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診療2023版_第1頁
慢性胃炎的診療2023版_第2頁
慢性胃炎的診療2023版_第3頁
慢性胃炎的診療2023版_第4頁
慢性胃炎的診療2023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慢性胃炎的診療2023版

胃解剖示意圖胃壁示意圖一:定義多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黏膜層)慢性炎癥及萎縮性病變。(本質是胃黏膜上皮反復受損害使黏膜發(fā)生改變,最終致不可逆的胃固有腺體萎縮甚至消失。)胃粘膜分層胃粘膜分層二:病因和發(fā)病機制1:H.pylori感染:胃炎最常見病因,Hp具有鞭毛能穿過黏液層移向胃黏膜并釋放尿素酶分解尿素產(chǎn)生氨氣從而保持細菌周圍中性環(huán)境。感染者幾乎都致慢性活動性胃炎(可人際之間傳播),長期感染致部分出現(xiàn)胃黏膜萎縮、腸化生、甚至異型增生、胃癌。2.膽汁反流/長期服用NSAID(包括阿司匹林)等藥物/乙醇攝入(H.pylori陰性胃炎常見病因):①十二指腸-胃反流:與胃腸道動力異常、肝和膽道疾病及遠端消化道梗阻有關。長期反流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②藥物和毒物:服用NSAIDs/阿司匹林通過直接損傷胃黏膜或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導致胃黏膜的損傷,從而導致慢性胃炎甚至消化道出血。酒精致胃黏膜損傷,甚至糜爛、出血。酒精與NSAIDs聯(lián)合產(chǎn)生更強損傷。③飲食因素進食過冷、過熱及粗糙、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飲食習慣可致胃黏膜損傷。飲食中高鹽和缺乏新鮮蔬菜水果與胃黏膜萎縮、腸化生以及胃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3:自身免疫性胃炎:針對胃組織不同組分的自身抗體造成胃組織破壞或功能障礙致胃體萎縮為主胃炎,伴有壁細胞抗體和(或)內因子抗體陽性,嚴重者維生素B12缺乏而有惡性貧血。北歐多見我國少有報道,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甲狀腺疾病、1型糖尿病、白癜風、脫發(fā)、銀屑病等。(胃體腺壁細胞除分泌鹽酸外,還分泌一種粘蛋白稱為內因子可與食物中維生素b12(外因子)結合形成復合物使之不易被酶消化,到達回腸后維生素b12得以吸收。體內出現(xiàn)壁細胞和內因子自身抗體時導致壁細胞減少泌酸腺萎縮,胃酸降低/內因子減少致維生素b12吸收障礙出現(xiàn)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臨床可查抗壁細胞抗體以及內因子抗體,以及維生素b12的水平診斷,治療可用糖皮質激素);年齡因素老年人黏膜可出現(xiàn)退行性改變使胃黏膜修復再生功能降低,上皮增殖異常及胃腺體萎縮。4:其他感染性、嗜酸性粒細胞性、淋巴細胞性、肉芽腫性胃炎和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所致比較少見:除H.pylori感染外同屬螺桿菌的海爾曼螺桿菌可單獨(<1%)或與H.pylori共同感染引起慢性胃炎,其他感染性胃炎(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更少見。隨CD(克羅恩?。┪覈l(fā)病率上升肉芽腫性胃炎診斷率會有所增加。三:分類1:病變部位分類:胃竇炎、胃體炎、全胃炎。胃竇炎胃酸分泌多增加致十二指腸潰瘍風險增加。胃體炎尤其伴胃黏膜萎縮者胃酸分泌多減少癌風險增加;2:內鏡病理分類:萎縮性和非萎縮性兩大類,萎縮:分成單純性萎縮和化生性萎縮(胃黏膜腺體有腸化生)。3:基于病因分類:為Hp胃炎和非Hp胃炎。四:臨床表現(xiàn)1:癥狀與消化不良相似,依次為上腹痛、腹脹、早飽感或餐后飽脹時間延長,部分患者無癥狀;嚴重度與內鏡所見和病理組織分級無明顯相關。2.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壁細胞抗體陽性為診斷標準時人群總發(fā)病率2%)缺乏典型癥狀,胃體萎縮后首診癥狀以貧血和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為主。