面。⑤〔欲界之仙都〕人間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⑥〔與(yù)〕參與,這里指欣賞。翻譯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四、合作探究1、總領全文的一句話是什么?山川之美,古來共談。2、全文圍繞哪個字展開?美3、以小組為單位欣賞作者是怎樣寫景的?(參考《三峽》的各種描寫角度)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其三:晨昏變化之美。其四:動靜相襯之美。欣賞美點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背景,綠水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作者是怎樣描繪秀美的山川景色的?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時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變化,動靜的結(jié)合等。4、古人善于從一川一坳之中發(fā)現(xiàn)地理形勝之美,在對美的描述之中表達其中的適己之意。想想此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么?“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蔽?、課內(nèi)精讀答謝中書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2.這篇短文文題的意思是:_回謝中書的信3.這篇短文的內(nèi)容可用文中的一個短語來概括:_欲界之仙都___。4.簡答。(1)文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峰、流、壁、林、竹、霧、猿、鳥、夕日、沉鱗等景物(2)短文采用的是什么結(jié)構(gòu)形式?總分總5、“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表現(xiàn)了
山水相映
之美。
6、“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表現(xiàn)了色彩配合之美。
7、“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表現(xiàn)了晨昏變化之美。
8、找出文中的議論句,說說其作用。最后一句。畫龍點睛,揭示主旨。說明能夠欣賞山水之美的人很少。六、佳句運用本文和《三峽》一樣,四字寫景句非常多,試最大化地運用或改用它們說一段話來描繪景物,看誰用得多,用得好。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春冬之時,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七、作業(yè)1、完成《答謝中書書》的抄寫。2、運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自學《記承天寺夜游》,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翻譯課文,提出認為比較重要的或解決不了的詞句。第二課時學習《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要點:反復誦讀,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教學重點: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寫并體味意境。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曠達樂觀的心境。教學過程:導入說說描寫月的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一切景語皆情語。西江月[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長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二、簡介作者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少時即博通經(jīng)史,長于寫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寫作背景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誹謗朝廷,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丟了腦袋。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三、整體感知聽錄音朗讀生字詞讀音遂(suì)寢(qǐn)藻(zǎo)荇(xìng)重點詞語欣然:高興的樣子念:想,考慮相與:共同,一起遂與外人間隔于是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原來是遂至承天寺于是蓋竹柏影也原來是但聞屏障中撫尺一響只,只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只是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里,(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jīng)]有人與我同樂,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四、反復朗讀課文注意節(jié)奏: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五、研習課文1.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敘述(記敘)、描寫、抒情2.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點: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張懷民事情的起因:月色優(yōu)美3.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繪景修辭作用特點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比喻生動形象如臨其境皎潔、澄清、透明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薄昂我篃o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文中結(jié)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自我排遣的達觀六、質(zhì)疑探究走進蘇軾的內(nèi)心世界此刻,蘇軾與張懷民會說些什么呢?七、品味感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你認為“閑人”是怎樣一種人?“閑人”,即清閑的人,這里并非是指閑極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著復雜的意味。首先,“閑人”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閑的人,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因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賞它。其次,“閑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賞月“閑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閑人”的自慰罷了。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叢中蛙鳴起伏,空中流螢飛舞,寺中人語喧嘩,院外狗吠連綿。這個續(xù)寫恰當嗎?你也寫寫看。不恰當,過于喧鬧,與作者當時的心境(恬淡閑適)不相應。月光射在庭院中,竹子的影子落在地面上,斑斑駁駁的,好似一幅美麗的中國水墨畫。銀杏樹的葉子鋪滿了地面,厚厚地,好似一地黃金。小徑上青苔碧綠,毛茸茸的,好像給地面鋪上了一張厚厚的地攤。八、小結(jié)《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yōu)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這兩篇短文都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試加以說明?!洞鹬x中書書》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tài),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tài)表露無疑?!白钥禈芬詠?,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墒菦]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形成板書記承天寺夜游繪庭中景色月色描繪——庭中月色竹柏貶官謫居尋張懷民追求——美好事物抒復雜情懷貶謫的悲涼人生觀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熱愛生活曠達處世漫步的悠閑自我排遣的達觀九、課堂練習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1.