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南:所謂城市文學、非虛構、代際批評_第1頁
李德南:所謂城市文學、非虛構、代際批評_第2頁
李德南:所謂城市文學、非虛構、代際批評_第3頁
李德南:所謂城市文學、非虛構、代際批評_第4頁
李德南:所謂城市文學、非虛構、代際批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近幾年,很多人都對文學批評提出了批評,認為批評變得學院化、封閉化,陷入失語狀態(tài)。但我覺得,文學批評對文學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問題是有回應的。比如,當下的文學批評中有三種非根本性的熱門話語,分別是城市文學、非虛構,以及代際批評,它們的提出,就跟文學在短期內(nèi)的變革需求有關系,是對文學現(xiàn)場的熱切回應,尤其跟出版、期刊等形成了較為密切的互動關系。這些批評話語的得失,很多時候需要與文學的出版、發(fā)表等進行關聯(lián)才能看出。我之所以說這三種批評話語是非根本性的,是因為它們都不是從文學本體出發(fā)的。它們并非圍繞文學的根本話題展開,比如什么是文學;它們也不涉及文學的方法論問題,也就是怎么寫的問題;它們甚至不涉及文學的價值論,比如什么是好的文學,什么是壞的文學。這里不妨從非虛構來談起。非虛構寫作成為一種頗受關注的文學現(xiàn)象,跟《人民文學》雜志從2010年開始設置“非虛構”欄目有關系。其中《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等作品以圖書的形式出版后,引起了熱烈反響。不少批評家對此展開研究,使得非虛構成了近年來文學批評中的熱門話題。又比如城市文學。城市文學并不是一個新問題,但在進入新世紀以后開始熱門。很多人呼吁加大城市文學寫作比例的原因有幾個:第一,生活現(xiàn)實迫切要求我們關注城市。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寫好城市,其實也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第二,在前幾年的出版、發(fā)表和評獎當中,我們所看到的主要是鄉(xiāng)土文學的作品,用評論家李敬澤的話來講,主要寫的都是“我們村里的事”,大家都渴望看到某種新的變化。代際批評也是如此。這幾年,以代際來劃分文學較為常見,“70后”文學、“80后”文學、“70后”批評、“80后”批評等命名方式,在文學出版和文學期刊中非常常見。舉例說,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80后批評家文叢”,“70后批評家文叢”也在籌備當中;河南文藝出版社則出版了“80后新活力文叢”,山東文藝出版社推出了“身份共同體:70后作家大系”?!妒斋@》《創(chuàng)作與評論》《名作欣賞》《西湖》《青年文學》《大家》《邊疆文學·文藝評論》等刊物,都先后推出過關于“80后”、“70后”作家或批評家的欄目。對于城市文學、非虛構、代際的命名方式,批評界實際上有很大分歧,包括它們能否成為一種批評話語,很多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我個人覺得,從文學現(xiàn)場出發(fā),這幾種批評話語都一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跟文學出版、發(fā)表等形成了非常有效的互動。比如代際的命名方式其實是有局限的,可是借助這樣一種命名,很多青年作家、青年批評家開始以群體的方式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一些佼佼者的個人形象也逐漸變得清晰。這其中,“80后”最為典型。如果不是這種命名以及代際批評的及時跟進,我們對他們的認識很可能是嚴重滯后的,也是片面的。然而,我們也必須注意到,這三種批評話語的學理性都是有限的,很難在邏輯層面做到自洽。在這三種話語當中,相對而言,城市文學可以進行理論建構。但非虛構遇到的問題就非常大。首先,我們始終無法給“非虛構”一個相對確切有效的界定。前段時間,我讀了吳義勤和李洱主編的《文學現(xiàn)場對話錄》,參與對話的,主要是李洱和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第一屆的客座研究員。書的開頭兩篇對話,就是談非虛構和虛構的問題,參與者對非虛構的模糊性都有疑慮,包括寫了《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這兩部非虛構作品的梁鴻,在里面也談到自己對這種命名方式的困惑。許多人在肯定非虛構寫作時,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文學創(chuàng)作正變得越來越書齋化,與現(xiàn)實無關,虛構文學變得毫無實感。很多人對非虛構的好感,是跟對虛構文學的失望連在一起的。非虛構的命名形成了典型的二元對立思維,很容易讓人陷入一種思維的怪圈。當文學一味寫實,我們強調(diào)虛構的意義;一旦虛構不能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又會強調(diào)寫實的意義。如果只是重新顛倒,我們始終很難形成更為整全的文學觀,即意識到好的文學作品是綜合性的,就像傅雷所說的:“倘沒有深刻的人生觀,真實的生活體驗,迅速而犀利的觀察,熟練的文字技巧,活潑豐富的想象,決不能產(chǎn)生一樣像樣的作品。”事實上,非虛構和虛構是很難截然分開的,兩者就好比是左手跟右手的關系。強調(diào)非虛構,好比是在右手受傷時,我們寄望于左手來完成某些工作;然而,要想真正進入自如的狀態(tài),還是得靠左右手的互相協(xié)調(diào)。代際批評話語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我在《創(chuàng)作與評論》雜志參與主持了兩個以代際命名的欄目——“對話70后”和“80后文學大展”(后改名為“新銳”)。在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通常只有針對作家的個案解讀才有較長的有效期,一些試圖進行理論建構的文章或者專著則很快就會失效,或者干脆從一開始就站不住腳。比方說,不少論者想從文學傳播、媒介的角度來談“80后”文學中出現(xiàn)的新變化,認為他們是斷裂的一代。但他們的論述跟現(xiàn)實是脫節(jié)的,他們注意到的只是較早受到關注的韓寒、郭敬明、張悅然、春樹等作家,像王威廉、雙雪濤、鄭小驢、蔡東、文珍、馬小淘、孫頻、劉汀、李晁、陳崇正、林森、甫躍輝、胡竹峰、草白、馮娜、呂魁、曹永、唐不遇、周齊林、寒郁、葉臨之、包倬、宋小詞、馬金蓮、王哲珠等跟文學傳統(tǒng)有密切關聯(lián)、出場方式也相對傳統(tǒng)的作家,甚少會進入他們的論述視野,而這樣的作家在“80后”寫作中所占的比重又是巨大的。要而言之,我認為,對于這三種批評話語,我們既要看到它們的意義,也要看到它們的局限。文學批評固然要面向文學現(xiàn)場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這并不是文學批評唯一的使命。批評必須有一種自我建構的能力,在邏輯層面是自洽的,有說服力的。這三種批評話語固然可以運用到批評當中,但應將之作為一個理解問題的入口,我們在運用的過程中,還必須引入其它視角,才能有效地發(fā)揮作用。更重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