①胃體萎縮胃酸減少鐵吸收減少致缺鐵性小細胞性貧血可先于大細胞性貧血出現(xiàn)。缺鐵貧血出現(xiàn)乏力易倦、頭暈頭疼、眼花耳鳴、心悸氣短、食欲缺乏便秘等癥狀,同時會有特殊表現(xiàn)口腔炎、舌炎、舌乳頭萎縮、口角炎,指甲缺少光澤薄脆變平及反甲或勺狀甲等表現(xiàn)。(食物中鐵兩種存在形式:一為血紅素鐵為二價鐵可被人體直接吸收,另一種非血紅素鐵為三價鐵攝入后需轉化為二價鐵才吸收。二價血紅素鐵常見于動物性食物如豬肝豬血瘦肉等。三價鐵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需在胃酸作用下還原為二價鐵才能被腸道吸收。此外還原性物質維生素C可在腸道內將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促進鐵吸收,枸櫞酸、果糖、葡萄糖等能夠與鐵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促進鐵吸收,故補鐵期間可多吃些蔬菜和水果。經(jīng)食物補鐵建議動物性食物);②維生素B12缺乏,可出現(xiàn)血液、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表現(xiàn)。血液系統(tǒng):B12促進紅細胞有絲分裂,缺乏可致巨幼紅細胞貧血,嚴重者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甚至全血細胞減少、出血等。消化系統(tǒng):B12缺乏消化道黏膜萎縮致腹脹、腹瀉、食欲減退、惡心、便秘等癥狀;口腔、舌乳頭黏膜萎縮可引起舌炎,又稱“牛肉舌”,舌質紅、表面光滑,伴疼痛。神經(jīng)系統(tǒng):外周神經(jīng)對稱性遠端肢體麻木/深感覺障礙/肌力下降;中樞神經(jīng)及顱神經(jīng)病變致共濟失調或步態(tài)不穩(wěn);味嗅覺降低;錐體束征陽性/肌張力增加/腱反射亢進;視力下降/黑朦征。抑郁/失眠/記憶力下降/語妄/幻覺/妄想/精神錯亂/人格變態(tài)等。維生素B12廣泛存在于動物食品,正常飲食不會缺乏,但胃切除術后、萎縮性胃炎、藥物等會導致維生素B12吸收障礙而出現(xiàn)缺乏癥。五:實驗室檢查1:Hp檢測①非侵入性方法:首選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陽性代表存在現(xiàn)癥感染且是評估根除結果最佳方法,但需避免抗菌藥物/鉍劑/抑酸藥物干擾;單克隆糞便抗原試驗可作為備選;血液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只說明曾經(jīng)感染過而現(xiàn)遺留有抗體,因即便根治幽門螺桿菌后抗體還可能持續(xù)存在半年以上。②侵入性方法:胃鏡獲取胃黏膜標本檢測包括:快速尿素酶試驗、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鏡檢、細菌培養(yǎng)等。2: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以及胃泌素-17(G-17)的檢測:PG和G-17測定有助于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胃黏膜萎縮范圍和程度的判斷。PGⅠ是胃蛋白酶前體,由胃底腺的主細胞和黏液細胞分泌;PGⅡ除胃底腺分泌外,胃竇幽門腺和十二指腸近端Brunner腺分泌。當出現(xiàn)萎縮時,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均下降,PGⅠ下降更顯著,PGⅠ/PGⅡ比值隨之降低。胃泌素-17是由胃竇部G細胞分泌,其分泌主要受胃內pH值、G細胞數(shù)量和進食的影響。PGⅠ、PGⅠ/PGⅡ比值降低,血清G-17水平升高,提示胃體萎縮為主;若PGⅠ及PGⅠ/PGⅡ比值正常,血清G-17水平降低,提示胃竇萎縮為主;全胃萎縮者,PG及G-17均降低。3:血清抗壁細胞抗體、內因子抗體及維生素B12水平測定:有助于診斷自身免疫性胃炎。最敏感的血清生物標志物是抗壁細胞抗體,但抗壁細胞抗體陽性并非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特異指標,也可出現(xiàn)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中。