歇,消散。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2.競,爭著;躍,跳躍,這里指跳出水面。3.念無與為樂者,遂至3.念,想,考慮;遂,于是、就;至,到。承天寺尋張懷民。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4.但,只。耳,罷了十、拓展延伸方今仲秋風起,平原飄色,水鳥立于孤洲,蒼葭變于河曲,寂然淵視,憂心辭矣?!x自江淹《報袁淑明書》(備注:蒼葭:蘆葦河曲:河灣處)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文中的畫面,并體會景物描寫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友情提示作者從秋光入筆,勾勒出一幅畫圖:時值八月,秋風颯爽,原野舒闊,水鳥集于河中的孤洲上,河灣處的蘆葦已近枯黃。這畫圖很沖淡,既不悲涼,也不絢爛,仿佛沒有注入任何感情色彩。其實不然,作者復雜而微妙的感情恰恰融會其間。當作者靜靜地凝視這一派秋光時,覺得“憂心辭矣”,什么煩惱都沒有了,不正是這廖廓的景色給了人以慰藉嗎?十一、作業(yè)1)背誦《記承天寺夜游》。2)閱讀古詩《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結(jié)合作者的身世和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fā)的情感。(自行查閱作者的身世和本詩的寫作背景)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業(yè)2寫一段景色描寫,不要直接出現(xiàn)寫自己的心情的詞語,但要能夠讓讀者通過閱讀你的描寫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悶的……板書設計記承天寺夜游繪庭中景色月色描繪——庭中月色竹柏貶官謫居尋張懷民追求——美好事物抒復雜情懷貶謫的悲涼人生觀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熱愛生活曠達處世漫步的悠閑自我排遣的達觀
10短文兩篇練習題
一、基礎部分
1.《記承天寺夜游》選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號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親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稱“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五色交輝(交相輝映)曉霧將歇(消散)
B.夕日欲頹(墜落)沉鱗競躍(爭相跳)
C.月夜入戶(窗戶)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和)
D.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閑人(只是)
3.翻譯句子。
(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閱讀下列文段,完成4~8題。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4.“書”的意思是________,“答謝中書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統(tǒng)領全文的句子。
6.下邊兩個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7.本文分_______層,寫出各層大意。
8.寫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閱讀下列文段,完成9~12題。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反問句。
10.把全文劃為三層,并寫出各層大意。
11.古人愛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蘇軾寫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議論句。這些句子表現(xiàn)了蘇軾怎樣的心境(結(jié)合蘇軾被貶的情況)?
二、提高部分
閱讀下文,完成13~17題。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jié)葉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劍拔士導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
[乙]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傊庠诠P先者,定則也。
13.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而節(jié)葉具焉具:________
(2)節(jié)節(jié)而為之為:________
14.[甲]文中包含了兩個成語,請寫出一個,并解釋它的意思。
答:成語是:____________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中說“意在筆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說的是這個意思,請將這些文字找出來,寫在下邊。
答:這些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1個字)
16.[甲]文中作者明確指出了當時畫竹的毛病,這些毛病是什么?請用原文中的語句作答。
答:這些毛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2個字)
17.選出對[甲][乙]兩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確的項(有幾項選幾項)()
A.[甲]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畫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闡明畫竹的“定則”。
B.[甲]文強調(diào)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筆直遂”,[乙]文主張畫竹應“意在筆先”。兩文作者見解一致,觀點相同。
C.[甲]文主張畫竹先要靜觀默察,爛熟于心,才能一氣呵成;[乙]文闡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關系,兩文都道出了藝術的真諦。
D.“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畫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這是說藝術創(chuàng)作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甲][乙]兩文都蘊含了這樣的道理。
三、試一試
18.人們常把“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請寫出它們所比喻的高貴品質(zhì)。
參考答案
一、1.《東坡志林》蘇軾子瞻東坡居士文學書畫蘇洵蘇轍三蘇
2.C(戶:門。與:參與,此指欣賞)
3.(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直流風扇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
- 2025年度電力供需雙方策劃協(xié)議書
- 2025年公司辦公地點租賃協(xié)議范本
- 2025年度個人借款與擔保協(xié)議
- 2025年建筑行業(yè)工人雇傭策劃合同樣本
- 2025年耗盡關機傳感器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模范
- 2025年城市交通安全策劃與事故應急處理協(xié)議
- 2025年直流斬波調(diào)壓牽引裝置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
- 2025年郵政專用機械及器材項目申請報告模范
- 2025年個人抵押貸款償還協(xié)議
- 2025年中考數(shù)學一輪教材復習-第六章 圓 與圓有關的概念及性質(zhì)
- 2025年村兩委工作計劃
- 《VAVE價值工程》課件
- 四川政采評審專家入庫考試基礎題復習試題及答案(一)
- 分享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薪酬獎勵制度
-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試卷(含答案)
- GB 4793-2024測量、控制和實驗室用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規(guī)范
- 廣電雙向網(wǎng)改造技術建議書
- 項目人員管理方案
- 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
- 2024年電工(高級技師)考前必刷必練題庫500題(含真題、必會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