六:診斷:胃鏡及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是主要診斷手段。1:內鏡診斷:系指肉眼或特殊成像方法(放大內鏡結合色素染色或電子染色)所見的黏膜炎性變化。慢性胃炎基礎病變?yōu)檠仔苑磻?充血滲出)或萎縮,故慢性胃炎分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內鏡檢查報告內容:包括病變部位和特征及性質、快速尿素酶檢查H.pylori結果、胃鏡活檢部位和活檢塊數(shù)等。活檢病理組織:僅用臨床診斷時建議取2~3塊,分別在胃竇、胃角和胃體;可疑病灶處另外多取活檢,有條件時在色素或電子染色放大內鏡和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引導下進行。建議有條件的單位據(jù)悉尼系統(tǒng)要求取5塊標本(圖1胃竇和胃體各取2塊/胃角取1塊)有利于我國慢性胃炎病理資料庫建立。①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內鏡下見黏膜紅斑、粗糙或出血點、伴或不伴充血水腫滲出等表現(xiàn)。②慢性萎縮性胃炎:內鏡下可見黏膜紅白相間,白相為主,皺襞變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透見,伴有黏膜顆?;蚪Y節(jié)狀等表現(xiàn)。普通白光內鏡下判斷萎縮與病理診斷符合率低,但放大內鏡下慢性萎縮性胃炎具有特征性改變,表現(xiàn)為胃小凹增寬/分布稀疏等,但確診萎縮性胃炎應以病理診斷為準。③慢性胃炎可同時存在糜爛、出血或膽汁反流等征象:這些在內鏡檢查中可獲可靠證據(jù),診斷時應予描述,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或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糜爛、膽汁反流等。(糜爛:分平坦型和隆起型,前者胃黏膜有單個或多個糜爛灶,大小從針尖樣到直徑數(shù)厘米不等;后者見單個或多個疣狀、膨大皺襞狀或丘疹樣隆起,頂端可見黏膜缺損或臍樣凹陷,中央有糜爛)④上皮內瘤變和腸化生;放大內鏡結合色素染色或電子染色能清楚顯示胃黏膜微小結構指導活檢部位,對早期發(fā)現(xiàn)上皮內瘤變和腸化生具有參考價值;亞甲藍染色結合放大內鏡對腸化生和上皮內瘤變仍保持了較高準確率。蘇木精、靛胭脂、醋酸染色對上皮內瘤變也有診斷作用。⑤特殊類型胃炎:內鏡診斷須結合病因和病理。包括化學性、放射性、淋巴細胞性、肉芽腫性、嗜酸細胞性,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所致者等。淋巴細胞性胃炎:內鏡下為絨毛狀、疣狀胃炎伴糜爛,病理為胃黏膜上皮內淋巴細胞>25/100上皮細胞。肉芽腫性胃炎:CD累及上消化道表現(xiàn)之一,病理表現(xiàn)為局灶性胃炎、肉芽腫性胃炎。圖1新悉尼系統(tǒng)的5點取材(注:A1和A2胃竇2塊組織取材點,分別距幽門2~3cm處大彎和小彎;IA為胃角1塊組織取材點;B1和B2為胃體2塊組織取材點,分別距賁門8cm大彎(胃體大彎中部)和距胃角近側4cm小彎)2:病理診斷標準:胃壁分層①賁門炎:目前未受重視,和GERD、Barrett食管等存一定關系,返流性食管炎如疑合并賁門炎宜取活檢。②標本要足夠大,達到黏膜肌層(圖2)(標本過淺(少)未達黏膜肌層失去判斷有無萎縮依據(jù))。不同部位標本分開裝瓶,同時向病理科提供取材部位、內鏡所見和簡要病史等臨床資料。③慢性胃炎有5種組織學變化并分4級:即H.pylori、炎性反應、活動性、萎縮和腸化生,分成無、輕度、中度和重度4級(0、+、++、+++)。分級標準采用我國慢性胃炎病理診斷標準(附錄)和新悉尼系統(tǒng)的直觀模擬評分法并用。直觀模擬評分法是新悉尼系統(tǒng)(1996)為提高慢性胃炎國際間交流一致率提出的。我國慢性胃炎病理診斷標準是采用文字描述/比較具體/容易操作,與新悉尼系統(tǒng)類似。將我國文字描述病理診斷標準與新悉尼系統(tǒng)評分圖(圖3)結合,可提高慢性胃炎病理診斷與國際診斷標準的一致性。對炎性反應明顯而H-E染色切片未發(fā)現(xiàn)H.pylori者,要作特殊染色仔細尋找,推薦用較簡便的吉姆薩(Giemsa)染色,也可按各病理室慣用的染色方法,有條件的單位可行免疫組化檢測。胃腸道黏膜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主要組成部分,存在生理性免疫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樹突狀細胞、漿細胞),這些細胞形態(tài)在常規(guī)H-E染色切片上難以與慢性炎性細胞區(qū)分。病理醫(yī)師建議在內鏡檢查無明顯異常情況下,高倍鏡下平均每個腺管有1個單個核細胞浸潤可不作為"病理性"胃黏膜對待。(H-E染色也叫蘇木精—伊紅染色法。蘇木精染料為堿性,主要使細胞核內的染色質與胞質內的核糖體著紫藍色;伊紅為酸性染料,主要使細胞質和細胞外基質中的成分著紅色)八: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篩查/預防措施/胃鏡隨訪:慢性萎縮性胃炎常合并腸化生,少數(shù)出現(xiàn)上皮內瘤變,經(jīng)長期演變少數(shù)發(fā)展為胃癌。故對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嚴重萎縮性胃炎預防惡變。1:慢性胃粘膜萎縮及胃癌高風險人群的血清學篩查指標: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以及PGⅠ/PGⅡ比值、促胃液素-17(gastrin-17)測定有助于胃黏膜是否萎縮判斷/萎縮范圍判斷/胃癌高風險人群篩查: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反映胃黏膜功能狀態(tài),當胃黏膜出現(xiàn)萎縮時,PGⅠ和PGⅡ水平下降,PGⅠ水平下降更明顯,因而PGⅠ/PGⅡ比值隨之降低。PG測定有助于判斷萎縮的范圍。胃體萎縮者PGⅠ、PGⅠ/PGⅡ比值降低,血清促胃液素-17水平升高;胃竇萎縮者,血清促胃液素-17水平降低,PGⅠ、PGⅠ/PGⅡ比值正常;全胃萎縮者則兩者均降低。通常以PGⅠ水平≤70g/L且PGⅠ/PGⅡ比值≤3.0作為萎縮性胃炎的診斷臨界值,并以此作為胃癌高危人群篩查標準在歐洲和日本廣泛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篩查;國內胃癌高發(fā)區(qū)篩查常采用PGⅠ水平≤70g/L且PGⅠ/PGⅡ≤7.0的標準,目前尚缺乏大樣本隨訪數(shù)據(jù)佐證。PG檢測診斷萎縮者,以及PG檢測雖診斷萎縮陰性但PGⅠ/PGⅡ比值較低者(PGⅠ/PGⅡ比值與OLGA分期呈負相關,比值越低,分期越高,以PGⅠ/PGⅡ比值≤3.0為界可區(qū)別低危和高危OLGA分期,其敏感度為77%,特異度為85%,陽性預測值為45%,陰性預測值高達96%)亦有較高胃癌風險應進一步進行胃鏡檢查。最近國內的研究結果顯示;PG、促胃液素-17和抗H.pylori抗體聯(lián)合檢測可對胃癌發(fā)生風險加以分層,可辨識出高危個體進行胃鏡檢查。H.pylori感染可致PGⅠ、PGⅡ水平升高,尤其是PGⅡ更明顯,因此PGⅠ/PGⅡ比值下降,根除H.pylori后則PGⅠ、PGⅡ水平下降,PGⅠ/PGⅡ比值上升。2: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腸化生及癌變發(fā)生進展的因素:①反復或持續(xù)H.pylori感染(最終都會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發(fā)生及進展/多數(shù)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較穩(wěn)定特別是不伴H.pylori感染者/根除H.pylori可減緩炎性反應向萎縮、腸化生甚至異型增生的進程和降低胃癌發(fā)生率、建議最佳干預時間為胃癌前變化(包括萎縮、腸化生和上皮內瘤變)發(fā)生前。)、②生活習慣(吸煙)及飲食習慣(長期飲酒/缺乏新鮮蔬菜與水果對部分體內低葉酸水平者適量補充葉酸可改善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組織狀態(tài)而減少胃癌的發(fā)生/常食霉變、腌制、熏烤和油炸等快餐食物/過多攝鹽/水土中含過多硝酸鹽/微量元素比例失調微量元素硒可能降低胃癌發(fā)生危險度)、③年齡(年齡與組織學的萎縮甚至腸化生的出現(xiàn)相關。某些患者隨年齡增加而出現(xiàn)萎縮等改變。"胃齡"反映胃黏膜細胞的衰老狀況。同一年齡者可有不同的"胃齡";實際年齡與"胃齡"差大者可能更需密切隨訪)及遺傳因素(胃癌家族史)及基因

AMPH/PCDH10/RSPO2/SORCS3/ZNF610基因的甲基化預示胃黏膜病變的進展。3:慢性萎縮性胃炎者胃鏡的隨訪:中-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有一定癌變率,伴腸化生及上皮內瘤變者發(fā)生胃癌危風險增加。中-重度萎縮并伴腸化生者需1年1隨訪;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者據(jù)內鏡和臨床情況縮短至6個月隨訪1次(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大部分可逆轉而較少惡變?yōu)槲赴?;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需立即確認證實后行內鏡下治療或手術治療;不伴有腸化生或上皮內瘤變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酌情內鏡和病理隨訪。為便于對病灶監(jiān)測隨訪,考慮胃鏡行有目標的光學活檢或胃黏膜定標活檢(MTB)提高活檢陽性率和監(jiān)測隨訪準確性。但需指出的是萎縮病灶呈"灶狀分布",原定標部位變化不等于未定標部位變化,不能拘泥于與上次活檢部位的一致性而忽視新發(fā)病灶活檢。因萎縮/腸化生范圍是判斷嚴重程度重要指標,這是定標不能反映的。4:用于胃萎縮程度和范圍評價的OLGA分級分期系統(tǒng)有利于預測胃癌風險:2005年國際萎縮研究小組提出胃黏膜炎性反應、萎縮程度和范圍的分級分期標準,即慢性胃炎OLGA分級分期系統(tǒng),Rugge等對93例慢性胃炎進行12年隨訪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OLGA0至Ⅱ期胃炎分期維持不變,而癌變均發(fā)生在OLGAⅢ、Ⅳ期。多項研究顯示,腸型胃癌OLGA分期較高(Ⅲ、Ⅳ期),而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的OLGA分期主要在0至Ⅱ期和Ⅱ、Ⅲ期。高危等級OLGA分期(Ⅲ、Ⅳ期)與胃癌高危密切相關,有助于早期診斷和預防。圖3直觀模擬評分法示意圖④慢性胃炎病理診斷應包括:每個部位的每一塊活檢標本的組織學變化,推薦使用表格式的病理報告(圖4),有病因可循的要報告病因,胃竇和胃體炎性反應程度相差二級或以上時,加上"為主"修飾詞,如"慢性(活動性)胃炎,胃竇為主"。表格式慢性胃炎病理報告(圖4)⑤慢性胃炎病理活檢顯示固有腺體萎縮,即可診斷為萎縮性胃炎,而不必考慮活檢標本的萎縮塊數(shù)和程度。臨床醫(yī)師可根據(jù)病理結果并結合內鏡表現(xiàn),最后做出萎縮范圍和程度的判斷。早期或多灶性萎縮性胃炎的胃黏膜萎縮呈灶性分布,即使活檢塊數(shù)少,只要病理活檢顯示有固有腺體萎縮,即可診斷為萎縮性胃炎。注意:一切原因引起黏膜損傷的病理過程都可造成腺體數(shù)量減少,如于糜爛或潰瘍邊緣取的活檢,不能視為萎縮性胃炎;局限于胃小凹區(qū)域的腸化生不算萎縮;黏膜層出現(xiàn)淋巴濾泡不算萎縮,要通過觀察其周圍區(qū)域的腺體情況來決定;此外,活檢組織太淺(未達黏膜肌層者)、組織包埋方向不當?shù)纫蛩鼐捎绊憣ξs的判斷。⑥腸化生范圍和亞型對預測胃癌有一定價值:腸化生范圍:范圍越廣發(fā)生胃癌危險越高。腸化生分型:對胃癌預測有積極意義,AB-PAS和HID-AB黏液染色能區(qū)分亞型,不完全型和(或)結直腸型腸化生與胃癌發(fā)生更相關。腸化生以混合型腸化生多見,不完全型和(或)結直腸型腸化生檢出與活檢數(shù)量多少有密切關系,存在取樣誤差問題。⑦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最重要胃癌前病變,有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時要注明輕度、中度和重度異型增生(或低級別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和上皮內瘤變是同義詞。附錄一慢性胃炎病理診斷標準:一、活檢取材活檢取材塊數(shù)和部位由內鏡醫(yī)師據(jù)需要決定,一般為2~5塊。如取5塊,則胃竇2塊取自距幽門2~3cm處的大彎和小彎,胃體2塊取自距賁門8cm處的大彎(約胃體大彎中部)和距胃角近側4cm處的小彎,胃角1塊。標本要足夠大,達到黏膜肌層,對可能或確定存在的病灶要另取標本。不同部位的標本須分開裝瓶,并向病理科提供取材部位、內鏡所見和簡要病史。二、組織學分級標準有5種組織學變化要分級(H.pylori、慢性炎性反應、活動性、萎縮和腸化生),分成無、輕度、中度和重度4級(0、+、++、+++)。分級方法用下述標準,與悉尼系統(tǒng)的直觀模擬評分法并用,病理檢查要報告每塊活檢標本的組織學變化。1.H.pylori:觀察胃黏膜黏液層、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管上皮表面的H.pylori。無:特殊染色片上未見H.pylori。輕度:偶見或小于標本全長1/3有少數(shù)H.pylori。中度:H.pylori分布超過標本全長1/3而未達2/3或連續(xù)性、薄而稀疏地存在于上皮表面。重度:H.pylori成堆存在,基本分布于標本全長。腸化生黏膜表面通常無H.pylori定植,宜在非腸化生處尋找。對炎性反應明顯而H-E染色切片未發(fā)現(xiàn)H.pylori者,要行特殊染色仔細尋找,推薦用較簡便的吉姆薩染色,也可按各病理室慣用的染色方法,有條件的單位可行免疫組織化學檢測。2.慢性炎性反應:根據(jù)黏膜層慢性炎細胞的密集程度和浸潤深度分級,前者更重要。正常:單個核細胞每個高倍視野不超過5個,如數(shù)量略超過正常而內鏡下無明顯異常,病理可診斷為基本正常。輕度:慢性炎細胞較少并局限于黏膜淺層,不超過黏膜層的1/3。中度:慢性炎細胞較密集,不超過黏膜層的2/3。重度:慢性炎細胞密集,占據(jù)黏膜全層。計算密度程度時要避開淋巴濾泡及其周圍的小淋巴細胞區(qū)。3.活動性:慢性炎性反應背景上有中性粒細胞浸潤。輕度:黏膜固有層有少數(shù)中性粒細胞浸潤。中度:中性粒細胞較多存在于黏膜層,可見于表面上皮細胞、小凹上皮細胞或腺管上皮內。重度:中性粒細胞較密集,或除中度所見外還可見小凹膿腫。4.萎縮:萎縮是指胃固有腺的減少,分為2種情況。①化生性萎縮,胃固有腺被腸化生或假幽門腺化生的腺體替代;②非化生性萎縮,胃固有腺被纖維或纖維肌性組織替代,或炎性細胞浸潤引起固有腺數(shù)量減少。萎縮程度以胃固有腺減少各1/3來計算。輕度:固有腺體數(shù)減少不超過原有腺體的1/3。中度:固有腺體數(shù)減少介于原有腺體的1/3~2/3之間。重度:固有腺體數(shù)減少超過2/3,僅殘留少數(shù)腺體,甚至完全消失。局限于胃小凹區(qū)域的腸化生不算萎縮。黏膜層出現(xiàn)淋巴濾泡不算萎縮,要觀察其周圍區(qū)域的腺體情況來決定。一切原因引起黏膜損傷的病理過程都可造成腺體數(shù)量減少,如潰瘍邊緣取的活檢,不一定是萎縮胃炎。標本過淺未達黏膜肌層者,可參考黏膜層腺體大小、密度和間質反應情況推斷是否萎縮,同時加上評注取材過淺注釋提醒臨床只供參考。5.腸化生:腸化生區(qū)占腺體和表面上皮總面積1/3以下為輕度,1/3~2/3為中度,2/3以上為重度。AB-PAS染色對不明顯腸化生的診斷很有幫助。用AB-PAS和HID-AB黏液染色區(qū)分腸化生亞型預測胃癌發(fā)生危險性的價值仍有爭議。6.其他組織學特征:出現(xiàn)不需要分級的組織學變化時需注明。分為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兩類,前者包括淋巴濾泡、小凹上皮增生、胰腺化生和假幽門腺化生等;后者包括肉芽腫、集簇性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明顯上皮內淋巴細胞浸潤和特異性病原體等。假幽門腺化生是泌酸腺萎縮的指標,判斷時要核實取材部位,胃角部活檢見到黏液分泌腺的不能診斷為假幽門腺化生,只有出現(xiàn)腸化生,才是診斷萎縮的標志。有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時要注明,分輕度、中度和重度異型增生(或低級別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三、慢性胃炎的分類和病理診斷:①慢性胃炎分為非萎縮性和萎縮性胃炎兩類,②按部位分為胃竇胃炎、胃體胃炎和全胃炎。③有少部分是特殊類型胃炎,如化學性胃炎、淋巴細胞性胃炎、肉芽腫性胃炎、嗜酸細胞性胃炎、膠原性胃炎、放射性胃炎、感染性(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胃炎和Ménétrier病。④診斷應包括部位分布特征和組織學變化程度,有病因可循的要報告病因。胃竇和胃體炎性程度相差2級或以上時,加上"為主"修飾詞,如"慢性(活動性)胃炎,胃竇為主"。⑤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標準:只要慢性胃炎的病理活檢顯示固有層腺體萎縮即可診斷萎縮性胃炎,而不管活檢標本的萎縮塊數(shù)和程度。臨床醫(yī)師可根據(jù)病理結果并結合內鏡所見,最后做出萎縮范圍和程度的判斷。附錄二慢性胃炎的病因分類:慢性胃炎的病因分類七:慢性胃炎的治療:原則:去除病因、緩解癥狀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應。(體檢發(fā)現(xiàn)的:無癥狀、H.pylori陰性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無需特殊治療)1:針對病因治療:①H.pylori陽性的慢性胃炎(無論有無癥狀):4應根除推薦含鉍劑四聯(lián)方案(見表2),鉍劑+PPI+2種抗菌藥物,療程為10或14d。根除治療后至少4周行常規(guī)進行H復查,最佳非侵入方法尿素呼氣試驗(13C/14C)。②飲食調整:避免過多飲用咖啡、大量飲酒和吸煙。避免長期大量服用引起胃黏膜損傷藥物(如NSAID),服胃黏膜損傷藥如NSAID(包括阿司匹林)后出現(xiàn)慢性胃炎癥狀者:先評估是否可停該藥物;不能停藥的據(jù)病情選用抑酸藥PPI/H2受體拮抗劑或胃黏膜保護劑。PPI是防治NSAID相關消化道損傷首選藥優(yōu)于H2RA和黏膜保護劑。③伴膽汁反流的慢性胃炎:幽門括約肌功能不全致膽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壞胃黏膜屏障產(chǎn)生炎性/糜爛/出血/上皮化生。用促動力藥和有結合膽酸作用的胃黏膜保護劑(促動力藥如鹽酸伊托必利、枸櫞酸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等可防止或減少反流,結合膽酸作用的鋁碳酸鎂可增強胃黏膜屏障并可結合膽酸)/有條件時可酌情短期應用熊去氧膽酸制劑。(熊去氧膽酸:a能增強膽汁酸分泌治療膽汁淤積性肝病如原發(fā)性的膽汁性肝硬化;b膽汁酸分泌液增加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利于膽固醇型結石逐漸溶解,但治療固醇性膽囊結石必須是X射線能夠穿透的結石/同時膽囊收縮功能必須正常。c膽汁酸中熊去氧膽酸含量增加,有細胞保護作用和無細胞毒性的熊去氧膽酸來相對地替代毒性膽汁酸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d膽汁酸可乳化脂肪成微滴而擴大與脂肪酶接觸面積提高胰脂肪酶對脂肪水解代謝同時在腸道轉運脂肪促進脂肪吸收及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治療脂肪痢。e服用熊去氧膽酸過量會導致腹瀉,如果發(fā)現(xiàn)腹瀉則減少劑量;f膽汁是黃綠色、黃色或者綠色,主要成分是膽色素、膽鹽、膽固醇、脂肪酸、以及一些毒性物質經(jīng)膽汁進入腸道排除體外。膽汁由肝細胞分泌,經(jīng)過左右肝管然后儲存于膽囊,膽囊儲存濃縮膽汁,進食時膽汁從膽囊經(jīng)過膽總管進入腸道。膽道系統(tǒng)有膽囊、肝外膽總管,肝內膽管,一直到2個肝細胞之間形成微膽管,即兩個肝細胞之間的間隙)。④有消化不良癥狀且伴明顯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可用抗抑郁藥或抗焦慮藥:精神心理因素與消化不良癥狀發(fā)生相關,尤其是焦慮癥和抑郁癥??挂钟羲幬锘蚩菇箲]藥物可作為伴有明顯精神心理因素者,以及常規(guī)治療無效和療效差者的補救治療,包括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或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等。2: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